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希望提供一些實用的步驟,説明傳道人在講道事工上追求、實現和保持平衡。本書預計的讀者是那些固定在一個教會裡長期講道的傳道人,因為這種情況下最容易體現出講道上的不平衡。另外,希望本書的許多內容可以説明那些相對缺少經驗的傳道人,因為他們尚在探索適合自己的講道理論。至於其他人,那些有著豐富講臺經驗或只是偶爾講道的人,希望他們可以從書中找到有益的建議和不同的視角,豐富和提升他們的講臺事工。
儘管本書從「維持平衡」這樣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討論講道,但也多少要涉及講道哲學的問題。事實上,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很難完全割裂。每個傳道人都有自己的講道哲學。有時候,傳道人無法說清楚自己的講道哲學,或者沒有仔細研究過講道學和溝通技巧。另一些傳道人則可能花了很長時間仔細地構造和調整過自己的講道哲學,從整體上考慮過講道的神學和釋經學基礎,清楚意識到溝通理論、講章組織以及受眾分析等問題對講道的影響。但無論你的狀況如何,即使像大多數人那樣處於二者之間,你每一次構思、計畫、預備和實際講道的時候,你的講道哲學都會對最終的結果造成確實的影響。
另外,最終的產品—講章,以及構成一個人講道事工的其他成果,都會不可避免地帶來某種後果。所以,我的意思很簡單,若有人蒙召傳道,那麼發展自己的講道哲學絕非題外之意或無關緊要的活動。你的講道哲學將直接影響到你的講臺事工。這並不是說,一個人可以隨意定義自己的講道哲學,只要經過仔細考慮,就能確保成功。講道無疑會牽連其他要素和能力,但一種堅固完整的哲學乃是講道工作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講臺事工,促使我們反思與講道的每一個方面。因此,本書意在幫助傳道人評估和調整自己的講道哲學,而説明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就是實現和維持講道的平衡。
本書計畫通過七個與講道有關的視角來展開討論:神學視野、個人視野、聖經視野、講道目的、講道的變化、講章內容和講臺表現。各個領域又會分解為若干更細的話題,充分討論傳道人在提升講臺事工有效性上可能會面對的各種基本問題。此外,附錄中的內容也會提供實踐方面的幫助。
當然,一本書不可能考察講道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希望涉及足夠多的問題,激勵讀者反思自己對每個主題的定見,並做出必要或者明智的調整。完美的講道乃是白日做夢,但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講道水準。也許,考慮講道的平衡性,能夠成為我們提升講道水準的催化劑。
作者簡介:
唐納.漢彌爾頓(Donald Hamilton)
唐納.漢彌爾頓博士在美國伯特利神學院取得教牧學博士,並在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與宣教學校任教超過三十年(1982-2013),他同時也於2009-2013年擔任該校教牧學博士學程的主任,在任教於哥倫比亞國際大學之前,他曾於青年歸主協會服務、明尼蘇達聖經學院擔任兼任講師,以及在俄亥俄州、賓州、明尼蘇達州的公理會擔任牧師。
譯者簡介:
張聰(Eddy)
重慶大學計算機軟體和人工智慧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 Master of Divinity。目前和妻子 Emma,三個孩子定居中國重慶,以「跨文翻譯」為平臺,從事神學翻譯、植堂和宣教工作。
章節試閱
在本篇中,我們已經討論過用舊約和新約講道以及使用不同文體的經文講道等有關問題。現在,我要簡單探討一下用熟悉的經文講道,也用不熟悉的經文來講道的重要性。
用熟悉的經文講道
有的時候,傳道人對某段經文十分熟悉,但他的聽眾並不特別熟悉這段經文;有時情況可能正好相反。對經文的熟悉程度不應當成為我們選擇某段經文講道的決定性因素;相反,我們應該藉著祈禱請求神的指導,選擇能夠滿足聽眾需要的適當經文來講道。有時候,傳道人或者聽眾可能正好熟悉這些經文;也會有時候,我們的禱告和研經可能讓我們發現某個合適的經文,但無論對於聽眾還是傳道人而言,都甚為陌生。
我們可能下意識地想要避免某些熟悉的經文,因為這些經文似乎太熟悉不過了。但我們不要弄錯,熟悉一段經文,並不一定表示「完全融會貫通」了。哪些經文是人們太過熟悉,因此需要避開不講的?約翰福音三章16 節或許可算一例。毫無疑問,這是聖經中最著名的經節之一。而自從我上次用它來講道或聽到主要基於這一節的佈道以來,已經過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但,從孩童時期,我就記得這一節是「福音的精要」,難道現在有什麼變化嗎?難道如今人們(包括基督徒在內)不再需要聽到其中的真理了嗎?我並不是說我們每周都需要重複約翰福音三章16 節或者每月都用它來開佈道會。然而,這仍然是一節不應被完全忽略的重要經文。事實上,我們熟知這節經文的原因,正是因為它極其重要!
也許我們的傳道人害怕被貼上毫無新意、重複囉嗦的標籤。我們不想被人指為不敢越「基本真理」的雷池一步,所以到處搜尋頗具挑釁性質的經文,以期引發聽眾的興趣或好奇心。儘管我們有必要幫助聽眾更廣泛地認識全本聖經,但這不過是使用不熟悉經文的一個副產品,不應作為主要的考量。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過,有些經文廣為人知,因為它們對於理解基督教信仰至關重要。作為傳道人,我們絕不能忘記:在擴展和深化會眾對真理的認識同時,也需要將信仰的基本真理教給他們。
我們不需要每周都向已經信主的人重複基本的福音。這種講道計劃只能使人失去成長的興趣。他們會錯誤地認為這就是基督教所包含的一切,於是錯失屬靈成熟的機會,失去追求長進的動力。話雖如此,我也想強調問題的另一面:當我們偶爾傳講福音信息時,需要提醒信徒牢記這些基本的真理。有些講道提醒我們從前沒有基督時的生命狀態,以及祂的拯救恩典所帶來的改變。這一類講道可以幫助我們心懷感激,不至於丟失了「最初的愛」,那是啟示錄第二章中,耶穌責備以弗所教會犯下的過失。當我們回顧自己的歸信經驗時,心中常常會充滿溫暖的感激之情。同樣,引導會眾常常回到十字架下,回想自己剛剛成為基督徒的情形,乃是一件大有益處的事情。
用眾所周知的經文講道的挑戰之一,是如何保持講章的新鮮感。儘管需要使用一段熟悉的經文來講一篇「熟悉的道」,但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掉入「疏於準備」的誘惑之中。一篇可以猜出走向的講章乃是向聽眾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他們不需要繼續聽下去,應當將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也許可以規劃下周的日程安排,做一個全家出去度假的白日夢,或者想想作業怎麼做,甚至數一下天花板上架著多少根橫梁;並不是每個看起來在認真聽講道的人都在聽我們說什麼。他們走神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已經預見到我們下一分鐘要說什麼了;但即使我們使用熟悉的經文來講道,也可以讓他們不至於如此。
我還記得自己在三十多年前聽過一位美國原住民佈道家用約翰福音三章16節講過一篇道,見過他如何巧妙地結合以弗所書三章裡保羅的禱告,解釋了何為神的愛: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三16–19,強調為作者所加)。
他借用保羅關於神的愛長闊高深的表述,解釋和澄清了約翰福音三章16節中神愛世人的概念。這是一篇令人難忘的講道,在吸引聽眾注意力的同時,又提醒他們記住一些非常基本的福音真理。採用熟悉的經文講道也可以做到不可預測。如果我們願意花一點額外的時間準備,考慮一些替代方法,我們可以在傳講這些「舊」文本時賦予某種新鮮感,幫助聽眾維持注意力。有些經文也許可以採用歸納法來講道,而不是按照直覺,技術性地使用演繹法;有些知名的聖經故事也許可以採用敘事法,甚至第一人稱敘事,來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但無論採用何種講章結構,都不可損害經文的本意。事實上,採用新穎的方法講道,或許可以幫助聽眾把握某些容易錯失的真理。
用不熟悉的經文講道
除了宣講熟悉的經文之外,我們還必須打破舒適區,宣講不熟悉的經文。大多數傳道人似乎自然地偏好某種類型的經文。例如,有些人幾乎所有講章都出自使徒書信,而另一些人則偏愛舊約和新約中那些精彩的故事。這種情況的出現,至少部分可以歸因於傳道人的恩賜和呼召。例如,那些喜愛深刻教義的教師們可能偏愛書信,而牧者和具有鼓勵恩賜的人則可能藉著傳記或敘事來探索人性。當我們從自己偏愛的經文類型轉向不熟悉的類型時,可能會有一種脫離了舒適區的感覺。
當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老們告別時,他提醒他們說,「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二十27)。傳道人常常提及傳講「神整全旨意」的必要性,他自己也當如此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選擇聖經中每一處經文來講道—對於某些傳道人來說,這將是一個挑戰。離開舒適區,脫離我們習慣處理的經文類型,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神學生們一般都經過釋經學和經文解釋的訓練。他們學過如何解釋不同文學體裁的經文,知道在針對不同類型經文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解釋的過程。他們甚至可能學習過如何針對不同的文學體裁,將解釋的成果轉化為講道的素材。然而,在進入服事數年之後,他們往往陷入窪地,開始偏愛某個特定類型的文本。針對這種類型的文本,他們忠實地應用釋經規則和解經過程,於是越來越熟練;但在其他類型的文本上,因為缺乏練習,他們多少忘記了應該如何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傳道人需要回頭複習一下解釋不熟悉文本類型的基本知識。
但理想狀態下,傳道人應該從傳道事工的開始就有意識地選擇不同文學體裁來講道。然而,經驗告訴我,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可以說,掌握良好的研經技巧(釋經學、闡釋學和講道學等),將會幫助我們忠實地傳講「神的整全旨意」,豐富我們的事工。
除了有意識選擇我們慣常忽略的經文講道之外,還有些經文因為出名的難解,我們也很少用來講道。也許某段經文有一種特別難解的異文,當聽眾使用不同的聖經譯本時,你簡直無法給他們解釋清楚。也許經文帶出了某個難以解決的教義難題。例如,除非你的會眾全部贊成改革宗神學或全部贊成阿米念神學,否則用希伯來書六章1 至8 節來講道,無論如何也會引起部分人的困惑和不快。有些經文也許討論某個倫理問題,不可避免會引發激烈的爭議;詛咒詩歌或許就是一例。有些經文本質上難解;它們可能帶有複雜的語法結構,或者含義模糊的用詞。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它們就是十分難解。
當遇到類似的經文時,我們有幾個可以遵守的基本原則。首先,你應當獨立研究和思考經文的含義。在試圖從別處尋求幫助之前,你應當盡力理解和解釋這段經文。確保你對經文背景的研究,足以幫助你理解經文出現的原始背景、要解決的問題和要達成的目的。其次,在充分的獨立研究之後,尋求別人的幫助。無論是與你同代的傳道人還是前輩的神學家,都可能提供極有價值的意見。既然你已經得出一點自己的結論,就不太容易被某種不健全的觀點所引偏。另一方面,若那些一貫忠心研究聖經之人也贊同你的結論,你就可以有信心按照自己的理解繼續預備講章。如果你的試探性發現附和者稀少,或許就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第三,當代的釋經者並非孤立無援。神的教會有著悠久的學術研究歷史和承傳,不容忽視。我們不是說傳道人必須按照某種教會傳統來解經,好像羅馬天主教所提倡的那樣;也不是說我們應當盲目接受某些受人尊重的學者針對某段經文的具體結論。我們要強調的是,當面對難解的經文時,放過前人打下的基礎,乃是愚蠢的做法。
第四,不要期望一次性解決所有難解的問題;相反,你應當專注在比較自信的少數結論上。如果這些結果足以用來講道,你已經有了很好的收穫。如果還不夠講道的分量,那麼可以保留起來下次再用。
第五,傳道人應當樂於承認說,「我不知道這段經文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將經文押後,等到你獲取了更有用的信息或洞見之後,再來講這段經文;這不是承認自己的愚蠢,而是謙卑地承認凡人無法完全理解上帝和祂的道。
第六,不要把講壇視為書房的延伸。一般來說,講道的時候不適合討論解經過程:你怎樣面對經文的挑戰,如何經過艱苦的研究,終於從幾個不同的解釋中得出了現在的結論;相反,你需要強調你的研究結果,辛苦收穫的果實。講道應當專注在你所發現的真理上,而不是討論其他可能的解釋。
最後,在講臺上要避免說話模棱兩可或太過主觀。諸如「在我看來⋯⋯」或「我覺得⋯⋯」;這樣的口頭禪,不會建立聽眾對你的信任感。你的會眾不是坐在那裡聽你的意見,而是來聽耶和華要對他們說的話!如果一段困難的經文讓你無法以肯定的口吻宣講真理,那麼就換一段經文吧。
在本篇中,我們已經討論過用舊約和新約講道以及使用不同文體的經文講道等有關問題。現在,我要簡單探討一下用熟悉的經文講道,也用不熟悉的經文來講道的重要性。
用熟悉的經文講道
有的時候,傳道人對某段經文十分熟悉,但他的聽眾並不特別熟悉這段經文;有時情況可能正好相反。對經文的熟悉程度不應當成為我們選擇某段經文講道的決定性因素;相反,我們應該藉著祈禱請求神的指導,選擇能夠滿足聽眾需要的適當經文來講道。有時候,傳道人或者聽眾可能正好熟悉這些經文;也會有時候,我們的禱告和研經可能讓我們發現某個合適的經文,但無...
作者序
序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兒時的記憶猶新。你的身體猛然地抬高了數英尺,停留片刻,然後迅即墜向地面。幾乎覺察不到的瞬間停滯之後,你又迅速地上升,但你並不孤獨;你的對面坐著兒時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當你上升的時候,他/她正在下降;當你下降的時候,對面的孩子就會升起來。你們這樣上下交替,直到有人從上面爬下來,於是,重力控制了一切,留下來的那人被緊緊固定在地面上。
我們小時候把這個遊戲叫做蹺蹺板(see-saws),英文還可稱為“teeter-totters”。做一個蹺蹺板很簡單,只需要一塊2至3米長的木板和一個木工鋸床就足夠了。當然,公園或社區草坪上的兒童活動區域能找到更漂亮的蹺蹺板,裝著更厚的板子和把手,鋸床也換成了堅固的管子或橫桿,但運作原理和效果完全一樣。
你大概還記得,當兩個孩子體重相仿時,這個遊戲最好玩。如果兩人的體重相差太大,可以把板子往輕的一方稍微移動一點,讓體重較輕的人在支點(fulcrum)的一側保留更長的板或杠桿。較重的一方需要的板會短一點。遊戲的基本原理必須保持平衡;若非如此,這個玩具就不那麼好玩了,因為它很難達成設計的目標;事實上那會造成玩的人或者被懸在半空,或者直直地坐在地上;但無論如何,你都無法快速地上升和下降!
有時我想,講道也像一塊蹺蹺板。如果我們的講道要有效地施加影響或壓力,就需要保持合適的平衡。然而,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需要考慮的因素,比保持蹺蹺板的物理平衡要複雜許多。這本書希望提供一些實用的步驟,幫助傳道人在講道事工上追求、實現和保持平衡。本書所預計的讀者,是那些固定在一個教會裡長期講道的傳道人,因為這種情況下最容易體現出講道上的不平衡。另外,我希望本書的許多內容可以幫助那些相對缺少經驗的傳道人,因為他們尚在探索適合自己的講道理論。至於其他人,那些有著豐富講臺經驗或只是偶爾講道的人,希望他們可以從書中找到有益的建議和不同的視角,豐富和提升他們的講臺事工。
如果此書能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將深感欣慰。儘管本書從「維持平衡」這樣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討論講道,但也多少要涉及講道哲學的問題。事實上,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很難完全切割。每個傳道人都有自己的講道哲學。有時候,傳道人無法說清楚自己的講道哲學,或者沒有仔細研究過講道學和溝通技巧。另一些傳道人則可能花了很長時間仔細地構造和調整過自己的講道哲學,從整體上考慮過講道的神學和釋經學基礎,清楚意識到溝通理論、講章組織以及受眾分析等問題對講道的影響。但無論你的狀況如何,即使像大多數人那樣處於二者之間,你每一次構思、計劃、預備和實際講道的時候,你的講道哲學都會對最終的結果造成確實的影響。
另外,作為最終產品的講章,以及構成一個人講道事工的其他成果,都會不可避免地帶來某種後果。所以,我的意思很簡單,若有人蒙召傳道,那麼發展自己的講道哲學,絕非主題以外或無關緊要的活動;你的講道哲學將直接影響到你的講臺事工。
這並不是說,一個人可以隨意定義自己的講道哲學,只要經過仔細考慮,就能確保成功。講道無疑會牽連其他要素和能力,但一種堅固完整的哲學乃是講道工作的基礎,因為它會影響講臺事工,促使我們反思講道的每一個方面。
因此,本書意在幫助傳道人評估和調整自己的講道哲學,而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就是實現和維持講道的平衡。
本書計劃通過七個與講道有關的視角來展開討論:神學視野、個人視野、聖經視野、講道目的、講道的變化、講章內容和講臺表現。各個領域又會分解為若干更細的話題,充分討論傳道人在提升講臺事工有效性上可能會面對的各種基本問題。此外,附錄中的內容也會提供實踐方面的幫助。
當然,一本書不可能考察講道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希望涉及足夠多的問題,激勵讀者反思自己對每個主題的定見,並做出必要或者明智的調整。完美的講道乃是白日做夢,但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講道水平;也許,考慮講道的平衡性,能夠成為我們提升講道水平的催化劑。
序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兒時的記憶猶新。你的身體猛然地抬高了數英尺,停留片刻,然後迅即墜向地面。幾乎覺察不到的瞬間停滯之後,你又迅速地上升,但你並不孤獨;你的對面坐著兒時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當你上升的時候,他/她正在下降;當你下降的時候,對面的孩子就會升起來。你們這樣上下交替,直到有人從上面爬下來,於是,重力控制了一切,留下來的那人被緊緊固定在地面上。
我們小時候把這個遊戲叫做蹺蹺板(see-saws),英文還可稱為“teeter-totters”。做一個蹺蹺板很簡單,只需要一塊2至3米長的木板和一個木工鋸床就足夠...
目錄
序言/5
前言/7
第一篇 保持神學視野的平衡/11
第1章 理解神學基礎/13
第2章 與教會論有關的目的/23
第二篇 保持個人觀點的平衡/47
第3章 保持個人與職業生活之正直/49
第4章 努力的工作,單純的信心/80
第三篇 保持聖經基礎的平衡/93
第5章 既傳講新約,也傳講舊約/95
第6章 用聖經中所有的文體講道/105
第7章 用熟悉或不熟悉的經文講道/135
第四篇 維持平衡的講道目的/143
第8章 傳福音與造就基督徒的平衡/149
第9章 教牧性與先知性講道的結合/171
第五篇 維持講章型態的平衡/195
第10章 盡可能保證講章命題的清晰性/199
第11章 採用良好而不顯巧技的講章結構/206
第12章 瞭解傳統類別/212
第13章 創意性地使用釋經式講道/220
第六篇 維持講道內容的平衡/291
第14章 多樣化的內容組件/293
第15章 切入歷史,聯繫當代/317
第16章 寬廣而深刻的講道/328
第17章 學術嚴謹與易於理解的平衡/334
第七篇 維持講臺表現的平衡/345
第18章 注意講道時固有的基本張力/349
第19章 找到自己最擅長的講道方法,反覆錘鍊/352
第20章 自然的表現和演說/360
第21章 權威性的話語,聊天式的語氣/366
第22章 培養強大的溝通技巧/373
第23章 重視公開讀經的實踐/391
譯後記/401
附錄/405
部分參考文獻/421
序言/5
前言/7
第一篇 保持神學視野的平衡/11
第1章 理解神學基礎/13
第2章 與教會論有關的目的/23
第二篇 保持個人觀點的平衡/47
第3章 保持個人與職業生活之正直/49
第4章 努力的工作,單純的信心/80
第三篇 保持聖經基礎的平衡/93
第5章 既傳講新約,也傳講舊約/95
第6章 用聖經中所有的文體講道/105
第7章 用熟悉或不熟悉的經文講道/135
第四篇 維持平衡的講道目的/143
第8章 傳福音與造就基督徒的平衡/149
第9章 教牧性與先知性講道的結合/171
第五篇 維持講章型態的平衡/195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32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