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瑪斯.牟敦
定價:NT$ 320
優惠價:79 折,NT$ 252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0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
1915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普拉德(Prades),雙親相繼早逝,成長階段在美、法、英各國間流轉生活。曾就讀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悠遊於文學及寫作的天地。1941年進入美國肯塔基州革責瑪尼修院(Abbey of Gethsemani),成為嚴規熙篤會的隱修士,從此被稱呼為路易斯弟兄。
身為隱修士的牟敦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堅守在修院中服務世界。他關注種族議題、抗議越戰、譴責核武,結識參與民權運動的民謠歌手瓊.貝茲(Joan Baez)、創建天主教工人運動的桃樂斯.戴(Dorothy Day)等人。也與一行禪師、達賴喇嘛、鈴木大拙等東方靈修大師來往交流,致力於宗教對話。
在修院的隱修歲月裡,牟敦不僅深度操練祈禱與默觀,同時筆耕不輟,一生著作超過七十本,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之一。中譯作品包括《七重山》、《默觀生活探秘》、《獨處中的沉思》、《隱修士牟敦悟禪》、《默觀的新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生命寂靜的山巔》等。
1968年,牟敦踏上亞洲之旅,走訪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德蘭薩拉、斯里蘭卡的波隆納魯沃古城等地,與不同的宗教領袖會晤交談,最終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洲隱修院領袖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這趟旅程因牟敦在曼谷的下榻處不幸觸電身亡而畫下句點,而他在行前整理好的《隱修祈禱的氛圍》書稿意外成了遺著,是他留給世人的珍貴禮物。
譯者簡介:
堵建偉
香港樹仁學院社會學系畢業,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道學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靈修指導深造文憑,美國神學研究協會(Graduate Theological Foundation)教牧學博士(主修靈修指導)。合編著作有《新世紀的神學議程》(上、下冊),譯作有《生命中的耶穌》、《隱修祈禱的氛圍》。現為小島工房負責人、文字工作者。
【校訂者簡介】
伍維烈修士
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曾任職景觀建築師、中學教師等。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宗教碩士(宗教與藝術)及瑞士歐洲研究院表達藝術治療高級文憑。專責以創意過程為媒介,於方濟傳統內,提供個人心靈陪伴、靈修指導,帶領團體工作坊、退省等,推廣以體驗為本的「藝術×生態=方濟靈修」。
名人推薦:
共融推薦
夏志誠輔理主教(天主教香港教區)
文之光神父(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總負責人)
伍維烈修士(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本書校訂者)
樂峰修士(香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龐君華牧師(衛理神學研究院實踐神學講師、台灣衛理公會前會督)
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實踐科〕)
袁蕙文博士(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
陳張慧嫈總監(德慧文化創辦人,主責心靈輔導)
「什麼是祈禱?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不少基督徒千百年來的困擾,不只是想在理性上求明白,更是在靈性和實踐中去掌握。
多瑪斯.牟敦,經過多年在世俗的浮沉,放下凡塵,步入修院,以生活為祈禱,以祈禱為生活;如果能夠親聞這位現代隱修士對祈禱的的領悟,相信必會大有裨益。
抱著這樣的求道之心,我展開《隱修祈禱的氛圍》,從牟敦的角度來探討祈禱:私自祈禱和公開祈禱是對立的嗎?行動與祈禱可以如何調和?自我否定及犧牲怎樣對祈禱生活是必要的?祈禱的誘惑是什麼?什麼是靈性的惰性、內在的迷惘?若遇到,可以怎麼辦?面對這些問題,牟敦都自如地從本篤會的靈修傳統及多位聖者的教導,還有他個人的體會,給讀者提供精闢的見解。由於我自己獲益良多,因此,不能不向大家推介啊!」
——夏志誠輔理主教(天主教香港教區)
「牟敦作為嚴規熙篤會會士,是二十世紀靈修大師,雖則與小弟所屬的方濟會靈修有別,但細讀他的作品,卻能夠給予我繼續在天主教內過奉獻生活莫大靈感。儘管聖方濟很有意識小兄弟要過的生活不是那時候的隱修(monastic),但牟敦對隱修祈禱的洞見,遠超過法定或歷史中的隱修生活。難怪本書名叫《隱修祈禱的氛圍》,因為正是這氛圍,造就了基督徒的靈修的氣候(climate)。
貧道有幸獲邀請參與校訂工作。感恩這基督徒合一見證的機會,原來靈修和祈禱使我們回歸基督徒的基本,不分宗派,不分隱修或任何形式的奉獻生活,都可透過在寧靜、安定、簡樸、專注的氛圍內,於聖三一共融內與主結合,從而更能邁向基督徒合一。」
——伍維烈修士(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本書校訂者)
「《隱修祈禱的氛圍》是牟敦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一位具社會行動者、藝術家、詩人、攝影師、神祕家(Mystic)、宗教共融推手及靈修作家等多種人生面向的人,留下的最後一本書,恰好訴說統御他所有身分的事:隱修傳統。在此最如魚得水的領域,他寫下扼要、整全、有機和圓融的隱修傳統導覽。這樣的書很美。
但為何要讀有關隱修的書?並非隱修有何特別,而是隱修/默觀的精神本是所有基督徒的信仰根本,『缺乏默觀和内在祈禱,教會便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拯救人類的使命。』因此,此書適合每一位基督徒去發掘。
整全、有機和圓融的靈修觀是此書亮點。當中,靈修經驗得到存在主義式的表達,禮儀、公共、教會的祈禱與個人默觀互相成全,行動的修行與默觀缺一不可,彼此扶持,宗教的象徵符號與清淨思緒的祈禱各有功用,沒有偏執。這讓人發掘到,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不同位置上交織成為祈禱的助力。
此書有一個深刻的影響,原來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的名字源自書中這段話:『隱修祈禱並非始於「思慮」,而是由「回歸內心」開始,尋找一個人最深入的中心,在我們整個人和生命源頭的上主臨在中,喚醒我們極深處的存在。』
盼望讀者在書中找到燃亮默觀精神的幫助,彼此代禱。」
——樂峰修士(香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隱修祈禱的氛圍》對中文的讀者而言,可以說是一本既是遲到,又來得是時候的書。作為一本距今五十多年前多瑪斯.牟敦離世前,最後整理的著作而言,的確來得有點晚。但是面對現今時代所處的情境,以及近幾十年來華人教會突然對傳統靈修的重視而言,又可以說是來得正是時候。
身處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以及面對近來世界種種的災難,世人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更需要心靈上的力量。同時,在排山倒海的資訊下,人類也比任何時候,需要突破越來越看不清的前途與方向。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越來越需要有更真實而深入的祈禱,除了安頓我們的心靈外,信仰的群體也要從中得到上主的指引,真確地看待這個多元至破碎的世界,尋得我們的使命。我們也更是需要在祈禱中,經歷參與上主轉變這個世界的力量。
閱讀中,明顯地感受到書中充滿了張力,如書中所言這原本是寫給較成熟的隱修者,但似乎也針對『理當對祈禱有興趣』的基督徒。隱修者一方面要『離棄』這個世界,但是『離開』卻是為了要『聽到世界遺留下來更深邃的聲音』。所以這不是逃避,反而是更深的投入,抽離不是為了更有理由批判或詛咒這個世界的不是,而是更慈愛地向這世界的苦難認同。這種祈禱看似消極,實為更積極地、有效地參與這個世界的苦難。
總結我從書中所得對祈禱的理解,『默觀的祈禱』、『隱修式的祈禱』、『內心的祈禱』都是重要的『農具』,用以除去我們心中的障礙,好開墾我們的『心田』,使我們能在寧靜中更專注地去聆聽、感受上主之愛,並省察我們的信德。最後我們的心田可以結出果實纍纍,有深度及力量地回應這個世界的需要。本書整合了牟敦對於『默觀的祈禱』、『隱修式的祈禱』多個向度的介紹,但並不是為了要探討禱告的『技巧』,而是在提醒著我們祈禱時應有的『態度』,而這正是決定祈禱生活品質的關鍵。
近來華人教會日益重視靈修,然而現代信徒卻比過去更無法安靜,禱告會易流於僵化,僅僅在重複報告我們的需要。如今導師越多,祈禱的目標有時更加模糊,對有心在祈禱操練的人而言,牟頓這本遲來的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提醒:『缺乏默觀和內在的祈禱,教會便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拯救人類的使命。……她會淪為犬儒和世俗權勢的僕人……』」
——龐君華牧師(衛理神學研究院實踐神學講師、台灣衛理公會前會督)
「人類對自大驕狂的美化以及對自我中心的高舉,不單侵蝕人性的美善,也製造當代人的焦慮、失望與痛苦。牟敦指出默觀生活先要放下對虛假自我的依附與迷戀,追求謙卑地愛上主,並在祂的臨在中以敬畏之情善待眾生。
牟敦的作品啟迪我,默觀是認識與覺察的經驗,默觀者能在世界的喧嘩與紛擾中觸及深層的真相,洞察表象下的真實面貌;在講求表現與成就的競爭舞台背後,看清失去憐憫與公義的破裂關係;在人類的自利與狂妄的慶賀下,觀見壓迫與剝削的苦難。當默觀者能真誠地面對上主與接納本相時,才能從自我幻象的虛空中醒悟,歸回上主之愛的恩寵與活出由衷的慈悲。
默觀者因著全然信靠上主,能夠自由地產生對他人互愛的行動,朝向在萬事中與上主相遇。牟敦強調在充滿對立與混亂的時代,正是需要這種默觀的維度來使人覺醒,開創出友愛共融之路。」
——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實踐科〕)
「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操練默觀和內在祈禱,也不是教你如何營造祈禱氛圍,乃是希望那些在祈禱生活中陷入了自滿、自義和自戀的基督徒醒悟過來。因靈性生命的成長是沒有技倆,也沒有捷徑,但卻有障礙。這些障礙會使內心祈禱變成自我尋覓,落入生命的虛偽,沒有以上主為導向的生活。牟敦在本書中強調默觀祈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幫助你找到仁愛和生命。
真正和深度的默觀,是除去自戀式敬虔的幻覺,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憂懼,並將它貫穿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和各項活動,化為真誠和良善。不但如此,唯有在默觀和內在祈禱中,教會才能轉化和回應拯救人類的召命,否則便會淪為犬儒和世俗權勢的僕人。因此,真正祈禱所綻放的氛圍是沙漠的氛圍,是一種孤單、無助和荒涼的氛圍,唯有憂懼和倒空的心,才能在默觀中唱出沙漠之歌。」
——袁蕙文博士(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
「我相信世人能活出美善,讓世界能夠美好,是造物主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意旨。因此真心感悟牟敦這本『遺著』的中譯出版,是上主給當代華語尋道者的極大恩寵。當今世代的尋道者,如果沒有以『安樂至上、豐餘至死』為自我終極關懷,也並非無感人性、體制、社群及世界深沉破碎及崩壞的痛苦現實,會是怎樣的身影?我在近三年多處天災人禍、驟變無定、黯世黑日的『當代』現象裡,體驗憂懼、虛空、無望的漫漫長夜——此際,這書『黑夜的煉淨』及隱修祈禱的信德之光與愛,向我發出召喚!
禱告,其實是基督信仰跟隨者及靈性修練者的老生常談,然而禱告者及信仰群體是否能察覺自身『不忠於生命真相』,不墮入自我與上主的疏離,而從憂懼和怠惰真正被釋放出來,大師牟敦這本(整合隱修祈禱傳統、平衡默觀與行動張力及辨識思維及默觀祈禱的)深邃通透『小書』,照亮地引領著我,也將祝福我所接待的生命!」
——陳張慧嫈總監(香港德慧文化創辦人,主責心靈輔導)
「牟敦多年來從他教導和嘗試活出的隱修傳統中所發現的種種智慧,都精煉成這本小書。然而,這是他的精煉;因此,它代表了對於默觀召叫的一種獨特、殊異及二十世紀後期高度個人性的詮釋,然而就像它首次彙編時一樣,如今仍是嶄新且具挑戰性的。」
——Sarah Coakley(英國聖公會神學家)
「牟敦最後的遺言,承載著他自己關於更新的信息核心。……沒有甚麼比重新點燃這些最深度範圍的祈禱,更直接地救贖這個時代、恢復對活在每個人身上的神性形象的感知,以及提升男男女女對彼此內在和外在的責任感。」
——Douglas V. Steere(美國貴格會神學家)
「我希望你能緩慢而正念地閱讀這位具睿智遠見卓識之人的文字,用這種方法來讀:使你的閱讀本身成為一種默觀、一種默想、一種內心的祈禱。」
——一行禪師(精神導師、詩人、和平活動家)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3折23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3 |
6折 | 1 |
7折 | 4 |
7折以上 | 0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多瑪斯.牟敦
優惠價: 79 折, NT$ 252 NT$ 32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0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
1915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普拉德(Prades),雙親相繼早逝,成長階段在美、法、英各國間流轉生活。曾就讀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悠遊於文學及寫作的天地。1941年進入美國肯塔基州革責瑪尼修院(Abbey of Gethsemani),成為嚴規熙篤會的隱修士,從此被稱呼為路易斯弟兄。
身為隱修士的牟敦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堅守在修院中服務世界。他關注種族議題、抗議越戰、譴責核武,結識參與民權運動的民謠歌手瓊.貝茲(Joan Baez)、創建天主教工人運動的桃樂斯.戴(Dorothy Day)等人。也與一行禪師、達賴喇嘛、鈴木大拙等東方靈修大師來往交流,致力於宗教對話。
在修院的隱修歲月裡,牟敦不僅深度操練祈禱與默觀,同時筆耕不輟,一生著作超過七十本,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之一。中譯作品包括《七重山》、《默觀生活探秘》、《獨處中的沉思》、《隱修士牟敦悟禪》、《默觀的新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生命寂靜的山巔》等。
1968年,牟敦踏上亞洲之旅,走訪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德蘭薩拉、斯里蘭卡的波隆納魯沃古城等地,與不同的宗教領袖會晤交談,最終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洲隱修院領袖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這趟旅程因牟敦在曼谷的下榻處不幸觸電身亡而畫下句點,而他在行前整理好的《隱修祈禱的氛圍》書稿意外成了遺著,是他留給世人的珍貴禮物。
譯者簡介:
堵建偉
香港樹仁學院社會學系畢業,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道學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靈修指導深造文憑,美國神學研究協會(Graduate Theological Foundation)教牧學博士(主修靈修指導)。合編著作有《新世紀的神學議程》(上、下冊),譯作有《生命中的耶穌》、《隱修祈禱的氛圍》。現為小島工房負責人、文字工作者。
【校訂者簡介】
伍維烈修士
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曾任職景觀建築師、中學教師等。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宗教碩士(宗教與藝術)及瑞士歐洲研究院表達藝術治療高級文憑。專責以創意過程為媒介,於方濟傳統內,提供個人心靈陪伴、靈修指導,帶領團體工作坊、退省等,推廣以體驗為本的「藝術×生態=方濟靈修」。
名人推薦:
共融推薦
夏志誠輔理主教(天主教香港教區)
文之光神父(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總負責人)
伍維烈修士(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本書校訂者)
樂峰修士(香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龐君華牧師(衛理神學研究院實踐神學講師、台灣衛理公會前會督)
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實踐科〕)
袁蕙文博士(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
陳張慧嫈總監(德慧文化創辦人,主責心靈輔導)
「什麼是祈禱?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不少基督徒千百年來的困擾,不只是想在理性上求明白,更是在靈性和實踐中去掌握。
多瑪斯.牟敦,經過多年在世俗的浮沉,放下凡塵,步入修院,以生活為祈禱,以祈禱為生活;如果能夠親聞這位現代隱修士對祈禱的的領悟,相信必會大有裨益。
抱著這樣的求道之心,我展開《隱修祈禱的氛圍》,從牟敦的角度來探討祈禱:私自祈禱和公開祈禱是對立的嗎?行動與祈禱可以如何調和?自我否定及犧牲怎樣對祈禱生活是必要的?祈禱的誘惑是什麼?什麼是靈性的惰性、內在的迷惘?若遇到,可以怎麼辦?面對這些問題,牟敦都自如地從本篤會的靈修傳統及多位聖者的教導,還有他個人的體會,給讀者提供精闢的見解。由於我自己獲益良多,因此,不能不向大家推介啊!」
——夏志誠輔理主教(天主教香港教區)
「牟敦作為嚴規熙篤會會士,是二十世紀靈修大師,雖則與小弟所屬的方濟會靈修有別,但細讀他的作品,卻能夠給予我繼續在天主教內過奉獻生活莫大靈感。儘管聖方濟很有意識小兄弟要過的生活不是那時候的隱修(monastic),但牟敦對隱修祈禱的洞見,遠超過法定或歷史中的隱修生活。難怪本書名叫《隱修祈禱的氛圍》,因為正是這氛圍,造就了基督徒的靈修的氣候(climate)。
貧道有幸獲邀請參與校訂工作。感恩這基督徒合一見證的機會,原來靈修和祈禱使我們回歸基督徒的基本,不分宗派,不分隱修或任何形式的奉獻生活,都可透過在寧靜、安定、簡樸、專注的氛圍內,於聖三一共融內與主結合,從而更能邁向基督徒合一。」
——伍維烈修士(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本書校訂者)
「《隱修祈禱的氛圍》是牟敦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一位具社會行動者、藝術家、詩人、攝影師、神祕家(Mystic)、宗教共融推手及靈修作家等多種人生面向的人,留下的最後一本書,恰好訴說統御他所有身分的事:隱修傳統。在此最如魚得水的領域,他寫下扼要、整全、有機和圓融的隱修傳統導覽。這樣的書很美。
但為何要讀有關隱修的書?並非隱修有何特別,而是隱修/默觀的精神本是所有基督徒的信仰根本,『缺乏默觀和内在祈禱,教會便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拯救人類的使命。』因此,此書適合每一位基督徒去發掘。
整全、有機和圓融的靈修觀是此書亮點。當中,靈修經驗得到存在主義式的表達,禮儀、公共、教會的祈禱與個人默觀互相成全,行動的修行與默觀缺一不可,彼此扶持,宗教的象徵符號與清淨思緒的祈禱各有功用,沒有偏執。這讓人發掘到,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不同位置上交織成為祈禱的助力。
此書有一個深刻的影響,原來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的名字源自書中這段話:『隱修祈禱並非始於「思慮」,而是由「回歸內心」開始,尋找一個人最深入的中心,在我們整個人和生命源頭的上主臨在中,喚醒我們極深處的存在。』
盼望讀者在書中找到燃亮默觀精神的幫助,彼此代禱。」
——樂峰修士(香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隱修祈禱的氛圍》對中文的讀者而言,可以說是一本既是遲到,又來得是時候的書。作為一本距今五十多年前多瑪斯.牟敦離世前,最後整理的著作而言,的確來得有點晚。但是面對現今時代所處的情境,以及近幾十年來華人教會突然對傳統靈修的重視而言,又可以說是來得正是時候。
身處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以及面對近來世界種種的災難,世人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更需要心靈上的力量。同時,在排山倒海的資訊下,人類也比任何時候,需要突破越來越看不清的前途與方向。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越來越需要有更真實而深入的祈禱,除了安頓我們的心靈外,信仰的群體也要從中得到上主的指引,真確地看待這個多元至破碎的世界,尋得我們的使命。我們也更是需要在祈禱中,經歷參與上主轉變這個世界的力量。
閱讀中,明顯地感受到書中充滿了張力,如書中所言這原本是寫給較成熟的隱修者,但似乎也針對『理當對祈禱有興趣』的基督徒。隱修者一方面要『離棄』這個世界,但是『離開』卻是為了要『聽到世界遺留下來更深邃的聲音』。所以這不是逃避,反而是更深的投入,抽離不是為了更有理由批判或詛咒這個世界的不是,而是更慈愛地向這世界的苦難認同。這種祈禱看似消極,實為更積極地、有效地參與這個世界的苦難。
總結我從書中所得對祈禱的理解,『默觀的祈禱』、『隱修式的祈禱』、『內心的祈禱』都是重要的『農具』,用以除去我們心中的障礙,好開墾我們的『心田』,使我們能在寧靜中更專注地去聆聽、感受上主之愛,並省察我們的信德。最後我們的心田可以結出果實纍纍,有深度及力量地回應這個世界的需要。本書整合了牟敦對於『默觀的祈禱』、『隱修式的祈禱』多個向度的介紹,但並不是為了要探討禱告的『技巧』,而是在提醒著我們祈禱時應有的『態度』,而這正是決定祈禱生活品質的關鍵。
近來華人教會日益重視靈修,然而現代信徒卻比過去更無法安靜,禱告會易流於僵化,僅僅在重複報告我們的需要。如今導師越多,祈禱的目標有時更加模糊,對有心在祈禱操練的人而言,牟頓這本遲來的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提醒:『缺乏默觀和內在的祈禱,教會便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拯救人類的使命。……她會淪為犬儒和世俗權勢的僕人……』」
——龐君華牧師(衛理神學研究院實踐神學講師、台灣衛理公會前會督)
「人類對自大驕狂的美化以及對自我中心的高舉,不單侵蝕人性的美善,也製造當代人的焦慮、失望與痛苦。牟敦指出默觀生活先要放下對虛假自我的依附與迷戀,追求謙卑地愛上主,並在祂的臨在中以敬畏之情善待眾生。
牟敦的作品啟迪我,默觀是認識與覺察的經驗,默觀者能在世界的喧嘩與紛擾中觸及深層的真相,洞察表象下的真實面貌;在講求表現與成就的競爭舞台背後,看清失去憐憫與公義的破裂關係;在人類的自利與狂妄的慶賀下,觀見壓迫與剝削的苦難。當默觀者能真誠地面對上主與接納本相時,才能從自我幻象的虛空中醒悟,歸回上主之愛的恩寵與活出由衷的慈悲。
默觀者因著全然信靠上主,能夠自由地產生對他人互愛的行動,朝向在萬事中與上主相遇。牟敦強調在充滿對立與混亂的時代,正是需要這種默觀的維度來使人覺醒,開創出友愛共融之路。」
——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實踐科〕)
「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操練默觀和內在祈禱,也不是教你如何營造祈禱氛圍,乃是希望那些在祈禱生活中陷入了自滿、自義和自戀的基督徒醒悟過來。因靈性生命的成長是沒有技倆,也沒有捷徑,但卻有障礙。這些障礙會使內心祈禱變成自我尋覓,落入生命的虛偽,沒有以上主為導向的生活。牟敦在本書中強調默觀祈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幫助你找到仁愛和生命。
真正和深度的默觀,是除去自戀式敬虔的幻覺,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憂懼,並將它貫穿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和各項活動,化為真誠和良善。不但如此,唯有在默觀和內在祈禱中,教會才能轉化和回應拯救人類的召命,否則便會淪為犬儒和世俗權勢的僕人。因此,真正祈禱所綻放的氛圍是沙漠的氛圍,是一種孤單、無助和荒涼的氛圍,唯有憂懼和倒空的心,才能在默觀中唱出沙漠之歌。」
——袁蕙文博士(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
「我相信世人能活出美善,讓世界能夠美好,是造物主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意旨。因此真心感悟牟敦這本『遺著』的中譯出版,是上主給當代華語尋道者的極大恩寵。當今世代的尋道者,如果沒有以『安樂至上、豐餘至死』為自我終極關懷,也並非無感人性、體制、社群及世界深沉破碎及崩壞的痛苦現實,會是怎樣的身影?我在近三年多處天災人禍、驟變無定、黯世黑日的『當代』現象裡,體驗憂懼、虛空、無望的漫漫長夜——此際,這書『黑夜的煉淨』及隱修祈禱的信德之光與愛,向我發出召喚!
禱告,其實是基督信仰跟隨者及靈性修練者的老生常談,然而禱告者及信仰群體是否能察覺自身『不忠於生命真相』,不墮入自我與上主的疏離,而從憂懼和怠惰真正被釋放出來,大師牟敦這本(整合隱修祈禱傳統、平衡默觀與行動張力及辨識思維及默觀祈禱的)深邃通透『小書』,照亮地引領著我,也將祝福我所接待的生命!」
——陳張慧嫈總監(香港德慧文化創辦人,主責心靈輔導)
「牟敦多年來從他教導和嘗試活出的隱修傳統中所發現的種種智慧,都精煉成這本小書。然而,這是他的精煉;因此,它代表了對於默觀召叫的一種獨特、殊異及二十世紀後期高度個人性的詮釋,然而就像它首次彙編時一樣,如今仍是嶄新且具挑戰性的。」
——Sarah Coakley(英國聖公會神學家)
「牟敦最後的遺言,承載著他自己關於更新的信息核心。……沒有甚麼比重新點燃這些最深度範圍的祈禱,更直接地救贖這個時代、恢復對活在每個人身上的神性形象的感知,以及提升男男女女對彼此內在和外在的責任感。」
——Douglas V. Steere(美國貴格會神學家)
「我希望你能緩慢而正念地閱讀這位具睿智遠見卓識之人的文字,用這種方法來讀:使你的閱讀本身成為一種默觀、一種默想、一種內心的祈禱。」
——一行禪師(精神導師、詩人、和平活動家)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3 |
6折 | 1 |
7折 | 4 |
7折以上 | 0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3折23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