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每顆驚慌的心靈,預備一處安歇重整的避風港————
三年來的COVID-19疫情,以超快的速度橫掃世界,應該是我們有生之年所經歷的極少數全球危機之一。對每一個人來說,這彷彿是場災難電影,驚心動魄的景象歷歷在目。許多人都有家人朋友染疫,甚至自己曾經染疫,種種艱辛的歷程與心情起伏,往往讓人驚嚇到難以思考和反應。
面對這樣巨大的危機,我們要到哪裡尋找資源,安定自己的心神呢?著名作家楊腓力想到向文學與歷史尋求心靈的答案;他閱讀英國的死亡文學大師鄧恩在四百年前所寫的《緊急時刻的祈禱》,竟發現這場我們以為如此獨特的世紀之災,原來前人早已經歷過,而且留下了豐富的筆記可供今日的你我安頓身心。對於在健康危機期間如何正視上帝,罕有人寫得比鄧恩更好。
疾病的浪潮,看似逐漸退去,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再次襲來,我們是否真的學會了如何面對患難,甚至面對死亡?《患難中的30個禱告》既是楊腓力這位苦難大師帶您從鄧恩的名作中擷取智慧,也是朋友之間的溫柔對話,陪伴我們穿越心靈惶恐的沉重風暴。
作者簡介:
▍楊腓力(Philip Yancey)
基督教暢銷作家,以寫作恩典與苦難題材而聞名,至今出版了二十五本書,翻譯成中文的暢銷著作包括《恩典多奇異》、《耶穌真貌》、《歡喜讀舊約》和《無語問上帝》(校園)等書,並在全球以五十多種語言出版,總印量超過一千七百萬冊,共獲得十三個基督教金書獎。楊腓力擔任了二十多年的記者,也擔任《今日基督教》雜誌編輯。他與妻子珍奈現居科羅拉多州,住在一座山腳下。
楊腓力在本書中,帶著讀者重新進入鄧恩以古典英文寫下的作品。鄧恩的文筆,今日讀者可能會感到閱讀上的難度,但楊腓力以他的文字功力,讓鄧恩名著在現代讀者面前發出歷久彌新的光芒。本書結合鄧恩的二十三篇病中省思與楊腓力自己的七篇介紹與回應,共同築成了三十篇雋永的深刻祈禱。
章節試閱
前言
我在第一本書《痛苦的上帝》(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裡,探究了「當傷痛時,上帝在哪裡」的問題,從那之後的多年,我的寫作就經常圍繞在痛苦與受苦的議題。接著,二○二○年的到來,一場全球性的健康危機,把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暴露於危險之中。幾個禮拜內,一種微小的病毒壓制了各地醫院,破壞了各樣經濟,並讓各種日常的社交互動大亂。
過去,我們並沒有任何操作手冊,來引導我們當如何回應全球大流行的疫情—還是,我們其實有過?很快的,許多歷史學家從過去許多疾病的爆發,例如:天花、霍亂、鼠疫和西班牙流感,來汲取經驗教訓。在不同時代,這每一種天降的大患,傳播恐慌,並中斷人類的常態生活。每一次的大流行,都把人類降級成脆弱不堪又倉皇失措的生物,不得不去面對一些似乎沒有令人滿意答案的問題。
哪裡可以找到一名嚮導,曾經從如此折磨的考驗中倖存,並提供歷世歷代劫後餘生的智慧?我在一本早在COVID-19之前四個世紀就有的日誌裡,找到了答案。鄧恩於一六二三年,在他自己所在的倫敦市,在鼠疫大流行期間,寫過《緊急時刻的祈禱》(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在這裡,終於,有一位過去的大師級導師,且是在危機中值得信賴的同伴。
有了這個發現我很興奮,於是自己躲到一座山裡避靜,展開一個將會占據我好幾個月的計畫。我的目標是:讓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可以從這位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接觸到更多永恆的深刻見解。自鄧恩的時代以來,對疾病的認識與治療都已大幅改善,我卻沒有認識其他人,對於在健康危機期間如何正視上帝,比他有過更好的描述。
鄧恩寫下的二十三篇默想,描繪了他患病的不同階段,包含了英國文學裡某些最耳熟能詳的段落:「沒有人是孤島⋯⋯,喪鐘在為誰敲,我本茫然不曉,⋯⋯它正為你哀悼。」我加入了七篇解釋某些作者背景的事項,到鄧恩的默想內容之中。鄧恩以默觀祈禱的形式在寫作,他的反思應該也要以默觀祈禱的方式來閱讀。我建議以一個為期三十天的週期,一天閱讀一篇。
在我編輯鄧恩的《緊急時刻的祈禱》時,我蠻橫又選擇性地削減任何需要解釋的部分:古老科學、希臘神話,甚至是奇怪的聖經段落。我只挑選了那些似乎有立即相關的部分,但不僅限於COVID-19危機,還有任何引發存在意義問題的相關危機。並且,我試著把鄧恩複雜的寫作風格,揉雜成當代讀者更能吸收的內容,雖然這麼做非常放肆失禮,實在不好意思。
我想要從鄧恩的文學名作中,汲取一些談論如何活與如何死的普世真理。在這個版本中,你會遺失許多作者使用的頭韻、雙關,以及修辭設置。如果你發現你自己被我的釋義所困擾,或是單純好奇哪些東西被我省略了,那麼,我鼓勵你下載原文來讀(免費取得原文的網址:https://freeditorial.com/en/books/devotions-upon-emergent-occasions)。
我特別感謝我《靈魂倖存者》(Soul Survivor)的出版社,本書對鄧恩的註釋,有一部分是出自《靈魂倖存者》書中。感謝我的寫作經紀人凱瑟琳.海默斯(Kathryn Helmers),她是構思這個計畫裡幫助我最多的;感謝我的執行助理喬妮.德格南.巴特(Joannie Degnan Barth),她在這整個過程中發揮無法估算且極其寶貴的作用。
前言
我在第一本書《痛苦的上帝》(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裡,探究了「當傷痛時,上帝在哪裡」的問題,從那之後的多年,我的寫作就經常圍繞在痛苦與受苦的議題。接著,二○二○年的到來,一場全球性的健康危機,把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暴露於危險之中。幾個禮拜內,一種微小的病毒壓制了各地醫院,破壞了各樣經濟,並讓各種日常的社交互動大亂。
過去,我們並沒有任何操作手冊,來引導我們當如何回應全球大流行的疫情—還是,我們其實有過?很快的,許多歷史學家從過去許多疾病的爆發,例如:天花、霍亂、鼠疫和西班牙流感,來...
推薦序
推薦序
苦難大師推薦大師中的大師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三十20)
在人類思想史的長河裡,苦難的問題比它的答案,還更加持久深長且深入人心;歷世歷代探討苦難議題的思想家與書籍,皆訴盡了此一真理。在普世基督教界知名度極高的暢銷書作家楊腓力所出版的第一本書籍《痛苦的上帝》(1977)即是探討苦難問題。他後來所寫的眾多著作也都繼續執著於對苦難的追問與回答,例如:《無語問上帝》(1988)、《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1993)以及《我們傷痛時》(暫譯,2006)。然而,這位以苦難起家、深刻關懷苦難問題的暢銷書作者,到了72歲,當他再思苦難時,卻不再表達自己的見解,而是提筆闡述鄧恩(John Donne)的曠世鉅作《緊急時刻的祈禱》(1624)。在苦難大師楊腓力眼裡,鄧恩才是真正大師中的大師。
楊腓力於二○二一年出版的《患難中的30個禱告:與楊腓力一起學習陪伴受苦者》,是將鄧恩鉅作中的二十三個患難經歷階段,加以編輯與釋義,而後推薦給當代教會,藉此讓我們(特別是受苦的基督徒)可以在閱讀中「看見你的教師」。
一、 將極度軟弱無助且痛苦難堪的真實自我,攤在上帝面前
苦難意謂著人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中之重,它能同時壓垮受苦者的身體與心靈,就如箴言十七章22節所述:「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重大的苦難能讓受苦者無法正常思考或生活、無法正常進食或入睡。基督徒也難以避免會遇到超過身心所能承受的重大苦難,也會陷入極度的憂傷、焦慮與絕望。
鄧恩擔任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主任牧師期間,染上疫病,隨後身體就經歷著各種重症病痛折磨。在疫病中,他坦然地將最真實的自己—那個軟弱無助且極度痛苦的狀態—都攤在上帝面前。本書二十三個階段中每一篇章「第一段落」最開始的敘事,即是描述自己每天身體的慘況,哀嘆自身的悲慘境遇,吶喊著心靈深處的苦楚。
二、 約伯式獨白:信仰在患難中的淬鍊、揚棄、求真
面對受苦者,我們往往無話可說,或是不知該怎麼說。任何的言說,都可能成為受苦者的重擔或是二次傷害。我們想要讓受苦者脫離憂傷痛苦心境而講述出的說詞,對受苦的當事人而言,感覺都像似一套空洞的話術,完全無濟於事,不僅沒有帶來任何改變,甚至由於我們的說詞通常附隨著論斷語或指導棋,使得受苦者還需額外承受著言談中的壓力。
的確,在苦難面前,我們是無話可說;能說出的,大都是一種約伯式的「獨白」—不僅是自我與自我之間真誠且深沉的對話,更是受苦者與上帝摔跤的過程。本書每一篇章的「第二段落」,即是這樣的獨白;它是鄧恩在苦難裡對於信仰的吶喊與提問,卻也藉由這樣的過程,將自己信仰中的雜質煉淨、去蕪存菁。患難使他渴求真信仰,而後緊緊抓住,欲從其中替垂死的身體尋找生路,也替被苦難囚禁的心靈尋找出路。患難中可見真情,更可見真我,並召喚出真信心與真信仰。
三、唯有祈禱,別無他法
儘管受苦者在患難的深淵與幽暗中,總會嘗試摸黑找出路,渴望見曙光。但想盡辦法、用盡氣力,往往白忙一場,空手而歸,落荒而逃,最終仍回到苦難深淵的底處。屢戰屢敗後,他醒悟並深知,唯有祈禱,別無他法。本書每一篇章「第三段落」即是受苦者的祈禱。
禱告意謂著我們有可以求助的對象,並且深信祂是那位甚願賜予幫助的神,祂能讓絕望者見到盼望。身陷患難的受苦者,往往容易只看見生命中的黑暗陰影,而非生命中被陽光照亮的部分;但祈禱能讓我們體悟「除非有光的存在,否則不會有陰影」(本書第十六天「關鍵日子」的祈禱)。這樣的體悟,帶來盼望,也曉諭苦難不能遮蔽神的光明,更不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此外,受苦者不僅是哭喊醫治幫助、仰望上帝垂憐拯救,更是懇求讓受患難壓迫的心靈能得安慰、安息、安頓。受苦者就如同處在狂風巨浪之苦海中載浮載沉、等待救援的小船;值此之際,祈禱不僅能讓受苦者的目光,從幽暗的萬丈深淵轉向看見有光明的邊際,並且能引導他們受苦的心靈得以靠岸、得到安歇。
苦難喚起了更深刻的祈禱與更懇切的呼求,而就在這樣的祈求中,神人之間的距離也被化解;於是受苦者經歷到「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二十三4)禱告是對抗苦難的神祕力量,亦是受苦者與那位賜人安慰及幫助之上帝相遇的祕境。那些在禱告中經歷到神所賜的安慰、平安、信心、力量與盼望的基督徒,比較能將苦難的「遭遇」轉化為對生命具有神聖意義與價值的「際遇」,也比較能讓原本受苦難轄制的心靈得到自由、來到可安歇的青草地與溪水邊。
四、學習成為陪伴受苦者的助人門徒
每一個人類世代都無可避免地被各種患難及其幽暗黑雲所籠罩,其中充滿無數的受苦者與哀傷心靈。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後疫情時代也是如此,我們身邊有眾多孤苦無依、等待救援的人們。每個世代的基督徒都應是甚願熱切去幫助與陪伴那些受苦心靈的助人者。逆境中可見真知己,更應遇見真門徒。另一方面,無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每個人與患難、重病或死亡的距離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未知」。既然很可能就在不久的將來,那個未知就被揭曉,就被我們遇見;那麼,我們過往那些曾陪伴受苦者的種種經歷,以及過程中所深刻肯認的種種信念與盼望,屆時就能實戰的用在自己身上。助人者於是自助,反之亦然。
本書是能幫助我們知道如何面對苦難,亦能幫助我們知道如何去陪伴受苦者的一本珍貴好書,使他們能在出人意外的平安與盼望中度過人生患難。
魏連嶽
衛理神學院院長
《疫情神學》作者
推薦序
苦難大師推薦大師中的大師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三十20)
在人類思想史的長河裡,苦難的問題比它的答案,還更加持久深長且深入人心;歷世歷代探討苦難議題的思想家與書籍,皆訴盡了此一真理。在普世基督教界知名度極高的暢銷書作家楊腓力所出版的第一本書籍《痛苦的上帝》(1977)即是探討苦難問題。他後來所寫的眾多著作也都繼續執著於對苦難的追問與回答,例如:《無語問上帝》(1988)、《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1993)以及《我們傷痛時》(暫譯,2006...
目錄
推薦序:苦難大師推薦大師中的大師╱魏連嶽 015
前 言 023
第一天 經歷危機的道路 027
第二天 這是怎麼回事? 034
---
鄧恩的《緊急時刻的祈禱》,釋義
第三天 第一階段:初期症狀 042
第四天 第二階段:感官衰弱 049
第五天 第三階段:臥病在床 055
第六天 第四階段:找醫生 064
第七天 第五階段:隔離 071
第八天 第六階段:恐懼 077
第九天 第七階段:會診 085
第十天 第八階段:國王的醫生 093
第十一天 第九階段:診斷 099
第十二天 第十階段:隱藏起來的症狀 107
第十三天 第十一階段:心 114
第十四天 第十二階段:氣息 122
第十五天 第十三階段:疹子 127
第十六天 第十四階段:關鍵日子 133
第十七天 第十五階段:失眠 140
第十八天 第十六階段:喪禮的鐘聲 146
第十九天 第十七階段:「逝世」的鐘聲 152
第二十天 第十八階段:死亡的喪鐘 162
第二十一天 第十九階段:盼望 171
第二十二天 第二十階段:淨化 180
第二十三天 第二十一階段:復活 186
第二十四天 第二十二階段:來源 194
第二十五天 第二十三階段:復發 202
---
第二十六天 瘋癲的死亡 210
第二十七天 接受的平安 219
第二十八天 受苦裡發現意義 229
第二十九天 同理,而不責備 236
第三十天 從恐懼到信靠 242
推薦序:苦難大師推薦大師中的大師╱魏連嶽 015
前 言 023
第一天 經歷危機的道路 027
第二天 這是怎麼回事? 034
---
鄧恩的《緊急時刻的祈禱》,釋義
第三天 第一階段:初期症狀 042
第四天 第二階段:感官衰弱 049
第五天 第三階段:臥病在床 055
第六天 第四階段:找醫生 064
第七天 第五階段:隔離 071
第八天 第六階段:恐懼 077
第九天 第七階段:會診 085
第十天 第八階段:國王的醫生 093
第十一天 第九階段:診斷 099
第十二天 第十階段:隱藏起來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日期:2023-02-10ISBN/ISSN:978626723328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