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新解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史學和文學名著。
《左傳》之所以受到歷代重視,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左傳》是今天研究春秋時代的一部最為重要而必讀之書。
其二,《左傳》的文筆特別優美,在記事方面,都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成就,前後照應等後世小說所具有的因素。
其三,《左傳》透過對各國歷史事實之記述,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的種種矛盾與鬥爭。
劉知幾在《史通雜說》中關於《左傳》的一段評價,高度概括了它的特點:「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哤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穫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淒涼可憫。
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
作者簡介:
《左傳》,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著,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是中國古代一部敍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後多稱《左傳》。它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歷代儒客學子重要研習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記史文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説明《春秋》的綱目。
章節試閱
左傳新解
◎隱 公
鄭伯克段於鄢
題解
鄭莊公即位後,其弟共叔段在母親姜氏的支持下,擴充勢力,企圖奪取政權。鄭莊公不斷滿足共叔段的要求,促使其權欲膨脹,終於在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一舉消滅了他。這表現了鄭莊公善於權謀,也說明春秋時權力鬥爭的殘酷。
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①,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②,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③,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④。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⑤。佗邑惟命。」請京⑦,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⑧:「都,城過百雉⑨,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⑩;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11,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12?不如早為之所○13,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14。公子呂曰○15:「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16。」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17。子封曰○18:「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19。厚將崩。」
大叔完聚○20,繕甲兵,具卒乘○21,將襲鄭,夫人將啟之○22。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23。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24。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25,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26;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27,而誓之曰:「不及黃泉○28,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29,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30。」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31。」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32』,其是之謂乎!」
注釋
① 鄭武公:名掘突,鄭國第二位國君,約西元前770~前744年在位。申:春秋初國名,姜姓。其地為今河南南陽市。
②寤(ㄨˋ):牾字的通假字,逆、倒的意思。寤生,即逆生,出生時腳先見,即難產。
③亟(ㄑㄧˋ):屢次。
④制:鄭國屬地,當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鄉,亦名虎牢關。
⑤虢(ㄍㄨㄛˊ)叔:虢,西周時的封國,封於制,稱東虢。虢叔為東虢國君,東虢被鄭國吞併,虢叔死在那裡。
⑥佗:同他。
⑦京:鄭國屬地,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南二十餘里。
⑧祭仲:鄭國大夫,字足,祭是他的采邑。
⑨都:指諸侯的國都與卿大夫封邑。雉:城牆高一丈、長三丈稱為一雉。
⑩參:同「三」。意思是大的諸侯的國都,也只能是「百雉」的三分之一。以下「五之一」、「九之一」類此。
○11度:法度,不度即不合法度。
○12何厭之有:厭,滿足。意思是有什麼滿足呢?
○13為之所:給他安排一個地方。所,地方。
○14貳:指存在二心,這裡指背叛鄭莊公而投靠共叔段。
○15公子呂:鄭國大夫。
16無生民心:不要讓老百姓產生擁護共叔段的念頭。
17廩延:鄭國屬地,當在今河南延津縣境內。
18子封:公子呂的字。
19昵(ㄋㄧˋ):粘連的意思。不昵,意指不能團結其部眾。
20完:堅固城郭。聚:聚集糧食。
21卒乘:士兵和戰車。
22啟:開,指開城門,迎接共叔段。
23鄢:西周時國名,後被鄭武公所滅,當今河南鄢陵縣北。
24共:衛國附屬國,今河南輝縣市。
25如二君:指鄭莊公與共叔段好像是兩個國家的君主。
26鄭志:指鄭莊公的意志。
27城潁:鄭國屬地,在今河南臨潁縣西北。
28黃泉:地下,指代死後葬身之處。
29潁穀:鄭國屬地,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封人:鎮守邊疆的地方官吏。
30遺:贈送。
31繄:語氣詞,作用與「惟」相近。
32錫:賜給。
譯文
當初,鄭國的武公從申國娶妻,稱為武姜,武姜生了鄭莊公和共叔段。鄭莊公出生時逆生,姜氏難產而害怕,所以就給他取名為寤生,因此而討厭他。姜氏喜愛共叔段,想要把他立為太子,屢次向鄭武公請求,鄭武公沒有答應。等到鄭莊公繼承了君位,姜氏又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分封給共叔段。鄭莊公對她說:「制,那是個危險的地方,東虢國的國君就死在那裡。別的地方你可任意選擇,我唯命是聽。」姜氏又為共叔段請求以京地作封邑,讓共叔段居住到那裡,稱為京城太叔。祭仲對鄭莊公說:「都會的城牆超過百雉(ㄅㄞˇ ㄓˋ古時用以計量城牆大小的單位。),那將是國家的禍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也不能超過侯、伯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邑只能是國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只能是九分之一。現在京城封邑不合法度,違背先王制度,君王你會承受不了的。」鄭莊公說:「這是姜氏想要的,我怎麼能躲避禍害呢?」祭仲對鄭莊公說:「姜氏的要求哪裡能夠滿足得了,不如趁早為共叔段安排個地方,不要讓他發展。如果發展起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還不能除掉,何況是君王你寵貴的弟弟呢?」莊公說:「多行不義,必定自取滅亡,你就等待著他的滅亡吧!」
不久,共叔段又命令鄭國西部和北部的邊地接受他與鄭莊公的共同管轄。公子呂對鄭莊公說:「一個國家不能接受兩個人的管屬,君王你將如何辦呢?如果想把君位讓給共叔段,那我就請求服侍他;如果不給他君位,那就請你除掉他,以免讓老百姓產生二心。」鄭莊公說:「用不著去管,他會自己遇到禍害。」共叔段又將西部和北部由他和鄭莊公共同管轄的邊地收歸己有,延伸到廩延這個地方。公子呂又對鄭莊公說:「這可好了,共叔段勢力雄厚,能夠得到眾多人的支持了。」鄭莊公說:「他不行道義,不團結人,勢力雄厚只能促進他的崩潰。」
共叔段加固了京地的城防,聚集糧草,整修鎧甲和兵器,裝備起步兵和戰車,準備襲取鄭國國都。姜氏將為他打開城門。鄭莊公打探到共叔段進襲國都的日期,說:「這就可以向共叔段進攻了。」於是,命令公子呂為統帥,率領戰車二百輛(每輛戰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向京地展開討伐。京地的人民都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鄭莊公又派兵到鄢地討伐他。五月辛醜(二十三日)這天,共叔段逃奔到共國。
《春秋》寫道:「鄭伯克段於鄢。」共叔段不像弟弟,故不說他是鄭莊公的弟弟,只寫他的名字;鄭莊公和共叔段之間的戰爭好像兩國國君相戰,所以用「克」;稱鄭莊公為鄭伯,是譏刺他對弟弟不加教誨,養成他的罪惡,也說明鄭莊公本來的動機;不寫共叔段出奔共國,是嫌單單歸罪於共叔段,難以下筆。
於是,鄭莊公把他母親安置到城潁這個地方,並發誓說:「不到我到黃泉之下的時候,不會再見你了。」不久,他就感到後悔。
潁考叔是潁谷這個邊邑的地方官吏,聽到鄭莊公這樣做,就以向鄭莊公進獻為名,見到了鄭莊公。鄭莊公賜予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都留下來不吃。鄭莊公便問他為何不吃肉。潁考叔說:「小人我有老母,嘗遍了我給她的食物,從未吃過君王這帶汁的肉,請你讓我把這肉送給她。」鄭莊公說:「你有母親,能饋贈她飯食,只是我沒有母親,不能向她饋贈了。」潁考叔說:「冒昧地問一下,你說的是什麼意思?」鄭莊公就告訴了他事情的原委,並告訴潁考叔他感到很後悔。潁考叔說:「你有什麼為難的呢?如果挖地挖出泉水來,再順著穿個隧道,你與你母親在隧道裡相見,有誰會說你的不對呢?」鄭莊公按照潁考叔的建議去做,在隧道與母親相見。鄭莊公進入隧道,見到他的母親賦詩說:「大隧道內與母親相見,這樣的樂融融啊!」姜氏走出隧道,也賦詩說:「大隧道外,這樣的樂呵呵啊!」於是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評論說:「潁考叔,是一位真正的孝子,愛他的母親,還把孝道延及到鄭莊公。《詩經》說:『孝子是不會讓孝道匱竭的,將永遠把孝道給予他的同類人。』這正說的是潁考叔這樣的人。」
石碏諫寵州籲
題解
衛桓公之弟州籲「有寵而好兵」,桓公不聽大臣石碏的勸告,放縱他的「驕、奢、淫、泆」,終於導致州籲作亂,殺桓公而自立。為安定衛國秩序,石碏(ㄑㄩㄝˋ)讓陳國捉拿州籲而殺之,同時「大義滅親」,派人殺死與州籲同黨的親生之子。
原文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①,曰莊薑,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②。又娶於陳,曰厲媯③,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④,生桓公,莊薑以為己子。
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⑤。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薑惡之。石碏諫曰⑥:「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⑦,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⑧。且夫賤妨貴,少陵長⑨,遠間親⑩,新間舊,小加大11,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籲遊,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衛州籲弑桓公而立。
公與宋公為會12,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13。
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籲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
公問於眾仲曰:「衛州籲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14。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15,將自焚也。夫州籲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16,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州籲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17。」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籲如陳。石碏使告於陳曰:「衛國褊小18,老夫耄矣19,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弑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蒞於衛。九月,衛人使右宰醜蒞殺州籲於濮20,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蒞殺石厚於陳21。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衛人逆公子晉於邢22。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曰,「衛人立晉」,眾也。
注釋
①東宮得臣:東宮指太子,得臣為太子之名。
②《碩人》:《詩經•衛風》中的一篇,歌頌莊姜的賢慧而憐念她的無子。
③媯(ㄍㄨㄟ):姓。如漢代有媯昌。
④娣(ㄉㄧˋ):女弟,即妹妹。
⑤嬖(ㄅㄧˋ)人:地位低下而受寵愛的人。
⑥石碏(ㄑㄩㄝˋ):衛國大夫。
⑦驕、奢、淫、泆(ㄧˋ):傲慢、奢侈、荒淫、放縱。唐孔穎達疏:「驕謂恃己陵物,奢謂誇矜僭上,淫謂嗜欲過
度,泆謂放恣無藝。」
⑧眕(ㄓㄣˇ):自安自重。
⑨陵:侵壓。
⑩間:代替。
11加:淩駕。
12公:指魯隱公。
13清:地名,衛國屬邑,當在今山東東阿縣境內。
14棼(ㄈㄣˊ):紛亂。
15戢(ㄐㄧˊ):收斂、止息。
16羽父:魯國公子翬的字。
17覲:諸侯朝見天子稱為「覲」。
18褊(ㄅㄧㄢˇ):狹小。
19耄(ㄇㄠˋ):老的意思。
20濮:地名,陳國屬邑,當今安徽亳州市東南。
21獳(ㄖㄨˊ):姓。
22邢:國名,當今河北邢臺市。
譯文
衛莊公娶了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稱為莊姜,漂亮賢淑卻沒有生下兒子,衛國的人所以為她創作了《碩人》的詩篇,表達對她的讚頌和憐念。(衛莊公)又從陳國娶妻,稱為厲媯,生了孝伯,但孝伯早死了。厲媯的妹妹戴媯(隨厲媯嫁給衛莊公),生了衛桓公,莊姜就把衛桓公收養為自己的兒子。
公子州籲,是衛莊公寵倖的一個妾的兒子,很得衛莊公的寵信,又好動武弄兵,衛莊公不加管束,莊姜很憎惡他。衛國大夫石碏對衛莊公進諫說:「我聽說愛護子孫,是要教給他們正義的道理,不能讓他們進入邪道。驕橫、奢侈、放蕩、恣肆,都會導入邪路。這四種情況的由來,都是由於過分的寵倖和享受。要立州籲為太子,就要及早定下來;如果還沒有定下來,寵信他就是給他為禍架起階梯。得到寵倖而不驕橫,驕橫而能下降自己的地位,地位下降了又沒有怨恨,有怨恨而又能自安自重的人,是很少的。況且卑賤者妨害高貴者,年輕者侵逼年長者,疏遠者代替親近者,新的代替舊的,小人淩駕於君子之上,荒淫毀壞正義,被稱為六種倒逆行為;國君主持正義,臣子按君主的意思而行,做父親的仁慈,為子者孝順,為兄者友愛,為弟者敬上,這些稱為六種順服的行為。離開順服的行為而效法施行倒逆的行為,只能是加速禍害的到來。作為人民的君主,一定是務必除去禍害,而(你卻)加速禍害的到來,那不是不可以的嗎?」衛莊公不聽他的進諫。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籲相處交遊,石碏要禁絕他們,已做不到了。衛桓公立為國君,石碏便告老致仕了。
(魯隱公)四年春天,衛國的州籲殺害了衛桓公而自立為國君。
魯隱公與宋殤公要舉行盟會,將要重申過去在宿地會盟時的盟約。盟會的日期沒有到,衛國就來(魯國)報告其國內的戰亂。夏天,魯隱公與宋殤公在衛國的清地倉卒相會。
宋殤公的即位,使公子馮出亡鄭國,鄭國大夫正準備接納他。等到衛國州籲立為國君,州籲又要重提他的先君對鄭國的仇怨,以求得一些諸侯對他的好感,用以和好他的人民。他派出使者對宋國說:「宋君如果討伐鄭國,用來消除對你的威脅,你做主帥,我的國家擔負軍需並同陳國、蔡國跟隨著你,那就是衛國的心願了。」宋殤公同意了這個請求。這時陳國、蔡國剛剛親睦於衛國,所以宋殤公,陳國國君,蔡國大夫,衛國大夫率軍攻伐鄭國,包圍了鄭國都城東門,五天之後又回到各國。
魯隱公問大夫祭仲說:「衛國的州籲將會成功嗎?」祭仲回答說:「我聽說用仁德來團結人民,沒聽說用戰亂來團結人民。用戰亂,就好像整理絲線而要弄亂它一樣。那個州籲呀,依恃兵力而習性殘忍。依恃兵力,不會有群眾;習性殘忍,就不會有親近的人。眾叛親離,很難成功了。那戰亂,像火一樣,不加止息,將會自我焚燒。那州籲殺害他的君主,又暴虐地使用他的人民,在這時不致力於建立善德,而想要以戰亂成功,一定不會免於禍患了。」
秋天,四國諸侯又進攻鄭國。宋殤公派使者來魯國請求派兵支援,魯隱公辭絕了他。公子翬請求帶軍隊參加伐鄭的戰爭,魯隱公不答應。公子翬堅持請求並帶兵參戰。所以《春秋》寫道,「公子翬帶領軍隊」,是譴責他不聽從國君的命令。五國諸侯的軍隊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割取了鄭國的一些莊稼而回去了。
州籲沒有能夠團結他的人民,石厚向石碏請教穩定君位的計策。石碏說:「朝見東周天子就可穩定君位。」石厚又問:「怎樣才得以朝見天子?「回答說:「陳國的桓公剛剛得到周天子的寵信。陳國、衛國又剛剛親睦,如果拜見陳桓公而讓他去請求東周天子,一定可以得到朝見。」石厚跟隨州籲前往陳國。石碏派人告訴陳國說:「衛國狹小,老夫老了,沒有能做的事了。這兩個人,就是殺害我的君主的人,請就在你們的國土內想法除掉他們。」陳國的大夫抓獲了州籲和石厚,而請衛國自己來處置他們。(魯隱公四年)九月,衛國的大夫派右宰醜在濮地殺了州籲。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陳地殺了石厚。
君子評論說:「石碏,忠實的大臣。憎恨州籲而連同他的兒子石厚一齊殺掉。大義滅親,這正是說的石碏吧。」
衛國的大夫從邢國把公子晉迎回國內。這年冬天十二月衛宣公當了國君。《春秋》寫道,「衛國大夫立公子晉為君」,意思是說公子晉之立得到多數人的擁護。
左傳新解
◎隱 公
鄭伯克段於鄢
題解
鄭莊公即位後,其弟共叔段在母親姜氏的支持下,擴充勢力,企圖奪取政權。鄭莊公不斷滿足共叔段的要求,促使其權欲膨脹,終於在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一舉消滅了他。這表現了鄭莊公善於權謀,也說明春秋時權力鬥爭的殘酷。
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①,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②,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③,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④。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⑤。佗邑惟命。」請京⑦,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⑧:「都,城過百...
作者序
序: 左傳新解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史學和文學名著。
《春秋》是魯國的一部自隱西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後人又續至十六年)共二百四十四年間的不完備而可信的編年史,相傳是孔子在史官所編基礎上,加以整理修訂而成,是後代編年史之濫觴。《春秋》文字簡短,相傳寓有褒貶之意,即後世所稱的「春秋筆法」。解釋《春秋》的主要有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和穀梁赤的《穀梁傳》。《左傳》成書於戰國時代,而《公羊傳》和《穀梁傳》則成書於漢代。
《左傳》之所以受到歷代的重視,是因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其一,《左傳》是今天研究春秋時代的一部最為重要而必讀之書。其中的原始史料,彌足珍貴。它在歷史散文的地位上是上承《尚書》《春秋》,下啟《國策》《史記》的橋樑,是戰國時代最優秀的歷史散文作品。如關於當時的戰爭,《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晉侯及楚人戰於城濮》《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於邲》《鞌之戰》(ㄢ)等篇,就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做了詳細的記載和描繪。
其二,《左傳》的文筆特別優美,在記言記事方面,都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成就,特別是其中已含有對人的外表描寫、心理刻畫以及設置懸念、前後照應等後世小說所具有的因素。如《晉侯使呂相絕秦》《燭之武退秦師》《臧哀伯諫納郜鼎》《臧僖伯諫觀魚》《王孫滿對楚子》等,將當時複雜的史事,多樣的人物,巧妙的辭令,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其三,《左傳》通過對各國歷史事實之記述,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的種種矛盾與鬥爭,這裡有大國對小國的吞併與征伐;有宮廷內部血腥的政變,父子相殘、嫡庶之爭屢見不鮮;有不同人物為了各自的理想而奮爭的歷程——晉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後,終成大事,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智退秦師,申包胥為求救兵在秦廷號哭七日七夜,介之推不言祿——各色人物,無不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劉知幾在《史通雜說》中關於《左傳》的一段評價,高度概括了它的特點:「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哤聒沸騰。
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穫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淒涼可憫。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
本書是為讀者提供的一個《左傳》選本,所選篇章或長或短,基本上囊括了《左傳》的精華。鑒於《左傳》文辭古奧,一般讀者憑注釋難以完全理解原文,所以在簡注的同時,用白話文將原文譯出。為方便讀者進一步瞭解這部名著,。
由於水準所限,疏漏及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誠望專家學者不吝賜教。
馬玉山
序: 左傳新解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史學和文學名著。
《春秋》是魯國的一部自隱西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後人又續至十六年)共二百四十四年間的不完備而可信的編年史,相傳是孔子在史官所編基礎上,加以整理修訂而成,是後代編年史之濫觴。《春秋》文字簡短,相傳寓有褒貶之意,即後世所稱的「春秋筆法」。解釋《春秋》的主要有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和穀梁赤的《穀梁傳》。《左傳》成書於戰國時代,而《公羊傳》和《穀梁傳》則成書於漢代。
《左傳》之所以受到歷...
目錄
目 錄
前言 /
《春秋》三傳(代序)
(朱自清) /
◎隱公
鄭伯克段於鄢 /
石碏諫寵州籲 /
臧僖伯諫觀魚 /
鄭伯伐許 /
◎桓公
臧哀伯諫納郜鼎 /
王以諸侯伐鄭 /
鄭太子忽辭婚 /
楚武王伐隨 /
楚屈瑕伐羅 /
◎莊公
楚滅鄧 /
齊無知弑其君諸兒 /
齊桓公入齊 /
曹劌論戰 /
晉驪姬之亂 /
楚令尹子元襲鄭 /
有神降於莘 /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
◎閔公
狄人伐衛 /
晉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 /
◎僖公
虞師、晉師滅下陽 /
齊桓公伐楚 /
晉太子申生之死 /
宮之奇諫假道 /
齊人伐鄭 /
晉獻公卒 /
晉惠公之立 /
秦輸粟於晉 /
秦乞糴於晉 /
晉侯及秦伯戰於韓 /
陰飴甥對秦伯 /
子魚論戰 /
晉懷公立 /
晉公子重耳出亡 /
介之推不言祿 /
天王出居於鄭 /
晉文公始啟南陽 /
展喜犒師 /
楚子圍宋 /
晉侯及楚人戰於城濮 /
晉人復衛侯 /
燭之武退秦師 /
蹇叔哭師 /
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 /
晉侯敗狄於箕 /
◎文公
楚世子商臣弑其君 /
晉侯及秦師戰於彭衙 /
秦穆公卒 /
晉蒐於夷 /
晉殺其大夫陽處父 /
晉人及秦人戰於令狐 /
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於衛 /
楚子、蔡侯次於厥貉 /
晉人、秦人戰於河曲 /
晉六卿相見於諸浮 /
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
宋人弑其君杵臼 /
鄭子家告趙宣子 /
魯文公夫人姜氏歸於齊 /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 /
◎宣公
宋、鄭戰於大棘 /
晉靈公不君 /
王孫滿對楚子 /
鄭穆公卒 /
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 /
楚滅若敖氏 /
楚子入陳 /
楚子圍鄭 /
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於邲 /
楚子滅蕭 /
晉侯伐鄭 /
楚子圍宋 /
宋人及楚人平 /
晉師滅赤狄潞氏 /
秦人伐晉 /
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籲、鐸辰 /
晉景公同盟於斷道 /
目 錄
前言 /
《春秋》三傳(代序)
(朱自清) /
◎隱公
鄭伯克段於鄢 /
石碏諫寵州籲 /
臧僖伯諫觀魚 /
鄭伯伐許 /
◎桓公
臧哀伯諫納郜鼎 /
王以諸侯伐鄭 /
鄭太子忽辭婚 /
楚武王伐隨 /
楚屈瑕伐羅 /
◎莊公
楚滅鄧 /
齊無知弑其君諸兒 /
齊桓公入齊 /
曹劌論戰 /
晉驪姬之亂 /
楚令尹子元襲鄭 /
有神降於莘 /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
◎閔公
狄人伐衛 /
晉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 /
◎僖公
虞師、晉師滅下陽 /
齊桓公伐楚 /
晉太子申生之死 /
宮之奇諫假道 /
齊人...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23-01-04ISBN/ISSN:978626967162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