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環保站,卻有大大的道理。
許多碩士、博士生及大學教授來此,跟著志工實做環保;
老菩薩說出的一口環保經,令他們歎為觀止。
環保站是老人的輕安居、中壯年人滋養慧命的所在;
它也是孩子的環保教育站,
人人在此學到尊重物命、與天地共生息的智慧。 90年代,全臺多個縣市為滿溢的垃圾所苦,政府緊急規劃興建焚化爐,卻緩不濟急。在臺中新民商工的一場大型演講中,證嚴上人呼籲大眾:「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資源不會消耗,還可以再生。」兩個月後,一位楊小姐捐出第一筆資源回收所得;於是,全臺各地的環保站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
30年來,在全球18個國家、地區,慈濟設置了534個大型環保教育站、8,238個環保點,總計有110,104位環保志工投入環保志業,以行動守護地球。嘉義慈濟環保教育站不僅發揮環保教育的功能,更照顧長者身心、提供社區弱勢者關懷,結合慈善、環保與教育,讓社區如一大家庭,長者安之,少者懷之。
證嚴上人開示〉最美的人生
慈濟推動環保,已經三十多年了,環保志工很真、很誠,為了清淨大地,付出無所求;有時候天未亮就出門回收資源,夕陽西下還沒有收工。還有些志工雖然年紀大,但還是很用「力」,以心力、體力、智慧力造福社會;他們一生為家、為社會、為慈濟、為環保辛勞,歲月的痕跡寫在他們的手上,證明他們這輩子多麼實用!
如果要跟這群環保志工計算,一般以工時算工資,怎麼算也算不清,他們很珍惜時間,珍惜還能做事的每一分、每一秒,點點滴滴細膩地做,用雙手來保護地球,這分精神是無價之寶。
像是嘉義環保志工「阿通姆」──游素蓮老菩薩,每次到雲林、嘉義,一定會聽到她爽朗宏亮的笑聲;只要她和老伴到來,大家總是笑聲不斷,是一對非常開朗的老夫妻。老夫妻一輩子為了家庭,承擔過千千萬萬斤的重量,不只養家、栽培子女,還務農供應糧食給社會大眾,彎腰低頭做農事,做得骨骼都變形了,還是那樣地樂觀!無論人生多麼勞碌,阿通姆總是笑容滿面、滿口感恩。聽她描述工作中的樂趣,讓人深切體會到,人生真正的快樂,其實不在擁有多少物質,而是在於心靈的感受。
人的欲念無窮,所需要的物資就難以限量;消費得越多,垃圾就越多。環保志工出於一片不忍之心,人丟我撿;即使有些回收物品,回收商認為沒有價值,不願意回收,志工還是把這些物品一一撿回來,仔細清理,盡量讓回收物不要被當成垃圾焚燒或者掩埋。
人人合心共濟,回歸清淨本性,彼此之間沒有利害得失,共同一個方向,無私大愛配合起來,你出力,我也出力,力量就能相加,這就是最真、最誠的協力之善。他們把人生用得很美,這就是「最美的人生」!
現在的地球四大不調,災難頻傳,需要每一個人來共同守護。期待人人轉識成智,轉「享受的智識」,成為「保育的智慧」。用誠懇的心懺悔——降低欲念,節省用物,不要讓自然資源枯竭;虔誠齋戒,不要為了口欲濫殺動物,才不會再造作業力。人人展現「感恩、尊重、愛」,茹素與環保,讓社會更健康。
天蓋之下、地載之上,在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地球上,還有許許多多地方正在被危機包圍,不論是各地災難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有許多慈濟沒有因緣、沒有種子、走不到的地方,要用心力代替人力,為這些受災的國家、受災難的人間虔誠祈禱;也要把握因緣造福,做一個發心立願,能對人類有影響力的人。請大家多用心!
(恭錄彙編自《慈濟》月刊第648期〈無盡藏〉、《慈濟》月刊第560期〈衲履足跡〉)
作者簡介:
嘉義人文真善美志工
本書由嘉義人文真善美志工所撰寫,「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為社會立典範。」是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共通使命。
他們是一群喜愛分享故事、熱愛寫作與攝影的慈濟志工,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退休人士,雖非專業寫作者,但在證嚴上人「做中學,學中覺」的智慧妙法薰習下,個個用心學習,期許為慈濟留史的同時,筆端流瀉與鏡頭記錄下的,盡是慈愍現實人生的觀照與關懷。
推薦序
推薦序1〉慈濟推動環保的社會影響力
翁章梁(嘉義縣縣長)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疫情與災害頻傳,自許在臺灣這寶島居住的人民,我們面對了近五○年最嚴重的旱象、高溫酷熱的煎熬、新冠疫情本土個案的發生、電力危機等威脅,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反省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可以用什麼更積極的態度或方法,來守護我們的人民。
慈濟推動環保觀念逾三○年,建立了兩個循環和主張,一者是「精神循環」,主張年邁長者可以在環保站付出,發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一者是「經濟循環」,主張應減少對地球能源的開發或浪費。
個人感佩證嚴法師的先知先行,早在一九九○年七月講座中呼籲:「臺灣是個美麗的寶島,很期待您們能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在此之後,更帶動慈濟志工起而行動,鼓勵在自宅成立資源回收站,進而影響社區,帶動全民身體力行,貢獻己力,並帶動環保永續之觀念。
因此,嘉義縣隨即在太保市水牛厝歡喜環保站成立慈濟環保站,迄今已有十三處環保教育站,且各站皆具特色,經統計每天近有兩千位環保志工投入回收行列之中。
在永續課題中,感謝所有慈濟師兄姊及環保志工對於嘉義及臺灣的守護,我們期待發揮更多的影響力來帶動全民,減少碳排放量及珍惜各種資源,鼓勵全民響應簡約環保,共同為友善地球及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推薦序2〉一個人回收是榜樣 一群人回收是力量
黃敏惠(嘉義市市長)
二○二○年七月十六日在本市「科學一六八教育博覽會嘉香最科學」開幕後,當我走進展區小羊牧場,看見慈濟大愛感恩科技用廢棄回收寶特瓶(PET)、牛奶瓶(PE)、毛毯布邊(R2R)等材料再製而成的環保塑木圍籬,以及體驗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我深深的受到感動;慈濟志工們的解說,讓環境教育充滿了溫暖與對環境的關懷。
回想一九九○年,臺灣各地垃圾掩埋場瀕臨爆量,證嚴上人在講座中呼籲會眾,請用鼓掌的雙手做垃圾分類。自那一刻起,慈濟環保志業於焉啟動,大大小小環保站,在臺灣街頭巷尾遍地開花,不僅回收可利用的資源,也成為推動環保最好的教育基地。
嘉義市長期以來致力推動從源頭減量,做好資源回收分類,鼓勵民眾一起珍惜地球資源,讓資源循環再利用,並將「生活環保化、環保生活化」的理念融入生活日常。在政策推動及市民響應下,嘉義市的資源回收率從二○一一年的三六‧二三%,至二○二○年回收率達五三‧九八%,提升了一七‧七五%。
近年來,嘉義市為感恩資源回收個體戶辛勞及提升其收入,與慈濟嘉義聯絡處共同推動「資源回收關懷計畫」,讓資源回收個體戶將回收物送到慈濟嘉義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國華環保教育站、中正淑貞站及福德環保站,即可獲得較市價優厚之收購價。而在個體戶與慈濟志工互動過程中,個體戶得到了志工的溫馨關懷,也提升資源回收的分類知識及環保觀念。
慈濟一步一腳印推動環保已三十一年,從一雙手到千萬雙手,從台灣到國際,從大地到心靈;慈濟人以「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為使命,帶動社區鄰里,投入資源回收的環保志工行列,人人培養惜福愛物之心。
慈濟環保教育站不僅推動垃圾減量、環境美化,還兼具心靈教育,是社區長者最佳的「聚」樂部。長者透過資源分類、拆解、活化大腦與手腳協調,進而減緩老化;同時也是國家未來主人翁體驗環境教育重要的最佳場所。
嘉義市政府將持續與慈濟共同合作推動環境保護,讓環境永續美好!
推薦序3〉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正面能量
張根穆(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在一次偶然於縣府和慈濟共同簽署合作儀式後,讓我真正認識嘉義縣的慈濟師兄師姊。初次見面就如同過去在大愛電視節目及相關慈濟救助報導的印象,感覺師兄師姊們非常和藹慈善且深具使命感。而後續幾次見面寒暄,從陌生到熟悉,我不但對慈濟有更深入的了解與體認,更感佩與尊敬師兄師姊們把救人助人及推動環保等工作,當作畢生志業。
嘉義縣近年資源回收率平均已超過六○%,於全國各縣市亦名列前茅。除了公部門戮力推動村里資源回收及廣設資源回收站外,另外,慈濟亦於嘉義縣廣設資源回收站,對縣內資源回收推廣與扎根,功不可沒。
難得的是,這些慈濟資收站均由師兄師姊們自發性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所以常因沒有合適固定地點,而須經常搬家遷移。靠著他們鍥而不捨的堅持與毅力,才能長期專注且持之以恆於此項工作。慈濟師兄師姊們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常說的「堅持作對的事」與「環保就是做功德」最佳寫照。
資源回收工作看似簡單,卻是件需要長期體力及耐力的工作。許多能回收的「資源」必定藏身於大量垃圾堆之中,因此從事回收者,必須極具耐心地經由分類、篩選、集中、清洗等繁雜步驟,才能夠將資收物分離收集;且垃圾中亦常隱藏如玻璃及陶瓷等危險廢棄物,稍不留意就容易受傷。而每位慈濟資收站師兄師姊就像螞蟻雄兵般地勤勞不倦,聚沙成塔,讓這股善念,能藉由資源回收工作回饋於社會,化小愛為大愛。
根穆藉由擔任嘉義縣環保局職務之便,有幸受到慈濟邀請,為即將出版的環保專書撰寫序文。在此不僅恭喜慈濟師兄師姊們種善因得善果,長期耕耘得以收穫豐碩;也期望未來嘉義縣公部門及慈濟能持續在資源回收、社會
關懷、環保永續等事務推動緊密合作。
相信一加一大於二,集眾之力必定能凝聚極大的正面能量,讓台灣社會充滿溫暖及愛心。根穆也再次感恩慈濟的努力,讓嘉義縣資源回收工作在你們這些「民間友人」協助下更為落實且不斷成長,繼續朝向「永續循環經濟」
目標邁進。
推薦序4〉環境保護您我同行
蕭令宜(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
證嚴上人說:「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帶領慈濟志工大力宣導及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多年來的深耕努力,為環境保護工作做出極大貢獻。
本局推動資源回收關懷計畫,對社會基層較弱勢個體業者提供補助,感謝慈濟環保回收站提供場所,協助個體業者進行回收,使資源回收更有溫度,關懷了環境,也更直接照顧人心。
慈濟志工深耕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讓社區的回收工作更完善,減輕清潔隊的工作負荷。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大家一起來,舉手之勞做環保,一起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
感謝在城市裡每個角落無私付出的志工朋友,謝謝您,辛苦了。
編者的話〉為慈濟書寫留存環保歷史
黃湘卉
證嚴上人開示:「每一個人走入慈濟,都有其感人的因緣;若將這些因緣匯聚起來,就叫做『慈濟的大事記』。」作為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1],和多位嘉義人文真善美團隊的圖像、文字、檔案製作夥伴,共同參與此次書籍編輯志工工作,對我來說是一次專業學習的經驗,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讀者得以一同見證嘉義慈濟環保的推展歷史。
師徒之情 慈濟史蹟流傳千秋
一九九○年,上人在演講中倡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多少老菩薩們,就這樣呵護地球。老菩薩們不一定識字,但卻懂得真誠的道理,天天身體力行,謹守傳統的道德倫理,一生勞動;投入環保,用粗糙的雙手膚慰地球,做資源回收,那雙手,就是最美的手。
在大愛臺二○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播放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節目中,上人提到,大家難得來人間走一趟,人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大事記,尤其是慈濟這個菩薩大團體的事記。只要每一個家庭把資料準備出來,寫出投入慈濟的史記,這一個「慈濟大事記」,整套就能完成。
上人又說:「大家要寫下來,『那個時候,師父叫我做什麼……』,這樣,師父在你們的心中,在你們的史蹟,也一樣一直留下去千秋百世,這就是師徒之間創立了慈濟。」我們在同一個時代,所以大家自己去好好地「事記」。
這樣,上人也是大家家中的一位,這樣才是真正給上人留慧命,師徒之間的慧命。流傳在千秋百年的慈濟家庭,慈濟的史蹟,才能夠流傳在千古萬世。
見證菩薩足跡 為慈濟寫歷史
我們從嘉義十六個環保站的檔案,悉心整理出每個環保站包含歷史溯源、環保特色、人物報導的文稿,以每篇字數約三千五百字,編輯成書。
花費近二個月時間,我把嘉義相關檔案仔細閱讀,發現它們已經整理得有條不紊,特別是圖片,足以讓編輯團隊快速地認識每個環保站的發展,為本書的出版札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圖文的條例式記錄,缺乏故事的轉折,要編輯成書吸引讀者眼光,仍需再細訪人物故事,才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於是在文史處同仁的規畫下,以現有的資料為基礎,再由嘉義各環保站的記錄者,請他們就關鍵人物再詳加補訪,補充文稿、增加故事性,透過人物做環保的智慧,進而達到鼓勵讀者一同做環保的目標。感恩嘉義各區的文字志工,紛紛協助展開採訪與資料補綴的工作。
實作中 邊採邊編邊整隊
二○二一年一月三日,編輯會那天,嘉義十六個環保站都熱烈參與,加上組隊長,人數約計三、四十位,眾人士氣大振。經文史處賴睿伶詳細講解十六個環保站歷史溯源的編輯方向,在場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個個躍躍欲試,誰都不想錯過這見證歷史的一刻。
提到編輯,我也是半路出家。自二○○六年初受證志工;同年開始在臺南社區記錄慈濟故事,並在「社區道場」網站發表活動報導,就這麼投入文稿寫作,因此,此次的成書,更是要感謝嘉義真善美的投入。
本書從平面攝影的志工完成的文史資料檔案本,到文字採訪志工補訪幾位關鍵人物,在歷史關鍵點上做出決定的心路歷程。在等待文稿的過程中,對於嘉義人文真善美大團隊,每位志工們的虔誠信念,我由衷感動。他們為慈濟寫歷史,積極性與配合度非常地高,包括何淑麗、葉素滿、邱秀蓮、蕭智嘉、陳林蓉美、陳妙美、蘇美玲、陳黎真、李淑貞等人,文稿有的修訂了二、三次,仍鍥而不捨地完成使命。
時間悄然而逝,一個月後,當我看完十六篇文稿,深感太驚艷了。劉淑貞、劉麗美、文翊樺、許鳳娟、張小娟、黃怡慈、汪秋戀、陳麗君,這些資深志工筆下各有千秋、文采斐然,把嘉義環保站的溯源及特色,烘托出色,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再加上黃文徵、賴世寶、黃立美的共同陪伴,又相應了這句,「改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好事,而是很多人做好一件事。」
第一次承擔編輯,我自知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些文稿故事太豐富了,字數超過七、八千字,實難取捨,於是基金會特地邀請業界資深編輯吳永佳來協助。吳總編輯深具經驗,對文字敏銳、對人情通達,經過她的專業編排,整本書的調性非常一致,閱讀起來有如行雲流水般舒暢。期間,吳總編亦特地前往嘉義,走訪數個環保教育站,與環保志工親身互動,感受到嘉義環保志工的熱情與對環保的堅持願力。
環保需要的是眾人之志,以「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一同以行動守護地球,感恩嘉義所有的環保志工、合心組隊,有您們一步步的踏實付出,才能有一字字的感動故事。感恩宗教處同仁甘萬成、黃慧蓉、吳郁宣、郭素芳,以及嘉義志工嚴玉真、吳漢文、張熊和的協助,嘉義縣政府與環保局、嘉義市政府與環保局,有公部門的支持與地方鄉親的共同肯定,才能讓每個環保站成為社區鄰里的好鄰居。
嘉義卓然的天然景致,有山、有海更有鄉土人情,環保站是長者的輕安居,因此溫馨感人的故事特別多;而環保站的時代意義、歷史價值也在本書卓然呈現。期待嘉義這本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我們能更用心書寫、編輯慈濟更加完整的環保大事記。
推薦序1〉慈濟推動環保的社會影響力
翁章梁(嘉義縣縣長)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疫情與災害頻傳,自許在臺灣這寶島居住的人民,我們面對了近五○年最嚴重的旱象、高溫酷熱的煎熬、新冠疫情本土個案的發生、電力危機等威脅,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反省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可以用什麼更積極的態度或方法,來守護我們的人民。
慈濟推動環保觀念逾三○年,建立了兩個循環和主張,一者是「精神循環」,主張年邁長者可以在環保站付出,發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一者是「經濟循環」,主張應減少對地球能源的開發或浪費。
個人感佩證嚴法師的先知先行...
目錄
證嚴上人開示〉最美的人生
推薦序〉慈濟推動環保的社會影響力 翁章梁(嘉義縣縣長)
推薦序〉一個人回收是榜樣 一群人回收是力量 黃敏惠(嘉義市市長)
推薦序〉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正面能量 張根穆(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推薦序〉環境保護您我同行 蕭令宜(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
編者的話〉為慈濟書寫留存環保歷史 黃湘卉
環保地圖
嘉義環保站特色簡介
城之篇
水牛厝歡喜環保站 防老、養老、醫養合一輕安居
福德環保站 明月映古厝 尋回初心
太保環保教育站 宣揚慈濟精神 肩負教育使命
溪口環保教育站 環保護大地 行善行孝一起來
大林環保教育站 啟動大林醫療網 守護環保菩薩
新港環保教育站 讀書會傳遞善良溫馨人文
水上外溪洲環保教育站 活動式屋頂 善用智慧做環保
嘉義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 環保教育最佳戶外場所
國華環保站 共啟資收關懷 慈善與環保兼顧
海之篇
布袋環保教育站 縝密規劃 打造汪洋中的堡壘
朴子環保教育站 化腐朽為神奇 拆彈簧床我最行
義竹環保教育站 典雅白色佛堂 廣招人間菩薩
山之篇
梅山環保教育站 梅塑四娘嬤 引山泉洗塑膠袋
竹崎環保教育站 守護山城長者身心健康
中埔和美環保教育站 鄰風景區 大宗寶特瓶集散地
大埔環保教育站 守護曾文水庫的美麗
慈濟環保大事記
證嚴上人開示〉最美的人生
推薦序〉慈濟推動環保的社會影響力 翁章梁(嘉義縣縣長)
推薦序〉一個人回收是榜樣 一群人回收是力量 黃敏惠(嘉義市市長)
推薦序〉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正面能量 張根穆(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推薦序〉環境保護您我同行 蕭令宜(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
編者的話〉為慈濟書寫留存環保歷史 黃湘卉
環保地圖
嘉義環保站特色簡介
城之篇
水牛厝歡喜環保站 防老、養老、醫養合一輕安居
福德環保站 明月映古厝 尋回初心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布克文化出版日期:2021-08-14ISBN/ISSN:978986079615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