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一共四冊,分別從「涵養之德」「人倫之愛」「生活之美」「萬物之道」四個層面,向中學生談一談中國傳統文化。
談國學,談文化;談思想,談修養
以「情」為本,從嶄新角度學習傳統經典
摘錄四書五經、諸子典籍中的名言,闡釋文化涵義
鼓勵一邊誦讀經典金句,一邊用心思考,做到聲入心通
設計具啟發性的提問,加強思維訓練
作者簡介:
朱崇學,香港大學哲學碩士,中學助理校長,教授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等科目,對中文寫作和文學創作的教與評頗有涉獵。著作有《孩子愛讀經》(2008)、《毅進計劃中文課程》(2000)、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文史哲基礎課程》(與許振興合著當中十二個單元,1992)、《語文習要》五冊(與陳耀南等合著)、《答問習要》二冊(與葉玉樹、虞浩榮合著)、《國文習要》五冊(與葉玉樹、虞浩榮合著)。
作者序
序
兒時勤守歲,靜看白芽開;劍葉今猶綠,能將歲月裁。——栽種水仙四十年有感
種植水仙四十年,也教了四十年書。心情儘管如同昨日,歲月已匆匆逝去。
每逢過年,少不了舊生聚會,昔日的野孩子,不少已經頭頂漸禿,兒女忽成行了。孩子當初都腼腼腆腆地跟在父母身後。當中有讀大學、中學的大孩子,有讀小學甚至更小的小孩子。大家最熱衷的話題總是「背書」。父母們大都能將當年背過的《大同與小康》《出師表》《長恨歌》《醉翁亭記》倒背如流,有幾個居然記得《中山狼傳》。「黃國石老師最兇,兩千多字的《中山狼傳》也要背,說背了才是你的。」一人口沫橫飛說着:「…… 我們今天很感激他哩!」難得他們仍以背書為樂,還教自己的孩子背書。看着那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唸誦唐詩,不疾不徐,七情上面,可愛極了。有幾個孩子還懂得背《論語》《孟子》。父母說記得我講過口誦心惟、潛移默化的道理。背誦經典彷彿成了數代之間一條情感上的紐帶,也成為打破彼此隔膜的共同語言。我不禁為這一份傳承而感動。
說到背書,不能不提大學時代的杜維運教授。業師杜教授謙謙君子,沉厚樸實,是聖人孔子的同鄉,據說喝紹興酒卻是罕逢敵手。他有一招袖底藏箋,至今同學間依然紛紛議論。杜老師上課,兩手空空,西裝一襲而來。講課時卻最愛引用古典,經常筆走龍蛇,把引文抄滿黑板,鮮有錯漏。同學當初有點懷疑,都說杜老師西裝袖內藏着細箋。故一旦杜老師寫引文稍為遲緩,同學就探長身子、瞇眼察看老師是否在偷窺袖底。但每次只見到老師舉袂掩嘴,清清喉嚨後,又繼續默抄引文。
老師背書,我們也要背書。記得單周堯教授當年教文字音韻,桃李盈門,擁躉眾多。講師中數他最為年輕,卻也「古道熱腸」,竟然要我們背起《廣韻》韻目。那時我在荃灣聖芳濟夜校教書,晚上十點坐小輪船回香港島宿舍,幾十分鐘的航程竟然把「東冬鍾江…… 」魔咒一樣的字串唸熟了。第二天早上單教授親自操刀考查,我們逐個戰戰兢兢地上前背書。我連珠炮發般不消幾秒就唸完了平聲韻目。有胡鬧的女同學馬上抗議,說我咬字不清,蒙混過關,不能算數。「單生」抬頭望着我,笑說:「還聽得清楚…… 算的,算的。」我伸一伸舌頭,從此覺得「單生」的笑容很可愛。
又有一次,聽了一場演講,講者悽然動容,聲淚俱下,說背誦害苦了孩子,要還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卻不知道,哪一個民族不讓孩子背誦經典。這些都是文學的底、做人的底,也是文化的底。不久之後,學校課程中真的再沒有範文和經典了,那當然十分可惜。其實,失去的又何止那幾十篇範文呢?
最初接觸經典,是幫潘重規教授把藏書搬運到美孚新居。幾個黃毛小子看見這許多國學典籍,都瞠目結舌,大大開了眼界。中學恩師葉玉樹先生是潘教授弟子,吩咐我們幾個同學運送時要千萬小心。我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把一箱箱書籍搬上樓,再逐一排上書架。這時,大家都不懂得怎樣排列,轉頭望着我。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我想了一會,就指示他們按經史子集和朝代次序排列。潘教授發現了,笑說逐箱書排上書架就可以了,又說放在客廳正中的大木櫳不要打開。我紅着臉,十分難為情。潘教授拍拍我肩膀,然後走開了。當晚還在東江樓請我們吃飯,大家由東江的來歷,聊到四書五經。他說「經者常也」,經籍講的是經常不易的道理。至於老莊荀韓等經典,與孔孟等聖人大抵同期,可以互相發揮,叫我們都要認真讀,還給我們送了一些他的著作。我回去後是有用心細讀的。後來知道潘教授是敦煌學和文字學專家,安徽婺源人,跟朱熹是同鄉,也是國學大師黃侃的弟子和乘龍快婿。當初黃侃命潘教授圈讀十三經注疏,繼而授以《說文》《爾雅義疏》。潘教授珍惜機緣,朝夕繕寫老師講義,用功甚勤,因此受到賞識。大木櫳中藏着的就是他外家的善本書。如此珍貴的典籍,無緣得見,雖引以為憾,但那個大木櫳的影子,卻長埋心底。
緣分的確是十分奇妙的東西。中學時我在圖書館當管理員,偶然讀到陳耀南教授的《典籍英華》,感到極大震撼。書中將經子哲教的內容解釋得如許清楚,那典雅流麗的文字是如許吸引。所以我沒有理由報考中大,一心一意要進入港大,要拜會這位學者。陳教授說話時中氣十足,金聲玉振,即使閒話家常,也能引經據典,舌燦蓮花。尤其對於人情事理的剖析,談古論今,層層深入,發人之所未發,令人拍案叫絕。一次我寫作文成績不理想,跟他說我在修辭花了很大功夫。他聽了,脫下厚厚的眼鏡,用絨布抹着,說:「這篇文章我也看過,駢偶的文字不容易寫,導師不欣賞,實在可惜…… 」跟他接觸,我懂得學習經典,既要温故,也要知新;既要善入,也須善出。
每逢過年,港大中文學會的幹事,都會挨門逐戶,向教授講師拜年。記得那天上到羅公的家。羅慷烈教授温文爾雅,平時不苟言笑,上課談詩說詞,卻揮灑自如,絲絲入扣,引人入勝。羅公家中陳設簡約,窗明几淨,客廳正中竟然有一個天井,單放着一盆蒼翠欲滴的竹子,成為眾人目光交投所在。「這盆金絲竹,是朋友從杭州西湖捎來的,十分難得。」那時足不出香港,西湖的印象只在書籍中涉獵過,既是熟悉,也很陌生。羅公又說:「《詩經》中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詩句,讚美的是君子的才德。」這時我們才明白朋友送竹的用意。離開時仍然有點不捨,回頭望着正襟危坐的羅公,他靜靜地欣賞竹子。竹子在陽光掩映下,青絲銀線,玉葉金枝,散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這時,腦海中不禁升起了「綠竹猗猗」的琅琅讀書聲,也泛起了煙雨西湖的明媚影象。
朱崇學
己亥農曆新年
序
兒時勤守歲,靜看白芽開;劍葉今猶綠,能將歲月裁。——栽種水仙四十年有感
種植水仙四十年,也教了四十年書。心情儘管如同昨日,歲月已匆匆逝去。
每逢過年,少不了舊生聚會,昔日的野孩子,不少已經頭頂漸禿,兒女忽成行了。孩子當初都腼腼腆腆地跟在父母身後。當中有讀大學、中學的大孩子,有讀小學甚至更小的小孩子。大家最熱衷的話題總是「背書」。父母們大都能將當年背過的《大同與小康》《出師表》《長恨歌》《醉翁亭記》倒背如流,有幾個居然記得《中山狼傳》。「黃國石老師最兇,兩千多字的《中山狼傳》也要背,說背了才是你的...
目錄
序
卷首語人倫之愛:親親,而仁民
第一章親子.家庭
1.1 孝敬孝順
1.2 孝與不孝
1.3 棒下孝子
1.4 母慈子孝
1.5 家肥屋潤
延伸思考
第二章敬師.尊賢
2.1 尊師重道
2.2 授業解惑
2.3 教學相長
2.4 亦師亦友
2.5 選賢與能
延伸思考
第三章兄弟.朋友
3.1 兄友弟恭
3.2 道同志合
3.3 以友輔仁
3.4 樂多賢友
3.5 群而不爭
延伸思考
第四章婚姻.愛情
4.1 君子好逑
4.2 止乎禮義
4.3 相敬如賓
4.4 生死契闊
4.5 二姓之好
延伸思考
第五章仁民.愛物
5.1 民胞物與
5.2 畏天知命
5.3 安土重遷
5.4 家國天下
5.5 生死鬼神
延伸思考
序
卷首語人倫之愛:親親,而仁民
第一章親子.家庭
1.1 孝敬孝順
1.2 孝與不孝
1.3 棒下孝子
1.4 母慈子孝
1.5 家肥屋潤
延伸思考
第二章敬師.尊賢
2.1 尊師重道
2.2 授業解惑
2.3 教學相長
2.4 亦師亦友
2.5 選賢與能
延伸思考
第三章兄弟.朋友
3.1 兄友弟恭
3.2 道同志合
3.3 以友輔仁
3.4 樂多賢友
3.5 群而不爭
延伸思考
第四章婚姻.愛情
4.1 君子好逑
4.2 止乎禮義
4.3 相敬如賓
4.4 生死契闊
4.5 二姓之好
延伸思考
第五章仁民.愛物
5.1 民胞物與
5.2 畏天知命
5.3 安土重遷
5.4 家國天下
5.5 生死鬼神
延伸思考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中華教育出版日期:2022-06-22ISBN/ISSN:978988876052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開數:20x14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