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濟系×MIT史隆商學院】重磅經濟學家連手出擊★
★TED Talks影片超過240萬次觀看★
★《華爾街日報》熱烈推薦★
★ 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賽局理論》作者周治邦 審訂、推薦★
◆為什麼幼兒園規定要罰錢,家長晚接小孩狀況更多?
◆為什麼獎金不一定能讓員工更努力工作?
◆奢侈品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而是能夠讓我們展現地位?
關於人性,傳統經濟學假設是理性的,行為經濟學則著眼於非理性的那一面,但兩端之間其實存在一個重要的知識領域:「隱藏賽局」。
不論是人的喜好、興趣,乃至「說不上為什麼」的直覺,還是炫富、利他、守規矩等社會現象,背後都有賽局邏輯,卻往往隱而不顯;
必須從主要獎勵、終極解釋、客位解釋3大角度切入,才能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隱藏賽局」。
作者舉出12種常見賽局,讓你看懂人類各種看似矛盾的非理性行為,其中無處不暗藏著精微的賽局計算。
/ 人性中的鷹鴿賽局:潛規則與制度的合理化 /
當人們習慣「誰當老鷹、誰當鴿子」,就會開始認同財產權、言論自由,甚至是厭女情結和加害者。
透過「主要獎勵」角度,看出隱藏的鷹鴿賽局,看懂人性習慣預設立場的利與弊。
/ 人性中的昂貴訊號賽局:醉翁之意不在酒 /
同樣是有錢人,為什麼有的炫富,有的卻低調?
個性、道德觀都是老生常談,透過「客位解釋」角度,了解這些行為發出的社交訊號,能有效掌握眼前局勢。
/ 人性中的規範落實賽局:有利他人,就能有利自己 /
在排隊動線上設置難以忽視的捐款箱,就能有效提高捐款率。
透過「終極解釋」角度,掌握規範落實賽局,就能讓人更願意配合,共創雙贏。
............還有重複囚徒困境、證據賽局等多種賽局範例說明!
心理學 x 行為經濟學 x 生物學 x哲學 x 歷史,全面解讀各種非理性行為的底層邏輯。
【本書特色】
•【哈佛經濟系×MIT史隆商學院】2位重磅經濟學家連手出擊
• 翻轉「賽局策略=理性思維」的迷思,說明「看似非理性的行為,也是學習與演化推動的賽局均衡」
• 妥善應用,能在社會上看出無處不在的賽局,優化決策
作者簡介:
艾瑞茲.尤利(ErezYoeli)
◆哈佛大學經濟系講師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SloanSchoolofManagement)的研究員
◆史隆管理學院「應用合作團隊」(AppliedCooperationTeam)負責人
其研究焦點為利他精神,致力於了解利他的運作,以及如何促進利他。
曾任職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常受邀至政府機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授課。其文章散見於《經濟學人》、《時代雜誌》、《紐約時報》等國際出版品,TEDTalks吸引超過240萬觀賞人次。
現居於美國麻州劍橋。
摩西.霍夫曼(MosheHoffman)
◆哈佛大學經濟系講師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生物學研究院(MaxPlanckInstituteforEvolutionaryBiology,相當於我國中研院)的研究員
◆麻省理工大學史隆管理學院研究員
研究聚焦於運用賽局理論、學習與演化的模型,以及實驗方法,去破解那些形塑我們的社會行為、偏好和意識形態的動機。
現居於德國呂貝克。
譯者簡介:
趙盛慈
專職自由譯者,喜歡知識、深思與推敲文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推薦】
「本書可以解答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被綁架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為何幫綁架者說話?為何人們不計代價要到羅浮宮目睹《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真跡?為何美國發現接種過疫苗的人幾乎不會傳播新冠肺炎病毒,但仍要求全民戴口罩?……義大利黑手黨為何要求其黨羽遵守緘默規則?對於上述問題,讀者皆可透過本書流暢的譯筆下,獲得滿意的解答。」
――周治邦|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賽局理論》作者
「賽局不是零和,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生活化的方式告訴你,如何用賽局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國際推薦】
「霍夫曼與尤利,大膽應用賽局理論解釋看似非理性的行為。」
――《華爾街日報》
「霍夫曼與尤利在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中,告訴我們如何運用經濟學工具,去理解真實世界裡各式各樣的現象。作者一再證明,只要曉得那些相同的力量正在表面底下運作著,那麼各式各樣的人類行為,即使看似與有意識的理性行為不符,仍可以為人所理解。事實上,本書揭示了看不見的事物如何發揮神奇之力。」
――凱文.墨菲(KevinM.Murphy),麥克阿瑟學者,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霍夫曼與尤利嫻熟地運用賽局理論的工具,以有趣的方式掀開社交生活的面紗。對於我們行為與社群之中隨處可見令人困惑的模式,他們倆一針見血地道出背後的冰冷邏輯。」
――約瑟夫.亨里奇(JoeHenrich),《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TheWEIRDestPeopleintheWorld)作者
「這本大作把賽局理論應用到人類社會的眾多難題之上,從愛情、婚姻、謀殺再到戰爭,一應俱全。」
――麥可.薛莫(MichaelShermer),《心算的祕密》(SecretsofMentalMath,暫譯)合著者
「本書就像為你的心智戴上了一付X光眼鏡,讓你得以穿透表像,看見更深一層發生的事。而且寫法跟想法兼顧,言之有物。」
――安德魯.麥卡菲(AndrewMcAfee),《以少創多》(MorefromLess,暫譯)作者、《第二次機器時代》(TheSecondMachineAge)合著者
「本書相當出色,每一頁都能讓人感受到對賽局理論的熱情,嶄新又清晰的洞見俯拾皆是,將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尤里.格尼奇(UriGneezy),《為什麼的向度》(TheWhyAxis,暫譯)合著者
「本書是一趟令人驚奇的旅程,霍夫曼與尤利則是專業的嚮導,帶我們一覽賽局理論如何解釋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古怪之處。這是一本我會一讀再讀的好書。」
――妮可拉.賴哈尼(NicholaRaihani),《群居本能》(TheSocialInstinct,暫譯)作者
「本書非常值得一讀。霍夫曼與尤利證明,令人不解的常見行為起因可能為自利,並以簡明扼要、淺顯易懂的書寫風格,解釋細微卻重要的概念。」
――羅伯特.博伊德(RobBoyd),《另類動物》(ADifferentKindofAnimal,暫譯)作者
「這是那種你一拿起就愛不釋手的書。等你回過神來,已經讀了好幾個小時,連要睡覺都忘記了(這是真實故事)。《人性賽局》充滿各種奇聞軼事,以及會令你改觀的深刻見解,它以人類發明最強大的理論──賽局理論──去解釋最令人不解的人類行為。」
――史蒂夫.史都華–威廉斯(SteveStewart-Williams),《理解宇宙的猿類》(TheApethatUnderstoodtheUniverse,暫譯)作者
【審訂】
周治邦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
《賽局理論》作者
名人推薦:【國內推薦】
「本書可以解答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被綁架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為何幫綁架者說話?為何人們不計代價要到羅浮宮目睹《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真跡?為何美國發現接種過疫苗的人幾乎不會傳播新冠肺炎病毒,但仍要求全民戴口罩?……義大利黑手黨為何要求其黨羽遵守緘默規則?對於上述問題,讀者皆可透過本書流暢的譯筆下,獲得滿意的解答。」
――周治邦|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賽局理論》作者
「賽局不是零和,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生活化的方式告訴你,如何用賽局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章節試閱
第1章
為什麼詹皇愛打球,畢卡索愛畫圖?
在許多人心目中,《運動畫刊》(SportsIllustrated)封面出現的人物,若不是拿著球、球棒、球拍或戴著頭盔的運動員,就是身穿比基尼的模特兒。誰會想到,1972年《運動畫刊》封面人物竟會是下巴方方、咧嘴大笑的巴比.費雪(BobbyFischer)。他既不是棒球選手、籃球選手,也不打美式足球;他是史上首位二十連勝的西洋棋手。現在,這一期慶賀他奪下佳績的《運動畫刊》在eBay這類拍賣網站上可是值得珍藏的逸品。
費雪連連獲勝,在棋局中壓制蘇聯對手,一夕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此以後,許多傑出棋手都認為費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強者,給了他和麥可.喬丹、「詹皇」詹姆斯、西蒙.拜爾斯(SimoneBiles)、凱蒂.雷德基(KatieLedecky)、湯姆.布雷迪(TomBrady)等人一樣的稱號「絕世高手」(GOAT,thegreatestofalltime)。
費雪出身自布魯克林一個經濟拮据的單親家庭,他何以成為如此優秀的選手?答案或許與喬丹、詹皇、拜爾斯、雷德基、布雷迪等人無異:在偏執的熱情驅使下大量練習,再加上些許好運。長年撰寫費雪傳記的法蘭克.布雷迪(FrankBrady)描述,九歲的費雪如果不是在下棋,就是在研究棋局。他會彎著腰,低著頭,沉醉在棋盤或棋譜的世界裡,直到天黑才為了打開公寓的燈而暫時停手。費雪的媽媽為了哄他洗澡,只好把櫥櫃門板架在浴缸上,再擺放棋盤。只不過,要讓他離開浴缸,又是另一場奮鬥了。費雪一點也不關心課業,一完成國民教育,就不再升學。
事實上,偏執的熱情,是許多人達到傲人成就的關鍵。
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Perlman)三歲在收音機上聽到古典音樂就想學小提琴,他申請就讀地方音樂學校時,卻因為身材矮小拿不動小提琴而被拒絕入學。不久後,帕爾曼感染小兒麻痺症,自此以後都得借助拐杖和輪椅行動。這名身體孱弱的男孩在被學校拒絕後,開始以玩具小提琴自學;十歲時,帕爾曼舉辦小提琴獨奏會,廣受好評;19歲時,他和滾石合唱團一起登上節目《蘇利文秀》(TheEdSullivanShow),這是他第二次接受《蘇利文秀》訪問。
英年早逝的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SrinivasaRamanujan)是一位多產的數學家,他在世僅33年,卻留給後世極為豐富的遺澤。世界上甚至有一份同儕審查期刊,上頭刊登的內容若非延伸自拉馬努金所主張或證明的理論,就是與之相關。如同費雪和帕爾曼,拉馬努金很早就發展出自己的熱情。他從媽媽的大學生房客那裡盡可能吸收各種數學知識,讀完一冊又一冊的數學教科書。其中一冊總共收錄五千則數學定理,即使是實力足夠參加奧林匹亞競賽、熱愛數學的高中生,碰到如此枯燥乏味的書都不見得讀得下去,但拉馬努金卻整本讀完。世人認為,正是這一本書,使得這位天才的功力大增。
成年後,拉馬努金專心致志鑽研數學,甚至到了不顧妻子也不顧健康的地步,終至感染痢疾,在併發症下過世。就現代醫生看來,若他願意放下工作接受治療,他是可以痊癒的。
再看看瑪里.居禮(MarieCurie),她是至今唯一兩度榮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人。打從在巴黎讀書開始,居禮就時常研究到廢寢忘食;直到過世前,她都謝絕出席頒獎活動,以免打斷科學研究。甚至連第二次榮獲諾貝爾獎時,她也以「單純懶得領」而沒有領取獎金,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才把錢領出來用於支援戰事。
至於畢卡索,窮盡一生熱切追尋的不是西洋棋、小提琴,也不是數學或科學,而是藝術。據估計,他的歷年作品總計超過五萬件!擁有這等成就的藝術家多半就此自滿而停下腳步,他卻經常挑戰、重塑自己。
身為凡人,我們對於這些偏執的熱情驚訝不已,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充滿熱情,像詹皇一樣站上罰球線瘋狂練投,像費雪一樣埋首鑽研一盤盤的殘局,或像拉馬努金一樣狂啃數學定理,應該會比現在更成功吧!每到新年,當我們開始構思新年新希望,總是期許自己也能憑空生出那樣一股神祕的熱情,將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工作,變成一股甘之如飴的愛。
可是,日子才邁入二月初,連個火苗都還沒點起,我們便開始漫無目的地觀看Netfix影集、滑IG,把雄心壯志給掩埋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向費雪和帕爾曼看齊?拉馬努金究竟如何做到,能讓自己沉浸在閱讀收錄五千則數學定理的教科書?還是把遙控器給我比較實在吧。為什麼這些天選之人——包括愛因斯坦和畢卡索——能夠像少數被愛神之箭射中的幸運傢伙,生出擁有魔力的熱情之火?
還有,為什麼他們能對籃球、西洋棋、數學、物理學或其他領域,發展出某一項特殊的熱情?畢卡索也支持加泰隆尼亞分離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但他為什麼不是將天賦運用於戰事,而是將心力投注於藝術?愛因斯坦為什麼不是對西洋棋深深著迷?費雪明明能夠靜靜坐上好幾個小時,專心鑽研棋譜,他的智力也絕對沒有問題,但為什麼只要看到作業就心浮氣躁、總是寫不完,令媽媽擔憂不已?
熱情,這個使人邁向偉大境界的神祕因素,究竟如何運作?
目前有許多領域專門探討判斷力、決策和正向心理學,而書店裡也有滿滿一整區的自我成長類書籍,因此你或許以為這些問題相當基本,應該早就有人找到答案了。畢竟,如果我們並不了解熱情和人生意義從何而來,我們如何能夠了解自己的決策,或了解什麼能帶給我們快樂?
對於這些問題,人們的確略知一二。例如,我們知道熱情與意義感、目標感、滿足感緊密相依,也知道熱情會隨著他人的讚揚增加,並因為別人付錢給我們當報酬而減弱。但為什麼呢?熱情為何這樣運作?熱情是否單純如此,毫無道理可言?
並非如此。
◆ ◆ ◆ ◆ ◆
美學,同樣也是令人不解的領域。
我們當然能夠對美學的某些部分提出一些說法,或給出大家都知道的解釋。我們了解,有權有勢的人為何願意為自己的肖像付錢,教堂又為何長期出資,創作傳揚宗教神話與歷史的藝術品—尤其是在教區居民多半不識字的時期,這麼做特別有用。我們也知道,藝術有時候會從我們原本就欣賞的東西取材,例如對稱的容貌、生育年齡的女性、蓊鬱的湖邊岸景等,並將其誇大呈現。在音樂的範疇裡,有些音樂聽起來像水聲,有些則撫慰人心;有些音樂節拍穩定,可以引領軍隊踏著一致的步伐前進,或讓鎮上的居民翩翩起舞。關於食物,我們知道營養豐富的食物比較美味,所以培根特別誘人;而在經常受食源性疾病威脅的地區,人們嗜吃可以抑制細菌滋長的辛辣食物。
然而,這些說法還是沒有詳細解釋原因。莎士比亞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以及鐵面人MFDoom、饒舌歌手錢斯(ChancetheRapper)、阿姆等現代創作者的複雜押韻格律是怎麼一回事?法國波爾多左岸出產的知名高丹寧葡萄酒,又是怎麼一回事?這些事物既非先天上討人喜歡,也沒有誇大強化我們原本就喜歡的某些特質。顯然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莎士比亞的詩作並不容易理解,而高單寧葡萄酒又苦又澀,三美元的低檔葡萄酒反而非常順口。我們的目的不是貶低這些偉大的藝術作品和文化產物,這些東西都很優秀,只不過,它們的優秀並非源於討人喜歡的先天特質。那麼,使這些東西變得受人推崇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還有其他情況也缺乏解釋,像是不管在哪個領域,藝術家普遍都會在作品裡藏些彩蛋,而評論家和愛好者為了尋找彩蛋,可以花上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埋首鑽研—其他人則嘗試從CliffsNotes辛苦查找作品的隱晦含意。毅力非凡的人或許甚至會去閱讀冗長、沉悶的評論文章,探詢作者的深意。
想要找出彩蛋、鑑別美酒、讀懂莎士比亞的詩作,可以求助於藝術史學家和評論家,但想要了解箇中原因—這些事物最初究竟如何引起人們的興趣—就需要用到本書開發的工具了。
◆ ◆ ◆ ◆ ◆
利他,也是我們苦苦思索想要了解的領域。我們不只想了解人們一開始為何選擇利他,也想探索各種古怪的利他形式。
首先,儘管人們顯然很有愛心,也樂於付出,但背後的動力卻不太是自己的付出能造成多大影響;而且,人們也不太會考量如何付出才最有效果。我們會因為受到感動捐款給GoFundMe網站上的活動,幫助需要物資的寵物,卻不會想到捐款給影響深遠的慈善團體,讓捐款發揮更大的效率來解決一些人類的燃眉之急,從而以少於五千美元救人一命。即使透過配比基金(matchingfund)能讓捐款增加一倍,人們也經常不為所動。
如果問人願意捐多少錢幫忙設置防護網,讓鳥類遷徙時不被風力發電機打死,則不論防護網能拯救兩千隻小鳥,還是二十萬隻小鳥,人們的捐款金額都不受影響。我們會到仁人家園(HabitatforHumanity)做義工,但買機票的錢如果用於聘請技能更合用、更需要工作的當地勞工,效益會更大;我們會留意外出時隨手關燈,卻沒想到把空調關掉,使得隨手關燈省下的電又完全被空調用電抵銷。
我們不只會做效果不佳的事,還非常無知。大部分的人充其量只對捐款用途有個模糊概念,沒有人在挑選要捐助的慈善組織時,真的會比挑選餐廳或旅遊景點更用心。我們對節約能源和資源回收一樣漫不經心,比如說,你知道回收金屬的效益大約是回收紙張或塑膠的九倍,回收紙張或塑膠的效益又比回收玻璃高很多嗎?不相信我們的話嗎?Google一下就知道了。請注意,這很可能是你第一次費心Google這件事。
我們不僅無知,還會刻意忽視某些事情。我們絕對不會在知情的情況下,去把性病傳染給性伴侶,但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感染性病的風險很高,附近還有診所可以免費檢測,卻認為自己不跑一趟也沒關係。
我們不僅不想獲得資訊,也不喜歡聽見別人開口要求。我們有可能應邀捐錢給美國計畫生育聯盟(PlannedParenthood),但看見非營利組織志工在街上募款時,卻會拿出手機裝忙。當然啦,我們一向樂於對朋友伸出援手,但當我們懷疑朋友想求助時,卻可能盡量不撥電話過去。
這還沒完。對於花四美元買一杯哥達多(cortado)咖啡,而不捐四美元給窮人,多數人都不會良心不安,但我們絕對不會想從窮人手中拿走四美元去買一杯哥達多咖啡。既然主動與被動的行為效果一樣,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利他行為為何以這樣的方式運作?
◆ ◆ ◆ ◆ ◆
這些都是本書要探討的問題。有線新聞網用什麼招數傳遞錯誤資訊?動機性推理(motivatedreasoning)為什麼這樣運作?內化的種族歧視為什麼那樣運作?謙虛為什麼是美德?我們的是非之心是怎麼來的?美國的哈特菲爾德家族(theHatfields)與麥考伊家族(theMcCoys)為何無法言歸於好?
簡單來說,我們要問的是:人類為什麼會有這些偏好和思想?這些偏好和思想,又為什麼以這樣的方式運作?
人們傾向於用近似解釋(proximateexplanation)來回答這些問題,好比「我們愛喝丹寧厚重的葡萄酒,因為嚐起來比較有意思」,或者「我們愛創作手工藝品,因為在有限時間內逐一完成不同作品,很快就能看見結果,很有成就感」,又或者「我們會對研究產生熱情,因為我們喜歡自由自在地長期鑽研某個主題,渴望真正成為領域專家」;至於我們對別人展現同理心,但做法不太有效,則是因為同理心是一種粗糙的工具,對於效能高低不太靈敏。
雖然這些通常是很有趣的回答,既說得通,也有幫助,但卻不是真正的答案,至少不是這本書所想要探求的答案。沒錯,高單寧葡萄酒品嚐起來比較有意思,但怎樣算有意思呢?再說,我們又為何要在乎一杯葡萄酒是否有意思?沒錯,有些人是因為能快速看見創作成果而衍生創作熱情,有些人則是碰上可以長時間深入鑽研的計畫就亢奮莫名,但我們還是沒搞懂,為什麼有些人的興趣發揮在某一個領域,有些人卻發揮在其他領域?甚至於為什麼人會發展出熱情?沒錯,同理心是種粗糙的工具,但為什麼?這些回答,又衍生出其他問題,數量少說也和一開始提出的問題一樣多!
我們想要給的答案會在某程度上更貼近最終答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所要運用的關鍵工具,非賽局理論莫屬。
賽局理論是一種數學工具,目的在於幫助我們釐清在互動情境中,個人、廠商、國家等主體將如何行動;此時,重點不再只是自身的行動,他人的行動也同樣重要。已經有廠商成功運用這套工具,根據其他人的出價來擬定自身的競標策略,再參與競標,而美國聯邦政府制定反托拉斯的規範,也是以賽局理論為基礎。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ederalTradeCommission)與美國司法部聘請經濟學家組成大軍,根據賽局理論中的「庫諾競爭」(Cournotcompetition)模型,鎮日評估各種併購案。庫諾競爭模型能協助經濟學家評估,當市場上所有廠商都會回應併購公司的行動,併購公司也會反過頭來回應時,要如何預測價格的變化。
在與美國司法部距離僅幾個街區的美國國務院,賽局理論影響著不同世代的外交官如何思考。例如,美國在冷戰時期提出的「同歸於盡」與「核戰邊緣」策略,有湯瑪斯.謝林(ThomasSchelling)的賽局理論分析做為其後盾—根據謝林的分析,美國應該視蘇聯持有的核子武器來決定要生產多少核子武器,反之亦然。
你也許暗自心想,賽局理論怎麼可能會和我們一開始講的那些行為有關?愛上下西洋棋、展開新的藝術運動或捐錢給慈善活動,人們乃是憑藉直覺或感受,甚至是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自然做出這些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根本就沒有追求結果的最佳化(optimization)。這些事情聽起來跟在董事會或戰情室作決策時冷酷無情的計算,完全八竿子打不著邊。
除此之外,你或許還認為傳統上賽局理論的基礎在於……姑且這麼說吧,在於一項可議的關鍵假設:人是理性的,會採取最佳化的行動;而且人能掌握一切相關資訊,像電腦那樣進行複雜的運算,以盡可能擴大自身效益。這項假設或許適用於董事會裡為無線電頻譜擬定競標策略的公司高層,但真的可以套用到我們這些庸庸碌碌、過著平凡生活的人身上嗎?更何況,狠狠反駁這項假設的學者還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不只一次,還是兩次:2002年頒給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2017年頒給理查.賽勒(RichardThaler)。就連人們某些費解的動機,例如願意為理想拋頭顱撒熱血,或明明眼前擺著有實質助益的方案,卻選擇捐錢給效果不彰的慈善活動,似乎也都為丹尼爾和理查的研究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
接下來,我們將會讓這兩個論點互相抵銷。是的,當人們想要有意識地作出最佳化的選擇時,表現往往滿糟的;但當人們並未有意識地尋求最佳化,而是由學習與演化代勞時,事情將大幅朝著最佳化的方向發展;正如我們在後文所說,喜好和信念往往就是這樣來的。
關於演化,你應該已經很熟悉當中的邏輯:喜好會演化,驅使我們採取可以帶來好處的行動。在高油、高鹽、高卡路里的食物非常稀有的環境裡,人們會發展出嗜吃油膩食物、鹹食和甜食的喜好,促使我們去尋找這類東西;我們逐漸演化成喜愛對稱的臉蛋、有稜有角的下巴、寬大的臀部,因為這些喜好能驅使我們尋找較健康、較有成就和生育能力較佳的伴侶。
但這並不是說,圍著火堆而坐、互相切磋押韻字的遠古穴居人慢慢演化成了饒舌歌樂迷,或利用空閒時間鑽研抽象洞穴壁畫的古人(「這不是一頭猛獁象」),慢慢演化成了現代的藝術愛好者。我們所在意的喜好和信念多半並非與生俱有,而是來自後天學習,所以在下一章,我們要將生物演化的理論套用於學習,並指出學習(即文化演化)將會帶來與生物演化一樣的效果,速度還快上許多。
第1章
為什麼詹皇愛打球,畢卡索愛畫圖?
在許多人心目中,《運動畫刊》(SportsIllustrated)封面出現的人物,若不是拿著球、球棒、球拍或戴著頭盔的運動員,就是身穿比基尼的模特兒。誰會想到,1972年《運動畫刊》封面人物竟會是下巴方方、咧嘴大笑的巴比.費雪(BobbyFischer)。他既不是棒球選手、籃球選手,也不打美式足球;他是史上首位二十連勝的西洋棋手。現在,這一期慶賀他奪下佳績的《運動畫刊》在eBay這類拍賣網站上可是值得珍藏的逸品。
費雪連連獲勝,在棋局中壓制蘇聯對手,一夕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可說是前無古人、...
推薦序
審定序
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到黑手黨的緘默規則,都有賽局視角《人性賽局》一書的兩位作者艾瑞茲.尤利(ErezYoeli)及摩西.霍夫曼(MosheHoffman)皆是芝加哥大學布斯(Booth)商學院專研經濟學的博士,目前也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兼課。
賽局理論在發展初期是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但假設參與者具備追求自身效用極大化的理性行為,從而對人類的各種行為提出解釋與預測。1970年代左右,兩類研究的興起,對賽局理論提出了挑戰。第一類研究考慮賽局參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所產生參與者的資訊搜尋或資訊揭露行為對賽局均衡的影響。2001年時,三位學者因為與此相關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二類研究進行各種實驗或以資料,來顯示人類是非理性的或偏離傳統賽局理論的預期。這一類的研究被稱為「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economics),而其頂尖的研究者,如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及理察.塞勒(RichardThaler),也分別於2002及201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不過,「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卻受到極端擁護理性人(Homoeconomicus)假說的學者的抨擊。例如,因「效率市場」假說的研究而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尤金.法瑪(EugeneFama)即認為,行為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缺陷是提出了人類各式各樣不理性行為的證據,但未有一套統合理論在支撐。
本書兩位作者認為,在假設人類為理性的傳統經濟學以及不理性的行為經濟學之間存在一個令人驚訝的知識領域,並將其稱為隱藏賽局(hiddengames);他們對於隱藏賽局的研究可以解讀為科林.卡梅拉(ColinCamerer)在1990年所提出的「行為賽局理論」(behavioralgametheory)的研究核心。簡言之,「行為賽局理論」的學者一方面認同行為經濟學者透過實驗來觀察人類行為的研究途徑;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要注入心理學的要素,也就是將諸如熱情、互惠、短視、懷疑他人、過度自信、愛有程度差異等人性的七情六慾納入賽局的理論模型。此時,就要使用諸如資訊不對稱、賽局重複進行、演化及學習等較晚近發展出的研究方法,不過終極目標是以理性人的角度分析人類各種非理性的行為。
由於兩位作者並未在引言介紹書中各章節的安排,因此,在此稍加介紹可能有助於讀者。
第1章首先說明幾個令人費解的行為,包括人們熱情追求專業成功、美學及利他行為。最後再談到可以使用賽局理論,並借助演化及學習的觀點來解除上述迷惑。第2章介紹學習,包括史金納對鴿子所採取的增強式學習、斐濟人及因紐特人的社會學習,以及說明學習及模仿可以塑造信念和喜好。第3章說明分析賽局理論常用到的三種區別方式,包括主要及次要獎勵、近似及終極解釋,與主位及客位解釋。
第4章以達爾文《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一書探討性別差異的主題,解釋納許均衡的概念。接著提到人們無意追求最佳化,但卻經常達到納許均衡的一些例證。第5章以鷹鴿賽局為例,說明動物及人類對財產權的歸屬,經常持先占先贏的態度,以及說明共同預期的重要性。接著探討一些人類的行為,包括道歉、何時要佯裝信心滿滿,以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和內化的歧視等。第6章介紹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克.史賓賽(MichaelSpence)的訊號理論,以說明強壯的雄孔雀為何會演化出妨礙獵食的長尾巴、奢侈品是人們炫耀財富的方式,以及長指甲及白襯衫是人們釋出高貴階級的訊號等例證。
第7章說明為何人們刻意隱藏對自己有利的訊號,包括謙虛、匿名捐贈、裝酷或擺架子,以及隱藏才華等。第8章說明人們操弄證據的三種方式,包括選擇性揭露、選擇性搜尋及確認性檢驗。接著介紹事前機率及事後機率的概念,以將貝氏理論引入訊號賽局的分析。第9章介紹動機性推理的文獻,並說明內化以及操弄資訊可解釋動機性推理。
第10章先以重複囚徒困境模型說明人們為何會有利他動機,接著介紹「子賽局完全均衡」的概念。第11章探討規範落實的模型,說明該模型具有第三方懲罰及高階懲罰的特點,以及說明可觀察性、預期及高階信念在規範落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者並列舉17世紀末及18世紀初井然有序的海盜船,做為規範賽局模型的例子。第12章以狀態訊號結構探討絕對規範。作者說明,由於人們只能根據離散訊號,而非連續訊號進行規範,因而會出現二次大戰時,羅斯福總統寧可犧牲硫磺島兩萬名美國人,也不願使用化學武器,以及出現美國的吉姆克勞法會以「一滴血規則」來歧視黑人。
第13章介紹高階信念,說明哲學家創造的「電車難題」的解決方案,會和潛在遇難者是否為自己的親戚相關。而高階信念可以從可觀察性、關聯性、是否可推諉塞責,以及高階不確定性,來影響賽局參與者的協調能力。第14章說明為何會出現決鬥與家族間的反覆復仇,以及說明道德運氣扮演的角色。第15章說明主要獎勵對人們熱情行為扮演的角色。
本書的寫作並不拘泥於賽局理論數學推衍的嚴謹性,而是著重現實生活以及許多歷史事件的解讀。因此,其寫作風格類似拜爾、格特納及皮克三人所著的《法律的賽局分析》(GameTheoryandtheLaw,1994,HarvardUniversityPress)。例如,第10章在介紹「子賽局完全均衡」的概念時,作者不厭其煩地解釋為何冷酷觸發及永遠背叛的策略合乎此種均衡,而以牙還牙策略則不符合。
本書可以解答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被綁架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為何幫綁架者說話?為何人們不計代價要到羅浮宮目睹《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真跡?為何美國發現接種過疫苗的人幾乎不會傳播新冠肺炎病毒,但仍要求全民戴口罩?宗教團體為何充滿一堆勞民傷財的規矩和儀式?為何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會接連併吞奧地利、捷克及波蘭?義大利黑手黨為何要求其黨羽遵守緘默規則?對於上述問題,讀者皆可透過本書流暢的譯筆下,獲得滿意的解答。
周治邦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
《賽局理論》作者
審定序
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到黑手黨的緘默規則,都有賽局視角《人性賽局》一書的兩位作者艾瑞茲.尤利(ErezYoeli)及摩西.霍夫曼(MosheHoffman)皆是芝加哥大學布斯(Booth)商學院專研經濟學的博士,目前也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兼課。
賽局理論在發展初期是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但假設參與者具備追求自身效用極大化的理性行為,從而對人類的各種行為提出解釋與預測。1970年代左右,兩類研究的興起,對賽局理論提出了挑戰。第一類研究考慮賽局參與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所產生參與者的資訊搜尋或資訊揭露行為對賽局均衡的影響。...
目錄
審訂序
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到黑手黨的緘默規則,都有賽局視角
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周治邦
第1章 為什麼詹皇愛打球,畢卡索愛畫圖?
第2章 學習,如何成為人類的最強技能?
給點甜頭,鴿子也能打桌球/你信的和你愛的,竟是學來的?/感恩節火雞,加咖哩才好吃?
第3章 找出隱藏賽局的三種視角
愛吃是天性,至於愛錢……/終極解釋,「為什麼」的終點/學著像局外人一樣地解釋現象
第4章 動物出生時,雌雄為什麼一比一?
敵不動我不動,達到納許均衡/演化,把大家推向納許均衡/檢驗模型的好方法:拿掉假設/經濟學家愛用的比較靜態分析/情況有別時,詮釋不一樣
第5章 鷹鴿賽局:看出誰是老鷹、誰是鴿子
斑點木蝶爭地盤,為什麼只做做樣子?/這是誰的,你會怎麼判?/共同預期會自我延續/一句「對不起」,為什麼那麼重要?/何時應該表現得更加信心滿滿?/這不是症候群,而是求生策略
第6章 昂貴訊號賽局:讓人知道你的厲害
雄孔雀美麗尾巴的啟示/太陽鳥,外在勝過了實在?/炫富的四個條件/身材、膚色與白襯衫/英式餐桌禮儀,不能簡約就好嗎?
第7章 埋藏的訊號:讓適合的人知道就好
費解的匿名捐贈/假裝不在意的愛/「澀」之美/當低調本身就是昂貴訊號
第8章 證據賽局:搞懂帶風向的背後動能
IG只放最棒的照片/給我找到出兵伊拉克的理由!/否認氣候變遷的扭曲手法/證據賽局/什麼樣的證據才有用/模型1:揭露/模型2:搜尋/模型3:檢驗
第9章 動機性推理: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
欺人之前,先讓自己相信/執行長、政客和投資人,誰最實在?/「騙取快樂」足以解釋嗎?
第10章 重複囚徒困境:掌握有利合作的策略
重複囚徒困境/讓人老實合作的好策略/子賽局完全均衡/使人合作的四個條件/一戰雙方的互惠合作
第11章 規範落實賽局:使人主動作出貢獻
我們就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會預期我們合作嗎?/接種疫苗了,為什麼還要戴口罩?/激發公益行為的三個方法
第12章 絕對規範:沒有模糊空間的決斷
狀態訊號結構/納入協調賽局/要根據什麼訊號制裁暴君呢?/臨界值策略終將瓦解/三個重要的假設/容易執行的規範,才能長久維繫/什麼情況不需要絕對規範?/二戰無人遵守的「禁止轟炸平民」規範/為什麼人們捐款很難有效率?
第13章 高階信念:認清別人認為你怎麼認為
核心概念/解開謎題/婚禮、領導人握手、說出「對不起」/有沒有動手,這就是問題所在/為什麼講話有時要拐彎抹角?
第14章 子賽局完全均衡:嚇阻踰矩的行為
用決鬥來解決爭執/讓幸運女神化身為正義女神/必須貫徹到底的正義感
第15章 聚焦主要獎勵是解謎的關鍵
審訂序
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到黑手黨的緘默規則,都有賽局視角
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周治邦
第1章 為什麼詹皇愛打球,畢卡索愛畫圖?
第2章 學習,如何成為人類的最強技能?
給點甜頭,鴿子也能打桌球/你信的和你愛的,竟是學來的?/感恩節火雞,加咖哩才好吃?
第3章 找出隱藏賽局的三種視角
愛吃是天性,至於愛錢……/終極解釋,「為什麼」的終點/學著像局外人一樣地解釋現象
第4章 動物出生時,雌雄為什麼一比一?
敵不動我不動,達到納許均衡/演化,把大家推向納許均衡/檢驗模型的好方法:拿掉假設/經濟學家...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9-28ISBN/ISSN:978626358168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