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自何處來,香港人往何處去,
香港人在歷史洪流之中問:
我們究竟是誰?
△△△△△△△△△
從英屬香港到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一國兩制到一國一制
揭開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來的鉅變迷霧,
以全新視角探索香港身分與民族主義,啟迪對政治前景與港中關係的理解。
凱大熊於二〇一九年撰寫《異國兩制:從香港民族主義到香港獨立》時,想著未來能在香港舉辦新書發表會,然而如今已經完全不可能,這座城市崩解的速度證明了現實的殘酷。
這是一本見證香港內部對決的書。
見證知識與權力、新政治願景與過時主流觀念、民主與獨裁之間的對決,
以前所未見的加速度越演越烈。
本書以一九九七年後香港與中國關係不斷增加的挑戰為起點,深入分析香港民族主義的起源,並介紹城邦派、自決派、獨立派和歸英派等主要思想流派。同時,書中與後殖民理論、薩依德的《東方主義》等西方政治思想傳統進行呼應,並在結論進一步探討了香港民族主義對於二〇一九年年抗議運動的影響,作出了相應的評估。
香港政治的倒退引起一些人將責任歸結於獨立倡導者和所謂的「麻煩製造者」,他們認為這些人的行動超出北京政府設定的「紅線」,並為中央政府鎮壓香港自由提供了藉口。支持「異國兩制」的聲音顛覆了這種觀點,指出言論自由實際上不存在,只有在跨越所謂的「紅線」時才能行使自由,而北京政府所提供的任何鎮壓理由都只是注定要發生的藉口。香港獨立的理念代表了對一國兩制失敗以及超越陳舊觀念的集體覺醒。
隨著《國安法》的實施,公開、誠實且具有爭議的討論已成為非法,倡導者面臨流亡、沉默或長期監禁的抉擇。儘管如此,他們的思想仍然存在,並在香港自由的餘燼中繼續燃燒。
作者簡介:
凱大熊(Kevin Carrico)
美籍人類學家及中國問題學者,現為澳洲蒙納士大學中文系主任。
凱大熊長期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文化,關注包括漢服運動與漢民族主義、藏區連環自焚事件、新疆集中營,以及香港反殖獨立運動。
二〇一八年十月,他以滿分通過新左派學者胡鞍鋼作主講導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線上課程考試,並支付四十九美金獲得有胡鞍鋼簽名的電子合格證書。在他寫文章嘲笑此課程後,他的證書被取消了。
凱大熊自二〇二〇至二〇二一年為香港蘋果日報寫專欄。按照香港文匯報的報導,「凱大熊是一名鼓吹『分裂中國』 的政治學者。」
譯者簡介:
盧靜
負責本書第一章。
過度自由,熱衷策略與敘事遊戲,關心一切事務的「為什麼」與「然後呢」。譯有《民族重建》、《末日》、《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遊戲設計的藝術》、《西方的自殺》等。
譯稿指教:rutkking@gmail.com
劉維人
負責本書第一章以外部分。
自由譯者。譯作集中在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如《反民主》、《暴政》、《修辭的陷阱》、《民族重建》等。
譯作賜教:warren1_liu@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江旻諺《如水》編輯委員
吳叡人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桑 普 政治評論人、律師
羅冠聰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名人推薦:江旻諺《如水》編輯委員
吳叡人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桑 普 政治評論人、律師
羅冠聰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異國,兩制:二〇一一年後香港政治思想的新方向
香港民族主義是什麼?提倡「香港民族」這個理念的人究竟有什麼觀點?又有什麼建議?本章節是英語世界第一份對香港民族主義的完整介紹。香港民族主義可以分成四大流派:城邦派、自決派、獨立派和歸英派,這四大流派都有一個共同基礎,就是意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失敗了。然而,除了同樣的政治認知,這四大流派採用的哲學和政治觀點都大不相同,因此他們對香港未來的展望也同樣南轅北轍。換句話說,我們不該把香港民族主義想像成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運動,它其實更像是一場探討香港未來的對話,這場對話沒有禁忌、充滿希望,而且開放任何人參與其中。
這一章將會介紹香港民族主義這個思潮的歷史,重點在於整個概念的發展過程,而非特定的人物或事件。當然,有些人物對這些思潮的發展格外重要,因此我們還是必須討論他們的人格與貢獻。然而,我在撰寫這一章的時候也發現,如果太強調某些人物的貢獻,難免會放大他們的人格,這樣一來我們很容易會被於這些人複雜且充滿爭議的關係牽著鼻子走。問題在於,這樣除了讓我們看見政治運動家並不一定都很尊重彼此,深究這些關係實在沒什麼知識價值。同樣地,本章如果討論到二○一四年的佔領中環,或是二○一六的魚蛋革命等重大事件,也必定是因為這些事件和某一段香港民族主義的發展密不可分。總而言之,我並不打算爬梳二○一○以來所有跟香港民族主義相關的事件,而是要解釋和追溯這些事件如何催生出一連串的論戰,而這些論戰又如何促成新的事件,例如:佔領中環讓人們開始質疑,在中國統治下是否有可能實現民主?而魚蛋革命則讓人們開始討論,在抗爭中使用暴力有何道德基礎?
在概述香港民主主義思想發展的時候,我想特別強調相關辯論的型態多麼千變萬化。與此同時,雖然知道現實中的香港相對不太可能如任何相關建議從中國分離出去,但本章還是要指出相關討論如何拓出新路,找到評斷中國統治之害的新方法,以及了解那種「四海都是中國人」(pan-Chinese)的民族主義又有那些問題。
從城邦論到「永久基本法」
提到陳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陳雲原本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於港府任官,他在二○一○年代開始評論政治,認為香港必須改變與中國的關係。可想而知,親中人士不會喜歡這種論調,他們稱陳雲在販賣「恐華情緒」。另一方面,即使是直言主張香港獨立的人,也對陳雲這個名字撇出斜視,嗤出冷笑。然而,當我繼續追問下去,我發現這些人全都同意,陳雲的發言徹底改變了港中關係的討論方式。他成為一個不受拘束的媒介,讓人討論到底該怎麼處理香港在中國統治下的社會政治緊張關係,並且跳脫當前的束縛,用新的概念去設想香港的未來。他在二○一一年出版的《香港城邦論》中,直言一國兩制已經失敗,並提出香港作為一個不同於中國其他地區的城邦的主確表達的需求,如今都表達了出來,這座城市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想體系,永遠改變了香港人看待與談論未來的方法。
陳雲顯然是一位蔑視傳統、勇於對抗的思想家,哪怕是社會最諱莫如深的議題,他也敢正面挑戰。這讓他能夠如尼采一般,超越傳統論述的陳腐平庸,對香港的正統政治論述施以致命痛擊。但這種百無禁忌的特質,雖然讓他在二○一○年代前半葉聲名鵲起,卻也在後半葉失去人氣。若以尼采為喻,這種轉變就很容易想像,如果你在社群媒體上整天追蹤尼采的最新動態,你很容易會從心潮澎湃轉為大失所望。陳雲肆無忌憚、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雖然讓他寫出了永遠改變香港政治的書,讓港人開始辯論香港的未來,但之後也讓他在後續辯論中走向極端,遭人厭惡。
《香港城邦論》
陳雲的革命思想始於他在二○一一年出版的這本書。書中的主張平凡無奇,只是提及香港應該成為一個城邦。乍看之下,這似乎什麼都沒說,畢竟香港本來就已經是一個擁有自己的邊界、貨幣、政策,表面上擁有自治的城市。但在日後不斷衍伸的「城邦論」系列書籍中,陳雲不斷在城邦與香港的概念中注入新的意義。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若是成為香港城邦,就絕對不只是文字遊戲這麼簡單。
什麼是城邦?陳雲認為這個概念有很多意義,他說城邦是一種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西方傳統,是柏拉圖《理想國》和亞里斯多德《政治學》這些古典政治學的想像基礎。城邦是一種以城市為核心的小型自治實體,通常位於大國的邊緣,讓各國的人才、資本、商品、學者、文化習俗在此匯流集結。有時候城邦是獨立的,但通常都跟另一個提供資源、為其抵禦外侮的主權實體有連結。城邦是民主的發源地,它在政治上不認為人民應該為國家服務,而是國家應該為人民存在。陳雲甚至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來主張城邦存在的主要意義就是實現「美好生活」。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的城邦(polis)。但這一切與我們眼前的現實卻相去甚遠,也就是目前香港跟中國的關係完全不是這樣。這正是城邦論的重點所在。陳雲所述的城邦傳統完全改寫了香港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陳雲明確指出,無論是只把香港當成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還是中國統治下的特別行政區,在想像香港時都會明顯漏掉一大塊既有的現實,以及許多可能的未來。
如果只把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當成殖民地,便會忽略歷史的複雜性,以為當時的香港只有壓迫和不正義。陳雲認為,香港這座一八四二年建立的城邦並不像中國正史描繪的只是某個遭受殖民的國恥,反而是東亞獲得全新政治傳統與文化傳統的前哨站。很多香港的居民都不是被動地遭受殖民,而是為了追求這座城市的「美好生活」,主動從中國移居到這裡。他認為,雖然香港的總督來自遙遠的倫敦當局,但香港幾乎擁有完全的權力能夠決定地方事務,於是時日益久,香港便發展出獨特的政治與經濟政策,這些政策反映了當地利益,使這座城市發達繁榮。因此,香港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成了一個桃花源,得以遠離中國連綿不絕的文化毀滅、政治動盪、人道危機。
至於依照香港於一九九七之後的官方名稱,只把香港想像成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陳雲的解讀中認為是更加貧乏的描述。法治、結社自由、新聞自由這些表面上讓香港顯得很「特別」的性質,其實在當代一點也不「特別」,而是非常「普通」的普世價值。如果你認為香港人所謂的自由有任何一丁點「特別」之處,那只表示你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詭異政治、社會文化、法律狀況視為理所當然。不過,如果無論從歷史還是當下現實的角度,香港都既不只是殖民地,也不只是特別行政區,那麼香港究竟是什麼呢?陳雲認為能夠反映香港「客觀現實」的概念,就是城邦。
香港獨特的文化也是來自於這種獨特的城邦歷史。陳雲根據人們過去移入香港的歷程,提出一種備受討論(很多時候甚至是陳腔濫調)的觀點,他認為香港融合了三個不同時空的文化:過去的大清、之後的中華民國,以及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在陳雲眼中,香港人繼承了大清遺民的保守和沉著,繼承了民國時期的勇氣與探險精神,以及維多利亞英國的自由主義、懷疑精神、理性。我個人不太相信世上有所謂的民族性,而且要批評這種把不同時空的不同遺緒簡化為「香港民族性」的說法也確實容易。但若是我真的只花短短幾分鐘用一串膝反射的批評結束本書的這一段,就會錯過陳雲論述背後的真正要點,也無法解釋他為什麼能引發那麼大的迴響。陳雲這種「民族性」迷思論述其實想把香港歷史帶回建構身分認同的脈絡中,讓大家注意到中國中央政府「四海都是中國人」的永恆民族神話完全忽視香港獨特的歷史經驗。
但這種香港的獨特性能不能經得住中國日益嚴苛的統治?陳雲認為不僅可以,而且必須。按照傳統的說法,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給香港的恩賜,理論上隨時可以撤銷,不需要等五十年期滿。時間過得越久,這座城市就越來越不會是亞太的經濟重鎮,事實上也一直有人認為香港即將被深圳或上海等城市取代。香港的未來在於中國,是香港需要中國,不是中國需要香港。陳雲再次在這裡露出他拿手絕招翻轉這種敘事。首先,他主張一國兩制既不是鄧小平新創的理論,更不是中共送給香港的恩賜。一國兩制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是因為採取英國體制的香港的實力跟文化都勝過中國,中共不願意正面承認,才編出來的一套藉口。中共想要香港體制帶來的經濟利益,但在政治上卻無法對香港提供任何協助,所以只好在移交之後繼續讓香港維持既有的制度,美其名為「一國
兩制」。其次,他認為「香港會被超越」的炒作雖然由來已久,卻永遠不可能實現。早在一九五○年,上海的城邦底蘊就被中共刨根殆盡,共黨的色彩深入骨髓;深圳則終究只是香港城邦的附庸,香港要是衰落,深圳也會跟著滅亡。在他看來,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這兩個城市都無法代替香港獨特的金融與科技角色。陳雲以顛倒上下的方式,提出一套典範轉移的論述,讓香港的政治文化與港中關係的討論方式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認為香港不需要中共,是中共需要香港,真正的權力與主動權都握在香港手上。
陳雲認為,雖然中國需要香港,中共卻拒絕承認,所以政策搖搖擺擺自相矛盾,一下子務實地採取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想用香港的獨特優勢來協助中國發展;一下子又不理性地「控制上癮」,破壞香港的重要特質。一方面,中共知道香港對中國的未來發展與中國的世界位置都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因此力求慎重地找出現實可行的政治出路。但另一方面,中共領導人與其抱持民族主義的支持者在情感上卻有一道過不去的坎,不願意承認香港的強大之處並非來自他們全能的偉大共產黨,而是來自英國政府和香港人民,更糟的是,中共接收香港之後,還不得不把這種外來的特質延續下去。為了彌補過去遺留下來的制度赤字,官方論述開始主張香港人虧欠中國,說香港之前在中國陷入困境的時候,搶走了全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而且如今必須仰賴中國,所以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支持才能讓這座城市的經濟順利運作下去。但他認為這種意識形態只能暫時撐一陣子,如果繼續讓中共任意行事,政策只會越來越倒行逆施,然後香港的特色逐漸消亡,對中國越來越沒價值。在二○二一年重讀此語,不禁深嘆十年前的陳雲料事如神。
香港要怎麼樣才能避免毀滅?陳雲的提議是讓香港成為城邦。這個願景該如何實現?這實際上究竟意味著什麼?是承認香港為城邦,還是把香港打造為城邦?這些細節陳雲在第一本書沒有太多解釋。或許因為他當時意識到自己提出了一個新的典範框架,他第一本書的重點只是希望港人承認這座城市過去以來都是個城邦,倘若一切理想,將能發生他所謂的「城邦運動」,在政治上開始著重香港利益,然後開始利用香港在港中關係之中的戰略優勢,以法治為基礎,明確要求中共放權。之所以要提出城邦的概念,就是為了改變遊戲規則。
在這個情況下,陳雲有所本的的自信果然應驗:當人們談到二○一一年來哪些書對香港政治造成最大影響時,通常都會把《香港城邦論》排在首位。在這本書問世時,本土意識才剛開始在香港政治思想界初露頭角,而開啟日後細緻討論的第一本系統性理論論述就是《香港城邦論》。諷刺的是,《香港城邦論》日後引發的浪潮走向了港獨之路,但陳雲在該書卻特別小心地強調,他絕不支持香港獨立。他在書末甚至表示,「《基本法》賦予的自治權,比英國統治承認的所有權利都多。問題只是中國正在阻止港人自治,而港人在正取自製時不夠積極。要真正實現香港自治,顯然不是走上獨立之路,而該真正落實『一國兩制』。」雖然這本書倡導的是香港成為城邦而非獨立,卻因為改變了政治討論場域,而為港獨倡議打開大門。不過還沒等到香港完全獨立的說法進入主流政治圈,陳雲自己的思想卻已經發生了出乎意料的轉向。
第二章 異國,兩制:二〇一一年後香港政治思想的新方向
香港民族主義是什麼?提倡「香港民族」這個理念的人究竟有什麼觀點?又有什麼建議?本章節是英語世界第一份對香港民族主義的完整介紹。香港民族主義可以分成四大流派:城邦派、自決派、獨立派和歸英派,這四大流派都有一個共同基礎,就是意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失敗了。然而,除了同樣的政治認知,這四大流派採用的哲學和政治觀點都大不相同,因此他們對香港未來的展望也同樣南轅北轍。換句話說,我們不該把香港民族主義想像成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運動,它其實更像是一場探討香港未來...
目錄
誌謝
引言 初生的民族想像
從「一國兩制」到「異國兩制」
中國監視與本書行文
本書架構
第一章 民族源始
一:從精神病學看認同
二:對峙的螺旋
三:批判中國對香港的統治
四:香港警察如何成為外族
第二章 異國,兩制:二○一一年後香港政治思想的新方向
從城邦論到「永久基本法」
自決論:一廂情願的社會契約
香港獨立
歸英運動:回到九七之前
結語:香港的政治啟蒙
第三章 宛若國度:港中關係的知識/權力
走向結構主義式東方主義
香港被寵壞論
香港歇斯底里論
香港法外狂徒論
香港病毒論:一身兩制仔細一看就看得出來的對港政策: 「知識/權力」如何淪為「無知/權力」,最後又淪為「知識對抗權力」
結語 知識對抗權力
注釋
參考文獻
誌謝
引言 初生的民族想像
從「一國兩制」到「異國兩制」
中國監視與本書行文
本書架構
第一章 民族源始
一:從精神病學看認同
二:對峙的螺旋
三:批判中國對香港的統治
四:香港警察如何成為外族
第二章 異國,兩制:二○一一年後香港政治思想的新方向
從城邦論到「永久基本法」
自決論:一廂情願的社會契約
香港獨立
歸英運動:回到九七之前
結語:香港的政治啟蒙
第三章 宛若國度:港中關係的知識/權力
走向結構主義式東方主義
香港被寵壞論
香港歇斯底里論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堡壘文化出版日期:2023-06-20ISBN/ISSN:978626724065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