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月之指,入般若之門。八經五論,總覽佛法要典,超越宗派界限,或為早期佛陀的原始教法,或為祖師大德的核心論著,或為南傳核心,或為北傳要典,共同點則都是根本了義的教法,直契佛法精髓,具有提綱挈領之效。
明奘法師傳承臨濟宗四十五代法脈,通讀古今,遍覽經藏,說法講經純淨透徹,面對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心靈問題,釐清存在於學佛者心中對於佛法源流的疑惑,深入以般若為核心的佛法智慧,直契佛陀本懷。
《金剛經》是歷來傳誦最廣的大乘經典之一。本書採用的是鳩摩羅什漢譯本,譯文優美流暢,富理趣和文學意味。隋唐以降,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都以《金剛經》為主要的習誦典籍。明奘法師以特殊的思辨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和歸納,並結合自己研修中遇到的問題舉例演繹,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以最簡要明晰的方式,完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內容。
金剛經簡介: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由於篇幅適中,得到廣泛傳播,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的修行證道,全名是指按照此經修持能成就金剛不壞之本質,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脫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
章節試閱
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次有機會有因緣來到這個畫廊,跟大家一起來共同學習《金剛經》,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機遇吧!我不認識這裏的廊主,也不認識這個地方,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就在這裏講《金剛經》,看起來是有些莫名其妙的。佛法講「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條件?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物質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人心可能都趨於一種兩極悖反的作用態度。人心在悟,得到了高度的滿足後,卻也容易產生心靈相對的匱乏和空虛,因而它需要有這樣一個回歸。我們能在這樣一個地方共同學習《金剛經》,願大家能夠敞開自己心靈的另一扇窗。這扇窗也許跟我們原有的認知不同。我們原有的認知是――「老師教給你什麼,你就信、就接受」,至於接受的多少,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可是佛教的《金剛經》跟這個認知恰恰相反,佛教的《金剛經》裏,釋迦牟尼怎麼來定位呢?他既不是一個教主,也不是一個權威的老師,他更像是一個睿智的、幽默的、慈祥的、耐心的老人,坐在你身邊。你不打擾他的時候,他就閉目安坐;你有事情來問他,他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告訴你之後,他也不需要你信仰他、崇拜他,也不需要你雕偶像給他,他只會跟你輕輕地說一聲再見。所以整個《金剛經》是釋迦牟尼四十九年教育的精華中的精華,經典中的經典。在佛陀四十九年所有的經典裏面,講般若部的經典用了二十二年,幾乎占了他弘法生命的一半,那麼《金剛經》又是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精華的一卷。
《金剛經》在我國的文字史上、在全世界人類的印刷史上占了一個第一,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年月記載的雕版印刷物,是在敦煌發現的《金剛經》。如果做出版的要祭祖的話,應該祭這本《金剛經》。剛才我們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本師」―—從生命的根本來教導我們的,從生命的起源處來教化我們的,就是我們根本的老師,這個老師叫佛陀。
「佛」是印度話,全稱「佛陀耶」,英文叫Buddha。中國人好簡,去掉了佛陀耶的「耶」,叫佛陀,佛陀還嫌囉嗦,就叫做「佛」,漢語的意思叫做「覺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叫三覺。第一個是自覺,第二個是覺他,幫助他人覺悟,第三自覺、覺他,都全部圓滿,叫覺行圓滿。覺悟的、智慧的行動已經全部圓滿,才叫佛。
所以我們南無的意思是規定範本,是向他學習,不是向他祈禱、乞求,這個跟宗教的意味完全背道而馳,是尊敬他、讚美他,「見賢而思其言」,是「南無」的本意。而不是說南無佛給我健康吧!南無佛給我長壽吧!南無佛給我一個男朋友、給我一個女朋友、讓我發財致富吧!很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好像總是想向阿彌陀佛要點什麼似的,「南無」是讓我們的生命像一個醒覺的覺者,是皈依的意思。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經有幾種命名,「金剛」是比喻,世間最堅固的東西是什麼?金剛鑽。金剛能切斷所有的東西而不被所有的東西所切斷,形容其堅硬無比,「金剛」是以比喻來命題。「般若波羅蜜多」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按照這個動賓(動詞補語)後置,彼岸到,到彼岸,就是用智慧到達彼岸之意。它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屬於五種不翻,哪五種不翻呢?祕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無不翻、順古不翻、尊古不翻。那麼這個般若含有很多的意思,是用智慧不能界定的,用聰明不能界定的,用黠慧、狡詰都不能界定的,就索性含多義不翻、尊古不翻。「波羅蜜多」就是彼岸到,就是這件事做到家了,用北京的俗話講「到家了」,圓滿之意。
「經」,梵音叫蘇怛囉Sutra,貫穿之意。就像我們手裏的念珠,十八顆念珠也好,一百零八顆念珠也好,總要有根線把它穿起來,經的本意就是穿念珠的那根線,把東西穿起來的意思。但是我們後人,中國的一些高僧大德們就把這個經給改造了,從貫攝意引伸為攝受意,好比這個攝影機的「攝受」。整個一部經,無論是多長或者是多短,無論是講圓滿、精進、了義的經典,還是一般針對小乘根性所說的經,它有一個從始至終的過程叫「初中後皆善」。像舔蜂蜜一樣,舔一點也甜,舔半嘴也甜,舔滿嘴都是甜的。佛經這個貫攝的意思就是初終後皆善。然後它還有一個引伸的意思是當鏡子,反觀。
佛陀不在了,離開我們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阿羅漢們也不在了,那麼我們憑什麼跟他學習,用什麼來檢驗我們的所行、所思、所做是對的還是錯的呢?以經為檢驗。符合經文所說,即使我們做的打點折扣,也是可以經得起驗證的,不符合經文所說便肯定有問題,經本身沒有問題,那問題一定是出在我們身上。還有「經」通「徑」,路徑,曲徑通幽處的徑,一條路,這條路帶我們回家,回到哪裡的家呢?我們生命沒有被污染,沒有被流浪,沒有被各種各樣的煩惱所壓迫,那個本來的狀態就是你本來的家,但是回家你必須有方法有路,那麼所有的經就是路。佛經有十二種,十二種不是指十二本經,而是十二種題材。有散文的、有詩歌的、有講佛陀過去前世的故事的、有大量比喻的、有諷誦的,叫伽陀。所以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的經典是唯一,不可更改、不可發展、不可去創造。但是佛經,
不但佛陀可以說,弟子們可以說,現在的大學教授也可以去講。因此注解《金剛經》的人有很多,比如王朱曾經在未登基前就集注過。而集大成者,則是民國期間,一個叫江味農的老居士,他彙集了差不多關於中國歷朝歷代的僧人、文化名人、皇帝、達官等等所注解的《金剛經》,彙集了不下八十種,然後做了一個《金剛經集注》。大家如果想真正深入了解,可以參考這本《金剛經》,是最全面最權威彙集資料也最多的。
翻譯的金剛經也不限於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這個版本,《西遊記》裏的玄奘法師也翻譯過,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斷,就是用金剛才能切斷煩惱,所以又加了能斷兩個字,但是因為他的文詞比較拗口,所以流傳最廣的還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鳩摩羅什是三藏法師,三藏是指精通於佛教裏的所有經典跟經藏。這裏講的三藏法師,專門是指原始佛教的經、律、論三藏。這樣的法師數量是很少的。那時出家的人,戒律非常少。男的這些戒律大概叫四分律,共二百五十條按字摳也能背下來,沒有多少。出家的女眾,有三百四十八條戒,差不多也都可以背下來,所以戒藏不多。但經藏部分比較多,依據南傳原始佛教的研究,分四大部,叫四阿含經,包括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和長阿含。聰明利根的人花上三年就足夠背下來了。論藏,像《阿毗達摩論》,裏面總共含設了七個論,但七個論加起來並沒有多少,經論三藏合起來,估計文字加起來不會超過兩百萬字。所以精通這些經、律、論的叫做三藏法師。來到我國之後的漢傳佛教,說是否有人精通三藏,說是否有人能把它背下來,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個也沒有,為什麼?中國漢傳佛教的經太多了,數不勝數,論更是無窮盡的,浩如煙海,沒有誰能真正精通三藏。
那麼來到中國翻譯經典的被稱為三藏法師的不超過二十個,中國人沒有經,都靠西域的法師、印度的法師、安西的法師傳過來,所以才有這句俗語:「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法師的本意就是以法施人,就是能夠以法施捨、佈施給別人,能夠以他的智慧,用他掌握的佛法的智慧教導別人的人。這個以法自施,向上能夠向佛陀、聖賢學習,完善自己,向下能夠幫助他人,服務社會,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法師。
鳩摩羅什是西域人,在現在的庫車、庫爾勒這一帶。他的爸爸原來也是個出家人,叫鳩摩羅炎,特別聰明。後來,當時的龜茲國王(也就是現在的伊犁、庫爾勒一帶)一看這個鳩摩羅炎如此的聰明,就逼著他還俗,把兩個妹妹都嫁給他,希望他傳宗接代,然後生下了這個鳩摩羅什。鳩摩羅什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到廟裏去玩,竟把一個幾百斤重大寶鼎給舉起來了,舉起來後,突然一想,「咦?我七歲小孩哪裡來那麼大力氣?我又不是武功高手……」這樣一想鼎馬上就摔掉了,摔到地上,他一念間就悟到了「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後來他媽媽帶著七歲的他出家,碰到一個大修行人叫阿羅漢,跟她說這個小孩子將來要到東方去,他一定會幫助大乘佛法發揚光大的,如留在西方,他的個人修為,肯定會證得阿羅漢果位。
無論是印度佛教史,還是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的佛教史,整個東南亞和歐美佛教史,都沒有因為佛教傳播發生過什麼征戰、戰爭,唯一的一次征戰卻是因鳩摩羅什法師而起。苻堅派大軍去迎請鳩摩羅什法師,派呂光率七萬大軍大敗龜茲,得獲鳩摩羅什,但法師並沒有回到苻堅這裏,因為淝水一戰苻堅被人打敗了,他的國就滅了。法師在呂光建立了後涼國停留了幾年,又被後秦姚興出兵西伐涼州,才把鳩摩羅什帶回長安。他翻譯經典的地方在陝西西安戶縣的草堂寺,那裏有鳩摩羅什法師的舍利塔。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文是不分章節的,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的太子――昭明太子,根據自己的體會把《金剛經》分了三十二章節,分得非常非常好,這使大家容易有操持。但是我們誦經的時候不會去誦這個「法會因由分第一」,不會說這些,直接就「如是我聞,一時怎麼樣……」
請大家跟我合掌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普願一切見者聞者聽者
遠離痛苦之因、痛苦之緣、痛苦之業
普願一切見者聞者聽者
建立解脫之因、解脫之緣、解脫之業
普願一切見者聞者聽者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願一切眾生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願一切眾生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願一切眾生
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次有機會有因緣來到這個畫廊,跟大家一起來共同學習《金剛經》,也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機遇吧!我不認識這裏的廊主,也不認識這個地方,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就在這裏講《金剛經》,看起來是有些莫名其妙的。佛法講「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條件?有這樣的一個機會?我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物質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人心可能都趨於一種兩極悖反的作用態度...
目錄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稀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稀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蠍座製作工作室出版日期:2022-02-10ISBN/ISSN:978986316813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