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80年
宮崎駿.大友克洋.川尻善昭.押井守.今敏.
湯淺政明.庵野秀明.新海誠.細田守……
30位導演、30部經典動畫,一窺日本動畫產業的軌跡
從類型、主題、視覺表現到各世代天才名導
破解日本動畫襲捲全球的織夢技術
帶領讀者進入日本動畫的神奇世界知名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主持人傑克漢和麥可,繼廣受好評的《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之後再次出擊。這次的野心更大,他們揭開80年來日本動畫風靡世界的神秘面紗,帶領讀者探訪日本動畫產業的軌跡,分析這些動畫的看點,並分享幕後製作的精彩故事。
本書從1958年的《白蛇傳》開始,以2021年的《龍與雀斑公主》結束,作者以一位導演一部片為原則,選出30部最具代表性的動畫。在漫長60多年的時光裡,媒介技術、表現形式、動畫製作的體制與勞動等問題不斷演變。在其中,雄心壯志往往遇上緊繃的預算,也時常可見有遠見的夢想家奮力從事收入低微的工作;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擺盪在寫實風格與絢爛視覺之間的掙扎,甚至演變成數位動畫與傳統手繪作品間的戰爭。
還有一個困擾日本動畫界一整個世代的問題:誰是下一個宮崎駿?我們或許可以宮崎駿為基準,來談論日本動畫的變化。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在中學三年級時在一間老三輪電影院看了《白蛇傳》(本書選的第一部作品)之後,就開始對動畫感興趣。1962年他進入東映動畫,自此開始一輩子的動畫人生。1963年是日本動畫史的轉捩點。戰後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巔峰時刻,他自小受迪士尼的影響,懷抱著動畫之夢,這年虫製作所推出的日本首部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上映了。也在這年,宮崎駿認識高畑勲,兩人的相識為日後日本動畫的巨變埋下伏筆。
在宮崎駿的回憶裡,《白蛇傳》對年少的他留下深刻的影響:「我愛上了動畫裡的女主角。靈魂深處被深深觸動,路上開始飄起漫天的雪花,我步伐踉蹌地回到家……整個晚上都趴在暖桌上哭泣。」日後宮崎駿試圖淡化如此狂熱的反應,不斷與《白蛇傳》進行鬥爭……
現在,讓我們回到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日本動畫的想像沒有邊際,展現了寬闊的視野。從《阿基拉》、《攻殼機動隊》和《你的名字》等票房大片,到晦澀冷門、未來可能成為經典的作品,本書下筆深刻、具有啟發性且研究詳實,深入探索日本動畫電影的神奇世界與藝術形式。書中也收錄精彩的電影劇照和海報,不論是入門的動畫迷或鐵粉,都可翱翔在日本動畫的世界裡。
本書特色
1.《日本經典動畫指南》結構解剖
本書內容涵蓋每部電影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製作過程、定位策略、延伸觀影推薦、影迷級的分析與點評、電影海報、劇照、幕後花絮……日本動畫電影如今為何如此強大,這本將是所有影迷的第一本解答之書。
2. 日本動畫關鍵30部,一窺日本動畫襲捲全球的織夢技術
從1950年代老牌公司東映動画,再到細田守與新海城,橫跨半世紀的日本動畫巡禮。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動畫已迸發出無限幻化的類型、主題與視覺表現,而一切的源頭都是為了「對抗迪士尼」?宮崎駿、大友克洋、川尻善昭、押井守、今敏、湯淺政明、庵野秀明、新海誠、細田守,日本動畫的產業環境,又是如何孕育出這批風格絕不重疊的織夢大師?
3. 日本動畫類型全解析
◎上古神作《白蛇傳》、不敗經典《阿基拉》、《攻殼機動隊》,強勢新作《你的名字》、《龍與雀斑公主》,今昔演變軌跡一次掌握。
◎闔家歡動畫背後的市場思考:
試圖打造「東方迪士尼」的《白蛇傳》、宮崎駿初試動作場面的《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與《龍貓》獲得相同殊榮的《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專業宅宅也瘋狂的動畫逸品:
預示動畫寫實主義的《王立宇宙軍:歐尼米亞斯之翼》、腦洞大開探索動畫形式極限的《心靈遊戲》、色彩爆發開創動畫新紀元的《普羅米亞》。
◎藝術性豐沛飽滿的成人動畫:
不被時代理解如今重新評價成經典的《悲傷的貝拉朵娜》、不合時宜極致暴力色情的《獸兵衛忍風帖》、押井守探索體制暴力的《人狼》
4. 深入創意爆發的核心:日本動畫工作室
◎日本百花齊放的動畫工作室,是日本動畫如此幻化多變、創意爆發的關鍵,這些工作室連好萊塢大導演如史蒂芬.史匹伯、詹姆士.卡麥隆都崇拜不已,《駭客任務》導演華卓斯基姐妹檔都親自來日本向日本動畫工作室取經。
◎東映動畫、日動映畫、京都動畫、東京電影新社、虫製作、吉卜力工作室、Production I.G.、CoMix Wave Films、Gainax、Madhouse、4°C工作室、Studio Pierrot(小丑社)、Studio Trigger(扳機社)……涵蓋經典與新潮的日本動畫工作室,解析這些超強工作室的運作法則。
5. 幕前與幕後,見證一部經典動畫的誕生
◎《阿基拉》如何成為第一部在歐美世界引起狂潮的日本動畫,為日後日本動畫的大規模文化輸出埋下伏筆?
◎《新世紀福音戰士》之父庵野秀明,當年如何讓宮崎駿驚嘆,為其設計了《風之谷》的「巨神兵」橋段?
◎《王立宇宙軍:歐尼米亞斯之翼》如何打破「動畫一定要有周邊產品才賺錢」的魔咒,成為如今的一代經典?
◎為何史蒂芬.史匹伯稱宮崎駿的《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是「史上最了不起的冒險電影」?該片如何啟發了《法櫃奇兵》印第安納.瓊斯系列?
◎「原作粉碎機」押井守當年如何「粉碎」原作,打造融合手繪與3DCG技術的爆預算大作《攻殼機動隊》?
作者簡介:
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
專業作家、廣播人,他的文章散見於《視與聽》(Sight & Sound)和《白色謊言》(Little White Lies)雜誌,他的聲音出現在Podcast和廣播節目中,包括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真理與電影》(Truth & Movies)、BBC廣播節目《前排》(Front Row)、BBC廣播第五直播台(BBC Radio 5)。他是小點工作室(Little Dot Studios)的資深製作人,負責電影與電玩相關專案。多年來,他在Film4 Online擔任編輯總監,並且是BBC的iPlayer迷你系列《電影內幕》(Inside Cinema)、《電玩内幕》(Inside Game)的委製編審,他為這些節目撰寫並製作有關吉卜力工作室等內容的紀錄短片。
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
從事電影和廣播相關工作的作家與製片。他在小點工作室製播內容聚焦於電影的Podcast節目和評論影片。除了主持《吉卜力圖書館》,他還與第四頻道(Channel 4)、柯松電影院(Curzon Cinemas)和英國獨立電影獎(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一起製作Podcast節目;他曾為BBC World Service廣播頻道錄製節目,並為BBC及《白色謊言》(Little White Lies)雜誌撰寫評論影片並擔任旁白。他的文章散見於英國報紙《i》、BFI(英國電影協會)、《新音樂快遞》(NME)雜誌等。他與BFI Network合作製作了第一部由他擔任編劇與製作人的動畫短片,在2021年推出。
譯者簡介:
李靜怡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媒體系所畢業。譯有《重新想像印度:亞洲下一個超級強國的潛力解碼》、《英國下一步:後脫歐之境》、《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不流血的革命:素食主義文化史》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政亮 專文推薦
九把刀∣導演
井川一∣ACG分享型YouTuber
王振愷∣影評人
王鴻碩∣光年映畫總監
半瓶醋|電影製片、影評人
史明輝∣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
阮光民∣漫畫家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徐漢強∣導演
高鳴晟∣電影剪輯師
翁煌德∣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版主
莊永新(小莊)∣導演、漫畫家
張硯拓∣影評人、《釀電影》主編
張維忠∣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副教授
葉郎∣文字工作者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
蔡錦堂∣前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羅禾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麥可.里德與傑克.康寧漢的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啟迪了無數動漫迷,他們的這本著作將目光從吉卜力工作室移開,為大家介紹30部同樣值得注目的日本動畫長片。……這是一本向日本動畫長片致敬的影迷頌歌,相信能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Booklist)雜誌
「這本書不僅排除了吉卜力動畫,兩位作者還為本書設下另一條規則:一位導演一部片。有時他們對這條規則也感到無奈,尤其是當他們挑選今敏的作品時(最終他們選中的是《千年女優》);然而,這也讓這本書變得更加面面俱到,選入的動畫也更加出人意表。」
──影評人安德魯.奧斯蒙(Andrew Osmond)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引介動畫領域最偉大的作品,內容包羅萬象,囊括導演訪談及目不暇給的精美劇照。本書亮麗精緻,是一本平易近人的日本動畫指南。」
──水石書店(Waterstones)
「本書從1958年的《白蛇傳》開始,結束於2021年的《龍與雀斑公主》,在漫長60多年的時光裡,媒介技術、表現形式乃至動畫製作的體制與勞動問題不斷演變。喜愛日本動畫的朋友可以在字裡行間,細細品味兩位作者的嘔心之作,進而由歷史的視野與影像內外的角度,延伸思考日本動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一本書,30位大師,讀完就來看他們的作品吧,一天就值得浪費在一部好電影上。」
──王鴻碩(光年映畫總監)
名人推薦:李政亮 專文推薦
九把刀∣導演
井川一∣ACG分享型YouTuber
王振愷∣影評人
王鴻碩∣光年映畫總監
半瓶醋|電影製片、影評人
史明輝∣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
阮光民∣漫畫家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徐漢強∣導演
高鳴晟∣電影剪輯師
翁煌德∣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版主
莊永新(小莊)∣導演、漫畫家
張硯拓∣影評人、《釀電影》主編
張維忠∣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副教授
葉郎∣文字工作者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
蔡錦堂∣前臺...
章節試閱
《阿基拉》
動畫的世界……即將發生大爆炸
在2019年末日後的未來,兩名在新東京街頭遊走的青少年被賦予了政府的最高機密計畫,該計畫企圖賦予人類破壞性的念力。當鐵雄被軍方俘虜並準備接受實驗時,他的朋友金田必須拯救他,並發現神秘的「阿基拉」真相。
導演:大友克洋
1988年/124分鐘
如果你知道「Anime」(編按:即日本動畫)這個字,那你極有可能聽過《阿基拉》。該作和《攻殼機動隊》與《神隱少女》一樣,是少數幾部家喻戶曉的日本動畫電影,至少對影迷來說確實如此;而對某個世代的動漫迷來說,《阿基拉》更是讓他們得以逃脫的精彩世界。
《阿基拉》不僅在動漫領域享有盛譽,在動畫藝術、後末日科幻類型領域與全球電影發行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由於現在的專業發行商與串流媒體,人們接觸動漫比以往更為容易,我們很容易忘掉《阿基拉》是如何天翻地覆地改變了西方世界對日本動畫的認知。
1994年,BBC製作的半小時紀錄片專題《漫畫!》(Manga!),檢視1980年代末發行的《阿基拉》在英國引發的動漫浪潮。節目主持人喬納森.羅斯(Jonathan Ross)特別強調了另一位工作方式大異其趣的電影人,以他的說法,「這人在日本以外竟然鮮有人知」,他說的就是宮崎駿,不過節目中採訪的卻是《阿基拉》的原作者暨導演大友克洋。
大友克洋出生於1954年,在日本東北的宮城縣長大。在青少年時期,他搬到東京以便從事漫畫工作,並受到繁華的大都市、包圍著他的數百萬人,以及潛伏其中的故事所啟發。他的漫畫風格受到法國大師尚.吉羅(Jean ‘Mœbius’ Giraud)啟發,藝術風格深具獨特性與衝擊感;他的角色設計相當逼真,充滿著錯綜複雜的細節,背景繪圖更是充滿技術感。
他的崛起具有時代代表性,亦被視為漫畫圈的分水嶺,特別是當他在1983年以超自然科幻系列《童夢》獲得日本SF大賞——此為該獎首次頒發給漫畫作品。他的下一部長篇作品系列《阿基拉》也與他所觀察的東京社群與地下文化有關,他向喬納森.羅斯解釋,「我感受到了那邊的氛圍,學生抗議者、重機騎士、政治運動、黑道與無家可歸的青少年。」
從1982年至1990年間,《阿基拉》在《週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最終共有2,000頁,但是在連載中途,出現了將《阿基拉》翻拍成電影的機會。「阿基拉製作委員會」就此成立(包括玩具商萬代、發行商東寶和大友克洋的出版社講談社),並合力支持此片誕生;《阿基拉》成為史上製作成本最昂貴的動畫(直到宮崎駿推出《魔女宅急便》才卸下此頭銜)。在大友克洋的監督與執導之下,由東京電影新社(TMS)擔任製作公司,率領數間工作室製作《阿基拉》動畫。
當時大友克洋已參與數個動畫製作,包括動畫選集《機器人嘉年華》與《新東京》,不過《阿基拉》是他的首部執導長片,也因此他對該影片期望甚高。他們創造了驚人的繪圖數量——據稱超過150,000幅賽璐珞片(在製作動畫時使用的膠片),以創造出驚人的流動感,甚至加倍努力讓角色的嘴部動作與事前錄製的演員對白聲音同步。接著,完成的作品以70釐米的底片拍攝下來,以便捕捉大友克洋繁複的手繪感以及後末日的新東京大都會。不管在色彩、聲音、攝影、電腦動畫方面,《阿基拉》都展現了實驗與創新,無怪乎成本如此高昂。不少動畫師在大友克洋充滿藝術氣息的貧民窟畫面中,加上了自己的塗鴉,以抗議他過分執迷細節。
1988年7月上映的《阿基拉》在日本的票房成績平平,未能成為年度票房收入最高的前十部影片。然而,就像1988年發行的另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動畫電影——宮崎駿的《龍貓》,《阿基拉》在海內外都將歷久不衰。在1988年看起來非常前衛與奢侈的畫面,如今仍然燦爛無比,每一次在新的家用影音媒介上重新發行時,無論是DVD、藍光或4K,都能給觀眾帶來全新的眩目體驗。〔雖然電視節目《屋事生非》(Spaced)的粉絲會說在大銀幕上看才是最合適的,特別是在IMAX看。〕
《阿基拉》的影響足以寫成一本書。數個世代的作家、漫畫藝術家、動畫師、電影人與電玩設計師,都在其影響下成長。而幫助大友克洋完成其視野的藝術家們,也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上,持續前行,好比《貓的報恩》的導演森田宏幸;參與《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輯》、《心靈遊戲》的森本晃司;《千年女優》的作畫監督井上俊之;以及成為宮崎駿最信任的主鏡動畫師之一的二木真希子。
在國際上,《阿基拉》的成功規模可說是前所未見。在美國,不論是午夜電影院網絡或是大學校園,都看得到其身影。如同1990年10月,《阿基拉》在紐約戲院上映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評論家珍娜.瑪斯林(Janet Maslin)盛讚此片為「非凡的動畫作品,並擁有能夠立刻成為經典cult片的一切特質。」1991年1月,《阿基拉》透過英國當代藝術中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在藝術電影院進行放映,隨後,透過小島唱片(Island Records)的旗下子公司進行家用版的發行,獲得空前成功,並創下70,000張的佳績。小島唱片的安迪.法蘭(Andy Frain)察覺到此浪潮的強勁後,開設了專營日本動畫的新廠牌,然而其名稱「漫畫娛樂」(Manga Entertainment)著重漫畫而非電影,讓人感到相當混淆,他的野心在於從日本引進更多電影,以鞏固《阿基拉》的跨界成功。(未完)
《阿基拉》
動畫的世界……即將發生大爆炸
在2019年末日後的未來,兩名在新東京街頭遊走的青少年被賦予了政府的最高機密計畫,該計畫企圖賦予人類破壞性的念力。當鐵雄被軍方俘虜並準備接受實驗時,他的朋友金田必須拯救他,並發現神秘的「阿基拉」真相。
導演:大友克洋
1988年/124分鐘
如果你知道「Anime」(編按:即日本動畫)這個字,那你極有可能聽過《阿基拉》。該作和《攻殼機動隊》與《神隱少女》一樣,是少數幾部家喻戶曉的日本動畫電影,至少對影迷來說確實如此;而對某個世代的動漫迷來說,《阿基拉》更是讓他們得以逃脫...
推薦序
資深影評的日本動畫指南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大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任何一本冠上「日本動畫指南」名稱的書籍,必然會受到讀者的指指點點──果然有這部作品!但為什麼沒有那部作品?在筆者看來,重點在於誰來選取?選取標準是什麼?這樣的標準是否增進我們對日本動畫的理解?
誰是下一個宮崎駿?
本書的兩位作者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與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是英國的兩位影評人、策展人,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的主持人。他們深受吉卜力動畫的影響,開始大量接觸日本動畫,他們的上一部作品《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已經於2022年與台灣讀者見面。在上一部作品當中,兩人專注於吉卜力作品,既介紹作品的創作脈絡,也對作品進行深入評論。這本《日本經典動畫指南》以相同模式,從戰後動漫作品當中,選出30部加以討論。兩本書同樣是作者深入日本田野,對導演乃至動畫從業人員進行訪談。此外,日本非常重視版權,兩本作品都透過繁複的聯繫取得電影海報、劇照的授權,這使得作品更加生動,也更具收藏價值。
本書的前言當中,兩人直接點出選取標準:作為資深影迷,他們關心為大銀幕製作的原創電影,也以此為選取標準,雖然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才是產業的核心利益。
要如何貫穿兩人所選取的30部作品?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可作為深入思考的軸線:「這是一個困擾動畫界一整個世代的問題:誰是下一個宮崎駿」?我們或許可以宮崎駿為基準,來談日本動畫的變化。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中學三年級時看了《白蛇傳》(本書所選第一部作品)之後,對動畫開始感興趣。1962年他進入東映動畫 ,自此開始一輩子的動畫人生。1963年可說是日本動畫史上的交叉點。戰後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巔峰時刻,他自小就受迪士尼的影響,懷抱著動畫之夢,這一年,虫製作推出的日本首部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上映。也在這一年,宮崎駿認識高畑勲,兩人的相識為日後日本動畫的巨變埋下伏筆。宮崎駿在動畫界浸淫多年之後,開始批判手塚治虫式的動畫──一味模仿迪士尼,而且畫面動得不夠快!
1985年吉卜力成立之後,宮崎駿的作品逐漸綻放光彩,1990年代中期更是走向巔峰。不過,與此同時,日本動畫界可說是群雄並起,競爭激烈。1988年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問世之後,有評論家說,「日本動畫的世界觀分為大友克洋之前與之後」,簡言之,這是對大友克洋動畫世界的盛讚!1995年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問世之後,也是一世披靡,全球都有粉絲。有趣的是,就像宮崎駿對前輩手塚治虫的批判,押井守也對大他十歲的宮崎駿提出批判──他的畫工還可以,但導演就不行!
新海誠的明亮電影
後輩對前輩的批判,不應該僅僅視為口水戰或八卦,應該將之視為日本動畫界的典範競爭。「誰會是下一個宮崎駿?」這樣的問題也該從這個視角出發。
2021年,日本動畫評論者渡邊大輔的《明亮的電影、幽暗的電影:二十一世紀的銀幕革命》(明るい映画、暗い映画:21世紀のスクリーン革命)一書當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明亮的電影。所謂的明亮的電影,是指色調較為鮮艷的電影。前面所談的美學競爭,是在動畫的速度乃至敘事層面,然而,現在的美學表現,已移轉到色調革命。明亮電影的代表就是新海誠。新海誠的電影畫面,總是給人細緻飽滿、光亮,時而逆光的真實感,關於新海誠電影的這個特徵,本書作者不但注意到了,也用了流暢的文筆加以描述。此外,新海誠的部分畫面,也像是IG美照(インスタ映え)。IG美照是年輕人文化的代表,可以看到電影大銀幕與手機小螢幕的相互影響。
將這點延伸思考,也將非常有趣。電影史的第一課,就是法國盧米埃兄弟1895年12月巴黎大咖啡館的電影放映,是電影史的起點。儘管愛迪生的放映系統在盧米埃兄弟之前,不過,愛迪生的系統僅供一人觀看,但盧米埃的放映系統有觀眾的存在。意即,觀眾的存在成為電影史起點的關鍵因素。不過,現在局面正顛倒。愈來愈多人不會到電影院看大銀幕,而是透過電腦或手機螢幕看電影,像是從盧米埃的集體觀看回到愛迪生的個人觀看。此外,年輕人對敘事時間的容忍度正在降低,未來動畫敘事是否會因此改變,也值得關注。
總之,誰會是下個宮崎駿?與其討論誰是接班人,不如討論背後媒介技術與美學表現的變化。
日本動畫在全球的流通
兩位作者以大銀幕為標準選出30部作品,可以看到兩位作者影評出身的軌跡。字裡行間確實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色彩,例如談《千年女優》時,電影中連結不同時空的關鍵就是鑰匙,作者用電影史當中的經典──《大國民》(Citizen Kane)裡的「玫瑰花蕾」以及《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當中的「馬爾他之鷹」加以比喻。此外,書中也用蒙太奇乃至電影鏡頭加以分析討論。
從電影研究的視角來看動畫,確實也是進行中的趨勢。本書英文版2022年出版的前一年,近年來屢有亮眼新作的日本年輕電影研究者北村匡平,2021年出版的《24格的電影學:拆解影像表現》(24フレームの映画学:映像表現を解体する)當中,前半部,從電影的文法──場面調度、剪接乃至音樂等闡釋小津安二郎、黑澤明乃至成瀨巳喜男等大師的經典作品。到了最後的部分,也將日本動畫納入討論。這是電影研究的作品中少見的情況,不過,可以看到,動畫電影已進入電影研究的視野。不僅如此,北村匡平甚至嘗試將動畫導演放在日本電影中的座標中定位。例如日本電影史當中,就畫面表現來說,有一個對照組──畫面相對靜止的小津安二郎與善於表現動作的黑澤明,北村匡平就以此對照討論細田守的作品。前述的渡邊大輔其實也有此嘗試,他將新海誠受導演岩井俊二的影響進行了闡釋。
從電影研究的視角來看動畫,確實能增加很多討論的空間,也提供我們觀看 日本動畫的另一種觀看方式。以本書為例。電影研究中有關於電影流通機制的討論,也就是所謂的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存在不同的流通管道,例如商業電影在院線上映,藝術電影則在藝術電影院放映、商業電影的最高殿堂是奧斯卡金像獎,藝術電影則是柏林、威尼斯與坎城等歐洲三大影展等差異。在本書當中,作者提到好幾個在日本賣座不佳,但卻在國外影展或錄影帶起死回生的例子,諸如《老人Z》、《攻殼機動隊》、《星際牛仔:天國之門》等。這些例子讓我們反思「日本」動畫的成立,不能將日本動漫產業神話,也必須考慮海外流通機制的支持。值得延伸思考的是,為什麼這些作品能夠跨越文化差異的藩籬,這也是一個討論「日本」動畫全球化與在地化辯證的有趣話題。
值得關注的勞動問題!
最後,影視產業的勞動問題也值得關注。本書對每位導演的動畫之路,都有詳細的介紹。基本上,他們多從最基本的畫圖開始,而後逐步走上導演之路。然而,惡化的勞動環境,很多年輕人的動畫之夢是否就被迫中止?也或者,日本動畫生產體制是否能繼續維持穩定的製作?
日本動畫界的勞動問題,電視動畫勃發的1960年代就出現過。1960年代在東映工作過的山口康男,他在2004年出版的《日本動畫全史:日本動畫領先世界的奇蹟》(日本アニメ全史:世界を制した日本アニメ軌跡)當中,就提到步入電視機時代,電視動畫正夯,東映也加緊腳步製作電視動畫。全力投入的結果卻很弔詭,明明電視動畫大受歡迎,但東映卻賠錢。主因在於電視動畫以一週為單位,拚命加班製作,卻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加班費導致製作成本過高,二是工作分配方式讓部分員工感覺不公。其結果就是部分員工離開東映,自創工作室,這也對1970年代日本的動畫生態帶來衝擊。
現今的問題則是,日本動畫的市場規模,近十年來基本上呈現逐步擴大的狀態,依《動畫產業報告2022》(アニメレポート2022),2021年更是達到新高的2兆7400億日圓的規模。然而,動畫師的低薪資,近年來一直成為討論的話題。動畫師一般來說是自由工作者,平均年薪在100萬出頭到330萬日圓之間,20歲初頭的動畫師每個月約略僅有九萬日圓,這幾乎就是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更何況,動畫師是自由工作者,健康保險與年金需要自己處理。這樣的環境,顯然不利年輕人長久待在這個產業。
本書從1958年的《白蛇傳》開始,以2021年的《龍與雀斑公主》結束,漫漫60多年的時光裡,媒介技術、表現形式乃至動畫製作的體制與勞動問題不斷轉變。喜愛日本動畫的朋友可以在字裡行間,仔細品味兩位作者的嘔心瀝血之作,此外,本書更值得讀者從歷史的視野,從影像內外的角度延伸思考日本動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資深影評的日本動畫指南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大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任何一本冠上「日本動畫指南」名稱的書籍,必然會受到讀者的指指點點──果然有這部作品!但為什麼沒有那部作品?在筆者看來,重點在於誰來選取?選取標準是什麼?這樣的標準是否增進我們對日本動畫的理解?
誰是下一個宮崎駿?
本書的兩位作者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與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是英國的兩位影評人、策展人,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的主持人。他們深受吉卜力動畫的影響,開始大量接觸日本動畫,他們的...
目錄
推薦序 資深影評的日本動畫指南/李政亮
前言
白蛇傳
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悲傷的貝拉朵娜
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
銀河鐵道之夜
王立宇宙軍:歐尼亞米斯之翼
阿基拉
老人Z
獸兵衛忍風帖
攻殼機動隊
人狼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
千年女優
星際牛仔:天國之門
銀河生死戀 5555
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輯
心靈遊戲
惡童當街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超時空甩尾
喬望尼之島
百日紅
你的名字
聲之形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謙虛的英雄
海獸之子
普羅米亞
搖滾吧!中二樂團
龍與雀斑公主
延伸閱讀
謝辭
索引
圖片出處
推薦序 資深影評的日本動畫指南/李政亮
前言
白蛇傳
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悲傷的貝拉朵娜
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
銀河鐵道之夜
王立宇宙軍:歐尼亞米斯之翼
阿基拉
老人Z
獸兵衛忍風帖
攻殼機動隊
人狼
手塚治虫之大都會
千年女優
星際牛仔:天國之門
銀河生死戀 5555
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輯
心靈遊戲
惡童當街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超時空甩尾
喬望尼之島
百日紅
你的名字
聲之形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謙虛的英雄
海獸之子
普羅米亞
搖滾吧!中二樂團
龍與雀斑公主
延伸閱讀
謝辭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黑體文化出版日期:2023-08-02ISBN/ISSN:978626726327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192頁開數:16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