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是佛教徒最敬重的居士典範,
他與我們同樣過著入世生活,
卻讓所有紅塵修行者看見人間淨土的曙光。
舞臺是在印度當時六大名城之一的毘耶離城中。圍繞著這個中心演出的人員,包括釋迦世尊的諸大羅漢聲聞弟子,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等,以及彌勒、光嚴童子、持世、文殊等諸大菩薩。在第七〈觀眾生品〉中,演出一場非常精彩的天女散花,捉弄舍利弗尊者。這場法會的導演和主持人,便是釋迦牟尼世尊。主角是示現疾病相的維摩詰長者。
《維摩經》是一部總攝大小五乘的大乘經典,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作品,像小說,也像戲劇。自古深受許多文學家所喜愛,唐朝的田園詩人王維,以摩詰為字,即是以維摩詰居士自許的意思。這部經的特色是不用說教式及思辨性的方式表達,而是用文藝性、對話式的演出,因此讓人感到親切而樂於接受。
聖嚴法師說:「我不能算是《維摩經》的專家學者,但是我很喜愛《維摩經》的思想。所以我不是它的研究者,而是試著成為它的實踐者。」為了因應現代一般人的需要,使《維摩經》實用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聖嚴法師以現代一般人都能聽懂的用語,配以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經驗為例子,為心靈空虛及苦悶彷徨的現代人,介紹維摩詰居士如何以入世的生活型態,活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人生觀。
對於所有在滾滾紅塵中行走的“現代維摩詰”,本書是入世慈悲、出世自在的最佳菩薩道指南。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于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章節試閱
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即是福慧二門: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佛國品〉第一
六度之首是“佈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分內外,內財是身體,外財是眷屬及物品。法是佛法的道理及修持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等煩惱的方法。無畏是以慈悲心,使眾生脫離怖畏恐懼。若能于自己修學佛法的同時,也以身示範,做義工,出錢出力出時間來護持三寶,弘揚佛法,救度眾生,便是三施並行,自利利人。
“持戒”是不應該做的不要做,應該做的非做不可,包括身、口、意三業,基本原則是五戒十善,細分則有三皈、五戒、八戒,為在家戒;沙彌戒、比丘及比丘尼戒,為出家戒,尚有出家菩薩戒及在家菩薩戒。六度中的持戒,是由約而繁的一切戒。
“忍辱”就相當難了,我們所謂的忍辱是對一些不應該接受到的侮辱、欺負、打擊或是莫名其妙的誣衊譭謗,能夠予以容忍諒解。很多人說名譽是第二生命,一旦受到破壞,是非常痛苦而不能忍受的事。可是做為一個佛教徒,做為一個菩薩行者,“忍”卻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是小的折磨要忍,大的衝擊也要忍;刺激要忍,誘惑要忍;痛苦要忍,享樂也要忍;失敗要忍,成功也要忍。唯有能忍才是最大的福報,不能忍者,好事會變成壞事,小禍會變成大禍,甚至變成殺身滅族亡國之禍。
“忍”並不等於逆來順受,而是盡可能不要以正面衝突,不要以牙還牙、以暴抑暴,要想辦法回避,減少雙方的損害到最小程度。
柔能克剛,鋼刀雖利,用之不當,容易缺口折斷;水勢很柔,落地之後則無孔不入,你砍它一刀,它斷了以後馬上又接上。所以最柔的反倒是最強的。
菩薩的力量建立在慈悲,慈悲的精神,並不等於忍辱;面對眾生時,若能忍辱,也是慈悲的心懷。慈悲是一種包容、接受、涵蓋,能夠把所有的人,不論是敵人或親人,不論相識不相識,全部看作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
當你遇到惡人敵人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往往是來加害你的,讓你痛苦,而你還能包容他,就叫忍辱,是菩薩行者。忍辱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對方,因為不忍辱必然兩敗俱傷;忍一時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對方,是故忍辱在佛法裡是非常地重要,它是一種表現智者風格及仁者心胸的美德。
忍辱的相似名詞是退讓,並不是懦弱。退讓是不直接跟人逞強,改以繞一個彎轉走出路來,或是向下挖一個洞開出一條路來,或是往上翻越一座山嶺伸展出一條路來,總之是不直接跟他人起衝突,但還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很多人把忍辱當作逆來順受,這是錯誤的。我一生之中常是一個失敗者,常常遇到鬼擋牆,但我不會向鬼的懷抱闖去,讓他抱住跑不掉,我會採取回避的方式,過去就沒事了。因此忍辱和精進,也是相輔相成的。
無盡燈
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在傳播「無盡燈」的觀念,這無盡燈的典故即出自《維摩經》。
「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菩薩品〉第四
這是說,當某一個人的心理有了智慧和慈悲的光明,便應把自己擁有的這種光明,輾轉地傳播出去,傳給一切的人,可以稱之為弘法,禪宗便依《維摩經》叫作「傳燈」,一般法師以語言弘法稱為「說法」,禪宗以心傳心名為「傳燈」,是傳智慧與慈悲的心燈。
今天諸位在此聽講《維摩經》,得到了一些智慧和慈悲的消息,是否也點亮了你們的心燈?我不知道我的心燈有多亮,至少是在借著諸佛的明燈來為眾生放光,請諸位向佛法點燈,點亮各人自己的心燈。人人心中點亮了智慧和慈悲的光明燈,人格便能提昇,人間的淨土就能出現了。
一個人關懷千百人,人人關懷千百人,我們的心燈無盡,我們的社會也就普遍地溫暖和淨化了,這是我對提倡人間淨土有非常堅定信心的原因,為什麼?因為《維摩經》講,人人都可以成為無盡的燈。我們這個世界,只要有人弘揚佛法,只要有人提倡淨化社會,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淨化。
入鄉隨俗,關懷隨緣
我們都知道「入鄉隨俗」這句話,菩薩度眾生也是應該如此。《維摩經》的〈香積佛品〉,介紹此娑婆世界的上方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佛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國依正,一切皆香,有九百萬菩薩都想來此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並欲見到維摩詰等諸菩薩眾。當時的香積佛即囑彼諸菩薩言:
「可往,攝汝身香,無令彼諸眾生起惑著心。又當捨汝本形,勿使彼國求菩薩者而自鄙恥。又汝於彼莫懷輕賤而作礙想。」〈香積佛品〉第十
本經〈香積佛品〉,介紹此娑婆世界的上方過四十二恆河沙數的佛土,有一佛土,名眾香國,佛名香積,在此佛土中的正報大眾都是菩薩,依報環境全都清淨莊嚴,而其特色,一切都是芳香的,超出十方諸佛世界的天人之香。共有九百萬的菩薩希望到這個娑婆世界來親近供養釋迦世尊並與維摩詰等菩薩會面。
香積佛便告訴這九百萬菩薩們說:「你們可以去娑婆世界,但要把自己身上的香氣收攝起來,否則會對娑婆世界的眾生產生惑亂作用,令他們心生煩惱;同時也要把雄偉高大的莊嚴身相縮小,以免給娑婆世界求菩薩道的眾生,見了自慚形穢,此界人類身相矮小,而且身有體味而顯得醜陋,相形之下,可能會自失求學菩薩道法的信心。」
因此香積佛希望這些菩薩們把自己的眾香莊嚴相收攝起來,再到娑婆世界來,免得娑婆眾生聞香見形而感到自卑和羞恥,自覺醜陋而感到慚愧沒有信心,故稱為「鄙恥」。此外香積佛還告訴這些菩薩們,到了娑婆世界也不可以生起看不起此界眾生的心。
這就是說,菩薩到任何一個社會和環境中去,都會為了容易被眾生接受,而以方便力適應那個環境,他們會收起他們的福報莊嚴智慧相,以非常平凡的身分和形態出現,先將自己同於他,漸漸地讓眾生接受自己和追隨自己。
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即是福慧二門: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佛國品〉第一
六度之首是“佈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分內外,內財是身體,外財是眷屬及物品。法是佛法的道理及修持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等煩惱的方法。無畏是以慈悲心,使眾生脫離怖畏恐懼。若能于自己修學佛法的同時,也以身示範,做義工,出錢出力出時間來護持三寶,弘揚佛法,救度眾生,便是三施並行,自利利人。
“持戒”是不應該做的不要做,應該做的非做不可,包括身、口、意三業,基本原則是五戒十善,細分則...
作者序
《維摩詰所說經》(Vimalakirti-nirdesa-sutra),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簡稱《維摩詰經》或《維摩經》。梵文Vimalakirti是淨名及無垢稱的意思,故在學者間,常稱之為《淨名經》。
本經的異譯有七種,現存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中者僅三種:1.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2.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3.唐玄奘譯《說無垢稱經》六卷。另有西藏譯本,日本的河口海慧氏於一九二八年譯成日文,以《漢藏對照國譯維摩經》為題刊行。漢地通用者,是羅什譯本。
《維摩經》的註疏,允為不朽的名著者也有不少,例如:
晉僧肇的《注維摩詰經》十卷。
《義記殘卷》(六朝作品,作者佚名)。
隋慧遠的《義記》八卷。
隋智顗的《玄疏》六卷。
隋吉藏的《玄論》八卷、《義疏》六卷。
唐湛然的《略疏》十卷。
唐道液的《集解關中疏》二卷。
日本推古天皇時代,傳說是陳之慧思禪師轉世的聖德太子,撰有《義疏》三卷。
《維摩經》的內容被印度大乘論典所引用者,約有如下六例:
(一)《大智度論》第九、十五、十七、二十八、三十、九十二、九十五、九十八卷。
(二)《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三)《彌勒菩薩所問經論》第三卷。
(四)《入大乘論》下卷。
(五)《大乘集菩薩學論》第一卷等。
(六)《大乘寶要義論》第八、第九卷等。
由此可知,本經在印度、在中國漢地及西藏、在日本,涵蓋了大乘諸宗諸大師,徵引《維摩經》,註釋《維摩經》。
羅什譯本的《維摩經》,共有三卷凡十四品。主角是維摩詰長者示現疾病相。舞台是在印度當時六大名城之一的毘耶離城中。圍繞著這個中心演出的人員,包括釋迦世尊的諸大羅漢聲聞弟子,舍利弗、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等,以及彌勒、光嚴童子、持世、文殊等諸大菩薩。在第七〈觀眾生品〉中,演出一場非常精彩的天女散花,捉弄舍利弗尊者。這場法會的導演和主持人,便是釋迦牟尼世尊。
《維摩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至為深遠。有許多名詞,不僅為佛教界普遍使用,甚至已經家喻戶曉,例如「不二法門」出於本經的〈入不二法門品〉;「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這個蓮花出於汙泥而不為汙泥所染的比喻,是出於本經的〈佛道品〉;「燈燈相傳」的「無盡燈」一語,出於本經的〈菩薩品〉;美味的佳肴稱為「香積天廚」,出於本經的〈香積佛品〉;以滿足眾生的物欲做為接引學佛的方便,稱為「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兩句名言,出於本經的〈佛道品〉;禪宗《六祖壇經》所引「直心是道場」,語出本經的〈菩薩品〉。
現在我們的法鼓山,正在提倡心靈環保,正在倡導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我們的理論依據,便是出於《維摩經.佛國品》第一所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菩薩心淨則佛土淨。」
本經在大乘佛教的聖典中,非常重要,例如鼓勵在家居士修學清淨莊嚴的菩薩道,卻未忽略出家比丘的清淨律儀;鼓勵菩薩宜入世,宜處於眾生群中,但又主張離欲不貪著。《六祖壇經》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思想,實與本經有密切的關係。本經從基本的五乘共法人天十善道,通過三乘共法的解脫道,提昇至大乘不共法的佛道。
《維摩經》除了是一部總攝大小五乘的大乘經典,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作品,像小說,也像戲劇,胡適的《白話文學史》第九章,評論《維摩經》是「半小說、半戲劇的作品」。因此也深受古來許多文學家所喜愛,甚至唐朝的田園詩人王右丞,名叫王維,而以摩詰為字,即是以維摩詰居士自許的意思。
我不能算是《維摩經》的專家學者,但是我很喜愛《維摩經》的思想。所以我不是它的研究者,而是試著成為它的實踐者。因此在一九九三年九月及一九九四年二月,連續兩度,以「維摩經生活系列講座」為主題,假臺北市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各講出三個晚上,共六個子題:1.社會關懷,2.福慧雙修,3.淨化人生,4.心靈環保,5.慈悲喜捨,6.人間淨土。
我沒有採取傳統式的講經方法,例如天台宗的法師們講經,必依智者大師的五重玄義,論其玄理,再做逐句解釋。我是根據主題的題旨,從《維摩經》中,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地摘錄出來,濃縮成六個單元。這樣子也許會被譏為斷章取義,但是為了因應現代一般人的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使《維摩經》實用於現代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以現代一般人都能聽懂的用語,配以大眾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經驗為例子,為心靈空虛及苦悶徬徨的現代人,介紹維摩詰居士如何以入世的生活型態,而又能夠過得無拘無束地自由自在的人生觀。
這六場演講,是由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主辦,每場的聽眾都有二千至三千人,現場有中華電視公司派了三架錄影機及一台OB車,錄製成為影視帶於該公司的公益節目時段播出。另由蘇麗美居士將錄音帶整理成電腦印稿,再經我在紐約,先後花了七十多個小時,修訂、潤飾、刪補。後三篇完稿於一九九四年六月,已於《人生》月刊連載完畢;前三篇定稿於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我要感謝促成講座因緣及出版因緣的諸位仁者,對於為我謄稿的姚果莊及邱松英,為此書策畫編校的果在、果光、果毅、張元隆等諸仁者,一併致謝。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聖嚴自序於紐約東初禪寺
《維摩詰所說經》(Vimalakirti-nirdesa-sutra),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簡稱《維摩詰經》或《維摩經》。梵文Vimalakirti是淨名及無垢稱的意思,故在學者間,常稱之為《淨名經》。
本經的異譯有七種,現存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中者僅三種:1.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二卷,2.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三卷,3.唐玄奘譯《說無垢稱經》六卷。另有西藏譯本,日本的河口海慧氏於一九二八年譯成日文,以《漢藏對照國譯維摩經》為題刊行。漢地通用者,是羅什譯本。
《維摩經》的註疏,允為不朽的名著者也有不少,例如:
晉...
目錄
自序
第一講 《維摩經》與社會關懷
第二講 《維摩經》與福慧雙修
第三講 《維摩經》與淨化人生
第四講 《維摩經》與心靈環保
第五講 《維摩經》與慈悲喜舍
第六講 《維摩經》與人間淨土
自序
第一講 《維摩經》與社會關懷
第二講 《維摩經》與福慧雙修
第三講 《維摩經》與淨化人生
第四講 《維摩經》與心靈環保
第五講 《維摩經》與慈悲喜舍
第六講 《維摩經》與人間淨土
商品資料
出版社:法鼓文化出版日期:2021-07-12ISBN/ISSN:978957598917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