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500
優惠價:9 折,NT$ 4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映像之旅」取自諧音「音像之旅」,為1981至1982年中視所製播的電視紀實性節目,每集約25分鐘,於周二晚間的三台聯播時段(21:00)播出。製作團隊主要由梁光明擔任製作人,阮義忠為執行製作,張照堂(高尚土)與杜可風負責攝影、剪輯與配樂,雷驤擔任旁白撰稿。他們帶著ENG(Electronics News Gathering)攝影機走遍臺灣各地,以極富人文色彩的視角捕捉地方民情、風俗與特色。
該系列共約59集,以「旅行」為方式,也以「旅行」為形式,透過影音紀錄和抒情描寫,展開一段段不同的台灣之旅。每一集的片名也以此類推,取名方式著重意象,像是以「水」為觀點,述說地方如何以水土、河流共生共存的《水之旅》;又或是走入鄉間,記錄聚落生活的《鄉之旅》;也有深入礦坑,刻劃礦工生活的《礦之旅》;在《島之旅》中,當地居民甚至以「台語」回答採訪,在當時電視節目中極為罕見,也成了「映像之旅」貼近人民土地與聲音的象徵,其它還有《山之旅》、《驛之旅》、《漁之旅》、《空警之旅》、《阿里山之旅》等等。
「映象之旅」在敘事上一反傳統權威式旁白,雖然仍以旁白帶動敘事,但近似散文類型的風格進行,活潑抒情且更接近庶民生活,開啟當時在電視生態中,有別於新聞、深度報導、教化性濃厚的文化教育類節目的另一篇紀實新頁,被認為是台灣紀錄片史上的重要作品。而在過去的訪談文獻中,他們曾提及,大伙在開車時,會看著台灣地圖,討論和尋找有趣的地名,然後前往一探究竟尋找題材。正如他們所描述的,「映像之旅」有許多偏僻鄉鎮的影像與故事,用文學式的旁白配上西方音樂(民謠與搖滾樂),引領觀眾觀賞這些少被主流媒體所注意到的角落。
製作人梁光明曾說:「映象之旅希望能激起觀眾對鄉土的關懷。」而由於當時的新聞性節目多必須在攝影棚內拍攝,能走出棚外並到許多鄉鎮取景,對觀眾來說本身就是件新奇的事,也獲得極佳的迴響,奪得1981年金鐘獎最佳文化節目獎。
不過根據張照堂回憶:「『映像之旅』系列中的《礦之旅》得獎後,新聞局的人居然跟我們說:『你們怎麼拍那麼破敗、勞動、下層的人們。』」而當時也有觀也投書報紙控訴「映象之旅」的意識型態不健康,進而引來警總的調查。
作者簡介:
撰文
張世倫
藝評人,影像史研究者,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未完成,黃華成」展(北美館,2020)客座策展人,譯作包括《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並著有《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2021)一書。
唐慧宇
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林書媺
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張政傑
東吳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文學博士(日本文化學)。關注領域為關注領域為東亞的冷戰與後冷戰;台日學生運動及其文化實踐;日本戰後思想史;日本近現代文學;台灣文學。著作見於《社会文学》期刊、《戦後日本を読みかえる》、《中外文學》、《幼獅文藝》。
劉羿宏
夏威夷大學美國研究博士。主要興趣為跨太平洋冷戰歷史與文學以及東亞二十世紀史。
陳柏旭
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現為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現當代中國文學。學術論文見於《中文現代文學》、《今日中國文學》、《東亞流行文化》。譯有《黑土:大屠殺爲何發生? 生態恐慌、國家毁滅的歷史警訊》(Timothy Snyder),合譯有《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 「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優惠價: 9 折, NT$ 450 NT$ 5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映像之旅」取自諧音「音像之旅」,為1981至1982年中視所製播的電視紀實性節目,每集約25分鐘,於周二晚間的三台聯播時段(21:00)播出。製作團隊主要由梁光明擔任製作人,阮義忠為執行製作,張照堂(高尚土)與杜可風負責攝影、剪輯與配樂,雷驤擔任旁白撰稿。他們帶著ENG(Electronics News Gathering)攝影機走遍臺灣各地,以極富人文色彩的視角捕捉地方民情、風俗與特色。
該系列共約59集,以「旅行」為方式,也以「旅行」為形式,透過影音紀錄和抒情描寫,展開一段段不同的台灣之旅。每一集的片名也以此類推,取名方式著重意象,像是以「水」為觀點,述說地方如何以水土、河流共生共存的《水之旅》;又或是走入鄉間,記錄聚落生活的《鄉之旅》;也有深入礦坑,刻劃礦工生活的《礦之旅》;在《島之旅》中,當地居民甚至以「台語」回答採訪,在當時電視節目中極為罕見,也成了「映像之旅」貼近人民土地與聲音的象徵,其它還有《山之旅》、《驛之旅》、《漁之旅》、《空警之旅》、《阿里山之旅》等等。
「映象之旅」在敘事上一反傳統權威式旁白,雖然仍以旁白帶動敘事,但近似散文類型的風格進行,活潑抒情且更接近庶民生活,開啟當時在電視生態中,有別於新聞、深度報導、教化性濃厚的文化教育類節目的另一篇紀實新頁,被認為是台灣紀錄片史上的重要作品。而在過去的訪談文獻中,他們曾提及,大伙在開車時,會看著台灣地圖,討論和尋找有趣的地名,然後前往一探究竟尋找題材。正如他們所描述的,「映像之旅」有許多偏僻鄉鎮的影像與故事,用文學式的旁白配上西方音樂(民謠與搖滾樂),引領觀眾觀賞這些少被主流媒體所注意到的角落。
製作人梁光明曾說:「映象之旅希望能激起觀眾對鄉土的關懷。」而由於當時的新聞性節目多必須在攝影棚內拍攝,能走出棚外並到許多鄉鎮取景,對觀眾來說本身就是件新奇的事,也獲得極佳的迴響,奪得1981年金鐘獎最佳文化節目獎。
不過根據張照堂回憶:「『映像之旅』系列中的《礦之旅》得獎後,新聞局的人居然跟我們說:『你們怎麼拍那麼破敗、勞動、下層的人們。』」而當時也有觀也投書報紙控訴「映象之旅」的意識型態不健康,進而引來警總的調查。
作者簡介:
撰文
張世倫
藝評人,影像史研究者,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未完成,黃華成」展(北美館,2020)客座策展人,譯作包括《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並著有《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2021)一書。
唐慧宇
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林書媺
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張政傑
東吳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文學博士(日本文化學)。關注領域為關注領域為東亞的冷戰與後冷戰;台日學生運動及其文化實踐;日本戰後思想史;日本近現代文學;台灣文學。著作見於《社会文学》期刊、《戦後日本を読みかえる》、《中外文學》、《幼獅文藝》。
劉羿宏
夏威夷大學美國研究博士。主要興趣為跨太平洋冷戰歷史與文學以及東亞二十世紀史。
陳柏旭
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現為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現當代中國文學。學術論文見於《中文現代文學》、《今日中國文學》、《東亞流行文化》。譯有《黑土:大屠殺爲何發生? 生態恐慌、國家毁滅的歷史警訊》(Timothy Snyder),合譯有《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 「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