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多幅珍貴照片與史料圖片,為作者歷經數十年蒐集整理的江文也完整專書。
增訂版新增多幅彩色照片,並全新收錄【Fans 的Cadenza】分享各界粉絲回饋,以及江文也影音資訊來源以饗讀者。
這位大才子,一生揹負著日本殖民台灣(童年),跨足廈門(少年),傀儡滿洲、佔領北京(青年),以及國共內戰(中年)的紛亂,仍能於東京脫穎而出,橫跨聲樂、作曲、詩人、研究、評論的藝術成就,並以1936 Berlin Olympics Music Awards,成為亞洲首獲國際榮譽的音樂家。
江文也在世73載,與三位才女牽引感情線,妻子是日本望族千金,愛人是北京大學生,還有一代妖姬白光說出:「我17歲就愛慕的、這一輩子最心儀的男人、最有才華的人!」
台灣人第一面奧林匹克獎牌
台北出生 廈門成長 東京出名 北京憧憬
漢奸疑雲 反右被鬥 文革浩劫 曲繫蓬萊
名人推薦
王德威、向陽、李永得、周凡夫、汪其楣、林瑞明、黃 仁、黃英哲、陳中申、陳澄雄、陳耀昌、俞國基、謝里法、謝志偉、戴寶村、虞戡平、韓國鍠、趙士儀神父 共同推薦
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中研院院士)稱:江文也是二十世紀最有原創力的台灣作曲家兼詩人
虞戡平導演說:「江氏一生是台灣、日本、中國的近代史縮影,絕非漢奸之浮面。」
影評人黃仁說:「才高命舛的江文也身陷台灣、日本、中國的『近代三國演義』,是台灣大才子之中最具電影張力的。」
作者簡介:
劉美蓮
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曾任教:屏東師專、台南家專、國立藝專,曾任教育廳《兒童的雜誌》音樂單元主筆、教育部審定本「國小音樂課本」主編、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江文也紀念週」籌備委員、文建會「江文也生平史料調查研究計劃」主持人、MUST音樂著作權協會董事/顧問,數屆「金曲獎」、「金鐘獎」評審。
傳主簡介
江文也本名江文彬,1910 年出生於日治時期台灣最大商業區「台北廳大稻埕」,六歲隨經商父母親遷居福建廈門,就讀台灣總督府直轄中小學「旭瀛書院」。小學畢業後,因母逝,與大哥赴日本讀中學,後因金融恐慌及父病,經濟斷援,獲基督教傳教士培育。1929 年春天入「武藏高等工科學校」電氣科,暑假返台北實習。此後,往返廈門之船停泊基隆,必返台北。
江文彬大學畢業當天,與Columbia 唱片公司簽約,以新名字「江文也」灌錄首張唱片,又參加第一、二屆全國音樂比賽,獲聲樂組入選,隨大師山田耕筰巡迴演出及錄音,並攜帶唱片返鄉探視病危老父。
1934 年4 月,與日本人伴奏返台巡迴獨唱,寫處女作鋼琴曲〈城內之夜〉,6 月回東京演出歌劇,8 月參加鄉土訪問團,再度返台灣表演七場。9 月為了首度參加日本作曲比賽,而於同一年第三度返鄉尋求靈感,完成〈白鷺鷥的幻想〉管絃樂,得第二名,並獲台灣名士楊肇嘉支援,立志成為作曲家,但連續多年參賽,因殖民地人氏之故,均列名亞軍。幸獲俄國音樂家齊爾品賞識,全力教導,並邀他至北京、上海,進行文化之旅。
早年奧林匹克分「體育」、「藝文」兩大類競技,1936 年柏林奧林匹克,江氏以管絃樂的〈台灣舞曲〉獲「藝文類作曲組」榮譽獎,是日本五位選手中唯一得獎者,亦為亞洲第一位榮獲國際獎項的音樂家。
1937 年日本侵略中國,發動國家總動員,江文也以法定日本人身分,被指派為「戰爭宣傳電影」作曲,更由軍部派赴北京師範學院任音樂教授,續為政治活動作曲。
戰後,江氏與眾多台灣人同被國民政府治以「文化漢奸」罪名,被拘押一年。出獄後,艱辛搭船返回台北,目睹二二八慘況,被大哥強求離台。已生下兩個兒子的北京愛人,也不允許江文也回歸東京與原配團聚。(本書又有新史料)
1949 年中共建國,留居北京的江氏與台日親友斷訊,後遭共產黨「反右運動」迫害,又歷經十年「文革浩劫」,1983 年逝於北京,在故鄉台灣佚名40 多年。
作曲之外,江氏於戰爭期間出版日文詩集《北京銘》與《大同石佛頌》,更致力研究古代音樂,爬梳古籍,著有《古代中國正樂考》,多方證明孔子為傑出音樂家,更將祭孔古樂重新改作為現代管絃樂〈孔廟大成樂章〉,親自指揮並由電台做為「全亞洲廣播曲」,後由德國人指揮灌錄唱片,其管絃樂作品之成就備受肯定。
江文也一生在台灣、日本、中國的夾縫中求生存,身影穿梭於三國,演繹出「獨特而有辨識性」的音樂與文學作品,值得母國人士為之傳,為之頌。
章節試閱
第八節 白光熱戀才子
東亞和平之路
如上節所述,1937 年日本啟動侵華戰爭,成立「文化映畫部」,拍攝宣揚戰爭國策影片。配樂方面,江文也的血統受到矚目,又因聲樂家可兼任演員的歌唱指導,故邀約紛至。當製片人川喜多長政的「東和商事映畫部」與軍方合作監製劇情片《東亞和平之路》(日文:東洋平和の道)時,他心目中的「音樂總監」就是江文也。井田敏書中,乃ぶ回憶:
為《東洋平和の道》配樂,乃因川喜多先生說,文也是台灣出生,不是日本人,又常把中國風味加入音樂中,所以務必來參加這個工作,當時情報局經常干涉創作,許多事也都是國家機密,家人不宜過問。製作人川喜多長政與かしこ(Kashiko)夫妻簽名寫著「送給天才江文也」的配樂總譜手稿,我珍藏至今。
東和劇組為此,專程到滿洲國招考多位華人演員,芳齡17 歲的旗人、本名史永芬的白光1①被錄取,飾演女主角蘭英,她以就讀東京「三浦環歌劇音樂學院」的身分,於1937 年到日本。在這之前,15歲的她已經被「日產汽車」相中,拍攝汽車廣告照片。
負責作曲的江文也兼任音樂老師,清純秀麗的白光非常認真學習,一口酥軟京片子,唱起中國小調,慵懶的韻味,讓風流瀟灑的江文也迷醉了,〈釵頭鳳〉讓他埋首久違的中國戲曲,京韻腔的〈蕩湖船〉,則讓他想起曾在台北聽過的同一首曲調,那是台語唱詞的〈月下搖船〉。
蕩湖船
明清小曲/百代唱片
水西村/填詞
一. 水草莽莽遍湖上,微風送來野花香。
扁舟隨波東西蕩漾,太湖夢,何日忘,
晚風淒淒調歸槳,終日辛苦,難飽愁腸。
二. 水光連天白茫茫,連日風吹薄衣裳,
忍饑耐寒辛酸淒涼,望天涯,愁滿腔,
心上人兒各一方,何年何日再訴衷腸。
月下搖船
盧丙丁 填詞
林氏好 錄唱
一. 八月十五月當圓,照到水底雙個天,
雙人相牽行水邊,你看我來我看你,
想起早前相約時,也是八月十五暝。
二. 搖來搖去駛小船,船過了後水無痕,
喜怒哀樂相共分,你唱歌來我搖船,
想著心內笑紋紋,親像天頂斷點雲。
白光獨特嗓音的建立,江老師有莫大的功勞,因為,傳統中國小調清音,都有如周璇式的戲曲高吭尖細唱腔。在滿洲國的鄉親們很難接受白光天生低沉的音色,初到日本時,她也勉強擠出女高音脆亮的音色,江文也卻要她發揮自己原聲的本質,發揮中低音的特色,讓少女對江老師更加崇拜。
其實文也會從聲樂家轉型為作曲家,部分原因乃是對日本聲樂界的不滿,他認為義大利美聲唱法是歐洲古代劇場,在尚未發明麥克風的時代,必須特別訓練才能將單薄的聲音傳遞整個劇場的方法,並不是自然原聲。因此,他的發聲比較是「音樂劇」的唱法。
受訓與拍片期間,白光想搬出電影公司的宿舍,到外面租房子。但日本許多社區皆拒絕外國人入住,尚未出道的小演員更會被排斥,更何況連日本人租屋也都有許多禮數與人情。文也就請夫人幫她找房子,入住前,熱心的乃ぶ還替夫婿的愛徒先行打掃清潔,平日也和夫婿一起教白光日語,可見小女生白光很有禮貌、EQ 很好。
不久之後,師生傳出緋聞,文也的作曲班同學高城重躬接受虞戡平訪問亦表示,他經常到江家,某次看到一位大美女時,歐巴桑介紹是白光,由於太美了,印象非常深刻,後來還看到江君與美女同赴音樂會。
乃ぶ不介意緋聞,也沒有吵鬧,她認為兩人確實有戀愛的成分,但這交往應該只在拍片期間,只要白光拍完電影回到中國,婚外情也將結束。不過,後來江文也跟著到滿洲拍外景,兩人戀情持續加溫,乃ぶ確實始料未及。
1937 年開拍的《東洋平和の道》,強調滿洲新政府成立後,再度恢復和平,是宣傳意味非常強烈的影片。1938 年3 月31 日在東京帝國劇場首映,101 分鐘的黑白電影拷貝隨即送往滿洲國,在城鎮擴大放映,為軍方的宣傳增加光譜。
滿洲拍片
《東亞和平之路》以豐島園富士軟片攝影棚的棚內拍攝為主,也到滿洲拍外景,負責音樂的人應該是可去可不去,但江文也決定跟班,再度踏上北京旅程。拍戲之餘,北京妞兒白光成了最佳導遊,天壇、頤和園、大安殿、瀛台、圜丘壇、祈年殿、五龍亭、九龍壁、十剎海、圓明園,都有雙雙儷影!
日後江文也在北京教書時,曾被調皮的學生問道:「聽說江先生是追求白光才到中國來的,是嗎?」後來的愛人吳韻真在文章轉述江教授這樣對學生解釋:
拍《東亞和平之路》時,公司請我同來北京為該片配曲,同時讓我教演員唱歌,其中,有位女中音的音質很好,學習又很認真,她叫白光,公司要求我給予特殊訓練。我素來最愛教有天賦音樂素質的學生,不論男女,我都熱心地教導,希望他們成材,經濟困難的學生,還時時給予一些補助呢!我不在乎這些流言,就當做笑話而已。實際上,拍完該電影之後,與白光既無來往也沒有通信。
後來,吳韻真曾問及有關白光之事,江文也妙趣地回她:「什麼白光哪?黑光哪?」2006 年筆者亦曾訪問江文也的學生金繼文教授,他證實學生時代到老師家,確實看到白光相陪,也聽過白光認真練習江教授改編的〈鋤頭舞〉與〈春景〉等民謠,並灌成「中國民歌」蟲膠 SP 唱片。〈鋤頭舞〉就是《東洋平和の道》的插曲,師生一起錄音。
鋤頭舞
手把著鋤頭鋤野草啊!
鋤去了野草好長苗啊!
嘻呀嘿!呀呵嘿!鋤去了野草好長苗啊!
嘻呀嘿!呀呵嘿!
春景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幙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1940 年,古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了一張白光演唱的78 轉蟲膠唱片(Columbia-10053,朱家煌醫師收藏),B 面是〈憑欄吊月〉,借用當紅的〈支那之夜〉旋律改填歌詞,A 面是〈夜雨花〉:
夜雨花
鄧雨賢作曲
填詞者不詳
(一) 雨夜裡、悄展瓣、花開花落一眨眼,誰能看見,長吁短嘆,
花落地下不復原。
(二) 花兒謝、瓣兒落、再有誰來把水澆,這兒既掉,味兒又消,
愈想世上愈無聊。
(三) 無情雨、兇風暴、風雨摧殘奴前程,情兒也冷,心兒也疼,
熱熱希望變成夢。
旅居滿洲國的台灣人,一聽都知道這是台灣正流行的台語歌〈雨夜花〉。將台語翻譯填寫成北京語的用意,除了交流,應也是「紓解台灣籍民的鄉愁」。白光也為江文也的新民會〈青年歌〉、〈婦女歌〉等錄製唱片,還有日後引發風波的一首大曲,將另敘述。
在《齊爾品收藏曲集》內,中國作曲家有一位老志誠,他也是優秀的鋼琴家,江文也十幾場獨唱會都請他伴奏,他在虞戡平的鏡頭前表示:當時江文也與白光是同宿戀人。再根據北京保存的江文也日記,江老師對學生白光的感情,也是真摯的。
伊福部昭在虞戡平的訪談影片中,也敘述江文也的女人緣,愛慕他的女性很多,戰後仍持續關懷詢問。而男主角的浪漫風流瀟灑,似乎也是明治維新後藝術家師法歐洲人的風潮,社會也頗能接受。
研究江文也的知名畫家謝里法教授旅居紐約時,接到謝聰敏來電告知名人陳逸松想見他,於是相約在謝宅,陳逸松為人很自負,明言江文也沒啥了不起,對台灣的貢獻不比陳逸松大。又說1938 年他去滿洲,住進最昂貴的北京飯店,親眼看到江文也與明星白光同進同出。兩人到餐廳用膳時,江文也幫她脫外套、拉椅子、佈菜等,皆展現紳士風度。外出時,先一步開車門等等細膩的動作,也顯示濃情蜜意的恩愛。
這段婚外情的見證人還有文學家張深切,是他寫信給巫永福時所述。但在白光努力發展電影事業之後,兩人就逐漸淡化,風流江文也則又邂逅二八佳人吳蕊真。
李香蘭與白光
話說滿洲國成立後,日本軍部立即成立「奉天放送局」,執行日滿親善之懷柔政策,很快就推出「新國民歌曲」,選擇〈漁光曲〉、〈孟姜女〉、〈王昭君〉等十餘首支那民歌,由李香蘭錄音,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在電台全天播放。後來又成立「滿洲映畫社」,以《白蘭之歌》、《支那之夜》、《蘇州之夜》等電影,捧紅李香蘭。
名氣在李香蘭之下的白光,也是亮眼明星。1940 年軍部擴大「日、滿、支」親善,推出類似當今偶像團體的「興亞三人娘」演唱同名歌曲,由天后級的三人代表三個政權:
奧山彩子/日本國/菊花(註:奧山貞吉的女兒)
李 香 蘭/滿洲國/蘭花
白 光/汪精衛中華民國/梅花
〈興亞三人娘〉由佐藤八郎作詞,隱藏式的宣揚「滿洲本是富饒之地,因支那衰敗,無力保護,必須仰賴強壯的日本來照顧」。作曲則是名家古賀政男。「三人娘」的合唱,由首席唱片公司Columbia 發行,其宣傳海報就有三國國旗,目的當然是三國攜手邁向「大東亞共榮圈」。(YouTube 可搜尋曲名)
白光與江文也感情生變,轉赴上海加入張善琨的「華影」,第一支電影就與陳雲裳合演《桃李爭春》,以反派角色一炮而紅,接續的《懸崖勒馬》、《十三號凶宅》、《柳浪聞鶯》、《雨夜歌聲》、《血染海棠紅》、《為誰辛苦為誰忙》、《戀之火》……,每部片都是又演又唱。
1945 年6 月23-25 日,李香蘭在上海大光明戲院舉辦六場獨唱會《夜來香幻想曲》,由管絃樂團伴奏,指揮是服部良一與陳歌辛,曲目除了華語名曲之外,就是西洋古典名曲或歌劇選曲,如〈茶花女飲酒歌〉、〈女人最善變〉、〈蝴蝶夫人〉等。
此時,沒有人知道兩個月後的日本將會投降!戰後算帳,李香蘭、白光、江文也、劉雪厂、陳歌辛……等等,很多中國人、台灣人都蒙受「文化漢奸」的罪狀。
第八節 白光熱戀才子
東亞和平之路
如上節所述,1937 年日本啟動侵華戰爭,成立「文化映畫部」,拍攝宣揚戰爭國策影片。配樂方面,江文也的血統受到矚目,又因聲樂家可兼任演員的歌唱指導,故邀約紛至。當製片人川喜多長政的「東和商事映畫部」與軍方合作監製劇情片《東亞和平之路》(日文:東洋平和の道)時,他心目中的「音樂總監」就是江文也。井田敏書中,乃ぶ回憶:
為《東洋平和の道》配樂,乃因川喜多先生說,文也是台灣出生,不是日本人,又常把中國風味加入音樂中,所以務必來參加這個工作,當時情報局經常干涉創作,許多事也...
推薦序
【序一】
三十春秋立一傳
林淇瀁(向陽)
詩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1984 年春某日,我在濟南路自立晚報副刊編輯室收到一篇來稿,題目是〈江文也的悲劇一生〉,作者署名「劉美蓮」,稿子篇幅很長,附有相當珍貴的照片。在這之前,我已從藝術評論謝里法發表於聯合報副刊的〈故土的呼喚〉一文, 以及自晚刊登(1983.12.12)香港周凡夫所寫〈半生蒙塵的江文也〉,約略知道江文也曾得到1936 年柏林奧林匹克「藝文類作曲組」獎項,是當時全亞洲第一位獲得國際大獎的音樂家;戰後滯留北京,文革期間遭受迫害。
未滿三十歲的我逐字細讀稿,透過作者清晰的整理,方才對江文也的生平有了基本的認識。循著文章脈絡,揣想一位出生於日治下的台灣,童年在福建廈門長大,中學之後赴日讀書,以聲樂揚名於日本,再以作曲揚聲於奧林匹克的音樂天才,如何在一個大動亂年代,陷身於台灣、日本、中國三重夾縫中的煎熬,而最終又不為當年他出生的故鄉台灣所知的悲哀,心情為之激動,於是決定採用這篇根據江文也之侄江明德提供的資料撰述的稿子,以頭條、兩天連載的方式於當年3 月21、22 兩日全文刊登。
文章刊出後,迴響甚大,很多讀者表示他們首次知道「江文也」這個名字,讀了此文才知其音樂成就與悲鬱人生;也有讀者先前已讀過謝里法的介紹,詢問作者是否有相關傳記?那是一個研究匱乏、台灣(特別是日治時期)人物方才逐一出土的年代,政治戒嚴,資訊仍然遭到執政者掌控的年代,自立副刊成為了解台灣文化的小小窗口,透過窗口,讓讀者看到了被國家機器隱藏、扭曲與壓抑的台灣歷史與傑出人物,因此,也讓海外台灣社團爭相轉載。
劉美蓮出身台灣師大音樂系,她的文字流露出了她對江文也晚年受盡文革苦厄,不為國人所知的痛惜。我知道,那是一個音樂人對前輩的悲劇一生有所感觸,而自然流淌於行文筆下的敬惜之心。
解嚴後,江文也的研究開始受到重視,1988 年,美國「新台灣文庫」編選了報章雜誌的文章成書《音樂大師:江文也的生平與作品》;1992 年,台北縣立文化中心舉辦「江文也紀念週」;2003年10 月台灣中央研究院舉辦「江文也學術研討會」;國內的碩士論文已累積有八部之多,博論則有2004 年通過學位考試的《夾縫中的文化人:江文也及其時代研究》(成大歷史系林瑛琪)。但儘管如此,三十年前讀者問詢的「江文也傳記」,在台灣仍然付諸闕如。
當年在自立副刊發表〈江文也的悲劇一生〉,感動無數讀者的劉美蓮,終於回應了,完成了這部厚重的《江文也傳:音樂與戰爭的迴旋》。人生因緣奇妙,我找出當年的報紙,腦海裡浮出的是接到文稿、受到感動、決定刊登、編輯、落版、校對、出報,一直到接聽讀者來電的種種畫面。
用三十年歲月,為一位被時代折磨、被政權扭曲、被故鄉遺的偉大音樂家立傳,就是這本《江文也傳》最動人的所在。透過本書一如樂章似的巧妙結構,音樂才子江文也的傳奇一生,逐一進入 25我們的眼中。
「序曲」先從江文也獲獎寫起,敘述江文也如何以殖民地之子晉入日本國內初選,再經由國際知名音樂家讀譜,複賽時經由「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現場演奏,一舉奪獎的過程。當時的江文也才26歲,收到得獎通知,禁不住高呼「台灣萬歲」!《東京日日新聞》大幅報導,讚譽他的處女作〈台灣舞曲〉「將古老台灣風貌和近代化形象交織呈現,猶如一幅華麗的畫軸」。劉美蓮在這一章中,輔以新聞報導和書信等一手資料,清楚再現了音樂才子江文也在國際舞台中為台灣人揚眉吐氣的勝景,生動感人。
接下來,本書以四個樂章鋪陳江文也傳奇而又叫人驚心動魄的一生。第一、第二樂章寫他的台北童年、廈門「旭瀛書院」的少年詩人風華,那大概是江文也一生最無憂的時光了,歌謠、戲曲、音樂和詩詞,已經在他的兒少時期滋長出綠芽。進入第三樂章,從江文也於1923 年赴日寫起,敘述他求學、與日本女子瀧澤乃ぶ戀愛與私奔的故事,以及邁向作曲家之路的歷程,最後結於1937 年他和白光因為拍攝《東亞和平之路》而生的戀情。這一章,寫活了江文也的才氣洋溢、風流倜儻,宛如眾絃俱寂之下獨奏的高音,有血有肉,形象鮮明動人。
進入第四樂章,則以江文也的中國經驗和晚年遭遇為主題。透過這一樂章,前半段,我們看到了如日中天的江文也,在北平師範學院教授理論作曲,從事中國古代和民俗音樂研究的學者圖像,持續創作的作曲生涯,和學生吳韻真的熱戀;我們也看到因為戰爭結束導致喪失日本國籍的江文也被視為「文化漢奸」,被捕入獄的生涯轉折。後半段,我們又看到,他在共產黨統治下先後遭逢1957 年反右批鬥、1966 年文革批鬥的悲慘命運,被剝奪所有權利、打入牛棚、下放勞改,直到四人幫垮台後,才於1978 年獲得平反,恢復教職,這時他已是68 歲的老人,多年勞改,讓他百病纏身,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勉力完成最後遺作管絃樂〈阿里山的歌聲〉。
「餘韻篇」看到台灣與日本鄉親的關懷,「附錄篇」則有江文也在故鄉出土的紀錄,「年譜」佐以國際記事、台灣記事,聽說一位日本女兒告訴親戚:「最討厭劉美蓮,她知道爸爸的事,是我們四姊妹的百倍。」
本書讓我們看到一個天才型的台灣作曲家,在一個由不得自己的亂世之中,遭逢的奇詭命運!他生下來是殖民地的二等國民,憑著自己的才氣和努力,終於得以音樂創作揚名國際;卻又因為出身殖民地的烙印,使他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國被打為「文化漢奸」,在共產黨統治的中國被打為「右派」,而無法回到自己最摯愛的故鄉,終至客死北京;而過世之後,又因為台灣長久的戒嚴,不為台灣所知;解嚴之後,雖然終於見知於台灣,仍有評論指他生長在台灣時間不長,著述多與中國有關,而被誣為「統派」音樂家。
因此,本傳記刻繪的,不僅是江文也的悲哀人生、奇詭命運,也呈現了二十世紀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和認同問題。從日本殖民時期的被歧視,到戰後陷身於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內戰漩渦,乃至於1947 年之後遭受的二二八、白色恐怖統治經驗,台灣人與江文也一樣,儘管擁有高人的才氣、精湛的技藝、卓越的識見,卻在不斷爬起、不斷仆倒的泥濘路上顛簸前行,至今依然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開創嶄新的台灣文化。這本《江文也傳》,字裡行間浮出的盡是「生做台灣人的悲哀」。
感謝劉美蓮為江文也立傳,為台灣的音樂和文化留存典範。三十年來,她念茲在茲、不斷訪談、蒐集文獻與資料,又復花費金錢、體力和寶貴時間,專注於江文也生命史的重建;她為江文也的不為人知,力促各方重視其音樂成就;為各種因為求證不足而出現的研究「歧聲」義憤填膺,進行更多調查以還原江文也。這是一本具有信度,且足以顯映江文也音樂人生的傳記。
我很高興能在三十年前以副刊主編的身分刊登劉美蓮的〈江文也的悲劇一生〉,又有機會以台灣文學研究者的身分拜讀她的《江文也傳》。時間流轉,如涓滴之水,最後匯為大河。三十春秋立一傳,這本巨著,寫活了江文也在台灣、日本與中國三重夾縫中,遭受苦難的悲劇人生;也彌補了江文也生命史的缺憾,填補了台灣音樂史和文化史的縫隙,讓江文也對台灣的貢獻得以全面展現,值得所有關心台灣文化的朋友細讀。
【序一】
三十春秋立一傳
林淇瀁(向陽)
詩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1984 年春某日,我在濟南路自立晚報副刊編輯室收到一篇來稿,題目是〈江文也的悲劇一生〉,作者署名「劉美蓮」,稿子篇幅很長,附有相當珍貴的照片。在這之前,我已從藝術評論謝里法發表於聯合報副刊的〈故土的呼喚〉一文, 以及自晚刊登(1983.12.12)香港周凡夫所寫〈半生蒙塵的江文也〉,約略知道江文也曾得到1936 年柏林奧林匹克「藝文類作曲組」獎項,是當時全亞洲第一位獲得國際大獎的音樂家;戰後滯留北京,文革期間遭受迫害。
未滿三十歲的我逐字細讀稿,...
目錄
增訂版目次
「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江文也
三十春秋立一傳 林淇瀁 序
歷史永遠祇有一個版本 周凡夫 序
增訂版自序
傳主簡介
感謝史料來源
【序曲】奧林匹克音樂獎調查報告
【第一樂章 台灣篇】殖民地家族
Formosa 美麗島、祖父渡海來台、大稻埕經商的父親、母親鄭閨、大稻埕誕生天才、外嬤的甜粿、台北童年與親子唱遊、遷居廈門
【第二樂章 廈門篇】旭瀛少年詩人
清末廈門、日本手時代、台灣籍民、江家移居廈門、長工也思鄉、旭瀛書院、泉州南音、鄭閨返台探親、西洋啟蒙與少年詩人、慈母病逝
【第三樂章 日本篇】求學、婚姻、成名
第一節 求學
關東大地震、上田中學校、傳教士代替母親、經濟恐慌、大考意外落榜、武藏高等工科學校、台北實習、音樂學校夜間部進修
第二節 戀愛與私奔
初戀女友、千金小姐私奔
第三節 聲樂家江文彬
時代背景、肉彈三勇士、第一屆全國音樂比賽、父逝、第二屆比賽、歌劇表演、台灣人首度聲樂巡演
第四節 邁向作曲家之路
聲樂家轉型、作曲課程、處女作〈城內之夜〉、台灣同鄉會、鄉土訪問音樂團、文光採譜、白鷺鷥的幻想、台中大地震、日本初選費心血、奧林匹克得獎、1936 年總結、創作新作品、永遠的第二名、國際文化交流
第五節 恩師齊爾品
亞歷山大.齊爾品、亞洲行、與魯迅無緣、齊爾品收藏曲集、世界歌王的讚譽、齊教授邀徒弟赴中國
第六節 恩人楊肇嘉
台中清水楊肇嘉、二十封信與烏魚子、與吳三連北京探視江、台灣文化推手
第七節 電影音樂與皇紀2600 年
戰爭與電影、江文也配樂、劉吶鷗與李香蘭、皇紀2600 年
第八節 白光熱戀才子
東亞和平之路、滿洲拍片、李香蘭與白光
【第四樂章 中國篇】皇民、教授、文革
第一節 日本侵略中國
支那趣味、侵略支那、華北情勢、「滿洲國」的台灣人、新民會、在北京的台灣人、在台灣的中國總領事館
第二節 日軍占領北京
帝都風華、臨時政權之歌、短期聘書與軍部特令、北京生活、大東亞共榮圈、返東京見台灣學生、日本人看北京
第三節 紅粉知己
電台合唱團、女大學生、第二個家、台灣同鄉聯誼
第四節 研究孔子音樂思想
孔子的樂論、孔廟大成樂章
第五節 出版日文詩集
大同石佛頌、北京銘、賦天壇、作曲餘燼
第六節 受學生愛戴的江教授
金繼文、汪毓和、鄧昌國、計大偉、郭迪揚、史惟亮
第七節 風雲1945年
未獲聘書、東京大轟炸、日本投降
第八節 國民黨捉漢奸
江文也的罪名、漢奸的詮釋、音樂人漢奸、花蓮二舅匯款救助、出獄返台碰上二二八、天主教聖詠、中文聖詠在秘魯、西班牙
第九節 共產黨解放到反右
中央音樂學院、汨羅沉流、推拿江醫、反右與謝雪紅、爸爸的手在桌上跳舞
第十節 戰後的東京親友
無國籍的母女、自繪自製詩集、恢復國籍、好友高城重躬
第十一節 文化大革命
馬思聰院長、賀綠汀院長、日本人關心江氏、老友探訪、心繫蓬萊、台灣溫情、巨星殞落
【餘韻篇】台日鄉親關懷
呂泉生的懷念、借名、高玉樹市長、謝里法和韓國鐄英雄相惜、拜訪郭柏川夫人、巫永福追憶、推廣合唱曲、首度進入教科書、上揚唱片、台北縣紀念週、普通讀者、史料調查、豐原阿公廖來福、作品二三事、不是人、錯誤高帽「台灣蕭邦」的後遺症、井田敏與張漢卿的溫情、東京奧運能聽到〈台灣舞曲〉嗎?
【附錄】
一、粉絲琴緣
二、江文也生平年譜
三、Fans 的Cadenza
四、江文也影音資訊
增訂版目次
「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江文也
三十春秋立一傳 林淇瀁 序
歷史永遠祇有一個版本 周凡夫 序
增訂版自序
傳主簡介
感謝史料來源
【序曲】奧林匹克音樂獎調查報告
【第一樂章 台灣篇】殖民地家族
Formosa 美麗島、祖父渡海來台、大稻埕經商的父親、母親鄭閨、大稻埕誕生天才、外嬤的甜粿、台北童年與親子唱遊、遷居廈門
【第二樂章 廈門篇】旭瀛少年詩人
清末廈門、日本手時代、台灣籍民、江家移居廈門、長工也思鄉、旭瀛書院、泉州南音、鄭閨返台探親、西洋啟蒙與少年詩人、慈母病逝
【第三樂章 日本篇】求學...
商品資料
出版社:INK印刻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22-03-18ISBN/ISSN:978986387544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6頁開數:17*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