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學院(School of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院長、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國際關係與學術事務副校長,現為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榮譽教授。
著有《外籍教師在中國:新一代遇上老問題》(Foreign Teachers in China: Old Problems for a New Generation 1979-1989)、《人民的醫生馬海德:中國五十年》(People’s Doctor: George Hatem and China's Revolution)。
《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此書,是由埃德加‧波特(Edgar A. Porter)和冉瑩(Ran Ying Porter)夫婦搭檔合著;英文原著是在二○一七年由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在北美洲透過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這兩個出版單位都是在西方學界聲譽卓著的大學出版社,可見此書在學術上受到高度的肯定。而臺灣商務印書館慧眼獨具,很快的在今年出版了此書的中文譯本,對中文知識界──特別是當今的臺灣歷史學界和歷史教育──更是帶來了及時而重要的貢獻。我作爲一位對此書標題中的三個主題──二戰歷史、歷史記憶、和平民的歷史記憶──特別有興趣的讀者,很榮幸也高興的能夠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讀後的感想和反思。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書中還加入了對同一場戰役美國士兵的目擊記錄、或是美國士兵們在事後的回憶,用以對照日本當事人的觀點。這樣的做法,就如同美國著名的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曾經在二○○六年透過《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和《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這兩部電影,從交戰雙方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視角來更完整的、也更具有同理心的來理解同一場戰爭。這樣對歷史的認識,其實正好呼應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通稱爲「108課綱」)在「社會領域」課程的目標之一:「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新的「108課綱」在歷史課程規劃中,增加了多個以「戰爭」爲焦點的主題。首先,國中歷史在「現代世界的發展」的主題之下,突出了「戰爭與現代社會」這個項目;而高中歷史也在「現代化的歷程」的主題之下,更進一步的討論「戰爭與和平」這個項目,還特別指出其中需要強調「東亞地區人民在二十世紀重大戰爭中的經歷」這一個條目。這些課程的内容,就如同《被遺忘的人群》此書的内容,都是爲了讓學生透過不同的觀點來認識戰爭的起因和過程,同時了解自己在地的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所遭受的戰爭傷害,進而培養「作爲世界公民」應該具備的「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等重要的素養。
而放眼世界,在當今許多國家對二戰的歷史認識中,「由下而上的」的觀點都有非常顯著的影響;著名的例子有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的「人民的戰爭──大眾來寫二戰記憶資料庫(People’s War: An archive of World War Two memories — written by the public)」、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在二戰中長大(Growing up in the Second World War)」的主題展覽、或是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的「日本占領下的新加坡(Japanese Occupation of Singapore)」口述歷史專案等等。而這樣敘寫歷史的做法,正呼應了「108課綱」對國中及普高必修歷史課程的規劃,要從「人民的主體觀點」出發。就如同《被遺忘的人群》書中的内容,「戰爭體驗」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戰爭不是官方歷史敘事所呈現的那般黑白分明、正義凜然、或是舉國同心。透過平民百姓作爲「證人」所留下來的回憶和反思,我們看到在戰爭下平民百姓如何受到教育的引導和政府宣傳的誤導,集體的支持戰爭、作爲個人卻又私下質疑戰爭的目的;到了異國戰場的士兵,如何面對戰場的殘酷;其中有人「爲國捐軀」,對家人遺族和家鄉帶來什麼樣的長期影響;而幸運生還的士兵,在戰爭結束之後又如何面對戰爭(戰敗)的陰影;家鄉的民眾在美軍轟炸和飢餓之下,如何求生;兒童、學生、婦女們這些弱勢群體,又是如何受到戰爭的傷害等等。
《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此書,是由埃德加‧波特(Edgar A. Porter)和冉瑩(Ran Ying Porter)夫婦搭檔合著;英文原著是在二○一七年由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在北美洲透過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這兩個出版單位都是在西方學界聲譽卓著的大學出版社,可見此書在學術上受到高度的肯定。而臺灣商務印書館慧眼獨具,很快的在今年出版了此書的中文譯本,對中文知識界──...
我們很幸運,年長的朋友樂意分享他們的故事,年輕朋友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我們的意圖是向提起二戰視野裡只有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件、南京屠殺、珍珠港、巴丹死亡行軍(Bataan Death March)、廣島、長崎,以及在密蘇里戰艦上簽字投降這些大事件的讀者,介紹一些普通日本民眾戰時的生活和經歷,對戰爭期間日本國內景況有些粗淺的了解。我們的目的是展現戰時日本的另一面,在嚴厲的軍國主義和仇外民族主義為主導的時期,日本民眾,尤其是少年兒童非正常的生活內容和環境。
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學院(School of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院長、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國際關係與學術事務副校長,現為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榮譽教授。
著有《外籍教師在中國:新一代遇上老問題》(Foreign Teachers in China: Old Problems for a New Generation 1979-1989)、《人民的醫生馬海德:中國五十年》(People’s Doctor: George Hatem and China's Revolution)。
《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此書,是由埃德加‧波特(Edgar A. Porter)和冉瑩(Ran Ying Porter)夫婦搭檔合著;英文原著是在二○一七年由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在北美洲透過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這兩個出版單位都是在西方學界聲譽卓著的大學出版社,可見此書在學術上受到高度的肯定。而臺灣商務印書館慧眼獨具,很快的在今年出版了此書的中文譯本,對中文知識界──特別是當今的臺灣歷史學界和歷史教育──更是帶來了及時而重要的貢獻。我作爲一位對此書標題中的三個主題──二戰歷史、歷史記憶、和平民的歷史記憶──特別有興趣的讀者,很榮幸也高興的能夠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讀後的感想和反思。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書中還加入了對同一場戰役美國士兵的目擊記錄、或是美國士兵們在事後的回憶,用以對照日本當事人的觀點。這樣的做法,就如同美國著名的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曾經在二○○六年透過《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和《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這兩部電影,從交戰雙方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視角來更完整的、也更具有同理心的來理解同一場戰爭。這樣對歷史的認識,其實正好呼應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通稱爲「108課綱」)在「社會領域」課程的目標之一:「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新的「108課綱」在歷史課程規劃中,增加了多個以「戰爭」爲焦點的主題。首先,國中歷史在「現代世界的發展」的主題之下,突出了「戰爭與現代社會」這個項目;而高中歷史也在「現代化的歷程」的主題之下,更進一步的討論「戰爭與和平」這個項目,還特別指出其中需要強調「東亞地區人民在二十世紀重大戰爭中的經歷」這一個條目。這些課程的内容,就如同《被遺忘的人群》此書的内容,都是爲了讓學生透過不同的觀點來認識戰爭的起因和過程,同時了解自己在地的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所遭受的戰爭傷害,進而培養「作爲世界公民」應該具備的「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等重要的素養。
而放眼世界,在當今許多國家對二戰的歷史認識中,「由下而上的」的觀點都有非常顯著的影響;著名的例子有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的「人民的戰爭──大眾來寫二戰記憶資料庫(People’s War: An archive of World War Two memories — written by the public)」、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在二戰中長大(Growing up in the Second World War)」的主題展覽、或是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的「日本占領下的新加坡(Japanese Occupation of Singapore)」口述歷史專案等等。而這樣敘寫歷史的做法,正呼應了「108課綱」對國中及普高必修歷史課程的規劃,要從「人民的主體觀點」出發。就如同《被遺忘的人群》書中的内容,「戰爭體驗」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戰爭不是官方歷史敘事所呈現的那般黑白分明、正義凜然、或是舉國同心。透過平民百姓作爲「證人」所留下來的回憶和反思,我們看到在戰爭下平民百姓如何受到教育的引導和政府宣傳的誤導,集體的支持戰爭、作爲個人卻又私下質疑戰爭的目的;到了異國戰場的士兵,如何面對戰場的殘酷;其中有人「爲國捐軀」,對家人遺族和家鄉帶來什麼樣的長期影響;而幸運生還的士兵,在戰爭結束之後又如何面對戰爭(戰敗)的陰影;家鄉的民眾在美軍轟炸和飢餓之下,如何求生;兒童、學生、婦女們這些弱勢群體,又是如何受到戰爭的傷害等等。
《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此書,是由埃德加‧波特(Edgar A. Porter)和冉瑩(Ran Ying Porter)夫婦搭檔合著;英文原著是在二○一七年由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在北美洲透過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這兩個出版單位都是在西方學界聲譽卓著的大學出版社,可見此書在學術上受到高度的肯定。而臺灣商務印書館慧眼獨具,很快的在今年出版了此書的中文譯本,對中文知識界──...
我們很幸運,年長的朋友樂意分享他們的故事,年輕朋友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我們的意圖是向提起二戰視野裡只有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件、南京屠殺、珍珠港、巴丹死亡行軍(Bataan Death March)、廣島、長崎,以及在密蘇里戰艦上簽字投降這些大事件的讀者,介紹一些普通日本民眾戰時的生活和經歷,對戰爭期間日本國內景況有些粗淺的了解。我們的目的是展現戰時日本的另一面,在嚴厲的軍國主義和仇外民族主義為主導的時期,日本民眾,尤其是少年兒童非正常的生活內容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