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不可恥,但完全沒用!
絕不標榜「一本就通」,「焦慮」是人一生的課題
【本書特色】
◎有效解決焦慮,打造幸福人生
◎提供【焦慮根源】【隱藏焦慮】【辨別消極/積極解決方法】【與焦慮共存】新解
離不開酗酒丈夫,因為想幫助他 → 害怕離婚後獨自一人的焦慮
不敢拒絕他人,過得不像自己 → 害怕被他人討厭的焦慮
對親近的人總是會無故遷怒 → 害怕承認人際關係出問題的焦慮
當今堪稱是最容易「焦慮的一代」,其實「焦慮」是每個時代,每個人的共通課題。
當一個人十分焦慮,
不僅是個人心理上的不安與壓力,甚至會影響到身體機能與外顯表現。
抽菸酗酒、虐待兒童、情緒勒索的人,
他們的問題絕對不是太愛喝酒、孩子難帶或是眾叛親離,
而是「逃避面對問題」。
將「焦慮」感受隱藏起來,轉化為憤怒或埋怨,
比起面對問題的不安,做出「不幸」的選擇,
使焦慮問題如銜尾蛇一般無窮無盡。
隱性的焦慮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嚴重。
焦慮將會持續性的影響個人與社會,那是否無藥可醫?
焦慮雖難解,但是「有解」,就是直視焦慮。
◆誠實不否認,避免「消極解決」
◆追問為什麼,深度探究自己的問題情緒
◆堅持目標,不再以他人作為標準,相信自己的價值觀
◆維持關係,人是群居動物,必須正視團體、家庭情感才能打造安穩環境
《焦慮斷捨離》一書著重於詳細說明
・人為何會因焦慮所苦
・「現實焦慮」與「精神官能症焦慮」
・偽成長與隱藏的敵意
・克服焦慮必須「積極解決」
逃避焦慮不可恥,卻永遠無效,
唯有將焦慮視為「必須改變現狀」警示燈,
就可以更近一步地踏上做自己的幸福人生。
作者簡介:
加藤諦三(KATO TAIZO)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東京。曾攻讀東京大學教養學系教養學科,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一九七三年以後,數度擔任哈佛大學研究員一職。現任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哈佛大學賴肖爾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顧問,並於日本全國廣播網(Nippon Broadcasting System)長青節目「電話人生諮詢」擔任主持人長達半世紀之久。
著有《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寶瓶文化)、《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遠流出版)、《どんなことからも立ち直れる人》、《メンヘラの精神構造》、《心の免疫力》(PHP新書)等多本著作,以亞洲為主的譯作約有100本。
譯者簡介:
蔡麗蓉
樂在堆疊文字之美,享受譯介語言之趣,盼初心常在,譯作年年增長。
作者序
不幸是自己選擇的
如何紓解焦慮,堪稱人類最大的課題。
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Kierkegaard)說過,「焦慮乃自由的可能性」、「懂得正確擁抱焦慮的人,已經學到最高深的知識。」
——《自我焦慮的構造》,石田春夫,講談社,156頁
當今受新冠疫情影響下,尤其容易陷入焦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焦慮就是目前的問題所在。
焦慮本來就是人生最大的課題。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焦慮。
「焦慮會限制成長與認知,限縮情感生活的範疇。而且情緒健康(emotional health)等同於自我認知的程度。因此釐清焦慮,進而拓展認知,壯大自我,才是實現情緒健康之道。」
——《焦慮的人類學》,作者羅洛.梅,譯者小野泰博,誠信書房,119頁
沒有正確理解這點,就是現代人無法得到幸福的根本原因。
人類處在期盼獨立自主與依賴心的矛盾之中。這也是處於意識與無意識的心理衝突,充滿焦慮的狀態。
即便當事人試圖選擇得到幸福,其實卻是選擇了不幸。
等再久還是無法解決困難
話說回來,如果用錯方法紓解焦慮,結果會如何呢?
為了讓大家容易聯想,現以新冠病毒傳染的問題為例,請大家針對這個議題思考看看。
現代人的危機,並非來自新冠疫情,而是我們已經喪失了與新冠疫情奮戰的意志力與能力。
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貝蘭.沃爾夫(Beran Wolfe)曾提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概念。焦慮性精神官能症患者總是充滿期待,相信「一直等待障礙即會消失」、「別人會為自己解決困難」。這種期待就是安撫焦慮的魔杖,簡單來說就是設法麻醉自己。
「受到壓抑的敵意,將剝奪一個人認清現實危險與起身奮鬥的能力。」
——《焦慮的人類學》112頁
我在研究所的研討會上,學到了黑格爾(Hegel)的歷史哲學。
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句話,就是黑格爾曾主張,「難以解決的歷史課題,就是兩件正確的事之間的矛盾衝突」。
至今我仍認為「這句話說的完全沒錯,他真是位透澈觀察人類歷史的人物」,讓我心服口服的記憶令人難忘。
如果是「正確的事」與「不正確的事」產生衝突時,很容易解決。這時候只要選擇「正確的事」就行了。
然而真正難以做出判斷的,其實是「正確的事」與「正確的事」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本不需要研讀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歷史上難解的課題,經常都是「正確的事」與「正確的事」之間的矛盾對立。
如為觀點有限的議題,國中生也知道正確的事為何,完全不需要成熟的大人加以議論。
但是關於新冠疫情的問題,每次聽聞總理大臣的發言以及國會上的爭論之後,完全無法想像是國會議事。甚至讓人以為是酒吧中的牢騷,只是在將累積已久的負面情緒一吐而盡。
在新冠病毒的防疫問題上,大家討論的觀點本身就有問題。
簡易的解決方法將導致混亂
因為要同時解決新冠疫情與帶動經濟復甦的政策,本身就是謬誤百出。
一國領導若有認真學習黑格爾這類的哲學,這次的新冠疫情或許在第一波就能阻擋下來。
遺憾的是,對於同時解決新冠疫情與帶動經濟復甦的敷衍看法,多數人卻都表示贊同。
在那當下雖然讓人鬆了一口氣,但是這種簡易的解決方法,在長時間的結構下,將帶來最糟糕的結果。倘若不去理解「焦慮」的本質,只尋求簡易的解決方式,問題只會愈來愈惡化。
或許大家在這場世界災難當中,期待著日本經濟有所成長。但是這種魔杖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就不存在。扭曲事實做出投己所好的解釋,是一種膚淺的樂觀主義,又自戀的表現。
如今日本正陷入一種最可怕的自戀症狀,就是將現實解釋成自己想要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否認事實。
日本一直沒有智慧也沒有勇氣去面對嚴重的國難,以自戀的幼稚心理逃避一切。
事實上,當初大家對於新冠疫情的議題,曾自相矛盾地熱烈討論這是「雷曼兄弟金融風暴以來的危機」。面對「雷曼兄弟金融風暴」時,解決兩件「正確的事」所形成的矛盾對立並不困難,只須面對經濟復甦的問題即可。
減少接觸造成的重大影響
在這種歷史上罕見的災難時代,對於只會提出簡易解決方法的一國領導而言,並無哲學可言。
眼前的議題還存在另一個謬誤,就是用來解決新冠問題的時間規畫太短,只考量到一個月後、半年後或是一年後的事情。
假如兼顧防疫對策與經濟復甦的解決方法繼續執行下去,數十年後恐怕會引發更可怕的事情。
尚未有人察覺到,生活中減少與人接觸的影響將會有多麼嚴重。當現在的幼稚園兒童及小學生變成四十歲、五十歲,成為國家支柱之後,相信日本將迎來無法收拾的慘狀。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慘狀,就是社會賴以成立的根基,也就是社會的「共識」將面臨瓦解。想必會出現想法幼稚,例如質疑「為什麼不能殺人?」的成年人。
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社會得以成立的根基,也就是社會的「共識」早已喪失,因此充滿戲劇性的犯罪行為才會一直增加。
所以類似「無法原諒別人批評自己」的衝動殺人事件,不斷地發生。
少年犯下大罪,還大言不慚地反駁「大家不也是殺了牛豬來吃」。日本為了解決新冠疫情,建議大眾自律,避免接觸人群,卻一直無視這種孩子內心崩壞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輕度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美國的心理學家西伯里(Seabury)曾留下名言「接納不幸」,他還說,「如此一來,你就會知道該做什麼」。
詳情容後說明,不過只想消極解決焦慮的人們,總是無法接受現實。於是才會白費精力。
現代的危機,並非新冠疫情這起事件。
誠如前文所述,是我們對於新冠疫情引發的「共識」瓦解這類相關問題,已經喪失奮戰的意志力與能力了。
這也代表著,「我們放棄了得到幸福的能力」。
前文已經提過,貝蘭.沃爾夫曾提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說法。
「一直等待障礙即會消失」、「別人會為自己解決困難」的想法,就是在憑空「尋找魔杖」,簡單來說類似在「設法麻醉自己」。
我認為,現在每個人應該都患有輕度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所以即便數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年輕人來說並沒有危機感。因為每個人都在期待別人來為自己解決問題。
因為他們隨著自戀的欲望而扭曲現實,做出投己所好的解釋,通過內心的期盼看待現實。
常聽到「心情緩和下來了」這種說法,但是,我們必須將這句話視為即將崩壞的警鐘。
會美化現實滿足個人自戀情結的人,當然不只有年輕人。就在感染人數遞減的當下,「Go To」一系列的振興措施再次受到議論。
內心習慣尋求簡易解決方法的情形,愈演愈烈。避開濃煙燒火取暖實屬天經地義。愈來愈多人長大成人,卻仍像小孩一樣幼稚。
想在解決疫情與經濟復甦之間取得平衡,這種便宜行事的失敗政策下,讓生活變得更加辛苦,無力感不斷蔓延。在經濟比生命更重要的選擇背後,就是因為這種價值觀的存在。
除非我們根據現今日本社會的心理病態有所體認並提出對策,否則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縱使克服了新冠疫情,依舊無法因應下一次的危機。
因此我對現代人的建議是,「深入理解焦慮的心理」。
「受到壓抑的敵意,將剝奪一個人認清現實危險與起身奮鬥的能力」,這句話出自前文介紹過的心理學家羅洛.梅。
現在人們認清現實危險,起而與之奮戰的能力已遭剝奪。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留下了一句名言:「自我實現的人能夠忍受矛盾」。
現在有非常多的人,一輩子都無法自我實現。總是敷衍了事導致事態惡化。實在是文明愈進步,人們愈不幸的典型範例。想要避免這種情形,一定要理解焦慮的心理。
消極解決與積極解決
關於「安撫焦慮的方法」此一主題,本書在解說的過程中,一開始會針對所有的焦慮為大家詳細說明。
其次會帶大家思考如何解決這類的心理問題,畢竟對每個人而言,焦慮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緒,唯獨這種情緒應當能免則免。
關於解決這種情緒的方法,首先會為大家說明「消極解決焦慮的做法」。
所謂的「消極解決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惶恐焦慮不知所措時,不如藉酒消愁」。
只要喝酒就能暫時擺脫焦慮,但很可能會演變成酗酒問題。我並不希望大家用這個方法來擺脫焦慮,不過一開始我會先解釋這個做法。
接下來,我會針對「積極解決」的方法進行說明。這個方法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必須正視焦慮的問題,思考應該如何解決。
希望大家能透過本書,一同想想看人類不幸的原因,還有自己希望如何面對人生所賦予的課題,或是如何因應才能得到幸福。
不幸是自己選擇的
如何紓解焦慮,堪稱人類最大的課題。
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Kierkegaard)說過,「焦慮乃自由的可能性」、「懂得正確擁抱焦慮的人,已經學到最高深的知識。」
——《自我焦慮的構造》,石田春夫,講談社,156頁
當今受新冠疫情影響下,尤其容易陷入焦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焦慮就是目前的問題所在。
焦慮本來就是人生最大的課題。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焦慮。
「焦慮會限制成長與認知,限縮情感生活的範疇。而且情緒健康(emotional health)等同於自我認知的程度。因此釐清焦慮,進而拓展認知,壯大自我,才是實現情...
目錄
前言
.不幸是自己選擇的
.等再久還是無法解決困難
.簡易的解決方法將導致混亂
.減少接觸造成的重大影響
.每個人都有「輕度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消極解決與積極解決
第一章 人為何會因焦慮所苦
.起因於共同體的崩壞
.趨向精神官能症的社會
.為了精神上的成長
.現代人感到焦慮的理由
.人生的悲劇始於「乖孩子」
.焦慮實際年齡與心智年齡截然不同
.自己的人生過得如何呢?
.實際上是在求助
.彙整焦慮的人真正擔心的事
第二章 「現實焦慮」與「精神官能症焦慮」
.精神官能症焦慮的人,經常害怕焦慮
.理解錯誤將會導致錯誤應對
.拼命緊抓著不幸
.與同樣有成癮行為的男性再婚的人
.造成真正的感受失去作用
.「討人歡心症候群」源自嚴重自卑感
.過度「讀空氣」的人
.無法相信自我價值
.害怕拒絕後被人討厭
.什麼樣的人無法獨自生活?
.想盡方法束縛對方
.因焦慮而容易情緒化
.為無關緊要的事攻擊另一半
.一下子就會感到受傷而動怒的人
第三章 不幸好過焦慮
.霸凌不會消失的決定性理由
.消費社會、競爭社會助長人們做出不幸的選擇
.選擇不幸,怨恨別人
.焦慮的人最終將無法與任何人情感交流
.無意識的意識化
.無意識的敵意
.不採取行動而是一直怨天尤人
.千萬別向怨天尤人的人提出建議
.「我好痛苦」這句話就是在隱性譴責
.焦慮是在暗示「生活方式應該改變了」
.成功者的憂鬱症
.莫名的不滿
第四章 偽成長與隱藏的敵意
.模範生的犯罪事件
.偽成長之後會如何?
.坦白說人生無法變得積極
.無意識追求也無法消停的欲望
.從接納不幸做起
.造成焦慮的基本衝突
.缺乏基本安心感的人會與世界為敵
.成長過程中認同自己的人,與無法認同自己的人
.正確面對焦慮
.單靠社會化的發展無法擺脫焦慮
.不了解真實的自己
第五章 焦慮與憤怒的密切關係
.焦慮即是隱藏的憤怒
.喪失面對的能力
.無法活出自己的悲劇
.明明就很努力了,世界竟與你為敵
.回到家就變一個人
.倒不如變成惡魔
.察覺自己受困於過去
.敵意與焦慮緊密連結
.試圖藉由贏過他人讓自己安心
.是否有敵意以外的焦慮
第六章 逃避焦慮的「消極解決」
.不知道想做什麼的人選擇消極解決
.「因為我正在管教孩子」
.只是討厭失敗
.找出其他原因轉移焦點
.合理化只是藉口
.攻擊的真實心聲
.霸凌成癮
.不承認自己的婚姻失敗
.前來諮詢孩子厭食症的父母
.影響會顯現在身體上
.不承認自己正在逃避
.錯失成長的機會
.從「沒人邀約」變成「討厭」
.站在遠處玩套圈圈的人
.渴望生病的心願
.身體上的疾病反而輕鬆
.新型憂鬱症並不存在
.內心還處於幼兒階段的「退化神經質」
.多數案例都是從焦慮轉為成癮行為
.現代是一個成癮社會
第七章 想要克服必須「積極解決」
.釐清焦慮的原因
.戰勝焦慮的人都有這種心理
.為了讓內心平靜下來
.林肯說的「一定要再次得到幸福」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奮戰的士兵
.甘地說的「自重」
.開拓人生的最佳手段
.誠實就是不要否認現實
.你會面對現實嗎?
.「追問為什麼」就是幸運之門
.焦慮時就是人生的分岔路
.面對焦慮的應對方式將左右你的人生
結語
.洞察真理有助於我們擺脫痛苦
.並非努力付出就會一切圓滿
.站在幸福的出發點上
前言
.不幸是自己選擇的
.等再久還是無法解決困難
.簡易的解決方法將導致混亂
.減少接觸造成的重大影響
.每個人都有「輕度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消極解決與積極解決
第一章 人為何會因焦慮所苦
.起因於共同體的崩壞
.趨向精神官能症的社會
.為了精神上的成長
.現代人感到焦慮的理由
.人生的悲劇始於「乖孩子」
.焦慮實際年齡與心智年齡截然不同
.自己的人生過得如何呢?
.實際上是在求助
.彙整焦慮的人真正擔心的事
第二章 「現實焦慮」與「精神官能症焦慮」
.精神官能症焦慮的人,經常害怕...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3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