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奇流浪作家三毛 × 中國當代作家鬼才賈平凹
素未謀面的兩人,透過文學展開了靈魂上的交流……
「我在臺灣看到平凹先生的兩本書,一本是《天狗》,一本是《浮躁》。我看第一遍時就非常喜歡,每個標點我都研究,太有意思了。他用詞很怪,可很有味兒。我每次看完都要流淚,眼睛都要看瞎了。他的商州人很好,這兩本書我都快看爛了。」
——三毛
「一遍又一遍讀著您的來信,在那字裡行間,在那字面背後,我是讀懂了您的心態,您的人格,您的文學的追求和您的精神的大境界,是的,您是孤獨的,一個真正天才的孤獨啊!」
——賈平凹〈再哭三毛〉
1991年1月4日,三毛走了,
在醫院裡,用一隻絲襪,她就像風一樣的走了。
三毛的靈魂飄泊著,來到了敦煌鳴沙山,
這是她生前替自己選定的最終歸宿地。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盡在撒哈拉沙漠與荷西的那段歲月。
三毛與王洛賓,是兩顆孤寂靈魂的相互牽引,
然而王洛賓自喻為一把破傘,無法再為三毛遮風擋雨……
賈平凹是三毛心中尊崇的大師,生前最後一封筆墨也留給了他,
過世時,床頭正擺放著一本《賈平凹散文自選集》……
「我生命裡的溫暖就那麼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別人笑。」
1979年,荷西命殞大海,三毛的靈魂也渺渺不知所蹤,
失去了畢生摯愛,她一直恍然行走於蒼茫的人世間。
直到那一天,她偶然讀到了「王洛賓老人的故事」,
原本平靜如水的內心,泛起了陣陣漣漪……
「他坐在門前望著一點點下沉到天邊的夕陽,思念著自己的亡妻。」
聽聞王洛賓的坎坷經歷,她對王洛賓的孤苦伶仃感同身受。
她是孤單的,而在遙遠的新疆,有一個人比她還要孤單,
她應當去撫慰那個孤單的人,和他一起吟唱那些動人的歌曲——
還沒有見到他,三毛就已經為他哭紅了雙眼。
那一天,她穿著一身波西米亞服飾,
拖著行李箱,隻身來到了新疆烏魯木齊,
她一定要見到他,她要成為他的薩耶卓瑪!
可就在途經西安時,三毛被一陣陣低沉幽咽的聲音吸引住了,
那聲音來自一種名為「塤」的樂器,而吹塤者,正是賈平凹。
「平凹先生,您是大師級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說之後,我胸口悶住已有很久,這種情形,在看《紅樓夢》、看張愛玲時也出現過,但他們仍不那麼「對位」……到您的書出現,方才鬆了口氣,想長嘯起來。對了,是一位大師。一顆巨星的誕生,就是如此。」
三毛對賈平凹的評價如此之高,甚至優於《紅樓夢》和張愛玲,
賈平凹也在三毛身後為其寫下〈哭三毛〉、〈再哭三毛〉二文,
從未謀面的兩人,卻有著比愛情更加強烈的羈絆,
他們一直在交流,交流著文學,也交流著靈魂……
[本書特色]
三毛之死至今仍然是謎團,丈夫荷西身後,三毛曾一度將情感寄託於西部歌王王洛賓身上,卻無疾而終,而後又與賈平凹展開了文學和靈魂上的交流。三毛對賈平凹有極高的評價,賈平凹形容三毛是個能把許多悽愴際遇描繪得灑脫飄逸的天才作家,卻也有著天才的孤獨。素未謀面的兩人,透過文學展開了心靈上的對談。
作者簡介:
東籬,原名胡菊,陝西師範大學畢業。百名優秀人才之一。出版長篇小說《婚後不言愛》、《婚戒》、《生父》、《香》、《遠去的礦山》五部。其作品對社會現實的冷靜、直面、坦率的展示,以及粗糲、厚重、充滿力量感的強烈風格,受到作家陳忠實、賈平凹的一致稱讚。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第一節 波西米亞女人
一九九〇年四月,對於處於寒冷西北的西安來說,是一個最令人躍躍欲試的時節,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春天終於來了。春雨下著,春花開著,沁人心脾的溫暖從古老的城牆上冉冉升起,又向四周彌散開來,包裹了整個西安城。人們走出家門,在現代高樓與古老小巷交錯融會的街市上行色匆匆,帶著各色的使命奔忙著。
此刻,在澄澈高遠的天空上,有一架飛機轟鳴著,像一隻白色的大鳥徐徐降落在空曠的西安國際機場上。從機艙裡款款走過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她服裝奇異,氣質不俗。她頭髮中分,長長的直直的披散在後背。她有一雙黑而亮的大眼睛,但卻略帶憂鬱之色。
她的打扮一看就迥異於西安城的人。雖然一九九〇年代的西安在改革開放之風的浸染下,人們的穿著已很新潮,雖然沒有像北京上海深圳那樣引領潮流,但西安城裡的人也從來是不落伍於任何時尚的,誰敢說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人不懂潮流呢?
但是,這個女人的裝束卻真是把人驚到了——她的裝扮是西安城裡東西南北走遍沒有誰見到過的。她當然也是黃皮膚、黑頭髮,五官眉眼都透出標準中國人的樣子,但那身稀奇古怪的裝扮和裝扮之中透出的不凡氣質,讓見到她的人無不驚為天外來客。
那鬆鬆垮垮、七長八短,像唱戲又不像唱戲,準確地說像是某個少數民族的衣裳,是一套叫做波西米亞風格的服飾。我們許多人是在多年以後讀了有關這個女人的傳記,才知道她喜歡穿波西米亞風格的衣服。她為了來大陸見一個不一般的人物,特意訂購了幾套服裝,其中就有這套波西米亞風格的。
讀者朋友或許比我這種老舊的人更有見識吧!波西米亞這個詞,不知道需不需要在這裡作以解釋?解釋是不是多餘的?甚至還會顯得我孤陋寡聞,或者說是小看了讀者朋友。但我想,為了把這個一走下飛機懸梯就從芸芸眾生裡脫穎而出、放射著特異光芒的女人介紹清楚,我還是在這裡稍稍囉唆幾句比較好。
波西米亞最初的意思是和吉卜賽人有關的。我們許多人知道吉卜賽這個奇異的民族,大概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這之前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受制於意識形態的拘泥,其實是很有限的。
波西米亞是法國人對吉卜賽人的一種稱呼。後來,大概是十九世紀以後,波西米亞這個詞慢慢地與聚居在巴黎的文人藝術家聯繫了起來,成為一個形容詞,形容那些貧窮落魄卻自由放蕩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的生活。最終,波西米亞在時間的長河裡綿延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符號,甚至是一件時髦的裝飾物。本質上,波西米亞保留了某種游牧民族特色的服裝風格,比如鮮豔的手工裝飾和粗獷厚重的布料,層疊蕾絲、蠟染印花、皮質流蘇、手工細繩結、刺繡和珠串等等,都是波西米亞風格的典型元素。
這樣說來,這些諸多的細節,似乎在我們的身邊也隨處可見。在我們越來越時髦和富有超級想像力的服裝設計專案裡,也常常會不期而遇。如此說來,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所謂波西米亞文化,實際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只是我們沒有那麼清晰地察覺到而已。
被波西米亞服裝包裹著的藝術家們,難免有一種頹廢的迷人氣質,有一種和服裝一樣的鬆散自由及放蕩不羈的叛逆精神,由此和服裝一起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撞擊著人們的眼球,引發震撼。
此刻,這個高挑瘦削的女人帶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這樣。
她曾說過,在臺灣只有三個女人適合波西米亞式的打扮,她們是潘越雲、齊豫和她自己。波西米亞服飾只有附著在傲慢靈慧的女子的靈魂上,才能熠熠生輝。當她穿著鬆鬆垮垮的棉質長裙,叮叮噹噹行走在撒哈拉沙漠的時候,那種狂放不羈的波西米亞風韻早已顯示得淋漓盡致了。現在,她把這種驕傲與狂放又帶到了大陸,帶到了古都西安。
下了飛機的人們一個個走出了機場,只有她和助手米夏仍然停留在那裡不肯離去。米夏呆呆地望著她,不知所措。而她卻把目光投向天空。天空一碧如洗,像河流一般流動著,海島上的天和這裡的天是不一樣的啊!島上的天常常是陰著的,又窄小,這裡的天是這麼遼闊,這麼藍,藍得不可思議,而雲又這麼的白,白得令人心疼。她想,裁下一片藍可以做裙子,揪下一團雲可以做裙子上的花朵。
她是一個容易激動的女人。她大聲地感嘆之後,表情卻開始陰鬱起來。她點起了一支菸,煙氣繚繞,從她細長的手指間直直細細地騰騰上升。她的臉也被籠罩上了暗沉的思慮。
她在心裡默唸著:啊,這就是西安,平凹的西安……而今我竟站在了這裡,這不是做夢吧?昨夜我夢到了這座城,怎麼和我夢裡的一模一樣呢?是誰指引我來到這片天空之下?是誰感召我站在這遼闊的土地上?是那像大鳥一樣的飛機嗎?是我心中的神嗎?她停頓了一下,繼續默唸:對,是神的啟示。
此刻,你一定知道這個女人是誰了吧?沒錯,她是三毛,那個敢愛敢恨、留給我們無限思念又無限痛惜的三毛。
她是臺灣女作家,一個與眾不同的女人。當年她因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獨自走進了撒哈拉沙漠,尋找生命的本真之美。她是一個有靈魂的精怪,以萬水千山走遍的豪情,還有驚天泣地的愛情遭遇,引出了無數的傳奇故事。一九八〇年代,她用她所寫的故事,征服了萬千讀者,使她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作家,成為別具一格的作家。
三毛曾說,當她在一九八九年首次回到大陸的時候,發現大陸的讀者比臺灣還要多。讀者喜歡她的瘋狂程度,一點也不遜於她在其他地方。
是的,那時候,她已出版了二十二部作品,如我們熟悉的《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還有她最後的作品《滾滾紅塵》,基本上貫穿了她個人的生活和她在地球上四處遊走的經歷。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全部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著作,此書一出版便風靡了整個華人世界,無數人為之傾倒。
此書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隨筆集結編著而成,描寫了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的生活。書中描述了古怪的沙漠中的飯店,和荷西的沒有親人參與的結婚過程,還有沙漠裡的荒山之夜,特別是那篇在沙漠偷窺沙哈拉威女人洗浴的場景,充滿了濃郁的異域風情。三毛以浩瀚沙漠一樣神奇的筆,憑藉著荒涼的撒哈拉沙漠的背景,將自己與世隔絕卻趣味橫生的沙漠生活以清澈如流水一般的文筆娓娓道來。
《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三毛自己的故事,她把人們帶進了奇幻的沙漠世界,也帶進了她和西班牙潛水工程師荷西的超凡脫俗的愛情世界裡。那個西班牙工程師,三毛眼裡的男孩子,比三毛小八歲,卻瘋狂地愛著三毛,他們在撒哈拉和加納利群島度過了世外桃源般的六年生活。可惜,一九七九年的時候,荷西潛水,被海水吞沒,再也沒有上來。
從此,滿懷悲傷的三毛開始了後半生的流浪,而這一次的流浪,滿是傷痕,處處碰壁,她再也沒有遇到像荷西那樣明淨透澈地愛著她的男人,直至她再也沒有力氣行走和尋找,不得已用最慘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人們都說三毛是個天生的流浪者,骨子裡就帶著流浪的天性,而我更願意把三毛看作是一個天生的愛情至上主義者。沒有愛的生活對於三毛來說是無法想像的。失去了世上唯一真正愛著她的荷西,三毛從此再也無法那樣忘我歡快地過一天,直到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絕望地離開世界。
沒有了愛人的流浪,是孤獨的流浪,是像漂萍一樣不知所終的流浪,所以,三毛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並不喜歡人們替她貼上「流浪者」的標籤。
拯救三毛的也只有她的寫作。在臺灣,她繼續著《撒哈拉的故事》之後的寫作,但從此她的作品染上了濃重的哀愁,她說:「我只有一杯濃烈的愛酒,就這樣被你潑掉了。」故鄉還是故鄉,沙漠還是沙漠,只是那個愛她的人找不到了。
三毛原名陳懋平,因「懋」字太難寫,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陳平。三毛於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重慶,四歲的時候隨父母到了臺灣。
荷西去世之後,悲傷的三毛無法在沙漠裡生活下去了,她被父母接回了臺灣。一九八一年,她應臺灣《聯合報》的資助,開始了長達五個月的中南美洲之行。正是她的這趟旅行,成就了她的另一部轟動一時的著作,那就是《萬水千山走遍》。
比起《撒哈拉的故事》,很多人或許更喜歡她的《萬水千山走遍》。
光是看一看她在書裡寫到的國家,就引發了人們的無限嚮往。三毛的行程開始於墨西哥,結束於阿根廷,她寫到的國家有: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光是秘魯就寫了四篇,閉上眼睛想一想,哪一個不是充滿域外風情的國家呢?何況是在三毛的筆下。據資料顯示,三毛一生「流浪」過五十四個國家。
比起撒哈拉的快樂、奇妙和熱烈,還有和荷西之間簡單又真情的生活,中南美洲的這趟旅行,更加充滿凶險,戰爭、逃難,各種災禍,還有晦暗的陰鬱的心情,三毛的筆不再歡快,以一個度盡劫波、飽經滄桑者的姿態,寫盡了苦難與練達。
艱難的行走,總是少一個人的陪伴,那個她傾情一生愛著的人。
時間靜靜地流過,三毛知道,心裡的塵埃再被洗得乾乾淨淨,一個以流浪為伴的人,依然渴望能遇到一個人。相伴是莫大的幸事。失去一個人,那創傷也是無法癒合的。
陪伴她的只有助理米夏。米夏是一個美籍青年,他形容三毛說話「像玫瑰在吐露芬芳」。按三毛的說法,米夏總是跟在她後面做些無知又可笑的事情,他時不時地會惹她生氣。他像三毛一樣,也是一個孩子氣的人,所以,三毛和米夏的一路行走,時常會有一些小小爭吵,三毛在《萬水千山走遍》一書中也有些微的流露。
三毛有一個幾乎算是固執的信念,她認為自己前世是印第安人,生活在安地斯山脈的高原上,那裡有一片銀湖,名叫「哈娃哥恰」,也就是「心湖」的意思,而她叫「哈娃」。而今生,在銀濱之湖,也過完了——
「那個叫三毛的人,從此消失吧!」三毛總是這樣說著。
三毛有一篇寫她和米夏在哥斯大黎加的紀行,她這樣寫道:
當我深夜裡在哥斯大黎加的機場向人要錢打公用電話時,米夏坐在行李旁邊悠然看雜誌。
生平第一次伸手向人乞討,只因飛機抵達時夜已深了,兌換錢幣的地方已經關門,身上只有旅行支票和大額的美金現鈔。不得已開口討零錢,意外地得到一枚銅板,心中非常快樂。
宏都拉斯已經過去了,住在哥國首都聖荷西有熱水的旅舍裡,反覺猶如夢中。
在宏國時奔波太激烈,走斷一雙涼鞋,走出腳上的水泡和紫血,而心中壓著那份屬於宏都拉斯的嘆息,卻不因為換了國家而消失。
寫稿吧!練練筆吧!如果懶散休息,那麼旅行終了時,功課積成山高,便是後悔不及了。
一個月來,第一次跟米夏做了工作上的檢討,請他由現在開始,無論是找旅館、機票、簽證或買膠捲、換錢、搭車、看書、遊覽……都當慢慢接手分擔,不可全由我來安排,他的日常西語,也當要加緊唸書了。
說完這些話,強迫米夏獨自進城辦事,自己安靜下來,對著稿紙,專心寫起沿途的生活紀錄。
這一閉關,除了吃飯出去外,摒除萬念,什麼地方都不去,工作告一段落時,已經在哥斯大黎加整整一週了。七日中,語言不通的米夏如何生活,全不干我的事情。據說聖荷西的女孩子,是世界上最美的,米夏卻沒有什麼友誼上的收穫。只有一次,被一個女瘋子窮追不捨,逃回旅館來求救,被我罵了一頓——不去追美女,反被瘋子嚇,嚇了不知開脫,又給瘋子知道了住的地方,不是太老實了嗎!
坐在那座印加帝國時期被荒廢的城市的大石頭上,三毛眼裡看到的不是城市的空茫,而是那些需要禱告的輕如嘆息的靈魂。
「留在內心深處,永遠歸還不了。這沉重的腳蹤,竟都是愛的負荷。」
她又喃喃地這樣說著。
第一章
第一節 波西米亞女人
一九九〇年四月,對於處於寒冷西北的西安來說,是一個最令人躍躍欲試的時節,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春天終於來了。春雨下著,春花開著,沁人心脾的溫暖從古老的城牆上冉冉升起,又向四周彌散開來,包裹了整個西安城。人們走出家門,在現代高樓與古老小巷交錯融會的街市上行色匆匆,帶著各色的使命奔忙著。
此刻,在澄澈高遠的天空上,有一架飛機轟鳴著,像一隻白色的大鳥徐徐降落在空曠的西安國際機場上。從機艙裡款款走過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她服裝奇異,氣質不俗。她頭髮中分,長長的直直的披散在後背。她...
推薦序
推薦序
文學史裡,三毛從撒哈拉走來,訴說自己的叛逆和自我放逐。
她的文字有石破天驚之勢。
大陸的西北偏西,寬袍大袖的三毛,坐在沙丘之下,點燃一支菸。
此時,她是大漠殘陽下恣意綻放的一朵花。
三毛的文字如一條長河,倒映出她一生。
沉浸在心靈幻境裡的憂鬱少女;豁達不羈,遊走曠野非洲大漠,揮灑豐沛情愛的女子;回首前塵,訴說刻骨相思的婦人——三毛的生命歷程,是孤獨生命流浪的過程。她似乎一直在出走、尋覓。
寫完《夢裡花落知多少》之後的很長時間裡,她悄然關閉了心扉。
一九九〇年,三毛走進莫高窟。
洞窟裡的濃重黑暗在她身邊流動。手電筒暗淡的光圈裡,她看見環繞大佛的飛天和天龍八部……亦真亦幻,恍然如夢。
三毛的西北行蹤顯得神祕。
作家東籬探賾索隱,揣度情狀,摹寫出三毛西北遊歷的蹤跡。
西安、烏魯木齊、敦煌……一路跟著三毛走過,我們可以感受到拂過三毛長髮的風沙撲面而來。賈平凹、王洛賓……三毛曾經神交或遇見的人,還有她的微笑和淚水,幻化為一幅「三毛西北情感圖譜」。
三毛的西北浪遊,或許就是她對生命幽邃之境的探尋。其中有烈火般的希冀,亦有無盡的悲涼。
翻開這本小書,我們在文字中與她一起走進西北腹地。
沈偉東
推薦序
文學史裡,三毛從撒哈拉走來,訴說自己的叛逆和自我放逐。
她的文字有石破天驚之勢。
大陸的西北偏西,寬袍大袖的三毛,坐在沙丘之下,點燃一支菸。
此時,她是大漠殘陽下恣意綻放的一朵花。
三毛的文字如一條長河,倒映出她一生。
沉浸在心靈幻境裡的憂鬱少女;豁達不羈,遊走曠野非洲大漠,揮灑豐沛情愛的女子;回首前塵,訴說刻骨相思的婦人——三毛的生命歷程,是孤獨生命流浪的過程。她似乎一直在出走、尋覓。
寫完《夢裡花落知多少》之後的很長時間裡,她悄然關閉了心扉。
一九九〇年,三毛走進莫高窟。
洞窟裡的濃重...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給我一雙眼睛看穿我——三毛與賈平凹
第一章
第一節 波西米亞女人
第二節 西安之夜
第二章
第一節 烏魯木齊的黃昏
第二節 依舊夢魂中
第三章
第一節 苦孩子賈平凹
第二節 「鬼才」之說
第四章
第一節 西湖之約
第二節 西湖聽雨軒
第五章
第一節 病人
第二節 給三毛選書之一
第三節 給三毛選書之二
第四節 為三毛選的兩本散文集
第五節 記者追蹤
第六章
第一節 鳴沙山
第二節 等待來信
第三節 平凹與三毛
第七章
第一節 三毛自殺
第二節 三毛來信
第三節 三毛自殺之謎
第四節 再哭三毛
第八章
第一節 臺灣來人
第二節 三毛的衣冠塚
第三節 不死鳥
第九章
第一節 鳴沙山的祭奠
第二節 王洛賓最後的歌
第三節 賈平凹再談三毛
附:本文參考
推薦序
序言 給我一雙眼睛看穿我——三毛與賈平凹
第一章
第一節 波西米亞女人
第二節 西安之夜
第二章
第一節 烏魯木齊的黃昏
第二節 依舊夢魂中
第三章
第一節 苦孩子賈平凹
第二節 「鬼才」之說
第四章
第一節 西湖之約
第二節 西湖聽雨軒
第五章
第一節 病人
第二節 給三毛選書之一
第三節 給三毛選書之二
第四節 為三毛選的兩本散文集
第五節 記者追蹤
第六章
第一節 鳴沙山
第二節 等待來信
第三節 平凹與三毛
第七章
第一節 三毛自殺...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3-21ISBN/ISSN:978626332186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18頁開數:25K/21x14.8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