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他不擅交際,投身真理的追求
他以沉思整理並寫就著作,卻在當時乏人問津,深自緘默
他輾轉各地,遊歷以找尋靈感,搬遷以祈求健康,如雲漂泊
他是現代哲學開創者──尼采
在他聲震人間、點燃閃電之前,他先點燃了他自己!
因大智換來的瘋癲,最終讓他蕭索地離開人間,
他與世間的黑暗戰鬥時,自己也逐漸被吞噬……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最虔誠的教徒到教義的無畏顛覆者
出生於牧師世家的小尼采,也立志成為牧師,過上了高度自律的生活,他甚至會在學校裡面為大家說聖經故事。在那樣的時代,這樣的志向與生活都是最正確的軌道,他的未來一片光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宗教某些一碰就破的皮囊,他在想,宗教之後應該追求的是什麼?向外追索自己明顯是場笑話,他顛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
「上帝已死。」尼采如是說。
▎與叔本華生命的交錯,破除表象的世界
當尼采讀到《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時驚為天人,叔本華才過世沒多久。這樣戲劇性的生命交錯似乎昭告了尼采要把叔本華的路走完。
叔本華確立物自體的「意志」回歸人類精神,開始向內的追索,叔本華隱隱感受到人類內在巨大的黑暗漩渦,但他尚未觸碰到就迎來了肉身的消解。
尼采接續他的路,他破除一切外在表象,看回內心,凝視著人性善惡雜融的深淵。
▎深入探索,出於悲觀的推翻,建立於樂觀的愛與美
「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麼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尼采踏入善惡深淵探尋,他雖然以悲觀主義推翻宗教的光明,卻在無盡黑暗中發現了人本身可以帶來的光明蹤跡──「愛與美」。美是人生與世界的意義,愛的力量直指宗教。
「只有作為一種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才有其充足理由。」
▎曾經的良師,最終的陌路
聽見華格納音樂的尼采被深深震撼了,兩人開始將近二十年的恩怨糾葛。尼采成為華格納的忠實追隨者,但是隨時間流逝,他看見了華格納醜惡的忌妒與控制欲,氾濫消費愛國主義,甚至最後走回他最不願碰觸的宗教懷抱。
尼采最終與他決裂,離世前飽受精神疾病折磨,仍然對華格納又愛又恨,無法自拔,催生了離世前最後三本復仇之作:《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教》。
「我不是人類,我是炸藥!」──《瞧!這個人》
▎智者的崩塌:時代尚未到來,尼采的死後方生
尼采離世前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時而理智時而癲狂,在病情初現端倪時他便有所自覺,他嘗試自殺,為了讓自己保持理智。
他的記憶開始扭曲,對華格納的愛恨更深了,譴責性的拋出了三部向華格納復仇之作,寫下了奇異又絕望的生活雜想,拋下一句預言:
「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
他的絕對自信看穿了世界,不然怎麼會預言他在20世紀的地位呢?
心理學、解構主義、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現在正是尼采的時代。
★本書特色:本書介紹哲學界傳奇尼采跌宕的一生,他的思想並非天外飛來一筆,而是起源於對人世間的深刻且長久的觀察。在他的時代,他過於開放的言論讓他備受折磨,最終陷溺瘋狂,蕭索結束一生。而如今,他卻被奉為哲學之冠冕。
作者簡介:
蔣耀江,哲學系畢業,文學功底還算夠用,歷史知識還算足夠。現職自由作家,主要販賣老前輩說出來的話、做過的事。兼職社會觀察家,認為生活中充滿哲學這件事本身就很酷。
邊豔豔,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幼年失去慈父之愛
1844年10月15日,德國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村的街頭,牧師卡爾・路德維希・尼采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卡爾出身於一個牧師世家,這個宗教世家的家庭成員都是虔誠的路德教派成員。和他的父親、祖父以及他妻子的父親、祖父一樣,卡爾也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牧師這一職業道路。他相信:「在這條道路上,上帝能夠給予其信徒啟示,君主會為其臣民指引。」
上司們對卡爾讚許有加,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給予他王權上的庇護。如果不是因為頭痛症和神經質,卡爾應該會有一個錦繡的前程,但是由於病痛的折磨,他不得不長時間地休息,從而耽誤了自己的晉升。
卡爾申請去負責一個鄉村教區,因此他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一個位於普魯士薩克森州遼闊平原上的貧窮鄉村,這裡荒涼而貧瘠,村裡都是些低矮的小房子,但是卡爾對這種孤獨幽暗還算滿意,因為這很適合休養。
這一年是卡爾婚後的第四年,卡爾年輕的妻子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初為人父的卡爾十分愉悅,更由於孩子出生的日子10月15日恰巧與國王生日是同一天。
這種巧合令卡爾更加高興,他在教區的登記簿上記錄下了自己初為人父的喜悅:「哦,10月,受到祝福的10月,在過去的日子裡,我沉浸在你帶給我的無盡歡樂當中,但是在你帶來的所有歡樂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過於我為我的長子洗禮……我的兒子,我給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並以此來紀念和你同日誕生的我們高貴的恩主。」
在小威廉之後,卡爾的妻子還生了第二個兒子約瑟夫,再幾年之後,小威廉又有了一個妹妹伊麗莎白。
此時,小威廉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小威廉學說話很慢,直至兩歲半的時候才說出了第一句話。他是個沉默的孩子,總是用嚴肅的目光安靜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
小威廉的這些特點並沒有影響到父親對他的疼愛,卡爾深愛著這個沉默安靜的兒子,每當出去散步時,他總要把小威廉帶在身邊。
雖然那時的威廉年紀還很小,但在他的記憶中,父親牽著他的手散步的情景總是清晰而又深刻,他和父親走在村外廣闊的平原上。平原上有很多的小池塘,鐘聲從遠處飄來,在平原上迴盪,此時,小威廉總是緊緊地握著父親那雙強而有力的大手,這讓他感覺到了溫暖。
1848年8月,卡爾從自家門口的石階頂上重重地摔了下去,他的頭部猛烈地撞到了其中一級石階的邊緣上。頭部嚴重的撞擊加劇了他的頭痛症和神經質的毛病,卡爾完全失去了理智,而神志不清和體力衰竭的併發症終於在一年之後奪去了他的生命。
父親去世時,威廉只有4歲,在這段時間中,他經歷了父親的生病和去世,而這其中發生的各種事件:不管是深夜中突然響起的報警聲、房子裡傳來的哭泣聲,還是密室裡的恐怖、死樣的寂靜、盡情宣洩的悲傷,甚至是教堂的喪鐘聲、讚美詩以及葬禮上的布道、深深埋在教堂石板底下的靈柩,都在他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這年春天,母親帶著全家人離開了洛肯,移居到薩勒河畔瑙姆堡附近的小鎮上,因為親戚們就住在相鄰的鄉間,在這裡可以和他們離得近一些,互相有個照應。
沒過多久,威廉的奶奶和姑姑也搬過來跟他們一起住在一幢小房子裡,親戚們的到來使還處在悲痛當中的孩子們漸漸從悲傷中走了出來,並且習慣了一大家人的生活。
瑙姆堡的統治階級由官僚和牧師組成,他們受到王室的眷顧,因此虔誠地效忠於他們的王朝。這些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成員都住在高大的城牆內,一到夜晚城門就緊緊關閉。統治階級和整個瑙姆堡居民的生活都是刻板嚴謹、井井有條的。
都市教堂裡的鐘聲洪亮悠遠,響徹整個小鎮,控制著居民的生活作息,它或將人們從睡夢中叫醒或者催促人們入眠,甚至還可以召集人們去參加國家和宗教的節日典禮。
威廉作為居民中的一員,他的生活與所有人一樣,雖然他還只是一個孩子,但他的生活也是刻板嚴謹、井井有條的,他生命中的特質與瑙姆堡十分契合,這讓他很快便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節奏,同時,孩子天性中的好奇也讓威廉不斷發現新生活的美好。
這裡有雄壯的閱兵儀式,還有風琴伴奏和合唱的宗教典禮,盛大的週年慶典,這讓從小村莊來的威廉讚嘆不已。
最打動威廉的便是每年一度的聖誕節的來臨。相較之下,他自己的生日雖然不能像聖誕節那樣深深地打動他,但仍然能給他帶來巨大的快樂,因為他和國王同一天生日,每到那一天的早上,軍樂聲總是能將他從睡夢中喚醒。
威廉也把這個儀式看作是慶祝自己生日的集會,因此整個儀式中的各個活動也便是他的生日禮物。慶祝儀式很短,一結束,他們一家就會一起去教堂。威廉把牧師獻給國王的布道詞中最好的句子挑出來獻給他自己,作為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隨後,威廉和他的同學們聚集在學校來慶祝這個重大的日子,這是他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在威廉的心中,父親的印象依然深刻,他將父親的形象牢牢地記在了心中,並且把父親當作了自己前進的榜樣,很小他就立下了志向,希望自己能夠像父親及家族中的其他叔叔一樣,成為一名牧師,傳達上帝的旨意。
小威廉身上顯示出了嚴謹的作風,他做事高度嚴格、一絲不苟,即使只是受到了些許的責備,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強烈的打擊。
小威廉喜歡自己一個人做事,從不接受別人的幫助,當他焦慮不安時,他會將自己隱藏起來,躲避在某個偏僻的角落內審查自己的行為,這個時候的他不會再跟妹妹一起玩耍,直至他透過深思熟慮之後,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對錯判斷。
有一天,正下著傾盆大雨,威廉卻像平常一樣從學校邁著緩慢的步伐回到了家中,母親看到他雖然沒有帶雨傘或斗篷,卻絲毫沒有慌亂的樣子,因此便將他叫住了,威廉不慌不忙地穩步走到了她的面前,母親問他為什麼下大雨還不趕快回家,威廉答道:「老師總是教導我們,不要在街道上隨便奔跑。」
威廉的同伴們因此給他取了個「小牧師」的外號,因此每當他大聲地給同學們朗讀《聖經》裡的某一章節時,同學們就會安靜下來,帶著敬意去傾聽。
威廉經常告訴妹妹:「只有當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世界的主人。」他骨子裡有著天生的驕傲,並且深信尼采家族擁有非常高貴的血統。
年邁的祖母總是熱衷於給威廉講述家族的傳奇歷史,這讓威廉和妹妹伊麗莎白對家族的過去充滿幻想:
「家族的遠祖住在波蘭,名叫尼茲克,他擁有伯爵的封號。在宗教改革運動時期,先人們反抗宗教迫害,並與天主教會斷絕了關係,從此之後,他們就開始了悲慘的流浪生活,在整整3年的時間中,他們無家可歸,只能從一個村落被驅逐到另一個村落。
在流亡前夕,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先人們只能帶著這個新生兒一起踏上了流浪的旅程,在流浪的過程中,雖然這個孩子經歷了各種的磨難,但是由於母親全心全意、始終不渝的看護,這個孩子終於奇蹟般的長大了,並擁有健康的身體。這個孩子成了家族的傳承人,他活了一大把年紀,最終將自己的強健和長壽傳給了自己的後代,令這個家族最終欣欣向榮起來。」
雖然這個傳奇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是威廉從來都沒有感到過厭倦,他還經常主動要求別人講述波蘭民族的歷史給他聽。別人告訴他:「當年貴族們聚集在遼闊的平原中央選舉國王,這是一個平等的選舉,因為即使是那些地位最低下的人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志投上一票。」
威廉為他聽到的這一切而感動,他十分羨慕當時的生活。這些故事讓他深深地相信,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種族。威廉總是向妹妹宣稱:「一個尼茲克伯爵絕不會撒謊。」
童年的這些故事深深地刻在了威廉的心裡,他做事和他的祖先毫無分別。但每當他在家裡時,他總是被家中那幾個相依為命的婦人抱入懷中,百般憐愛。
擴大興趣愛好寫作
1853年,威廉9歲了,這時,他的興趣更多了。教堂裡聽到的韓德爾的合唱曲音樂向他打開了另一扇通往音樂世界的窗戶,他開始學習彈奏鋼琴,他的進步很快,不久就能嫻熟地彈奏,並且可以即興演奏,他甚至可以和著《聖經》的朗誦來進行伴奏。
威廉這些過人的能力反而讓母親感到不安。她想起了丈夫的命運,他和威廉一樣喜歡彈奏鋼琴,在洛肯時他也常常即興演奏。
此時,威廉開始嘗試去創作優美的旋律,他譜寫了狂想曲及許多瑪祖卡舞曲;同時他也寫作詩歌,每當紀念日來臨時,他便將他的配樂詩作獻給自己的祖母、母親、姑姑和妹妹。
威廉還起草了包括各種原則和建議的說教性的論文,並將這些作品分發給夥伴們看。
1854年,塞瓦斯托波爾被法國人圍困,威廉在被困期間研究了彈道學和設防地的防禦。塞瓦斯托波爾被占領以後,威廉難過地哭了。
在被圍困期間,威廉還和兩個朋友共同創辦了一個藝術劇院,劇院裡上演著古代戲劇和早期文明劇,他自己還為劇院創作了《奧林匹斯山諸神》和《奧卡達爾》兩個劇目。
小學畢業後,威廉去瑙姆堡上了中學。一進中學,由於威廉具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中學老師們便向他的母親提議,讓她把她聰明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去學習。
母親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她更願意讓孩子離自己近一點,因此她拒絕了老師們的建議。
幼年失去慈父之愛
1844年10月15日,德國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村的街頭,牧師卡爾・路德維希・尼采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卡爾出身於一個牧師世家,這個宗教世家的家庭成員都是虔誠的路德教派成員。和他的父親、祖父以及他妻子的父親、祖父一樣,卡爾也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牧師這一職業道路。他相信:「在這條道路上,上帝能夠給予其信徒啟示,君主會為其臣民指引。」
上司們對卡爾讚許有加,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給予他王權上的庇護。如果不是因為頭痛症和神經質,卡爾應該會有一個錦繡的前程,但是由於病痛的折磨,他不得不長時間地休息...
作者序
序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西元1844~1900年),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至20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佛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尼采1844年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在尼采4歲那年,他的父親和弟弟接連離世,這令年幼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於是他開始變得孤僻而又敏感。
少年求學時期,尼采的思維便得到了相當的發展,並且有著驚人的進步。在大學時期,他開始不再滿足於科學世界的清晰與冷靜,而是對精通和弘揚本國、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體會,並且開始進行哲學沉思。
24歲時,在導師里奇爾的推薦下,尼采出任了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後來由於健康問題辭職,之後他一直都飽受著精神疾病的煎熬。
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在威瑪與世長辭。
尼采一生中的主要作品有《悲劇的誕生》、《人性的,太人性的》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在這些哲學著作中,尼采對自己哲學的主題──生命的意義問題的解答都被全面地展現了出來,他那「靠藝術來拯救人生,賦予生命一種審美的意義」的哲學思想,也在這些作品中有著很好的展現。
尼采思想是現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聳立的里程碑。在尼采去世後的一個世紀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如雅斯佩斯、海德格、里爾克、赫塞、湯瑪斯‧曼、蕭伯納和沙特這些著名的作家、思想家;他的著作不僅在德、法語區域聞名遐邇,而且還流傳到遙遠的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和非洲。
在西方哲學發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爭議的人物之一。由於觀點和立場不同,人們對他毀譽不一。除此之外,由於尼采的思想採取了獨特、強勁、充滿隱喻和矛盾,甚至是「瘋癲」的獨白形式,還常常會遭到人們的誤解。
有人說過:「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嚴重曲解的。」
尼采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衝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
雅斯佩斯說尼采和齊克果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慄,而此顫慄的最後意義難以估量。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了他們富於創造性的作品的觀念和意象。
雅斯佩斯、沙特、海德格和傅柯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響的哲學家,而直接受他影響的文學家同樣數不勝數:傑克・倫敦、茨威格、湯瑪斯・曼、蕭伯納、赫塞、里爾克、紀德、還有我們熟悉的魯迅。
序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西元1844~1900年),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至20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佛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尼采1844年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在尼采4歲那年,他的父親和弟弟接連離世,這令年幼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於是他開始變得孤僻而又敏感...
目錄
序
幼年失去慈父之愛
擴大興趣愛好寫作
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進入波恩大學讀書
到萊比錫繼續求學
深入研究叔本華的思想
巧遇華格納先生
擔任巴塞爾大學教授
與華格納親密交往
在戰爭中沉思生命意義
歷盡艱難出版處女作
對華格納產生質疑
為了哲學奮起論戰
擺脫痛苦恢復活力
拋棄對華格納的幻想
在理性中堅定信仰
在療養中擺脫工作
出版《人性的,太人性的》
辭職歸隱療養身體
頑強生命再現曙光
探索永恆回歸的學說
初識露・莎樂美
與露・莎樂美分手
創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登上了語言的巔峰
偉大的作品沒有結束
創作《善與惡的彼岸》
艱難創作《權力意志》
與悲觀情緒進行抗爭
失去了理智的智者
附:年譜
序
幼年失去慈父之愛
擴大興趣愛好寫作
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進入波恩大學讀書
到萊比錫繼續求學
深入研究叔本華的思想
巧遇華格納先生
擔任巴塞爾大學教授
與華格納親密交往
在戰爭中沉思生命意義
歷盡艱難出版處女作
對華格納產生質疑
為了哲學奮起論戰
擺脫痛苦恢復活力
拋棄對華格納的幻想
在理性中堅定信仰
在療養中擺脫工作
出版《人性的,太人性的》
辭職歸隱療養身體
頑強生命再現曙光
探索永恆回歸的學說
初識露・莎樂美
與露・莎樂美分手
創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登上了語言的巔峰
偉大的作品沒有結束...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9-22ISBN/ISSN:978626332720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0頁開數:18K/23x17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