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名:健康,不是數字說了算
■最新增訂:擊敗新冠病毒最佳武器
■隨書回饋:免費線上聽有聲書
出版本書的新自然主義公司,為了回饋廣大讀者對本書的熱烈回應和支持,特別推出免費線上聽有聲書,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飲食與日常生活保健等自然醫學的對症處方,就能達到降膽固醇、降血糖和降血壓的效果!
醫生沒有告訴你的祕密,全部在這裡!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睽違3年最新力作,揭發現代醫療迷思,勇敢說出健康真相,不必長期忍受打針吃藥,擔心致命風險,不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通通能夠降下來!
▶降膽固醇:不必少吃肉、蛋、海鮮的8個降膽固醇妙招
▶揮別糖尿病:食物四分法+運動,血糖不再高高低低
▶高血壓:6大簡便妙招,不吃藥也能改善
▶貧血:5大貧血類型保健法,缺什麼就補什麼~
▶肝脂數≠肝功能:不可不知的4個保肝重點
▶脂肪肝:不專屬於肥胖的人,也要注意因疾病引起的治療法
▶混濁尿、蛋白尿:好水+身心運動,溫和漸進改善腎功能
▶尿酸結晶:改變酸鹼值,不再痛風
▶逆轉骨質疏鬆:不必多喝牛奶的5個骨質調理法
▶破解甲狀腺迷思:促進新陳代謝等等5個自然醫學替代方案
▶自體免疫疾病:排毒+抗過敏,有恆必可克服
▶腫瘤標記異常:不一定就是有腫瘤,請看2個檢測新要點
本書特色
◆10大健康理由,讓你非減重不可:你知道嗎?肥胖不只是美觀、自信的問題,肥胖還會引發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牙周病、不孕症、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甚至癌症等慢性病及重大疾病!
◆9大減重迷思,揪出無效減重的罪魁禍首:你認為「肥胖是體質,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運動量越多,減重就越容易成功」、「睡眠越少,越能燃燒脂肪」、「單一食物減肥法,一定能減重」、「吃減肥藥,輕鬆方便效果又好」……嗎?小心!這些錯誤的減重方法,是害你「越減越肥」和「復胖」的罪魁禍首。
◆7大金鑰,營養醫學成功減重不復胖:你是不是總是在減重卻又經常復胖?本書提供營養醫學最新發現,針對7大肥胖病因提供解決金鑰,包括:降低身體發炎、平衡內份泌和荷爾蒙、解決慢性過敏、改善腸菌相失衡、強化肝臟排毒功能、幫助細胞充電……等,幫你徹底擺脫肥胖困擾,找回健康人生。
◆10個減重好習慣,讓你徹底告別肥胖:減重是長期抗戰,除了找出真正肥胖的原因外,更需要養成能助你一臂之力的必勝好習慣,像是:控制主食熱量、撰寫飲食日記、戒掉3C產品、打造優質睡眠環境、做有氧運動、不輕易網路謠言……等,才能讓減重之路走向康莊大道。
◆12道營養師專門設計的健康料理:包括:香蔥鮭魚飯、甜椒炒透抽、麻油蛋糙米米粉、南瓜魚片煲、雙菇香紅葵、青蒜燒豆腐、牛蒡豆皮捲、塔香烘蛋、紅茄毛豆丁……等,自己做好吃又健康的減肥餐,為你的健康及減肥加油!
◆台灣營養醫學第1人:現任台中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同時也是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的劉博仁醫師,不但被商業周刊票選為「百大良醫」之一,也是台灣教學醫院開設「營養門診」的第一人。
作者簡介:
陳俊旭
學貫中西,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正統自然醫學醫師執照。近幾年傾全力撰寫健康系列叢書,並在美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做巡迴演講,以期能推廣正確的自然醫學知識,提升全民健康。從2009年起,陸續於台灣、美國兩地開設健康課程,並在美國加州成立診所,以提供更全方位的健康醫療服務。2010年起,成立<健康之音>網路廣播電台,對全球華人廣播,並開放現場Call-In。現任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維爾康天然診所院長。著作有:《吃錯了,當然會生病!》、《過敏,原來可以根治!》、《發炎,並不是件壞事》、《不生病,「食」在很簡單》等。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復健醫學系學士
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
證照
通過美國四項國家考試(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
擁有美國華州和加州醫師、針灸師、治療師多張醫療執照
美國國家針灸與東方醫學證照委員會(NCCAOM)中藥文憑
美國國家針灸與東方醫學證照委員會(NCCAOM)針灸文憑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學會(AANP)會員
現任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www.THPA.tw)
台灣維爾康天然小舖有限公司總顧問(www.WeCare.com.tw)
美國健康之音網路廣播主持人(www.VOW99.org)
美國維爾康天然診所院長(Clinic.WeCareNaturally.us)
●想進一步了解自然醫學,歡迎參觀Dr. Chen的網站與部落格www.DrJamesChen.com
●歡迎上網收聽「健康之音」,可以現場發問,詳情請見www.vow99.org
章節試閱
Q: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年紀不到30歲的章小姐,平時工作忙碌,不常運動,身高168公分、體重46公斤,日前公司安排了健康檢查,結果一切都還算正常,不過膽固醇卻高達280mg/dL,醫師要求她肉、蛋、海鮮都得忌口,還必須開始服用降膽固醇藥物,1天1顆,不能間斷。她不禁納悶,自己年輕而且身材苗條,怎會有高血脂的問題,而且還要忌口、吃藥?
在健檢報告中,膽固醇異常十分常見,美國約有1億人(1),台灣也不少,我曾於2005年對某上班族群做調查,有高達43%的人總膽固醇超過200mg/dL,和美國的盛行率差不多。
膽固醇在1769年首先於膽汁中被發現,1815年化學家雪弗盧(Eugene Chevreul)因而將它命名為膽固醇。其實膽固醇不只侷限在膽汁中,人類每一個細胞都會自行合成膽固醇,因為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關鍵成分,也是維生素D、腎上腺荷爾蒙、性腺荷爾蒙的重要原料。人體必須要有充足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膽固醇可說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成分。不過,一般人卻受到誤導,常以為膽固醇是壞東西,巴不得它越低越好。
台灣人常做健康檢查,健檢中心和醫事檢驗所遍布各地,不管是幾千元或是幾萬元的檢查,一定都包含膽固醇這個基本項目。如果總膽固醇大於200mg/dL時,醫師就會警告你:「膽固醇太高了!再不控制就會得心臟病、腦中風,一定要改吃清淡飲食,少吃雞蛋、海鮮、肉類、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這個說法,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但真的正確嗎?
膽固醇,不一定是「吃」來的 事實的真相是:95%的膽固醇是由體內製造,而非從高膽固醇食物直接攝取而來。這是我多年來不厭其煩、一再倡導的觀念,但至今多數人對膽固醇仍然一知半解。簡單來說,人們以為吃太多膽固醇食物,會導致體內膽固醇含量增高,是一個很大的迷思!這是幾十年前營養界和醫學界提出的一個推理,並未經過嚴謹地求證,不過因為很容易懂,所以流傳很廣。近2、30年來,歐美的許多研究已陸續證實,攝食高膽固醇食物和體內膽固醇含量,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也就是說,吃雞蛋、海鮮不會升高體內膽固醇;反之,少吃雞蛋、海鮮,也不會降低膽固醇。
2011年7月,《英國營養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刊登一篇關於膽固醇的研究總整理,題目是〈膳食膽固醇:從生理學談到心血管風險〉(2),這篇文章共引用了82篇研究論文,完全佐證我所倡導的觀念。它的摘要是這麼說的:
食物中的膽固醇(無論過高或過低)不會明顯地影響血中膽固醇的數值,這個數值是由許多不同的基因和營養因素所調控,就是這些因素在影響體內膽固醇的吸收和合成。……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食物中的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沒有關聯(2)。
Q:吃糙米飯搭配青菜、少油少肉,為什麼血糖還是居高不下?
糖尿病名列10大死因已經很有很長一段時間,而台灣2千多萬人口中,有150萬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有高達7、800萬人屬於糖尿病前期,血糖問題實在不可小覷。但現今主流醫學的糖尿病衛教卻存在兩個迷思,導致血糖控制得不如預期,甚至衍生許多後遺症。目前世界各國都以「美國糖尿病學會」所推行的「糖尿病飲食指南」為最高準則,也就是低卡路里、低脂、少油少肉、澱粉以全穀類為主、少量多餐。但是一般的糖尿病患如果遵循這個原則,飯後血糖大概會飆升到200~300,此時糖尿病專科醫師只好再調高降血糖藥物或針劑胰島素的劑量。
少吃澱粉,才是降低血糖關鍵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糖尿病的成因是體內胰島素不足,導致血糖無法降下來。最直接的方法,應該是少吃澱粉食物。但是,根據現行的飲食建議,糖尿病飲食的碳水化合物,包含糖分和澱粉,竟占所有食物的55~65%。也就是說,竟鼓勵糖尿病人要多吃澱粉、少吃油脂、少吃蛋白質,這是一個嚴重的迷思。甚至,還鼓勵糖尿病患少量多餐,肚子餓時可以吃一些全麥餅乾,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根據我在美國診間的經驗,根治糖尿病其實不是難事,只要病患願意配合,若不是糖尿病的中晚期,通常在2、3個月內,就能將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逆轉回正常。我並非靠什麼仙丹妙藥,只不過是方向正確了。歐美早有不少醫師和我秉持一樣的理念,都取得很好的療效。例如杜克大學的魏斯曼醫師(Eric Westman, MD)和美國減肥瘦身專科醫學會會長維儂醫師(Mary Vermon, MD)都指出,患者在減少碳水化合物的「第一天」,通常必須減少胰島素注射劑量50%,以免血糖過低。康乃狄克大學的佛列克團隊(Jeff Volek, PhD)從人體和動物實驗一再證明,碳水化合物大量減少,足以逆轉胰島素抗性、飯後高血糖、以及內臟脂肪。而早在1870年,法國的布夏爾達醫生(Apollinaire Bouchardat)就發現,因為戰爭導致麵包缺乏,結果患者的尿糖減少,戰爭結束之後,他建議患者仍要少吃澱粉、偶爾斷食,來達到類似的效果。20世紀初,現代醫學之父歐斯勒博士(William Osler)的權威著作《醫學原理與實踐》也建議,糖尿病患的碳水化合物攝取,只能占飲食比重的2%。
低熱量飲食,恐會有反效果 主流衛教的另一個迷思,就是低熱量飲食。限制熱量或許可以間接稍微控制血糖,但卻會讓病患餓肚子,加上澱粉偏多,就更容易有血糖擺盪效應,餐與餐之間餓得慌或是嘴很饞,非得吃零食不可,所以,主流衛教才會鼓勵患者「少量多餐」。這種做法會讓患者長期處於細胞飢餓狀態,大腦就會很想吃東西,尤其偏好甜食或高澱粉食物,長久下來,肌肉會變少、身高會縮水,案例中的陳先生就是如此。
若按照我的飲食建議,餐與餐之間是不會肚子餓的,一天只要吃三餐就夠。因為控制血糖的飲食關鍵,不在於總熱量的限制,而在於食物比例以及減少高升糖指數食物攝取,若能控制好這2大重點,血糖狀況一定可以改善。讀者可以做一個實驗來驗證:連續三餐吃青菜豆腐湯和水煮肉,暫不吃飯或任何澱粉類食物,保證餐後血糖降下來;水煮肉可以是蒜泥白肉、白斬雞、或是涮肉片。為什麼我敢掛保證?因為這些食材裡面幾乎沒有澱粉,豆腐裡的澱粉只有一點點,全餐的升糖指數低於15,血糖如何能升高?我不是說未來都不能吃飯,而是用這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讓讀者快速體會效果。
Q:改善高血壓,只能吃降血壓藥? 身為專案經理的小王,為了達成業績,經常把工作帶回家。他雖然是外食一族,但是不菸不酒,每周至少上1次健身房,自認健康狀況應該不錯,不過近來卻常感到頭痛、失眠、頸部痠痛。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血壓已高達170/95mmHg,而且找不出原因。經過連續追蹤,發現血壓依然居高不下,醫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必須持續吃降血壓藥物才能控制。
高血壓是現代人非常普遍的問題。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資料,2006年全美有34%的人血壓超過140/90mmHg,其中黑人更高達44%。而在台灣,高血壓問題也同樣普遍,根據2003年衛福部的調查,15歲以上的台灣民眾,23%患有高血壓,到了65歲以後,高血壓的比率更超過50%以上。
高血壓會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動脈瘤破裂、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破裂……等嚴重後果,國人10大死因中,與高血壓有關的就占了一半。然而,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的血壓高到160mmHg也沒感覺,甚至飆到170~180 mmHg,也只是感覺後腦有些脹脹的,所以高血壓就像是隱形殺手,正悄悄地、一點一滴地蛀蝕身體機能,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健檢或做其他疾病檢查時,才會發現自己有高血壓。
主流醫學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前者佔95%,後者佔5%。所謂原發性高血壓,就是醫生診斷不出身體有特別的疾病,但卻有高血壓現象;而繼發性高血壓則是由懷孕、血管疾病、藥物、腎臟病……等明顯疾病或原因引起的。由於大多數的高血壓都是原因未明,沒有疾病可以鎖定治療,因此目前主流醫學的方法就是處理症狀,也就是給予「降血壓藥物」。但是這些藥物存在不少副作用,而且無法根本移除導致高血壓的原因,都是治標而不治本,所以只能吃藥一輩子。
我在美國加州和華州的自然醫學醫師執照,允許我開立所有的降血壓藥物,但十多年來我從未開過。我並非不開西藥,而是若能用天然的方法治癒,為什麼要依賴降血壓西藥?高血壓不是沒有原因的,即使是所謂的「原發性高血壓」也一樣,只要病因明確,用自然醫學療法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請見本章第2節)
Q:不吃肉、不吃油,就能改善脂肪肝? 「脂肪肝!要不要緊啊?」年度員工健檢結果出爐,30歲的王先生看著自己的報告,以紅字寫著「脂肪肝」,不禁發出疑問,同時也暗自決定從今天起不吃油、不吃肉,每天還要上健身房運動2小時。 「我也有耶!怎會這樣?」一旁的吳小姐出聲回應,她感到很納悶,不明白吃素而且身材標準的自己,怎麼也會有脂肪肝?她忍不住詢問其他同事,沒想到同部門的人竟有近半數都有脂肪肝!
台語把脂肪肝形容為「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脂肪肝是台灣第2常見的肝病,僅次於病毒性肝炎。根據統計,台灣每3人可能就有1人有脂肪肝,而有糖尿病及肥胖問題者,脂肪肝的盛行率更高達50~70%。此外,2013年肝病防治基金會針對9000位上班族進行肝臟健康狀況調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
很多人聽到脂肪肝,第一個反應就是認為自己吃了太多脂肪,所以要少吃油、少吃肉,甚至進行斷食,或是每天努力運動,殊不知錯誤的斷食(少吃)、運動,或者突然不吃肉、不吃油,可能會讓脂肪肝變得更嚴重。之所以會如此,必須從「脂肪為何會囤積在肝臟裡」說起。
Q:脂肪為何會囤積在肝臟裡? 為了方便讀者了解脂肪肝的來龍去脈,我特別製作了簡單的「脂肪肝博覽圖」(見左頁圖)。從圖中可以看到,飲食中的脂肪在消化吸收後,會變成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然後在肝臟中轉變為脂肪酸,進而重整成三酸甘油酯、膽固醇酯、磷脂質或氧化成酮體排出(其中三酸甘油酯必須再與APO蛋白結合變成脂蛋白後才能排出)。也就是說,脂肪進入肝臟是正常的,不過它必須有進有出,如果進入比排出多,當然就會囤積在肝臟裡。
什麼情況會導致進去比排出多呢?首先是進入肝臟的游離脂肪酸太多,而游離脂肪酸暴增的原因,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高油飲食外,還有突然間劇烈運動、飢餓、血糖不穩以及肥胖等。因為突然運動消耗太多熱量、突然沒有進食或血糖不穩定,會使身體產生危機感而設法儲存能量,導致游離脂肪酸大量進入肝臟儲存;而血糖不穩或腰腹脂肪太多(中廣型肥胖),則會促使胰島素不斷分泌,不僅會促使血糖進入細胞,同時還會刺激肝臟儲存肝醣和脂肪。
此外,不吃肉會導致蛋白質不足,斷食時身體會釋放毒素,兩者都會影響APO蛋白,進而導致脂肪酸所形成的三酸甘油酯無法順利轉換成脂蛋白排出,於是只能以三酸甘油酯的型態繼續儲存在肝臟中。所以對有脂肪肝的人來說,斷食(少吃)、不吃肉和突然開始劇烈運動,反而會使脂肪肝的問題更加嚴重。
Q: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年紀不到30歲的章小姐,平時工作忙碌,不常運動,身高168公分、體重46公斤,日前公司安排了健康檢查,結果一切都還算正常,不過膽固醇卻高達280mg/dL,醫師要求她肉、蛋、海鮮都得忌口,還必須開始服用降膽固醇藥物,1天1顆,不能間斷。她不禁納悶,自己年輕而且身材苗條,怎會有高血脂的問題,而且還要忌口、吃藥?
在健檢報告中,膽固醇異常十分常見,美國約有1億人(1),台灣也不少,我曾於2005年對某上班族群做調查,有高達43%的人總膽固醇超過200mg/dL,和美國的盛行率差不多。
膽...
作者序
健檢做完了,然後呢?
習醫近三十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人為什麼會生病?
長壽村的人和台灣人,誰比較健康?在台灣,我們擁有設備齊全的醫學中心、優秀的醫療人才,甚至在醫學常識、消費能力、食品衛生、農業科技等各方面,都遠遠優於長壽村。但老實說,台灣人真的比較不健康。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在於台灣人違反了健康的基本原則,以及坊間充斥了各種迷思。
破除以訛傳訛的健康迷思
這八年來,我之所以不斷寫書的目的,就是要宣導正確的健康知識,以及破除以訛傳訛的健康迷思。
在這資訊爆炸的世代,隨便上網或打開電視,就可免費獲取大量健康知識,但是正確性如何,卻無人追究,甚至醫護人員宣導的觀念,也隨著醫學日新月異,可能後來被推翻、修正。
追求健康其實很簡單,就像學英文一樣,只要符合「聽、說、讀、寫」的順序,任何人都能說得一口好英文,但是,違反這個順序,卻怎麼學都學不好。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想要健康,必須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一旦違反,就要付出代價。
健檢異常不等於生病
台灣是我見過最流行健康檢查的地方,而且96%的成年人檢驗數值有異常。但是,大多數人拿到檢驗報告之後,卻沒有醫師來詳細解說,頂多只是被告知要清淡飲食、體重控制而已,或是醫生直接就開降血壓、降血糖、降膽固醇、降尿酸藥物,定期服用。
其實,在<健檢異常>和<生病吃藥>之間,還有很多事可以做,但現今的醫療體系,卻對此沒有太多著墨。我寫這一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彌補這個鴻溝。
台灣現行的健檢流程,有兩大問題,第一,健檢報告未仔細解說,讓民眾有看沒懂。第二,對於異常數值,沒有積極有效的應變措施。市售健檢書籍也不少,但都蜻蜓點水,不夠深入,無法滿足廣大民眾需求。有鑑於此,我決定要寫這本書,並從自然醫學的角度,深入剖析健檢的十二大迷思。
本書對於膽固醇、血糖、血壓、尿酸、甲狀腺、、、等等問題的探討,超越目前主流西醫的認知架構,甚至和主流衛教有很大差異,不管您是一般讀者或是醫療人員,請以開放心胸(open minded)來閱讀,保證會有很大的收穫。
不管是公開演講或是寫書看診,我所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根據的,絕不是憑空想像,因為我必須對我的專業負責。從第一本書開始,我就想要在書中重要觀念後面註明出處,並在書末附上相關文獻,但是,基於種種原因一直無法如願。不過,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在本書的第一章做到了,這是因為該章的觀念實在太新穎了,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口水戰,特別附上文獻出處,好讓持有不同意見的讀者可以先閱讀那些權威期刊。
能治病的就是好醫學
自然醫學是一門既古老又新穎的醫學,歐美幾千年來的醫學,一直都是自然醫學,翻閱以前的藥典和醫學院課程表就可證實,直到十九世紀末,主流醫學受到化工業的影響而逐漸轉型,經過二次大戰的洗禮,化學製藥業的蓬勃發展之後,才演變成當今注重人工藥物與手術的醫學,已經和傳統的歐美醫學大相逕庭。很多人不知道,現代的主流西醫,其實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自然醫學才是歐美的傳統醫學。二十世紀初,美國的自然醫學因為人工藥物和手術的興起,曾大幅衰落,但二十世紀末,因為主流西醫對慢性疾病的療效不彰,又開始受到民眾的青睞。
很多人以為自然醫學只能透過補充營養品、草藥,或是調整飲食來改善健康,殊不知,美國的自然醫學教育必須經過正規醫學院訓練,畢業後可考自然醫學醫師執照,也能診斷與開藥。很可惜,台灣目前沒有這個科系、也尚未開放這類的醫師執照考試。美國的現代自然醫學,早已脫胎換骨,在古老的基礎上注入了現代科技,從順應自然的角度出發,有相當傑出的效果。美國的自然醫學醫師大衛伍德說,運用自然醫學的方法,80%以上的慢性病都可以逆轉或痊癒。
醫學之目的在於救人,因此不分古今中外,只要能治病就是好醫學,就有存在的必要。例如,主流西醫、中國醫學、自然醫學、整脊醫學、甚至印度醫學,都各有獨特的優點,但同時也有不足之處,若能整合運用,相信必能相輔相成。像是美國有許多州,民眾可依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方式來就診,而不同醫學之間也彼此尊重,互相轉介,這才是為全民的福祉著想。若是因為專業知識的不同,而彼此對立,甚至排斥病人去就診,可能會阻礙治癒的機會,損失的是全民的健康。
醫學浩瀚,出書匆促,若有錯誤之處,還盼各方賢達指正,以利再版修訂。來電請洽<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02)7741-6766,或於<陳博士聊天室>部落格留言,也可到我的臉書官方粉絲團互動。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健康迷思能夠越來越少,每個人都可以活得好又活得老!
健檢做完了,然後呢?
習醫近三十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人為什麼會生病?
長壽村的人和台灣人,誰比較健康?在台灣,我們擁有設備齊全的醫學中心、優秀的醫療人才,甚至在醫學常識、消費能力、食品衛生、農業科技等各方面,都遠遠優於長壽村。但老實說,台灣人真的比較不健康。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在於台灣人違反了健康的基本原則,以及坊間充斥了各種迷思。
破除以訛傳訛的健康迷思
這八年來,我之所以不斷寫書的目的,就是要宣導正確的健康知識,以及破除以訛傳訛的健康迷思。
在這資訊爆炸的世代,隨便上網或打開電視,就可免費...
目錄
最新增訂 擊敗新冠病毒最佳武器
作者序 健檢做完了,然後呢?
前言 你也可以和長壽村的人一樣健康
閱讀之前 沒有定期健檢的人看過來——3分鐘自我檢測,你是高風險族群嗎?
CH1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拆解健檢紅字①:膽固醇
CH1-1 一定要破解的5個膽固醇迷思與疑問
Q1. 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陳博士小講堂/血液中的膽固醇,只有5%直接來自食物
Q2. 到底一天可以吃幾顆蛋?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為什麼他每天吃25顆蛋,膽固醇仍然保持正常?
Q3. 膽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米飯、蔬果、油脂,統統可能變成膽固醇!
Q4. 膽固醇越高,越容易有腦心血管疾病?
‧陳博士小講堂/都是氧化惹的禍
‧陳博士聊天室/以訛傳訛,膽固醇成了黑名單
Q5. 膽固醇過高,身體出了什麼錯?
‧陳博士小講堂/200不是膽固醇的死線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膽固醇為什麼會太高?又為什麼會太低?
CH1-2 不可不知的3個膽固醇新觀念
新觀念1. 膽固醇是無辜的,關鍵在於「脂蛋白」有沒有氧化!
新觀念2. 每天吃三顆雞蛋,竟然可以降低壞膽固醇!
‧陳博士小講堂/脂肪對膽固醇的影響
新觀念3. 降膽固醇藥物吃多了,小心副作用「心臟病」上身!
CH1-3. 簡單又有效的8個膽固醇調節法
方法1. 納豆激酶,可同時溶解血栓、調整膽固醇
‧陳博士小講堂/納豆激酶怎麼吃最有效?
方法2. 針對寒、熱體質,補充大蒜、山楂
方法3. 卵磷脂可抑制膽固醇吸收
方法4. 多吃蔬果和堅果,補充膳食纖維和植物固醇
方法5. 少吃壞油、多吃好油
方法6. 多吃抗氧化劑、多喝抗氧化水
方法7. 維生素B群,可降低「同半胱胺酸」
方法8. 先疏通血管,再循序漸進運動
‧關鍵知識總複習/三分鐘掌握膽固醇
‧超級比一比/膽固醇新舊觀念對照表
CH2血糖總是高高低低,測血糖只是自欺欺人?
——拆解健檢紅字②:血糖
CH2-1一定要破解的4個血糖迷思與疑問
Q1. 血糖為什麼會高低起伏?
Q2. 飯後愛睏、常餓得發慌,竟是糖尿病潛伏期?
‧陳博士小講堂/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差異
Q3. 吃糙米飯搭配青菜、少油少肉,為什麼血糖還是居高不下?
Q4. 血糖過高要小心,血糖過低則有生命危險?
CH2-2不可不知道的3大血糖新觀念
新觀念1. 糖尿病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癒
新觀念2. 光測血糖不夠,還要測「糖化血色素」與「胰島素」
新觀念3. 用「8點檢測」全面掌握血糖
CH2-3. 可逆轉糖尿病的的六大血糖調節法
方法1. 酵母鉻&花旗參,有助穩定血糖
方法2. 運用武靴葉,有效降血糖、重建胰臟機能
方法3. 中晚期患者補充硫辛酸,預防末梢神經病變
‧陳博士小講堂/這些營養品也能調節血糖
方法4. 飲食採用加強版「食物四分法」,讓胰臟好好休息
方法5. 避開「高升糖指數」食物,讓胰臟不再疲於奔命
方法6. 運動也可以降血糖
‧超級比一比/糖尿病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 自然醫學
CH3高血壓找不到病因,只能吃降血壓藥改善?
——拆解健檢紅字③:高血壓
CH3-1一定要破解的2個高血壓迷思與疑問
Q1. 改善高血壓,只能吃降血壓藥?
‧陳博士小講堂/吃降血壓西藥前,先了解它的副作用
Q2. 95%的高血壓,都找不到病因?
‧陳醫師小講堂/疾病找不到原因?與「還原主義論」有關
CH3-2 安全又簡便的降血壓6大策略
策略1. 補充納豆激酶、抗氧化劑,有效疏通血管
策略2. 銀杏、鎂和一氧化氮,可放鬆血管
策略3. 排除體內毒素,降低血壓
策略4. 虛證高血壓,要補虛補氣
‧陳醫師小講堂/打鼾可能會引起虛證高血壓,千萬別忽視!
策略5. 高血壓飲食原則,把握五少、二多、四分
策略6. 減除環境過敏原,避免血壓升高
‧超級比一比/高血壓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4貧血的人,就要多補鐵?
——拆解健檢紅字④:貧血
CH4-1一定要破解的3個貧血迷思與疑問
Q1. 貧血的人,就要多補鐵嗎?
Q2. 女生都會貧血,所以不必太擔心?
Q3. 貧血百百種,我是哪一型?
CH4-2 缺什麼就補什麼,5大貧血類型保健法
類型1. 缺鐵型貧血
‧陳博士小講堂/怎麼補鐵最有效?
‧陳博士小講堂/異食症可能與缺鐵型貧血有關
類型2. 葉酸缺乏型貧血
類型3. 維生素B12缺乏型貧血
類型4. 維生素B6缺乏型貧血
類型5. 地中海型貧血 & 鐮刀型貧血
‧超級比一比/貧血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5肝指數OK=肝功能OK?
——拆解健檢紅字⑤:肝指數
CH5-1一定要破解的3個肝病迷思與疑問
Q1. 肝指數AST(GOT)、ALT(GPT)越低越好?
‧陳博士小講堂/常見的五種肝病類型
Q2. 為什麼AST(GOT)超標,而ALT(GPT)卻正常?
Q3. 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得肝病?
CH5-2 不可不知的4個保肝重點
重點1. 肝指數OK≠肝OK,了解肝臟要「有一套」
重點2. 不喝飲料、手搖杯,避免「果糖」毒害!
‧陳博士小講堂/想吃甜?你可以有較好的選擇
重點3. 草本排毒配方,讓病毒不作怪
‧陳博士聊天室/「沒用的器官」出問題,不如除之而後快?
重點4. 善用抗氧化劑,活化肝功能
‧超級比一比/肝指數判讀對策: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6 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
——拆解健檢紅字⑥:脂肪肝
CH6-1一定要破解的5個脂肪肝迷思與疑問
Q1. 不吃肉、不吃油,就能改善脂肪肝?
Q2. 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
Q3. 哪些人容易有脂肪肝?
Q4. 脂肪肝會怎樣?
Q5. 脂肪肝有什麼症狀?
CH6-2 不可不知的3個脂肪肝治療法
方法1. 補充「疏肝因子」,幫助肝臟排出脂肪
方法2. 緩和的有氧運動,促進肝脂肪消退
方法3. 中藥、針灸,加強肝臟消脂
‧超級比一比/脂肪肝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7混濁尿(泡沫尿)=蛋白尿=腎虧?
——拆解健檢紅字⑦:尿蛋白
CH7-1 一定要破解的5個尿蛋白迷思與疑問
Q1. 有蛋白尿,就要少吃蛋白質食物?
‧陳博士小講堂/什麼是「高品質蛋白質」?
‧陳博士小講堂/蛋白質應該吃多少?
Q2. 尿中有蛋白,沒什麼大不了?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認識身體的過濾網——腎臟
Q3. 混濁尿(泡沫尿)=蛋白尿=腎虧?
Q4. 尿蛋白的「+」字越多,腎臟功能越差?
‧陳博士小講堂/尿蛋白檢測的「+」字標記是怎麼來的?
Q5. 什麼是「生理性蛋白尿」,什麼是「病理性蛋白尿」?
‧陳博士聊天室/罹患腎臟疾病,一定要揪出潛在毒素!
CH7-2 溫和漸進的2種腎功能調理法
方法1. 用抗氧化水或抗氧化劑,慢慢修復腎臟功能
方法2. 從事身心運動,間接修復腎臟功能
‧超級比一比/蛋白尿定義對策比較:自然醫學VS. 西醫
CH8 尿酸過高,就會有痛風?
——拆解健檢紅字⑧:尿酸
CH8-1 一定要破解的4個尿酸迷思與疑問
Q1. 尿酸過高,就會有痛風?
‧陳博士小講堂/為什麼「腳趾的第一指關節」最易痛風?
Q2. 尿酸到底該驗血還是驗尿?
‧陳博士小講堂/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常見原因
Q3. 要降低尿酸,就要禁吃普林食物?
‧陳博士小講堂/尿酸濃度上升的生理原因
Q4. 痛風或關節痠痛,一定是尿酸引起的嗎?
‧陳博士小講堂/認識你的關節
‧陳博士聊天室/微波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CH8-2. 輕鬆預防尿酸結晶的4大策略
策略1. 補充鰹魚胜肽,可有效降低尿酸
‧陳博士小講堂/尿酸也是一種抗氧化劑?
策略2. 超酸體質者,須補充大量礦物質
‧陳博士小講堂/你的身體「酸掉」了嗎?自然醫學教你輕鬆調酸鹼
策略3. 採用「食物四分法」、減少酸化食物攝取
策略4. 多喝抗氧化水,可沖洗尿酸並減少尿酸形成
‧超級比一比/痛風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9多喝牛奶,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拆解健檢紅字⑨:骨密度檢測
CH9-1一定要破解的7個骨質疏鬆迷思與疑問
Q1. 為什麼骨質疏鬆很難被發現?
‧陳博士小講堂/骨質疏鬆也可居家檢測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骨質疏鬆的分類
Q2. 骨質流失或骨質疏鬆,補鈣就會好?
‧陳博士小講堂/鈣片要吸收,與膜衣大有關係
‧陳博士小講堂/多吃肉會導致骨質流失,多吃蔬菜會使骨頭強壯
Q3. 多喝牛奶,就可以多補鈣?
‧陳博士小講堂/喝牛奶真的有益健康嗎?
Q4. 鈣片類型琳瑯滿目,哪一種最好?
‧陳博士小講堂╱什麼是胺基酸螯合鈣?為什麼吸收率這麼高?
‧陳博士小講堂╱怎麼補鈣最有效?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酵母型式的礦物質,好處多多
Q5. 為什麼骨質疏鬆會造成腰痠背痛?
‧陳博士小講堂/一天到底要補充多少鈣?
Q6. 骨質疏鬆會有致命危險嗎?
Q7. 哪些人容易有骨質疏鬆?
CH9-2 幫助逆轉的5個骨質調理法
方法1. 足夠的鈣質
方法2. 補充維生素D3
‧陳博士小講堂/Ipriflavone (骨黃酮)也可幫助鈣進入骨骼
方法3. 補充有機綜合維他命
方法4. 補充天然黃體素
方法5. 調整酸性體質
‧陳博士小講堂/中醫這樣補鈣
‧超級比一比/骨質疏鬆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10 明明有甲狀腺低下症狀,甲狀腺功能檢查卻正常?
——拆解健檢紅字⑩:甲狀腺功能
CH10-1一定要破解的2個甲狀腺迷思與疑問
Q1. 明明有甲狀腺低下症狀,甲狀腺功能檢查卻正常?
Q2. 檢驗TSH,就能準確判斷甲狀腺異常?
CH10-2不可不知的2個甲狀腺功能新觀念
重點1. 甲狀腺低下只能從症狀判斷
‧陳博士小講堂/測基礎體溫可判斷甲狀腺低下?
重點2. 服用天然甲狀腺素,以「治療」做為診斷
‧陳醫師小講堂/為什麼大多數西醫不採用天然甲狀腺素?
‧陳博士聊天室/藏在天然甲狀腺素下的祕密
CH10-3 幫助調理甲狀腺機能的5個替代方案
方案1. 採用促進新陳代謝的中藥
方案2. 額外補充營養素和礦物質
方案3. 調整飲食內容
方案4. 勤運動、多曬太陽
方案5. 適度紓壓
‧超級比一比/甲狀腺低下對策比較:一般醫師VS.自然醫學
CH11得了自體免疫疾病,終身都無法痊癒?
——拆解健檢紅字11:類風濕因子(自體免疫相關檢測)
CH11-1一定要破解的3個自體免疫迷思與疑問
Q1. 自體免疫因子過高或呈陽性,就是得了自體免疫疾病?
‧陳博士聊天室/診斷,光憑檢驗報告還不夠!
Q2. 得了自體免疫疾病,終身都無法痊癒?
Q3.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禁吃人參、黃耆等補品?
CH11-2不可不知的3個自體免疫新觀念
觀念1. 環境中的過敏原&毒素,才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主因
觀念2. 比起測IgE,測IgG更能揪出過敏原
觀念3. 排毒配方+抗過敏營養品,有效治癒自體免疫疾病
‧超級比一比標/自體免疫疾病療法:一般西醫 vs.自然醫學
CH12 腫瘤標記異常,就是長了腫瘤?
——拆解健檢紅字12:腫瘤標記
CH12-1一定要破解的2個腫瘤標記迷思與疑問
Q1. 腫瘤標記異常,就是長了腫瘤?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你應該認識的常見腫瘤標記
Q2. 腫瘤標記指數,可以用來判斷癌症嗎?
CH12-2 不可不知的的2個腫瘤標記檢測新觀念
觀念1. 腫瘤標記不能只看數值,還要看上升速度
‧陳博士小講堂/判斷前列腺腫瘤,不要光看PSA
觀念2. 確診罹癌,腫瘤標記是很好的追蹤工具
‧陳博士聊天室/期待自然醫學在台灣扎根
最新增訂 擊敗新冠病毒最佳武器
作者序 健檢做完了,然後呢?
前言 你也可以和長壽村的人一樣健康
閱讀之前 沒有定期健檢的人看過來——3分鐘自我檢測,你是高風險族群嗎?
CH1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拆解健檢紅字①:膽固醇
CH1-1 一定要破解的5個膽固醇迷思與疑問
Q1. 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陳博士小講堂/血液中的膽固醇,只有5%直接來自食物
Q2. 到底一天可以吃幾顆蛋?
‧陳博士健康進階班/為什麼他每天吃25顆蛋,膽固醇仍然保持正常?
Q3. 膽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
‧陳博士健...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07-01ISBN/ISSN:978957952885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