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透過實際例句的比較和觀察,凸顯並分析各種詞義的異同之處。具客觀性並加強結論的可信度與說服力。
作者簡介:
黃淑燕
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文化大學東語系日文組畢,
御茶?水女子大?碩士(?語??攻)博士課程修了。
曾任東海大學勞作教育處指導長。
主要從事日語接續詞、副詞及語意之相關研究。
推薦序
推薦序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色就是「多層性」。現代的日本文化,最底層是日本的固有的文化,奈良時代(8世紀)以後開始大量吸收中國文化,形成日本文化的第二層。室町時代末期(16世紀)開始和西方接觸,陸續引進西洋文化,成為日本文化的的第三層。這三種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相輔相成而又層次分明,塑造出今日日本文化的多層性。
這種文化上的多層性也反映在日本的語言體系上。日語的體系基本上可分為固有語、漢語和外來語三個次體系,形成日語的多層性。這種語言上的多層性遍及於語音、語法、詞彙等各個層面。換言之,日語在語音、語法和詞彙層面都呈現和語成分(固有成分)、漢語成分以及外來語成分各自不同的特徵。這一點顯然與華語大相逕庭。
就日語的詞彙而言,有和語、漢語、外來語之分,但在日常生活上,這三種詞語雜然並存,扮演不同的角色,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出現為數眾多的近義詞(即日語所謂「類義語」)。這些近義詞,雖然詞義相近,卻因為在日常語言生活中功能各自不同,發揮一定的表達作用,所以並沒有相互排擠造成某些近義詞遭到淘汰的現象,反而成為豐富日語表達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造成近義詞大量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日本人講求細膩表達的語言心理。這種心理在語言上的呈現就是細膩表達人際關係的敬語、細膩表達男女措詞的句尾助詞、細膩表達語感微妙差異的近義詞。大量的近義詞已經成為日語細膩表達的重要手段。也正因為如此,精確掌握近義詞相互之間的微妙差異(包括詞義徵性上的差異、語法徵性上的差異、體裁徵性上的差異乃至於文化徵性上的差異)就成為日本人以及日語學習者提升其理解及表達能力的主要關鍵。
由於近義詞在日語的表達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的學者專家對日語近義詞的研究向來不遺餘力,坊間也出版了不少有關近義詞的書籍,包括專書及各種近義詞詞典。但這些書籍幾乎都是以日語撰寫,未必適合初學者閱讀。這次東海大學日文系的黃淑燕老師將其多年來發表於雜誌上有關近義詞研究的心得集結成書出版,供國內有志學好日語的讀者參考,對國內日語許多日語學習者而言,實在是一大福音。這些文章在連載過程中博得甚多好評,這次得以重新校訂成書付梓,令人欣喜。
黃淑燕老師是活躍於國內日語學界的中堅學者,早年就讀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後進入該校日本研究所深造,專研日語的接續詞,完成碩士論文後考取日本交流協會前往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繼續鑽研日本語言學,卓然有成。學成歸國後旋即應聘至東海大學執教,積極培育後進並繼續研究日語。從詞義學的觀點探討近義詞之間的微妙差異是黃淑燕老師的研究主軸之一,本書可說是她多年研究累積的具體成果。
本書探討的近義詞,涵蓋了日語一些基本的動詞、副詞、形容詞以及名詞。作者採取的手法是徹底的用例主義,透過實際例句的比較和觀察,來凸顯並分析彼此之間的詞義的異同之處。對於母語並非日語的外國學者而言,這種研究方法可避免流於主觀,保持客觀性並加強結論的可信度與說服力。因此,作者所提出的結論都可以讓各位透過實際的例句加以檢驗,這也是本書的可貴之處。換言之,透過本書不只可以得到近義詞彼此之間有何不同的答案,也能讓讀者了解得到這些答案的推論過程。這一點是坊間的近義詞詞典所無法取代的。
黃淑燕老師是典型的才女,思路敏捷,語感銳利,具備研究語言的天分,尤其擅長近義詞的比較分析。她除了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之外,還在任教大學擔任重要行政工作,學養及能力素有定評。本人自三十多年前返國任教以來,目睹她踏入日語界不斷成長的過程,對她今天的成就一直頗覺欣慰又不勝欽佩,很樂意利用這次機會將本書推薦給各位有志學好日語的青年學子及社會人士利用,相信對增進各位的日語能力一定能產生不少幫助。
黃國彥 謹識
推薦序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色就是「多層性」。現代的日本文化,最底層是日本的固有的文化,奈良時代(8世紀)以後開始大量吸收中國文化,形成日本文化的第二層。室町時代末期(16世紀)開始和西方接觸,陸續引進西洋文化,成為日本文化的的第三層。這三種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相輔相成而又層次分明,塑造出今日日本文化的多層性。
這種文化上的多層性也反映在日本的語言體系上。日語的體系基本上可分為固有語、漢語和外來語三個次體系,形成日語的多層性。這種語言上的多層性遍及於語音、語法、詞彙等各個層面。換言之,日語在語音、...
商品資料
出版社:鴻儒堂出版日期:2022-10-21ISBN/ISSN:978986623069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608頁開數:17*2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