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lis Nokan、乜寇.索克魯曼、甘耀明、利格拉樂.阿𡠄...等
定價:NT$ 350
優惠價:88 折,NT$ 308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最好讀的人間國寶
30位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用生命演繹臺灣
以畢生心意妝點島嶼的面貌
「人間國寶」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他們是臺灣文化的守護者,更是創造者,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與突破,在地方與國際之間建立連結與交流,傾力將臺灣的美好呈現在每一場演出。
在臺灣,「人間國寶」即是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和「重要傳統工藝」的保存者。如果說來自民間的國寶藝師是最貼近土地的藝術創作者,那麼《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及《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或許是親近「人間國寶」最好的讀本。
為了提供國人以不一樣的視角認識「人間國寶」,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2022年啟動《重要傳統藝術專書》編撰計畫,內容為2009年以來文化部(時為文建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登錄認定的40項重要傳統藝術59位保存者,期待以輕鬆、動人的風格呈現傳統藝術的生活面向,從保存者的生命故事出發,藉以吸引國人一探功力深厚技藝卓絕的國寶藝師。
為此,文資局邀請臺灣當代知名作家訪問藝師、提筆為文,從前輩的李豐楙、廖輝英、陳銘磻、心岱、李昂、林文義、周芬伶、林央敏、方梓、廖振富、Walis Nokan、楊翠,到中壯代的鍾永豐、凌煙、鍾文音、邱祖胤、利格拉樂.阿、陳雪、葉淳之、甘耀明、乜寇.索克魯曼、李志銘,再到年輕耀眼的賴鈺婷、馬翊航、張郅忻、劉崇鳳、姜泰宇(敷米漿)、連明偉、潘家欣、崔舜華、楊富閔、蔣亞妮、吳曉樂、隱匿等,34位作家之中有的寫作超過半世紀,有的榮獲百萬文學大獎,共同之處在於每一位都關注傳統藝術,或曾義無反顧投身其中,或與藝師相互熟識,又或有同鄉之誼。
在作家充滿情感的筆鋒下,人間國寶的內心世界與人生經歷點滴化成書頁。藝師創作或演出,令我們得以欣賞精采的作品,而作家描述他們近距離接觸的藝師,則開了一條指向「人間國寶」的路,讓國人可以在紙端閱讀藝師親近「國寶」。
《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是一部融合重要傳統工藝與文學書寫的「作品」,期待這項為推廣重要傳統藝術及其保存者的跨界嘗試,能夠獲得國人青睞,開卷展讀如見國寶其人,更殷盼傳統藝術漸漸進入日常,融為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Walis Nokan
文學家,泰雅族人,出生於臺中縣和平鄉Mihu部落(今自由里雙崎社區)。漢名吳俊傑,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畢業,曾任教於花蓮縣富里國小、臺中縣梧南國小、臺中市自由國小,並兼任靜宜大學台文系、國立成功大學臺文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師。早期曾用瓦歷斯.尤幹為族名,後來返回部落投入田野調查,理解泰雅族命名規則後,正名為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創作橫跨詩、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等,代表作如《當世界留下二行詩》、《戰爭殘酷》、《迷霧之旅》、《張開眼睛將黑夜撕下來》等。
乜寇.索克魯曼
臺灣布農族人,1975年出生於南投縣信義鄉望鄉部落,一處打開家門就可以看見東谷沙飛(玉山)的地方。擅長魔幻寫實風格的文學創作,曾獲原住民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全球華文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主要作品有:《東谷沙飛傳奇》、《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乜寇文學創作集》、《我聽見群山報戰功》、《Ina Bunun! 布農青春》、《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等。
甘耀明
目前專事寫作,小說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冬將軍來的夏天》、《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與李崇建合著《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薩提爾的守護之心》等教育書。著作曾獲第九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首獎、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利格拉樂.阿𡠄
漢名高振蕙,既是排灣族也是外省二代,二個名字、二種身分、二種認同,數十年來始終在身分認同的河流裡跌跌撞撞,流離在父系與母系的家族故事中,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祖靈遺忘的孩子》等散文集,以及《故事地圖》兒童繪本,編有《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近來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的拍攝工作。
吳曉樂
居於臺中。喜歡鸚鵡。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流兒童》、《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我們沒有祕密》、《致命登入》。
李志銘
1976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平日以逛書店為生活之必需,閒暇時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同時喜好蒐集黑膠唱片、聆聽現代音樂及臺語老歌。著有《裝幀時代》、《裝幀台灣》、《裝幀列傳》、《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書話文集《讀書放浪》、《舊書浪漫》、《書迷宮》,以及聲音文化研究《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
李豐楙
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第33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早期從事道教文學研究,其後擴及道教文化、華人宗教,曾提出本土化的「常與非常」理論,解釋節慶狂歡、變化神話、神道思維及明清謫凡小說等,企圖與西方理論對話。認為華人社會既有其思想、信仰、神話及習俗,從民族思維詮釋其宗教信仰,始可理解其中的文化心理。著有《從聖教到道教》、《山海經圖鑑》、《山海經:神話的故鄉》、《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文集》等專著。
周芬伶
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與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臺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花東婦好》獲2018金鼎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作品有散文、小說、文論多種。近著《隱形古物商》、《情典的生成》、《張愛玲課》、《雨客與花客》、《花東婦好》、《濕地》、《北印度書簡》、《紅咖哩黃咖哩》、《龍瑛宗傳》等。
林央敏
1955年生,嘉義太保人,1977年移居桃園市迄今。輔大中文系畢業。曾任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茄苳台文月刊社社長、公投會中央委員等。現任《台文戰線》雜誌社發行人。1983年開始台語寫作,倡導台語文學及臺灣民族文學。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各級學校教本與各類選集,部份被譯為英、日文。著有《睡地圖的人》、《家鄉即景詩》、《蝶之生》、《收藏一撮牛尾毛》、《走在諸羅文學河畔》、《蔣總統萬歲了》、《菩提相思經》、《台語小說史及作品總評》等。曾獲聯合報文學獎首獎、金曲獎台語最佳作詞人,以及其他文學與文化類獎項。
邱祖胤
文字農夫,三個孩子的爹。1969年生於新北雙溪,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曾任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人間副刊主編。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長篇小說《少女媽祖婆》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心愛的無緣人》入圍臺北書展大獎,近作《空笑夢》榮獲第二十九屆「巫永福文學獎」。
凌煙
本名莊淑楨,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從小立志成為歌仔戲班小生,20歲時勇於追求理想,不顧父母反對而進入戲班學戲,半年後戲子夢碎,只能寄情於小說創作,將稿紙化為戲台。1990年創作長篇小說《失聲畫眉》,榮獲當時國內文壇獎金最高的「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2007年以《竹雞與阿秋》獲「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並完成《失聲畫眉》續集《扮裝畫眉》。近著包括《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舌尖上的人生廚房》、《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現於高雄開設「凌煙文學廚房」,以菜會友。
馬翊航
1982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崔舜華
1985年冬日生。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婀薄神》、《無言歌》,散文集《神在》、《貓在之地》、《你道是浮花浪蕊》。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
張郅忻
1982年生於新竹。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專職寫作。希望透過書寫,尋找生命中往返流動的軌跡。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孩子的我》、《憶曲心聲》;長篇小說《織》、《海市》;兒童文學《館中鼠》。獲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散文類、入圍2018年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並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九歌年度散文選,亦曾獲桐花文學獎、客家歷史小說獎等。
連明偉
1983年生,暨南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曾任職菲律賓尚愛中學華文教師,加拿大班夫費爾蒙特城堡飯店員工,聖露西亞青年體育部桌球教練。著有《番茄街游擊戰》、《青蚨子》、《藍莓夜的告白》等。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第一屆台積電文學賞、中國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等。
陳雪
小說家,寫散文療癒自己。曾獲2022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著有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等;散文集《寫作課》、《少女的祈禱》《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等。
劉崇鳳
好不容易,才回頭凝視原鄉,明白自己是誰。旅居花東九年後,返鄉美濃,書寫是貼近自己的秘密。散文與專欄散見各副刊與雜誌,著迷於探索人與土地、文明與自然的連結,著有《聽,故事如歌》、《我願成為山的侍者》、《回家種田》、《女子山海》等書。鍾愛登山、吟唱與自由舞蹈。寫作為職志的同時,也兼自然引導員和肢體開發導師,在家則為一名料理雜務的農婦。
鍾永豐
出生於美濃菸農家族,為詩人、作詞人、音樂製作人及文化工作者。曾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高雄縣水利局長、嘉義縣文化局長、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及文化局長,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祕。曾獲2000年金曲獎最佳製作人獎;2005、2007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4年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7年以《圍庄》專輯獲金音獎及金曲獎評審團獎。2022年以散文集《菊花如何夜行軍》獲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及蓓蕾獎。
隱匿
寫詩、貓奴。著有詩集:《自由肉體》、《怎麼可能》、《冤獄》、《足夠的理由》、《永無止境的現在》、《0.018秒》。有河book玻璃詩集:《沒有時間足夠遠》、《兩次的河》。散文集:《河貓》、《十年有河》、《貓隱書店》、《病從所願》。法譯詩選集:《美的邊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Walis Nokan、乜寇.索克魯曼、甘耀明、利格拉樂.阿𡠄...等
優惠價: 88 折, NT$ 308 NT$ 3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最好讀的人間國寶
30位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用生命演繹臺灣
以畢生心意妝點島嶼的面貌
「人間國寶」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他們是臺灣文化的守護者,更是創造者,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與突破,在地方與國際之間建立連結與交流,傾力將臺灣的美好呈現在每一場演出。
在臺灣,「人間國寶」即是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和「重要傳統工藝」的保存者。如果說來自民間的國寶藝師是最貼近土地的藝術創作者,那麼《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及《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或許是親近「人間國寶」最好的讀本。
為了提供國人以不一樣的視角認識「人間國寶」,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2022年啟動《重要傳統藝術專書》編撰計畫,內容為2009年以來文化部(時為文建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登錄認定的40項重要傳統藝術59位保存者,期待以輕鬆、動人的風格呈現傳統藝術的生活面向,從保存者的生命故事出發,藉以吸引國人一探功力深厚技藝卓絕的國寶藝師。
為此,文資局邀請臺灣當代知名作家訪問藝師、提筆為文,從前輩的李豐楙、廖輝英、陳銘磻、心岱、李昂、林文義、周芬伶、林央敏、方梓、廖振富、Walis Nokan、楊翠,到中壯代的鍾永豐、凌煙、鍾文音、邱祖胤、利格拉樂.阿、陳雪、葉淳之、甘耀明、乜寇.索克魯曼、李志銘,再到年輕耀眼的賴鈺婷、馬翊航、張郅忻、劉崇鳳、姜泰宇(敷米漿)、連明偉、潘家欣、崔舜華、楊富閔、蔣亞妮、吳曉樂、隱匿等,34位作家之中有的寫作超過半世紀,有的榮獲百萬文學大獎,共同之處在於每一位都關注傳統藝術,或曾義無反顧投身其中,或與藝師相互熟識,又或有同鄉之誼。
在作家充滿情感的筆鋒下,人間國寶的內心世界與人生經歷點滴化成書頁。藝師創作或演出,令我們得以欣賞精采的作品,而作家描述他們近距離接觸的藝師,則開了一條指向「人間國寶」的路,讓國人可以在紙端閱讀藝師親近「國寶」。
《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是一部融合重要傳統工藝與文學書寫的「作品」,期待這項為推廣重要傳統藝術及其保存者的跨界嘗試,能夠獲得國人青睞,開卷展讀如見國寶其人,更殷盼傳統藝術漸漸進入日常,融為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Walis Nokan
文學家,泰雅族人,出生於臺中縣和平鄉Mihu部落(今自由里雙崎社區)。漢名吳俊傑,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畢業,曾任教於花蓮縣富里國小、臺中縣梧南國小、臺中市自由國小,並兼任靜宜大學台文系、國立成功大學臺文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師。早期曾用瓦歷斯.尤幹為族名,後來返回部落投入田野調查,理解泰雅族命名規則後,正名為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創作橫跨詩、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等,代表作如《當世界留下二行詩》、《戰爭殘酷》、《迷霧之旅》、《張開眼睛將黑夜撕下來》等。
乜寇.索克魯曼
臺灣布農族人,1975年出生於南投縣信義鄉望鄉部落,一處打開家門就可以看見東谷沙飛(玉山)的地方。擅長魔幻寫實風格的文學創作,曾獲原住民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全球華文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主要作品有:《東谷沙飛傳奇》、《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乜寇文學創作集》、《我聽見群山報戰功》、《Ina Bunun! 布農青春》、《伊布奶奶的神奇豆子》、《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等。
甘耀明
目前專事寫作,小說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冬將軍來的夏天》、《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與李崇建合著《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薩提爾的守護之心》等教育書。著作曾獲第九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首獎、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利格拉樂.阿𡠄
漢名高振蕙,既是排灣族也是外省二代,二個名字、二種身分、二種認同,數十年來始終在身分認同的河流裡跌跌撞撞,流離在父系與母系的家族故事中,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祖靈遺忘的孩子》等散文集,以及《故事地圖》兒童繪本,編有《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近來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的拍攝工作。
吳曉樂
居於臺中。喜歡鸚鵡。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流兒童》、《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我們沒有祕密》、《致命登入》。
李志銘
1976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平日以逛書店為生活之必需,閒暇時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同時喜好蒐集黑膠唱片、聆聽現代音樂及臺語老歌。著有《裝幀時代》、《裝幀台灣》、《裝幀列傳》、《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書話文集《讀書放浪》、《舊書浪漫》、《書迷宮》,以及聲音文化研究《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
李豐楙
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第33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早期從事道教文學研究,其後擴及道教文化、華人宗教,曾提出本土化的「常與非常」理論,解釋節慶狂歡、變化神話、神道思維及明清謫凡小說等,企圖與西方理論對話。認為華人社會既有其思想、信仰、神話及習俗,從民族思維詮釋其宗教信仰,始可理解其中的文化心理。著有《從聖教到道教》、《山海經圖鑑》、《山海經:神話的故鄉》、《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文集》等專著。
周芬伶
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與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臺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花東婦好》獲2018金鼎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作品有散文、小說、文論多種。近著《隱形古物商》、《情典的生成》、《張愛玲課》、《雨客與花客》、《花東婦好》、《濕地》、《北印度書簡》、《紅咖哩黃咖哩》、《龍瑛宗傳》等。
林央敏
1955年生,嘉義太保人,1977年移居桃園市迄今。輔大中文系畢業。曾任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茄苳台文月刊社社長、公投會中央委員等。現任《台文戰線》雜誌社發行人。1983年開始台語寫作,倡導台語文學及臺灣民族文學。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各級學校教本與各類選集,部份被譯為英、日文。著有《睡地圖的人》、《家鄉即景詩》、《蝶之生》、《收藏一撮牛尾毛》、《走在諸羅文學河畔》、《蔣總統萬歲了》、《菩提相思經》、《台語小說史及作品總評》等。曾獲聯合報文學獎首獎、金曲獎台語最佳作詞人,以及其他文學與文化類獎項。
邱祖胤
文字農夫,三個孩子的爹。1969年生於新北雙溪,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曾任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人間副刊主編。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長篇小說《少女媽祖婆》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心愛的無緣人》入圍臺北書展大獎,近作《空笑夢》榮獲第二十九屆「巫永福文學獎」。
凌煙
本名莊淑楨,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從小立志成為歌仔戲班小生,20歲時勇於追求理想,不顧父母反對而進入戲班學戲,半年後戲子夢碎,只能寄情於小說創作,將稿紙化為戲台。1990年創作長篇小說《失聲畫眉》,榮獲當時國內文壇獎金最高的「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2007年以《竹雞與阿秋》獲「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並完成《失聲畫眉》續集《扮裝畫眉》。近著包括《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舌尖上的人生廚房》、《文學廚房的人生百味》。現於高雄開設「凌煙文學廚房」,以菜會友。
馬翊航
1982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崔舜華
1985年冬日生。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婀薄神》、《無言歌》,散文集《神在》、《貓在之地》、《你道是浮花浪蕊》。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
張郅忻
1982年生於新竹。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專職寫作。希望透過書寫,尋找生命中往返流動的軌跡。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孩子的我》、《憶曲心聲》;長篇小說《織》、《海市》;兒童文學《館中鼠》。獲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散文類、入圍2018年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並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九歌年度散文選,亦曾獲桐花文學獎、客家歷史小說獎等。
連明偉
1983年生,暨南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曾任職菲律賓尚愛中學華文教師,加拿大班夫費爾蒙特城堡飯店員工,聖露西亞青年體育部桌球教練。著有《番茄街游擊戰》、《青蚨子》、《藍莓夜的告白》等。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第一屆台積電文學賞、中國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等。
陳雪
小說家,寫散文療癒自己。曾獲2022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著有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等;散文集《寫作課》、《少女的祈禱》《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等。
劉崇鳳
好不容易,才回頭凝視原鄉,明白自己是誰。旅居花東九年後,返鄉美濃,書寫是貼近自己的秘密。散文與專欄散見各副刊與雜誌,著迷於探索人與土地、文明與自然的連結,著有《聽,故事如歌》、《我願成為山的侍者》、《回家種田》、《女子山海》等書。鍾愛登山、吟唱與自由舞蹈。寫作為職志的同時,也兼自然引導員和肢體開發導師,在家則為一名料理雜務的農婦。
鍾永豐
出生於美濃菸農家族,為詩人、作詞人、音樂製作人及文化工作者。曾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高雄縣水利局長、嘉義縣文化局長、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及文化局長,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祕。曾獲2000年金曲獎最佳製作人獎;2005、2007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4年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7年以《圍庄》專輯獲金音獎及金曲獎評審團獎。2022年以散文集《菊花如何夜行軍》獲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及蓓蕾獎。
隱匿
寫詩、貓奴。著有詩集:《自由肉體》、《怎麼可能》、《冤獄》、《足夠的理由》、《永無止境的現在》、《0.018秒》。有河book玻璃詩集:《沒有時間足夠遠》、《兩次的河》。散文集:《河貓》、《十年有河》、《貓隱書店》、《病從所願》。法譯詩選集:《美的邊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