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導級心理師集結15年臨床經驗的重磅力作,
將此書獻給正陷入教養挫敗中的大人們 ★
為什麼想靠近孩子,
說出來的話,卻讓他更受傷?
為什麼這麼愛孩子,
他卻感受不到,還說我不夠關心?
為什麼要孩子改變,
是希望他好,卻怎麼都說不聽?
其實,良好的親子溝通,
才是真正通往孩子心裡的那一條路!
25個臨床案例改編 × 心理師示範親子對話練習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我也曾深刻體驗過,
那種「既希望看到孩子變成理想中的樣子,又要適時尊重和放手」的兩難,
進而一度導致親子關係緊張,自己的內心也備受煎熬……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曾說:
「每個人在大多數情境下都是盡力的,且值得被欣賞與肯定!」
世上沒有所謂的完美父母,
請試著相信,對孩子已經給出足夠的關心與照顧,
無論發生什麼事,你仍然是一個「夠好的父母」。
而且當我們對自己寬容了,才有機會重新也從心看見,
其實,已經擁有一個 夠好的孩子!
各界好評推薦:
‧ 李正源 心理師專業督導、「愛、關係與療癒工作室」負責人
‧ 柯志恩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教育心理學專家
‧ 邱廷岳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長
‧ 陳麗妃 苗栗縣竹南國中輔導主任
‧ 陳郁柔 苗栗縣中興商工輔導主任
‧ 許明峯 苗栗縣福星國小校長、苗栗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
‧ 榮彩君 苗栗縣立後龍國中輔導主任
‧ 劉玉盈 苗栗縣通霄國小輔導主任
‧ 鍾正康 苗栗縣照南國小校長
作者簡介:
黃珊峨 督導級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號第000877號
.台輔諮督證字第106008號
曾任大專院校諮商心理師,目前擔任「苗栗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駐點心理師」。十多年的諮商輔導經驗,不僅能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也擅長以簡單具體的親子溝通方式,協助爸爸媽媽減少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促進親子對話。
經常受邀舉辦親職講座、特教知能講座,也帶領多場團體及工作坊,藉此為無助的爸爸媽媽們解惑,也幫助參與者貼近內心深處的自己,進而被感動、被支持,最後得到療癒。
章節試閱
第1題:
我的孩子時常情緒大暴走,怎麼辦?
就讀國二的小瑞(化名),是班上同學眼中的「火爆浪子」,原因是他在學校經常會因為一些芝麻小事就反應激烈,像是大哭大鬧地說「我不要、不知道」,或是直接怒罵三字經、摔桌子,甚至與同學發生肢體衝突。
在家時,小瑞一方面對於媽媽的關心總是擺臭臉、不理會家人的關心,另一方面又會在個人IG動態上,寫一些像是「很想消失在這個世界」的話,似乎想要尋求關心。平常也是,不管是在與同儕的對話,或是在日記、週記上,也會提到「感覺自己沒價值」、「想要自殺」等字眼。
小瑞的媽媽非常擔心,起初很有耐心地不斷想開導他,但被拒絕了一段時間,加上小瑞的情況始終不見好轉,媽媽的情緒開始跟著崩潰,有時甚至會氣到失控的對小瑞說:「都是你害我每天提心吊膽……有你這種兒子我真的會氣死!」可想而知,這些話一出口,又再次將小瑞推向了無價值感的深淵。
班上導師也注意到了小瑞的異狀,在經過初步的關心後,就將他轉介到輔導室,希望釐清小瑞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
心靈診療室
青春期的孩子,踏進輔導室通常都是一臉抗拒、被動合作,所以在關心小瑞的學校生活,初步建立關係之後,我才問到了他在IG上寫的文字,「老師好想知道,你在個人IG動態上怎麼會打那些話呢?」
「反正班上同學都不喜歡我,我死了也沒人會在意!」這麼重的字眼,從小瑞的口中講出來卻十分淡然,而這個淡淡的反應背後,隱藏了好多不被理解的情緒。
「聽起來你覺得同學不在乎你,似乎自己很不重要。」對於我這樣的同理,小瑞回應說:「每次來學校根本沒人會理我。」
「其實你很希望來學校有同學能夠跟你聊天,而不是一個人的感覺,」當我溫柔點出小瑞內心的需求之後,他的態度才開始放軟,反思到自己對他人的態度。他坦承說:「我太常生氣了,有時候又會罵人,同學可能都覺得我很難相處,所以不敢靠近我。」
顯然,小瑞即使經常情緒大暴走,仍對他人有一定的同理心,對自己的行為也有一定的覺察,所以我將接下來的談話重點,放在情緒的討論上。
「似乎覺得自己有時候會情緒不好,但也不知道怎麼了?」我接著說:「老師相信你也很不喜歡自己這樣。」
「我也想要好好講,但有時候就沒辦法做到啊!」小瑞一臉挫折。
只要孩子有改變的動機,一切就會變得容易許多。幾次的會談中,我先是降低小瑞對「權威人物」的抗拒,減少他「為了反抗而反抗」的情緒反應,繼而跟他一起討論替代方案,像是用「捶抱枕」來取代對同學的肢體攻擊。
雖然小瑞情緒性的破壞行為,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就消失,但只要協助他從「很負面」的破壞行為,轉變到「不那麼負面」,未來就有機會進步到採取「比較正面」的情緒處理方式,像是轉換情境、解決問題、唱歌、散步、運動等等。而從現實中的小瑞身上,我們也確實看到這樣的改變!
********
.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既要接納也要溫和設限
當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大暴走,身為爸爸媽媽的你,第一步就是先靜下心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
一般來說,青春期的孩子在睡眠不足、身體疲憊時,容易出現煩躁和情緒失控,但如果你發現到自己的孩子在上述情況之外,經常會有很大的情緒起伏,那就要注意是不是有憂鬱傾向,因為兒童或青少年的憂鬱症,經常會伴隨著易怒、功課突然大幅退步、行為變得有攻擊性、出現反社會行為等狀態。
若是能在第一時間就找到孩子情緒暴走的原因,給予適當協助,那麼就能避免事態惡化(或孩子的憂鬱症加重);反之,若是對孩子的狀態不夠敏感,且選擇用權威的方式去壓制,那麼不僅無法貼近孩子的心,還會讓他感到孤單和無助,情緒的反彈也會更大。
而很多爸爸媽媽之所以無法理解孩子的情緒,甚至打壓,是因為打從根本就無法接受「孩子有情緒」!面對孩子的哭泣,我們若是只會用指責或嘲弄的語氣說:「男生不可以哭,哭什麼哭,丟臉死了……」那麼未來孩子在面對任何與憤怒、悲傷有關的情緒就很容易卡住,或者是壓抑。
但否定或壓抑,並不代表情緒不存在。就本質上來說,情緒宛如火山爆發的能量一樣,即便暫時將它壓下,它還是會尋找其他的出口宣洩而出,且一旦爆發,破壞力反而更大。
這時,若是大人再以辱罵、處罰、毆打……等方式來因應孩子的各種情緒,那麼孩子心中所衍生的憤怒、仇恨、報復心理,又將會遠比原先的情緒更具殺傷力。因此理想上來說,孩子(包含大人自己)理應被允許擁有、表達或呵護自己的種種情緒,才能在日後適度地因應人生各種挫折、壓力。
但問題就在於,很多爸爸媽媽連自己的情緒都搞不定,更別說要回應孩子了。當小瑞向媽媽哭訴老師不公平時,媽媽因自身焦慮就忍不住開始說教,講出了一些像是「要和老師好好相處」、「一定是你的問題,老師才會那樣做」的話,殊不知小瑞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與安慰。
有時孩子要的並不多,在哭訴的當下,只要一句「我知道你委屈了」,往往就能讓他破涕為笑。比起聽一堆大道理,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跟他站在一起的,當孩子感覺你是了解且接納他時,你提供的建議,孩子也比較願意接受。
所以啦!容我再提醒所有的爸爸媽媽一次,焦慮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當你陷入焦慮,只會增加孩子的情緒波動,這時候就沒有辦法做到良性的溝通;面對孩子大吵大鬧的情緒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保持冷靜,必要時候還可以從一數到十或是離開現場,等自己的情緒冷靜之後,再跟孩子溝通。
若情緒激動的是孩子,那麼就先用冷靜的態度,接納和安撫孩子當下的生氣,等到他冷靜一點之後再邀請他一起「討論」或「聊聊」稍早發生的事情。我特別將前面兩個字括弧起來是因為,使用這樣的字眼對於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比較中性,不會有上對下的權威感。
討論時,一個很關鍵的原則是,在嘗試了解孩子發生什麼事的時候,要給予充分表達的時間和機會,不能憑自身的想像去評斷一件事,以免孩子感到不被理解、被貼標籤,繼而激發出他更多的對抗行為。
另外,雖然如先前所說,情緒宛如火山能量,無法一味地壓抑,但也不是要爸爸媽媽放縱孩子隨意火山爆發喔!
我們允許孩子擁有情緒,但並不縱容孩子的暴力或失控行為,因此當孩子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亦或是出現破壞東西的舉動,父母可以包容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但仍須以溫和堅定的態度,對其破壞性的行為加以限制,引導孩子採取其他安全的抒發方法,才幫助孩子慢慢培養出良好的情商。
【心理師示範-親子對話練習】
可以練習跟孩子這樣聊……
媽媽:「媽媽聽到你抱怨老師都不公平,不曉得是怎麼了?」
小瑞:「老師都偏袒小吳,都說是我先動手,根本就沒搞清楚事情。」
媽媽:「我感覺你好生氣,是覺得很委屈嗎?」
小瑞:「沒差啦!反正老師就是都怪我,同學也覺得我愛發脾氣,根本就沒人喜
歡我……」
媽媽:「其實你很希望老師和同學都喜歡你,而不是這樣誤會你?」
小瑞:「可能我每次都在IG寫那些內容,很多同學都在背後說我有病!」
媽媽:「媽媽很好奇IG是寫了哪些內容?可以說給我聽嗎?」
小瑞:「就是很煩的時候會寫一些像是『我不想活』之類的話。」
媽媽:「媽媽很好奇,你在寫這句話的當時,是因為什麼事情覺得很煩? 」
小瑞:「通常都是我覺得很孤單,被同學指責後才會在IG上寫那些。」
媽媽:「原來如此,媽媽很開心你願意讓我知道學校發生的事情,下次當你很煩
的時候,試著告訴媽媽,不要再一個人孤單地去面對,好嗎?」
第1題:
我的孩子時常情緒大暴走,怎麼辦?
就讀國二的小瑞(化名),是班上同學眼中的「火爆浪子」,原因是他在學校經常會因為一些芝麻小事就反應激烈,像是大哭大鬧地說「我不要、不知道」,或是直接怒罵三字經、摔桌子,甚至與同學發生肢體衝突。
在家時,小瑞一方面對於媽媽的關心總是擺臭臉、不理會家人的關心,另一方面又會在個人IG動態上,寫一些像是「很想消失在這個世界」的話,似乎想要尋求關心。平常也是,不管是在與同儕的對話,或是在日記、週記上,也會提到「感覺自己沒價值」、「想要自殺」等字眼。
小瑞的...
作者序
在孩子的心裡,點亮一盞希望的燈!
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十多年,一路走來,透過心理助人專業工作,讓我得以與許多不同處境及年齡層的孩子相遇,過程中雖有辛苦,卻也讓我經驗到「陪伴一個生命復原」的那種珍貴和美好!
曾經有位大男孩讓我印象深刻。具有陰柔特質的他,講話輕聲細語,成長過程中經常被霸凌,因此出現憂鬱症狀和自殘行為。當時坐在他前面的我,剛取得高考諮商心理師執照,進入大專院校服務,只是個菜鳥心理師,面對內心已經千瘡百孔的他,除了努力接住悲傷和無奈情緒,好像也無法多做些什麼。
但就在兩年後,我收到了大男孩的一封信。信中他說,「很謝謝老師當時願意這樣每次聽我說,讓我知道這世界上是有人相信我跟理解我,至少心裡不那麼孤單,即便這個世界異樣的眼光依舊不會改變……」
這封信,讓我深受激勵和感動,也因此更加深信,當孩子開始能信任周遭的大人,且大人也從責備轉為滋養與貼近,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實陪伴,那麼他就不再需要穿著盔甲來武裝自己,或者對這個世界充滿絕望或敵意。
在大專院校的工作經驗,也讓我體認到「情緒教育應紮根於小學」,因此幾年後,我毅然決然轉向更挑戰且高壓的兒童青少年工作。
執業的過程中,我發現到,許多老師和家長其實都希望更靠近孩子,可是往往一開口,講出來的話就讓孩子整個人爆炸,甚或心靈受傷。為了讓這些挫折的大人們知道如何貼近孩子,我經常透過親職講座的機會,示範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對話技巧。
另外一個發現就是,很多爸爸媽媽有一個迷思就是認為:「我這麼愛孩子,孩子應該要能夠感受到的!」但真實情況卻未必如此。
身為大人的我們,往往忽略了一些客觀條件所造成的變數——孩子的先天氣質及情緒調節能力——面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個性的孩子,反應自然截然不同。因此,爸爸媽媽的一些行為,也許出發點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夠直接有所體會,這也再次說明了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為了幫助爸爸媽媽能夠透過良好溝通,打開通往孩子心裡面的路,我在書中改寫了25個臨床案例,探討孩子在校園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心理和環境困境,提供還沒遇到這些教養議題的家長防範未然,也讓已經遇到的家長學習如何有效因應。
每一篇文章的最後,我都有整理出一個具體的「親子溝通技巧示範」,重點在於強調傾聽技巧,核心要素則是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也就是不論孩子如何思考、如何感受,都是被尊重的。
孩子願意告訴父母自己遇到困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也正是孩子在主動求救、需要情感連結的時刻。因此在傾聽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不必急於提供具體建議或解決策略,可先透過積極傾聽的方式,協助孩子疏通情緒,之後再靜下心討論如何一起面對,或者協助孩子發現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曾說:「把燈提高一點,可以照亮更多人。」這一直是我用來自勉的一句話,也是當初想要撰寫這本書的初衷。
透過這十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以及陪伴受創個案(孩子)走向心靈復原的經驗,衷心期盼這本書能成為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的錦囊妙方,讓親子溝通不再是一件難事;也希望能提升學校老師輔導學生的技巧,協助困境中的孩子重建自身價值,為他們的黯淡心靈,點亮一盞希望的燈!
在孩子的心裡,點亮一盞希望的燈!
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十多年,一路走來,透過心理助人專業工作,讓我得以與許多不同處境及年齡層的孩子相遇,過程中雖有辛苦,卻也讓我經驗到「陪伴一個生命復原」的那種珍貴和美好!
曾經有位大男孩讓我印象深刻。具有陰柔特質的他,講話輕聲細語,成長過程中經常被霸凌,因此出現憂鬱症狀和自殘行為。當時坐在他前面的我,剛取得高考諮商心理師執照,進入大專院校服務,只是個菜鳥心理師,面對內心已經千瘡百孔的他,除了努力接住悲傷和無奈情緒,好像也無法多做些什麼。
但就在兩年後,我...
目錄
【推薦文】(順序依姓名筆劃)
推薦序/李正源(心理師專業督導、「愛、關係與療癒工作室」負責人)
陪伴孩子從「聊心」到「療心」
推薦序/柯志恩(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教育心理學專家)
親子關係的磨合,是一輩子的修練
推薦序/邱廷岳(苗栗縣政府教育處長)
將教養轉化成一段自在有趣的過程
【各界推薦】(順序依姓名筆劃)
苗栗縣竹南國中輔導主任 陳麗妃
苗栗縣中興商工輔導主任 陳郁柔
苗栗縣福星國小校長、苗栗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 許明峯
苗栗縣立後龍國中輔導主任 榮彩君
苗栗縣通霄國小輔導主任 劉玉盈
苗栗縣照南國小校長 鍾正康
【自序】在孩子的心裡,點亮一盞希望的燈
【前言】給爸爸媽媽們的一封信
Ⅰ. 情緒索引:情緒並不可怕,它只是需求的代言人
第1題:我的孩子時常情緒大暴走,怎麼辦?
第2題:我的孩子會不斷自傷,怎麼辦?
第3題:我的孩子多次自殺未遂,怎麼辦?
第4題:我的孩子深陷在喪親的悲傷中,怎麼辦?
第5題:我的孩子一上台就會恐慌,怎麼辦?
Ⅱ. 行為索引:當情緒被接住,行為就有改變的可能
第6題:我的孩子抗拒上學,怎麼辦?
第7題:我的孩子沉迷於網路,怎麼辦?
第8題:我的孩子有說謊行為,怎麼辦?
第9題:我的孩子有偷竊行為,怎麼辦?
第10題:我的孩子快要瘦成紙片人,怎麼辦?
第11題:我的孩子開始接觸毒品了,怎麼辦?
Ⅲ. 症狀索引:每一個症狀背後,都有其扮演的功能
第12題:我的孩子是過動兒,怎麼辦?
第13題:我的孩子有強迫症狀,怎麼辦?
第14題:我的孩子有社交畏懼,怎麼辦?
第15題: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怎麼辦?
第16題:我的孩子有拔毛症狀,怎麼辦?
第17題:我的孩子有對立反抗症狀,怎麼辦?
第18題:我的孩子有躁鬱症狀,怎麼辦?
第19題:我的孩子有邊緣性人格疾患,怎麼辦?
第20題:我的孩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怎麼辦?
Ⅳ. 情境索引:連結學校及社政系統,為孩子鋪設安全網
第21題:我的孩子在學校被霸凌,怎麼辦?
第22題:我的孩子目睹家暴後有創傷,怎麼辦?
第23題:我的孩子被散播私密照,怎麼辦?
第24題:我的孩子被不當的性對待,怎麼辦?
第25題:我的孩子成了中輟生,怎麼辦?
【推薦文】(順序依姓名筆劃)
推薦序/李正源(心理師專業督導、「愛、關係與療癒工作室」負責人)
陪伴孩子從「聊心」到「療心」
推薦序/柯志恩(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教育心理學專家)
親子關係的磨合,是一輩子的修練
推薦序/邱廷岳(苗栗縣政府教育處長)
將教養轉化成一段自在有趣的過程
【各界推薦】(順序依姓名筆劃)
苗栗縣竹南國中輔導主任 陳麗妃
苗栗縣中興商工輔導主任 陳郁柔
苗栗縣福星國小校長、苗栗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 許明峯
苗栗縣立後龍國中輔導主任 榮彩君
苗栗縣通霄國小輔導主任 劉...
商品資料
出版社:十字星球文創社出版日期:2021-10-08ISBN/ISSN:978986902559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