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是唐詩的雙子星,但坊間的李杜詩選,常見前半部李白,後半部杜甫的編排方式,或者是李、杜各自成書,無法透過相同主題、不同的表現方式,來呈現李、杜詩各自的長項與異同處。本書透過「身世背景」(自傳、親情、兩人贈別)、「共同主題」(贈別、戰爭、山水、懷古、飲酒、閒適)與「各自擅長」(李白的閨情與杜甫的詠物)重新編排。書中每單元前皆附有「導讀」,概述各單元主題的寫作傳統與李、杜的書寫差異。每單元並選錄若干代表性詩作,附有精簡扼要的字詞注釋與典故說明,詩後並以兩至三則的「名家析評」,提示選錄詩作的精妙處。
作者簡介:
選編
陳美朱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學術專長領域為古典詩學之杜詩學、唐詩選本與明清詩話專題研究。已發表專著有:《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對對象之考察》、《清初杜詩詩意闡釋研究》、《明清唐詩選本之杜詩選評比較》《唐宋詞選讀》、《屈復《唐詩成法》點校本》等書。
章節試閱
〈上李邕1〉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2。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3。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4。
1.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人,天寶初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李邕平素以能文養士著稱。開元年間,李邕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本詩應是李白於開元八年(720)時,由家鄉成都前往渝州拜謁李邕,但因放言高調,為李邕冷落後所作。
2. 大鵬二句:李白以大鵬自喻才幹不凡。典故出自《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順風而上;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
3. 假令二句:李白自言即使失勢了,也還是能引領潮流。簸,本指簸箕,此處作動詞,為簸揚、激起之意。滄溟,指大海。詩中以「摶搖直上」比得志,以「風歇」代指失勢。
4. 宣父二句:李白以孔子的「後生可畏」之言自勵,也提醒李邕不可因年少可欺而輕看晚輩。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詔尊孔子為「宣父」。《論語.子罕》有「後生可畏」之言。
名家析評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此篇似非太白之作,今釐在卷末。(卷9)
《李白詩選評》:前人有稱本詩「稚甚」、「似小兒語」而疑為偽作者。⋯⋯正因為稚嫩,「初生之犢不怕虎」,正可見出少年李白之風采意氣。⋯⋯李白本詩,居然以「風鵬」起,以孔子結;不僅如此,其臨終前作的〈臨路歌〉竟同樣起以「風鵬」,結以孔子。這說明,如同其他一切思想與藝術材料一樣,在李白那裡都經過了他以自我為中心的改造,而儒道雜糅,功成身退則是他的人生理想。李白這隻「風鵬」並非一味追求出世,即使在高蹈遠引時,骨子裡仍有著一份對現實人生的執著。(頁14-15)
〈上李邕1〉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2。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3。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4。
1.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人,天寶初任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李邕平素以能文養士著稱。開元年間,李邕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本詩應是李白於開元八年(720)時,由家鄉成都前往渝州拜謁李邕,但因放言高調,為李邕冷落後所作。
2. 大鵬二句:李白以大鵬自喻才幹不凡。典故出自《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順風而上;扶搖...
作者序
自序
在成大中文系首次開設「李杜詩選」選修課時,我曾考慮由坊間現有的李、杜詩選本中,找到一本適合的書目作為現成教材。然而,遍尋現有書籍,或者李白與杜甫單獨成書;或者雖合為一書,但前半部李白,後半部杜甫。以此為教材,課程可能會設計成「上學期李白,下學期杜甫」的模式,李、杜兩家並沒有太多的互動與交集。實際上,李、杜原本就是唐詩的雙子星,即使不是中文系的學生,對李、杜兩家也是耳熟能詳;何況中文系學生,在歷經大二的詩選與文學史課程後,大三再選修李、杜詩,對其學習歷程究竟有何助益?又該如何設計課程才能達到學習目標?這些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問題。
關於李、杜的分辨,相關的文學史概論或網路上的百科資料,簡直多如過江之鯽,歸納要點,不外乎: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李白重先天才力,杜甫重後天學力;李白為個人主義,詩作充滿道家的浪漫色彩;杜甫為群體主義,詩作充滿儒家的寫實精神;李白的詩風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杜甫則是沉鬱頓挫,博大精深⋯⋯。更深入細密的分辨,如葛景春《李杜之變與唐代文化轉型.前言》指出李白詩以古體居多(佔72%),杜甫則以近體為主(佔71%);在生命歷程上,李白為南風北進,由四川前往長安發展;杜甫為北風南擴,由長安流落西南巴蜀(頁15-17)。更進一步的,是六神磊磊的《翻牆讀唐詩》,將李、杜兩家放在詩歌的歷史長流中進行考察,得出以下結論:「李白就是舊世界的終點。⋯⋯你如果跑回到《詩經》的古代,轉身向前望去,所能看到的最後一個人,就是李白。」「而杜甫,則是新世界的開端。莫礪鋒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把中國古典詩歌比做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的話,杜甫就像位於江河中游的巨大水閘,上游的所有涓滴都到那裡匯合,而下游的所有波瀾都從那裡瀉出。』」(頁127)透過對李、杜詩的分辨,除了能深入理解兩人詩作共同/相異的特色,應該也有助於中文系的學生,整體掌握古典詩學的古、近體發展、南北地域差異、復古與新變的相關問題,建構出更完整的詩學理論學習系統。
然而,如果依照「上學期李白,下學期杜甫」的方式安排課程,李、杜詩將被一分為二,李白歸李白,杜甫歸杜甫,兩人之間沒有交流,也就沒有辦法透過比較來達到課程的預期目標。但如果要透過「相同主題不同表現方式」來呈現李、杜詩的異同,就必須調整教材編排並重新思考課程單元,不能再是上學期李白、下學期杜甫的課程模式。在歷年累積的教學經驗並檢視逐年修正的教材單元後,最終決定由以下三方面來建構李、杜詩課程:
一、身世背景,含李、杜的自傳詩、親情詩,以及兩人交遊贈別的詩作。
二、共同主題,包含贈別、戰爭、山水、懷古、飲酒、閒適等主題。
三、各自擅長,李白的閨情詩與杜甫的詠物特。
透過身世背景比較,可以知人論世,讓學生對李、杜的生平背景、家庭婚姻狀況、親子互動關係,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避免如清初金聖嘆般,僅以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的「憐君如弟兄」及「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便望文生義,得出杜甫「無日無夜不教侯(李白)作詩」的結論,誤認杜甫是提攜李白作詩的前輩。共同主題部分,藉由兩家主題相近的詩作,可以讓學生具體理解李白與杜甫各自的特色,也能延伸印證李白多古體,杜甫多近體;李白多復古,杜甫尚新變;李白南風北進與杜甫北風南向的趨勢。各自擅長部分,則聚焦在李白的閨情詩與杜甫的詠物詩,學生可藉以延伸探討「男子而作閨音」與「詠物寄寓情志」的書寫傳統。下學期期中考過後,學生對李、杜的生平背景與詩作特色,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基礎與認識,再安排修課學生自行挑選小組成員,每組同學就李、杜相關詩話中的議題,選擇其中一則上台深入分析報告。如此一來,既能檢視學生的綜合學習成果,也能深化各個單元的議題。同學的創意性發想與深入簡出的報告設計,往往讓我有「教學相長」的回饋與欣喜。
自序
在成大中文系首次開設「李杜詩選」選修課時,我曾考慮由坊間現有的李、杜詩選本中,找到一本適合的書目作為現成教材。然而,遍尋現有書籍,或者李白與杜甫單獨成書;或者雖合為一書,但前半部李白,後半部杜甫。以此為教材,課程可能會設計成「上學期李白,下學期杜甫」的模式,李、杜兩家並沒有太多的互動與交集。實際上,李、杜原本就是唐詩的雙子星,即使不是中文系的學生,對李、杜兩家也是耳熟能詳;何況中文系學生,在歷經大二的詩選與文學史課程後,大三再選修李、杜詩,對其學習歷程究竟有何助益?又該如何設計課程才能達到...
目錄
自序
自傳詩單元
自傳詩單元導讀
李白自傳詩(12首)
〈上李邕〉
〈南陵別兒童入京〉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古風〉五十九首其三十七
〈扶風豪士歌〉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一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贈張相鎬〉二首其二
〈流夜郎贈辛判官〉
〈古風〉五十九首其一
〈臨路歌〉
杜甫自傳詩(10首)
〈奉贈韋左丞丈廿二韻〉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述懷〉
〈北征〉
〈彭衙行〉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百憂集行〉
〈宿府〉
〈去蜀〉
〈壯遊〉
親情詩單元
親情詩單元導讀
李白親情詩(9首)
〈贈內〉
〈寄遠〉十二首其三
〈寄東魯二稚子〉
〈秋浦寄內〉
〈別內赴徵〉三首其一
〈別內赴徵〉三首其二
〈別內赴徵〉三首其三
〈南流夜郎寄內〉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其二
杜甫親情詩(19首)
〈月夜〉
〈一百五日夜對月〉
〈羌村〉三首其一
〈羌村〉三首其二
〈羌村〉三首其三
〈遣興〉
〈憶幼子〉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又示兩兒〉
〈宗武生日〉
〈狂夫〉
〈江村〉
〈進艇〉
〈月夜憶舍弟〉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九日〉
〈野望〉
〈吾宗〉
〈示獠奴阿段〉
李、杜交遊詩單元
李、杜交遊詩單元導讀
李白贈杜甫詩(2首)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附錄
〈戲贈杜甫〉
杜甫贈李白詩(12首)
〈贈李白〉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贈李白〉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夢李白〉二首其一
〈夢李白〉二首其二
〈天末懷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不見〉
贈別詩單元
贈別詩單元導讀
李白贈別詩(14首)
〈渡荊門送別〉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贈孟浩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江夏別宋之悌〉
〈送友人〉
〈南陽送客〉
〈灞陵行送別〉
〈勞勞亭〉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贈汪倫〉
〈巴陵贈賈舍人〉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杜甫贈別詩(13首)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
〈贈衛八處士〉 .
〈送人從軍〉
〈送遠〉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
〈贈花卿〉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送路六侍御入朝〉
〈別房太尉墓〉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江南逢李龜年〉
戰爭詩單元
戰爭詩單元導讀
李白戰爭詩(10首)
〈古風〉五十九首其十四
〈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七
〈古風〉五十九首其三十四
〈戰城南〉
〈北風行〉
〈關山月〉
〈登高丘而望遠海〉
〈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三
〈子夜吳歌〉四首其一
杜甫戰爭詩(17首)
〈前出塞〉九首其一
〈前出塞〉九首其六
〈前出塞〉九首其七
〈兵車行〉
〈後出塞〉五首其一
〈後出塞〉五首其五
〈悲陳陶〉
〈春望〉
〈潼關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擣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白帝〉
山水詩單元
山水詩單元導讀
李白山水詩(10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峨眉山月歌〉
〈望天門山〉
〈蜀道難〉
〈送友人入蜀〉
〈望廬山瀑布〉
〈夢遊天姥吟留別〉
〈早發白帝城〉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杜甫山水詩(19首)
〈遊龍門奉先寺〉
〈望岳〉
〈登兗州城樓〉
〈發秦州〉
〈赤谷〉
〈鐵堂峽〉
〈法鏡寺〉
〈泥功山〉
〈發同谷縣〉
〈飛仙閣〉
〈五盤〉
〈龍門閣〉
〈成都府〉
〈倦夜〉
〈客亭〉
〈旅夜書懷〉
〈負薪行〉
〈最能行〉
〈移居公安山館〉
懷古詩單元
懷古詩單元導讀
李白懷古詩(15首)
〈古風〉五十九首其十
〈古風〉五十九首其十八
〈越中覽古〉
〈蘇臺覽古〉
〈烏棲曲〉
〈夜泊牛渚懷古〉
〈江上吟〉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遠別離〉
〈登金陵鳳凰臺〉
〈鸚鵡洲〉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謝公亭〉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東山吟〉
杜甫懷古詩(14首)
〈蜀相〉
〈琴臺〉
〈登樓〉
〈禹廟〉
〈武侯廟〉
〈八陣圖〉
〈古柏行〉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閣夜〉
〈湘夫人祠〉
〈登岳陽樓〉
飲酒詩單元
飲酒詩單元導讀
李白飲酒詩(23首)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金陵酒肆留別〉
〈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一
〈少年行〉二首其二
〈白鼻騧〉
〈待酒不至〉
〈春日獨酌〉二首其一
〈山中與幽人對酌〉
〈襄陽歌〉
〈將進酒〉
〈客中作〉
〈行路難〉三首其一
〈對酒行〉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月下獨酌〉四首其二
〈月下獨酌〉四首其三
〈月下獨酌〉四首其四
〈把酒問月〉
〈春日醉起言志〉
〈擬古〉十二首其三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哭宣城善釀紀叟〉
杜甫飲酒詩(15首)
〈樂遊園歌〉
〈醉時歌〉
〈陪李金吾花下飲〉
〈獨酌成詩〉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曲江〉二首其一
〈曲江〉二首其二
〈曲江對酒〉
〈九日藍田崔氏莊〉
〈落日〉
〈獨酌〉
〈徐步〉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遭田父泥飲兼美嚴中丞〉
〈登高〉
閒適詩單元
閒適詩單元導讀
李白閒適詩(9首)
〈靜夜思〉
〈山中答俗人〉
〈聽蜀僧濬彈琴〉
〈春夜洛城聞笛〉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觀胡人吹笛〉
〈獨坐敬亭山〉
〈宣城見杜鵑花〉
〈覽鏡書懷〉
杜甫閒適詩(21首)
〈卜居〉
〈為農〉
〈早起〉
〈客至〉
〈賓至〉
〈南鄰〉
〈春夜喜雨〉
〈江亭〉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七
〈絕句漫興〉
〈絕句漫興九首〉其四
〈絕句漫興九首〉其六
〈絕句二首〉其一
〈絕句六首〉其二
〈絕句四首〉其三
〈漫成〉二首其一
〈漫成〉二首其二
〈暮歸〉
李白閨情詩單元
李白閨情詩單元導讀
李白閨情詩(23首)
〈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
〈清平調〉三首其一
〈清平調〉三首其二
〈清平調〉三首其三
〈長相思〉二首其一
〈長相思〉二首其二
〈妾薄命〉
〈長門怨〉二首其一
〈長門怨〉二首其二
〈怨情〉
〈長信宮〉
〈玉階怨〉
〈怨情〉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春思〉
附記
〈閨情〉
〈代贈遠〉
〈寒女吟〉
〈怨歌行〉
〈寄遠〉十二首其三
〈寄遠〉十二首其八
〈寄遠〉十二首其十二
〈自代內贈〉
附錄:杜甫閨情詩
〈佳人〉
杜甫詠物詩單元
杜甫詠物詩單元導讀
杜甫詠物詩(16首)
〈房兵曹胡馬〉
〈畫鷹〉
〈高都護驄馬行〉
〈瘦馬行〉
〈除架〉
〈苦竹〉
〈螢火〉
〈病馬〉
〈蕃劍〉
〈江頭五詠〉其一.丁香
〈江頭五詠〉其五.花鴨
〈題桃樹〉
〈孤雁〉
〈白小〉
〈朱鳳行〉
〈燕子來舟中作〉
附錄:李白詠物詩
〈南軒松〉〈詠槿〉
〈詠桂〉
〈白鷺鷥〉
〈紫藤樹〉
〈白胡桃〉
引用書目
自序
自傳詩單元
自傳詩單元導讀
李白自傳詩(12首)
〈上李邕〉
〈南陵別兒童入京〉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古風〉五十九首其三十七
〈扶風豪士歌〉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一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贈張相鎬〉二首其二
〈流夜郎贈辛判官〉
〈古風〉五十九首其一
〈臨路歌〉
杜甫自傳詩(10首)
〈奉贈韋左丞丈廿二韻〉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述懷〉
〈北征〉
〈彭衙行〉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
商品資料
出版社:成大出版社出版日期:2023-07-03ISBN/ISSN:978986563581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