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茶是一種文化。唐代陸羽寫出了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宋時蘇軾《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直至現今茶變成普羅大眾的消遣文化。茶與文字的搭配,既是一種樂趣,也滋養著文人雅士的創作靈感。
茶煙繚繞,借茶抒發情致。淡淡茶香放鬆心情、釋放壓力,因此這本也是大家逃離現實荒謬的一個小天地。這個週末,無論你在哪裡,《週末飲茶(1)》都會陪著你過週末!
精選內容
〈彩虹皇宮:雨夜,諸神追逐一隻紅箱子〉/鍾偉民
〈好書同享結友情——吳懷德訪談記〉/何紫薇、沈舒訪問
〈張愛玲《半生緣》新發現〉/吳邦謀
散文群像:孔慧怡、朱少璋、胡燕青、陳芳、陳煒舜、張惠、惟得、潘步釗、潘金英、潘明珠
章節試閱
張愛玲《半生緣》新發現
吳邦謀
曼楨道:「世鈞。」她的聲音也在顫抖。世鈞沒作聲,等著她說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沒法開口。曼楨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他知道這是真話,聽見了也還是一樣震動。她的頭已經在他肩膀上。他抱著她。
——張愛玲《半生緣》,1968
以上是曼楨向世鈞說的內心話,來自張愛玲的淒美愛情小說《半生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觸動無數男女的心靈,揪盡千萬讀者的心窩,成為至今張愛玲的經典語句。張愛玲的《半生緣》改寫自她於上海以筆名梁京創作的《十八春》長篇小說,由1950 年3 月25日至1951 年2 月11 日刊登在上海《亦報》副刊中。直至1951 年11 月,上海亦報社為紀念《亦報》創刊一週年,將《十八春》重新修訂並以單行本發行,初版2500冊,瞬間銷售一空。後來,張愛玲於1966 至1967 年旅美期間,在《十八春》小說中減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内容,加多了牽動人心的情節,並將小說名字改為《惘然記》,至後來定名為《半生緣》,於1968 年3 月至7 月份《皇冠》雜誌第168 期至173 期重新發表。
從書名「半生緣」已可得知,世鈞與曼楨終不能長相廝守,正是愛情的百轉,生命的千瘡,半生的緣分,一世的感情,瞬間成惘然。張愛玲在重寫《十八春》時,在未選定新書名字「半生緣」前,除以《惘然記》為書名外,其實還有其他考慮,可以追溯到1966 年12 月26日她致好友宋淇信中提到:「《十八春》本想改名《浮世繪》,似不切題;《悲歡離合》又太直,《相見歡》又偏重『歡』,《急管哀弦》又調子太快。」最後選以《惘然記》為書名,把小說刊登在《皇冠》雜誌上。其實,張愛玲不大滿意《惘然記》這名字,宋淇亦表示:「這名字不好,因為太沒有勁,可能影響到將來電影版權收入,亦未必會吸引拍電影的人。《半生緣》名字好多了,叫得響,而且很纏綿。」不久,張愛玲去信皇冠出版社,要求《惘然記》加上《半生緣》為别名,到將來出單行本時再正式定名。
翻開1968年6月出版的皇冠雜誌第171期,「半生緣」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是《惘然記》的别名。直至1969 年3 月單行本初版正式發行,《半生緣》取代《惘然記》,終成為小說的正式名稱,成就張愛玲的經典名著。《半生緣》小說中道盡人世滄桑及世事無常,一發行便吸引萬千讀者的追看,成為張愛玲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曾說過:「《半生緣》對《十八春》的改寫,凸顯了張愛玲新的藝術構思,是張愛玲式『傾城之戀美學』的燦爛重現,雖與《十八春》同源共根,結出的卻是不同的更為艷異的果實。」
張愛玲《半生緣》新發現
吳邦謀
曼楨道:「世鈞。」她的聲音也在顫抖。世鈞沒作聲,等著她說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沒法開口。曼楨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他知道這是真話,聽見了也還是一樣震動。她的頭已經在他肩膀上。他抱著她。
——張愛玲《半生緣》,1968
以上是曼楨向世鈞說的內心話,來自張愛玲的淒美愛情小說《半生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觸動無數男女的心靈,揪盡千萬讀者的心窩,成為至今張愛玲的經典語句。張愛玲的《半生緣》改寫自她於上海以筆名梁京創作的《十八春》長篇小說,由1950 年3 月25日至1951 年...
作者序
週末飲茶創刊詞
第一期《週末飲茶》,從零到整,由二〇二一至二〇二二,一個想法變成一本書。籌備時間不長卻跨越了一個年度,過程輕鬆毫無負擔。這得力於編輯委員會的各位懷著一腔熱血,都有一致理想與目標。各位更像採茶人,收成茶葉且保持新鮮與完整,經過製茶工序將一抹綠意送到讀者手上,大家接下來只需慢慢品嚐即可。
「去茶樓飲茶」儼然是香港的特色之一,「香片」、「普洱」、「鐵觀音」等已經是老饕們的固定茶飲。週末必是親朋好友相聚良機,沏上一壺茶,再叫上「一盅兩件」,可品百味人生。茶局不再局限於飲食,更多的是大家空閒時相聚在酒樓茶市談天論地。友人傾談之間,內容往往沒有目的,可從日常瑣事談到變改世事。正如本期刊不設主題與形式,開放自由空間給各位友人說東說西。因此,期刊除了是談古說今的園地,還是讀者的「茶飲」。多元化的稿件如同一杯杯不同的茶,豐富內涵濃淡相宜,任君選擇。捧上這一本書與書中的友人聚首,從散文小說到評論隨筆,處處皆可欣賞。
古往今來,茶是一種文化。唐代陸羽寫出了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宋時蘇軾《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直至現今茶變成普羅大眾的消遣文化。茶與文字的搭配,既是一種樂趣,也滋養著文人雅士的創作靈感。茶煙繚繞,借茶抒發情致。淡淡茶香放鬆心情、釋放壓力,因此這本也是大家逃離現實荒謬的一個小天地。
未來希望《週末飲茶》有無數個日月,也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得閒飲茶」,面對所有事情就像「飲茶」一樣簡單。
編輯委員會
二〇二二年一月
週末飲茶創刊詞
第一期《週末飲茶》,從零到整,由二〇二一至二〇二二,一個想法變成一本書。籌備時間不長卻跨越了一個年度,過程輕鬆毫無負擔。這得力於編輯委員會的各位懷著一腔熱血,都有一致理想與目標。各位更像採茶人,收成茶葉且保持新鮮與完整,經過製茶工序將一抹綠意送到讀者手上,大家接下來只需慢慢品嚐即可。
「去茶樓飲茶」儼然是香港的特色之一,「香片」、「普洱」、「鐵觀音」等已經是老饕們的固定茶飲。週末必是親朋好友相聚良機,沏上一壺茶,再叫上「一盅兩件」,可品百味人生。茶局不再局限於飲食,更多的是大家空閒...
目錄
茶聚大家談
訪問:何紫薇、沈舒
好書同享結友情──吳懷德訪談記
紙式小情書
小書
給書店的情書——讀《如果沒有書店》
從歷史看香港文學
蔡思行
1970年代香港大學生做甚麼?辦文社,搞創作
吳尋張跡
吳邦謀
張愛玲 《半生緣》新發現
新詩
尹文羽
沿途拾石
文滴
死亡標本
何樹顯
小詩四首
余言
飲食治療
李文靜
白晝之夢
張海澎
詩三首
張楨
有時候
湯圓圓
詩三首
葉英傑
降
鄧阿藍
一條城市草——感覺一個有文字風格的女作者
驚雷
弱光兩首
散文
孔慧怡
話舊:大埔墟
朱少璋
夕陽依舊
李藏璧
雨
胡燕青
那些老人家
張惠
種芹人曹霑畫冊第二幅:〈芋艿〉暗喻黛玉的傾城與夭折
惟得
舒曼二重奏
陳芳
學日語一小冊
陳煒舜
錦屏回合護韶光
游欣妮
繡球花
紫砂
味道
黃秀蓮
劍蘭
潘步釗
想起一個小女孩
潘金英、潘明珠
「飲」兩寫
蔡益懷
說「品」
蕭欣浩
九叔、咖啡,以及他的一段感情
謝越芳
人生與茶
茶聚大家談
訪問:何紫薇、沈舒
好書同享結友情──吳懷德訪談記
紙式小情書
小書
給書店的情書——讀《如果沒有書店》
從歷史看香港文學
蔡思行
1970年代香港大學生做甚麼?辦文社,搞創作
吳尋張跡
吳邦謀
張愛玲 《半生緣》新發現
新詩
尹文羽
沿途拾石
文滴
死亡標本
何樹顯
小詩四首
余言
飲食治療
李文靜
白晝之夢
張海澎
詩三首
張楨
有時候
湯圓圓
詩三首
葉英傑
降
鄧阿藍
一條城市草——感覺一個有文字風格的女作者
驚雷
弱光兩首
散文...
商品資料
出版社:初文出版日期:2022-08-26ISBN/ISSN:978988760223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