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曼努埃.康德
定價:NT$ 2200
優惠價:75 折,NT$ 165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4
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伊曼努埃.康德畢生力著,「三大批判」完整呈現!
【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版】精美書盒套裝
▍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是其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學著述中意義最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正是這部巨著開始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哲學革命,改變了整個西方哲學前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奠定整個批判哲學體系以及往後的全部哲學研究工作的認識論、方法論、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基礎,成為康德哲學對後世直到當代西方哲學經久不衰的深刻影響的最本原的源泉。本書貫徹始終的根本指導思想或一條主線就是: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出最終的判決和規定。由此可見,《純粹理性批判》的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而這樣性質的「純粹理性批判」雖然屬於一般形而上學,但本身並不就是形而上學,而只是形而上學的一種「入門」、「初階」或「導論」。由於康德把只涉及知識的先天要素、即先天的知識形式而不涉及對象的一切知識都稱為先驗的知識,所以他認為「純粹理性批判」這樣一種研究應稱為「先驗的批判」。這種先驗的批判屬於先驗哲學,「它是先驗哲學的完備的理念,但還不就是這種先驗哲學本身。」
▍康德三大批判之二──《實踐理性批判》
本書結構與《純粹理性批判》的結構大體相同,但細節安排、劃分卻迥異,甚至相反。本書任務並不是批判「純粹實踐理性」,而是立足於無人可以懷疑的「純粹實踐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實踐能力」;即不是像《純粹理性批判》那樣考察人的各種知識「如何可能」的先天條件,而是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並以之作為標準,批判和評價一般的(不純粹的)理性在實踐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中確認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這就是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認識到人在實踐中事實上是自由的,並反過來確定了人的自由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這樣一來,自由就由於存在著道德律這一事實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理性批判》中所設想的那種可能的「先驗自由」,而成為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實踐的自由」即「自由意志」了。
▍康德三大批判之三──《判斷力批判》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判斷力批判」,具有連結前兩個批判從而完成純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義。如果我們把「目的判斷力批判」和「審美判斷力批判」作一比較便會發現一個區別。在「審美」中,人意識到自己由於主體的內在可能性而與自由相關,在「目的」論裡,通過對終極目的的追尋,人進一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終極目的只能是服從道德的人,因而在本體上與道德律相關。康德認為,自由和道德律是互為前提的:只有出於自由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也只有服從道德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向來認為一切形而上學最終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塵世生活的問題。作為現象的感性的人固然不能成為論證的可靠根據,但作為本體的超驗的人也是抽象的、無從認識的,而只有介於兩者之間聯繫著它們的那個媒介,才真正是康德整個先驗人類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是「自由」的理念。審美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認識的必然性的統一問題,目的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道德必然性的統一問題,因而這兩種自由與必然的統一都在人的塵世生活中找到經驗的表現,而人的自由也就成為一種「事實」(Tatsache),只有通過它,現象的人才顯出背後有超驗的人的本體,同時也為道德神學、上帝提供了唯一可能的「實踐上的認其為真」。
作者簡介:
伊曼努埃.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生於東普魯士科尼希貝爾格(Konigsberg),1804年逝世於該城。1740年就讀於科尼希貝爾格大學,1746年至1755年迫於生計而終止學業,擔任家庭教師。1755年在科尼希貝爾格大學完成學業後,留校任教,直到1797年因年老力衰,才終止授課。在哲學方面,他繼承啟蒙哲學之傳統,綜合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形成其批判哲學,開啟從菲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理念論;就其原創力及影響力而言,誠為近代西方哲學家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道德底形上學》、《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未來形上學之序論》等。
譯者簡介:
鄧曉芒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獲武大哲學系碩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著有《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與楊祖陶合著)、《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意境》等,譯有康德《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康德三大批判精粹》(與楊祖陶合譯)、胡塞爾《經驗與判斷》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校定者簡介
楊祖陶,男,1927年生,四川達縣人,1945-1950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和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岳霖學術委員會顧問,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專攻德國古典哲學。主要著有《康德黑格爾哲學研究〉、《歐洲哲學史稿》(與陳修齋合著)、《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與鄧曉芒合著)等,另有多部譯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作者:伊曼努埃.康德
優惠價: 75 折, NT$ 1650 NT$ 220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4
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伊曼努埃.康德畢生力著,「三大批判」完整呈現!
【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版】精美書盒套裝
▍康德三大批判之一──《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是其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學著述中意義最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正是這部巨著開始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的德國哲學革命,改變了整個西方哲學前進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奠定整個批判哲學體系以及往後的全部哲學研究工作的認識論、方法論、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的基礎,成為康德哲學對後世直到當代西方哲學經久不衰的深刻影響的最本原的源泉。本書貫徹始終的根本指導思想或一條主線就是: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出最終的判決和規定。由此可見,《純粹理性批判》的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而這樣性質的「純粹理性批判」雖然屬於一般形而上學,但本身並不就是形而上學,而只是形而上學的一種「入門」、「初階」或「導論」。由於康德把只涉及知識的先天要素、即先天的知識形式而不涉及對象的一切知識都稱為先驗的知識,所以他認為「純粹理性批判」這樣一種研究應稱為「先驗的批判」。這種先驗的批判屬於先驗哲學,「它是先驗哲學的完備的理念,但還不就是這種先驗哲學本身。」
▍康德三大批判之二──《實踐理性批判》
本書結構與《純粹理性批判》的結構大體相同,但細節安排、劃分卻迥異,甚至相反。本書任務並不是批判「純粹實踐理性」,而是立足於無人可以懷疑的「純粹實踐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實踐能力」;即不是像《純粹理性批判》那樣考察人的各種知識「如何可能」的先天條件,而是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並以之作為標準,批判和評價一般的(不純粹的)理性在實踐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中確認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這就是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認識到人在實踐中事實上是自由的,並反過來確定了人的自由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這樣一來,自由就由於存在著道德律這一事實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理性批判》中所設想的那種可能的「先驗自由」,而成為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實踐的自由」即「自由意志」了。
▍康德三大批判之三──《判斷力批判》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判斷力批判」,具有連結前兩個批判從而完成純粹理性的全部批判的必要性和意義。如果我們把「目的判斷力批判」和「審美判斷力批判」作一比較便會發現一個區別。在「審美」中,人意識到自己由於主體的內在可能性而與自由相關,在「目的」論裡,通過對終極目的的追尋,人進一步意識到自己作為世界的終極目的只能是服從道德的人,因而在本體上與道德律相關。康德認為,自由和道德律是互為前提的:只有出於自由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也只有服從道德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向來認為一切形而上學最終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塵世生活的問題。作為現象的感性的人固然不能成為論證的可靠根據,但作為本體的超驗的人也是抽象的、無從認識的,而只有介於兩者之間聯繫著它們的那個媒介,才真正是康德整個先驗人類學研究的核心,這就是「自由」的理念。審美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認識的必然性的統一問題,目的判斷力批判解決了自由與道德必然性的統一問題,因而這兩種自由與必然的統一都在人的塵世生活中找到經驗的表現,而人的自由也就成為一種「事實」(Tatsache),只有通過它,現象的人才顯出背後有超驗的人的本體,同時也為道德神學、上帝提供了唯一可能的「實踐上的認其為真」。
作者簡介:
伊曼努埃.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生於東普魯士科尼希貝爾格(Konigsberg),1804年逝世於該城。1740年就讀於科尼希貝爾格大學,1746年至1755年迫於生計而終止學業,擔任家庭教師。1755年在科尼希貝爾格大學完成學業後,留校任教,直到1797年因年老力衰,才終止授課。在哲學方面,他繼承啟蒙哲學之傳統,綜合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形成其批判哲學,開啟從菲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理念論;就其原創力及影響力而言,誠為近代西方哲學家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道德底形上學》、《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未來形上學之序論》等。
譯者簡介:
鄧曉芒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獲武大哲學系碩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著有《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與楊祖陶合著)、《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意境》等,譯有康德《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康德三大批判精粹》(與楊祖陶合譯)、胡塞爾《經驗與判斷》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校定者簡介
楊祖陶,男,1927年生,四川達縣人,1945-1950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和北京大學哲學系,現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岳霖學術委員會顧問,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專攻德國古典哲學。主要著有《康德黑格爾哲學研究〉、《歐洲哲學史稿》(與陳修齋合著)、《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與鄧曉芒合著)等,另有多部譯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