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開泛黃書頁,回顧昔日香港、南洋兩地以及民國時期的文化點滴……
★ 香港資深傳媒人、藏書家、前《蘋果日報》總編輯鄭明仁專文推薦,
台灣資深編輯人、書話作家傅月庵真摯推薦
作者蕭永龍生於馬來西亞,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因一部舊版金庸而開啟藏書之旅。學術背景使然,其書話以理性考證見長,一字一句鑄出「學術式書話」。
本書分作三輯,圍繞香港、南洋兩地及民國時期舊書刊開展。同時,因類別限制,附錄另收西洋《愛麗絲夢遊仙境》繪本及清末《繡像康梁演義》討論兩篇。
作者把四年來刊登於香港與馬來西亞不同平台的書話集結成書,並將文字增補潤色,予以新生。同時,每篇文章附有珍貴書照,讓讀者有機會欣賞如今難以覓得的舊書刊倩影。
閱讀對象
1、文學研究者
2、藏書愛好者
3. 一般讀者
作者簡介:
蕭永龍,馬來西亞人,一九八八年生於馬六甲,拉曼大學中文系畢業,碩士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早年家境貧寒,無力置書,所幸學校館藏豐富,打下閱讀基礎。因興趣使然,也為彌補兒時缺憾,常年穿梭在各國書店淘書,最終因一部舊版金庸,無意間打通奇經八脈,開始尋覓各稀見金書,繼而把目光放在港台馬作家,舉凡劉以鬯、張愛玲、西西、三四毫子小說、天狼星、神州詩社等作品都收入囊中,目前以撰寫書話為樂,文章散見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國報》、《當今大馬》、《學文》,香港《微批 Paratext》等處。
章節試閱
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與再創作
上個世紀五〇年代香港,娛樂方式匱乏,即便是現今每家必有的電視,也要到七〇年代初才開始普及,書籍也就成了大眾消遣娛樂的主要來源,由是催生了一系列通俗小說的出版,這些書,通常薄薄一冊,十來頁,或八開或十六開,由於售價廉宜,均以港幣三角出售,故今統稱這系列小說為「三毫子小說」(粵語三毫即三角),直到六〇年代初,作為龍頭老大的「環球小說叢」,在出版該系列的最後一期《一束金髮》後,一躍將開本從十六開換做三十二開,並易名為「環球文庫」,售價也從原先的三角改作四角,成了「四毫子小說」。這系列小說,作為當年的娛樂讀物,讀者一般不特別保存,傳閱翻爛則棄,直至近年始為學者所重視,探討其與冷戰時代美元文化的關係,也用以研究香江本土新舊思想交錯下的都市面貌,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小說蘊含不少香港名家著作,如「四毫子小說」中就包括西西《東城故事》,蔡浩泉《天邊一朵雲》、《咖啡或茶》,亦舒《黃衣女孩》、《情結》,蔡炎培《日落的玫瑰》、《萊茵夜喚》等, 為探討他們早期作品風格的難得資料。與「四毫子小說」一樣,「三毫子小說」也收錄不少名作家的早期作品,其中被稱作「香港文學泰斗」的劉以鬯即是其中之一。就筆者所見,劉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包括《星加坡故事》、《椰樹下之慾》、《藍色星期六》及《蠱姬》。這四部中篇小說均隸屬虹霓出版社的《小說報》,該報八開大小,外型與報紙相似,所標榜為「一份報紙的價錢・一本名作家的小說」,也確如其說,除劉以鬯外,尚有南宮搏、俊人、上官寶倫、易君左、歐陽天等名家。劉氏這些小說,大部分是他自南洋回港後所撰,其中《星加坡故事》及《椰樹下之慾》飽含南洋風情,並曾由香港鼎足出版社重新出版成冊。有趣的是,《椰樹下之慾》重印時,捨棄原先通俗的書名,改作更有文學氣息的《蕉風椰雨》。
營造花蒂瑪的青澀形象
對比《椰樹下之慾》與《蕉風椰雨》內文,可知全書內容相同,雖略有小改,但都是些遣詞用字的部分,如原版的「贖藥」改作「配藥」,「頭有些囁嚅」修作「頭有些暈眩」,但其中有段刪改頗值得玩味。《椰樹下之慾》對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花蒂瑪是這樣形容的:「花蒂瑪有一對漂亮的大眼睛,一張兩角微向上翹的小嘴,一個正發育中腫得高高的胸脯。說話時,剛開口即帶點羞怯微笑,一種關不住青春祕密喜悅的微笑」,到了《蕉風椰雨》,則將「一個正發育中腫得高高的胸脯」給刪去,加上書中收錄了原版幾乎所有插圖,卻不收《椰樹下之慾》花蒂瑪那烈焰紅唇,妖艷倚靠在椰樹下的封面,以及封底她墊腳親吻亞扁的場景,故推斷劉以鬯很可能在重版前,順過原稿,希望讀者視此小說為發生在椰風蕉林間的悲慘愛情故事,而不是往原書名中的情「慾」靠攏,故這段香艷的描述自要刪改,以營造花蒂瑪鄰家少女初長成的青澀形象。雖然從一九五八年《椰樹下之慾》到一九六一年的《蕉風椰雨》,內容上並未進行改寫,但值得注意的是,隔年在《南國電影》上連載的〈熱帶風雨〉,卻無論是背景架構、創作原型、內容、人物、故事設定等面向,均與《椰樹下之慾》前半段,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儼然是劉以鬯對自身《椰樹下之慾》的再創作。事實上,這樣的例子並非首見,早在一九五一年出版的《天堂與地獄》,所錄數千字的短篇小說〈花魂〉,就以增補改寫的方式併入七年後近五萬字的《藍色星期六》中。〈花魂〉所載為令狐屏到快活谷賭馬偶遇夏莓仙的故事,她是一個「衣飾華麗的女人,約莫二十歲,穿著一件藍色的旗袍,藍色的扣子,頭上還插了一朵藍色的花」,離奇的是,這名女士每次託主人公買馬贏得的彩金,概不領取,神祕消失,勾起讀者的好奇,難道這個世界真有「買中馬票而不願領受彩金的人」?尋覓幾個星期後,令狐屏總算在馬場重遇夏莓仙,並立馬寫了支票給她,然而她卻把支票撕得粉碎,悻悻而去,無奈之下,令狐屏只能附上卡片,讓她要領回彩金時聯繫。三天後,令狐屏收到電話,請他把彩金送到住所,結果啟門的竟是一老人家,領著他去到夏莓仙的墳墓,自言自語道:「這位美麗的小姐,年紀輕輕就自盡了」。原來夏莓仙在馬場輸了很多錢,輸到丈夫都破產,最終自殺身亡。而作者也嘗試為這段不可思議的靈異故事,補上合理解釋,只聽那老人家說,她丈夫「面貌倒長得跟先生很像」,留下令狐屏發愣,「望望墓,墓頂有一堆藍色的花朵」。
二次創作產生平行宇宙
如果說一篇小說的誕生,意味作者創造一虛構世界,那麼《藍色星期六》, 無疑經由作者對故事的二次創作,產生了另一平行宇宙,雖然它幾乎挪用了〈花魂〉裡的所有文字,主人公卻不再是令狐屏,而是身為作家編輯的新主人公⸺「我」,乃至在現實世界裡由作家劉以鬯撰寫的〈花魂〉,也成了故事中「我」四年前給一家報館副刊發表的小說。劉以鬯在故事裡巧妙融入自身經歷,因此故事中的主人公「我」是作家編輯,四年前曾到新加坡某報館工作,而這部《藍色星期六》也是「我」在主編要求下所寫,甚至化身「我」在故事裡,自嘲〈花魂〉這篇小說「過分蹊蹺」,在回憶這段奇遇時,往往是「用一種懷疑的態度」,整部小說虛虛實實,讓讀者分不清真實與虛幻的界限,因此在轉換夏莓仙身分,把她從〈花魂〉中的鬼魂,轉化成在《藍色星期六》因怕丈夫怪罪其賭馬敗光家產,而偽造墳墓假死的女賭徒;不領取彩金,主要為了贖罪,因「我」長得像她的丈夫;讓這段綺麗的鬼故事,變動成寫實的社會小說,也不覺得唐突,內容的虛實並存,正好搭配這奇特的故事。《藍色星期六》雖幾乎挪用了〈花魂〉中的所有文字,但因其「娛人小說」的特性,使它與〈花魂〉所表現的性質不同,文字的使用也相對〈花魂〉來得淺白,如開頭描述令狐屏的心境上,說「這一天他的運氣很壞。從第一場到第九場,沒有一場壓中。錢都輸盡了,心像上了鎖,說是悶,倒也有點焦急」;在《藍色星期六》,則直接了當地說「這一天我的運氣特別壞,從第一場到第九場,全部落空」,類似的例子尚有幾例,就不一一細表了。另有意思的是,文中夏莓仙墓碑刻立的時間也進行了更動,在〈花魂〉中是「一九四八年一月六日立」,到了《藍色星期六》卻成了「一九五一年一月六日立」,要知道一九五一年正是收錄〈花魂〉的短篇小說集《天堂與地獄》出版年份,劉以鬯在文中更改夏莓仙墓碑刻立時間,是否意味著舊有夏莓仙及〈花魂〉故事的消亡,在原有內容二次創作下,誕生了女賭徒身分的新夏莓仙及新故事的《藍色星期六》。如果說《藍色星期六》是在保有〈花魂〉舊有文字下,借屍還魂,經由再創作而誕生的新故事,那麼上文提及的〈熱帶風雨〉則是在近乎保留《椰樹下之慾》故事框架下,以嶄新文字撰寫的二次創作。《椰樹下之慾》描述的是華裔棄嬰花蒂瑪在十八歲時,邂逅椰樹下的男子亞扁,暗生情愫,卻因收養她的馬來夫婦,經不住吉埃店頭家追債(不然就送去吃烏頭飯︹編按:即坐牢︺),加上聘金誘惑,將其許配給了相貌醜陋的乃豬,卻想不到亞扁竟是他的表弟,婚後兩人禁不住誘惑幽會,最終釀成兩死一傷的悲劇。如果我們把《椰樹下之慾》與〈熱帶風雨〉仔細對看,能發現兩者相對應的部分甚多,如故事中的背景同樣發生在南洋甘榜(編按:即馬來鄉村),內裡的人物⸺蘇里瑪對應著花蒂瑪,「我」則是亞扁,至於娶蘇里瑪的鴨都漢密,與乃豬一樣是財富的象徵,同樣帶有某方面的缺陷,乃豬是醜,鴨都漢密是年老。而蘇里瑪與花蒂瑪父親同樣是窮苦人,以掠蝦為業,欠了頭家一筆債款,不還錢則會被「馬打」(編按:即警察)拉人,迫於無奈只能把女兒嫁出,無形中都反映了五〇年代間,馬來甘榜低下階層的悲哀。
窺探南洋風情的窗口
除此之外,內文情節也有相似之處,如蘇里瑪與故事中的主人公暗生情愫後,同樣因大雨傾盆躲入屋中獨處而確認愛意;同樣在睡夢裡,夢囈著愛人的名字;甚至在婚禮上,蘇里瑪也與花蒂瑪一樣,因看到自己的愛人在場,而暈眩過去。雖然〈熱帶風雨〉的結局與《椰樹下之慾》略顯不同,但兩者均是悲劇收場,蘇里瑪在逃出婚宴後,來到之前她與主人公獨處的破石屋中,要主人公把她帶離此地,卻被他以不肯觸犯法律為由所拒絕,最終在徹悟所託非人後,逃竄進大芭,大芭裡盡是毒蛇猛獸,雖然劉以鬯並未言明蘇里瑪的結局,但佐以結尾林間飛出的老鷹,「嘴上還咬著染血的肉塊」,可知蘇里瑪兇多吉少,與花蒂瑪的悲慘結局一樣,最終落得身死的下場。據劉以鬯所述,「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每天寫的專欄有十一二個」,而每個專欄大約「一千字左右。總字數達八千到一萬兩千字」(詳見《熱帶風雨》〈在酒樓與劉以鬯夫婦傾偈〉),在這麼龐大的文字量上,一個人的思緒自有其界限,劉以鬯唯有針對自身舊作進行二次創作,一者以保留原有文字並進行增補的方式發展成《藍色星期六》;另一則在保有原有故事框架下,重新撰寫成〈熱帶風雨〉。雖然這兩篇是經由再創作而成的小說,但內容絕不粗製濫造,並非只套個背景而已,正如《椰樹下之慾》及〈熱帶風雨〉,就摻雜了大量與南洋相關的詞語、習俗,甚至連馬來人結婚的傳統儀式,也描述得十分詳盡,若非用心探究,絕難寫得如此到位。有趣的是,或許是南洋故事的神祕感,使《椰樹下之慾》乃至在三年後出版的專集《蕉風椰雨》都頗為暢銷,甚至讓盜版商看上,以夢真女士與林淑華的名義,「照板煮碗」冒名出版《椰林戀》及《亂世風情》,成為香港人窺探南洋風情的一道窗口。而故事與它相近,但文學氣味濃厚的〈熱帶風雨〉,卻一直蒙塵,一直要到二〇一〇年,經由獲益出版社將劉以鬯在南洋所撰舊作整理出版成《熱帶風雨》,我們才有緣一窺全文,而書名以《熱帶風雨》為標,除了符合內裡所收錄的南洋短篇外,也說明了劉以鬯對此文的重視,值得劉迷細細品讀。
※ 原載於《星洲日報》讀家版(2020.09.13)
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與再創作
上個世紀五〇年代香港,娛樂方式匱乏,即便是現今每家必有的電視,也要到七〇年代初才開始普及,書籍也就成了大眾消遣娛樂的主要來源,由是催生了一系列通俗小說的出版,這些書,通常薄薄一冊,十來頁,或八開或十六開,由於售價廉宜,均以港幣三角出售,故今統稱這系列小說為「三毫子小說」(粵語三毫即三角),直到六〇年代初,作為龍頭老大的「環球小說叢」,在出版該系列的最後一期《一束金髮》後,一躍將開本從十六開換做三十二開,並易名為「環球文庫」,售價也從原先的三角改作四角,成了「四毫子小說...
目錄
作者序 探新與尋舊——舊書刊歷史的偵察8
◉ 蕭永龍
推薦序 藏書家的煉成12
◉ 鄭明仁(香港資深傳媒人、藏書家、《蘋果日報》前總編輯)
導讀 往事不如烟——回望昔日香港與南洋的文化色彩14
◉ 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
圖輯 21
輯一・回望香港舊書影
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與再創作33
字斟句酌:談張愛玲《秧歌》43
我的武俠小說夢:談金庸的舊版武俠53
金庸與他的《野馬》雜誌61
誰是周君:倪匡的《歷劫花》與《玻璃屋》69
舊時月色:董橋那代人的寫字人生 81
現實與理想中求存:蔡浩泉的情色雜誌 89
影人隱事:談談兩部同名的《環球電影》97
輯二・蕉風椰雨話舊冊
五〇年代本土童年回憶:《世界兒童》107
我的教學生活:五〇年代以前的南洋教育115
淪陷期史詩百首:談瘦鶴《驚弓集》125
日侵馬來亞的章回敘事:《南島風雲》備忘137
六〇年代的馬來亞政宣刊物:《發展月刊》151
華馬文化搭橋者:魯白野的《馬來語月刊》161
輯三・漫談民國閨中字
性史:張競生與情色小說173
從《小姐手冊》到西風信箱:想像與真實的民國女性181
女權與民國女性的「文學讀本」193
民國政治宣傳品:談《蔣主席畫傳》205
無後為大:民國的《求子百法》213
林淑華新作發現:綿綿情話的自傳式日記221
附錄
墜入兔子洞:尋找愛麗絲的倩影231
二逆亂國:談演義小說中的康梁243
作者序 探新與尋舊——舊書刊歷史的偵察8
◉ 蕭永龍
推薦序 藏書家的煉成12
◉ 鄭明仁(香港資深傳媒人、藏書家、《蘋果日報》前總編輯)
導讀 往事不如烟——回望昔日香港與南洋的文化色彩14
◉ 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
圖輯 21
輯一・回望香港舊書影
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與再創作33
字斟句酌:談張愛玲《秧歌》43
我的武俠小說夢:談金庸的舊版武俠53
金庸與他的《野馬》雜誌61
誰是周君:倪匡的《歷劫花》與《玻璃屋》69
舊時月色:董橋那代人的寫字人生 81
現實與理想中求存:蔡浩泉的情色雜誌 89
影人隱事:談談兩...
商品資料
出版社:季風帶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11-15ISBN/ISSN:978626967225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