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楊
定價:NT$ 380
優惠價:9 折,NT$ 3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帝王之死》包括《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兩部作品。
一九八三年,柏楊在《美洲中國時報》寫讀史專欄「帝王之死」,結集而成二輯:《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
第一集從黃帝時代到春秋時期,介紹了伊祁放勳(堯帝)、姚重華(舜帝)、姒相和后羿、寒浞、姒孔申、姒履癸(桀帝)、子受辛(紂帝)、姬瑕(周昭王)、姬靖(周宣王)、姬宮涅(周幽王)、姬頹、姬帶、羋熊艱(杜敖)、羋熊惲(楚成王),柏楊不稱其「尊號」,皆直呼其名,但在每位帝王之前都做了一個小檔案,包括時代、王朝、綽號、在位、遭遇等五項,內文則大量使用古史文獻,夾敘夾議,說得我們如見其人,而各種敗亡之因果,亦昭然若揭了。
第二集寫了十二位帝王,包括楚國的羋麇(郟敖);羋圍(楚靈王)、羋比(楚初王)、羋槐(楚懷王);趙國的趙雍(武靈王);宋國的宋偃(康王);燕國的姬噲和子之;齊國的田地(湣王)、田建;吳國的吳諸樊、吳餘祭等。時間從紀元前六世紀到三世紀,大約是春秋後期到秦亡這段歷史時期。柏楊徹底發揮說書人的看家本領,把歷史文獻中相關的材料,融裁活用,說的全都是現代人聽得懂的話。
柏楊說:「嗚呼,暴君總以為酷刑和虐殺,可以根絕叛變造反,而暴君們卻往往死於叛變造反者之手。」但很少人能以史為鑑,就如同宮廷奪嫡之爭的戲碼不斷上演,連勳業彪炳的趙國武靈王(雍)皆毀於此,柏楊說「當君王的都有點怪」,「絕對權力使人絕對糊塗」,這樣的「君王論」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柏楊 河南輝縣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演講,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著作等身。 1920 出生1949 到台灣1954 任職救國團1959 至《自立晚報》工作1960 開始以筆名「柏楊」於《自立晚報》撰寫「倚夢閒話」專欄,是為寫雜文之始1961 開始在《自立晚報》連載《異域》1962 在《公論報》闢「西窗隨筆」專欄1967 夏《中華日報》向美國金氏社訂購「大力水手」漫畫交給倪明華主編的家庭版刊出,由柏楊負責翻譯1968 1月2日《中華日報》刊出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等字樣的「大力水手」連環漫畫,成為十年牢獄的導火線。1968 3月7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1977 4月1日獲釋1977 7月9日在《中國時報》闢「柏楊專欄」,發表十年被迫擱筆後的第一篇雜文〈牛仔褲和長頭髮〉1977 12月獄中著作《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出版1978 2月4日與女詩人張香華結婚1979 1月獄中著作《中國人史綱》出版1979 在《台灣時報》寫「皇后之死」1981 接受新加坡《南洋商報》的邀請,至新加坡訪問,並至馬來西亞、香港。返台後寫了一系列「新馬港之行」1982 1月柏楊詩抄》出版1982 2月與夫人張香華訪問泰北金三角地區1982 5月報導文學《金三角.邊區.荒城》出版1983 開始著手寫《柏楊版資治通鑑》,9月第一冊《戰國時代》出版1984 8-11月赴美國愛荷華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國際作家寫作計劃,並演講〈醜陋的中國人〉1985 8月《醜陋的中國人》出版1985 《柏楊版資治通鑑》當選為全國最有價值和最暢銷書1985 《中國人史綱》被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1988 9月與夫人張香華重返大陸1988 11月回在河南老家輝縣祭祖墳1989 5月《家園》出版;《家園》日譯本進入日本暢銷書排行榜1990 1月參與國際特赦組織1990 7月《異域》改編為電影1990 10月至香港參加電影《異域》酒會及記者會1991 《解放日報》批判柏楊1991 《柏楊詩抄》英譯本獲國際桂冠詩人獎1993 《柏楊版資治通鑑》完工,遠流出版公司定3月7日為「柏楊日」1994 被選為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創會會長,稍後更被選為榮譽會長1994 與十餘位社會菁英,成立「人權教育基金會」1994 10月獲「十大男人金像獎」1994 入院動心臟繞道手術1995 5月柏楊作東餐會上與周碧瑟教授訂下《回憶錄》之約1995 獲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頒發「1994年度促進中國民主傑出人士獎」1996 5月《柏楊回憶錄》在遠流出版公司出版1997 台灣文學年鑑列柏楊為「十位文學人」之一,《柏楊回憶錄》為「十本文學書」之一1998 新觀念雜誌以柏楊為封面人物,說明為「看過地獄回來,仍然誠實」1998 天下雜誌評四百年來影響台灣最大的兩百人中,柏楊專章1999 上海書城雜誌票選《醜陋的中國人》為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影響中國最大的二十本書之一1999 吉隆坡星洲日報票選柏楊為馬來西亞聯邦讀者最喜歡的十位外國作家之一1999 香港亞洲週刊圈選《異域》為中國二十世紀一百年來,一百本重要小說之一1999 獲台美基金會頒發「人才成就獎」,柏楊是十年來唯一非台籍人士1999 奔走多年,由人權教育基金會籌建的「綠島人權紀念碑」落成2000 3月《柏楊全集》開始出版2001 獲第九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02 獲頒「行政院文化獎」2003 10月《柏楊全集》完工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引言
▓四個時代
中國歷史,可分為四個時代,曰: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信史時代。
每個民族都有關於開天闢地的神話,中國人的神話是:一個沒有人知道從哪裡來的盤古先生,忽然大怒,巨斧一劈,宇宙被攔腰劈開,清清上昇者為天,濁濁下降者為地,而他閣下,就是中國人的祖先。
神話時代當然雲天霧地,信口開河。話說:盤古先生翹了辮子之後,「三皇」出焉。「皇」就是神,神就是「皇」。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他們的壽命教人張口結舌。蓋不活則已,一活就以一萬年為單位。不過史書上的話好像嘴裡塞滿了乾屎橛,有點口齒不清,並沒有肯定的說他們「活」一萬年,而只含糊的說「有天下」一萬年。「有天下」可以解釋為他們自身當頭目,一當就是一萬年,也可以解釋為他這個部落組成的中央政府,控制全國一萬年。反正他們既然是神,當然花樣百出,怎麼解釋都行。「三皇」了賬,「五氏」順序登場,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氏」的意義已不再是神,而是部落,五位先生的神性隨著時間而遞減。可是,遞減雖然遞減,卻沒有完全泯滅,所以仍屬半仙之體──像神農氏,他閣下遍嚐百草,竟然沒有中毒。
神話時代過去後,接著是傳說時代,歷史從天上返回人間,神性已衰退殆盡,人性栩栩如生。中國的傳說時代,就是黃帝王朝(黃帝王朝這個名稱,可是我閣下給他起的,只是為了總括方便,並非別有居心,請勿扣帽),擁有七個頭目:姬軒轅、姬己摯、姬顓頊、姬、姬摯、伊祁放勳、姚重華,至少其中三位的名字響叮噹和叮噹響,受過小學堂教育的中國人,或對中國文化稍微有點深入接觸的洋大人,提起該三位的尊姓大名──姬軒轅、伊祁放勳,和姚重華,無不如雷貫耳。而就在這個傳說時代──自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到紀元前二十三世紀,五百年間,他們不再稱「皇」稱「氏」,而改稱「帝」。「帝」是純人性的,不要說不能開天闢地,連壽命也納入正軌,以黃帝姬軒轅先生之尊,也不過活了一百零一歲。
七位頭目相互間的關係,十分散漫,這不能怪史書糊塗,他們既然是傳說時代的產物,當然無法如數家珍,有個大致的輪廓,已經難能可貴矣。從《史記》上可看出來,用那麼一星點的資料,來填補五百年漫長時光,也只有司馬遷先生這位中國史學之父,有此功力。
▓有點邪門
盤古先生明明是中國人的祖先,史書俱在,白紙印黑字。可是中國同胞似乎不買他閣下的賬,反而一口咬定祖先是黃帝姬軒轅先生,拍胸脯曰:「俺可是黃帝子孫。」把盤古先生一腳踢到陰山背後。盤古先生既沒有為當時新開的世界帶來災難,也沒有做過使後世臉上蒙羞的糗事,卻落得如此下場,教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國人除了一口咬定黃帝姬軒轅先生是祖先外,有時候還來個三級跳,一口咬定被稱為炎帝的神農氏先生,也是祖先。問題是,姬軒轅先生和神農氏先生之間,根本沒有血緣關係,不但沒有血緣關係,而且兩大部落,還一直纏鬥不休,直到紀元前二十七世紀末葉,神農氏先生的八世孫榆罔先生,才罩不住,被姬軒轅強大的有熊兵團,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在阪泉(河南省扶溝縣)作最後決鬥,三戰三敗,徹底瓦解。榆罔先生的下落,史書沒有交代,可能逃之夭夭,再不敢露面,也可能一塊石頭砸下去,腦漿迸裂。那時候似乎仍在石器時代,大刀長槍還沒有出籠。
──中國同胞把這兩位風馬牛不相及的頭目,硬認作祖先,自稱為「炎黃子孫」。嗚呼,自稱為「黃帝子孫」,還可原諒;自稱為「炎黃子孫」,就有點邪門,使人有一種「老爹何其多」之感。其中道理如何,有考據癖的朋友,應該考據考據,查查民族的根,究在何處。
──考據這玩藝,在中國歷史上佔重要地位。自從十七世紀清王朝屢次大興文字獄,殺人如麻,血流成河之後,文化人心膽俱裂。寫吧,隨時有被幹掉的危險;不寫吧,文化人除了寫之外,還能幹啥?不但心癢,手也很癢;千挑萬選,終於發現鑽到故紙堆裡最為安全。三百年來,東抄抄、西抄抄、左引證、右引證,遂自誇為史學的主流。於是,只要抄得多,引得廣,就能把人唬得心服口服,認為這才是天下第一等學問。
──我們並不是看不起考據,但專門搞考據的卻只能算二流貨色,只會在資料裡翻觔斗打滾。沒有一個歷史學家不懂考據,蓋考據就是判斷史料真偽。可是僅只搞考據,卻並不是史學。猶如僅只會挖散兵坑,不見得會指揮大軍作戰一樣。
好啦,拉得太遠,快拉到外太空啦。撥轉馬頭,回到本題。中國同胞所以拒絕盤古先生當老祖宗,可能因為盤古先生在民間傳說中出現得較晚之故。大概三世紀前後,他閣下才冒出來。而此時,「黃帝」姬軒轅先生,在歷史上留名已久矣。盤古先生以後起之秀,要爬到前人頭上,雖然用盡了吃奶力氣,仍不能佔絕對優勢。
▓王就是King
傳說時代過去後,到了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中國進入半信史時代。
半信史時代,並非是所有的史跡,絕對的一半可信,一半不可信,而只是說有些史跡確實可信。這個時代約有一千四百年,包括夏王朝、商王朝,以及周王朝初期,也就是史書上所稱的「三代」──三個古色古香的王朝。在這三個古色古香的王朝之中,夏商兩個王朝,繼承黃帝王朝的稱呼,頭目仍叫「帝」,不過另外創造了一些花草,那就是頭目死後,再給他一個特別的稱呼,也就是「廟號」和「尊號」。蓋死鬼頭目一旦埋葬在荒郊野外,那時候既沒有汽車火車,甚至連個腳踏車摩托車也沒有,全靠兩條腿走路,實在地角天涯。為了投機取巧,聰明的聖人發明了廟祭之舉,就在城市之中,給死鬼頭目蓋上一座大廟──大廟不叫大廟,而叫太廟,以示與普通大廟不同;裡面擺上死鬼頭目的木刻牌位,過年過節或其他祭祀的大日子,就不必忽咚忽咚跑到野外;只兩步路就到了該廟,生死兩利,皆大歡喜。可是,死鬼頭目越來越多,太廟像春雨後的狗屎苔一樣,林林總總。如果不加以特別標幟,就分不清誰是張三,誰是李四,誰是王二麻子矣。於是乎,到了紀元前十三世紀的商王朝第二十三任帝子武丁先生挺屍之後,就在他的太廟門框上,掛起「高宗」招牌。這是一個創舉,不久就像痲瘋病一樣,猛烈的傳染起來,成為中國帝王政治下,死鬼頭目們的特徵之一。拜讀中國所有史書,除了我老人家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外,無不被這種無聊的「廟號」和周王朝興起的「尊號」,累得鼻涕橫流,而這都是半信史時代種下的禍根。
另一項變異,發生在紀元前十二世紀末期,那時候周王朝興起,頭目不再稱「帝」,改稱為「王」。周王朝的「王」,官文書正式用語是「天王」,也就是「國王」。天王、國王,英文裡的King也。本書《帝王之死》中的「王」,就是指這一類的「王」。
信史時代起自紀元前八世紀七○年代‧前七二二年,中國歷史開始有正式的文字記載,從那一年起,直到今天,發生的大事,或被認為是大事的小事,一樁樁,一件件,都寫在竹簡上或白紙上。所謂「信史」,並不保證字字都可信。政治掛帥傳統下,謊話多如驢毛。我們只是說,從那一年起,中國歷史已有文字記載。
▓王不是King
信史時代最早的一項改變,發生在紀元前三世紀七○年代‧前二二一年,秦王國國王嬴政先生,統一中國,忽然發現「皇」「氏」「王」「帝」等單音單字,不足以顯示他閣下的蓋世武功。就重新設計,另行開張,自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也是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的結合。「王」的關係位置,也跟著有新的詮釋。
第一、當中國分裂,獨立政權紛紛崛起之際,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互相間打得天昏地暗。獨立政權的頭目,各以勢力的強弱大小,來決定自己的頭銜。兵強將廣的,仍以「帝國」的「皇帝」自居;瞧瞧自己的攤子沒啥了不起的,只好委屈求全,自甘墮落的當「王國」的「國王」,以示距皇帝寶座,還差一截。像大分裂時代的晉帝國焉,北魏帝國焉,頭目都稱皇帝,乃屬自命不凡之輩;西秦王國焉,北涼王國焉,則侷促一隅,頭目自顧形慚,姑且稱「王」自娛。不過,雖然侷促一隅,自顧形慚,他們可是自己當家作主,不聽別人吆喝,所以仍然是King。
第二、當中國統一,只有一個中央政府時,頭目都繼承嬴政先生的一套,一律「皇帝」無誤,沒有一個例外。此時的「王」,便非昔時的「王」。有「國王」焉,封建采邑的頭目也。有「親王」焉,皇家血統,皇帝的伯叔子侄也。有「封王」焉,與皇家血統無關,跟皇帝也不同姓,靠著對國家的貢獻,或靠著對皇帝的馬屁功,博得高位的人物也。這三種「王」,可不是King,只不過一個爵位罷了。在本書中,沒他們的份。
從黃帝姬軒轅先生起,到最末一個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先生──這個可憐的傢伙止,也就是從紀元前二六九八年,到紀元後一九四五年止,共四六四三年間。中國共出現了八十三個像樣的或不像樣的,長命的或短命的王朝。也共有五五九個像樣的或不像樣的,長命的或短命的帝王,包括三九七個「帝」「皇帝」,和一六二個「國王」King。這個數字是柏楊先生努力坐牢時,專心統計出來的。不過我並不堅持,如果有算術考過第一名的朋友,能夠重新算上一算,那才是定論。在這五五九個稱帝稱王的頭目之中,粗略的估計,約有三分之一左右,死於非命。不是因疾病的緣故,在床上斷了尊氣;而是被絞死,被餓死,肚子上被戳個洞,等等手法,一命歸陰。很少頭目在慘死時候,仍能保持他們活著時的威儀。大多數都如豬如狗,醜態畢露。我們就針對這三分之一左右的帝王,一一研究,尋覓他們死於非命的來龍去脈,探討所以死於非命的的前因後果,看看其中真相。嗚呼,每一樁凶殺案都是一幕悲劇;而把帝王幹掉的凶殺,除了是一幕悲劇,還是一首悲歌。它包涵了太多的音符,人性的和獸性的,人權的和官權的,智慧的和愚昧的,供人沉思。
現在,我們從被稱為「堯帝」的伊祁放勳開始。
amoxilantibioticdosageblog.pragmos.itamoxildose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8折以上 | 1 |
作者:柏楊
優惠價: 9 折, NT$ 342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帝王之死》包括《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兩部作品。
一九八三年,柏楊在《美洲中國時報》寫讀史專欄「帝王之死」,結集而成二輯:《可怕的掘墓人》和《忘了他是誰》。
第一集從黃帝時代到春秋時期,介紹了伊祁放勳(堯帝)、姚重華(舜帝)、姒相和后羿、寒浞、姒孔申、姒履癸(桀帝)、子受辛(紂帝)、姬瑕(周昭王)、姬靖(周宣王)、姬宮涅(周幽王)、姬頹、姬帶、羋熊艱(杜敖)、羋熊惲(楚成王),柏楊不稱其「尊號」,皆直呼其名,但在每位帝王之前都做了一個小檔案,包括時代、王朝、綽號、在位、遭遇等五項,內文則大量使用古史文獻,夾敘夾議,說得我們如見其人,而各種敗亡之因果,亦昭然若揭了。
第二集寫了十二位帝王,包括楚國的羋麇(郟敖);羋圍(楚靈王)、羋比(楚初王)、羋槐(楚懷王);趙國的趙雍(武靈王);宋國的宋偃(康王);燕國的姬噲和子之;齊國的田地(湣王)、田建;吳國的吳諸樊、吳餘祭等。時間從紀元前六世紀到三世紀,大約是春秋後期到秦亡這段歷史時期。柏楊徹底發揮說書人的看家本領,把歷史文獻中相關的材料,融裁活用,說的全都是現代人聽得懂的話。
柏楊說:「嗚呼,暴君總以為酷刑和虐殺,可以根絕叛變造反,而暴君們卻往往死於叛變造反者之手。」但很少人能以史為鑑,就如同宮廷奪嫡之爭的戲碼不斷上演,連勳業彪炳的趙國武靈王(雍)皆毀於此,柏楊說「當君王的都有點怪」,「絕對權力使人絕對糊塗」,這樣的「君王論」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柏楊 河南輝縣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演講,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著作等身。 1920 出生1949 到台灣1954 任職救國團1959 至《自立晚報》工作1960 開始以筆名「柏楊」於《自立晚報》撰寫「倚夢閒話」專欄,是為寫雜文之始1961 開始在《自立晚報》連載《異域》1962 在《公論報》闢「西窗隨筆」專欄1967 夏《中華日報》向美國金氏社訂購「大力水手」漫畫交給倪明華主編的家庭版刊出,由柏楊負責翻譯1968 1月2日《中華日報》刊出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等字樣的「大力水手」連環漫畫,成為十年牢獄的導火線。1968 3月7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1977 4月1日獲釋1977 7月9日在《中國時報》闢「柏楊專欄」,發表十年被迫擱筆後的第一篇雜文〈牛仔褲和長頭髮〉1977 12月獄中著作《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出版1978 2月4日與女詩人張香華結婚1979 1月獄中著作《中國人史綱》出版1979 在《台灣時報》寫「皇后之死」1981 接受新加坡《南洋商報》的邀請,至新加坡訪問,並至馬來西亞、香港。返台後寫了一系列「新馬港之行」1982 1月柏楊詩抄》出版1982 2月與夫人張香華訪問泰北金三角地區1982 5月報導文學《金三角.邊區.荒城》出版1983 開始著手寫《柏楊版資治通鑑》,9月第一冊《戰國時代》出版1984 8-11月赴美國愛荷華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國際作家寫作計劃,並演講〈醜陋的中國人〉1985 8月《醜陋的中國人》出版1985 《柏楊版資治通鑑》當選為全國最有價值和最暢銷書1985 《中國人史綱》被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1988 9月與夫人張香華重返大陸1988 11月回在河南老家輝縣祭祖墳1989 5月《家園》出版;《家園》日譯本進入日本暢銷書排行榜1990 1月參與國際特赦組織1990 7月《異域》改編為電影1990 10月至香港參加電影《異域》酒會及記者會1991 《解放日報》批判柏楊1991 《柏楊詩抄》英譯本獲國際桂冠詩人獎1993 《柏楊版資治通鑑》完工,遠流出版公司定3月7日為「柏楊日」1994 被選為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創會會長,稍後更被選為榮譽會長1994 與十餘位社會菁英,成立「人權教育基金會」1994 10月獲「十大男人金像獎」1994 入院動心臟繞道手術1995 5月柏楊作東餐會上與周碧瑟教授訂下《回憶錄》之約1995 獲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頒發「1994年度促進中國民主傑出人士獎」1996 5月《柏楊回憶錄》在遠流出版公司出版1997 台灣文學年鑑列柏楊為「十位文學人」之一,《柏楊回憶錄》為「十本文學書」之一1998 新觀念雜誌以柏楊為封面人物,說明為「看過地獄回來,仍然誠實」1998 天下雜誌評四百年來影響台灣最大的兩百人中,柏楊專章1999 上海書城雜誌票選《醜陋的中國人》為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影響中國最大的二十本書之一1999 吉隆坡星洲日報票選柏楊為馬來西亞聯邦讀者最喜歡的十位外國作家之一1999 香港亞洲週刊圈選《異域》為中國二十世紀一百年來,一百本重要小說之一1999 獲台美基金會頒發「人才成就獎」,柏楊是十年來唯一非台籍人士1999 奔走多年,由人權教育基金會籌建的「綠島人權紀念碑」落成2000 3月《柏楊全集》開始出版2001 獲第九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02 獲頒「行政院文化獎」2003 10月《柏楊全集》完工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引言
▓四個時代
中國歷史,可分為四個時代,曰: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信史時代。
每個民族都有關於開天闢地的神話,中國人的神話是:一個沒有人知道從哪裡來的盤古先生,忽然大怒,巨斧一劈,宇宙被攔腰劈開,清清上昇者為天,濁濁下降者為地,而他閣下,就是中國人的祖先。
神話時代當然雲天霧地,信口開河。話說:盤古先生翹了辮子之後,「三皇」出焉。「皇」就是神,神就是「皇」。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他們的壽命教人張口結舌。蓋不活則已,一活就以一萬年為單位。不過史書上的話好像嘴裡塞滿了乾屎橛,有點口齒不清,並沒有肯定的說他們「活」一萬年,而只含糊的說「有天下」一萬年。「有天下」可以解釋為他們自身當頭目,一當就是一萬年,也可以解釋為他這個部落組成的中央政府,控制全國一萬年。反正他們既然是神,當然花樣百出,怎麼解釋都行。「三皇」了賬,「五氏」順序登場,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氏」的意義已不再是神,而是部落,五位先生的神性隨著時間而遞減。可是,遞減雖然遞減,卻沒有完全泯滅,所以仍屬半仙之體──像神農氏,他閣下遍嚐百草,竟然沒有中毒。
神話時代過去後,接著是傳說時代,歷史從天上返回人間,神性已衰退殆盡,人性栩栩如生。中國的傳說時代,就是黃帝王朝(黃帝王朝這個名稱,可是我閣下給他起的,只是為了總括方便,並非別有居心,請勿扣帽),擁有七個頭目:姬軒轅、姬己摯、姬顓頊、姬、姬摯、伊祁放勳、姚重華,至少其中三位的名字響叮噹和叮噹響,受過小學堂教育的中國人,或對中國文化稍微有點深入接觸的洋大人,提起該三位的尊姓大名──姬軒轅、伊祁放勳,和姚重華,無不如雷貫耳。而就在這個傳說時代──自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到紀元前二十三世紀,五百年間,他們不再稱「皇」稱「氏」,而改稱「帝」。「帝」是純人性的,不要說不能開天闢地,連壽命也納入正軌,以黃帝姬軒轅先生之尊,也不過活了一百零一歲。
七位頭目相互間的關係,十分散漫,這不能怪史書糊塗,他們既然是傳說時代的產物,當然無法如數家珍,有個大致的輪廓,已經難能可貴矣。從《史記》上可看出來,用那麼一星點的資料,來填補五百年漫長時光,也只有司馬遷先生這位中國史學之父,有此功力。
▓有點邪門
盤古先生明明是中國人的祖先,史書俱在,白紙印黑字。可是中國同胞似乎不買他閣下的賬,反而一口咬定祖先是黃帝姬軒轅先生,拍胸脯曰:「俺可是黃帝子孫。」把盤古先生一腳踢到陰山背後。盤古先生既沒有為當時新開的世界帶來災難,也沒有做過使後世臉上蒙羞的糗事,卻落得如此下場,教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國人除了一口咬定黃帝姬軒轅先生是祖先外,有時候還來個三級跳,一口咬定被稱為炎帝的神農氏先生,也是祖先。問題是,姬軒轅先生和神農氏先生之間,根本沒有血緣關係,不但沒有血緣關係,而且兩大部落,還一直纏鬥不休,直到紀元前二十七世紀末葉,神農氏先生的八世孫榆罔先生,才罩不住,被姬軒轅強大的有熊兵團,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在阪泉(河南省扶溝縣)作最後決鬥,三戰三敗,徹底瓦解。榆罔先生的下落,史書沒有交代,可能逃之夭夭,再不敢露面,也可能一塊石頭砸下去,腦漿迸裂。那時候似乎仍在石器時代,大刀長槍還沒有出籠。
──中國同胞把這兩位風馬牛不相及的頭目,硬認作祖先,自稱為「炎黃子孫」。嗚呼,自稱為「黃帝子孫」,還可原諒;自稱為「炎黃子孫」,就有點邪門,使人有一種「老爹何其多」之感。其中道理如何,有考據癖的朋友,應該考據考據,查查民族的根,究在何處。
──考據這玩藝,在中國歷史上佔重要地位。自從十七世紀清王朝屢次大興文字獄,殺人如麻,血流成河之後,文化人心膽俱裂。寫吧,隨時有被幹掉的危險;不寫吧,文化人除了寫之外,還能幹啥?不但心癢,手也很癢;千挑萬選,終於發現鑽到故紙堆裡最為安全。三百年來,東抄抄、西抄抄、左引證、右引證,遂自誇為史學的主流。於是,只要抄得多,引得廣,就能把人唬得心服口服,認為這才是天下第一等學問。
──我們並不是看不起考據,但專門搞考據的卻只能算二流貨色,只會在資料裡翻觔斗打滾。沒有一個歷史學家不懂考據,蓋考據就是判斷史料真偽。可是僅只搞考據,卻並不是史學。猶如僅只會挖散兵坑,不見得會指揮大軍作戰一樣。
好啦,拉得太遠,快拉到外太空啦。撥轉馬頭,回到本題。中國同胞所以拒絕盤古先生當老祖宗,可能因為盤古先生在民間傳說中出現得較晚之故。大概三世紀前後,他閣下才冒出來。而此時,「黃帝」姬軒轅先生,在歷史上留名已久矣。盤古先生以後起之秀,要爬到前人頭上,雖然用盡了吃奶力氣,仍不能佔絕對優勢。
▓王就是King
傳說時代過去後,到了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中國進入半信史時代。
半信史時代,並非是所有的史跡,絕對的一半可信,一半不可信,而只是說有些史跡確實可信。這個時代約有一千四百年,包括夏王朝、商王朝,以及周王朝初期,也就是史書上所稱的「三代」──三個古色古香的王朝。在這三個古色古香的王朝之中,夏商兩個王朝,繼承黃帝王朝的稱呼,頭目仍叫「帝」,不過另外創造了一些花草,那就是頭目死後,再給他一個特別的稱呼,也就是「廟號」和「尊號」。蓋死鬼頭目一旦埋葬在荒郊野外,那時候既沒有汽車火車,甚至連個腳踏車摩托車也沒有,全靠兩條腿走路,實在地角天涯。為了投機取巧,聰明的聖人發明了廟祭之舉,就在城市之中,給死鬼頭目蓋上一座大廟──大廟不叫大廟,而叫太廟,以示與普通大廟不同;裡面擺上死鬼頭目的木刻牌位,過年過節或其他祭祀的大日子,就不必忽咚忽咚跑到野外;只兩步路就到了該廟,生死兩利,皆大歡喜。可是,死鬼頭目越來越多,太廟像春雨後的狗屎苔一樣,林林總總。如果不加以特別標幟,就分不清誰是張三,誰是李四,誰是王二麻子矣。於是乎,到了紀元前十三世紀的商王朝第二十三任帝子武丁先生挺屍之後,就在他的太廟門框上,掛起「高宗」招牌。這是一個創舉,不久就像痲瘋病一樣,猛烈的傳染起來,成為中國帝王政治下,死鬼頭目們的特徵之一。拜讀中國所有史書,除了我老人家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外,無不被這種無聊的「廟號」和周王朝興起的「尊號」,累得鼻涕橫流,而這都是半信史時代種下的禍根。
另一項變異,發生在紀元前十二世紀末期,那時候周王朝興起,頭目不再稱「帝」,改稱為「王」。周王朝的「王」,官文書正式用語是「天王」,也就是「國王」。天王、國王,英文裡的King也。本書《帝王之死》中的「王」,就是指這一類的「王」。
信史時代起自紀元前八世紀七○年代‧前七二二年,中國歷史開始有正式的文字記載,從那一年起,直到今天,發生的大事,或被認為是大事的小事,一樁樁,一件件,都寫在竹簡上或白紙上。所謂「信史」,並不保證字字都可信。政治掛帥傳統下,謊話多如驢毛。我們只是說,從那一年起,中國歷史已有文字記載。
▓王不是King
信史時代最早的一項改變,發生在紀元前三世紀七○年代‧前二二一年,秦王國國王嬴政先生,統一中國,忽然發現「皇」「氏」「王」「帝」等單音單字,不足以顯示他閣下的蓋世武功。就重新設計,另行開張,自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也是從此之後再不分離的結合。「王」的關係位置,也跟著有新的詮釋。
第一、當中國分裂,獨立政權紛紛崛起之際,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互相間打得天昏地暗。獨立政權的頭目,各以勢力的強弱大小,來決定自己的頭銜。兵強將廣的,仍以「帝國」的「皇帝」自居;瞧瞧自己的攤子沒啥了不起的,只好委屈求全,自甘墮落的當「王國」的「國王」,以示距皇帝寶座,還差一截。像大分裂時代的晉帝國焉,北魏帝國焉,頭目都稱皇帝,乃屬自命不凡之輩;西秦王國焉,北涼王國焉,則侷促一隅,頭目自顧形慚,姑且稱「王」自娛。不過,雖然侷促一隅,自顧形慚,他們可是自己當家作主,不聽別人吆喝,所以仍然是King。
第二、當中國統一,只有一個中央政府時,頭目都繼承嬴政先生的一套,一律「皇帝」無誤,沒有一個例外。此時的「王」,便非昔時的「王」。有「國王」焉,封建采邑的頭目也。有「親王」焉,皇家血統,皇帝的伯叔子侄也。有「封王」焉,與皇家血統無關,跟皇帝也不同姓,靠著對國家的貢獻,或靠著對皇帝的馬屁功,博得高位的人物也。這三種「王」,可不是King,只不過一個爵位罷了。在本書中,沒他們的份。
從黃帝姬軒轅先生起,到最末一個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先生──這個可憐的傢伙止,也就是從紀元前二六九八年,到紀元後一九四五年止,共四六四三年間。中國共出現了八十三個像樣的或不像樣的,長命的或短命的王朝。也共有五五九個像樣的或不像樣的,長命的或短命的帝王,包括三九七個「帝」「皇帝」,和一六二個「國王」King。這個數字是柏楊先生努力坐牢時,專心統計出來的。不過我並不堅持,如果有算術考過第一名的朋友,能夠重新算上一算,那才是定論。在這五五九個稱帝稱王的頭目之中,粗略的估計,約有三分之一左右,死於非命。不是因疾病的緣故,在床上斷了尊氣;而是被絞死,被餓死,肚子上被戳個洞,等等手法,一命歸陰。很少頭目在慘死時候,仍能保持他們活著時的威儀。大多數都如豬如狗,醜態畢露。我們就針對這三分之一左右的帝王,一一研究,尋覓他們死於非命的來龍去脈,探討所以死於非命的的前因後果,看看其中真相。嗚呼,每一樁凶殺案都是一幕悲劇;而把帝王幹掉的凶殺,除了是一幕悲劇,還是一首悲歌。它包涵了太多的音符,人性的和獸性的,人權的和官權的,智慧的和愚昧的,供人沉思。
現在,我們從被稱為「堯帝」的伊祁放勳開始。
amoxilantibioticdosageblog.pragmos.itamoxildose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8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