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我的教誨你不聽,小心吃虧在眼前!
孩子:我的心聲你不聽,那就別怪我叛逆!
教育孩子,其實就像是長時間的拔河賽
握住繩子的兩端,彼此施力平衡,才不會摔倒
親子之間,唯有互相溝通、合作,才能達成真正的雙贏!
父母時常會忽略孩子的心聲,總是以年紀小、不懂事等各種理由輕忽與孩子的交流。殊不知這樣的行為,除了讓孩子放棄與父母溝通以外,更會將父母視為「有血緣關係的外人」;久而久之,甚至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與自信心!
【該怎麼將管束力道拿捏妥當?】
孩子好難教!管太嚴怕孩子不滿,管太鬆怕孩子不乖,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其實不難,這就像人與人之間,若要進行更深一層的交流,就必須學會「溝通」,面對育兒也是一樣的道理。
父母對待孩子,切莫有「自己不需要去理解孩子,只要教會孩子」的心態,這樣一來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你常常否定孩子,對他說「不」嗎?】
從不准孩子玩樂,到不准孩子抱怨,最後則是不准孩子鬆懈……總是一口一個「不」字,小心總有一天,孩子也只會用否定的態度去拒絕和你的任何交流,遠到讓你看不見!
說話是一門藝術,對孩子說話更是如此。你若希望教養出性格積極正向的孩子,就應該學著用正向的方式去鼓勵,而不是用負面的評價去否定孩子的一切。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我的話?】
當你為了孩子不聽你的話而感到憤怒、失落時,請先捫心自問,好好想一想,作為父母的自己是否有好好傾聽孩子的心聲?
做為父母,或多或少都有過「孩子還小,不懂事」的想法;但孩子還小,就代表他們沒有心事,不需要被傾聽嗎?
請立刻改正這種刻板印象,專心去傾聽孩子想向你表達的每一件大小事吧。唯有當雙方站在相同的立場上,去傾聽彼此的想法,才能夠真正理解彼此,促成一個氣氛和樂融融的家庭。
【不要讓腦中的怒意剝奪你的理智】
若身為父母的你,曾在盛怒中對孩子說出無心但卻極傷對方自尊心的話語,請現在就改進吧!
與孩子的衝突應該是要用智慧來化解,而非用傷人的話語去表達你對孩子的不滿。一旦孩子受到傷害,親子關係漸行漸遠也只是遲早的事。若你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請控制你的情緒,斟酌用詞,冷靜地和孩子溝通。
本書特色:
書中舉例多個小故事,以及引用名人佳句,以淺白直接的話語表達作者對於家庭教育的思想核心,並著重探討親子溝通的訣竅。不管你是準爸媽、新手家長,還是育兒有成的父母,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簡介:
黃依潔,從事幼教工作8年以上,是一位資深幼教老師。喜歡孩子、烹飪、看書,育有五名子女,因自身的多年育兒經驗,深感親子教養對於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因而決定向還不知所措的新手父母們分享育兒心得及教育理念。
姜曉秋,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
經常有父母嘮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倔強,一點都不聽話!」許多父母因為孩子調皮、不聽話而大傷腦筋,有的甚至對孩子大發雷霆,結果卻發現孩子愈來愈不聽話。多數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他們千方百計地想把調皮的孩子「挽救」成聽話的孩子。可是,沒有找對病根就胡亂醫治,往往事與願違,招來的只是孩子的反感與反抗。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呢?父母在「改造」孩子前,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其實,眾多的生活事例表明,孩子不聽話,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特別是父母在與孩子對話時,如果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溝通時火藥味太濃,就會令孩子渾身不舒服,當然會事倍功半。因此,父母要想如願,就一定要注意與孩子對話時的態度以及說話方式。
孩子不聽話與父母說話方式有關
每個人從牙牙學語到壽終正寢,幾十年的光陰中,不知道要說多少話。朱自清在〈說話〉一文中說:「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裡。古文《尚書》裡說,『唯口,出好興戎』,一句話的影響有時是你料不到的,歷史和小說上有的是例子。」不可否認,人人都會說話,然而能把話說好卻並非易事。面對同樣的情況,不同的話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能言善辯者即使是嚴厲地批評,也可能令人欣然接受;笨嘴拙舌者即使是由衷地稱讚,也可能讓人極為反感。這就是說話的藝術,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可以把話說到別人心坎上,無論是批評還是讚美,無論是拒絕還是請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似乎父母的每句話都令孩子感到厭煩。很多父母為此很是困惑:孩子到底為什麼這麼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關鍵還是在家長,不是孩子不聽,而是家長還沒有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語言。做一個稱職家長的第一課就是——學會對孩子說話。
學會對孩子說話,才能減少與孩子交流溝通時的障礙,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在很多問題上與孩子達成共識,否則,家長與孩子之間必將產生深深的代溝。
學會對孩子說話,是實現與孩子無障礙溝通的第一步。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往往是因為家長表達良好願望的方式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家長們自以為是的教誨,卻把孩子逼入絕境或使孩子養成惡習。
講個故事。一位樵夫救了一隻受傷的小熊。不久,樵夫迷路正好借宿在熊的巢穴,小熊用極其豐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對小熊說:「謝謝你熱情的招待,但我唯一不喜歡的是你身上的臭味。」小熊聽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答道:「那麼為了補償你,你用一個東西割我一下吧!」樵夫按照要求做了。
很多年後,樵夫再次遇到小熊,問起小熊身上的傷口好了沒有。小熊說:「傷口癒合後,我就忘了。不過你那次說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語言也可以是一種鋒利的武器。可敬的父母們都知道,日常的交談往往是教育孩子的良機。然而父母是否注意到,面對孩子脆弱的心靈,不恰當的一句話所留下的傷害,是經過多少時間都無法磨滅的。
再講一個故事。古代有一位國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牙齒都掉了。於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
國王問他們:「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的牙全掉了呢?」
第一個解夢的人就說:「陛下,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國王聽罷大怒,下令杖責這位解夢人。
第二個解夢人說:「陛下,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國王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一個會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受獎的人會說話。對孩子表達同樣的意思,你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和什麼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提出要求、解出答案或者與他談條件、達成共識,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於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感到挫敗,失去信心。
「說話是很有學問的一件事,有的人說出來的話是讓人信任的話,會讓對方備受鼓舞,而有的人說出來的話卻讓對方的心裡難受。」
與孩子說話特別需要語言的藝術。但有些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他們以為孩子小,對他們說話不必顧忌太多,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不管效果如何,至少自己表達意見了。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形成叛逆心理,不管父母說的話是對是錯,他們一概排斥。
在與孩子對話時,父母還應注意,對孩子多說富有感情的評價性語言。父母的評價在孩子的生活中往往會成為其判斷對錯的原始依據。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影響,但這種影響決不會觸及孩子兒時的價值觀。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父母說話的態度、內容和素質,將成為孩子一生的自我意識和思維模式——是樂觀、自信、富有理想和氣概,還是消極、自卑、得過且過、自暴自棄。
總之,知道怎樣對孩子說話的父母,才是稱職的父母。
代溝有待家長與孩子共同解決
親子之間,代溝總是不可避免的。
什麼是代溝?代溝是指兩代人因價值觀念、思想方式、行為方式、道德標準等方面的不同而帶來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差異。當前,一邊是家長們長吁,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不聽話;一邊是孩子的短嘆:「為什麼爸爸媽媽無法理解我,他們不也是從我這個年紀長大的嗎?」簡而言之,這種相互的不理解就叫代溝。
本來,過去十幾二十幾歲的年齡差才會出現代溝現象,可現如今,代溝不僅存在於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而且在年齡相隔十年、八年的人們之間,甚至在大學的高年級與低年級學生之間,都會有令人驚嘆的明顯差異,甚至有「三年一代溝」的說法。
某種意義上說,代溝是時代進步的象徵,但也是困擾交流與溝通的難點,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見和歧視的可能性,代溝兩側的人輕則互不理解,重則互相抱有敵意,所以要透過種種途徑,做各種努力來跨越代溝、填平代溝。代溝是一種心理現象,良好的溝通方式可以讓代溝造成的曾經斷裂的關係接續起來,從而達到順暢的交流和和諧的相處。
某次對五百名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反應與父母有「代溝」的占百分之九十,可見「代溝」在現代家庭中的比例之大。至於「代溝」在家庭中的表現,則主要集中在「穿衣打扮」、「父母嘮叨」、「興趣愛好」、「零用錢消費」、「課外讀物」、「交友」、「隱私」等方面的分歧。
要解決好代溝的問題,首先要明白為什麼會產生代溝。
有人認為產生代溝的責任在於父母。父母用過時的思想來引導孩子,會使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感到反感。父母以長者自居,認為無論如何自己都是有道理的。因此,他們沒能很好地與孩子溝通,就與孩子之間產生了代溝。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對理解自己的父母,希望能向他們訴說自己的煩惱。可每當這時候,父母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受到了什麼不良影響,就是覺得這樣的煩惱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一次又一次這樣敷衍了事的回應自然會使孩子無法與父母溝通,加深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代溝。
有人認為產生代溝的責任在於孩子。如今的社會十分複雜,網路、電視、電影和小說等,對人類的影響廣泛,出於對孩子的保護,父母會用自己的想法來指引孩子成長。而孩子卻對此嗤之以鼻,認為父母的觀點很不入流,不適應現在的生活環境,孩子也就不願意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心扉,不願意主動跟他們交流,只希望父母能單方面理解自己,自己卻從未想過去理解他們。當父母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來跟上孩子的思維時,孩子卻選擇離他們而去。
在網路上,不同的網友對「代溝」有不同的理解,從大家的發言,能看到很多孩子的觀點:
代溝是當你在聊天室裡和網友聊得正開心時,父母過來,看看因過於興奮而滿臉通紅的你,然後擔憂地搖了搖頭,嘀咕一句:「什麼東西?」
代溝是當你吵著要去看演唱會或是去參加簽售會時,父母就是板著臉不答應。
代溝是當你對父母講起你班上的異性好友時,他們一臉緊張,嚴肅地問你和對方是什麼關係。等你解釋清楚以後,他們又會告誡一句:「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能瞞著大人。」
代溝是當你把抽屜上了鎖後,父母有意無意地問你:「有什麼祕密啊,還要鎖抽屜?」
代溝是當你說要和同學一起出去玩時,父母一定要你把同學的名字報上,並要知道對方的性別、性格、特點等。
其實,我們不應把代溝的責任簡單地歸咎於父母或孩子。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代溝往往是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而產生的。作為父母,作為孩子,到底應該如何去化解彼此之間的代溝,從而推倒這堵無形的牆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當代溝產生後,做父母的就該主動去試著解決,否則必會影響雙方感情。當家長的應該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相處。如果父母把自己置於絕對權威的地位,孩子就會永遠處於被管束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當家長的往往會不自覺地借著自己的權威,將自己的一套觀念或要求,強加於子女身上。而孩子是敏感的,他們很容易感到壓力的存在,並產生抗拒心理,這只能使代溝愈來愈深。所以,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高高在上,讓孩子把家長當成最關心他們的長輩、最親密的朋友,這樣,雙方的代溝就會少一些甚至消失了。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孩子知識經驗增長、個性和獨立性發展的必然表現,每個孩子都會在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表現出叛逆心理。研究發現,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學童都有過叛逆行為的徵兆。有叛逆情緒的孩子普遍表現為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抗拒大人的要求和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等等行為。而調皮孩子的叛逆心理較之一般孩子表現得更為突出,這其中既有調皮孩子的個性原因,也有一些累積的教育原因。倘若順應他們的心理特點,保持冷靜、民主的態度,則「頑童」再「頑」也可轉化。
第一,設定自由與紀律的合理界限,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調皮孩子的性格中天生就包含著冒險、好奇心重、喜好幻想等元素,探索性模仿是其主要的行為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愛好的逐漸擴展和模仿能力的增強,他們的探求嘗試活動會愈來愈多。但是,由於認知能力、自我制約力不強,事事、時時容易「闖禍」,衍生出大量的「搗蛋行為」、「惡作劇」。因此,過分的管束或者說過嚴的制度框架其實利少弊多。事實上,把調皮孩子管得太死反而會阻止他們從生活中汲取教訓。義大利心理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說過:「外部強迫的紀律,不僅扼殺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抑制了孩子的生命潛力,窒息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只能培養出反應遲鈍、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同時,正如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所說的:「孩子一旦受到某種壓制,就會報之以仇恨。而且一般說來,如果他不能將自己的仇恨盡情地釋放出來,那麼這種怒氣便鬱積在內心深處,也許會沉入無意識之中,和那些各式各樣的奇怪東西混在一起,伴其終生。」所以,針對調皮的孩子所制訂的教養原則,不是說要取消紀律約束,而是由原來的嚴、細、多,有層次地轉化為鬆、簡、少,透過改變管理強度,使他們好玩、好動的天性有一定的釋放空間,更有利於其性格中的積極因素。
第二,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調皮孩子通常是活躍的、不穩定的,衝突、破壞事件裡總有他們的身影。而實際上,孩子的淘氣有不少是出於好奇而非出於惡意,或者是一種表現欲的不恰當的宣洩,其中也不乏「好心辦壞事」的現象。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多創造一些讓孩子動手、動腦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還可以杜絕他們用「譁眾取寵」的方式來滿足積極向上的欲望。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存在一種被肯定、被賞識、被尊重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一旦得到滿足,那些平時難以察覺的潛能就會被奇蹟般地激發出來,甚至取得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相反,如果這種願望屢屢受挫,或是一直受到壓抑,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就極有可能化為烏有,甚至引發種種悲劇。適時的賞識可能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這也就是說,家長要給予孩子表達、表現的機會,一味地責打、說教於事無補,卻容易觸發孩子的抵制情緒。家長要探究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避免製造一些「不白之冤」。只有分析孩子的欲望,傾聽孩子的心聲,深入了解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時,讓孩子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繼而領會、掌握與外界溝通的技巧,這對於孩子成長為一個適應社會的人有著重要意義。當然,責備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也不應忽視,用適當的責備來控制孩子的不良言行和欲望也是必要的。
叛逆心理雖有妨礙孩子身心發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面效益。可見,也並非一無是處。叛逆心理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素質,包含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衝勁、勇於求異、能創新等。在某種程度上,它能防止一些不良品性的形成。叛逆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不滿的時候,勇於表達,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對於叛逆心理不應是杜絕或是抹殺,父母應善於發現叛逆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並善加利用。
調皮孩子一方面讓家長勞心勞力,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孩子太調皮了」之類的話是家長對調皮的孩子最常見的評價,這樣的話不僅容易讓孩子失去自尊,而且容易使其自我意識受損。與之相反的是,有的家長常常喜歡把自己淘氣孩子的「趣聞軼事」向他人如數家珍般一一道來,有的家長甚至向孩子宣揚「淘氣即聰明」,這些行為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明顯的——孩子會認為大人對他們的調皮搗蛋是全盤肯定乃至大加讚賞的,由此更加放任自己。其實,調皮是人類天性的一種,只是在調皮孩子的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已。家長對此應該持平靜、平和、平常的心態。只有在被寬容、被接納的基礎上,調皮孩子才能寬容地對待他人、接納自我。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成人」,然後才是「成才」。家長過高的期望與過低的評價,都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第一章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
經常有父母嘮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倔強,一點都不聽話!」許多父母因為孩子調皮、不聽話而大傷腦筋,有的甚至對孩子大發雷霆,結果卻發現孩子愈來愈不聽話。多數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他們千方百計地想把調皮的孩子「挽救」成聽話的孩子。可是,沒有找對病根就胡亂醫治,往往事與願違,招來的只是孩子的反感與反抗。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呢?父母在「改造」孩子前,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其實,眾多的生活事例表明,孩子不聽話,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特別是父母在與孩子對話時,如果...
推薦序
前言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的談話。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都是孩子在和家長的談話中不知不覺獲得的。」然而,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有時,他們還視家長的諄諄教誨為嘮叨,甚至拒絕和家長溝通,以致家長們怨聲載道:「為什麼孩子愈大愈不聽話了?」
誠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愈來愈有主見,導致與家長之間的代溝愈來愈大。孩子「不聽話」也就在所難免。可是,家長有沒有反思過,孩子不聽話,其實並不能全怪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對孩子的態度溫和嗎?你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真的沒有問題嗎?
其實,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有的人說出來的話會讓對方備受鼓舞,而有的人說出來的話卻會讓對方心裡感到不滿。與孩子說話也需要講究語言的藝術。然而,有些家長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沒有長大,所以對他們說話不必顧忌太多。於是乎,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也不管效果如何……
首先是在態度上,許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說話態度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對孩子說話常常漫不經心、脫口而出……殊不知,有時一句隨意的話,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可能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的心靈。
其次是在方法上,家長和孩子談話,光憑關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掌握說話的方法和技巧。然而,不注意說話的方式,不講究談話的技巧,是造成許多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甚至感到厭煩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家長所說的話語;孩子的心靈也是脆弱的,往往因為家長的一句訓斥而蒙上陰影。」著名作家冰心舉例,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常常不自覺地將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視為籌碼,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期望相悖時,情急之下的家長習慣用類似「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語言來恐嚇孩子,期待孩子會因為害怕失去「大樹」的庇護而變得聽話、懂事。事實卻相反,威脅不但會使家長喪失威信,更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的人生更加光明、美好,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務必讓說出的話能使孩子振奮、進取和樂觀。這就要求家長盡量深入了解孩子,盡量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只有這樣,家長對孩子說的話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才會成為促進孩子健康成才的「金玉良言」。
編者
前言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的談話。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都是孩子在和家長的談話中不知不覺獲得的。」然而,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有時,他們還視家長的諄諄教誨為嘮叨,甚至拒絕和家長溝通,以致家長們怨聲載道:「為什麼孩子愈大愈不聽話了?」
誠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愈來愈有主見,導致與家長之間的代溝愈來愈大。孩子「不聽話」也就在所難免。可是,家長有沒有反思過,孩子不聽話,其實並不能全怪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對孩子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
孩子不聽話與父母說話方式有關
代溝有待家長與孩子共同解決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任意貼上標籤會傷害孩子
別把對孩子的付出掛在嘴邊
父母消極的態度會造成孩子的消極性格
對於孩子的任性,不能走向兩種極端
讓孩子「唯命是從」不一定是好事
總是「闖禍」的孩子才會有出息
沒有尊重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家長必須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第二章 帶著愛的口吻與孩子對話
與孩子對話過程中展現你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天使
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一定要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
別總是利用「忙」作為藉口敷衍孩子
謹防無度的愛使孩子變得無能
第三章 孩子「聽話」都是誇出來的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肯定
在別人面前真誠地「秀」出孩子的優點
讚美要真誠並恰如其分
不妨將孩子的優點放大
讚美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賞識的同時更應該激勵
及時誇獎孩子效果最佳
不是人人都會說讚美的話
試著去賞識你的孩子
第四章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與孩子進行換位思考
為何不讓孩子多多表達
與孩子多講理好處多
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請與孩子商量問題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章 孩子喜歡與家長「交」朋友
親子間的友誼很可貴
在家庭裡展現民主
放下身段和孩子對話
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信任是溝通的基礎
向孩子敞開心扉
第六章 傾聽比語言更具教育效果
傾聽也是一種和孩子對話的方式
聽懂孩子的「言外之音」並不困難
善於抓住孩子話語中的關鍵字
一邊傾聽一邊積極對待提問
請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質疑
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傾聽的能力
第七章 「教訓」孩子時要講究藝術
如何批評孩子才肯聽
堅持對事不對人原則
別把「餐桌」變成「審訊桌」
不要當眾訓斥孩子
別對孩子非打即罵
要威嚴但絕不要嚴厲
別只看著孩子的缺點
幫孩子把缺點轉化為優點
馬上停止對孩子的嘮叨
讓孩子自己來承擔責任
過多干涉會束縛孩子手腳
期望過高會讓孩子不堪重負
第八章 這些話千萬別對孩子說
「人家比你厲害多了」
「我不會原諒你」
「我絕對沒有錯」
「看你還敢不敢頂嘴」
「我不愛你了」
「笨得沒救了」
「粗心大意」
「沒禮貌,真讓我丟臉」
「你是個無趣的人」
第九章 與孩子說話時注意聲情並茂
善於運用表情
誰說眼睛不會說話
用溫和的態度和孩子說話
優美的聲音有利於與孩子更好溝通
不可忽視語言的停頓與重音
前言
第一章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
孩子不聽話與父母說話方式有關
代溝有待家長與孩子共同解決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任意貼上標籤會傷害孩子
別把對孩子的付出掛在嘴邊
父母消極的態度會造成孩子的消極性格
對於孩子的任性,不能走向兩種極端
讓孩子「唯命是從」不一定是好事
總是「闖禍」的孩子才會有出息
沒有尊重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家長必須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第二章 帶著愛的口吻與孩子對話
與孩子對話過程中展現你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天使
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一定要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
別總是利用「...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8-15ISBN/ISSN:978626332605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6頁開數:18K/23x17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