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不是一個人的不同面相,而是不同人格的自我競爭與隔閡。
承認與理解我們都有複數自我,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複數自我,每個人都可以練習在正確時刻,用正確的自我,做正確的事。
<國際專業推薦>
「讚美作者們勤奮的研究、原創性的思考,還有勇氣十足的率先開拓,把現代心理學基本假設改變到更近似於我們的真實面貌。」——艾諾蒂・朱迪斯(Anodea Judith)博士,《東方身體,西方心靈》(Eastern Body, Western Mind)作者
「縝密、迷人,而且讀起來充滿樂趣。對於身而為人是何種意義,作者們更上一層樓的理解讓我欣喜若狂。」——羅伯・布雷茲尼(Rob Brezsny),《正面妄想是負面妄想的解毒劑》(Pronoia Is the Antidote for Paranoia)作者
*你曾經跟自己對話嗎?你覺得在跟誰對話?另一個聲音?或另一個人?
*你曾經獨自或跟朋友一起做過很瘋狂的事嗎?──某種你在父母、子女、同事或老闆面前絕對不會做的事?那樣做的人是誰?事後你自己覺得尷尬或後悔嗎?
*你是否曾經感受到莫大的壓力,以至於做出自己絕對不會做的事?
一旦你這麼做了──你的另一個部分是否已經知道你正在鑄下大錯?
如果你再次經歷同樣的壓力,那一部分的你會不會再度出現?
承認我們自己具有這些不同點,就是本書的重點:
「複數自我(多重人格)」並不是疾病,
而是一種健康且具有創意的生存機制,
不同的自我有能力突顯出不同的性質、特徵與天賦。
學習接納自己的多重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健康人格的言語跟自己對話是相當有趣的練習。
轉化人格不是難事,關鍵在轉化時的專注。
接受它、面對它,在適當的時機控制它,
讓它成為我們獨一無二的生命交響曲!
在你閱讀本書時,期望你至少會做兩件事:
・放下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單一、整體自我的種種方式。
・開始接納並欣賞自己的複數自我,還有別人的複數自我。
本書關注的焦點是多重人格的健康與完整性——而非聚焦在病變與功能失調;
既然相信複數自我存在,否認它們的真實性或設法逼迫它們離開,都是一種錯誤。
透過心理學、神經科學,甚至文學和大眾文化,
探討多重自我的概念如何在科學與靈性得到印證,
本書並提供務實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協調自己,
學習如何在不同的情況展示適當的自我人格,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
培養並融合這些複數自我,讓我們更健康、也更快樂。
作者簡介:
詹姆斯・法第曼(James Fadiman)博士
思維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前任所長兼心理學教授,曾經寫過教科書、普及讀物與小說。他是微劑量迷幻藥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迷幻藥探索者指南》(The Psychedelic Explorer’s Guide)的作者,也是紮根於改革超個人心理學的索非亞大學(Sofia University)共同創辦人。他已經研究健康多重性超過二十年,與他的電影製片妻子一起同住在加州門洛公園市(Menlo Park, California)。
喬丹・葛魯伯(Jordan Gruber)法學博士
曾經協助打造過多部鑑識法學、金融服務與自我發展方面的權威著作。他創辦了啟蒙網站(Enlightenment.Com),並且與人合著過一本彈跳床運動的權威著作,《彈跳》(The Bounce)。他與妻子還有家人同住在加州門洛公園市。
譯者簡介:
吳妍儀
中正大學哲研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近年譯作有《我想結束這一切》、《讓心裡的傷不倒帶》(臉譜)、《直到被黑暗吞噬【死之眼】》(皇冠)、《再思考》(麥田)、《哲學大爆炸》(漫遊者文化)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個前提:我們全都有複數自我
第一個前提是,健康、正常的人有超過一個自我或人格,而這奠基於:
・我們對於自我的經驗,
・其他人對我們講到他們的自我,
・一大堆有智慧、善於覺察的人,所做的觀察、研究,以及知性與藝術性的反省。
隨後,我們看看看複數自我通常如何表現,還有如何與它們工作,但首先我們需要處理兩個要點。
首先,「我們是由複數自我」構成的核心概念,跟心理疾病、偏差行為或犯罪幾乎無關。就我們看來,醒悟到我們有多個自我的現實,是朝健康與創造力邁進、遠離疾病與功能失調的關鍵步驟。理解並欣賞你自身與他人身上存在的健康多重性,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如同我們將會討論到的,許多高成就與高表現人士本來就擁抱自身的多重性,並且與之合作,完整利用不同自我的天賦與精力。
雖然有些真正的病態例子,像是在電影《西碧兒》(Sybil)、《三面夏娃》(The Three Faces of Eve)與電視劇《倒錯人生》(The United States of Tara)描繪的狀況,但相對來說很罕見。這些例子能幫助我們吸收相關知識,通常也相當引人入勝,但不是用來依樣畫葫蘆,建立健康、正常的多重性與功能最佳化的良好基礎。病變狀態並不是這本書要講的事情。我們可以從中學到非常多,但這不是我們的討論基礎*2。
*2吉姆・法第曼是超個人心理學研究所(Ins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的共同創辦人,以他的超個人(transpersonal)觀點,這本書聚焦在健康而非病態,並不令人意外。誠如傑文・丹格利(Jevon Dängeli)所說:「傳統心理學對健康的觀點是,這是某種在病理狀態緩和以後會得到的東西。也就是說,健康就是病態與苦難的缺席狀態……超個人心理學的研究動力,在於探究並且促進最佳化心理健康的出現。這種心理學觀點,對於功能發揮的正面狀態與性質所做的研究,應該整合到我們對於個人建構更完整、更整體論的理解所做的努力之中。」5
第二個要點關係到這整本書用來指涉到我們不同自我、心靈或人格的術語*3。雖然整個歷史上一直都有思想家跟藝術家在努力處理許多有關自我的觀念,這個概念大半還是難以捉摸,在科學與流行討論中都是忽隱忽現。因此,對本質相同的觀念提出的種種不同新術語,曾經出現又消失。
*3第八章對於「複數自我」的其他說法,提出了一份比較完整的清單。
舉例來說,在一九七○與八○年代,拜流行書籍與電影之賜,大眾對於多重性的病態版本興趣高到突破天際,「副人格」(alter)這個詞彙開始被廣泛使用。在更近期,做治療性部分整合工作(parts work)的觀念變得很流行。而聆聽內在不同的聲音,或是與之對話的概念,有著很悠久的歷史。
對於我們用來描述這些不同部分的確切用詞,請你暫時擱置可能有的任何疑慮。我們通常會講到複數自我(selves)、人格(personalities)、心靈(minds)、部分(parts)或自我狀態(self-states)*4,但在具合理性或者有幫助的狀況下,我們也會使用其他詞彙。
*4「自我狀態」是一個較晚出現的詞彙,是革新派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愛用的。我們也喜歡這個說法。
然而我們想要澄清,我們不太喜歡削弱或否定此書觀念的詞彙。你的複數自我不只是心情(moods)、衝動(urges)或奇想(whims),因為它違反「一個自我」的意志而勉強整合它,並不是一種良性行為。
重點是,一個單一、一致、統合的自我,幾乎從來不符合實情。我們並不是用這種單一心靈的方式,體驗到自己或他人,而其他人也不是以這種方式體驗到我們。
大範圍的背書與支持
重要的是,肯定不只有本書的兩位作者曾經深思過,要把管理多重性的機制當成達到更健康、更成功的生活之手段。事實上,許多思想家、作家和藝術家,曾經探問過自己的多重心靈,或者曾經反省過他們在其他人身上看到的不同自我。在接下來的章節裡,你會看到來自以下廣泛而多樣來源的支持性觀念與主題:
・哲學家,包括柏拉圖、大衛・休謨(David Hume)、巴特勒主教(Bishop Butler)、佛萊德瑞克・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與阿佛烈・諾斯・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心理學家,包括尚—馬丁・夏考(Jean-Martin Charcot)、皮耶・惹內(Pierre Janet),兩位開創性的十九世紀思想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國心理學之父);西格蒙・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阿佛瑞・畢內(Alfred Binet,廣為人知的智力測驗創造者);卡爾・榮格(Carl Jung);還有許多其他人。
・宗教思想家,包括談猶太教、基督教、古埃及信仰、印度教、異教與苗族人(Hmong)信仰的作家。
・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及其他類型的作家,包括路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萊夫・瓦爾多・艾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安奈絲・寧(Anaïs Nin)、馬瑟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羅伯特・路易斯・史蒂芬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還有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科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及其他),其中許多人得到跟我們類似的結論,卻是透過非常不同的手段,其中包括道格拉斯・霍夫史塔特(Douglas Hofstadter)、馬文・閔斯基(Marvin Minsky)、羅伯特・歐恩斯坦(Robert Ornstein)、丹・席格(Dan Siegel)、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等人。
・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的性靈與自我發展教師,包括斯瑞・奧羅賓多(Sri Aurobindo)、G・葛吉夫(G. I. Gurdjieff)、羅貝托・阿薩鳩利(Roberto Assagioli)與珍・休斯頓(Jean Houston)。
・處理健康正常多重性的當代說法。最近似乎有一股對健康複數自我的覺察正在興起,至少有一本優秀的概觀性著作在二○一五年出版了(大衛・雷斯特〔David Lester〕的《論多重自我》〔On Multiple Selves〕),二○一六年也有一本(傑・諾力克斯〔Jay Noricks〕的《部分心理學》〔Parts Psychology〕)。
第二個前提:不同的自我真的不同,而且有其固有的價值
在某個人體現某個特定自我或人格的時候,那個人的基本性質與屬性可能有很大範圍的變化。
如同我們會在這本書裡呈現給你看的(我們也相信這與你自身的經驗相符),不同的自我有能力突顯不同的性質、特徵與天賦。這個說法適用於大範圍的內在情緒與心理經驗,也適用於外在真實世界的後天與先天能力,而在某些例子裡,甚至適用於生理上的差異(像是眼鏡度數和血壓的改變)。此外,許多領域裡高成就者的創造力與能力,似乎因為他們能夠有效而天衣無縫地進出於不同的自我,而有所增益。
一旦你開始承認、體驗並欣賞不同的自我以後,就會發現,大部分狀況下,每個自我都知道自己是真實的,是你這個人獨立、無價而根本的一個部分。把你的複數自我看成真正有所不同,而且有獨特的內在價值,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人的複數自我可以多麼不一樣:提米愛柳橙汁
提米在喝柳橙汁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但提米只是輪流控制「他」的將近十二個人格裡的一個。要是那些其他人格喝了柳橙汁,就會導致蕁麻疹。甚至如果提米喝了柳橙汁,另一個人格卻在果汁還在消化時出現了,他也會起蕁麻疹。更有甚者,如果提米在過敏反應出現時回來,蕁麻疹的搔癢感會立刻中止,裡面充滿液體的水泡會開始消退。
這段陳述講的是一位精神院病患,他被診斷出擁有多於一個人格。對工作人員來說,無疑他在不同時候是不同的人。事實上,差異之大,甚至連一個實實在在的生理反應,一個容易看見與測量的反應,都會隨著出現的是哪個特定版本的人而來來去去。當這個人格是十一歲的提米時,他愛柳橙汁,喝了也沒事。然而,在他的任何一個其他自我在主導位置時,蕁麻疹就出現了。
要求我們超越正常科學與醫學模型的事情,都可能讓我們感到不自在。在某些方面,這個故事讓許多人覺得實在太怪異了,以至於他們寧願認為這整件事情是被捏造出來的。然而,這個特定的故事,是由備受敬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作為歷史紀錄的大報」──《紐約時報》上提供給我們的。
某些死硬派懷疑論者認為,測量並回報出現生理變化的這一則,與其他的多重性相關敘述,一定都是捏造的。請記得,這些人信奉的世界觀,大多是先驗而未審先判地認為這些事情就是不可能為真。不過,這些資料包括了科學家、治療師,以及許多曾經體驗到同類型生理變化的人真實的經驗(我們會在第八章重溫),把我們帶到一個非常不同的方向。
第三個前提:我們很容易就能超越「單一自我假設」的視野
我們可以用稍微延伸的形式,來表述單一自我假設:
每個人都是(或者應該是)單一而統整的自我。
「身為一個統整的存在,我們的核心只有一個不變的自我或人格」,這樣的觀點很自然就會推導出我們,還有我們認識的人,應該要完全一致,所以在大多數狀況下都是可以預測的。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能夠信賴人會是他們一直以來的那個樣子。然而,我們認識的人裡,幾乎沒有一個是這樣行動的,或者體驗到其他人也以這種方式行動。
單一自我假設普遍存在著,儘管沒有多少證據支持它,而且還有很多日常證據支持健康的多重性。單一自我假設嵌在我們內心深處,在日常的文化論述裡鮮少受到質疑。結果是,對於健康、正常多重性這個觀念(甚至是可能性)的缺乏覺察,太過普遍了,以至於我們在這本書裡描述的觀念,幾乎完全從對話地圖上失蹤了。既然健康多重性的觀念鮮少被考慮,我們大多數人(儘管有相反的經驗)對於人類現實抱持一種不完整又不盡理想的觀點,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也就是說,對於現實的現行共識觀點,讓我們無法談論、思考或考慮健康的複數自我,這個觀點模糊並扭曲了現實。
更簡單地說,人類心理現實的單一自我觀點(傳統科學與一神宗教都這樣假定),可能以許多方式限制著我們,讓我們無法完全快樂,並且達到最高的潛能。如果你不欣賞(更別說是承認)你有一組能夠演奏許多部分的內在樂手,你的自我交響樂團就很難盡可能甜美、健康又和諧地演奏你自己的音樂。
在心理、精神醫學、哲學、科學與神學上,健康的複數自我世界觀是概念上的禁區,一種不受歡迎的迷因,鮮少受邀上對話桌。不過,一旦它確實被帶進對話裡,大多數人似乎很快就理解了,而且把這個觀念應用在自己生活中的人,通常體驗到即時的益處。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已經發現,通常只要用兩、三分鐘的日常對話,就能讓大多數人對健康多重性的概念敞開心胸。就連那些最初反應是厭惡或輕蔑的人,在我們描述這一切如何在自己的生活裡生效,還有如何在他們的生活裡同樣奏效以後,通常會承認他們知道我們在講什麼。他們傾向說:「是啊,當然,我在生命中的不同時候、不同部分裡,真的是不同的人。」或是說:「唔,我知道自己的這方面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我從來不會提起。」(我們曾經很訝異,有這麼多人回報說,有一個「雙胞胎自我」要為他們比較不名譽、最令人遺憾的某些行為負責。)
單一自我假設的優勢,讓許多人從來沒考慮過自己的健康多重性經驗。不過一旦提起健康的自我世界觀,那些視野能夠超越單一自我假設的人,就開始看出從這種假說中流出的混淆與困難,而這種假說也會開始從他們的生命裡脫落。一種明顯比較容易也比較好的生活方式,不只是近在咫尺,而是已經寓於你的內在。在你的自我開始看到單一自我假設以外的地方,並且體驗到我們所討論的事情時,大多數或全部的人可能自然又立即地選擇愈來愈常利用你的總和。
你的每個自我,不管你有沒有替它們命名,或者精確指認出它們之中的任何一位,都是非常真實的存在、實體或自我狀態,一種自主情結(autonomous complex,一如榮格的說法),有其自身的時程表、自身的需求,也有跟你的其他自我以及其他人(還有他們的自我)共事的獨門辦法。這不只是說你有不同的心情、面向或感受;這是說你真的有不同的、活生生的自主部分,那是不同的自我、不同的人格、不同的部分。
這真的相當驚人:整個文化普遍都擁護一種即使真的有也鮮少存在的假定統合性,還相應地否認許多人已經知道的實際事態。幾乎所有人都體驗過,身為不同的自我是什麼意思。首先,請重新考量在這一章開頭問過的種種問題:在你跟自己爭辯的時候,是誰在跟誰爭辯?在你做某件完全不符個人特色的事情時,是誰在做那件事?在你玩得太瘋的時候,是誰累得不成人形,回來跟你的伴侶、家人或同事共處?
在這本書裡,對於「健康複數自我」這個觀念,我們會提供給你範圍廣泛的多種日常生活實例、常見的經驗,還有文化上的反思。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少講理論,多講故事跟實例。
我們敢打賭,當你開始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這些事例上,就會覺得我們提出的許多觀念與概念很熟悉。然後,你一開始嘗試並溫和地實驗自己的健康正常複數自我,一旦你學到承認並欣賞已經共同合作得很好的你的種種部分,就很可能開始承認這些觀念的真確性。
第一個前提:我們全都有複數自我
第一個前提是,健康、正常的人有超過一個自我或人格,而這奠基於:
・我們對於自我的經驗,
・其他人對我們講到他們的自我,
・一大堆有智慧、善於覺察的人,所做的觀察、研究,以及知性與藝術性的反省。
隨後,我們看看看複數自我通常如何表現,還有如何與它們工作,但首先我們需要處理兩個要點。
首先,「我們是由複數自我」構成的核心概念,跟心理疾病、偏差行為或犯罪幾乎無關。就我們看來,醒悟到我們有多個自我的現實,是朝健康與創造力邁進、遠離疾病與功能失調的關鍵步驟。理解並欣賞你自身與他...
作者序
理健康就是在正確時刻處於正確心態/詹姆斯・法第曼(James Fadiman)& 喬丹・葛魯伯(Jordan Gruber)
我們全都有複數人格──但不是一種人格疾患──的觀念,可能起初很令人震驚。但對於這種正常多重性的證據……如此強有力,甚至懷疑精神最強的讀者都可能改變他們的心意。──傑・諾力克斯,《部分心理學》
對於本書主要重點的簡短重述,從三個核心前提開始:
・我們全都有複數自我。
・不同的複數自我是真正不同的,而且有內在的寶貴價值。
・到頭來,很容易看到單一自我假設之外的世界。
我們首先描述了潛在益處與優點:生活在一個更合理的世界中;增加的身體與情緒能量;增加的技巧、才能與創造力;更好的關係;還有更棒的能力去療癒並且管理痛楚,還有更輕鬆地克服壞習慣與成癮。接下來,我們擴充了一句簡單的話:「心理健康就是在正確時刻處於正確心態。」
在第二部分,我們呈現了在我們周遭的文化上與知性上的多重性範例。我們踏上一段旅程,遊歷語言、聽到聲音的狀況以及流行文化。我們接著轉向世界宗教與西方哲學中的複數自我、靈魂與多重性。接下來,我們從心理學的觀點描述複數自我,同時特別強調這個觀念的演化,透過重要心理學理論家與執業者的工作與人際關係來說明。最後,我們注意到心理學、現代科學、佛教與後現代思想中的觀念匯聚,全都指向複數自我。
在第三部分,我們提供了對於複數自我的起源、屬性與角色的猜測。我們檢視複數自我是什麼、它們可能是如何崛起,還有人如何體驗到它們。我們轉向複數自我可以如何合作的模型與隱喻,包括交響曲、搖滾樂隊、演員、動物群,以及更多。接下來,我們呈現了複數自我工作的某些工具、技術以及策略。
最後的部分檢視對於與自我工作的有組織回應、反應與方法,包括靈修導師們提供的方法,還有幾種現行的心理學上與治療上的途徑。我們接著轉向承認複數自我對於宗教機構、司法系統與健康照護系統可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最後,我們描述在恰當評價複數自我的狀況下,個人健康的擴充觀點可能看起來像什麼樣子。
一種另類方法論的重述
對於此書的另一種重述,是衍生自我們的整體途徑與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做了什麼,還有我們為何這麼做?我們曾經很努力嘗試從一開始就釐清這一點,如同下面的軼事所闡明的:
有一天,吉姆觀察到幾個色彩繽紛的紙風車精力充沛地在喬丹家的前院旋轉。吉姆注意到可能是每個紙風車上的一個小馬達(電池或太陽能動力)讓它們旋轉的。或者,也可能是愛爾蘭矮精靈、或者過世親戚的靈魂。但可能就只是風而已。起初,吉姆就只是觀察那裡有的東西:旋轉的紙風車。其次,他用常識與先前的經驗,開始搞清楚狀況,隨著他的思考拋棄一些解釋。
所以從最開始,我們的主要目標一直首先是指出我們自己曾經見過與體驗過的──人有複數自我,還有理解並應用這種領悟,提供了範圍很廣的種種益處。為了支持我們的觀察,我們也呈現了來自宗教、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電腦科學、經濟學、文學、電影、漫畫,以及其他更多的例子。而且我們納入了許多故事──講到我們自己,還有我們認識的人──是關於承認、鼓勵健康複數自我,並且與它們一同工作的益處。
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你受到刺激,去注意到你自己的複數自我,還有別人的複數自我。我們想要讓你變得越來越容易觀察到活動中的複數自我,對於這些事情做些測試,並且採取適當的行動。
我們沒有要認真提出理論
複數自我自然、尋常、健康而且值得嚮往的普遍概念,只有在罕見狀況下是尋常每日對話的一部分。然而許多人已經定期利用對於複數自我的覺察。他們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就理解了,他們通常講到「一部分的我」,或者使用類似的語言或概念,而某些人甚至有意識地練習演奏他們的個人交響曲,比較不當成獨奏,而比較多當成他們整體狀態的表達,曲調優美而協調良好。
舉例來說,在我們兩個都定居的北加州地區,有幾個治療師、身體工作者還有其他身心健康促進者覺察到──而且善加利用──他們的客戶的複數自我存在。同樣地,許多朋友、同事、甚至是我們聊過天的陌生人,一講到健康複數自我就立刻理解,回頭告訴我們他們自己生命中的例子,肯定了他們的理解,並且補充到我們自己的理解中。這個概念,毫無疑問,也滲透到世界上的其他部分了。
無論「一個調和了對於子人格所知一切的完整理論」是否會被發展出來,有一大堆根本的基礎要打──眾人會把這些觀念付諸實踐,同時有很多可以輕鬆摸到的功能性與健全性果實可以摘。換句話說,我們距離一個徹底完整的理論還非常遙遠,所以過度擔憂理論既不必要,也不特別有用。
然而,我們相信呈現在這裡的初始核心概念是有效的。這些概念包括複數自我確實為真,它們本質上很寶貴,本質上很重要,你真的不能而且肯定不該嘗試違背它們的意願,逼迫它們整合消失,等等。
這些並不是理論性觀察,而是我們實際經驗的事實性觀察,觀察我們自己做為我們的複數自我,還有別人做為他們的複數自我。請應用這裡描述的這些觀念與作法,並且注意結果。是的,你可能必須軟化你的疑心,但幸運的是,幾乎所有我們已經呈現的事情都是經驗性的,不是理論性的。如果你心態開放而有覺察力,你可以體驗到健康複數自我的益處。
一個冷靜的建議:把實用性焦點的優先順序放在無盡懷疑前面
所以稱為實用主義,是因為這個學派主張,我們應該把哲學思想或理論視為手段,而非真理,並透過現實生活中的結果來印證。──雷納・曼羅迪諾,《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從一開始,我們就已經講得很清楚,這是一本實用主義的書。我們希望你們會利用呈現在這裡的基本觀念,幫助你自己去體驗並且測試種種事情。
然而,「層次」還有「現實的層次」這種概念可能擋住一個人的路。舉例來說,在寫作本書的過程裡,我們常常聽到像這樣的陳述:「姑且不管其他一切,你們不會同意嗎,在一個層次上,我們全都只是單一的人類?」或者:「你們不會還是這麼說嗎,在一個層次上,不同的自我其實就只是我們這個人不同的心情,或者也許是不同的面向?」
在一個層次上,這些言論似乎很合理:我們只有一個肉身,所以你可以說,我們確實是單一的人類,而且你可以說複數自我只是情緒狀態,儘管有我們詳細的解釋,講到為什麼這樣的聲稱是誤導性的。不管這些話潛在有多合理,這樣的抗議不只是錯失重點,也誤導我們遠離了功能性與實用性的焦點。
同樣地,儘管我們提出複數自我真實性的證據──從行為上、主觀感受上、生理學上與實用性等方向提出──某些人可能還是很疑惑複數自我是否實際上為真,或者是存在於某種內在心理的層次上。這種疑惑耗費掉時間與能量,這些時間與能量本來可以善加利用,就去體驗從承認、欣賞複數自我並與之合作中流出的真實世界益處。
所以我們的整體建議,就是不要被卡在複數自我是否只在某些層次為真、在其他層次不是的問題上。把這種含糊的探究擱置一旁,在咖啡店跟社群媒體討論串裡談就好。反而要體驗並實驗這些觀念。如果你變得更快樂、更健康、而且功能更好,你就有可能對複數自我真實與否的論證與討論失去興趣。
體驗並且跟你自己的複數自我、還有他人的複數自我工作,並不是一種知性或者理論性的活動;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方法,會對你普通、日常、具體的生活與行動,確立一種強勁的正面影響。
理健康就是在正確時刻處於正確心態/詹姆斯・法第曼(James Fadiman)& 喬丹・葛魯伯(Jordan Gruber)
我們全都有複數人格──但不是一種人格疾患──的觀念,可能起初很令人震驚。但對於這種正常多重性的證據……如此強有力,甚至懷疑精神最強的讀者都可能改變他們的心意。──傑・諾力克斯,《部分心理學》
對於本書主要重點的簡短重述,從三個核心前提開始:
・我們全都有複數自我。
・不同的複數自我是真正不同的,而且有內在的寶貴價值。
・到頭來,很容易看到單一自我假設之外的世界。
我們首先描述了潛在益處與優點:生活在一個更...
目錄
好評推薦
致謝
給讀者的註釋:這其實沒有那麼激進
第一部 我們全體歡迎你們全體
第一章 我們要講什麼,以及希望達成什麼
第二章 健康複數自我模型的益處
第三章 心理健康就是在正確時刻處於正確心態
第二部 我們周遭的人格多重性:文化與知性的回顧
第四章 語言、聲音與流行文化
第五章 宗教與哲學中的靈魂與自我
第六章 許多心靈論許多心靈──心理學家與人格多重性
第七章 佛學、科學與後現代思考的匯聚之處
第三部 理解、承認,並與我們的自我工作
第八章 複數自我的解釋──起源、屬性與角色
第九章 複數自我如何合作──隱喻與模型
第十章 複數自我工作的工具、技術與策略
第四部 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正常複數自我
第十一章 性靈上、治療上與社會文化上的回覆
第十二章 從傳統連續體到擴充版完整光譜
第十三章 重述重點、反省與提醒
附錄 解離──起源與用法;問題與建議
註釋
書目
索引
好評推薦
致謝
給讀者的註釋:這其實沒有那麼激進
第一部 我們全體歡迎你們全體
第一章 我們要講什麼,以及希望達成什麼
第二章 健康複數自我模型的益處
第三章 心理健康就是在正確時刻處於正確心態
第二部 我們周遭的人格多重性:文化與知性的回顧
第四章 語言、聲音與流行文化
第五章 宗教與哲學中的靈魂與自我
第六章 許多心靈論許多心靈──心理學家與人格多重性
第七章 佛學、科學與後現代思考的匯聚之處
第三部 理解、承認,並與我們的自我工作
第八章 複數自我的解釋──起源、屬性與角色
第九章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本事出版出版日期:2021-03-31ISBN/ISSN:97895791218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1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