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田秀樹
定價:NT$ 320
優惠價:88 折,NT$ 28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人生70古來稀?如果活到80歲,更要隨心所欲!
銷量突破60萬冊!2022年全日本最多人讀過的書!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公布資料,2021年,
臺灣人均壽命已來到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
當人可以活到80歲,甚至100歲都不再稀奇時,你,打算怎麼過?
★日本精神科權威,寫給「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是日本精神科權威,
亦是臨床經驗超過35年的熟齡精神醫學專家。
《如果活到80歲》是和田醫師出版於2022年3月的暢銷力作,
上市當日便空降日本亞馬遜總榜冠軍,年底已加印25刷,
成為該年度最多人讀過的書,銷量至今已突破60萬冊。
何以如此?若從感性面來看,這其實是一封
寫給全日本高達810萬人的「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所謂團塊世代,係指生於1947~1949年二戰末,「戰後嬰兒潮」第一代。
之所以用「團塊」來比喻這個世代,是因為當時人們為了改善生活,
緊密地聚在一起,默默地辛勤勞動,支撐起日本社會和經濟。
自2007年起,全日本的團塊世代相繼退休。
然而,在社會發展與公共衛生的進步之下,長壽已成常態;
退休後的團塊世代,幾乎是從離開公司的那一刻,
便在晚年生活、年金、醫療保險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和田醫師指出:
「過去,80歲給人的印象是『人生的終點』。
但在人生百年的時代裡,真正的終點卻是在遙遠的20年之後。」
儘管活到100歲已不是稀奇之事,但人們的平均健康壽命,
卻離百歲還有段距離:男性72歲;女性75歲。
這是因為年過80之後,大部分人不是臥床不起,就是需要長期照護。
有的老人家甚至遭到家人虐待,或是陷入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狀態。
當長壽已成常態,任何人都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迎接百歲時代。
若你本身已屆四十不惑,此書正是你提前準備幸齡樂活的最佳提案;
如果家中奉養年邁雙親,本書便是最符合現實的新世代孝道。
★珍惜現有,放膽去做!輕鬆跨越80歲的屏障
和田醫師於本書前言提到:
「比起「高齡者」這種空泛的稱謂,超過80歲的人,應該被稱為『幸齡者』。
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
然而,長壽固然令人欣喜,卻仍有不少憂慮。
在邁向人生百年之前,你將碰上各種高聳厚實的「80歲的屏障」,包括:
▍開始頻繁看診、服藥、頻繁往返醫院與住家,晚年生活逐漸失去樂趣。
▍伴隨老化的不便與麻煩,例如體力消退、飲食忌口、戒除菸酒、遺產安排等。
▍任何人都有可能失智、癡呆,有辦法延緩,或從容地與之共處嗎?
面對這些屏障,和田醫師提出了最強心法:完全無須忍耐、隨心所欲過活。
如此一來,便能輕鬆跨越屏障,活出「就算明天死去,也不留半點遺憾」的人生。
和田醫師更強調:
「若是主動放棄自己能做的事,就會養出什麼都做不到的身體。」
例如,必須靠步行輔具才能正常走路的人,
如果因為「柱枴杖的樣子很醜」或是「使用助行器太丟臉」而放棄走路,
最終就會陷入完全無法行走的窘境。
這種因為老化而形成的屏障:硬是把「沒有」當作「有」,說穿了就是虛榮。
必須認清事實:「沒有」就是「沒有」;如果「還有」,就好好珍惜,盡情享受。
此外,本書還有更多兼具實用與顛覆性的幸齡樂活提案,
清楚告訴你哪些事應該多做、放膽去做,例如:
►想吃什麼就吃,尤其便宜的紅肉更要多吃。
►想喝酒沒問題;不戒菸沒關係,菸癮焦慮反而有礙健康。
►沒人能保證「吃了藥就能活更久」,你唯一要聽從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年過80就無須治療癌症;比起預防用藥,事後醫療更實際。
►找個尊重你醫療意願的醫師,不和只會要你積極治療的醫師打交道。
►運動很重要,但適度就好;散步最佳,一天不超過30分鐘。
►天真是老年人的特權,適時當個「不良老人」更好。
►手邊有錢盡量花,不要留給子孫。
►不論年紀多大,都有追求色色的權利。
幸齡樂活的最終解答,就讀這本!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Hideki Wada)
1960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為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以專治高齡者的精神科醫師身分,積極參與高齡者的臨床醫療,迄今已有超過35年經驗。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自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等領域。
聯絡信箱:Lo.Yosie@gmail.com
名人推薦:
POP Radio聯播網臺長、主持人/林書煒
醫師、FB粉專「時尚老人」/林經甫
資深影劇記者、暢銷作家/高愛倫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
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郭憲鴻(小冬瓜)
金馬雙獎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
資深媒體人、照護者/楊月娥
臨床心理師/劉南琦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蘭萱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跨越八十歲的屏障
男性九年、女性十二年——大家知道這些年數代表什麼嗎?
上述數字是指因病或失智症導致臥床不起,或是需要他人照護的平均生存期間。當然,臥床不起並非出於這些人自身意願;每個人都希望能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做就做,過得自由且獨立自主,直到人生的盡頭。然而,事實豈能盡如人意呢?
八十歲和七十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代;就算現在的你十分硬朗,也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這句話或許尖銳,但也十分真實。
▍幸福感恩和抱憾終身,你怎麼選?
現在已經是人生百年的時代。據說日本國內超過百歲的人瑞高達8萬6000人之多(編按:2021年,臺灣百歲人瑞為4738人)。大家身邊應該也有不少年過九十、甚至百歲仍身體硬朗的長者吧?
當然,雖說人生百年,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活到九十歲或一百歲。另外,即便能活到九十歲或一百歲,也沒人能保證,所有的高齡者都能過得健康且幸福:他們有可能長期臥床,需要接受照護;也有可能經常被家人虐待,又或者早已癡呆,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未來的事誰能預料?講得更殘酷一點,我們就連明天會如何也無法得知。
我今年六十一歲(編按:2021年時),已在老年精神科領域累積了35年的臨床經驗;診療過的患者超過6000名。若再加上照護機構或演講等醫院以外的場所,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一萬人了吧?真的不是我自誇,但我可以很自豪地宣告,自己是名老年醫學專家。
當然,每個人的年齡、體型都不同;個性、想法也不一樣;生活環境、家庭結構、工作、身上罹患的疾病也有著個人差異。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與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不過,人最終都會邁向死亡,這一點是大家共通的。雖然死亡的方式和年齡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人們終究無法避免死亡。
然而,在死亡之前,你還有兩條道路可選。
一條是幸福之路:在人生的最後,了無遺憾地離開人世,並感謝上天讓自己擁有一段美好人生。另一條則是抱憾之途:在面臨死亡時,仍不斷懊悔「早知道那個時候就……」,或是感嘆:「事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局面?」
幸福感恩或抱憾終身,大家想選哪條路呢?答案應該十分顯而易見吧?
▍服老,珍惜自己能做的事
如同前文提過的,八十歲之後的人生,和七十歲完全是天壤之別。
昨天明明還能做的事,今天卻突然辦不到了,這種情況越來越常發生。此外,身體不適的情況也會變多,舉凡癌症、腦梗塞、心肌梗塞、肺炎等,種種攸關性命的疾病紛紛找上門;有時也會逐漸失去自信,懷疑自己患上失智症。而在心理方面,則可能在歷經配偶或親近之人身故後,感到孤獨或絕望。
種種因生老病死而起的巨大屏障,將有如怒濤拍岸般襲來。
本書將分享各種方法,協助各位跨越矗立在眼前的屏障,不過,全書所說明的做法,可用一個想法來概括——那就是服老,珍惜自己能做的事。我認為這就是幸福或抱憾的分界線。
所謂幸福,源自於本人的主觀感受,意即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例如,有些人會怨嘆自己衰老,成天唸叨著自己有哪些事已做不來、只剩下哪些事能做,不斷細數自己的無用之處。有的人則是在服老的同時,珍惜那些自己還有能力辦到的事情,充分享受自己的可用之處。試想,哪種人會比較幸福呢?
答案也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然而,就我過去的臨床經驗來說,充分享受可用之處的人看起來比較幸福;他的家人和周遭的人也比較快樂。
日本國內習慣稱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為「高齡者」;七十五歲以上則為「後期高齡者」。但不論高齡者也好,後期高齡者也罷,大家不覺得這樣的字眼很空泛且缺乏情感嗎?
我是覺得,既然已經努力活了大半輩子,應該擁有一個更樂觀且充滿希望的稱呼才對。因此我提議——超過八十歲的人,應稱之為「幸齡者」,這樣的稱呼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同時,大家也會對於高齡這件事懷抱更多的希望。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會將八十歲以上的長者稱為幸齡者。
▍年過八十罹癌,但多數人一無所覺
過去我長年任職的「浴風會醫院」專門醫治幸齡者,每年大約會解剖一百具遺體。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很常在患者體內發現連本人都沒有察覺的嚴重病灶,而患者卻是死於其他疾病。
也就是說,這些病患直到離世時,身體裡仍有疾病沒被察覺;就連癌症也不例外。只要有機會解剖年齡超過八十五歲的亡者遺體,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癌症。換句話說,成為幸齡者之後,任何人體內都可能有癌症。
社會一般的認知為「癌症足以致命,應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事實並不僅止於此。這些高齡亡者的遺體就是在告訴我們,儘管身體裡存在著連本人都沒能察覺到的癌症,也不見得會對生活造成障礙。
尤其,癌症的惡化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緩,因此,「就算置之不理也沒有關係」的案例更是出乎意料地多,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個事實。
那麼,這樣的事實所引導出的選擇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年過八十,就不必再忍耐」的生存方式。
例如,為了避免罹患癌症,大家總是想吃不敢吃,並盡可能地減少菸酒,但大部分的幸齡者早就已經罹患癌症了(不論本人知情與否)。
既然如此,那些為了避免罹患癌症的忍耐,又有什麼意義呢?相較於此,能自由自在地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反而更快樂,也更沒有壓力,是吧?
事實上,相較於努力忍耐的高壓生活,隨心所欲反而更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能延遲癌症惡化,這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人生沒有好壞對錯,盡可能讓自己開心
既然努力了大半輩子,幸齡者就應該盡可能地讓自己開心。
精神科醫師的任務就是傾聽患者的心聲。這等於是在理解病患的整個人生,有時還能接觸到自己無法想像的世界。
在臨床診療的現場,單靠醫學書籍或論文知識遠遠不夠;患者本身就是本活的教科書。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不相同,但人人都是劇中主角;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發生導致心理疾病的不幸或是不得志。
久而久之,我漸漸發現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人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在我以心理專家的身分引導患者的同時,我也從患者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教導。現在的我,已經可以從與年輕時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佛家所謂的「生老病死」。
我在臨床現場學習到的智慧,全數裝載在這本書裡。我要感謝那些栽培我的患者們,並藉此回報他們的栽培之恩。
家中有年邁雙親,年屆四十、五十、六十歲的人也請務必閱讀。這將是獻給長壽父母們的新世代孝道。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9折18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3 |
5折 | 2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和田秀樹
優惠價: 88 折, NT$ 282 NT$ 3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人生70古來稀?如果活到80歲,更要隨心所欲!
銷量突破60萬冊!2022年全日本最多人讀過的書!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公布資料,2021年,
臺灣人均壽命已來到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
當人可以活到80歲,甚至100歲都不再稀奇時,你,打算怎麼過?
★日本精神科權威,寫給「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本書作者和田秀樹是日本精神科權威,
亦是臨床經驗超過35年的熟齡精神醫學專家。
《如果活到80歲》是和田醫師出版於2022年3月的暢銷力作,
上市當日便空降日本亞馬遜總榜冠軍,年底已加印25刷,
成為該年度最多人讀過的書,銷量至今已突破60萬冊。
何以如此?若從感性面來看,這其實是一封
寫給全日本高達810萬人的「團塊世代」,最深情的情書。
所謂團塊世代,係指生於1947~1949年二戰末,「戰後嬰兒潮」第一代。
之所以用「團塊」來比喻這個世代,是因為當時人們為了改善生活,
緊密地聚在一起,默默地辛勤勞動,支撐起日本社會和經濟。
自2007年起,全日本的團塊世代相繼退休。
然而,在社會發展與公共衛生的進步之下,長壽已成常態;
退休後的團塊世代,幾乎是從離開公司的那一刻,
便在晚年生活、年金、醫療保險等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和田醫師指出:
「過去,80歲給人的印象是『人生的終點』。
但在人生百年的時代裡,真正的終點卻是在遙遠的20年之後。」
儘管活到100歲已不是稀奇之事,但人們的平均健康壽命,
卻離百歲還有段距離:男性72歲;女性75歲。
這是因為年過80之後,大部分人不是臥床不起,就是需要長期照護。
有的老人家甚至遭到家人虐待,或是陷入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狀態。
當長壽已成常態,任何人都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迎接百歲時代。
若你本身已屆四十不惑,此書正是你提前準備幸齡樂活的最佳提案;
如果家中奉養年邁雙親,本書便是最符合現實的新世代孝道。
★珍惜現有,放膽去做!輕鬆跨越80歲的屏障
和田醫師於本書前言提到:
「比起「高齡者」這種空泛的稱謂,超過80歲的人,應該被稱為『幸齡者』。
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
然而,長壽固然令人欣喜,卻仍有不少憂慮。
在邁向人生百年之前,你將碰上各種高聳厚實的「80歲的屏障」,包括:
▍開始頻繁看診、服藥、頻繁往返醫院與住家,晚年生活逐漸失去樂趣。
▍伴隨老化的不便與麻煩,例如體力消退、飲食忌口、戒除菸酒、遺產安排等。
▍任何人都有可能失智、癡呆,有辦法延緩,或從容地與之共處嗎?
面對這些屏障,和田醫師提出了最強心法:完全無須忍耐、隨心所欲過活。
如此一來,便能輕鬆跨越屏障,活出「就算明天死去,也不留半點遺憾」的人生。
和田醫師更強調:
「若是主動放棄自己能做的事,就會養出什麼都做不到的身體。」
例如,必須靠步行輔具才能正常走路的人,
如果因為「柱枴杖的樣子很醜」或是「使用助行器太丟臉」而放棄走路,
最終就會陷入完全無法行走的窘境。
這種因為老化而形成的屏障:硬是把「沒有」當作「有」,說穿了就是虛榮。
必須認清事實:「沒有」就是「沒有」;如果「還有」,就好好珍惜,盡情享受。
此外,本書還有更多兼具實用與顛覆性的幸齡樂活提案,
清楚告訴你哪些事應該多做、放膽去做,例如:
►想吃什麼就吃,尤其便宜的紅肉更要多吃。
►想喝酒沒問題;不戒菸沒關係,菸癮焦慮反而有礙健康。
►沒人能保證「吃了藥就能活更久」,你唯一要聽從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年過80就無須治療癌症;比起預防用藥,事後醫療更實際。
►找個尊重你醫療意願的醫師,不和只會要你積極治療的醫師打交道。
►運動很重要,但適度就好;散步最佳,一天不超過30分鐘。
►天真是老年人的特權,適時當個「不良老人」更好。
►手邊有錢盡量花,不要留給子孫。
►不論年紀多大,都有追求色色的權利。
幸齡樂活的最終解答,就讀這本!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Hideki Wada)
1960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為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以專治高齡者的精神科醫師身分,積極參與高齡者的臨床醫療,迄今已有超過35年經驗。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自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等領域。
聯絡信箱:Lo.Yosie@gmail.com
名人推薦:
POP Radio聯播網臺長、主持人/林書煒
醫師、FB粉專「時尚老人」/林經甫
資深影劇記者、暢銷作家/高愛倫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
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郭憲鴻(小冬瓜)
金馬雙獎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
資深媒體人、照護者/楊月娥
臨床心理師/劉南琦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蘭萱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跨越八十歲的屏障
男性九年、女性十二年——大家知道這些年數代表什麼嗎?
上述數字是指因病或失智症導致臥床不起,或是需要他人照護的平均生存期間。當然,臥床不起並非出於這些人自身意願;每個人都希望能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做就做,過得自由且獨立自主,直到人生的盡頭。然而,事實豈能盡如人意呢?
八十歲和七十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代;就算現在的你十分硬朗,也沒人知道未來會如何。這句話或許尖銳,但也十分真實。
▍幸福感恩和抱憾終身,你怎麼選?
現在已經是人生百年的時代。據說日本國內超過百歲的人瑞高達8萬6000人之多(編按:2021年,臺灣百歲人瑞為4738人)。大家身邊應該也有不少年過九十、甚至百歲仍身體硬朗的長者吧?
當然,雖說人生百年,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活到九十歲或一百歲。另外,即便能活到九十歲或一百歲,也沒人能保證,所有的高齡者都能過得健康且幸福:他們有可能長期臥床,需要接受照護;也有可能經常被家人虐待,又或者早已癡呆,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未來的事誰能預料?講得更殘酷一點,我們就連明天會如何也無法得知。
我今年六十一歲(編按:2021年時),已在老年精神科領域累積了35年的臨床經驗;診療過的患者超過6000名。若再加上照護機構或演講等醫院以外的場所,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一萬人了吧?真的不是我自誇,但我可以很自豪地宣告,自己是名老年醫學專家。
當然,每個人的年齡、體型都不同;個性、想法也不一樣;生活環境、家庭結構、工作、身上罹患的疾病也有著個人差異。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與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不過,人最終都會邁向死亡,這一點是大家共通的。雖然死亡的方式和年齡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人們終究無法避免死亡。
然而,在死亡之前,你還有兩條道路可選。
一條是幸福之路:在人生的最後,了無遺憾地離開人世,並感謝上天讓自己擁有一段美好人生。另一條則是抱憾之途:在面臨死亡時,仍不斷懊悔「早知道那個時候就……」,或是感嘆:「事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種局面?」
幸福感恩或抱憾終身,大家想選哪條路呢?答案應該十分顯而易見吧?
▍服老,珍惜自己能做的事
如同前文提過的,八十歲之後的人生,和七十歲完全是天壤之別。
昨天明明還能做的事,今天卻突然辦不到了,這種情況越來越常發生。此外,身體不適的情況也會變多,舉凡癌症、腦梗塞、心肌梗塞、肺炎等,種種攸關性命的疾病紛紛找上門;有時也會逐漸失去自信,懷疑自己患上失智症。而在心理方面,則可能在歷經配偶或親近之人身故後,感到孤獨或絕望。
種種因生老病死而起的巨大屏障,將有如怒濤拍岸般襲來。
本書將分享各種方法,協助各位跨越矗立在眼前的屏障,不過,全書所說明的做法,可用一個想法來概括——那就是服老,珍惜自己能做的事。我認為這就是幸福或抱憾的分界線。
所謂幸福,源自於本人的主觀感受,意即取決於自己的想法。
例如,有些人會怨嘆自己衰老,成天唸叨著自己有哪些事已做不來、只剩下哪些事能做,不斷細數自己的無用之處。有的人則是在服老的同時,珍惜那些自己還有能力辦到的事情,充分享受自己的可用之處。試想,哪種人會比較幸福呢?
答案也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然而,就我過去的臨床經驗來說,充分享受可用之處的人看起來比較幸福;他的家人和周遭的人也比較快樂。
日本國內習慣稱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為「高齡者」;七十五歲以上則為「後期高齡者」。但不論高齡者也好,後期高齡者也罷,大家不覺得這樣的字眼很空泛且缺乏情感嗎?
我是覺得,既然已經努力活了大半輩子,應該擁有一個更樂觀且充滿希望的稱呼才對。因此我提議——超過八十歲的人,應稱之為「幸齡者」,這樣的稱呼不僅能表現敬意、更有溫度,也會有運氣與自己同在的感覺。同時,大家也會對於高齡這件事懷抱更多的希望。因此,在這本書裡,我會將八十歲以上的長者稱為幸齡者。
▍年過八十罹癌,但多數人一無所覺
過去我長年任職的「浴風會醫院」專門醫治幸齡者,每年大約會解剖一百具遺體。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很常在患者體內發現連本人都沒有察覺的嚴重病灶,而患者卻是死於其他疾病。
也就是說,這些病患直到離世時,身體裡仍有疾病沒被察覺;就連癌症也不例外。只要有機會解剖年齡超過八十五歲的亡者遺體,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癌症。換句話說,成為幸齡者之後,任何人體內都可能有癌症。
社會一般的認知為「癌症足以致命,應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事實並不僅止於此。這些高齡亡者的遺體就是在告訴我們,儘管身體裡存在著連本人都沒能察覺到的癌症,也不見得會對生活造成障礙。
尤其,癌症的惡化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緩,因此,「就算置之不理也沒有關係」的案例更是出乎意料地多,希望大家都能明白這個事實。
那麼,這樣的事實所引導出的選擇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年過八十,就不必再忍耐」的生存方式。
例如,為了避免罹患癌症,大家總是想吃不敢吃,並盡可能地減少菸酒,但大部分的幸齡者早就已經罹患癌症了(不論本人知情與否)。
既然如此,那些為了避免罹患癌症的忍耐,又有什麼意義呢?相較於此,能自由自在地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反而更快樂,也更沒有壓力,是吧?
事實上,相較於努力忍耐的高壓生活,隨心所欲反而更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能延遲癌症惡化,這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人生沒有好壞對錯,盡可能讓自己開心
既然努力了大半輩子,幸齡者就應該盡可能地讓自己開心。
精神科醫師的任務就是傾聽患者的心聲。這等於是在理解病患的整個人生,有時還能接觸到自己無法想像的世界。
在臨床診療的現場,單靠醫學書籍或論文知識遠遠不夠;患者本身就是本活的教科書。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不相同,但人人都是劇中主角;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發生導致心理疾病的不幸或是不得志。
久而久之,我漸漸發現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人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在我以心理專家的身分引導患者的同時,我也從患者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教導。現在的我,已經可以從與年輕時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佛家所謂的「生老病死」。
我在臨床現場學習到的智慧,全數裝載在這本書裡。我要感謝那些栽培我的患者們,並藉此回報他們的栽培之恩。
家中有年邁雙親,年屆四十、五十、六十歲的人也請務必閱讀。這將是獻給長壽父母們的新世代孝道。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3 |
5折 | 2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9折18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