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當下,你就是覺醒,你就是你。
如果來世你依然不明白你是誰,
那麼即使輪迴轉世也幫不了你了。★暢銷書《當下的力量》作者,另一本傳世經典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中英雙語版,超值典藏
靈性的覺醒,指的是從「思維之夢」中醒來。如果你想從這本書裡,尋求餵養思考的食物: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文字之間,而在於喚醒你的心。
文字不過是路標,它們所指向的在你的思維中找不到,只存在於你的內在,在一個比思維更寬闊、更廣袤無垠的空間裡。本書要帶給你的是生意盎然的平安。只要你在讀本書時感覺到這股內在平安,這書就在發揮它的作用,完成它做為導師的功能:提醒你「你是誰」,並帶領你回家。
本書共有十章,探討的內容從「超越思考的心智」,超越「小我」,一直到「痛苦與受苦的終結」,每章讀來各自獨立、簡潔而完整。作者深知我們這個時代的靈性需求,從各種靈修傳統中汲取精華,創作出這語錄般的雋永經典。本書絕對是促成個人意識轉化的一帖催化劑。
【精選語錄】關於「你是誰?」
「當你知道自己就是那個能覺知的意識,你就可以在萬事萬物中認出自己。透過『你』,無形無相的意識覺察到它自己。」
「當你認識到真正的自己時,你會有一種持續的、活生生的平靜感。你可以稱之為『喜悅』。這個喜悅是來自於,你認識到了自己正是那個尚未披上形相的外衣,無形無相的生命本質。」
關於「關係」
「在親密關係當中,是否經常上演重複的戲碼?是否經常因為芝麻綠豆的小事,引發激烈的爭論與情緒上的痛苦?這一切皆根源於基本的小我模式:我是『對』的。」
「當你把任何進到『當下』空間的人視為貴客,並且讓他們做他自己,這些人就開始改變了。」
「最後,很自然地,不再有別人了,你總是遇見你自己。」
關於「痛苦的止息」
「痛苦是必要的,直到你明白了它並非必要為止。」
「『是我此刻的想法,讓我不快樂。』有了這點醒悟,你就擺脫了自己不自覺中對那些想法的認同。」
「認定某件事是不好的,將讓你陷入情緒緊繃的狀態。一旦順其自然,不再為事情貼上好或壞的標籤,你將發現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突然湧現。」
關於「接納與臣服」
「如果讓你把內心真實的感受用話語說出來,那麼在一天當中,將有多少次你會說:『我不想待在這裡?』不想待在自己當下置身之處。」
「當你不再問:『為什麼這事發生在我身上?』你,便臣服了。」
「當你不再對生活提出不可能的要求時,奇蹟發生了,每個情境、每個人,甚至每件事不但都讓你滿意,同時彼此間也更和諧、更平靜。」
作者簡介: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
當代知名心靈大師,不傾向任何一種宗教或傳統。他的教法與古代的心靈導師一脈相承,都是使用清晰明暸的語言來傳達一個簡單而深刻的信息:人可以在當下擺脫痛苦,進入自在平安的境界。
生於德國,人生頭十三年在那裡渡過。倫敦大學畢業,在劍橋大學擔任過研究學者和導師。二十九歲那年,一次深邃的靈性轉化瓦解了他的舊我,讓他的生活道路徹底改變。
接下來的幾年間,他致力於解釋、整合和深化這種內在心靈的變化。他的教導簡單卻深刻,傳遞出關於無時間性,以及古代靈性導師們意欲告知人們的真理:走上開悟之路,痛苦消失了,你將進入永恆的內在平安。
廣泛在世界各地旅遊講學,努力把自己的領悟與意識力量帶給世界各地的人們。目前定居於加拿大溫哥華,著有:《當下的力量牌卡》、《當下的覺醒》、《操練當下的力量》、《一個新世界》等書。
譯者簡介:
劉永毅
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有《來自宇宙的新小孩》、《本體能量兩指療法》、《解構前世密碼》、《第12張牌》等,並著有《絕不認輸的人生》、《金錢遊戲》、《天下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海洋之子劉寧生》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
「托勒以簡而有力的方式,告訴讀者何謂內在寂照。」──《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透過精簡,本書集結了無以計數的洞見和智慧……積極而遠瞻、不斷挑戰自己的讀者將十分喜愛它,而那些只是尋求刺激的讀者,可能就會感到失望並覺得無趣了。」──《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托勒的書迷也許無法從本書中找到不同於以往的觀念或訊息,但這小而獨特的濃縮版本,也許能夠讓他們重溫一切的真理,讓他們的心靈再次得到啟發。」──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
名人推薦:【各界好評】
「托勒以簡而有力的方式,告訴讀者何謂內在寂照。」──《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透過精簡,本書集結了無以計數的洞見和智慧……積極而遠瞻、不斷挑戰自己的讀者將十分喜愛它,而那些只是尋求刺激的讀者,可能就會感到失望並覺得無趣了。」──《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托勒的書迷也許無法從本書中找到不同於以往的觀念或訊息,但這小而獨特的濃縮版本,也許能夠讓他們重溫一切的真理,讓他們的心靈再次得到啟發。」──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靜謐與寂照 Silence & Stillness
When you lose touch with inner stillness, you losetouch with yourself. When you lose touch with yourself, youlose yourself in the world.
Your innermost sense of self, of who you are, is inseparable from stillness. This is the I Am that is deeper than name and form.
當你與內在寂照失去了連繫,你便與自己失去了連繫。當你與自己失去了連繫,你便在這世界中丟失了自己。
你內心最深處的自我感,對於「我是誰」的認知,與寂照是密不可分的。寂照即是遠比名稱或肉體形相更為底層的「我本是」。
Stillness is your essential nature. What is stillness? The inner space or awareness in which the words on this page are being perceived and become thoughts. Without that awareness, there would be no perception, no thoughts, noworld.
You are that awareness, disguised as a person.
寂照是你的本質天性,它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內在空間或察覺知曉的能力。因為有它,你對本頁文字才能感知,並轉為種種念頭。沒有這覺曉能力,也就沒有了感覺、思考,甚至世界。
你就是那個覺性──只是化裝成人的形相出現。
The equivalent of external noise is the inner noise of thinking. The equivalent of external silence is inner stillness.
Whenever there is some silence around you ── listen toit. That means just notice it. Pay attention to it. Listening tosilence awakens the dimension of stillness within yourself, because it is only through stillness that you can be aware of silence.
See that in the moment of noticing the silence around you, you are not thinking. You are aware, but not thinking.
內在思維的嘈雜與外界的喧囂是等量齊觀的;內在的寂照與外界的靜謐也是如此。
無論何時,當你的周遭有那絲靜謐時,傾聽它──僅只覺察它、關注它。傾聽這絲靜謐,將喚醒你內在的寂照,因為唯有透過寂照,你才能覺察到那絲靜謐。
在你留意身邊那絲靜謐時,注意,那一刻你並沒有在進行思考。你在覺察,但沒有在思考。
When you become aware of silence, immediately there is that state of inner still alertness. You are present. Youhave stepped out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llective human conditioning.
一旦你開始覺察到靜謐,你便立即進入了內在寂止的警醒狀態,你「臨在」了,同時你也跨出了人類數千年來的集體制約。
Look at a tree, a flower, a plant. Let your awareness rest upon it. How still they are, how deeply rooted in Being. Allow nature to teach you stillness.
凝視一棵樹、一朵花、一株植物,讓覺察停留在那裡。它們是如此地寂靜,如此深刻地根植於本體之上,讓大自然來教導你何謂「寂照」吧!
When you look at a tree and perceive its stillness, you become still yourself. You connect with it at a very deep level. You feel a oneness with what-ever you perceive in and through stillness. Feeling the oneness of yourself with all things is true love.
當你凝視著一棵樹,並感知其寂照之際,你自己也將變得靜寂,你與那樹將在極深處產生連結。當你處於寂照之中,並透過寂照去感知一切事物時,你將感覺與感知對象合而為一;這種與萬物一體的感覺,就是真愛。
Silence is helpful, but you don’t need it in order to find stillness. Even when there is noise, you can be aware of the stillness underneath the noise, of the space in which the noise arises. That is the inner space of pure awareness, consciousness itself.
You can become aware of awareness as the back- ground to all your sense perceptions, all your thinking. Becoming aware of awareness is the arising of inner stillness.
要尋覓寂照,靜謐可以幫得上忙,但並不是非它不可。即使眾聲喧嘩,你依然可以覺察到那嘈雜下的寂照,覺察到那噪音生起之空間,那裡是你內在的純然覺性,即意識所在之空間。
你將覺察到覺性是你所有感官知覺與念頭的背景,而能夠有此覺察,就是內在寂照的生起。
Any disturbing noise can be as helpful as silence. How? By dropping your inner resistance to the noise, by allowing it to be as it is, this acceptance also takes you into that realm of inner peace that is stillness.
Whenever you deeply accept this moment as it is ── no matter what form it takes ── you are still, you are at peace.
靜謐可以幫你找到寂照,擾人的噪音一樣也可以。怎麼說呢?只要你能把對噪音的那份抗拒放下,接納噪音就是噪音, 這份接納就會把你帶進內在平安之境──寂照。
任何時候,當你全然地接納當下的如實狀態,不管出現的是什麼樣的情況,你都能夠平心靜氣。
Pay attention to the gap ── the gap between two thoughts, the brief, silent space between words in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notes of a piano or flute, or the gap between the in-breath and out-breath.
When you pay attention to those gaps, awareness of “something” becomes ── just awareness. The formless dimension of pure consciousness arises from within you and replaces identification with form.
請留意間隙,譬如兩個念頭之間的空白,或一段對話之中語詞間短暫的靜默,鋼琴或長笛演奏時音符之間的休止,乃至是一呼一吸之間的停頓。
當你注意到這些間隙時,覺察到「什麼」將僅只是覺察。無形、無相的純粹意識層面將從你內在生起,取代了你原本對於「形相」*1的認同。
*1形相 form
「form」做名詞用時,一般將它翻譯成「形狀」或「形相」,經常用來指稱一個物體的物理體態。但是在本書中,作者對「form」一字的使用指涉的範圍更為廣泛,除了物理體態之外,它可以是抽象思維與情緒上的「form」,因此,舉凡物體、情緒、念頭、反應等等,所有能被「覺性」 感知到的「對象」,無論具有或不具有物理體態,都算是「form」的一種。在中文中難有適切的字來對應,因此只能就上下文來選擇使用字眼。
True intelligence operates silently. Stillness is where creativity and solutions to problems are found.
真正的本智*2是默默在運行的。在寂照中,你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造力。
*2本智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原有「智能、智慧、理解力」之意,但都容易產生誤解為小我心智的能力,因此本書採用「本智」,取其「生命本然的智慧」之意,以避免被誤會為小我的智能。
Is stillness just the absence of noise and content? No, it is intelligence itself ── the underlying consciousness out of which every form is born. And how could that be separate from who you are ? The form that you think you are came out of that and is being sustained by it.
It is the essence of all galaxies and blades of grass; of all flowers, trees, birds, and all other forms.
難道寂照就只是無聲、無物嗎?不,它是本智本身──它是藏在萬相之下的意識,所以,它怎能與真正的你有所分離呢?你所認為的這個有形有相的你,也是源自於它、仰賴著它才得以存在。
它也是所有星系、草葉、花朵、樹木、鳥禽與萬相的本質。
Stillness is the only thing in this world that has no form. But then, it is not really a thing, and it is not of this world.
寂照是這個世上唯一不具形相的「東西」,事實上,它也不是「東西」,它不屬於這個世界。
When you look at a tree or a human being in stillness, who is looking? Something deeper than the person. Consciousness is looking at its creation.
In the Bible, it says that God created the world and saw that it was good. That is what you see when you look from stillness without thought.
當你在寂照中凝視著一棵樹或一個人時,是誰在觀看呢? 是某個比你這個人更為深沉的什麼在觀看,是意識在觀看它的創作。
《聖經.創世記》中提及,神創造了世界,並「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當你透過寂照觀看而不起念頭時,你所看見的正是神所看見的那個「好」。
Do you need more knowledge? Is more information going to save the world, or faster computers, more scientific or intellectual analysis? Is it not wisdom that humanity needs most at this time?
But what is wisdom and where is it to be found? Wisdom comes with the ability to be still. Just look and just listen. No more is needed. Being still, looking, and listening activates the non- conceptual intelligence within you. Let stillness direct your words and actions.
你需要更多的知識嗎?更多的資訊、更快速的電腦、更多的科學或知性分析,可以拯救世界嗎?此時此刻,人類此刻最需要的難道不是智慧嗎?
但什麼是智慧?何處可以找到它?智慧隨著靜觀寂照的能力一起出現,只要保持寂照,單純地看和聽,便足以啟動你內在那無概念的本智。且讓寂照導引你的一言一行吧!
第一章. 靜謐與寂照 Silence & Stillness
When you lose touch with inner stillness, you losetouch with yourself. When you lose touch with yourself, youlose yourself in the world.
Your innermost sense of self, of who you are, is inseparable from stillness. This is the I Am that is deeper than name and form.
當你與內在寂照失去了連繫,你便與自己失去了連繫。當你與自己失去了連繫,你便在這世界中丟失了自己。
你內心最深處的自我感,對於「我是誰」的認知,與寂照是密不可分的。寂照即是遠比名稱或肉體形相更為...
作者序
前言
找回你內在的平安
真正的靈性導師,在一般傳統的文字上,已沒有更多可以傳授的,他無法為你再增加新訊息、新信念或新行為準則,他唯一的功能是幫助你移除那些防礙你從生命的深處去看清自己本來是誰,去了解自己本來已知道的事。靈性導師的存在,是為了向你揭示內心深處的世界及深邃的平靜。
如果你想從一位靈性導師或現在手上這本書裡,尋求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的是餵養思考的食物,你在這裡不但找不到,同時你會錯失這些教導裡最重要的訊息。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這些文字裡,而是在你心裡。在閱讀本書時,你要隨時記得,並且去感覺它。文字不過是路標,他們所指向的在你的思維中找不到,只存在於你的內在,在一個比思維更寬闊、更廣袤無垠的空間裡。這裡的特徵是生意盎然的平安,因此,只要你在讀本書時感覺到這股內在平安,這書就在發揮它的作用,完成它做為導師的功能:提醒你「你是誰」,並帶領你回家。
這也不是一本逐頁讀完即可束諸高閣的書,要與它活在一起,時常拾起它,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時常放下它,或讓自己捧著它比閱讀它的時間更多。相信許多讀者拿起本書之後,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要中止閱讀、暫歇、沉思,進而進入靜觀寂照之中。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要比一直讀下去來得更重要,也更有幫助。且讓本書發揮它的功能,將你從不斷重複且受制約的思維夾纏中喚醒吧!
本書的形式可視為是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經文 的現代再現。「經」是一種充滿能量的真理指引,它以寓義精深的箴言、警語的形式出現,沒有太多概念上的精細討論。《吠陀》(Vedas)*1以及《奧義書》(Upanishads)*2即是以早期經文形式記載的聖典,佛陀的法語也是。如果你把耶穌的語錄與生平事蹟的記述從敘事脈絡中抽出,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經的形式,如同中國古老的智慧書《道德經》一樣。這種形式的優點是簡潔有力,在經文中,看不到非必要的心智思考,經文中所指出但沒說的部分,比說出來的更為重要。本書中近似經文形式的寫作風格,於第一章〈靜謐與寂照〉中尤為明顯。這一章的文句最是簡潔,它含括了全書的精義,也可能是部分讀者所需求的全部,其他章節則是為了那些需要更多路標的讀者而寫的。
一如古老的經文,本書所書寫的文字是神聖的,是來自於一種我們或可稱之為「靜觀寂照」*3的意識狀態。然而,與古老經文不同的是,它們不屬於任何一種宗教或靈修傳統,而是全人類都可以立即感受領略的。此外,本書也提及了另一個迫在眉睫的觀念,那就是人類共同意識的轉化不再是奢侈之舉,也就是說,它不再是少數人的福祉。如果人類不希望自我毀滅,那麼意識的轉化便是必要的。此時此刻,舊有意識的運作無方與新意識的出現正同時在發生。矛盾的是,事情似乎同時在變好與變壞,只是變壞的部分因它製造了許多的「噪音」,而變得更為明顯。
當然了,本書採用文字以便閱讀,再轉化為你心智上的思考。但是,這些思考與那些反覆、嘈雜、自私、喋喋不休只為引你注意的一般想法並不相同。如同那些真正的靈性導師,或是古老的經文,存於本書中的文字道理並不會要求你:「看著我。」而是希望你:「超越我。」因為這些思維來自於靜觀寂照,它們擁有的力量,可以引領你回到它們所生起的寂照之中。那寂照是內在的深邃平安,而這些寂照與平安正是你本體的核心要素,未來將拯救並轉化整個世界的就是這個靜觀寂照。
*1──《吠陀》Vedas
《吠陀》(Vedas)是印度最古代的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的總稱,是最古老的聖典,也是哲學宗教的起源。「吠陀」是「知識」的意思,婆羅門教認為這是古聖人受神的啟示(Sruti)而寫出來的。《吠陀》共有四種,即《梨俱吠陀》(R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沙磨吠陀》(Samaveda)、《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合稱「四吠陀」。
*2──《奧義書》Upanishads
《奧義書》(Upanishads)又音譯為《優波尼沙》,或意譯為《近坐書》,它是《吠陀》後期探討祭神哲學意義的著作,列為《六吠陀》中的第六部,又稱為《吠檀多》。它成書於《吠陀》的後期,包括150多篇哲學方面的著作,多是大師以智慧傳授學生的語錄,與《論語》頗為類似,集合了各聖賢的集體智慧結晶與吉光片語的意見、看法和教訓, 以散文或詩的形式寫出。這些論述天馬行空,影響印度後世唯心論哲學與唯物論哲學觀,對佛學思想也有很大影響。
*3──靜觀寂照 stillness
「stillness」的直接翻譯有「靜止、不動、平靜、寂靜」等義。可是作者艾克哈特在本書中對此字之使用超過這些意義。在書裡首頁,艾克哈特自己給「stillness」下了定義:它是一種內在空間或察覺知曉的能力。因為有這能力,你對本頁文字才能感知,並轉為種種念頭。沒有這覺曉能力,也就沒有了感覺、思考,甚至世界。顯然艾克哈特所說的「stillness」是在寂靜中保持覺察,因為有這覺察能力的觀照,萬物才得 以顯現,因此本書中採用「靜觀寂照」來對應「stillness」,並以「寂照」使用最為頻繁
前言
找回你內在的平安
真正的靈性導師,在一般傳統的文字上,已沒有更多可以傳授的,他無法為你再增加新訊息、新信念或新行為準則,他唯一的功能是幫助你移除那些防礙你從生命的深處去看清自己本來是誰,去了解自己本來已知道的事。靈性導師的存在,是為了向你揭示內心深處的世界及深邃的平靜。
如果你想從一位靈性導師或現在手上這本書裡,尋求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的是餵養思考的食物,你在這裡不但找不到,同時你會錯失這些教導裡最重要的訊息。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這些...
目錄
前言:找回你內在的平安
第1章 靜謐與寂照
第2章 超越心智思維
第3章 小我
第4章 當下
第5章 誰是真正的你?
第6章 接納與臣服
第7章 自然
第8章 關係
第9章 死亡與永恆
第10章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
前言:找回你內在的平安
第1章 靜謐與寂照
第2章 超越心智思維
第3章 小我
第4章 當下
第5章 誰是真正的你?
第6章 接納與臣服
第7章 自然
第8章 關係
第9章 死亡與永恆
第10章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
商品資料
出版社:橡實文化出版日期:2023-04-08ISBN/ISSN:978626708583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