定價:NT$ 350
優惠價:88 折,NT$ 308
本商品已絕版
認識友善城市、日常空間&場所精神的 101 課
景觀∣建築∣都市計劃∣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科學∣社會學
關心城市文化∣都更議題∣公共政策
釐清核心價值、系統學習、進入專業的快速鍵
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城市生活品質不只是城市規劃師的事!
你的都市生活是你的選擇,還是無意識的慣性?
都市設計並非建築的「放大版」
「空間」才是優先考慮的對象
給所有人的第一堂日常空間教育課
像城市規劃師一樣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城市
教你看穿城市日常空間規則
找出友善城市、優質空間體驗的關鍵要素
本書濃縮城市規劃師的思考方法與實戰心得,提供大家快速參照的經驗法則。本書焦點放在都市主義最尋常的一些面向:對所有的都市場所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是一般人在尋常生活裡的「日常經驗」。例如:可以讓人賺錢的好設計,比較可能實現;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讓行人順路穿越公園,會是互動好設計,我們愛看人卻又不想被看,這之間需要巧妙的安全感設計。
◎城市生活大解密,有我們不自覺的慣性?
路線這麼多,為何你偏好走這一條?為何有些店家我們總是光顧,有些路段甚至讓我們樂意「繞路」多走,有些地方卻只讓人想快步通過?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們竟一次「順路」辦好其他事,各種行動一次搞定?這些並非巧合。當我們僅僅只是朝某個目的地前進,一連串都市體驗的「慣性」便已牽引著我們的行為與選擇。
本書告訴我們:
●都市居民已經習慣了靠近和熱鬧,也珍視這種特質。
●當一條街甚至一棟建築是「多孔的」,會給人充滿魅力與希望的感覺,讓人願意親近。
●路上的建築物或店家若未讓我們察覺裡面「有東西在等我們」,那我們就不會費事進入。
●有些公共設施成為蚊子館,可能是因為無法讓人清楚看到對面的出口,「我們一進入,就會找出口」是人性本能。
●城市的一切相比於郊區鄉間總是「特大號」,並非鋪張浪費,而是出於「尺度、比例」的人性直覺需求。
●郊區居民走垂直線,都市居民走平行線──郊區的土地是根據目的做規劃,因此郊區經驗通常是選擇性的、單一變數的、以目的地為導向的;都市的經驗則是連續的、斜線的、偶然的。它是同時一起,而非一次一件。
「當都市主義打造出一段與目的地同樣吸引人的路程時,它就發揮了功效。」─Paul Goldberger
◎為何有的街景,就是特別迷人,讓人流連?
在大自然中,我們能夠享受遼闊的風景;但在都市中,大多數人反而會避開寬廣開放的空間,選擇棲息在界限明確並具有高度圈圍性的戶外空間。
●在城市中,人們喜歡「圍起來的空間」。
●當你在路上行走,比起行經一棟30公尺寬的建築,你會更樂意行經五棟共30公尺寬的建築,因為你可以一次獲得五種空間體驗。
●有些樹木特別「都會」,它們的形狀與擺放方式,決定了它是區隔功能的「標的樹」,還是讓人流連聚集「空間樹」。
●如果街道通往一個空蕩或令人困惑的景緻,會減弱街道的體驗感。
●有時你不走直線,樂意穿梭一旁公園,是因為公園內步道巧妙延續了週邊街道。
●廣場上低於人行道的階梯,可能創造意料之外的寧靜,高架於地面的公園,可提供令人欣喜的放鬆舒緩,暫離都市的擁塞。
被特別打造出的地景藝術可能沒人去,但這些充滿日常生活嗡嗡聲的街區生活卻生氣勃發──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大家都該有的城市設計關鍵概念
▌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
測試一下你的生活空間,年輕人和老年人是否同樣覺得超值?適合短暫還是長期停留?是否一年四季都能留住愛曬太陽的人們?一、二樓的居民,是否會忽略正在進行的活動?
▌在城市,「效率」才是一切?如何讓居民產生「城市漫遊」的念頭?
我們很懶……除非有獎賞──人們通常會尋求最簡單的路徑通往目的地;都市設計者的工作,常常就是要誘使人們付出額外的力氣,多走一些路,豐富個人的體驗,並促進社會與經濟的互動。
▌為「效率」而生的建設,本身也有成本/效率曲線的限制
蓋得越高效率越高,但要在一定的高度內。鋼筋混凝土建物越高越便宜,但只限於某個高度。當建物超過三十層樓,每平方呎的造價就會增加。
▌短街廓適合城市漫遊,長街廓適合住宅區
街廓越短,人們越容易探索,越容易挑選喜歡的遊走路線;長街廓則適合住宅區,躲過商業大道的極度喧囂。
▌玻璃越多未必越開放
全部以玻璃為覆面的建物,看起來是將開放性極大化。但在真實經驗裡,全玻璃的建物反而容易增加我們的隔離感;玻璃牆並未讓我們感覺更連結,反而帶給我們被剝奪感。
◎好的城市設計,能讓城市生活大不同
城市的肌理,可依市中心距離、商業活動、收入等級、人口結構,層層建構出來;將公園樹種在公園外面,更能將居民圈圍進來;在住宅區引進非住宅性用途的設施要考量「大小」,大小適宜,就能以令人滿意甚至富有魅力的方式與住宅區結合。讓每個城市深受喜愛的做法,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簡介:
維卡斯•梅塔 Vikas Mehta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都市╱環境設計傑出學者和都市主義副教授。著有《公共空間》(Public Space, 2015)和《街道:最典型的社會公共空間》(The Street: A Quintessential Social Public Space, 2013),後者獲得2014年環境設計研究協會(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書卷獎。
繪者
馬修‧佛瑞德列克 Matthew Frederick
建築師、都市設計師、設計及寫作指導,著有《建築的法則:101個看懂建築,讓生活空間更好的黃金法則》(原點出版),是廣受讚譽的「我學到的101件事」(101 Things I Learned)系列的創造者、編輯和插畫家。住在紐約的哈德遜河谷。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建築的法則》、《設計是什麼?》、《好電影的法則》、《光與影》、《建築的危險》、《當代藝術,如何看?》、《畫建築》、《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建築的夢想》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名人推薦:
▌推薦語 ▌
「作者以精準的文字表達都市設計專業知識背後的基本觀念,提高了一般性讀者及初學者對都市設計的認識及素養。」──吳光庭
「101系列的書籍以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的方式,釐清特定領域的核心價值及操作原則,很值得學生參考。」──康旻杰
「僅是建築無法構成都市,都市設計要考量與連結的是建築、土地、環境、人文、地景紋理、交通、流動等……既邏輯、理性又感性的藝術,本書提供與以往計量式的都市理論,稍微不同的觀點及有趣的思考及切入,非常值得深入理解研究、咀嚼再三。」──吳書原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口語的文字與繪圖搭配表達複雜的空間概念,創造出從非專業者、初學者到專業者都能產生共鳴的好書。」──趙子元
▌專業一致推薦
吳光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吳書原|太研規劃設計顧問總監
林靜娟|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康旻杰|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副教授
陳宇進|中原大學建築系主任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成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暨跨領域設計中心主任
曾 瑋|東海建築學系系主任
張 樞|張樞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趙子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9折20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3 |
5折 | 4 |
6折 | 1 |
7折 | 5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維卡斯.梅塔
優惠價: 88 折, NT$ 308 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認識友善城市、日常空間&場所精神的 101 課
景觀∣建築∣都市計劃∣城鄉規劃∣土木工程∣環境科學∣社會學
關心城市文化∣都更議題∣公共政策
釐清核心價值、系統學習、進入專業的快速鍵
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城市生活品質不只是城市規劃師的事!
你的都市生活是你的選擇,還是無意識的慣性?
都市設計並非建築的「放大版」
「空間」才是優先考慮的對象
給所有人的第一堂日常空間教育課
像城市規劃師一樣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城市
教你看穿城市日常空間規則
找出友善城市、優質空間體驗的關鍵要素
本書濃縮城市規劃師的思考方法與實戰心得,提供大家快速參照的經驗法則。本書焦點放在都市主義最尋常的一些面向:對所有的都市場所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是一般人在尋常生活裡的「日常經驗」。例如:可以讓人賺錢的好設計,比較可能實現;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讓行人順路穿越公園,會是互動好設計,我們愛看人卻又不想被看,這之間需要巧妙的安全感設計。
◎城市生活大解密,有我們不自覺的慣性?
路線這麼多,為何你偏好走這一條?為何有些店家我們總是光顧,有些路段甚至讓我們樂意「繞路」多走,有些地方卻只讓人想快步通過?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們竟一次「順路」辦好其他事,各種行動一次搞定?這些並非巧合。當我們僅僅只是朝某個目的地前進,一連串都市體驗的「慣性」便已牽引著我們的行為與選擇。
本書告訴我們:
●都市居民已經習慣了靠近和熱鬧,也珍視這種特質。
●當一條街甚至一棟建築是「多孔的」,會給人充滿魅力與希望的感覺,讓人願意親近。
●路上的建築物或店家若未讓我們察覺裡面「有東西在等我們」,那我們就不會費事進入。
●有些公共設施成為蚊子館,可能是因為無法讓人清楚看到對面的出口,「我們一進入,就會找出口」是人性本能。
●城市的一切相比於郊區鄉間總是「特大號」,並非鋪張浪費,而是出於「尺度、比例」的人性直覺需求。
●郊區居民走垂直線,都市居民走平行線──郊區的土地是根據目的做規劃,因此郊區經驗通常是選擇性的、單一變數的、以目的地為導向的;都市的經驗則是連續的、斜線的、偶然的。它是同時一起,而非一次一件。
「當都市主義打造出一段與目的地同樣吸引人的路程時,它就發揮了功效。」─Paul Goldberger
◎為何有的街景,就是特別迷人,讓人流連?
在大自然中,我們能夠享受遼闊的風景;但在都市中,大多數人反而會避開寬廣開放的空間,選擇棲息在界限明確並具有高度圈圍性的戶外空間。
●在城市中,人們喜歡「圍起來的空間」。
●當你在路上行走,比起行經一棟30公尺寬的建築,你會更樂意行經五棟共30公尺寬的建築,因為你可以一次獲得五種空間體驗。
●有些樹木特別「都會」,它們的形狀與擺放方式,決定了它是區隔功能的「標的樹」,還是讓人流連聚集「空間樹」。
●如果街道通往一個空蕩或令人困惑的景緻,會減弱街道的體驗感。
●有時你不走直線,樂意穿梭一旁公園,是因為公園內步道巧妙延續了週邊街道。
●廣場上低於人行道的階梯,可能創造意料之外的寧靜,高架於地面的公園,可提供令人欣喜的放鬆舒緩,暫離都市的擁塞。
被特別打造出的地景藝術可能沒人去,但這些充滿日常生活嗡嗡聲的街區生活卻生氣勃發──以事件為基礎的文化只能收割一次,以日常為基礎的文化日日都有回報。
◎大家都該有的城市設計關鍵概念
▌維護街道安全的關鍵,是市民,而非警察局
測試一下你的生活空間,年輕人和老年人是否同樣覺得超值?適合短暫還是長期停留?是否一年四季都能留住愛曬太陽的人們?一、二樓的居民,是否會忽略正在進行的活動?
▌在城市,「效率」才是一切?如何讓居民產生「城市漫遊」的念頭?
我們很懶……除非有獎賞──人們通常會尋求最簡單的路徑通往目的地;都市設計者的工作,常常就是要誘使人們付出額外的力氣,多走一些路,豐富個人的體驗,並促進社會與經濟的互動。
▌為「效率」而生的建設,本身也有成本/效率曲線的限制
蓋得越高效率越高,但要在一定的高度內。鋼筋混凝土建物越高越便宜,但只限於某個高度。當建物超過三十層樓,每平方呎的造價就會增加。
▌短街廓適合城市漫遊,長街廓適合住宅區
街廓越短,人們越容易探索,越容易挑選喜歡的遊走路線;長街廓則適合住宅區,躲過商業大道的極度喧囂。
▌玻璃越多未必越開放
全部以玻璃為覆面的建物,看起來是將開放性極大化。但在真實經驗裡,全玻璃的建物反而容易增加我們的隔離感;玻璃牆並未讓我們感覺更連結,反而帶給我們被剝奪感。
◎好的城市設計,能讓城市生活大不同
城市的肌理,可依市中心距離、商業活動、收入等級、人口結構,層層建構出來;將公園樹種在公園外面,更能將居民圈圍進來;在住宅區引進非住宅性用途的設施要考量「大小」,大小適宜,就能以令人滿意甚至富有魅力的方式與住宅區結合。讓每個城市深受喜愛的做法,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簡介:
維卡斯•梅塔 Vikas Mehta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都市╱環境設計傑出學者和都市主義副教授。著有《公共空間》(Public Space, 2015)和《街道:最典型的社會公共空間》(The Street: A Quintessential Social Public Space, 2013),後者獲得2014年環境設計研究協會(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書卷獎。
繪者
馬修‧佛瑞德列克 Matthew Frederick
建築師、都市設計師、設計及寫作指導,著有《建築的法則:101個看懂建築,讓生活空間更好的黃金法則》(原點出版),是廣受讚譽的「我學到的101件事」(101 Things I Learned)系列的創造者、編輯和插畫家。住在紐約的哈德遜河谷。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建築的法則》、《設計是什麼?》、《好電影的法則》、《光與影》、《建築的危險》、《當代藝術,如何看?》、《畫建築》、《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建築的夢想》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名人推薦:
▌推薦語 ▌
「作者以精準的文字表達都市設計專業知識背後的基本觀念,提高了一般性讀者及初學者對都市設計的認識及素養。」──吳光庭
「101系列的書籍以言簡意賅、圖文並茂的方式,釐清特定領域的核心價值及操作原則,很值得學生參考。」──康旻杰
「僅是建築無法構成都市,都市設計要考量與連結的是建築、土地、環境、人文、地景紋理、交通、流動等……既邏輯、理性又感性的藝術,本書提供與以往計量式的都市理論,稍微不同的觀點及有趣的思考及切入,非常值得深入理解研究、咀嚼再三。」──吳書原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口語的文字與繪圖搭配表達複雜的空間概念,創造出從非專業者、初學者到專業者都能產生共鳴的好書。」──趙子元
▌專業一致推薦
吳光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吳書原|太研規劃設計顧問總監
林靜娟|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康旻杰|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副教授
陳宇進|中原大學建築系主任
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曾成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暨跨領域設計中心主任
曾 瑋|東海建築學系系主任
張 樞|張樞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趙子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3 |
5折 | 4 |
6折 | 1 |
7折 | 5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9折20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