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最重要的素質是性情,不是智商。
◎市場預言家的話只會餵飽你的耳朵,絕不會餵飽你的荷包。
◎耗費20年所建立的聲譽,只消5分鐘就可摧毀殆盡。
◎永遠要在事前弄清楚交易的內容,投資也一樣。
本書原文由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出版,
哥倫比亞大學全美排名第三,其商學院
與華頓商學院、哈佛商學院、耶魯管理學院齊名。
股神巴菲特與他的啟蒙老師葛拉漢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巴菲特於商學院取得碩士)。
商學院的課程,就是教人如何經營、管理、創業,而致富
則是做對了這些事的結果。
以商業企業案例當教材,是商學院的重要教育方式,
作者芬克爾博士目前在岡薩加大學擔任創業學教授,
是巴菲特家族的友人(巴菲特兒子是他的學長,兩人經常聚會),
芬克爾博士帶領學生,親自拜訪巴菲特多達6次。
本書就是彙集162位學生的訪問筆記。
由股神親口分享:如何評估「機會」,打造高報酬的人生,
很多內容連《雪球》都沒提到。
◎決定買或不買(一檔股票),巴菲特這樣分析
・除了看數字,還要跟人談。
美國運通曾涉入一起詐欺案,造成一億多美元的損失,股票狂跌50%以上,
巴菲特卻面不改色的持續投資,進場大撿便宜,
因為他發現人們上餐館、購物時,依然使用美國運通信用卡和支票。
兩年後,股神大賺近2,000萬美元。
巴菲特的論點是:別只靠數字來了解公司,你要和消費者、競爭者、離職員工
談一談,每一位都會貢獻一片拼圖,建構出平衡觀點。
・只投資你了解的公司──蘋果手機不算是高科技股
巴菲特長期迴避科技股,不買的理由是:他只投資自己懂的東西。
後來他為何又決定買蘋果?因為巴菲特曾在週末帶十來個小孩去吃東西,
整個過程沒人跟他說話,大家全都盯著iPhone,除了點冰淇淋時。
因此他認定,蘋果不是高科技、而是消費性產品,而這是他最熟知的產業。
‧怎麼判斷一家公司有無競爭力?巴菲特的標準是:
每年盈餘至少成長10%以上、股東權益報酬率持續保持10%以上,
還有,公司的定價實力強大到,就算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消費者照樣買單。
本書更獨家披露:
巴菲特為何在1972年買「時思糖果」、1976年買「蓋可保險」、
2001年買蕭氏工業集團、2006年買運動品牌Brooks Sports……
在他大買股票的20年裡,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讓他做出投資決策?
還有,股神也會犯錯,他曾錯過或買錯哪些股票造成重大虧損?
◎股神與162位學生的問答筆記
作者帶學生拜訪巴菲特後問大家,學到什麼?
學生們的回答,不是他的財富,而是價值觀:
.給子女的遺產要:足以讓他們覺得想做什麼都行,但又不能多到可以啥都不做。
.替仰慕的人工作,他的存在,就會鼓舞你努力超越自己過去的成就。
.成功是讓你得到心裡想要的東西,而快樂是想到你已擁有的東西。
.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上哪一所學校,或選哪一種職業,而是跟誰結婚。
當然,我們還能學到:巴菲特曾看對哪些股票、看錯哪些投資……。
少數頂尖商學院會將企業個案集結成冊,以教材方式少量發行,
像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與芬克爾博士這樣,
將一個人以商業案例方式出版,是極少見的情況。
作者簡介:
陶德.芬克爾博士(Todd A. Finkle)
岡薩加大學(Gonzaga University)創業學教授,已任教33年,並發表250篇以上的論文、書籍與其他出版物。
同時身為創業精神專家、巴菲特研究專家與其密友,曾6次帶領學生與教職同事前往拜訪巴菲特,請他為團隊安排一天各領域演說與課程,其中一次曾登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頭版。
譯者簡介:
李宛蓉
主修新聞與傳播,曾任雜誌採訪編輯及報社編譯,現專事翻譯。
譯有《麥肯錫:在哪工作就在哪成長》、《數位肢體語言讀心術》、《面子領導學》、《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作者/理財館長
財經直播主/游庭皓
「Kelvin 價值投資」版主/Kelvin價值投資
財經作家/Mr. Market市場先生
名人推薦:《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作者/理財館長
財經直播主/游庭皓
「Kelvin 價值投資」版主/Kelvin價值投資
財經作家/Mr. Market市場先生
章節試閱
影響力比國家還大,辦公室只有一層樓
位在奧馬哈市的波克夏多國企業,公司幕僚總共只有25個人。這家公司的市值高達7,540億美元,經濟影響力大過許多中型國家,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這樣一家公司的總部,看起來應該像疆域遍及全世界的帝國吧。但事實上這家多國企業的所在地,依然是巴菲特在1962年遷入的那一棟大樓,就在奧馬哈的基威特廣場(Kiewit Plaza)上,離他的住家只有幾分鐘車程。
波克夏的辦公室只占彼得.基威特(Peter Kiewit)大樓的其中一層,《金融時報》形容這處投資魔法溫床:「懸吊式輕鋼架天花板、狹窄的走廊、陳舊的地毯,看起來更像是社區大學的行政區,而不像千億美元價值的帝國。25個員工穿著隨意,每張辦公桌上都堆滿了家庭照、賀卡和雜七雜八的小東西。接待室的門上懸掛一張標語,寫著:『今天要像冠軍那樣投資!』」
巴菲特的企業管理哲學一直都是雇用最優秀的人才,然後給他們自由,以締造卓越佳績。一流人才不喜歡被綁手綁腳,巴菲特了解這一點,他也明白自由是創業家很強的動力。外人可能認為波克夏只是一家投資公司,而不是創業溫床,不過巴菲特永遠是用創業家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工作,意思是獎勵創意和創新,放手讓員工自行掌控最擅長的領域。
當然,小辦公室不能反映波克夏在世界上活動的足跡,這家公司自己擁有62家子公司,附屬員工大約36萬人。這些公司在2021年第3季申報的年度總營收為2,687億美元,淨利859億美元。波克夏的股票投資組合價值約3,300億美元,此外還擁有現金與短期投資約1,500億美元。巴菲特在公司保持30.7%的投票權。
這裡順便提一下估值的事:2018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理事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簡稱FASB)發布了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簡稱GAAP)的一條新規定,要求所有公司評估其證券的方式,必須基於售出資產或減輕債務時,可以收到多少錢來衡量,也就是所謂的「公平市價會計(fair market value accounting)」。以往的會計規則准許公司以歷史成本記入資產和債務,但很多人批評這項傳統扭曲了公司申報的資產與負債。
不過巴菲特相信,新會計方法反而會扭曲波克夏的整體體質狀況,主要原因在於,如今企業被要求每一季都要調整其證券的申報價值。這種要求最新數據的方式,有別於巴菲特的長期投資心態,更甚者,所謂「按市值計價(mark-to-market)」的會計,剛好凸顯了巴菲特重要的投資信念:了解一家企業的經濟,遠比了解它在任何季度的交易價格重要太多。
經過這些年,波克夏公司已經成長許多,投資組合可劃分成4大類:
1. 保險業
2. 能源與公用事業
3. 製造業、服務業、零售業
4. 金融與金融商品
公司的成長方法包括收購、買進普通股和特別股,以及其他投資。有時巴菲特在進行這些交易時,會表現出極為積極的創業家精神。
沒有保險公司,就沒有波克夏
巴菲特在1956年創辦自己的投資公司,當時他才25歲。他給公司取名叫「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用六個親朋好友所貢獻的資金開始營運。第七位原始投資人是佛蒙特州的物理學教授道奇,他大老遠開車跑到奧馬哈來,把家人畢生積蓄都交給巴菲特,只因為聽說這個年輕人才能非凡。
從1957年到1961年間,這個合夥事業獲利251%,同時期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只上漲75%。5在金融圈子裡,接下來發生的事已然成為傳奇。
1967年3月,波克夏買下了國家賠償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和國家火險與海上保險公司(National Fire & Marine Insurance Company),總價860萬美元。國家賠償公司至今仍隸屬於波克夏,巴菲特在2004年時告訴股東,這家保險公司曾是他的成功基石:「如果當初沒有買下國家賠償公司,波克夏的價值恐怕不及今天的一半。」
當年巴菲特收購國家賠償公司時,對方的有形資產淨值(總資產—總負債—無形資產)為670萬美元。巴菲特堅信長期績效數據的重要性,願意多出價190萬美元,因為保險業就是坐享承保利潤。
波克夏涉足保險和再保險事業,如今旗下有超過70家本土和外國保險公司。
必須不斷重建的優勢,就不算是護城河
巴菲特和蒙格考慮潛在投資時,最基本的底線是,對方所經營的領域必須是他們所了解的。在波克夏2019年的致股東信函裡寫道:「此外,我們持續不斷尋找適合收購的新企業,對方必須符合三項標準。第一,它們營運所需的淨有形資產必須賺取良好的報酬;第二,它們必須由能幹、誠實的管理者經營;最後,它們必須能用合理的價格取得。」
巴菲特與蒙格比較喜歡收購完整的企業,而不是只買進股份而已,但若無法買進整家公司,例如世界品牌可口可樂,他們也樂意購買優秀企業的股票,哪怕股價已經不便宜也無妨。在2007年波克夏公司致股東信函中,巴菲特對投資人開玩笑:「擁有一部分希望鑽石(按:Hope Diamond,世界現存最大顆的藍色鑽石),絕對比擁有一整顆人工水鑽來得好。」
前景光明的優秀企業都有一個關鍵:護城河――這是巴菲特的用語,指的是保護公司不遭受巨大競爭威脅的屏障。護城河可能是主宰市場的低成本產品(例如好市多和蓋可保險),也可能是強大的品牌認同,像是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和美國運通銀行。
由於波克夏的策略中,有一部分是堅持長期投資,因此巴菲特和蒙格只對能夠「長治久安」的公司感興趣,這意謂著避開容易發生快速、持續性變化的產業。不投資那些公司並不是因為它們天生不賺錢,而是因為它們所在的領域會一直妨礙投資穩定性。巴菲特的說法是:「必須持續不斷重建的護城河,最終就不能算護城河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巴菲特堅持雇用優秀的管理者,但若一家企業的成功,主要歸功於特定執行長的天縱英明,那麼他反而會敬而遠之。其實這也很合邏輯:假如一家企業需要某個超級巨星,才能夠創造出卓越的成果,那就表示這家企業本身沒那麼優秀。
假設由一位特別傑出的腦外科醫生,來領導一家醫療合夥事業,短期可能會創造高營收和利潤成長,不過這樣對事業的未來有何影響,實在言之過早,因為當那位外科醫師離職之後,合夥事業的護城河就消失了。但如果是梅約診所,哪怕你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執行長叫什麼名字,也可以信賴它的護城河會一直存在。
巴菲特在評估投資機會時,還會留意下列這些定性因素:
•這家公司所屬的產業會不會削價競爭?
•這家公司有沒有強大的顧客基礎(像吉列、可口可樂、蘋果那樣)?
•公司的管理階層是否透明、有能力、薪酬公平?
從陌生到上癮,買蘋果
巴菲特迴避投資高科技產業,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即使和比爾.蓋茲(Bill Gates)私交甚篤,也沒有改變他的心意。打從2000年代開始,亞馬遜的總資產就年年成長,可是巴菲特依然對科技業裹足不前。到了2016年,他終於破例,開始買進蘋果公司的股票。
這麼做有幾個原因,首先,他懂蘋果的產品;其次,他認為蘋果的產品有黏著度,換句話說,蘋果製造出來的電腦、智慧型手機和相關產品,讓消費者幾乎上癮,一旦買過就很難變節改買其他品牌。這有一部分是因為蘋果公司很天才,他們為自家產品創造了封閉式系統,無法輕易和其他技術互換。第三個理由是,巴菲特在科技類股中最青睞蘋果(其實他最後也看上了亞馬遜),因為它歷史悠久,早就度過動輒因市場投機而泡沫化的新創時期。
在2016年到2018年間,波克夏經由購入股票,在蘋果公司占有相當大的股份,截至2021年底,波克夏持有9億755萬9,761股,相當於5.64%的蘋果股份,總市值1,611億5,000萬美元。在波克夏持有股份的公司中,蘋果公司是股權最大的一家,也是巴菲特事業生涯中最大手筆的投資。
2017年,巴菲特接受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簡稱CNBC)專訪時,解釋投資蘋果公司的理由:「我星期天總會帶十來個小孩去冰雪皇后吃東西,他們全握著自己的(蘋果手機),除非我正在點冰淇淋或其他點心,否則他們根本不跟我說話。」這是典型的創業家觀察,哪怕是和親朋好友去喜愛的餐廳那麼輕鬆的場合,巴菲特也總是在搜尋機會。
新生代經理人主導布局科技產業
2016年初,波克夏買進第一批蘋果公司股票,「交易價格是100美元出頭」。巴菲特認為這是該毅然出手的時刻,因為蘋果的股價在攀上每股133美元的高峰之後,已經回落3成以上。「交易價格只有盈餘的10倍――比美國整體股市所估值的盈餘17倍低得多――和其他熱門科技股相比,也沒有那麼貴。」
巴菲特也知道蘋果公司是一個優秀的品牌,有強大的經營團隊。截至2016年底,波克夏已經以每股106美元至118美元的價格,買進了6,120萬美元的股票。
巴菲特並沒有自己買進這些股票,而是由康姆斯和韋士勒經手。這兩人以前都是避險基金經理人,幾年前被巴菲特延攬,到波克夏來管理一部分的股票投資組合。他們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力主波克夏公司應該為二十一世紀布局卡位。
投資科技業是必要的轉變,科技股占了標準普爾500指數20%的成分股,堪稱舉足輕重。蘋果公司具有巴菲特向來追求的許多特點:它是產業領導者、負債不多、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知名品牌、能激發無可匹敵的消費者忠誠。2016 年底,蘋果公司握有現金2,460億美元,使公司有了迅速抓住新投資選項的彈性――這一點和波克夏很相像。
到了2017年第1季,波克夏買進的蘋果股票已經比先前多了一倍,年底時,波克夏持有蘋果公司3.3%的股份。巴菲特對蘋果公司股票的興趣沒有冷卻,2018年時波克夏又買進了8,700萬股,總持股已累積到2億5,530億股。巴菲特對CNBC直言不諱,表示如果可以的話,他會買下蘋果公司100%的股份,因為蘋果的管理階層、營運狀況、企業文化都令他滿意。不出所料,到了2019年底,波克夏已經擁有蘋果公司5.7%的股權,股票價值700億美元以上。
然而巴菲特也難免判斷出錯,2020年底,波克夏賣出74億美元的蘋果股票,此舉相當出人意表,因為蒙格一直非常看好這檔股票。翌年,巴菲特在2021 年波克夏公司股東大會上坦承錯誤,不過公司依然擁有蘋果9億760萬股股票。2022年8月,波克夏持有蘋果公司9億1,140萬股,相當於5.7%的股份,價值1,568億美元。
股神與162 位學生的問答筆記
問:您犯過最大錯誤或失敗是什麼?從中學到什麼教訓?
「你人生中最重大的決定是選擇配偶。」
巴菲特開玩笑說,你應該降低期望去找尋配偶。
「人的一生會犯很多錯誤,但是不要因為這些錯誤而苦惱,因為就是要有這些經驗,才能夠建立個人特質。」
巴菲特指出,人們生活中的失敗,有部分是因為他們碰到挫折就立場搖擺,拒絕探索更多可能的方向,不知道那樣的探索有可能解決自己揮之不去的煩惱。
舉例來說,巴菲特指出他曾花30 億美元買了一家製鞋公司,現在這家公司已經一文不值。他在事業發展初期也買下一座辛克萊加油站的半數股權,結果同樣是資產歸零,當時那筆錢是他1/5 的身家財產,如果以今天的價值衡量,相當於80億美元的機會成本。
「不要因為好玩而犯錯,如果形勢是你能左右的,就要避免犯錯。只要不犯下太多錯誤,你的人生真的只剩下少數幾件事必須做對。
「永遠準備好抓住機會。不必在乎別人的成功,你應該要做的是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內。」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對他說:「巴菲特,你必須投資電腦,它們會改變你做每一件事的方式。」巴菲特的反應是:「電腦會改變你嚼口香糖的方式嗎?會讓你改嚼青箭還是黃箭嗎?會改變你喝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嗎?如果不會,那我就繼續我本來的投資,你繼續你本來的投資。」
巴菲特又說:
「另一項錯誤是熬夜不睡,那會造成品質不良、生產力低落的決策過程。」
問:一旦我們的收入足以供應生活所需,要如何平衡休閒、家庭、工作才恰當?
「金錢不會帶來滿足,你手中已經掌握的東西和正在做的事情,才會讓你滿足。喜愛自己所做的事,你就會滿足。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認清快樂不在於賺錢,不過有錢還是很好的。
「和你喜愛的、仰慕的人與組織共事。如果眼前沒有,就換個地方吧。
「我不會讓工作上的決定或投資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會因此錯過一場電影、一頓飯、一趟旅行,或是錯過和妻兒一起參與活動。雖然預期未來的行程會很忙碌,我還是下定決心不因為自己的野心,犧牲和家人朋友共度的寶貴時光。」
巴菲特至今仍住在奧馬哈,因為他的朋友和家人都住在那。他喜歡兒孫和他上同一所學校,還說就算在洛杉磯或紐約擁有好幾棟房屋,也不會比待在奧馬哈的自家裡讓他更快樂。
影響力比國家還大,辦公室只有一層樓
位在奧馬哈市的波克夏多國企業,公司幕僚總共只有25個人。這家公司的市值高達7,540億美元,經濟影響力大過許多中型國家,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這樣一家公司的總部,看起來應該像疆域遍及全世界的帝國吧。但事實上這家多國企業的所在地,依然是巴菲特在1962年遷入的那一棟大樓,就在奧馬哈的基威特廣場(Kiewit Plaza)上,離他的住家只有幾分鐘車程。
波克夏的辦公室只占彼得.基威特(Peter Kiewit)大樓的其中一層,《金融時報》形容這處投資魔法溫床:「懸吊式輕鋼架天花板、狹窄的走廊、陳舊的地毯...
推薦序
推薦序一
不只學習巴菲特的成功,更要看懂他的失敗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作者/理財館長
凡是有投資的人,肯定聽過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號人物,其優異且獨到的眼光,為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帶來了驚人的績效。但我身為指數投資的執行者,怎麼會為主動投資相關的書寫推薦序呢?主要有三大理由與提醒:
第一個理由是,主動投資者的成功,除了激勵人心之外,更需要思考他成功背後的原因及可複製性。不少人敬仰巴菲特的成果,而「價值投資」也成為他們學習的投資策略,但千萬別以為一般人簡單照做,就可以獲得優異的報酬。
首先,巴菲特擁有的資源及消息遠在我們之上,同樣的投資機會,巴菲特肯定可以優先掌握訊息,也更有集中投資的本錢,兩者的差距天差地遠。
再者,這麼多年來,世界上出現過幾個像巴菲特一樣的傳奇人物?可見要能完全複製他的成功,簡直是天方夜譚。看完這本書,你會更理解主動投資的高門檻。
第二個理由是,其實連巴菲特本人都多次推薦指數投資。雖然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實踐者,但他也曾多次在股東會上,公開贊同指數投資的優點,特別是對一般散戶投資人而言,他的建議就是:選擇指數就對了。
巴菲特曾經與基金經理人比過投資績效,他選擇簡單的美國標準普爾(S&P)500指數,而其他基金經理人則是自行操作各自看好的基金。十年之後,巴菲特選擇的指數績效大勝,獲得了第一名。這場經典的「十年之賭」正說明了,雖然巴菲特選擇指數投資的建議,是針對一般散戶投資人,但這是連基金專家們都無法輕易擊敗的績效。更驚人的是,這些年來,就連波克夏公司也多次輸給市場指數,可見指數投資的優勢之大。
第三個理由是,無論採取哪一種投資方式的人,都應該閱讀巴菲特的學習態度、思考邏輯,還有失敗經驗。讀這本書的重點,不是100%仿效巴菲特的行為,由於時空背景跟周遭的人、事、物都不相同,所以就算能完全複製他做過的事,也不代表能獲得跟他一樣的成就。而且仔細一想就會知道,巴菲特能有現在的成就,除了努力之外,他也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而這些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既然不要做跟巴菲特完全一樣的事,那該如何閱讀這本書?我建議大家,學習巴菲特的求知態度,與不時跳脫框架的思考邏輯,還有他失敗後的檢討與改進。偶爾的衝動、失去理智、缺乏耐心……巴菲特跟一般人一樣,都曾犯下低級的錯誤,但這完全無損他的成功。沒有人能夠永遠不犯錯、不失敗,重點是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下次能否避免同樣的錯誤?
巴菲特曾說,在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大聯盟)史上,只有一個打者的打擊率超過0.400,這表示,就算是這位超級打者,打擊失敗的機率也接近60%。但事實上,揮棒落空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機會來時我們沒有發現、沒能珍惜。
綜合來說,巴菲特的投資績效不是一般人可以複製的,但他的人生哲學和思考邏輯,真的值得每個投資人細細品味,繼續翻開這本書,親自體會股神的魅力吧!
推薦序二
觀念塑成心態,心態決定成敗
「Kelvin價值投資」版主/Kelvin價值投資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只有當潮水退去,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真正的風險,在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些都是出自巴菲特的經典名言,也是他想傳達給大家的投資「觀念」。
我始終認為,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有良好觀念,分析方法固然重要,但觀念會影響我們的心態,而心態則能決定成敗。因為市場波動所反映的,不僅是數據、圖表、大環境趨勢,很多時候更是投資大眾當下的情緒,這時唯有保持穩定的心態並且貫徹始終,才能夠克服情緒影響,做出理性判斷。這樣無論是採取價值投資、存高殖利率個股,或是投入ETF市場,都能避免自己被情緒牽動,讓投資更穩健。
很多人認為,價值投資是一條平穩向上的道路,耐心等待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回到應有水準就好,其實不然。等待價值回升的實際情況,反而更像是越野賽車一樣,路途非常崎嶇不平,並且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必須撐過這些心理考驗,等到逐漸向上成長的時刻來臨,才是價值投資真正的面貌。因此在投入市場之前,必須學會如何在波動中保持冷靜,堅守自己的投資策略及紀律。
其實投資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越了解自己,越能夠成功。巴菲特的投資觀念,便是他在成長過程與創業經歷中的每一個成功,甚至是失敗,一步步認識自己之下塑成的,而這些哲學不僅成就了他卓越的一生,也為我們提供重要的指引。
這本書彙集許多巴菲特的投資觀念和人生哲學,我們可以透過書中的訪談、自述、致波克夏公司的股東信等各種資訊中,學習這位被作者喻為「自金融大亨摩根(按:J. P. Morgan,美國金融家,J.P. 摩根公司創辦人)之後,最精明的生意人」,如何使他的事業至今都能穩定獲利的原因。
除此之外,這些觀念不僅適用於商業,還可以在生活上發揮作用。作者提到,在帶學生拜訪巴菲特之後問他們,認為自己從巴菲特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沒想到大家最欣賞巴菲特的地方,並不是他的成就,也不是投資,而是價值觀。這無疑是最觸動我的一段內容,為什麼?因為若是仔細體會就能發現,其實生活周遭,處處都是考驗我們如何判斷「價值」的時刻。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研究各大績優公司,久坐容易讓坐姿變形,進而腰痠背痛,顧全投資績效的代價,就是必須花費額外的時間去按摩舒緩,甚至去看中醫,做針灸、拔罐等各種治療,這些都是無形的時間成本。
這些身體與時間的耗損,就在我下定決心換一張可以解決坐姿問題的人體工學椅之後,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擁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能更專注研究更多績優企業,也就有更多獲利的機會。這就像是巴菲特與他的摯友兼事業夥伴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所強調的,「所得到的必須比真正付出的多,那就是價值判斷。」
總而言之,觀念正確與否,對於投資和生活中的決策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我們思考的基石與行動的指南針,引領我們朝著穩健的方向前進。
推薦序一
不只學習巴菲特的成功,更要看懂他的失敗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作者/理財館長
凡是有投資的人,肯定聽過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號人物,其優異且獨到的眼光,為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帶來了驚人的績效。但我身為指數投資的執行者,怎麼會為主動投資相關的書寫推薦序呢?主要有三大理由與提醒:
第一個理由是,主動投資者的成功,除了激勵人心之外,更需要思考他成功背後的原因及可複製性。不少人敬仰巴菲特的成果,而「價值投資」也成為他們學習的投資策略,但千萬別以為一般人簡單照做,就可以獲得...
作者序
親訪股神6次的近距離詮釋
我初次見到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時,在場有人問他:如果不當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想要做什麼?巴菲特張口就回答:當老師。為什麼呢?他說:
「這一輩子有非常多老師給了我深切的影響。」
我在大學當了三十幾年教授,長久以來,向這位成就震古鑠今的創業家和投資人學習良多,我很想和世界上每一個人分享這些知識。
我的故鄉在美國中部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奧馬哈(Omaha),我在那裡長大,和巴菲特的子女一樣就讀奧馬哈中央中學(Omaha Central High School),巴菲特的第一任妻子蘇西(Susan Thompson,暱稱Susie)和他的父親霍華德(Howard Buffett)也是這所學校的校友。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Peter Andrew Buffett)和我在同一時期就讀中學,雖然他比我大兩歲,不過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所以經常一起吃午餐。我很幸運能和華倫本人建立私人情誼,後文將會再談到。2008 年爆發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時,我便打定主意要盡可能發掘這一位,據說是約翰.摩根(按:J. P. Morgan,美國金融家,J.P. 摩根公司創辦人)以來最精明的生意人。
本書將會檢視巴菲特如何成就非凡成功的行為,依照年分依序陳述,討論巴菲特的行為與成就之間的關係。為了發展這些主題,我彙整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內容包括對巴菲特、蒙格(Charlie Munger,巴菲特摯友兼企業經營夥伴)等重量級人士、奧馬哈、金融、投資、創業等領域的了解。我將說明創業精神如何讓巴菲特的人生脫胎換骨,並且藉此在讀者的個人生活與理財觀念上,提供一臂之力。
這本書彙集了巴菲特人生與投資哲學的相關資訊(第一手資料和間接來源都有),包含了許多人的訪談、個人陳述、寫給股東的信函、書籍,還有我自己的詮釋。
我帶班上的大學生去拜訪過巴菲特6 次,回到學校後我問他們,認為自己從巴菲特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令我訝異的是,他們最欣賞巴菲特的地方並不是他的成就,也不是投資,而是價值觀。
巴菲特在大蕭條時代中成長,後來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豪,很多人稱呼他是史上收穫最豐碩的投資人。本書探索他贏得這項頭銜的方法,並傳授讀者如何整合巴菲特的成功金鑰,進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巴菲特如何評估一家公司
開篇先講述巴菲特的童年,描寫他如何受到家人與兩位重要精神導師的影響,分別是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和費雪(Phil Fisher)。本書帶領讀者認識巴菲特從小學到中學的創業投資活動,進而檢視他讀大學時的創業經歷,包括創辦合夥投資事業。
接著要特別談談巴菲特的生意夥伴蒙格,此人的聰明才智和綽號「奧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的巴菲特並駕齊驅。蒙格的投資觀點新穎、才智過人,經常挑戰巴菲特,促成波克夏改變經營哲學。
第2章的前3節,將重心放在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包括安全邊際、關鍵因子、估價,以及給投資人的建議)。之後會討論行為偏誤,因為巴菲特認為這些偏誤攸關投資人的成敗,文中將定義幾種常見的偏誤,並且引用一些例子為證,然後說明該如何克服。
接下來的第3章探討波克夏公司的歷史,同時檢視巴菲特的投資錯誤。第4章的焦點是巴菲特的成功關鍵,詳述他的價值觀、對幸福的見解,以及慈善義舉,還會探索巴菲特這個人,與他共處一室是什麼滋味?這是根據我帶學生去奧馬哈參訪的個人經驗所寫成的,也將描述向巴菲特提問、聽他回答的過程。
本書的最後一節,為讀者提供最新的投資局勢,焦點會放在金融服務科技、加密貨幣、比特幣和其他數位貨幣,這些未來將會在波克夏公司占據一席之地。
回首前塵,才發現自己竟然花了這麼多年才寫下這本書,我領悟到書寫巴菲特的作家當中,很少人(可能根本沒有人)討論過巴菲特如何評估投資,他在一步一步的投資過程中,又遵循了什麼樣的策略。我的目標就是給予投資門外漢一些能力,使他們能夠如同巴菲特一樣評估標的公司,如此一來,他們自己在做投資決策時,就能利用同樣的程序。
我的最終目標是教育讀者,宣導巴菲特的人生,和他在成功背後所做的諸多事情。希望這本書能寓教於樂,發揮功用。
(免責聲明:我本人確實持有波克夏公司的股票,我擁有的一種或多種指數型基金也納入波克夏公司作為成分股。本書內容絕不代表我的投資觀點,也不代表我建議讀者從事任何直接投資。)
親訪股神6次的近距離詮釋
我初次見到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時,在場有人問他:如果不當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想要做什麼?巴菲特張口就回答:當老師。為什麼呢?他說:
「這一輩子有非常多老師給了我深切的影響。」
我在大學當了三十幾年教授,長久以來,向這位成就震古鑠今的創業家和投資人學習良多,我很想和世界上每一個人分享這些知識。
我的故鄉在美國中部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的奧馬哈(Omaha),我在那裡長大,和巴菲特的子女一樣就讀奧馬哈中央中學(Omaha Central High School),...
目錄
推薦序一 不只學習巴菲特的成功,更要看懂他的失敗/理財館長
推薦序二 觀念塑成心態,心態決定成敗/Kelvin價值投資
作者序 親訪股神6次的近距離詮釋
第1章 對創業的飢渴,結晶成波克夏公司
1. 家族遺傳的創業血統
2. 念大學、創業,都是預料之外
3. 巴菲特選擇夥伴的忠告
第2章 如何決定買或不買?巴菲特這樣分析
1. 只投資你了解的公司,別只看數字
2. 護城河、財報、投資人訊息
3. 蓋可保險與蘋果公司的投資分析
4. 檢討自己的不理性——行為財務學
第3章 25 個員工管理62 家子公司
1. 跟美國一起成長,長得比美國更高壯
2. 新人新氣象——接納科技股的10年
3. 一季虧損 500 億,巴菲特也會犯錯
第4章 對自己節儉,對股東豪氣
1. 如果人生再來一遍……
2. 與巴菲特共度的一天
3. 金融科技、接班人,波克夏的下一步
附錄 股神與162位學生的問答筆記
謝辭
推薦序一 不只學習巴菲特的成功,更要看懂他的失敗/理財館長
推薦序二 觀念塑成心態,心態決定成敗/Kelvin價值投資
作者序 親訪股神6次的近距離詮釋
第1章 對創業的飢渴,結晶成波克夏公司
1. 家族遺傳的創業血統
2. 念大學、創業,都是預料之外
3. 巴菲特選擇夥伴的忠告
第2章 如何決定買或不買?巴菲特這樣分析
1. 只投資你了解的公司,別只看數字
2. 護城河、財報、投資人訊息
3. 蓋可保險與蘋果公司的投資分析
4. 檢討自己的不理性——行為財務學
第3章 25 個員工管理62 家子公司
1. 跟美國一起成長,長得...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23-11-02ISBN/ISSN:978626732895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