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一詞,原取自於古希臘文,原有「集會」的意思。更清楚地說,就是「被召集而來的一群人」;直到後來,就被擴大引申為「徵集」或「集會」。神在創立世界之前,在基督裡揀選的一個「無形」、「不可視」的先存性之教會,再藉由這個先存的教會,安排執行神救贖的計畫,展現了教會的起緣與榮耀教會建設的模型;可知,神在創立世界之前,已經安排好的救贖路徑就是:耶穌基督的降生、流出寶血贖罪、天上地下的歸於一、降下應許聖靈印證真理的道,且作為得救基業的憑據。
神在創立世界之前,在基督裡揀選的一個「無形」、「不可視」的先存性之教會,再藉由這個先存的教會,安排執行神救贖的計畫,展現了教會的起緣與榮耀教會建設的模型;可知,神在創立世界之前,已經安排好的救贖路徑就是:耶穌基督的降生、流出寶血贖罪、天上地下的歸於一、降下應許聖靈印證真理的道,且作為得救基業的憑據。
作者簡介:
陳勝全
1951年生,台灣台中人。真耶穌教會神學院第九期畢業(1976),中台神學院聖工碩士班進修(1991、2000),真耶穌教會神學研究所第二屆畢業(2007)。主要研究:新舊約、神學類、五大教義、史地類。
資歷:
˙真耶穌教會神學院教務主任(1991-1997)
˙中部教區區負責(1997-1998)
˙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負責人(2010-2015)
˙真耶穌教會神學院院長兼任神學研究所所長(2010-2012)
˙退休(2017)
相關著作:
˙以斯拉記彚譚(棕樹出版社,1987/2006二版)
˙民數記中之基督(腓利門出版社,2001二版)
˙聖經人文史地(腓利門出版社,2003/2010三版)
˙申命記查經[上、下](腓利門出版社,2004)
˙申命記導論(腓利門出版社,2005/2010二版)
˙申命記今釋(腓利門出版社,2007)
˙教會論5-1/教會在以弗所書中的圖像比方(腓利門出版社,2010)
˙聖地漫遊(迦密文字中心,2011)
˙教會論5-2/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腓利門出版社,2015)
˙五經典考(腓利門出版社,2015二版)
˙教會論5-3/聖靈活動在教會歷史中的運作(腓利門出版社,2022)
作者序
作者序
本書是末職根據2006、2007 年就讀於神學研究所,所完成的畢業論文,重新整理而成的「教會論」(Ecclesiology)之二,此論述乃依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一章3-14 節,所引述的「榮耀頌」而成,此頌歌不僅帶動了保羅一系列的神學思想,也展現了「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之樣本、模型,同時也是《教會在以弗所書中的圖像比方》一書的延展。感謝主的憐憫與成全,有關的「圖像比方」一書在總會聯合會文宣部委託,並經台灣總會文宣處的審核、修正之後,已於2010 年12 月付梓發行,既可與各學界見面,同時作為「教會論」一系列的先遣,以求眾教會對所認定之「異端」的教會,能夠多一份研考與了解的資料。
《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一書,是說明保羅在「榮耀頌」中所論及——基督在創立世界以前的先存工程,書中所探究的範圍,不僅涉及基督在創立世界之前的「揀選」,更可以探索教會的「先存」(pre-existence)與預定論中的「預知」與「預定」的關係,進而了解何以在救贖的工程上,神會作如此的計畫與安排;又如何從預知、預定到神的揀選中,明白神何以藉由應許聖靈的降下建立了使徒教會,並作為真理的印證,直至從教會的先存到神之民被贖,終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弗一14)。在這一切的進程中,顯然地都是依著神的規劃,在「時候滿足」及設定的「安排」中,不但環環相扣,而且得以一一成全;保羅就把神這一切的作為以「榮耀」與「頌讚」二詞表明,除此,再也無可言喻了。
但願本會的同靈或各界學者專家,在研讀本書之後,從而可以明白教會因著所具備的先存,一方面顯示出她的尊貴性,也了解神在救贖的事工上作了何等奇妙的安排。
有關「先存的教會」一論並非筆者首作的創見,本會耆碩林奉來長老早已率先提出這項教理,他將基督在創立世界之前已揀選的──天上的教會(弗一4),稱之為「不可視的教會」,表明了是眼所不能見的教會,因為她是時空之上的教會;對於在地上的教會,也就是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屬靈的選民──地上的教會,林長老則稱之為「可視的教會」,指的是時空之下,可以見得到的教會(參:《我們所傳的福音》,頁144)。足見本會前輩得神啟示,領受屬靈智慧者,為數眾多,他們都各自透視了各項屬靈的奧祕,並提出論述。本書乃繼林長老之後,將這「不可視的教會」,取用神學論述的學理方式,把這不可視與可視的教會與神所安排的救贖,依保羅在《以弗所書》中所作的結合,給與擴大論述,進一步的提出學理性的說明,使本會前輩從神領受的真理,賦與這些福音的奧祕,擁有學理之支持與補述,如此屬靈教會的真理要道必更臻完備。末職為了讓信徒了解保羅信中「教會」一詞的真正意義,於是採取由小而大的方向,研討與「教會論」的相關,取個人研究論文的議題,把本書訂名為《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並幸台總文宣處的編審得以付梓。全書內容以《以弗所書》第一章3-14節中的「榮耀頌」為依據;之所以取本段為論述依據的範圍,主要的理由,乃因使徒當中對「教會」知之最詳且得到啟示最多的,非保羅莫屬,他從逼迫教會傷害信徒,到認識教會,建設教會,從建設教會再到拓展教會,終日以事奉為他的職志,一生忠貞不二;另外,《以弗所書》正是專論「教會」的經卷,內容簡明而且豐富,充滿了基督對作者的啟示,再加上他本身文筆順暢,詞藻運用華麗,對於教會的敘述採用多樣性的文學手法,內中更含具當時非常流行的比方(Allegory),意涵深沉、情節迭起,全卷的內容,在他的信札中縱非最長的一卷,卻是以「教會」為全書主軸的專論,展現了他的文學素養,同時也開創了精闢的神學性立論;難怪長久以來,以「以弗所書的教會論」為專題學者,為數不少,爾後對於屬靈而榮耀教會的建設者,必會投入更多的心血。因此,末職取本論述作為「教會論」之一項,置於《教會在以弗所書中的比方》之後作為「教會論」系列的第二冊。
今,《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一書,經過五年的耕耘總算成書出版,一切的成果,只能歸榮耀於當日啟示如此豐富真理給保羅的聖靈,同時感謝聯總柯恆雄傳道兩年來用心的教學,以及在研究論文上的指導,他的忠誠與辛勞,末職點滴在心;泰山大人謝順道長老用心的批閱及修文,並對末職的督促,還有編審人員審稿與編輯同工的辛勞,末職都深記在心,特別要謝謝家兄芳田,雖人在中國大陸,卻一再鼓勵末職用心投入寫作聖工,並給予本書嚴謹的修繕與建議,藉此序以表謝意。最後感謝文宣處的同工處負責李盈朱傳道、林淑華姊妹在出版的過程中,給予編審與排版的協助,另外林連珠姊妹的封面與美工設計,在出版之際,致上感謝之意!勝全謹于2013/3/29北台中教會
作者序
本書是末職根據2006、2007 年就讀於神學研究所,所完成的畢業論文,重新整理而成的「教會論」(Ecclesiology)之二,此論述乃依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一章3-14 節,所引述的「榮耀頌」而成,此頌歌不僅帶動了保羅一系列的神學思想,也展現了「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之樣本、模型,同時也是《教會在以弗所書中的圖像比方》一書的延展。感謝主的憐憫與成全,有關的「圖像比方」一書在總會聯合會文宣部委託,並經台灣總會文宣處的審核、修正之後,已於2010 年12 月付梓發行,既可與各學界見面,同時作為「教會論」一系列的...
目錄
「教會論」是保羅神學系列中的教理之一,對基督徒而言,無論是自小就歸主,或是成長以後才慕道蒙恩,「教會」始終是信徒心目中維繫一生信仰與生活的核心。在經過長年累月的屬靈生活之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和教會(其實是信徒)建立緊密的關係;這其間,除了藉著聽道、禱告與事奉等行動,建構信心之外,一切的思絮與行動,絲毫無法與「教會」稍有脫節,諸如:崇拜、團契、飲食、事奉,甚至家庭生活、婚喪喜慶……等,無一能不和教會結合,可見基督徒的人生旅程,就是以「教會」為人生的開始,也以「教會」為人生的終點。
早期在本會神學院的課程中,曾排定有「教會論」這一項課目,個人有幸得到啟蒙,以致每逢觸及相關的經文和神學著作時,都深感興趣,期待有朝一日能在這個主題上作有系統的學習和研討。近日有感於跳躍式的學習,在治學上不是正確的態度,應該採取系列而且步步為營的學習的原則,即如同古人云:「行遠必自邇」的精神,先打好紮實的根基,再往上堆砌,才能建立完整的真理思維。感謝神的帶領,欣逢本會研究所教育學程的啟動,這是末職一生中難逢的佳機,因而得以投入進修課程的研習,此乃主所賞賜的大恩典。
基於本來研究的主題是《教會在以弗所書中的先存性與神救贖的安排》,其研討範圍,自然限制在使徒保羅的《以弗所書》之「榮耀頌」中, 並以「聖經釋義」(Biblical exegesis)為研究方法的依據,這也是經卷研究本來就應維持的一貫精神和原則,所有的釋義本都應建基於聖經的本文(context),相關的論述乃屬詮釋,僅供本文的旁註參考爾爾,一旦這些旁註跳脫了本文的規範,所言不合依據,所有的旁註也就無意義了。職是之故,在以「經文釋義」(Exegesis)為主要的「方法學」之探討下,我們也把「歷史的批判法」(Historical–Citical–Methool)納入聖經「詮釋學」(Hermeneutics)的考量之內。
同時,參照「新約釋義學導引」的詮釋方法,既可學習及並可熟悉歷史批判的解經法,以便運用此解經方法,作為分析新約的經文之用,也就是面對任何一段經文的釋經,就能够針對其各種層面,作出不同的分析與了解,必可達到以下的功能:
1.取用最貼切的原始經文
2.作語文上及文體上的結構分析
3.解析經文的描繪形式
4.了解經文形成的過程
5.引用專有的內涵及動機
6.參考宗教史上的情境
7.根據編輯上的旨趣
8.闡釋文中神學的內涵
如此,在教理的整理與詮釋上,就不致於滲入個人的意識與私見,論述也才得以與讀者擁有共識而為普羅大眾所接受。
不過,以「歷史批判的解經法」充作解釋的方法,並非唯一且不可更改的神聖定律,此方法亦非神學界所獨創,而是源自於十八、十九世紀交界的新時代中, 經由當時在自然科學、哲學、經濟學、語文學及人文學科中所發展出來的科學,尤其在法、英、德三語區中,也形成了單一類型的啟蒙時期,進而發展出另一套的世界觀(Weltbild),以凸顯人的獨立的、多元化的、解放化的意識及加速的世俗化。故本文依此原則,在梗概之後,首先說明的是經文分析,也就是把每段「經文」啟承轉合的過程和每階段的範圍,作適當而正確的分析、分段,這是一個解經絶對不可缺才的動作,使聖經的文本得到應有的尊重,也才能在寫與讀兩方得到真理的認同。
然而,《新約聖經》雖然走過的歲月遠不如《舊約聖經》,但新約的這些原始經文,畢竟也歷經二千多年的考驗了,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背景因素的轉述之下,部分經文難免出現了「異文」, 以致在經文的詮釋上也產生不同的表述;就此長期延續下來,即使不致於影響救恩的真理,卻也須作經文的鑑別,藉以了解歷代以來不同的譯文,並且從異文中找出最合乎原始經文的抄本,這在學術性論文的研究中是不能不參酌的作法。故本論對取用的經文與段落分析,事先作了各字、節的經文批判,以便歸回原文的字義。 當我們完成了經文鑑別(Textcriticism)之後,我們再將以經文鑑別所得的經文語詞為取用原則,再給予整段句構的分析(Syntax–Analysis),最後依適當語詞,作重譯成的嘗試,再作對照重要而關鍵的「字」、「詞」、「句」、「節」意義,加以探討(Word Study); 進一步的工作就是採取情境的查詢(Contextual Study), 以及經文釋義(Exegesis)和經文詮釋(Hermeneutics),使經文的釋義可以避免翻譯時偏差的無奈。 既然有了正確經文釋義,就可從「聖經釋義」進入「新約神學」的範疇,一一以系統的方式作為和「教會的先存性與神救贖的安排」的統合整理,故本論絕可以完成教理系統之釋義而可以作完整性敘述。
本書是以歷史批判法為基礎,配以格蘭.奧斯邦(Grant R. Osborne)著,《The Hermeneutical Spiral》所提出的註釋學螺旋的原理, 自經文批判為起點,直到以系統性統合的原則,對本論文作一完整敘述;最後,再依序以「實踐神學」的立場,作一完整性的總結,也就是「聖經在靈修和實踐上的用法」, 則整個經文的詮釋才算得上齊備。
第一章 議題形成的情境說明
第二章
保羅深知在事工上獨樹絕對不成林,非得眾人同心合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所以他一方面召朋引伴,大量地招聚同工,同時也隨時隨地大力的培練人才,建立以群體的觀念作為事奉的團隊,這就是他樹立同工以及人才運用的策略和特色,教會歷史(參《使徒行傳》)證明他的策略是正確且成功的,這一點乃為後人所承認的,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要奔馳於廣濶的地域,加上當時聖靈的動力急速地促使教會發展,無形中就削弱了他教牧事工的果效,以致於常有建立不久的教會,很快地又被世俗所沾染,以致造成了部份的教會嚴重的墮落,一旦信仰(教義)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那麼教會內在的問題自然地就會不斷的產生。例如我們所熟悉的加拉太與歌羅西兩地區的教會以及腓立比、哥林多兩處的教會,甚至遠至羅馬的歐洲……等教會,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在這個情況之下,教會有關真理的牧養和建設,對保羅而言就唯有靠書信的指導一途是求了,也唯有如此,才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種突破性的作法,不僅適時給予當時的教會,甚至到使徒教會的末期,在真理的傳授中仍然是受用無窮,後人可以從「一般書信」的大量出現,可以得到佐證。
對於保羅有關「教會」一事的論述,就以《以弗所書》一書中的「先存的教會」與「神安排的救贖」,最具有天啟性與真理性,這些屬靈的真理若非來自於神的啟示,豈有人能明白神的計畫與落實的作為呢?這二項教理,不是僅實於歷史性之後驗的、屬世的;教會的存在,則是先存性的,是創立世界之前的不可視的教會與預先安排的救贖原則。保羅以「先存的教會」說明教會的本質,再以「神救贖的安排」說明教會實質的配合,如此的表明,教會論終得完整。所以論及教會的有關,「教會的先存性」與「神救贖的安排」,在建設屬靈教會的論述中,都是不可從缺的一環,因為神就是如此實際地成全教會。今天的教會若能肯定教義的重要,在真理的堅守上必定會確實地歸回聖經,重新檢視「教理」的規模,積極核對自古以來神對世人的默示( God breathed),如此的教會才有榮美可言,並且在屬靈的爭戰上,也才能得勝有餘。因此,保羅的每一卷信札以及所著述的中心主軸,才會一直為後世的神學家不斷的重視;他們或以「在基督裡」中的「基督論」為主軸,或以「因信稱義」的「教會」為主軸……等,即使各家學說各有不同,然而各家的看法與主張仍是大同小異。
話雖如此,但是這些論證都不能跳脫新、舊約神學、教義學的體系,惟這些真理的寄託者──屬靈的教會,正如舊約的選民,都是聖言的受託者(羅三1),而教會則是這些神學思維的舞台,一切真理的規模無不藉由自古以來屬靈團體的浸潤,以「有形的動作」來成就神在萬世之中「無形的恩典」,這就是神在歷史的洪流中一貫的工程。職是之故,創立世界之前的「先存的教會」(弗一3–4),就彰顯在時空之下的人間歷史中,也就是自選民以來,神、人相會的帳幕;就藉由她所形成的會幕三步曲:「我與你們中間」、「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利廿六11–12;啟廿一3),神在「先存」、「預知」、「預定」的教會與救贖中,成了歷史進程中教會建設的準則與模式(Standard)。如此一來,對於保羅所提示的創立世界之前的「先存的教會」之認識與研究,意義就大為不同了。
至於「先存的教會」之觀念,與所引伸而出的「神救贖的計畫」之教理,也因著《以弗所書》的「榮耀頌」,自然地就成了研究「教會論」的議文,職是之故,對於議文的結構中,必先拮取頌詞中的:「頌獨一神」、「兩個分項」、「三重疊句」與「四個在基督裡」,作為詮釋的引述,「先存的教會」與「神救贖的計畫」自然而然地展現了「教會」這神學一論的意涵。
「教會論」是保羅神學系列中的教理之一,對基督徒而言,無論是自小就歸主,或是成長以後才慕道蒙恩,「教會」始終是信徒心目中維繫一生信仰與生活的核心。在經過長年累月的屬靈生活之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和教會(其實是信徒)建立緊密的關係;這其間,除了藉著聽道、禱告與事奉等行動,建構信心之外,一切的思絮與行動,絲毫無法與「教會」稍有脫節,諸如:崇拜、團契、飲食、事奉,甚至家庭生活、婚喪喜慶……等,無一能不和教會結合,可見基督徒的人生旅程,就是以「教會」為人生的開始,也以「教會」為人生的終點。
早期在本會神學院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470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