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淵博的父母,也代替不了圖書館
再富有的父母,也不是永恆的搖錢樹
所以,教孩子理財你真的需要這本財商書──
◎「窮過三代」的機率大過「富不過三代」?
◎金錢是最好的僕人,同時也是最壞的主人?
◎賺不了錢總有藉口,存不了錢有什麼理由?
年少的你,雖說不須仇富,但也不必拜金……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各位!理財才更要趁早!
▎孩子們,「賺錢定律」了解一下?
•你要當羊,還是當狼?
如果人人都賺錢,那麼誰賠錢,錢從何處來?
永遠是10%的人賺錢,90%的人賠錢,這是市場的鐵律!
富人永遠是少數,窮人永遠是多數,這就是上帝的規定!
所以,請你去做10%的人,不要去做大多數人。
•金錢遍地,賺錢容易!
問蒼茫大地,誰主財富?為什麼他能賺錢,你不能賺錢?
錢不是罪惡,她是價值的化身,想賺錢要先對錢有興趣!
請務必牢記,賺錢真的很容易,隨便動動腦筋就能賺錢。
這是吹牛,是賺大錢,當富翁的思想基礎,你不得不信!
•複雜方法賺小錢,簡單方法賺大錢!
天下賺錢方法千千萬,但最簡單的方法最賺錢。
比爾蓋茲只做軟體,就做到了世界首富;
華倫.巴菲特專做股票,很快成了億萬富翁;
喬治.索羅斯一心搞對沖基金,成為了金融大鱷;
英國女作家羅琳,專寫哈利波特,竟寫成了億萬富婆。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不過萬法歸一,簡單才是最好的!
•萬事起頭難,有目標就不難!
沒有目標,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賺錢真憂愁?
野心是目標,是理想,是夢想,是企圖,是行動力!
從現在開始,你要立即「做夢」,當一個「野心家」,
設定大目標,然後制定具體計畫,開始果敢的行動。
•財富時代,請一定要用腦袋!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賺錢始於想法,富翁的錢都是「想」出來的。
說實話,就算你用魔法把大富翁變成窮光蛋,
他很快就會再次成為富翁──因為他會用腦!
▎家長們,錢是錢,愛是愛,不要混淆!
「你最近表現不好,再這樣就別想我下週發零用錢了!」
「沒時間陪你就是不愛?我辛苦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給你。」
「我爸媽就是比你爸媽疼孩子,你看他們給了多少壓歲錢。」
「親愛的,我今天生日你卻什麼禮物都沒買,你不愛我了嗎?」
零用錢的有無與對孩子的愛無關,這一點父母都清楚,
但日常中,我們仍會不自覺地向孩子暗示兩者間的關係……
沒受過理財教育的孩子會在生活中憑藉錢的使用,
逐漸摸索現實社會的運作法則及人際間的互動模式,
並在家庭和外界環境的交互影響下,對錢產生不同的認知。
所以,身為孩子的「理財老師」,請一定要給予他正確的金錢觀!
本書特色:本書用精闢淺顯的分析語言、深入淺出的解讀思路、短小精悍的故事和名人事例,結合青少年的理財思路,助家長輔導孩子從小培養正確的金錢觀,讓青少年了解金錢的知識、享受理財的樂趣。青少年的搖錢之樹,也可以理解為青少年的理財之術。
作者簡介:
錢媽媽,專職編者。編有《青春沒有對錯,成長始於困惑》、《初為人母,我很無助!》等。
章節試閱
第五章 窮孩子和富孩子
學校裡,窮孩子和富孩子日夜生活在一起,因為錢的原因,他們的關係變得微妙了,他們的友誼時刻受到錢的現實考驗,他們的金錢觀、價值觀面臨著重重疊疊的包圍。
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同學,家境好的孩子隨意到樓下的超市,或者任何一個就近就便的地方買零食和日用品,而家境差的則要走好遠的路去價格比較便宜的市場,這樣一來,兩個人就沒有什麼交集了。不僅如此,富家子弟對貧困孩子的窮酸,多少有點不由自主地瞧不起(往往少了理解和同情),貧困孩子不愛接近富家子弟(往往多了自卑和倔強)。有時候同學聚會,在選擇聚餐地點時,富家子弟遇到小吃攤嫌環境太差;窮困孩子卻覺得這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實行AA制,窮孩子會拒絕參加,富孩子會感到極為掃興。
窮孩子即使跟富孩子借50元,也會表現得猶豫,借完之後還會謹慎地說:「我明天一定還你!」富孩子心裡就暗想:「才50快,不用這樣吧?」偶爾會不耐煩地說:「好啦好啦!」富孩子與富孩子之間,張嘴就可以這樣:「喂,給我20元買枝冰!」彼此都不用償還,因為根本不拿這點「小錢」當一回事!
富孩子偶爾會對窮孩子說:「喂,我說,你穿衣服也得注意搭配,這件衣服和這件褲子不搭吧!」窮孩子會說:「我哪像你那麼有錢?還注意搭配咧!」
富孩子過生日時候,會給每個來替他慶生的孩子買一份「貴重」的禮物,窮孩子不接受吧,面子上過不去,接受了吧,就背上個不小的「情債」!節衣縮食也要還這個情。
富孩子張口閉口名牌、名品,窮孩子在一邊瞧不起:「是在炫耀什麼啦!」
富孩子看到好吃的,會:「哇!好好吃,你要不要吃一點?」窮孩子會搖搖頭。富孩子口袋裡有錢,控制不住要買,但又不好意思自己吃,分給對方一些,心裡就會想:「幹嘛自己不買,真會占便宜。」窮孩子本來是要省錢,卻說要減肥硬是不吃,坐在一邊看著,弄得富孩子無法吃得心安理得。
若是要去很遠的地方,窮孩子第一個想到的是搭公車,富孩子第一個想到的是搭計程車,他們從小不習慣搭公車,但窮孩子又不好反對。可是搭上計程車後,往往是富孩子付錢。久而久之,富孩子想:「搭車他怎麼從來不掏錢。」窮孩子想:「總讓人家拿錢太不好,下次不跟他去了。」
上街購物,經濟條件不一樣,在一起逛不出個結果來。窮孩子光看捨不得掏錢,對審美沒什麼概念,讓富孩子覺得沒品味。富孩子對窮孩子選的東西老是看不上眼,讓窮孩子的心裡每每自慚形穢,兩人嘴上不說,最終不歡而散,以致這類的事情不再找彼此陪伴。
富孩子總是這樣想窮孩子:「他怎麼這樣啊!」卻從沒想到他自己之所以「大度」是因為家境的原因,從未想過自己換個環境,也會跟窮孩子一樣。
窮孩子與富孩子的問題是值得關注的一件事。
當下,窮與富的差距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在孩子之間,貧富的差距不應該拉得太大。有一句話叫做:「再窮不能窮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我見過一些千萬富翁,幾乎不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充分品嘗貧窮的滋味,讓他們懂得珍惜錢,能過苦日子,將他們與窮人家的孩子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有些富人卻子毫不節制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使孩子難以親身去體會生活的艱辛,更不知道未來的生活需要自身去奮鬥。
我想,富孩子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越來越重視知識的今天,他們有更多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但也會有許多難以克服的弱點,教育方式不當,使其中許多人終難成大器。對於窮孩子來說,雖然與富孩子在一起常常處於劣勢,但「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他們中的一些人透過所經歷的這一切磨礪了心志,激發了理想,他們適應得了艱苦的環境,經得起困難的考驗,人生的前程並不灰暗。
對於孩子來說,金錢可以使人自信,也可以使人淺薄;可以使人大度,也可以使人無度;可以使人快樂,也可以使人沉淪;可以使人幸福,也可以使人不幸。金錢可以使人吝嗇,也可以使人節儉;可以使人屈辱,也可以使人堅強;可以使人自卑,也可以使人自強;可以使人艱難,也可以使人奮進。
窮孩子與富孩子都是我們的未來。如何讓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下同樣能夠成材,是大人們要思考並要做好的事情。
出生貧寒的「窮孩子」與衣食無憂的「富孩子」,有什麼區別呢?
衣:「富孩子」從頭到腳全是名牌,「窮孩子」衣衫襤褸。當「富孩子」為一雙價值不菲的鞋纏著父母,因父母不願「慷慨解囊」而生氣、不滿時,「窮孩子」也許正在掏出針線,縫補衣服;當「富孩子」早上在挑揀衣服時,「窮孩子」已穿戴好用心地背著單詞。
食:「富孩子」吃著麥當勞、肯德基還挑三揀四,「窮孩子」卻因三餐有肉而滿足;「富孩子」三五成群,邊吃邊抱怨菜色不夠好,「窮孩子」邊狼吞虎嚥,邊背著公式。
態度:「富孩子」因老師生病而欣喜若狂,「窮孩子」因能入學而熱淚盈眶;「富孩子」崇尚「有錢能使鬼推磨」,「窮孩子」信奉「寶劍鋒從磨礪出」;「富孩子」輕浮地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窮孩子」自信地說:「不怕窮,就怕被貧窮壓彎了脊梁,磨掉了凌雲大志!」
成績:「窮孩子」在名校圖書館中啃書本時,「富孩子」為學歷低而請人買「學歷」;「窮孩子」為社會貢獻心力時,「富孩子」虛度半生;「窮孩子」告訴子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富孩子」則教育下一代:「有錢就有一切!」
同一片藍天下,「窮孩子」能考第一,「富孩子」沒有理由當第二!「窮孩子」能5點起床背單詞,「富孩子」就不可以7點還賴在床上!同一片藍天下,無論窮孩子還是富孩子,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成為枝頭的鳳凰,還是落魄的雞?一切都在於自己。
據報載,大學新生入學時,有位有錢人家的孩子竟撂下一句「我不想跟窮人住同一間宿舍」的話。見到老師張口就是:「高爾夫球場在哪?」致使老師也無所適從。看完這樣的報導,令人感慨頗多,不禁要問:究竟誰是「窮孩子」?誰是「富孩子」呢?
試看這位有錢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的「貧窮」:
一是缺乏愛心;為了求學,走進同一所學校,走進同一間教室,住進同一間宿舍,成為同窗,本應是人生一大快樂,為何以窮富論英雄?更何況他的富有只是基於其祖輩的財富,除了血緣的關係,並沒有自己多少功勞。
「不願和窮孩子住一間宿舍」,赤裸裸地昭示了他有多麼自私,在他驕傲的眼睛裡怎麼能有平等?當然更談不上什麼關愛了,這不正是愛心的欠缺嗎!丟失了自己被別人關愛的權利,怎能不說是一種「富有」的悲哀!
二是缺乏知識;不願和窮孩子住同一間宿舍的言行,只能證明自己的幼稚。知識在每一個人的面前都是平等的,富裕的環境只能證明自己物質方面比別人多,物質多不等同於你的知識就多。被你看不起的「窮孩子」在貧窮的環境裡,克服了更多的困難,與你考上同一所學校。在知識的面前,你沒有什麼資格稱自己「富有」,那些在逆境中懂得奮鬥,懂得珍惜,透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的道路上攀登的窮孩子,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將財富與知識混淆進而對比,只能證明自己知識的缺乏、精神的匱乏、心靈的貧乏。
三是人生觀畸形;張口:「高爾夫球場在哪?」的這位有錢人家的孩子,除了炫耀財富的心態外,也證明了他自己人生的定位——以玩作為人生的主題。可想而知,其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觀,更不難預測其將來對社會、家庭、他人的奉獻了。警鐘長鳴,絕不是危言聳聽,假若這樣的現象,我們也聲援的話,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會變得如何?這難道不是一種深痛的悲哀嗎?
不可否認,貧富差距是許多國家都存在的問題。但如何正確看待窮富的問題,如何教育年輕一代正確看待富有的問題,應該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獲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應是我們大家共同之路。
第五章 窮孩子和富孩子
學校裡,窮孩子和富孩子日夜生活在一起,因為錢的原因,他們的關係變得微妙了,他們的友誼時刻受到錢的現實考驗,他們的金錢觀、價值觀面臨著重重疊疊的包圍。
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同學,家境好的孩子隨意到樓下的超市,或者任何一個就近就便的地方買零食和日用品,而家境差的則要走好遠的路去價格比較便宜的市場,這樣一來,兩個人就沒有什麼交集了。不僅如此,富家子弟對貧困孩子的窮酸,多少有點不由自主地瞧不起(往往少了理解和同情),貧困孩子不愛接近富家子弟(往往多了自卑和倔強)。有時候同學聚...
推薦序
前言
消費主義(consumerism)一詞通常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強調消費者權利的消費者主權運動,有時也譯為「消費者主權主義」;另一種意思是指缺乏批判意識地沉迷於消費。本文是在第二種意義上使用消費主義的概念。對消費主義的含義,有多角度、多層次的不同解釋。一種認為它是一種行為實踐,是指一個物品消費日益增長的事實或實踐。另一種認為它是來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個基本教義,即把盡可能多的占有和消費物質產品,作為其個人自我滿足和快樂的第一位要求。
可以肯定地說,在本文中,消費主義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動人們的消費衝動,刺激人的購買欲望。消費主義不在於僅僅滿足「需求」(need),而在於不斷追求難以澈底滿足的「欲望」(desire),消費主義思潮代表了一種意義的空虛狀態以及不斷膨脹的欲望。
而針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是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消費主義思潮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是由青少年的特徵和消費主義的特徵共同決定的。
人的思想是在其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交換行為或者說消費行為成為人們最基本的行為。今天的青少年從孩提時代起,就生活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消費對於青少年發展而言,不僅是單純地滿足吃、穿、用等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包含了他們在消費活動中進行的學習和道德塑造,以及透過自身的消費形成價值觀的作用。
時尚消費行為對青少年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是因為越是保守的人,越不願意追趕時尚。而在兩代人中,年輕的集體,更趨開放,更傾向趕時髦、講時尚;年老的集體,則相對更保守,不容易為時尚所動。
消費本質上就是文化,因為消費及消費品,均是表達意義的符號體系和象徵體系。消費主義在青少年中的擴散表明,支持這種生活方式的意識形態,正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取得文化主導權地位。富裕從來不是奢靡的立法者,尤其不是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直接原因。只有文化才能為一種生活方式提供價值、觀念、知識以及道德上的合法性。
在當今的新形勢下,大眾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有學者提出這樣的設問:20世紀發生的大事很多。那麼,人類登上月球和大眾文化的興起,哪一個對人類生活有更大的意義呢?前者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後者卻是我們的生活點滴。只要想一想,當今世界上有數以十億計的青少年,正透過電視、電影、網路以及手機遊戲等來了解生活,並在其中形成有關美醜對錯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考和確認自己與這個社會的關係,那麼,大眾文化與人類登月哪個更有意義不是不言自明嗎?
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大眾文化具有一種赤裸裸的商品性,它是消費主義思潮的絕好載體。大眾文化透過消費大量生產的文化產品,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標。這樣,傳統文化與經濟的界限模糊了,這使得大眾文化比起傳統文化形式,更容易走進一般大眾尤其是喜歡標新立異的青少年的生活中,從而對青少年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就是消費主義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作用日益加大的根本原因。
消費行為和消費意識的教育是一種生存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做人的教育。青少年中蔓延的消費主義傾向,已經帶來了一系列的消極反應,如貪圖享受,不能吃苦;講排場、愛慕虛榮;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等。這對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是非常不利的。
青少年要適應現代社會,必須具有健康的人格,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品格有能吃苦、務實、獨立等。經驗和研究都一再表明,在物質條件過分優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個性嬌弱、缺乏毅力,吃不了苦。因此,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應有意讓孩子吃點苦,再富也要苦苦孩子,是一種先進教育理念的表現。消費主義傾向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愛慕虛榮的人格特徵,這與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事求是、務實求真的精神不相符。愛慕虛榮的孩子往往不受同伴歡迎,而且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比如現在假名牌氾濫就是虛榮心態的表現。沒有錢穿戴名牌,又愛面子,只能買件假的充門面。經濟條件好而又不知控制的家庭,容易使青少年在高消費的環境下,失去對金錢的準確感知,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往往過多地依賴金錢去解決,從而缺少鍛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這些都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消費主義不僅傷害沉溺其中的青少年自身,也會對同儕造成傷害。比如大學裡的貧困學生沒有錢參加同學的聚會和各種高消費的活動,就只能選擇主動和同學疏遠,這種現象叫做「自我排斥」,因為他們的消費水準沒有辦法達到社會平衡的要求。
如前所述,既然消費主義對青少年的思想有著深刻的影響,那麼,從對消費主義的遏制與引導入手,就成為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徑。
西方有遠見的專家學者,已經展開了對消費主義思潮的反思和批評。美國著名的戰略學家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失控 : 解讀新世紀亂象》(Out of Control: 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21st Century)一書中憂心忡忡地指出,一股追求在豐饒中的縱欲無度的精神空虛之風,正在主宰人類的行為。「界定個人道德準則的下降和對物質商品的強調,兩者相互結合,就產生了行為方面的自由放縱和動機方面的物質貪婪」。美國學者艾倫.杜寧在他的著作《多少算夠》中,也對消費主義現象提出了尖銳的質問:「如果環境的破壞根源,在於人們擁有太少或者太多的時候,留給我們的疑問就是:多少算夠呢?地球能支持什麼水準的消費呢?擁有多少的時候才能停止增長而讓人類滿足呢?世界人民在不損及這個星球的自然健康狀況下,是否可能過一種舒適的生活呢?傳統美德中「崇儉」是消費價值觀念的核心,是維繫中華民族數千年繁衍不息的精神之一。「勤乃搖錢樹,儉是聚寶盆」是華人最喜歡、最常用的春聯之一。若說勤是生產勞動方面的主要價值規範,那麼「儉」則是消費生活方面的主要價值規範。所謂「儉」,就是在消費上講究節約,適可而止,反對鋪張浪費。在傳統社會生產力較低的情況下,人們倍感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因而自然而然地產生和推崇消費上的節儉觀念。
消費主義思潮指導下的消費是一種「消極性消費」,消費行為更多地受制於外在的誘導和標榜,而非出自內心真正的需求。所以,青少年要是沉迷於「消極性消費」,收穫的將是刺激和對刺激的無休止追求,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專家們認為,要著力宣導消費觀的轉型,努力培養青少年的自主性消費觀。
所謂「自主性消費」,是指以自主需求和自我實現為目的的消費。自主性消費使消費成為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使人們的內在力量得到展現,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這是因為,自主性消費要求行為主體擁有高度的自我控制和責任意識,能考慮到其行為與自然和社會的承受度是否適應的問題。透過自主性消費達到的自我實現,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非物質性一面。
自主性消費觀念是消費主義思潮的一味解藥,是對超出必要消費界限的揮霍性物質欲望和物質享受,做出理性限制的一種倫理觀念。當然,在現今社會,宣導自主性消費絕不可能是要求青少年禁欲苦行,而應該是為他們本身的幸福和利益,展示一種可供選擇的人生哲理。這是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一種觀念的養成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見效的,這就需要社會從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消費習慣入手,在青少年中著力培養一種從自我內心為自己的消費行為尋找理由的習慣。
科學消費觀是指符合人們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要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進步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科學消費觀的樹立,可以使青少年有效地抵制消費主義思潮的侵蝕,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消費觀的過程中,全社會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比如加強青少年的消費知識普及工作,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的消費知識和具有更強的理財能力,用較少的消費投入,獲得最佳的消費效益。綠色消費觀是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是比過度消費更豐富、更高級的生活結構,是一種以簡樸、方便和健康為目標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綠色消費觀主張「夠用就可以,不必最大、最多、最好」。它摒棄了「增加和消費更多的財富就是幸福」的價值觀。事實上,心理學研究表明,消費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係是微乎其微的。生活在20世紀末的人們,比世紀初他們的祖先們平均富裕4.5倍,但是他們並沒有比祖先們幸福4.5倍。更糟糕的是,閒情逸致、平和的心態,似乎都在奔向富有的過程中走向枯竭。人們為了滿足消費,必須煞費苦心地珍惜時間,加快生活節奏以便賺更多的錢,把人的精力和創造都耗盡在高消費上了。
在綠色消費觀的指導下,人們提出過一種以提高品質為中心的消費生活。而生活品質是指「人的生活舒適、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樂趣」。綠色消費觀在西方的許多富裕國家越來越有影響力,而它對於現今的青少年而言,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主義思潮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蔓延,並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構成極大的威脅,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從消費主義的遏制與引導入手,是我們進行青少年思想教育,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的一個重要路徑。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孩子口袋裡的零用錢越來越多,許多青少年在使用零用錢時沒有計畫性,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甚至形成道德上的缺失,讓老師和家長操心不已。如何引導子女理性消費,成為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青少年自己怎麼來「巧妙」地花零用錢,那就讓零用錢催生青少年自己的理財意識吧!
編者
前言
消費主義(consumerism)一詞通常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強調消費者權利的消費者主權運動,有時也譯為「消費者主權主義」;另一種意思是指缺乏批判意識地沉迷於消費。本文是在第二種意義上使用消費主義的概念。對消費主義的含義,有多角度、多層次的不同解釋。一種認為它是一種行為實踐,是指一個物品消費日益增長的事實或實踐。另一種認為它是來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個基本教義,即把盡可能多的占有和消費物質產品,作為其個人自我滿足和快樂的第一位要求。
可以肯定地說,在本文中,消費主義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一種價值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零用錢裡有學問
第二章 零用錢怎麼給
第三章 零用錢怎麼花
第四章 零用錢的金錢觀
第五章 窮孩子和富孩子
第六章 窮人家的富孩子和富人家的窮孩子
第七章 零花錢,花零錢
第八章 金錢是最好的僕人也是最壞的主人
第九章 什麼決定孩子的命運
第十章 富豪們童年的那些事
第十一章 另一種經濟頭腦
第十二章 青少年比成人更願意存錢
第十三章 「錢生錢」儲蓄自己的大未來
第十四章 青少年存錢和賺錢的方式
第十五章 一邊玩一邊賺錢
第十六章 花零用錢來「養錢」
第十七章 看清「錢」途,青少年網路賺錢術
第十八章 青少年理財無道和取之有道
第十九章 青少年理財有道
第二十章 給予富有,不如創造富有
第二十一章 尋找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
第二十二章 爸爸的私房錢
第二十三章 媽媽的「吝嗇」
第二十四章 親子教理財的祕密
第二十五章 美國青少年的理財課
第二十六章 哈利波特的理財魔法學校
第二十七章 智慧是賺錢的資本
第二十八章 做個後天小小有錢人
第二十九章 相伴青少年一生的金錢課
第三十章 培養青少年的搖錢樹
前言
第一章 零用錢裡有學問
第二章 零用錢怎麼給
第三章 零用錢怎麼花
第四章 零用錢的金錢觀
第五章 窮孩子和富孩子
第六章 窮人家的富孩子和富人家的窮孩子
第七章 零花錢,花零錢
第八章 金錢是最好的僕人也是最壞的主人
第九章 什麼決定孩子的命運
第十章 富豪們童年的那些事
第十一章 另一種經濟頭腦
第十二章 青少年比成人更願意存錢
第十三章 「錢生錢」儲蓄自己的大未來
第十四章 青少年存錢和賺錢的方式
第十五章 一邊玩一邊賺錢
第十六章 花零用錢來「養錢」...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8-22ISBN/ISSN:978626357542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6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