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家的心,做上班族的事。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兩廳院藝術總監平珩,凝鍊30年工作經驗的智慧結晶!
「人」沒有標準答案,
「心」沒有框架限制,
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
創意,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優秀的「行政者」必須嚴謹守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每項任務;傑出的「藝術家」能夠打破框架,用無窮的創意開創無限可能。若將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融合進一份工作中,就是「藝術行政」。
作為台灣舞蹈界「藝術行政」的開路先鋒,「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從創立「舞蹈空間」舞團開始,便發揮「無所不能」的多工能力,無論取名、訓練、監督,還是公關、宣傳、招攬觀眾,每件事都「事必躬親」。
她一方面要針對不同性格、背景各異的編舞家和舞者妥善協商,調和鼎鼐;另一方面面對場內場外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更必須頂住壓力,隨機應變。而透過每個看似繁瑣的細節,她也逐漸領悟出「打破框架」的工作哲學。
「藝術行政」就像是一座橋梁,將每個藝術家的出類拔萃,轉換為每位觀眾生命中的一期一會,是專業,是事業,更是志業。不管是正在從事表演藝術工作或有志於此的你,還是想要深入了解舞台幕後不為人知秘辛的你,甚至只是在台下「看熱鬧」的你,這本書都能為你開啟嶄新的視野,為日常的工作創造價值,昇華為獨一無二的「藝術」。
作者簡介:
平珩
大學念的是英文系,在22歲以前,喜歡跳舞,一心只想做個舞者。赴美留學後,赫然發現原來過度樂觀的人,並不適合吹毛求疵的表演生涯,紐約的花花藝術世界開啟了她不受限的創意概念。
回台之後,因緣際會,開始投入藝術行政工作,在一切都還在啟蒙的年代,一步一腳印地「做中學」。她成立皇冠舞蹈工作室,創辦台灣第一個黑盒子小劇場,全力支持藝術家「天馬行空」與「無法無天」的創作,全面改變台灣小劇場的表演體質,打造出「狂野自由」的風貌,也在小劇場中打造出國際的交流網路。
她創辦「舞蹈空間」舞團,32年來邀請了56位編舞家、168個設計者發表了83個現代舞製作。「舞蹈空間」孕育出各有特色的台灣編舞家,也是歐美編舞家開心合作的平台。
她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近三十年,盡心為學校藝術教育扎根,也無私地對於藝術環境的開發盡力。
她「不務正業」的工作很多:曾任「表演藝術聯盟」首屆理事長,率眾家藝術家們走進基層,也媒合了921震災地區超過25,000人次的藝術教育課程;受邀擔任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的兩廳院藝術總監;接下2009年高雄世運開幕典禮總製作人,規畫2,500位表演者共同演出;運用舞譜紀錄的專業,投入台灣原住民祭儀舞蹈的研究與保存……
包山包海的藝術行政工作練就了她另一種「舞」功,吃苦耐勞是舞蹈人的天性,合作學習是進步的動力,不默守成規是創造的基礎,各種挑戰都是解決問題的大補丸,而她的「創造」,還在持續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北藝大藝管所所長/于國華 專文推薦
名人推薦: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北藝大藝管所所長/于國華 專文推薦
章節試閱
好名字?大學問!
一九八四年,我和好朋友羅曼菲自美返國一起開辦了「皇冠舞蹈工作室」,因為工作室的業務需要,啟動了我的「藝術行政」人生,在誤打誤撞的不得已中,開始摸索這塊從沒人教過的領域。
「皇冠舞蹈工作室」成立目的很單純,就是計畫把我們在紐約上過課的好老師們一一請來台灣,讓大家都能享受到專業舞蹈課程訓練。但成立工作室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得先來取個名號。
我們很容易也很「洋派」地先訂出了英文名稱:「Taipei Dance Workshop」。名稱之所以用上Taipei,是因為我們發現,如果要邀請國際藝術家來台,與其取個什麼浪漫或形而上的名字,再經過一番解釋,不如先用Taipei,讓受邀者可以清楚知道他們就是要來台北工作。
那「Taipei Dance Workshop」的中文名稱應該是什麼才能吸引到學生呢?當時在八○年代的紐約,四處可見各種類型的workshop,但在台灣還沒有中文譯名,於是反應一向很快的曼菲,提出了「工作室」這個名稱,而「工作室」也正適巧能符合我們理想的運作模式。
在工作室裡,大家可以上課、排練,也可以在此演出。工作室是舞蹈和戲劇實驗與發表的小劇場,硬體雖然迷你,但設備可是五臟俱全,所以重點不在觀眾席次的多寡,而在於演出型式的開發與場次頻率的靈活安排。有了工作室及小劇場,我們從此不再需要依循過往演出的模式,不用等檔期、等機緣、等上個一、二年才能站上舞台。
那時我們幾乎每二、三個月就能夠推出一檔嶄新的節目,每位藝術家可以在工作室嘗試、碰撞和磨合,累積足夠經驗後,再邁開大步走向大型劇場。工作室就是眾藝術家的「小廚房」,隨時可以在家「試菜」,待時機成熟了,才端上滿桌講究擺盤的佳餚大宴賓客。
而這樣的創新基地,如果中文名稱只是直譯為「台北舞蹈工作室」,似乎略顯不足,於是反覆思索是否有更適切的方向。最後終於想到,既然工作室是進駐在父親平鑫濤所建及命名為皇冠藝文中心的大樓裡;加上除了我們的工作室外,還有出版集團、畫廊和舞蹈教室,而就順理成章的定名為「皇冠舞蹈工作室」。「皇冠」這兩個字,說明了地點,也顯示出贊助的企業,當然也更讓對於空間規劃設計投入相當心力的父親「開心」。
中英文名字都齊全之後,接著要思考的,就是以「皇冠舞蹈工作室」對應「Taipei Dance Workshop」是否會不合理?其實想想中文是給我們看的,英文是給外國人看的,一定要對等嗎?如果用了「皇冠」的英文,變成「Crown Dance Workshop」,這麼皇家、這麼高貴,那不就一點都不「廚房」了。所以幾經考量,決定讓中英文各自「分眾」也各自「表述」,名稱確定後就這麼開張了!
而我在一九八九年成立的「舞蹈空間舞團」,同樣是來了個中英文名稱不太對等的狀況,英文名稱選用「Dance Forum Taipei」,明明中文沒有「台北」,英文何以非加個Taipei不可?這是一早就考量到日後若有機會到國外演出時,可以讓大家清楚辨識我們的「出身」;同時也為了舞團品牌的獨立性,能與工作室有所區隔,舞團沒有加上「皇冠」二字,也希望不會因為企業「冠名」而影響到補助的申請。但沒想到此一「造反有理」之舉,還是傷到老爸一點感情,當時每個製作他都會來觀賞,在隱忍了好多年之後,才終於問起我:「為什麼舞團沒有用『皇冠』啊?」
其實行至今日,我們時不時還是需要因應各種狀況而有不同的設計,例如國家兩廳院的英文名是「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國家交響樂團(NSO)有時用別名「Taiwan Philharmonic」行走天下;台中歌劇院的英文名是「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而不是「Opera House」;雲門舞集的英文是「Cloud Gate Dance Theater of Taiwan」;由表演藝術團隊組合而成的表演藝術聯盟,則因為社團法人的法令限制,正式名稱得用「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而不能用「聯盟」,但在與中國交流時,又只能稱為「表演藝術協會」等等。
所以像我從事的藝術行政到底和一般行政工作有何不同?回看種種,無非是一連串的自我思辨,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求到最大的可能性。取個名字是如此,「抗拒」老爸是如此,「出國演出」也是如此。藝術行政,重要的或許是「藝術」那二個字,但更重要的是藝術中的「創造」精神。
劇場中的「王牌公關」
我在紐約研究所求學的第一年,便意識到自己應該無法成為一位藝術家。我太樂天了,找到一個答案就會很開心,沒有藝術家那種抽絲剝繭的探索能力,也不具備化具象為抽象的想像力,所以四年後,於一九八四年回台成立「皇冠舞蹈工作室」時,我選擇肩負起行政職務,在幕後支援,讓所有參與的藝術家們暢所發揮。那是個藝術行政在台灣尚未啟蒙的年代,所有工作都得從頭一步一步摸索。
我們一開張就邀請國外老師來台教學,雖然已在紐約談妥工作內容和細節,但還是需要簽一份合約載明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可是英文合約到底有些什麼「眉角」?大至架構該長什麼樣?小至用詞遣字要如何才夠精準?我完全沒有頭緒。於是只得東奔西問地到處討教,還參考了各種作家的合約,最後終於發展出屬於我們的第一份合約。
接下來,外國老師來台,如何接機、安排住宿,給付費用的台幣與美金該如何配比、付費如何簽收等等,都是一項一項「痛苦」的學習。有一次,還因為藝術家當天臨時需要零用金,我們不假思索地就順手給付,並沒有準備簽單,導致之後雙方對帳不一而發生溢付的狀況。大家起先是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回憶,接著再帶動作的「復刻」當天的場景及給付的狀況,什麼妳在窗口如何如何,我又如何如何打開抽屜拿出錢來,沒想到結果藝術家當場撂下一句重話:「難道妳們要為這五千台幣弄得這麼難看嗎?」我們聽了只能摸摸鼻子認賠了事。但經一事、長一智,只要「痛到」,就一定會學到細節的處理。
在工作室開設大師班課程初期,點名也是一個學問。最啟初我們會為繳費學員製作一張上課證,每次上課前,由學員出示,我們登錄。登錄的方式,從打勾、蓋章到註明日期逐步演化,但因為不時有人忘記帶證或是來去匆匆未及登錄,而於補登時又常發生錯誤,最後決定廢除上課證。
取而代之的是每種課程的獨立名單,學員進教室前只需報上名字,由行政人員記錄。當時,為了鼓勵老師認真教學,還特別設立獎勵制度,凡超過設定的基本學生人數,老師就可獲得額外授課費用,所以在每堂課結束後,還要請老師於點名單上簽名,以確定學生人數無誤。
不過行政可不光是建立作業的方法而已,也要能協助推展我們的構想。我們希望學員不只來上大師班課程,也要能夠參與大師的創作;大家一起在工作室裡排練,最終也要在兼具小劇場功能的工作室裡一起演出。這種首創的延伸學習教學,必須要說服或激勵學員願意付出額外的時間來排練,以及「甘心」參與完全「無償」的演出。
當然可想而知的是,要找到願意熱心參與演出的學員並不容易,所以完全不用經過「甄選」,凡是有意者我們皆欣然接收。但面對學員舞蹈資歷並不整齊的狀況下,如何為大家在作品中找到各自「適得其所」的角色,對於外國老師的創作無疑是一大挑戰。在台灣專業環境尚在發展之際,行政者便不時要「安撫」並「曉以大義」,提醒外國老師,我們在做的工作是多麼有「開創性」,而「有教無類」是華人多麼重要的教育理念等等。
在發展排練的過程中,行政也要不時運用「巧思」與「慧眼」,從旁敲敲邊鼓,協助老師「明鑑」出每位舞者的特色。而對於花費同等時間排練與準備演出,但戲份不多的舞者,如何要他們「安身立命」,也是行政必須居中「打滑磨合」的任務。
所以藝術行政,絕不是照著標準流程操作的公式化工作,而是必須將「藝術」與「行政」兼容並蓄,至於到底是以藝術的眼光處理行政?還是以同理的角度與藝術家「心照不宣」?或者是用「藝術」的理想建立目標?這一切並沒有定案,只有不斷嘗試更好的做法!「藝術行政」的最迷人之處便在於此。
一個蘿蔔八個坑
這幾年台灣新場館陸續開張,專業劇場的行政人才需求孔急,但人才可以從哪來?哪種人適合在劇場工作?其實所謂藝術行政,是在八○年代從零開始的,許多能掌理各種事務的多面手都是從「做中學」慢慢培養而成的,也因為藝術製作的型態不斷推陳出新,藝術家們的每一檔新製作都在打破之前的框架,所以無論是否出身專業,只要是覺得「求新求變」才好玩的人,都很適合加入這個可以培養出具有「八爪章魚」特異功能的行業。
我成立的皇冠舞蹈工作室在開張一年後,除了常態性的演出外,所屬的小劇場開始定期舉辦藝術節等更多活動,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就得靠行政人員充分展現十八般武藝的功夫,把節目的前前後後、裡裡外外整個撐起來,就像一個建築物裡強大的結構,觀眾不見得看得到它的存在,但它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節目的製作與宣傳,通常有較長的時間可以按部就班的規劃與執行,但演出的前台工作可就需要勞力密集與身心超靈活的人才能擔綱了。像我們平日上班時間是朝十晚六,遇到週五有演出時,至少要有二位行政留守擔任前台工作人員,他們於六點辦公室工作告一段落後,便要先在前台大廳擺上接待桌椅,六點半票務開張。在沒有售票系統的年代,大家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裡人工準備票券,售票也都是在現場進行。
到了七點十分左右,其中一人要先到後台,與表演者及技術人員確認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再開放觀眾入場。最重要的是還要提醒表演者去上廁所,免得觀眾入座後,就要繞大遠路去別的樓層上廁所了。
後台一切就緒後,這名「機動」的同事在七點二十開始擔任撕票工作,待全部觀眾就座後,向觀眾說明場內需知。開演前,再順手將觀眾入口的燈光關熄。演出期間還是不得閒,需駐守在劇場入口,協助遲到觀眾入場或為場內提供任何服務。而另一位擔任售票工作的同仁,從七點十分起就是一人作業,等觀眾陸續進場後,一邊要處理遲到觀眾的購票或貴賓取票事宜,同時還要兼顧撕票及指引進場的任務。
遇上人氣旺的演出,在座位有限的狀況下,場內服務同仁,必須發揮「指揮交通」的功能,以「客氣」但「堅定」的語氣,引導觀眾盡量坐得近些,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如果票房實在太好的時候,那還得立即巧妙地搬出地墊,請觀眾坐在前排的地板上。
隨著演出經驗逐漸累積,前台工作人員要處理的事務也越來越細:
六點半前台開張前,需將觀眾所到之處全部巡視一次,例如檢查樓梯的扶手、觀眾座位是否乾淨、洗手間衛生紙是否足夠等等。
皇冠小劇場的空調因為是面朝舞台吹送,因此表演者常常會覺得太冷,但如果風力太弱,觀眾又會覺得悶,所以大家研發出一個勉強「兩全其美」的方法。前台工作人員會在六點半將空調強力放送,開演前再轉為弱風;演出如有中場休息,則在休息前後再開關一次。
演出結束後,前台人員還要請觀眾填寫問卷,同時也會趁機與熟識的觀眾聊聊天,有不少新節目的規劃,就是在這樣的互動下談成的。
小劇場的前台工作看來繁瑣,但做多了也可以「遊刃有餘」,一人可當多人用,甚至時不時還能化解危機。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回演出前,行政經理好心抽空幫旅美的韓裔編舞家燙衣服,沒想到那小背心質料一遇熱就被熨斗吸黏住而馬上焦了一大塊,經理二話不說,立即抓起電話,聯絡服裝設計林璟如老師工作室的老師傅,擇要說明背心的式樣及顏色,然後殺上計程車,前後不到一小時,在開演前五分鐘帶回了一件剛出爐的新背心。這不但展現了行政人員平時累積的好人脈,更反映出她的機智和效率。
說到底,從事藝術行政只要有熱情和企圖心,就可以讓一個蘿蔔變出八個坑,劇場絕對是可以培養出靈活、務實而且能力超強大幹才的好所在!
好名字?大學問!
一九八四年,我和好朋友羅曼菲自美返國一起開辦了「皇冠舞蹈工作室」,因為工作室的業務需要,啟動了我的「藝術行政」人生,在誤打誤撞的不得已中,開始摸索這塊從沒人教過的領域。
「皇冠舞蹈工作室」成立目的很單純,就是計畫把我們在紐約上過課的好老師們一一請來台灣,讓大家都能享受到專業舞蹈課程訓練。但成立工作室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得先來取個名號。
我們很容易也很「洋派」地先訂出了英文名稱:「Taipei Dance Workshop」。名稱之所以用上Taipei,是因為我們發現,如果要邀請國際藝術家來台,與其取個什麼...
推薦序
推薦序|
溫柔而堅定的「藝想天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朱宗慶
這是一本以平珩老師多年來的豐富經驗為基底,深刻描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以及藝文團隊經營、藝術行政工作的書,活靈活現地引領讀者走進藝術工作「最前線」。
一翻開平老師所寫的《藝想天開》,果真是「藝」發不可收拾,讓人停不下來!一篇篇短篇故事中,是平老師這些年來帶領舞團最真實的經驗談,生動地描寫出藝術工作的實際樣貌,而我作為一位藝術工作者、藝術行政工作者,對於這些幾乎是天天上演的「戲碼」,可以說是「歷歷在目」,更讓人不自覺地融入情境之中。
而書中談及的內容,從藝文團隊的經營、展演藝術活動的製作、表演藝術市場的開發、觀眾的深耕與培養、國際事務與交流等,由內而外、由小到大,層次分明、井然有序的以輕鬆的口吻與故事來分享。細心如平老師,除為每一章節與故事命名外,更體貼的在故事的最後附上「重點提示」,每一句重點都是強而有力,值得牢記在心!我也試著將我的幾個重點心得,在這篇序中與大家分享。
首先,關於「實力」與「熱情」,實力與專業是累積而來,有實力並且持續累積的人,才能更精緻、寬廣與長遠地走下去。在舞蹈空間一次次演出中的動能爆發,與活躍的表現中,不難看見長期耕耘的專業與實力;而在本書中,能看見的,則是平老師是如何以專業與熱情為支點,來構築夢想、擘畫理想,並且想方設法尋求各方資源的挹注、匯集和促成,帶領團隊將理想與追求,化為動人的溫度的展現!
再者談組織內部的「溝通」與「整合」,平老師曾擔任舞者、老師、主管、劇場管理者、甚至是評審委員等多元角色,自是嫻熟於各個角色的拿捏與轉換。本書中也可看見編舞家與舞者、舞者與行政、行政中的企劃與行銷等,各自的關係與連結,並且如何以換位思考的精神,積極補位的態度來共同成就。如同平老師所說的「接力賽」的概念,在一個團隊中,不能自顧自的;不管傳棒、接棒都要練習,才能讓每一棒都有價值、也創造價值!
而書中除了以輕鬆的視角描述舞團與劇場的大小事外,更從平老師豐富的對外經驗裡,汲取彙整出許多國內外的重要借鏡,幫助讀者從案例中找到進步與成長的方法;此外,書中也看見平老師諸多感謝的表達,尤其,字裡行間裡,更是感受到平老師的父親平鑫濤先生對女兒的愛與支持,以及平老師對父親的感謝與感念。我想,對台灣藝文界來說,平鑫濤先生無疑有著相當重大的貢獻。
再者還有如〈太歲頭上要動土〉的使命必達精神,〈一個蘿蔔八個坑〉的全方位訓練、〈校園「圈粉」大作戰!〉、〈群組攻略戰〉中的藝文推廣、觀眾累積的實戰錄等等,說不完的案例與故事,都讓我深深有感!
很榮幸,這三十多年來,我與平老師,不論是在表演藝術、藝術教育,劇場經營領域上,都有許多類似或重疊的工作經驗。而我對平老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性格「溫柔」、做事「頂真」!而一路以來,看著平老師在各領域都傑出的表現,對專業堅持又認真的精神,更是讓人十分敬佩。除此之外,平老師也是知人善用,非常會鼓勵夥伴,我想,這也是帶領一個團隊前進的重要特質!
現在,平老師透過書寫的方式,將自己的經驗與更多人分享,我認為,這就是一個人堅持、熱愛、追求夢想的表現。文如其人,在平老師溫柔又溫暖的文字裡頭,有著她最堅定而踏實的理想與目標,值得讓人省思與學習,歡迎大家跟著平老師一起「藝想天開」!
推薦序|
老師、老闆、大姐大和心靈雞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于國華
近年新場館不斷啟用,表演藝術看似欣欣向榮,但業內朋友莫不提心吊膽。更多場館,必須有更多節目和觀眾;但幾年來的超前部署,創作人才培育機制逐漸成形,精準的數位行銷也已經上線。未來會讓劇場開不了門、表演團隊動彈不得的最大危機,在藝術行政人才不足!
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向來重藝術、輕行政與技術。近年技術人才行情已經翻身,更顯出藝術行政的弱勢。缺乏良好待遇條件,目前大多數資深成熟的藝術行政,都是堅持不懈地從實戰中淬練成長。藝術行政人才青黃不接,尤其行銷人才缺乏,如今到了拉警報的關鍵時刻。幸運的是,台灣有一群超過三十年資歷的強棒,逐漸休息或退休,開始投入藝術行政人才教育。
平珩是資深強棒之中,非常重要的典型。她的角色多元,經營小劇場、創辦舞團、擔任老師,曾經任職兩廳院總監,也是表演藝術聯盟首任理事長。這些年,她以老闆、老師角色和團隊與學生工作,也以大姐大姿態身先士卒,推動文化政策與國際交流。曾經和平珩共事的朋友都知道,她既嚴格又雞婆;但夥伴或學生遭到困難,她又總是第一時間提供支援和安慰。
這本書《藝想天開》,是平珩以老師、老闆和大姐大角色,鉅細彌遺的珍貴紀錄。讀者很容易發現,字裡行間滿是槍林彈雨,但所有的劍拔弩張,最後轉化為體諒和包容,成為心靈雞湯裡的藝術行政大補帖。
閱讀過程,我多次被當頭棒喝,書中指出的錯誤觀念和做事方法,許多我屢犯而不察。但每一篇文章最末的提醒,又好像她笑著的告訴我:「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
這本書值得仔細閱讀。年輕藝術行政朋友,可以從書中得到做事的原則和方法;中高階藝術行政,可以和自己的經驗對照,得到面對工作、生活甚至人生價值觀的啟發。
藝術行政的人才養成,向來不能依靠教科書,必須來自實務經驗;如果有資深前輩樂於分享經驗,那真是字字如金。《藝想天開》涉及層面廣泛,此刻出版,正是時候!
推薦序|
溫柔而堅定的「藝想天開」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朱宗慶
這是一本以平珩老師多年來的豐富經驗為基底,深刻描寫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以及藝文團隊經營、藝術行政工作的書,活靈活現地引領讀者走進藝術工作「最前線」。
一翻開平老師所寫的《藝想天開》,果真是「藝」發不可收拾,讓人停不下來!一篇篇短篇故事中,是平老師這些年來帶領舞團最真實的經驗談,生動地描寫出藝術工作的實際樣貌,而我作為一位藝術工作者、藝術行政工作者,對於這些幾乎是天天上演的「戲碼」,可以說是「歷歷在目」,更讓人不自覺地融入情境之中。...
目錄
CHAPTER1
是行政,也是藝術
好名字?大學問!
劇場中的「王牌公關」
一個蘿蔔八個坑
小雞婆,大收穫
辦公室的接力賽
人人應該說相聲?
重生的喜悅
分分秒秒的步步為營
分寸啊,分寸!
與藝術家「鬥智」
太歲頭上要動土
群組攻略戰
道不盡一切的淚水
校園「圈粉」大作戰!
藝術行政大哉問
CHAPTER2
是旅途,也是歷練
玩出一些道理來!
打開另一片天空
「看不到的」更重要
傳承與變奏
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
肝膽相照的功夫
不平凡的時間表
場館溫度計
神奇的科索劇場
邂逅「桃花源」
有型有款的劇場們
化妝室也需要想像力?
待客「軟實力」
送禮的哲學
不著痕跡的心機
大海另一邊的好朋友
CHAPTER3
是舞蹈,也是人生
帶觀眾「修行」
「開低走高」大絕招
春風般的緣分
擁抱世界
好滋味的晚餐
黑臉白臉都有效
鬆緊之間的智慧
自在,做自己
舞台下的MVP
人在江湖走,就要好朋友
「完美」的背後
一小步與一大步
CHAPTER1
是行政,也是藝術
好名字?大學問!
劇場中的「王牌公關」
一個蘿蔔八個坑
小雞婆,大收穫
辦公室的接力賽
人人應該說相聲?
重生的喜悅
分分秒秒的步步為營
分寸啊,分寸!
與藝術家「鬥智」
太歲頭上要動土
群組攻略戰
道不盡一切的淚水
校園「圈粉」大作戰!
藝術行政大哉問
CHAPTER2
是旅途,也是歷練
玩出一些道理來!
打開另一片天空
「看不到的」更重要
傳承與變奏
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
肝膽相照的功夫
不平凡的時間表
場館溫度計
神奇的科索劇場
邂逅「桃花源」
有型有款的劇場們
化妝...
商品資料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1-05-03ISBN/ISSN:978957333727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