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各國,包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等的歷史、民情風俗、飲食等人文與自然的情境等。歷史就像一道長河,古往今來的任何時期的歷史應該都沒有輕重之分。因此本書史事的敘述以政治、經濟為骨幹,俾使讀者能釐清歷史發展的脈絡。
本書共九章,即
第一章:綜論中美洲地理、物產與經貿。
第二章:先述及中美洲整體概況,再詳論各國風俗習慣與飲食文化。
第三章: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發展。
第四章:十九世紀獨立運動與獨立後初期的中美洲情勢。
第五章:敘述中美洲出口經濟發展、自由主義政治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的變遷,以及美國的巨棒及睦鄰政策。
第六章:探究經濟成長失衡(1946~1980年)。
第七章:述說1981~1990年期間中美洲整體形勢、各國的懸殊差異、簽屬和平協議等。
第八章:分析1991~2000年中美洲代議制民主與選舉、社會的變革、中美洲發展的挑戰與前景。
第九章:二十一世紀初,中美洲在政治、經濟、社會、整合等各面向的發展與展望。
作者簡介:
何國世
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系所畢業,1996年獲西班牙馬德里Complutense大學拉美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央通訊社記者、行政院新聞局國內新聞處祕書、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系所主任、寰宇外語教育學士學位學程主任、逢甲大學及台中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現任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專長領域:西語國家歷史與文化、拉丁美洲區域整合。著作:《墨西哥史-仙人掌王國》、《秘魯史-太陽的子民》、《阿根廷史-探戈的故鄉》、《巴西史-森巴王國》、《委內瑞拉史-美洲革命的搖籃》、《巴拉圭史-南美心臟》、《西班牙文化導覽》、《在地球的彼端-拉丁美洲》等書及相關論文。
章節試閱
中美洲國家除哥斯大黎加外,在西班牙殖民前都曾或多或少存在高度發展的馬雅文明。因此,這個地區,特別是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口比率最高,而且至今,不論是日常生活或是風俗習慣,都保留印第安人深刻的印記。此外,在飲食方面,也流傳許多原住民的習俗與禁忌。
中美洲的飲食多元豐富。此地區,除了大多講西班牙文外,從最北的瓜地馬拉南至哥斯大黎加,玉米餅(Tortilla)可說是當地另一種共同語言,餐桌上玉米餅無所不在。而瓜地馬拉人對於玉米餅更是著迷,無論任何料理,都要用玉米餅夾著吃。而玉米餅的的樣貌由南而北稍有不同。偏南的國家如哥斯大黎加和尼加拉瓜,玉米餅普遍較厚,大約0.5到1公分。而越往北,玉米餅則越薄。
除了玉米餅外,中美洲許多流傳久遠的玉米料理,也深刻抓住當地人的胃。簡單的料理陪伴底層的人們度過艱困的時期;而在節慶時製作繁複耗時的料理,則是傳統家庭中凝聚家人的重要力量。另外,玉米漿因為製作簡單,價格便宜且提供高熱量,是一般民眾,特別是窮人最愛的飲料。如同馬雅諺語所云:「寧可笑著吃玉米漿,也不要哭著吃巧克力。」這是要人貧而樂道,別富而悲傷。
另外,愛家的中美洲人都會以媽媽烹煮的玉米粽為傲。總而言之,玉米在中美洲人的餐桌及文化傳承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再者,馬雅神話盛傳造物主用玉米造人,也隱喻說明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命運如何跟玉米緊密相連。此外,米飯也是中美洲各國人民的日常糧食。米飯搭紅豆泥、煎大蕉,就是一般民眾豐富的一餐。
最後,在西方飲食,特別是美國速食文化大舉入侵之際,對於中美人而言,玉米不只是每日餐桌上的佳餚,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具。玉米漿讓共同在中美洲這片土地生活的印第安人、麥士蒂索人、非裔黑人、白人等緊密的黏著在一起。所以,玉米是中美洲人的共同的語言。
第一節 風俗習慣
一、瓜地馬拉
1821年9月15日,瓜地馬拉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並加入墨西哥帝國,但僅幾個月後,該帝國瓦解。1823年瓜國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5月31日聯邦解體,瓜地馬拉成為獨立共和國。
瓜地馬拉領土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全國區分為22省,2/3是山地。首都是瓜地馬拉城,今天的瓜地馬拉城是1917年12月地震後重建的。瓜地馬拉人口1725萬,其中53%是印歐混血,44%是印第安人,其他是少數的白人。印歐混血人種大半是小資產階級、城市的商人和手工業者;印第安人大半是種植園中的雇農、林場工人、佃農和債務奴隸。在東部沿海香蕉種植園中,還有少數從加勒比海遷徙來的黑人。
瓜地馬拉地處中美洲地震帶中心,全國有30多座火山,破壞性地震經常發生。該國全境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個區域:一個是北部的低地區,屬熱帶、多雨區;另一則是較涼爽的高原區,此地住有83.3%的瓜地馬拉民眾。高原地區是一連串的火山地形,中間有許多肥沃的火山岩谷地,是瓜國咖啡主要生產地。
瓜地馬拉是中美洲國家中印第安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印第安人在此創造了舉世聞名的馬雅文化,且至今他們還保留印第安人的風俗習慣。馬雅印第安人的民族服裝色彩豔麗。婦女通常穿條紋花布縫製的長褲,再配上鮮豔刺繡的短上衣。但花色、圖案和配置各不相同,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特色。男子的服裝也頗具特色,如在奇奇卡斯特南戈,男人身穿黑色短上衣和長及膝蓋的黑褲,用寬寬的紅纓穗鑲邊,胸前和後背有紅色的繡花,腰繫一條紅色的布腰帶,看起來十分帥氣。而印歐混血人種通常都穿歐式服裝。
玉米與馬雅文明有密切關係。在印第安人心目中,人是神靈創造的,而玉米又是神靈用以創造人類的基本物質。因此,馬雅的社會、生產和宗教活動都以種植、培育、收成玉米為中心。他們辛勤地挖掘運河水渠,大力發展玉米種植,使許多教士有空從事宗教和科學研究。1967年,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Angel Asturias)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名著《玉米人》(Hombre de maíz)深刻描繪瓜地馬拉馬雅印第安人所遭受的悲慘命運。
風箏節是中美洲各國印第安人的傳統節日。每年的11月,所有印第安人的村莊都要以放風箏來歡度節日。各地的印第安人都把放風箏作為表達情懷的方式,但做法略有不同。居住在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把風箏當作悼念已故親人的祭品,他們最後將風箏收回燒掉,以表示對親人的懷念。在風箏節時,有些印第安男性群聚鄉村公墓的草坪上放飛風箏,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及對下一代的祝福;婦女們則在墓前獻上用鮮花和松柏製成的花圈。此外,風箏節也為男女青年提供更多接觸與了解的機會,表達愛慕之情。
安地瓜歷史古城,是西班牙殖民時代政府的首都。在16至18世紀,曾經非常繁榮興盛,但在18世紀末遭受大地震的嚴重破壞,古城區裡部分的歷史建築在崩塌後,成為廢墟並保留至今。沿著石鋪道路兩旁盡是教堂、宅第建築,別具風情的街道,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到安地瓜,一定要登上十字架山丘來俯瞰古城景致。安地瓜的聖周活動別具特色,當地民眾以各種顏色花瓣或染色的木屑為材料,一一鋪飾成各式各樣的花紋圖案,有如五顏六色的鮮豔地毯,看起來就像其民俗工藝的多彩刺繡,非常壯觀美麗。此外,安地瓜及周邊村落仍保有濃厚的原住民文化色彩,像是編織品等原住民手工打造的玩統工藝或民俗藝品,在市區的紀念品蛋,經常可見且種類繁多。
中美洲國家除哥斯大黎加外,在西班牙殖民前都曾或多或少存在高度發展的馬雅文明。因此,這個地區,特別是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口比率最高,而且至今,不論是日常生活或是風俗習慣,都保留印第安人深刻的印記。此外,在飲食方面,也流傳許多原住民的習俗與禁忌。
中美洲的飲食多元豐富。此地區,除了大多講西班牙文外,從最北的瓜地馬拉南至哥斯大黎加,玉米餅(Tortilla)可說是當地另一種共同語言,餐桌上玉米餅無所不在。而瓜地馬拉人對於玉米餅更是著迷,無論任何料理,都要用玉米餅夾著吃。而玉米餅的的樣貌由南而北稍有不同。偏南的國...
作者序
讀歷史除了讓我們記取教訓,還會讓我們敞開胸懷。從1994年七月還在西班牙馬德里Complutense大學念博士班時,首次造訪中美洲五國後,個人曾因研究需要、帶領國際青年大使,以及學生企業實習的機會,多次親身體驗中美洲各國的歷史、民情風俗、飲食等人文與自然的情境。基於這樣的感受以及對於中美洲歷史的熱愛,個人於一年多前,利用課餘的零星時間,研讀、整理最近幾年蒐集的資料,開始撰寫《中美洲導覽—共同的歷史、不同的命運》。
雖然我國的外交重鎮在中美洲,但坊間有關中美洲歷史等相關中文書籍極為欠缺,五南書局願意出版個人拙作,令人相當欣慰與敬佩。讀了本書的目次,讀者會從章節編排上,發現作者並沒有特別偏重描述中美洲史的某一個時期或某個國家,更沒有偏重近代史,儘管近代史常被認為特別重要,也特別鮮活、真切。作者認為,歷史就像一道長河,古往今來的任何時期的歷史應該都沒有輕重之分。本書史事的敘述以政治、經濟為骨幹,俾使讀者能釐清歷史發展的脈絡。但作者也非常注意社會現象、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敍述。
本書區分為九章。第一章地理、物產與經貿,綜論中美洲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與經貿現況。第二章風俗習慣與飲食文化,則先描述中美洲的整體狀況,再詳論各國的風俗習慣與飲食文化。第三章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發展。因此,西班牙對中美洲地區的征服與殖民掠奪就成為本章論述的重點。第四章十九世紀獨立運動與國家的建立,主要在闡述獨立運動與獨立後初期的中美洲情勢,包含中美洲聯邦瓦解、保守派復僻及外國勢力的威脅、自由派的改革—新的社會秩序,以及民族、社會與國家的發展。第五章經濟微弱成長(1900-1945),作者敘述中美洲出口經濟的發展、自由主義政治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的變遷,以及美國的巨棒及睦鄰政策。第六章經濟成長失衡(1946-1980),其中改革主義的前景、工業化及中美洲共同市場以及政治與社會—自由派的危機,是本章探究的重點。第七章危機與轉折(1981—1990),在本章中,作者述說這段期間中美洲的整體形勢、各國的懸殊差異、簽屬和平協議等重要內容。第八章艱困的重建與和平之路(1991-2000),我們將分析此時其中美洲代議制民主與選舉、社會的變革、中美洲發展的挑戰與前景。最後一章,21世紀初的發展與未來展望,主要闡述21世紀初,中美洲在政治、經濟、社會、整合等各面向的發展與展望。
歷史的解釋是與時俱進的,考據的新發現、新時代面對的新問題等等,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看法。本書之作,多數論點與描述大致上是參考各種有關中美洲的書籍、期刊及網路的資料。由於時間倉促、國家眾多,書中錯誤在所難免,尚祈讀者不吝賜正。
本書能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內人曾素真及家人的全力支持。此外,特別感謝五南書局的編輯群和提供我寶貴資料的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
何國世
110年四月于台中大肚山麓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
讀歷史除了讓我們記取教訓,還會讓我們敞開胸懷。從1994年七月還在西班牙馬德里Complutense大學念博士班時,首次造訪中美洲五國後,個人曾因研究需要、帶領國際青年大使,以及學生企業實習的機會,多次親身體驗中美洲各國的歷史、民情風俗、飲食等人文與自然的情境。基於這樣的感受以及對於中美洲歷史的熱愛,個人於一年多前,利用課餘的零星時間,研讀、整理最近幾年蒐集的資料,開始撰寫《中美洲導覽—共同的歷史、不同的命運》。
雖然我國的外交重鎮在中美洲,但坊間有關中美洲歷史等相關中文書籍極為欠缺,五南書局願意出版個人拙作...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地理、物產與經貿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地理與氣候
第三節 農工業與交通
第四節 各國經濟情勢與對外貿易
第二章 風俗習慣與飲食文化
第一節 風俗習慣
第二節 飲食文化
第三章 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發展(1520-1821)
第一節 西班牙人的征服
第二節 十七世紀的蕭條
第三節 光明的世紀
第四章 十九世紀的獨立運動與國家建立
第一節 中美洲聯邦瓦解
第二節保守派復僻及外國勢力的威脅
第三節自由派的改革—新的社會秩序
第四節民族、社會與國家
第五章 經濟微弱成長(1900-1945)
第一節出口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自由主義政治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社會的變遷
第四節美國的巨棒及睦鄰政策
第六章 經濟成長失衡(1946-1980)
第一節改革主義的前景
第二節工業化及中美洲共同市場
第三節政治與社會—自由派的危機
第七章 危機與轉折(1981—1990)
第一節整體形勢
第二節各國的懸殊差異
第三節和平協議
第八章 艱困的重建與和平之路(1991-2000)
第一節代議制民主與選舉
第二節社會的變革
第三節發展的挑戰
第四節未來的承諾
第九章 21世紀初的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中美洲整合的歷程、問題與前瞻
第二節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前瞻
第三節21世紀中美洲移民的挑戰
第四節政治與社會發展的問題與前瞻
第五節主要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自序
第一章 地理、物產與經貿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地理與氣候
第三節 農工業與交通
第四節 各國經濟情勢與對外貿易
第二章 風俗習慣與飲食文化
第一節 風俗習慣
第二節 飲食文化
第三章 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發展(1520-1821)
第一節 西班牙人的征服
第二節 十七世紀的蕭條
第三節 光明的世紀
第四章 十九世紀的獨立運動與國家建立
第一節 中美洲聯邦瓦解
第二節保守派復僻及外國勢力的威脅
第三節自由派的改革—新的社會秩序
第四節民族、社會與國家
第五章 經濟微弱成長(1900-1945)
第...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