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知什麼是見性及如何去見性、唸佛、唸咒、參禪無益、此書能令學佛者速登佛之彼岸。
【本書簡介】
◎達摩祖師論集,乃修學佛道者最重要的指針,務必用心參學、以成佛道。
◎直指人心及見性的必要,不可輕忽、切莫毀謗、免遭佛棄。
◎指導當今世人(含出家眾)尋師求法的途徑,切莫自高自恃、害己害人。
達摩祖師乃佛之化身,祂大慈大悲入于中國講述佛道要旨,〈四行觀〉二入四行乃修佛者的金科玉律;〈血脈論〉是指導末世如何尋真善知識,以及見性的重要;〈悟性論〉及〈破相論〉皆為修佛者須知的真理,真心學佛必須遵從,否則極樂世界豈是一般唸佛人可去之處乎?不明此者,修佛無益。
作者簡介:
吾山海慧自幼攻學五術,尤好佛道之書,經五十年的深入研究,終知學佛必須見自本性才能明心,見《達摩祖師論集》如獲至寶,但其內容精簡,一般人無法了知其義,乃詳加註釋、希望與佛有緣者共勉之。
吾人另著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實要義》、《佛說阿彌陀經.真實義》、《大乘念佛法門究竟涅槃指路、附壞劫與世界末日》、《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一義正解》、《如來最後垂範.首楞嚴第一義諦.觀無量壽佛四十八願無量義禪經》、《如來第一義諦.無量義禪經行門》,並於網路上建立「台灣山海慧法師」官網、「台灣山海慧法師Facebook」,皆為欲求佛道者之最上法寶,願助與佛有緣者得登極樂。
其中《如來最後垂範.首楞嚴第一義諦.觀無量壽佛四十八願無量義禪經》及《如來第一義諦.無量義禪經行門》二冊,真正教導修行者如何見性,並於見性禪定中成就無生法忍的無上經典。此二冊只贈與欲成無上佛道而前來皈依求法者。修行者如於第一義、無上甚深、中道至道、念佛三昧、心不驚疑、欲深修禪定、趣大涅槃、求生極樂、無量壽國者、天時緊迫、時不待人,應速速前來皈依求取無上法寶。
章節試閱
達摩四行觀菩提達摩原著──山海慧註於西元一九九八年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佛於經中說:一切凡夫、由初乾慧心、要進入無上解脱的無上覺道、雖有五大宗教、細分八萬四千法門爲引路、但以要點來說、不出兩種入道的途徑。第一是由性理悟入真道、第二是由解行悟入眞道。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由性理悟入真道者、即是所謂、藉大乘教而悟其宗源、深信一切含靈生命、皆同源於一真法界性。因生死輾轉、而被外來色聲香味觸之客塵所污、致真如本心流順客塵而成妄想識心。妄想日增月深年久、而成宿習覆蓋真如本心、致令自性眞如本心不能獨立顯露。
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
有智之士、能捨客塵之妄心、歸返真如法界性、依於法性、凝神定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客塵之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法相、非法相、無相無所住、而爲凝神諦觀一眞法界性、雖是凡夫、實與聖人無有差别。
◎於修學中、惟一門深入、修此無為至真不妄之理、堅住諦觀「真如法性」、亦即諦觀法藏比丘四十八願淨業所成極樂世界一切實相、堅住不退、不移不易。
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
行者、依於眞如法性(眞如本心)、凝神諦觀、專精不二。不隨依諦諸經、一切文教、能如是修行、即是與「性理」完全符合、不偏不倚。此即所謂「寂然無爲」。這樣修行、即是名爲「理入」。
行入、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由解行(了解一切、皆由因緣果報所致、於是不生貪瞋癡愛慢逃離之心)而入於無上解脱無上覺道者、即是所謂「四行觀」。於四行觀中、諦觀一切與我身心觸受一切諸法、皆是由於前世之因、遂成今世的果報。是故、能於身心觸受一切諸事諸惑、不起無明、皆能「隨喜順受」而不起「貪、瞋、癡、愛、慢、逃離」等、無明虛妄、故曰:「其餘諸行、悉入此中」。
什麼是「四行觀」呢?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以上即是「四行觀」的名稱。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什麼是「報冤行觀照」呢?即是所謂、修道行者、若遇到不如意事(障難)現前時、應當自我觀照思惟:「我往昔無數劫中、爲客塵所覆、蒙蔽本真、於三界六道二十五有之中、流浪生死、不知凡幾、必有違背天理良心、冤害無數眾生、而有無量的冤債惡業。雖然我今學道修善、無有違犯、我今所遇障難惡緣、是我往昔所造惡業、因果成熟所致、非是天不佑我、亦非是人來害我、皆是我往昔惡因、緣今受報、我當甘心甘受其報、以滅其罪、不必怨天尤人、亦不向曹官提出訴冤、以甘願心、甘願受、如如不動」。佛經中曾說:「逢苦不憂」是什麼緣故呢?因爲知識真相、心胸豁達的緣故啊!以上這些觀照冤障因果、甘心甘受的心念顯生的時候、就與如來法界性理相應、能體冤進道、得不退轉、所以稱這種觀照修行、名爲「報冤、行道觀照」。
二 「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隨緣行觀照」者、觀照一切眾生、無法自我掌控命運、唯有隨著業力輾轉、苦事樂事無不皆由業力感招果報而成。於修學中、若得遇勝緣勝報、功名利祿等事、無一不是我於過去無量生死之中、植善修福感報今生此身。現在雖然得到、然福緣若盡、依然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既知此理、還有什麼事物可喜可戀?福禍得失、莫不隨因果衍生。是故得遇勝緣福報、心不生喜、不幸得遇災障惡緣、心不生憂苦。念念之中無非安住真如本心之境、隨順無上覺道、得不退轉、名爲「隨緣、行道觀照」。
三 「無所求行」者。世人常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經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無所求行觀照」者、所謂世間人、常迷五欲(色聲香味觸)、處處貪著於「名、利、財、食、睡」追逐不捨、這就叫作「求」。然而、聖人、體悟真如本心、真如之性理與世俗凡夫之欲求相反。聖人安住真如法性之中、眞如本心純淨光明、無所願求、自在無爲。因此、聖人一切作爲、皆隨順真如法性、見「萬有」皆歸「空寂」、成之還壞、得之還失、明諦此理、因而心中無心、於「名利財食睡」無所願求、於「色聲香味觸」無所樂樂。聖人諦審明見、功德與罪業常恆相互跟隨於眾生的「心」、功德與罪業常於眾生「心」中互相追逐排擠、因此深知若在三界色身中久居、如居於烈火燃燒的宅舍中。深知三界之中「受身」於二十五有塵沙品類、其身皆是大患大苦、有哪個能得安寧?若能深深觀照、明諦了達、到此境地、則能捨求生三界二十五有之迷惑、止息妄想、一心眞如、别無所求。佛經中曾說:「一切有求皆是大苦、無願無求即得眞樂、能深入觀照如實判知、無所願求、如此之人、就是真實的修道、真實的行道。」以上眞理、名爲「無所求、行道觀照」。
四 「稱法行」者、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
「稱法行觀照」者、所謂「稱法」即是「依法、如法」之義。「依法如法」者、即隨順法性真實相真實義之無量義。法性空寂清淨無爲之至理、惟清淨質直之心、思惟諦觀、則無相不相、空而不空是名妙有。妙有無量相中、不相無相、法性空寂之至理自然當現、此即所謂「法性實相」。故曰:「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以能「眾相斯空、無染無著」故、能「無量具足、無處不在、法性空寂」名曰:「無此無彼」。是即名爲「性空」、乃無上覺之至道。
經曰:「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
佛經中說:「法性之中、無貪瞋癡、以法性中無有眾生貪瞋癡三垢的緣故。法性之中、無我相者、以法性之中無我執之垢的緣故」。有智之士、若能深信此真理、了解此眞理、應當依法如法而修行此無上覺道。
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悕惜。脱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
◎法性真如、本來清淨、無染無著於相、因而行者、亦當不著於八萬四千法之法相、亦當不著於外道魔說與狂慢自是種種戲論之非法相、於法性真如究竟不退轉、於法與非法、無染無著、即是所謂「法空」、故曰:「法體無慳」。慳字於此、不應作「吝」義、實應作「執著」義。
◎行者、參善知識學道、應當將自己身命擁有的財寶糧食、以清淨質直歡喜之心、施捨供養了義法師、助道行化、功德無量無邊、即是所謂「身空」、故曰:「身命財、行檀捨施」。
◎行者、於修學中、不貪「名、利、財、食、睡」、不戀「色、聲、香、味、觸」種種享受。亦不住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法相、非法相」、即是所謂「心空」、故曰:「心無悕惜」。行者、心無悕惜一切惑業、故能於第一義諦、得不退轉、如此行者、堪稱「無心道人」。行者能如所說「法空、身空、心空」行第一義諦無上覺道、必於是身、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證得「無上解脱、無上覺道」、故曰:「脱解三空」。
◎行者、實踐三空(法空、身空、心空)、依第一義諦行深妙觀、無量妙義、自然當現。無量妙義、法無定法、會歸於一真「性空」之體、即是如來法身究竟所住之處、故能顯露潛藏已久的真如佛性、聖胎成就、證得慧命法身果體、成就究竟不生不滅的無上解脫。故曰:「不倚不著、但爲去垢」。
◎行者、如說修行、逆三界六道、二十五有、諸生死流、依佛願力順行修持、必得成就「無上正覺」、是名「自覺菩提」。以平等智、覺化眾生、成無上覺、是名「覺他菩提」。自覺、覺他、永無終止、名曰「覺行菩提」。以從「理入、行入」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曰:「稱化眾生、而不取相」。
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
如前所說、一切修證、皆要自己勇猛增進、非只精進、要自強增進不息、始能由悟入證、名爲「自行」即是所謂「自利」。以此無上覺道、平等教化無量眾生、令皆得無上覺、故曰:「復能利他」。以能「自覺、覺他、覺行、三覺圓滿」、故曰:「亦能莊嚴菩提之道」。
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檀施、即施捨也。其義、以清香清淨之心、施捨清香清淨之物、供養三寶是也。施、謂施爲運作。捨、謂捨離貪瞋癡執也。
◎檀施既爾、餘五亦然、謂前所說「性空布施、法空布施、身空布施、心空布施」既已明了、得真無漏、其即名爲「布施波羅蜜」。尚有「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五種波羅蜜、亦是如此、全係自性内功内果、無爲修證、非同生死凡夫(不見性、即是凡夫)所說之有爲外道法。
◎所謂「六度」、係指依於六波羅蜜、契入如來大智慧海、以見性明心故、直了成佛、度出三界六道生死此岸、到達一真無爲法界涅槃彼岸、是故名爲六波羅蜜。六度者、謂行者依循如來所行的六種性理梵行、則能度脱生死此岸、到達究竟涅槃彼岸、故曰「六度」。
◎波羅蜜者、謂「證大果」、謂「達彼岸」、謂「究竟涅槃真諦」。是故吾曰:爲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爲「稱法行」。據此數語、即當了悟「六度萬行」、即是「性理梵行」、決非不見性人所說的有為六度。
今作一偈:
見性悟道須了義、(見性悟道、生死事大、必眞了達、才有實益)
必因師教始能知、(要了達見性之實相實義、必得明師授教才能知)
我慢自是終自欺、(若以邪見、我執自是、認假爲真、終究是妄自欺心)
空過一生後悔遲、(自是我慢、不參真善知識、盲修瞎煉、難免六道輪迴)
若還不信此真理、(如果你還是不信「明師授性」很重要、舉一例子給你參考)
蠹蟲食畢神仙字、(你讀佛經猶在身外、蠹蟲卻把佛經全吞入腹中消化了)
自應飛昇上丹墀。(哪一隻蠹蟲見性成佛?現在你該明白了吧!)
達摩四行觀 終
達摩血脈論菩提達摩原著──山海慧註於西元一九九八年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
三界混沌初分、而生六道二十五有塵沙品類、一切眾生、同是「一真法界真如本心、佛性」所化生。
前佛後佛、以心傳心
◎「前佛」謂無量久遠阿僧祇劫永恆常住世尊、即毘盧遮那無量壽佛也。「後佛」謂在三界中修證十二次等覺圓明、第十三次應最後身、即身成佛那個人。
◎前佛以正徧知入于後佛弘誓大願正念中、後佛隨順正徧知入于如來四十八願大智慧海、見性、明心、直了成就「如來慧命法身果體」、故曰:「以心傳心」。
不立文字。
見性明心、直了成佛的無上覺道、是末法世中、如來以正徧知授記應最後身的摩訶薩、以心傳心、心心相映而出、並沒有記載於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一年所演說諸經中、故曰:「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其義已明、然「教外別傳」係指無上覺道、不在佛教各宗門中傳、而是傳在佛教宗門之外、俗家人民也。
問曰:不立文字、何以為心?
人問吾曰:若不存在十二部經中、那麼「以心傳心」究竟是怎麼回事?
十二部經:華嚴、阿含、維摩、楞伽、楞嚴、淨名、寶積、般若、涅槃、彌陀、法華、大般涅槃等十二部經是。
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
此前段所云:「吾」係指前佛也、「汝」係指後佛也。其後所云:「吾心」係指如來正徧知也、「汝心」係指行者之正憶念也。
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從無始無數阿僧祇劫、至於今時、無量宇宙所有一切施為運轉動靜、任何時間、任何處所、全與你的真如本心相合無二。全與你的真如本覺相合無二。
「本心、本佛」者、謂「覺了、能知、萬能、全能、之覺性」也。
即心是佛、亦復如是。
非但一切時中、一切處所、恆古恆今、所有一切施為、運轉、動靜、全與你的本心本覺相合無二。甚至契入如來法性四十八願無量無邊智慧功德海、開闡潛藏已久的真如佛性、見性、明心、直了成佛、等事、亦是全由你本心本覺隨順如來本心四十八願無量無邊智慧功德海、而成就。
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
除了真如本心之外、無佛可覓、無道可得。離了真如本心向外尋找究竟不生不滅之道、此人已落大惑之中、一切言行、皆離如來聖意、不能說是佛門弟子。
自性真實、非因非果、「法」即是「心」義、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
◎所謂「自性」、係指「一真法界實相」。自性並不是由因而緣果、所以不能以因果兩事來判知自性為何物。
◎所謂「法」即是法性、即是自性、即是真如本心。
◎所謂「心」即是法性、即是自性、即是真如本心。
◎吾於經中常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世人見此語而不能悟、莫不墮大惑之中。為度眾生、今述此實相實義、已將「佛、法、心、性」全部了義通達敷演、令見聞者實知奧妙。據此可證知吾於經中所謂「自心法性即是涅槃實相」確是真實不虛也。若有修行者說:「真如本心自性之外另有佛性。」或說:「真如本心自性之外、另有菩提大道可求可得。」這種修行者、是假修行、是大惑、大障、大愚、大癡的生死凡夫、是謗「佛正法」的一闡提、不是善知識、所以說:「無有是處」。
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提虛空、得乎?虛空但有名、亦無相貌、取不得、捨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見佛終不得也。
「佛」與「道」究竟是在哪裡呢?比方說、用手去捉拿虛空、捉得到嗎?捉得住嗎?虛空只是一個名稱、並沒有物質形體、所以才稱它名為虛空。要捉拿虛空是不可能的、要避離虛空也是不可能的。既知用手去捉拿虛空絶不可能、要悟見性成佛、也是一樣、除了真如本心自性)之外、要覓佛性、要見如來、終其一生、絶無可能達成目的。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
要修證成佛、必須從自性真如本心而修、亦由自性真如本心而證而成、為什麼遠離自性真如本心、向外處處覓佛求道呢?
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卽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前佛、謂世尊無量壽佛。後佛、謂應最後身、人身即將成佛那個人。前佛後佛、及往後成就一切諸佛、惟以真如本心無上覺道、傳承修證更無別法。真如本心就是佛性。佛性就是真如本心、真如本心之外更無佛道可求可得、佛性之外更無真如本心可覓可尋。
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他無情物攝、無自由。若也、不信、自誑無益。
如果說「真如本心之外、另有佛性」、那麼如來法身在哪裡?真如本心之外既無如來法身、為什麼生起「棄真如本心而向外尋覓如來法身」的邪見、互相欺騙迷惑眾生?不能了悟「真如本心就是如來法身」、反而去拜那些泥雕、木塑、金石、塑膠之類造成的佛像、如何能成就無上解脫呢?如果、不能信此真理、我慢自是、空過一生都無益處。
達摩四行觀菩提達摩原著──山海慧註於西元一九九八年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佛於經中說:一切凡夫、由初乾慧心、要進入無上解脱的無上覺道、雖有五大宗教、細分八萬四千法門爲引路、但以要點來說、不出兩種入道的途徑。第一是由性理悟入真道、第二是由解行悟入眞道。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由性理悟入真道者、即是所謂、藉大乘教而悟其宗源、深信一切含靈生命、皆同源於一真法界性。因生死輾轉、而被外來色聲香味觸之客塵所污、致真如本心流順客塵而...
作者序
達摩就是佛祖。祂大慈大悲一直留在人間輾轉教化,直至六祖惠能大師為止。達摩佛祖在中國所教化的〈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以及六祖惠能大師的〈懺悔品〉皆是欲學佛道的人之無上法寶,我等皆須恭欽遵行。我等修如來真如本心之人,更須恭欽遵行,以期後日能成佛道佛果。我們修《如來最後垂範.首楞嚴第一義諦.觀無量壽佛四十八願無量義禪經》必須以達摩佛祖、惠能大師的著作做為建築的支架,時時自省自心,莫犯三毒六賊及一切過錯。經云:「隨其心淨、則一切佛土淨。」一般眾生都以此為口頭禪,哪知佛在告知我們,三毒之心若盡淨,則佛經裡的一切,皆會一一明顯現前,如於鏡中自見面像。又說:「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世人皆誤解佛意,佛是說:「如來真如本心、四智菩提的心、見性明心的心、佛與眾生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差別只在有修內性與只修外道而已。
今有佛弟子們起大慈悲,將這些經文及註解打字校對成書,分享給有志求佛道的善知識。要學如來真如本心,四智菩提心,見性明心的心者,務必前來皈依求法。否則你一生持戒布施、唸佛誦經、坐禪打七、遶佛持齋,皆是空行,究竟落入六道輪迴、永無出期。
《法華經》佛向妙音菩薩言:「此閻浮提眾生,各個慈心柔軟,雖經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終究會成佛。」佛是用柔軟語在提示:「此地球上的眾生,各個頑硬自負,雖然經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永遠難成佛道佛果。」你覺得如何呢?《佛在大般涅槃經》云:「我的經典,是甘露也是毒藥。」能悟經中真實義,如法修行即是最上甘露。若只迷昧外相、誤解真實義,即是毒藥。世上眾生(謂人),皆迷外相以為功德,豈有此理?願大家共勉之。
達摩就是佛祖。祂大慈大悲一直留在人間輾轉教化,直至六祖惠能大師為止。達摩佛祖在中國所教化的〈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以及六祖惠能大師的〈懺悔品〉皆是欲學佛道的人之無上法寶,我等皆須恭欽遵行。我等修如來真如本心之人,更須恭欽遵行,以期後日能成佛道佛果。我們修《如來最後垂範.首楞嚴第一義諦.觀無量壽佛四十八願無量義禪經》必須以達摩佛祖、惠能大師的著作做為建築的支架,時時自省自心,莫犯三毒六賊及一切過錯。經云:「隨其心淨、則一切佛土淨。」一般眾生都以此為口頭禪,哪知佛在告知我們,...
目錄
達摩四行觀
達摩血脈論
達摩悟性論
達摩破相論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達摩佛祖金剛丸處方
勸持齋
世尊留給人類最後的預言
達摩四行觀
達摩血脈論
達摩悟性論
達摩破相論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品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達摩佛祖金剛丸處方
勸持齋
世尊留給人類最後的預言
商品資料
出版社:黃同志出版日期:2021-12-01ISBN/ISSN:978957439391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312頁開數:16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