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資產數位化的豐碩成果並非憑空而來,本書專訪近40位國內數位人文發展歷史參與暨見證者,回顧中央研究院走過的30年漫漫數位之路,細數其「為而不有」的「數位貢獻」!
1960年代,電腦的崛起帶動資訊科技,引發數位浪潮,先進國家紛紛展開國家重要文物的「數位化工程」。臺灣受限於語文,難以施展拳腳,直到1980年代克服「中文電腦化」難題,臺灣才在中研院等單位的帶領下急起直追,終在1990年代成為國際漢籍資料庫的領導者。
在臺灣數位文化建設工程的路上,中研院始終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不僅推動「史籍自動化計畫」(1984-1993年)、「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1994年至今),更在1998至2015年間主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科技部)的「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臺灣數位成果永續維運計畫」等,運用國家力量創建全國性的數位典藏基業。共建置560萬筆數位資源、逾760個網站及資料庫,並建立國際規格的後設資料,將臺灣數位典藏成果推向國際。
2013年,中研院設立數位文化中心。除持續維運和拓展數位資源,更希望以數位科技傳播、創造文化,積極推動數位人文研究,並從深具底蘊的內容出發,進行文化與數位科技共舞的實驗與示範,以開創臺灣數位文化新價值。
臺灣數位文化之路走了30年,起於中研院等官方單位,並逐漸由公及私、擴展至各行各業,今後也將與成千上萬的人攜手耕耘。這是中研院的遠見與承擔。
本書除了回望歷史,也向無數和中研院一起對臺灣做出巨大「數位貢獻」,卻「為而不有」的幕後英雄致敬!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0頁開數:21*14.5*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