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揚智、孫茂峰、林昭庚
定價:NT$ 500
優惠價:88 折,NT$ 44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從比較醫學史到應用醫史學,以華南鼠疫漢醫為例,為當代傳染病研究提供完整的案例。
◎不管是SARS還是新冠,傳染病至今仍徹底地改變了世人的生活,因此我們需了解傳染病的防治史。
◎不以一時一地的疫情做為探討核心,而是橫跨長時段、不同地域、不同政府的研究。
◎本書除了歷史研究的價値外,也具有很實際的醫學、藥物分析比較。
十九世紀中後期,中國華南地區爆發鼠疫,其病程長達近百年,
傳播範圍從中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香港、台灣,
再藉著當時海上貿易運輸之便,由當時國際大港香港,
往東南亞、印度、日本、美洲做擴散,這樣子一條漫長的傳播鏈。
在一樣的傳染病之下,分屬不同政權的三個華人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不同政權下的防疫治疫事務,是否有著南轅北轍的樣貌?
傳統醫學在當時病原菌還未被發現之前,是如何來治療?
所依據的中醫學理依據為何?所用何方所用何藥?
這是令人恐懼的黑死病/鼠疫,最後一次在世界造成大規模的傳染,
在當時分屬不同政權的華人世界中,中國、香港、台灣如何以中藥學術,
有別於現今醫療行為,在當時積極參與防疫與治疫,本書將做深度之剖析。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89078.pdf
名人推薦:
從比較醫學史到「應用醫史學」/皮國立
著名醫史研究者陳邦賢(1889-1976)曾指出,疾病史乃醫學史的三大根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我想經過這三年來(2020-2022)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全世界人類都充分感受到「疾病改變歷史」這句話並非誇大或幻想,傳染病的確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即將迎接後疫情時代,可以說歷史的「變局」,可能只因為一次疫情,而產生連動的效應與長遠的歷史影響,此乃疾病史常為史家所忽略,但卻又極其重要,値得投注心力認眞研究的道理所在。個人能力有限,雖興趣之所在為中國醫療史,但其實對疾病史還是情有獨鍾的,從個人出版的《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2019)和《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眞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2022),即可略知一二。所以當我知道殷揚智博士正在撰寫這個題目時,即感到意興盎然,他也在2022年底的口試中,順利以鼠疫的歷史研究為主題,順利取得中國醫藥大學的博士學位。
當我知道他要將博士論文改寫成專書《十九世紀華南鼠疫論兩岸三地中(漢)醫治則》時,基於對疾病史研究的興趣和對其主題的瞭解,便欣然同意為其推薦。
作為一個影響人類文明最深遠的傳染病歷史研究主題,鼠疫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臺灣研究疾病史的先驅陳勝崑(1951-1989)醫師,就在他第一本疾病史專著中,初步梳理了近代中國南方和北方鼠疫的兩種類型,可見這個論題的重要性。本書的好處之一就是略為梳理了鼠疫這種傳染病帶給東西方文明的衝擊和影響,讓讀者有一個淸楚的輪廓。而僅做到這樣還不夠,正是由於鼠疫對歷史發展與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所以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要求得新突破並不容易。以中國傳染病學史的研究來說,19世紀影響最大的瘟疫就是鼠疫和霍亂,而鼠疫在19世紀下半葉尤為嚴重,直到1935年廣東省政府的公報上還記載:「閩、廣之延平、平遠(南平)一帶,年年有腺性鼠疫的流行,土人呼之為核子瘟,已成為地方病。」這代表福建、廣東兩省已成為鼠疫的「恆在性」疫源地。而反觀臺灣,則以日治時期公共衛生政策的普及與推行,官方注重環境淸潔,使鼠類無法肆虐,故已逐步控制疫情。本書大部分的篇幅都聚焦在這個時代之間,而行文分析則擴及至不同地區。
這本書的寫作策略,也有其獨到之處,在於不以一時一地的疫情做為探討核心,因為那樣容易流於狹隘,也無法進行一種跨區域的對比。本書透過梳理一個長時段、不同地域的疫情流行狀況,檢討了疫情蔓延期間,淸國政府、港英政府與臺灣總督府等三個不同政權治理下的地區,政府在防疫政策舉措上的各種得失優劣;也著重分析三地中醫(漢醫)的抗疫辦法,並將不同藥方進行對照說明。這樣比較史學的觀點,跨越了國界,在過去是很難進行的,而現在反倒成為本書特色,這當然也是拜作者認眞掌握、研讀二手研究的功夫所獲致。許多歷史研究者都在尋找「獨門史料」,殊不知好好閱讀前人研究,進行分析對比,就是一種基本的創新方式。
再就作者的專業性來評估,揚智本身就是一位專業中醫,從他的視角來書寫醫療史,使得整本著作不是只有純粹歷史研究的價値而已,也具有很實際的藥物分析比較。針對鼠疫這種種難治之疫情,著名史家呂思勉曾評論,鄭肖岩修訂的《鼠疫約編》,據晚淸福建名人陳寶琛(1848-1935)言,經過治療,十位病患大概只有一、二位會死亡,療效很好,可供參考。是以回顧歷史,中醫是一門相當特別的技術,它不是只面向「現代」,還有歷史綿長的過往傳統,有許多治疫的辦法與藥方,或許那才是中國醫學的另一項基礎知識。不證自明的是,有大量的實證經驗和有效的方劑可能存在於過往的中醫文獻典籍之中,即便是現代中醫所能掌握的,也不過是少量的古代中醫知識,還不論這當中仍需臨床中醫文獻學者的轉化,從古籍中找出各種實證與科學的可能,在文獻的浩瀚書海中淬煉出應用之臨床思維,才能眞正實踐中醫的「應用醫史學」概念。
中醫藥對於傳染病的防治,在這次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充分證明具有實際的價値與助益,綜觀兩岸中醫藥界,包括淸冠一號、淸肺排毒湯、蓮花淸瘟膠囊、淨斯本草飮等等中藥複方,其療效都已受到肯定,甚至有不少臨床成果已見於國際科學期刊之認可。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些藥物之創發,都不是憑空從實驗室中冒出來的,而是從古代辨證、處方思維中進行轉化創造,後續才用實驗來逐步證實,也就是「歷史先行,實驗室在後」的一個驗證過程。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忽視傳統醫學的實效嗎?我們還能忽略中醫文獻中的寶貴經驗嗎?這是本書給我們的深刻提醒。
揚智這本大作,梳理了各地醫者應對鼠疫的辦法,我相信當時的中醫是絞盡腦汁在抗疫的,因為沒有外國藥廠的疫苗或特效藥,面對疫情,無法坐以待斃。關於這些藥方,我非專業醫者,無法評論,但本書的內容,相信絕對可以讓閱讀這本書的醫者受惠,甚至可以從中尋覓出應對急性傳染病的一些啟發,這對未來中醫處理大規模疫情,或許都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也是本書重要的價値之所在。以上所陳述對本書的這些觀察與推崇,也是我認為應該鼓勵中醫從事基礎醫史、文獻研究的最大用意。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殷揚智、孫茂峰、林昭庚
優惠價: 88 折, NT$ 440 NT$ 5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從比較醫學史到應用醫史學,以華南鼠疫漢醫為例,為當代傳染病研究提供完整的案例。
◎不管是SARS還是新冠,傳染病至今仍徹底地改變了世人的生活,因此我們需了解傳染病的防治史。
◎不以一時一地的疫情做為探討核心,而是橫跨長時段、不同地域、不同政府的研究。
◎本書除了歷史研究的價値外,也具有很實際的醫學、藥物分析比較。
十九世紀中後期,中國華南地區爆發鼠疫,其病程長達近百年,
傳播範圍從中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香港、台灣,
再藉著當時海上貿易運輸之便,由當時國際大港香港,
往東南亞、印度、日本、美洲做擴散,這樣子一條漫長的傳播鏈。
在一樣的傳染病之下,分屬不同政權的三個華人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不同政權下的防疫治疫事務,是否有著南轅北轍的樣貌?
傳統醫學在當時病原菌還未被發現之前,是如何來治療?
所依據的中醫學理依據為何?所用何方所用何藥?
這是令人恐懼的黑死病/鼠疫,最後一次在世界造成大規模的傳染,
在當時分屬不同政權的華人世界中,中國、香港、台灣如何以中藥學術,
有別於現今醫療行為,在當時積極參與防疫與治疫,本書將做深度之剖析。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89078.pdf
名人推薦:
從比較醫學史到「應用醫史學」/皮國立
著名醫史研究者陳邦賢(1889-1976)曾指出,疾病史乃醫學史的三大根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我想經過這三年來(2020-2022)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全世界人類都充分感受到「疾病改變歷史」這句話並非誇大或幻想,傳染病的確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即將迎接後疫情時代,可以說歷史的「變局」,可能只因為一次疫情,而產生連動的效應與長遠的歷史影響,此乃疾病史常為史家所忽略,但卻又極其重要,値得投注心力認眞研究的道理所在。個人能力有限,雖興趣之所在為中國醫療史,但其實對疾病史還是情有獨鍾的,從個人出版的《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2019)和《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眞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2022),即可略知一二。所以當我知道殷揚智博士正在撰寫這個題目時,即感到意興盎然,他也在2022年底的口試中,順利以鼠疫的歷史研究為主題,順利取得中國醫藥大學的博士學位。
當我知道他要將博士論文改寫成專書《十九世紀華南鼠疫論兩岸三地中(漢)醫治則》時,基於對疾病史研究的興趣和對其主題的瞭解,便欣然同意為其推薦。
作為一個影響人類文明最深遠的傳染病歷史研究主題,鼠疫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臺灣研究疾病史的先驅陳勝崑(1951-1989)醫師,就在他第一本疾病史專著中,初步梳理了近代中國南方和北方鼠疫的兩種類型,可見這個論題的重要性。本書的好處之一就是略為梳理了鼠疫這種傳染病帶給東西方文明的衝擊和影響,讓讀者有一個淸楚的輪廓。而僅做到這樣還不夠,正是由於鼠疫對歷史發展與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所以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要求得新突破並不容易。以中國傳染病學史的研究來說,19世紀影響最大的瘟疫就是鼠疫和霍亂,而鼠疫在19世紀下半葉尤為嚴重,直到1935年廣東省政府的公報上還記載:「閩、廣之延平、平遠(南平)一帶,年年有腺性鼠疫的流行,土人呼之為核子瘟,已成為地方病。」這代表福建、廣東兩省已成為鼠疫的「恆在性」疫源地。而反觀臺灣,則以日治時期公共衛生政策的普及與推行,官方注重環境淸潔,使鼠類無法肆虐,故已逐步控制疫情。本書大部分的篇幅都聚焦在這個時代之間,而行文分析則擴及至不同地區。
這本書的寫作策略,也有其獨到之處,在於不以一時一地的疫情做為探討核心,因為那樣容易流於狹隘,也無法進行一種跨區域的對比。本書透過梳理一個長時段、不同地域的疫情流行狀況,檢討了疫情蔓延期間,淸國政府、港英政府與臺灣總督府等三個不同政權治理下的地區,政府在防疫政策舉措上的各種得失優劣;也著重分析三地中醫(漢醫)的抗疫辦法,並將不同藥方進行對照說明。這樣比較史學的觀點,跨越了國界,在過去是很難進行的,而現在反倒成為本書特色,這當然也是拜作者認眞掌握、研讀二手研究的功夫所獲致。許多歷史研究者都在尋找「獨門史料」,殊不知好好閱讀前人研究,進行分析對比,就是一種基本的創新方式。
再就作者的專業性來評估,揚智本身就是一位專業中醫,從他的視角來書寫醫療史,使得整本著作不是只有純粹歷史研究的價値而已,也具有很實際的藥物分析比較。針對鼠疫這種種難治之疫情,著名史家呂思勉曾評論,鄭肖岩修訂的《鼠疫約編》,據晚淸福建名人陳寶琛(1848-1935)言,經過治療,十位病患大概只有一、二位會死亡,療效很好,可供參考。是以回顧歷史,中醫是一門相當特別的技術,它不是只面向「現代」,還有歷史綿長的過往傳統,有許多治疫的辦法與藥方,或許那才是中國醫學的另一項基礎知識。不證自明的是,有大量的實證經驗和有效的方劑可能存在於過往的中醫文獻典籍之中,即便是現代中醫所能掌握的,也不過是少量的古代中醫知識,還不論這當中仍需臨床中醫文獻學者的轉化,從古籍中找出各種實證與科學的可能,在文獻的浩瀚書海中淬煉出應用之臨床思維,才能眞正實踐中醫的「應用醫史學」概念。
中醫藥對於傳染病的防治,在這次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充分證明具有實際的價値與助益,綜觀兩岸中醫藥界,包括淸冠一號、淸肺排毒湯、蓮花淸瘟膠囊、淨斯本草飮等等中藥複方,其療效都已受到肯定,甚至有不少臨床成果已見於國際科學期刊之認可。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些藥物之創發,都不是憑空從實驗室中冒出來的,而是從古代辨證、處方思維中進行轉化創造,後續才用實驗來逐步證實,也就是「歷史先行,實驗室在後」的一個驗證過程。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忽視傳統醫學的實效嗎?我們還能忽略中醫文獻中的寶貴經驗嗎?這是本書給我們的深刻提醒。
揚智這本大作,梳理了各地醫者應對鼠疫的辦法,我相信當時的中醫是絞盡腦汁在抗疫的,因為沒有外國藥廠的疫苗或特效藥,面對疫情,無法坐以待斃。關於這些藥方,我非專業醫者,無法評論,但本書的內容,相信絕對可以讓閱讀這本書的醫者受惠,甚至可以從中尋覓出應對急性傳染病的一些啟發,這對未來中醫處理大規模疫情,或許都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也是本書重要的價値之所在。以上所陳述對本書的這些觀察與推崇,也是我認為應該鼓勵中醫從事基礎醫史、文獻研究的最大用意。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