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賦予我們的稱謂,也是社會賦予我們的稱謂
從寶寶來到這世上的第一天起,
我們便開始為這新來的小生命付出關愛……
但是,「愛」的定義是什麼?
本書將帶你探討現代教育上的特點與偏差,
讓我們重新學起,從頭做起,與孩子同步成長!
▎管與被管:你是哪一類父母
【權威型父母】──尊重+理解!孩子,我懂你!
權威型父母若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可以提出異議並說出理由,而父母就會改變自己最初的要求,提出另一個更適合孩子的要求。權威型父母與孩子溝通良好,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會不惜時間和力量給他們有用的幫助。
【寬容型父母】──只要你開心,爸媽都樂意!
寬容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們給孩子最大的行動自由,把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放在首位,甚至採取「聽之任之」態度。寬容型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在孩子需要時,他們樂意提供幫助。
【專制型父母】──我生你養你,你就得聽我的!
專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絕對聽從自己的「意見」。他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是一種「大人」和「孩子」的關係;是「管」與「被管」的關係,也因此導致親子溝通不良,儘管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卻往往無法提供孩子有效的幫助。
▎家庭的影響:孩子的攻擊性從何而來
──我家寶貝小時候多可愛,長大後為何這麼暴力?
◎父母的撫養方式
冷漠拒斥的父母常會反覆無常地懲罰孩子,並且容許其表現的攻擊性衝動行為。這類父母總是挫傷孩子的情感需求,並樹立了對人漠不關心的「榜樣」。當孩子對他人表現出攻擊性時,他們採取無視的態度,這就使孩子的攻擊行為合理化。
◎靠體罰約束攻擊性行為
當這類父母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無法忍受時就會懲罰孩子、打屁股、打耳光。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模仿原型,不但達不到控制攻擊性的目的,反之卻在變相地暗示孩子「當有人使你不滿意時,應該如何對待他」。
◎家庭模式容易滋生攻擊性行為
「高壓式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間很少表達感情,常常爭吵不休。這種家庭,父母極少用鼓勵等正面方式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只會選擇高壓策略。諷刺的是,這種環境出來的孩子對懲罰極其抵制,他們以相應強力手段反抗父母,並重複父母要制止的行為。
▶「對攻擊性孩子」的5大教育原則
‧對於孩子的暴力行為不要讓步。
‧孩子反抗時,不要讓自己的高壓方式升級。
‧用一種冷處理的方法來對付孩子的暴力行為。
‧注意孩子表現不好的行為,建立一套分數體系。
‧以熱情的方式對孩子表現出的親善行為予以鼓勵。
【本書將與你一起探討以下內容】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
‧為孩子的茁壯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
‧孩子行為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重點
‧如何對待孩子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
‧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認知和方法上的偏差
★本書特色:如何培養和教育好孩子是一門藝術。對於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來說,從孩子誕生的那天起,每一天都是新鮮的、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因為孩子成長中所發生的故事我們都未曾體驗過。所以身為家長,我們必須重新學起、重新做起,做到在教育中學習,在學習中教育。希望本書能為正感到力不從心的家長帶來幫助。
作者簡介:
孫桂菲,兒童心理學家,中文系畢業,輔修心理輔導諮商,對於兒童的教育有獨特見解,強調親子溝通的力量,身為一名暴躁青少年的母親,希望藉由分享長年累積的教養經驗,幫助在育兒路上受挫的父母不再擔憂。
欣悅,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
孩子們有哪些需求呢?概括起來主要有:
一、愛的需求
到底什麼是愛呢?《聖經》說:愛是容忍、慈祥、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遺棄與遺忘。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穩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這樣,人才能勇敢地冒險,不怕艱苦。這種愛的需求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求。
二、被聆聽、被了解的需求
孩子在小時候,透過父母的擁抱、搖動等親暱舉動,很容易感受到被愛。但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有了自己的朋友與世界、有了自己的喜好與語言。這時候噓寒問暖,也能使他們知道父母愛他們。但是能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就需要聆聽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納。青少年尤其需要被聆聽、被了解,因為他們受到許多壓力,但卻無處表達、申述;另一方面,由於內分泌的影響,孩子的情緒相當不穩定,若父母能了解他們,一定對他們很有幫助。
三、獨立自主的需求
一個人的一生有兩個性格獨立發展期,一個是在2歲時,一個是在12、13歲時。這兩個時期的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則會影響到一生。當然這兩個時期對父母、對子女都是最困難的時期,孩子要開始走出父母的安全保證,向外獨立去探索,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父母開始感覺到孩子漸漸遠離自己,也會感到不適應。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與雅量,要允許他們嘗試走出家庭與依賴的小世界,並能隨時給予他們關懷、支持與鼓勵。這個獨立自主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這兩個階段沒有受到鼓勵與支持,他的自我感就會發生混淆、困擾甚至薄弱的現象。當他長大之後,就會有做決定的困難,很難信賴自己與別人,常常要依別人的意見看法來行事,自己很怕有獨立不同的看法。顯然,如果真是這樣,其內心的衝突會影響到他與外界的來往。
四、成就的需求
每個人都需要「成就」一些事情,自信心、自尊心才會由此建立起來。小孩子尤其需要被鼓勵與引導,自己獨立完成某些事情。這個成就的需求與獨立自主的需求有很大的相關性。在有關的心理學理論上,三歲到六歲這個階段是培養一個人成就、自信的關鍵時期。做父母的如何能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呢?其實也不難,就是要放手讓孩子們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因為怕他們會失敗而代替他們或給予太多的指導,「放心」是很重要的方法。
五、遊樂的需求
每個人都需要遊樂,聽音樂、玩遊戲、游泳、騎馬、聊天等,這些都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輕鬆自在而已。現在的許多孩子彈琴、下棋、游泳等都成了功利性的目的,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嚴重阻礙了孩子們的心情放鬆和得到平衡的發展。一個再成功的人,如果沒有休閒的時間放鬆自己,活起來就像一盤失了味的菜,不只是生活沒有意義,心理也會出如自私、沒有同情心、古板等傾向,甚至成為有暴力傾向的人。
身為父母,如果過分嚴厲或是追求完美,往往會忽略與阻礙孩子這方面的需求,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孩子的這幾個需求的界線不是分割得非常清楚,它們貫穿在孩子日常生活之中,是孩子成長的幾種重要「維他命」,缺一不可。
父母們要在「自我了解」、「自我同理」的情況下,時常進行自我反省,重新檢討自己的教養方式,也時常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提供給他們這些需求?我們了解、聆聽他們嗎?我們讓他們有獨立自主的機會嗎?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給他們遊戲、玩耍的時間?
了解孩子要從細微處開始
「三八」婦女節,老師為了教育孩子們關心父母,結合美術課,要求大家回家為媽媽縫一個椅墊。孩子們聽了都很積極。
有個孩子回家顧不上做作業,翻箱倒櫃找出針線等物,為媽媽縫了個椅墊。他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就把椅墊先藏起來,不讓媽媽看見。
媽媽下班回家,劈頭問道:「作業做完了嗎?」孩子回答說:「還沒有。」媽媽一聽就生氣了:「放學這麼久了,你都在做什麼?」孩子說:「媽媽,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為妳做了個禮物。」說著拿出了藏在門後邊的椅墊。他本以為媽媽會高興,沒想到的是,媽媽抓過椅墊,說:「你不做作業,弄這東西幹什麼?」一邊說一邊把孩子忙了半天做的椅墊拆毀了。
孩子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他在一針一線縫椅墊的時候,一定想像著媽媽回家看到這份特殊的禮物時的歡欣。他萬萬沒想到媽媽會這樣。他大失所望,他對媽媽的愛,一下子轉為怨恨,恨媽媽不懂自己的心。
一件本來非常難得的好事就這樣變成了壞事。媽媽是望子成龍的,她恨不得孩子把所有的時間花在學業上,每科都考滿分,將來上好高中、好大學。她並不想傷害孩子,她深愛孩子,但是她卻不太懂得孩子的心,她的言行傷害、打擊了孩子。孩子送給她深深的愛,她回報給孩子的卻是冷漠和無情,孩子為此感到傷心、沮喪和怨恨,他會長時間不開心,就算做作業也沒有心思和積極性了。
教育專家認為教育要「抓住時機」。孩子為父母親手縫椅墊,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它的意義遠不止於孩子會勞作,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人的情感上。如果是細心的和善於表達感情的媽媽遇到這種事情,肯定會以一種恰當的方式向孩子表示感激,並會真誠地欣賞孩子的「傑作」。
孩子的社會關係網路,也就是他與父母、親戚的關係和同伴關係,對他的心理正常發展關係很大。當他們經常能感覺到爸媽非常關心他、理解他、支持他,同伴也理解和支持他的時候,他就感到安心,面對困難就有勇氣去克服、面對壓力他就不會感到害怕和焦慮。但是像這個孩子的媽媽那樣行事,卻無法給孩子這種感覺。孩子會懷疑和不解:「我媽媽怎麼是這樣的人?」如果是心理脆弱的孩子,他會長時間感到憂鬱,會沉浸在一種壓抑的心境中,高興不起來。
當然,這個粗心媽媽的表現並不能代表大多數媽媽,大多數媽媽也不會像她那樣做。在現實中,我們做父母的,特別是年輕父母,應該懂得孩子的需求,應該高度重視孩子的情感、情緒發展。
專家們認為許多孩子一向不太管別人的情緒、情感怎樣,不論對方高興還是傷心,心裡感到壓抑還是輕鬆愉快,對他來說都不太重要,因為他不會被別人注意,或者不被認為是什麼大事情。形成這種自私、冷漠的性格,就在於父母在孩子很小時自覺或不自覺的被培養出來的。這種家庭教育環境,就如同一個人到醫院去,說「我病了」。醫生會問:「感冒發燒?還是哪裡不舒服?」如果他說:「我心情不好,總是不高興。」,醫生可能會說:「你回家吧!我治不了。」他認為你沒有病。但是,如果在西方國家,醫生聽到你說這句話,他一定會非常重視,他會認真地建議你去找個諮商師看一看。因為在他們那裡,如果一個人情緒、情感上出了問題,同樣會被人們當成一個大問題。
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
孩子們有哪些需求呢?概括起來主要有:
一、愛的需求
到底什麼是愛呢?《聖經》說:愛是容忍、慈祥、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被遺棄與遺忘。對孩子來說,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包容,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人一旦有了安全感,自信、穩定、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這樣,人才能勇敢地冒險,不怕艱苦。這種愛的需求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求。
二、被聆聽、被了解的需求
孩子在小時候,透...
推薦序
前言
從你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起,你──孩子的爸爸或媽媽──便開始為這個新來的生命而付出關愛。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是我們未盡事業的繼承者。身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哺育和培養我們的下一代,引領他們走上健康成長之路。
家長:是孩子賦予我們的稱謂,也是社會賦予我們的稱謂。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培養一個健康、智慧,有獨立個性、品行和人格的社會化的人。
前不久,據某教育科研機構調查發現,現在,全社會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了,但是,絕大部分家長根本不懂得家教,70%的家庭教育存在盲點。由此可見,以科學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培養和教育子女確實是迫在眉睫的緊要課題。
怎樣培養和教育好孩子,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對於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來說,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是新鮮的,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因為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所發生的故事,我們都未曾體驗過。所以,我們都必須重新學起,重新做起;做到在教育中學習,在學習中教育。
在本書中,將與你一起探討以下內容:
其一,也許你的許多精力要用在自己的事業上,但是,要培養和教育好孩子,必須要抽出時間來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
其二,家長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作為家長,要擺正的位置,只有不斷發現自己做家長的缺點和不足,不斷修正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這樣的家長才是合格的家長。
其三,家長要為孩子的茁壯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既包括物質的因素,也包括觀念因素,還包括方法的因素
其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種種問題,作為家長,是不是能順利加以解決,為孩子的成長掃清障礙呢?這裡面也有許多規律和方法可循。
其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家長的心願。但是,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不能違反規律給孩子給予太高的要求,而必須要認清規律,掌握規律,並按規律辦事。
其六,孩子的行為能力等的培養和塑造,是教育孩子的重頭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天天長大,變得健全、成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家長持之以恆地關注,並輔以正確的方法進行教育、引導的過程。
其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老師的教導下進行的。但是,家長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家長怎樣做才能恰到好處呢?這裡面也有許多規律和方法可循。
其八,孩子是上一代人生命的延續,沒有上一代人就沒有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是依附於父母而存在的;但是,孩子同時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對世界的認知、個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因此,在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上,便具有了上述兩個方面的色彩。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在家庭中給孩子怎樣的地位,在教育孩子時採用怎樣的方法,這其中有許多值得深入了解的內容。
其九,現在,許多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認知上和方法上的偏差,家庭教育存在許多盲點。身為家長有必要對此進行自我反省,有則改之,引以為戒。
前言
從你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起,你──孩子的爸爸或媽媽──便開始為這個新來的生命而付出關愛。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是我們未盡事業的繼承者。身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哺育和培養我們的下一代,引領他們走上健康成長之路。
家長:是孩子賦予我們的稱謂,也是社會賦予我們的稱謂。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培養一個健康、智慧,有獨立個性、品行和人格的社會化的人。
前不久,據某教育科研機構調查發現,現在,全社會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了,但是,絕大部分家長根本不懂得家教,70%的家庭教育存在盲點。由此可見,以科...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走近孩子
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
了解孩子要從細微處開始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讓孩子敞開心扉
縮小與孩子的差距
孩子應該有祕密
第二章 做一位合格的家長
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養
做一位有威信的父母
當心!孩子可能反感你
竇燕山痛改前非
為什麼老師的愛更勝一籌
學習型家庭
第三章 讓孩子茁壯成長
孩子的營養普遍缺什麼
促進孩子的腦發育
溫馨的家庭氣氛
成長的「童話氣氛」
以愛滋潤孩子的心靈
愛孩子的盲點
有益的習慣一:赤腳訓練
有益的習慣二:愛運動
走向大自然
第四章 解決孩子的問題
問題一:孩子性格太軟弱
問題二:孩子厭學
問題三:孩子有叛逆心理
問題四:孩子不善交往
問題五:孩子膽怯
問題六:孩子的攻擊性
問題七:孩子的糾紛
問題八:孩子受欺負
問題九:孩子太嬌氣
問題十:孩子太淘氣
問題十一:孩子內向
問題十二:孩子鬧脾氣
問題十三:孩子說謊
第五章 教育:按規律辦事
70%的家庭教育存在盲點
父母的觀念很重要
有趣的規律一:互補
有趣的規律二:轉移
教育:走出自己的模式
尊重孩子的天性
不能限制孩子玩
怎樣請家庭教師
第六章 教育孩子的藝術
天才就在你手裡
讓孩子遵守家規
計時隔離
讓孩子在同伴中社會化
教育孩子的習慣
賞識孩子
「抑揚」的藝術
暗示教育
體罰:該出手時才出手
父母不必太熱情
第七章 孩子的智力
新智慧觀
了解孩子的智力
訓練孩子的智力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培養孩子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第八章 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一)
非認知能力日益重要
更重要的是EQ
培養孩子的膽識
培養孩子的道德感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第九章 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二)
教孩子做人的品德
教孩子愛人
教孩子關心他人
教育孩子懂禮儀
教孩子勤儉節約
朱元璋教子以德
瑪里·居禮怎樣教女兒
第十章 孩子的行為能力
訓練孩子的行為
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
培養孩子適應市場經濟的素養
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培養孩子的領導才能
讓孩子學會理財
洛克斐勒的小帳本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一章 孩子的學習
家庭學校合作有益孩子學習
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讓孩子專心學習
讓孩子主動學習
讓孩子安心做功課
正確對待孩子的課外學習
幫助孩子考好試
給孩子「減負」
讓孩子愛上閱讀(一)
讓孩子愛上閱讀(二)
第十二章 怎樣對待孩子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表現與行為:
信任孩子
正確掌握對孩子的愛
擺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跟孩子訂個協議
交給孩子選擇權
善待孩子的成績和榮譽
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本無錯
平民化的態度
「精神虐待」不可取
第十三章 走出教育的盲點
盲點一:投資不投時
盲點二:陪讀
盲點三:製造菁英
盲點四:與學校教育不協調
盲點五:不會看待孩子
盲點六:重智育輕體育
前言
第一章 走近孩子
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
了解孩子要從細微處開始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讓孩子敞開心扉
縮小與孩子的差距
孩子應該有祕密
第二章 做一位合格的家長
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養
做一位有威信的父母
當心!孩子可能反感你
竇燕山痛改前非
為什麼老師的愛更勝一籌
學習型家庭
第三章 讓孩子茁壯成長
孩子的營養普遍缺什麼
促進孩子的腦發育
溫馨的家庭氣氛
成長的「童話氣氛」
以愛滋潤孩子的心靈
愛孩子的盲點
有益...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1-17ISBN/ISSN:978626332956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