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作家蘇善擁有豐富的兒童文學創作經驗,也同時細讀、評論海內外各式作品,用精煉的文字,帶領讀者穿過圖文表象,一起遨遊兒童文學的世界!
★卷一:插畫家與繪本
訪談劉旭恭、林小杯、葛瑞米.貝斯等 9 位國內外插畫家,介紹不同的創作特色、插畫理念、敘事策略、故事醞釀,以及如何克服撞牆期等,一窺繪本畫作背後的故事。
★卷二:作家與主題
導讀安東尼.布朗、朱迪絲.克爾等大師經典繪本,探討「島」在兒童文學場景中的隱喻與想像,綜觀《綠野仙蹤》乃至黃海科幻童話中的「機器人」角色。
★卷三:兒歌與童詩
詩可以是童話的台詞,也可以是敘事的形式。從林良、楊喚、蓉子到蘇善自己的童詩創作,淺析兒歌、童詩、童話之間的關聯與異同。
作者簡介:
蘇善,兒童文學碩士,英文所文學博士,兒童文學作家,詩人,作品曾獲金鼎獎與多項文學獎,持續閱讀與創作中。出版著作有:
.童詩:《螞蟻路線》、《童話詩跳格子》
.童話:《普羅米修詩》、《誰掉了一隻鞋?》
.小說:《逃太郎》、《偷空遊戲》、《餅乾戰爭》、《不書鎮》、《好野人》、《島游4.0》、《天空之歌》、《第七本相簿》、《雲娃娃》、《攔截送子鳥》、《凹凸星球》、《阿樂拜師》
.中文詩:《不可能平面──蘇善詩集》、《詩響起──蘇善詩集》、《詩藥方》
.臺語詩:《買賣──蘇善臺語詩》、《人間模樣──蘇善臺語詩》
.散文:《童年地圖》
章節試閱
〈在裡面也在外面──我的童話詩創作〉
刊於2017年2月19日《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2022年2月增補出版後續。
站在研究與創作重疊的立場,我常常琢磨「形式」與「內容」,若說個人閱讀偏好,安靜、帶著哲思的文字最能吸引我,可這……麻煩大了!因為,在普遍認定該以淺語寫歡樂的童書界,我的「硬」筆將不時踩到地雷?
事實上,的確如此。
不過,正因理論與文本雙重滋潤,我的筆愛墨濡紙,固執於「創作」,一面鍛造語文,一面翻新「字」己,我的筆一直知「道」:實作驗證。亦即,每部作品都是筆「祭」。
以歲時念咒,我在筆下「詩」法,期待將童話與童詩揉合而成「童話詩」。
▲跳了一百篇的格子
在我的筆下,童詩主題很多,包括生活片段、時序與節令、人物、事件、景色等等,其中,借用童話角色的「互文」大抵便是創作「童話詩」的發端。寫著、寫著,身邊的小孩長大了,我「蹲下」的時間慢慢變少,卻漸漸懂得「使喚」心中的小孩,但用著大人的「高度」採擷詩句。
大人寫童詩,就是得「天」啊!那麼,我的筆如何讓它「讀」厚呢?
▲變成童話吧!
一般來說,童話大多採用擬人手法(personification),《童話詩跳格子》亦然,由三十多種動物角色演繹童話。這本詩集包含二十首童詩,形式上屬於「分行詩」,押韻與對仗自由,字數與句數也沒有限制。最短的〈小老鼠的約會〉有二十行,包含兩句問句;最長的一篇是〈貓頭鷹咕咕掃〉,六十八行,曾經發表於2007年7月7日《國語日報.故事版》,幾乎占了整個版面,放在書中,達四頁之多,有「開頭、中間、結尾」,完整地說了一個故事。
▲從組詩邁向長篇敘事詩
單篇詩作,為了在報刊發表,行數約莫二十行左右,故事時空受到拘限,因此,七百六十行的〈風饅頭〉必須在「形式」上讓步,維持了「內容」,以「小節」敘述,先發表於《國語日報.故事版》,後來收入《貓不捉老鼠》,長詩乃恢復原貌,標記一個「敘事詩」的書寫紀錄。書中另有〈東坡君與西陵君〉,包含九個小故事,分篇刊登之後,入選《九歌104年度童話》,這個故事裡鑲入一首符合情境的詩作,而且出現兩次,詩中所論及的「在裡面也在外面」,指涉詩之「興、觀、群、怨」,隱喻語言在生活中的分量。
我的筆下實驗也包括「組詩」,用一條「故事線」將場景串接起來:第一輯〈公園繞一圈〉有二十首,第一至十九首為六行以內短詩,第二十首有二十行;第二輯〈溪遊記──小鴨大夢〉共十首詩,行數十至二十六行不等,合計一百七十九行。這兩篇作品先後於2008年與2009年獲得南瀛文學獎,透過虛實交融的地貌,傳達主角與周遭的關係。第三輯〈螞蟻爬來的小事〉則有十首詩,行數更多,十八至三十一行不等,其中〈書〉與〈感冒藥〉發表於2015年9月號上海世紀出版之《少年文藝》。這三輯組詩收入童詩集《螞蟻路線》,由秀威少年於2020年4月出版,筆者將其歸納為筆記形式的「觀察詩」。
▲以「詩小說」處理環境議題
相較於國外童詩集頻頻出版,國內的童詩集相對顯得「罕見」,偶有幾本,往往搭配大量插圖而成為「詩繪本」,為此,我以期刊小論文〈童詩集的表現形式〉點出童詩的出版窘境,並且調墨揮筆,從敘事長詩〈風饅頭〉推進到童話氛圍的小說:《天空之歌》,前者批判味濃,而後者冷靜且趨近奇幻。
詩性敘述,或可保持中立,但是,書寫生態與環境之時,議題理當深入,「童話詩」乃由「詩小說」取代,使「形式」與「內容」互補,因此,在《天空之歌》裡,我以短句、小段加快節奏,只用一首「主題詩」,讓人物專心「呼吸」。
▲萬無一「詩」?
不論單篇童詩或十首至二十首不等的組詩,「主題」是關鍵,「意象」和「語言」則是要素。若要呈現「童話」樣貌,必得琢磨結構,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提及的「三段論」當為敘事詩的起手段式,看似簡單卻難,侷限但自由,考驗筆力調度。
不寫「稀」、「鬆」的童話,不寫「平」、「常」的童詩,如何能為「童話詩」固守詩篇的質地以及故事的趣味呢?我在筆下繼續「實驗」:譬如〈普羅米修詩〉,一篇童話加一首童詩,先行發表於2016年6月號《未來少年》,後來入選《九歌105年度童話》,完整內容付梓之後,這篇一萬字的《普羅米修詩》,恰可做為筆「祭」的新標識。
總之,所謂「在裡面也在外面」,又具體又模糊,亦即,「童話詩」得以任意並陳童話與童詩的特性。在童話裡置入幾首童詩,可展示創意樣貌,或點睛或延伸;如果只放一首,「反覆」能使聲韻迴響,文字猶如音符,朗讀起來,場景立體,人物亦隨之躍動。
〈在裡面也在外面──我的童話詩創作〉
刊於2017年2月19日《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2022年2月增補出版後續。
站在研究與創作重疊的立場,我常常琢磨「形式」與「內容」,若說個人閱讀偏好,安靜、帶著哲思的文字最能吸引我,可這……麻煩大了!因為,在普遍認定該以淺語寫歡樂的童書界,我的「硬」筆將不時踩到地雷?
事實上,的確如此。
不過,正因理論與文本雙重滋潤,我的筆愛墨濡紙,固執於「創作」,一面鍛造語文,一面翻新「字」己,我的筆一直知「道」:實作驗證。亦即,每部作品都是筆「祭」。
以歲時念咒,我在筆下「詩」...
作者序
〈自序:始終文本〉
這一本集子分做三卷,為了配合發表刊物的版面,單篇字數多在一千五百字左右,卷一為插畫家訪問,始於澳洲繪本作家葛瑞米.貝斯(Graeme Base),連同八位國內插畫家,合計九篇,列入《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的「插畫家的天空」專欄裡。陸續寫就的小評則不定期刊登,即卷二的「作家與主題」,乃課堂講授內容梗要,做為學生閱讀與討論的作業範本。再者,「島」與「機器人」是我一向關注的研究與創作主題,既有概論也予以細究。
卷三全為兒歌與童詩相關的評論,其中的〈兒歌詩不詩?〉蒙蘇紹連老師邀稿,刊登於《吹鼓吹詩論壇29號歌詞創作專輯》;〈行間字裡讀童詩──兼論《紅色小火車》與《跟太陽玩》的圖文關係〉為「政府出版品資訊網」而寫,除了分析詩人的文字風格,也抓出插畫的各自意圖;〈林良童詩中的口語與詩意──以《沙發》與《蝸牛》為例〉乃向兒童文學領航者林良先生致敬;〈探析楊喚與蓉子的童話詩國度〉則回頭審度台灣童詩創作先驅的童話詩書寫;而期刊論文〈童詩集的表現形式〉,由〈童詩也想「字」己說話──談童詩繪本化〉(發表於2014年2月9日《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擴充而成,已於華藝線上圖書館提供借閱,此處省略中文摘要、英文摘要與參考書目,該文論及單篇童詩兼及童話詩乃至小說詩,亦標誌了自己的童詩試寫軌跡,另一篇〈在裡面也在外面──我的童話詩創作〉乃2016年7月10日在齊東詩社演講的內容整理,此番補上出版後續。另外,跨越語言藩籬,重讀與深究日本金子美鈴與谷川俊太郎的作品,比較原文與譯文,別有趣味;進而搜尋新世代語彙,透過〈童詩大小眼:以《五個媽媽》與《想和你一起曬太陽》為例〉將目光轉向現下的童詩創作與發表場域,看它似乎限縮卻又兀自茁茁,其景況,或許不好也不壞。
筆者亦創作亦評論,並不特別倚重文學理論,始終皆以文本為主,細究敘事技巧,若是單篇作品,則探看其形式與內容是否互相幫襯;若是同一作家,則歸納其個人風格與偏好,可有慣用之敘事模式?可有突破之嘗試;若為單一主題,則分歷時與共時兩條軸線,窺其流變,察其端倪,因此,透過這些評論文字,或能嗅聞出版環境的風色以及個人關注的議題。
這些文字,有時先行發表於平面或電子媒體,再用做課堂教學,有時則是授課內容統整而成,皆為研究與評論示範,譬如作家研究,如何在書海中尋覓值得關注的作家?然後進一步掌握作家的特色?又譬如主題研究,如何過濾可讀性高的文本?接著篩選出可用的文本?凡此種種,公私兩「變」,雙向融通,如何兼顧出版潮流與個人閱見?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之內點出關鍵?此外,這些評論旨在敲點,舉要構形,可以據此再做不同面向與程度的展延與討論。
讀評大費神思,每令筆者伏案良久,有時連篇,寫來暢快;有時累牘,反覆咀嚼,都經再三琢磨,特別感謝《國語日報》素真編輯的厚愛,以及諸位受訪的插畫家與繪本作家各抒己見,更感謝秀威少年惠賜出版機會。
蘇善2022年2月定稿
〈自序:始終文本〉
這一本集子分做三卷,為了配合發表刊物的版面,單篇字數多在一千五百字左右,卷一為插畫家訪問,始於澳洲繪本作家葛瑞米.貝斯(Graeme Base),連同八位國內插畫家,合計九篇,列入《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的「插畫家的天空」專欄裡。陸續寫就的小評則不定期刊登,即卷二的「作家與主題」,乃課堂講授內容梗要,做為學生閱讀與討論的作業範本。再者,「島」與「機器人」是我一向關注的研究與創作主題,既有概論也予以細究。
卷三全為兒歌與童詩相關的評論,其中的〈兒歌詩不詩?〉蒙蘇紹連老師邀稿,刊登於《吹鼓吹...
目錄
自序:始終文本
卷一 插畫家與繪本
框住絢麗與細節──葛瑞米.貝斯的圖文盛宴
請問蔡兆倫與九子:「插畫是創作繪本的橋梁嗎?」
請問王書曼:「為什麼要畫不一樣?」
李如青說:「找到迷人的主題。」
請問王春子:「拉頁如何作用?」
劉旭恭說:「創作超越不自由。」
林小杯說:「無法分類,很好哇!」
請問黃郁欽:「如何以畫面處理議題?」
卷二 作家與主題
剪接校園與科幻──從三個短篇管窺張之路的小說
繪本裡的文學裝置──以曹文軒的《煙》、《夏天》與《羽毛》為例
兒童文學中的機器人
兒童文學中的島「語」
安東尼.布朗的森林與再現
朱迪絲.克爾細描日常與騷動
彼得.席斯的地圖敘事:以《科摩多》與《魯賓遜》為例
陳志勇的離散微物:以《蟬》與《艾瑞克》為例
展現冷靜幽默異想──吉竹伸介的筆記繪本
解析約翰.伯寧罕的夢遊隱喻
彼得.布朗的城市與荒野
李歐.李奧尼的小特色
黃海科幻童話中的機器
卷三 兒歌與童詩
兒歌詩不詩?
行間字裡讀童詩──兼論《紅色小火車》與《跟太陽玩》的圖文關係
解析谷川俊太郎的詩繪本
林良童詩中的口語與詩意──以《沙發》與《蝸牛》為例
探析楊喚與蓉子的童話詩國度
金子美鈴童謠中的花鳥風月
童詩大小眼:以《五個媽媽》與《想和你一起曬太陽》為例
在裡面也在外面──我的童話詩創作
童詩集的表現形式
自序:始終文本
卷一 插畫家與繪本
框住絢麗與細節──葛瑞米.貝斯的圖文盛宴
請問蔡兆倫與九子:「插畫是創作繪本的橋梁嗎?」
請問王書曼:「為什麼要畫不一樣?」
李如青說:「找到迷人的主題。」
請問王春子:「拉頁如何作用?」
劉旭恭說:「創作超越不自由。」
林小杯說:「無法分類,很好哇!」
請問黃郁欽:「如何以畫面處理議題?」
卷二 作家與主題
剪接校園與科幻──從三個短篇管窺張之路的小說
繪本裡的文學裝置──以曹文軒的《煙》、《夏...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少年出版日期:2022-03-30ISBN/ISSN:97862695166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26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