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語言學與社會學的角度對香港地區的漢語外來詞進行研究。從語言學和外來詞研究簡史談起,介紹香港漢語外來詞的種類、歷史、基本成因及特點。並從中探究所反映出的香港社會諸如「重英輕中」等一系列語言文化,兩文三語的模式和香港漢語外來詞的關係,幫助讀者理解香港漢語外來詞研究的意義,並討論規範原則對漢語發展的重要性。
內容特點:
1. 語言學與社會學的跨學科研究,由表及裏,注重文化分析。
2. 兼顧理論與實際語境,通過生活例子進行介紹與分析。
3. 通過對香港漢語外來詞的分析,促進漢語教育及未來發展。
作者簡介:
楊康婷 博士,於香港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先後取得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並於香港教育大學取得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專業及職業教育)。主力研究漢語語法、粵語應用與文化關係、中文傳意,涉獵範圍廣泛,曾參加不同的講座及學術研討會,有諸如〈現代漢語關聯副詞研究史小識〉等論文散見學術期刊、論文集及教育雜誌。
作者序
序
康婷博士這本專著,以外來詞為深研的目標,很有價值,也很有意思,因為民族語言裏面出現了外來詞,標誌着那個民族的語言充滿活力,也同時顯示了民族文明的高度成熟。外來詞的討論,可以是語言學的範疇,也可以是文化衝撞的檢視。
民族語言的外來詞,是不同的民族語言接觸下,語詞接收的結果。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外來詞在民族語言中的出現,可說是外來符號的「所指」和「能指」的接收結果。這種接收,從符號的整體來說,不一定是完全的。外來詞的接收,主要的目的在於吸收外族語言裏特有而本族所沒有的概念,以加強和豐富本族語言的表達能力。可見,「所指」是必然完全接收的,而至於「能指」的進入,很多時都受到適應性的改造。外來詞的「能指」可以因應本族語言的需要而任意改造,是因為語言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的結合關係是任意的,無需要有任何的理據,這樣的結合,可以給予人類語言高度的靈活性,營造強大的創造性,也因而賦予人類文明無限的發展空間。漢語外來詞接收的方式,基本有四種:直接套用、音譯、意譯和音意並譯,除了直接套用之外,其餘三種方式,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能指」都受到改造,儘量貼近漢語語音的慣性。例如變成獨立的音節、兩個音節一個單位的構詞形式,可見「所指」和「能指」的結合,在民族語言的文化慣性中,也不是任意的,還是有含蓄的制約的,而這是民族語言本身的文化韌性所使然。語言符號「所指」和「能指」的結合,沒有邏輯上的理據,卻有文化上的制約。一個民族語言必然具有純粹的民族本色,不會穿上不倫不類的外衣,即便穿上了外族的衣飾,也還保存着濃厚的本族文化本色。
語言的文化韌性是由民族文化塑造而成,而民族文化也因語言的文化韌性而含有獨特而強大的生命魅力。語言的文化韌性在不同的民族語言接觸中,具有調節的作用,不會強求將外族語言所有成分完全吸收,而是擇善而取,只接收對本族文化有促進作用的養分。人類的語言不在覇權,而在融通。1887年創造的世界語,最終不能成為通行全人類的國際語言,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了語言的文化韌性。世界語只是一種人造而機械化的工作語言,拼雜了太多各民族的詞滙成分,卻沒有特定的民族色彩,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世界語的內容既蕪雜又空洞,缺乏民族情感,難以受到歡迎,也注定這樣的語言不能成為人類可以習用的日常溝通工具。世界語的弊端,就是它過分多元的混合,沒有民族文化的篩選,喪失了維繫和持續的作用。文化韌性對外來的語言成分具有篩選的作用,只有合符民俗文化、生活習慣和功能需要的成分,才會保留和融合到民族語言裏面。
語言的文化韌性,只在保存民族的本色,但不會阻礙語言對他族文化的吸收。《聖經・創世紀》「巴別塔」故事講述地上的人們最初共用一種語言,後來遷徙到異地,他們怕分散各地,於是想建造直達天堂的高塔來傳播名聲,以聚集人們。神知道了,深覺他們太過狂妄自大,於是將他們語言打亂,並且將他們分散各地,人們便有了不同的語言和種族。這個故事說明單一語言的缺點,沒有不同語言的衝撞,只會流於井底自大,欠缺包容性,因慢慢流失外來的營養而消亡。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理論也可以說明在語言功能上單一的局限。結構主義語言學指出,語言是一個運行精密的機械,元素和元素緊緊相扣,單一個元素只具有聯結的作用,沒有語言的功能。語言的功能,是在各個元素互相緊扣,順滑運作之後才得以產生。語言一開始已經設計成為一種互相配合,二元運作的模式。外來詞和本族語言的二元混合,具有增補的作用,豐潤本族語言,也促進本族語言的功能。語言精密巧妙,冥冥似有全能的創造者,賜予人類心智,育成這種獨特而強大的能力,成就偉大的人類文明。語言追求多元互動,不講霸權,不講單一規則,圓融貫通而各具特色,於是可以發展出多姿多彩的人類文化。語言如是,人類生活也應如是,各具本色,和而不同,圓融互通,共享文明所帶來的美好生活。這當也是創造者的本意。
康婷博士治學嚴謹用心,這本專著深研精究,在漢語外來詞的課題上,條分縷析,很透徹地說明了外來詞對漢語的作用和困擾,深具學術意義。康婷性格温厚,圓融通達,正正暗合外來詞研究的精神,這本專著的付梓行世,令人欣喜。
陳遠止謹序
序
康婷博士這本專著,以外來詞為深研的目標,很有價值,也很有意思,因為民族語言裏面出現了外來詞,標誌着那個民族的語言充滿活力,也同時顯示了民族文明的高度成熟。外來詞的討論,可以是語言學的範疇,也可以是文化衝撞的檢視。
民族語言的外來詞,是不同的民族語言接觸下,語詞接收的結果。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外來詞在民族語言中的出現,可說是外來符號的「所指」和「能指」的接收結果。這種接收,從符號的整體來說,不一定是完全的。外來詞的接收,主要的目的在於吸收外族語言裏特有而本族所沒有的概念,以加強和豐富本族語言的表達...
目錄
序 vii
前言 1
第一章 漢語外來詞總說
1.1 外來詞— 語言借貸和交換 6
1.2 漢語外來詞名稱的由來 8
1.3 漢語外來詞定義的複雜性 13
1.3.1 40年代以前:探索期—外來詞的討論範圍 25
1.3.2 50至70年代:確立期—外來詞的種類名稱 27
1.3.3 80 年代以後 :突破期—狹義、廣義的研究方向 40
1.4 漢語外來詞的種類 44
1.4.1 狹義外來詞 44
1.4.2 廣義外來詞 48
第二章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成因與歷史
2.1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成因 58
2.1.1 必要性原因 58
2.1.2 非必要性原因 60
2.2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小史 62
2.2.1 19世紀的粵語外來詞 66
2.2.2 20世紀的粵語外來詞 69
第三章 21 世紀香港的漢語外來詞種類和特色
3.1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現況—從造詞法和構詞法說起 74
3.2 音譯詞—摹聲與創造 78
3.2.1 數量豐富 81
3.2.2 一詞多譯 82
3.2.3 詞類多樣 83
3.3 意譯詞—釋義與說明 85
3.3.1 形式穩定 86
3.3.2 地方色彩 87
3.4 音意並譯詞—靈活與折衷 89
3.4.1 「半漢化」模式 91
3.5 日語借詞—同源與借形 93
3.5.1 若隱於巿 95
3.5.2 潮流主導 97
3.6 仿譯詞—望文與生義 98
3.6.1 直譯對應 98
3.7 字母詞—應用與接軌 100
3.7.1 形式自由 方便應用 101
3.7.2 地道創意 源於需要 102
3.8 其他受外語影響產生的香港詞語 103
3.8.1 新諧聲詞 103
3.8.2 描寫詞 105
3.9 小結—外來詞的狹化過程和發展 107
第四章 語言文化、語言模式、語言態度與香港的漢語外來詞的關係
4.1 從香港文化與語言接觸談起 114
4.1.1 傳統廣東文化的繼承 116
4.1.2 英語領導權的影響 117
4.1.2.1 政府的管治和導引 118
4.1.2.2 經濟活動的生產與消費 122
4.1.3 本地文化的個性演繹—「邊緣」與「混雜」 125
4.2 香港「兩文三語」的語言模式 129
4.2.1 語碼轉換與語碼混合 130
4.3 重英輕中的語言態度 133
4.3.1 「 重英輕中」的生活日常—有關高層語言和低層語言的論述 133
4.3.1.1 千禧後第一個十年—2000至2010年 133
4.3.1.2 千禧後第二個十年—2011至2020年 136
4.4 探索吸收外來詞原則的意義—以香港的中文發展和定位作結 139
4.4.1 從重視中文教育到政府立法 139
4.4.2 香港中文正名的過程和社會意義 149
第五章 總結:漢語外來詞的融合與未來發展
5.1 現代漢語的淨化與規範化釋疑 172
5.1.1 現代漢語的淨化 172
5.1.2 現代漢語的規範化 174
5.2 論香港的漢語外來詞規範和發展—以漢語的語言接觸和融合作結 177
跋 182
序 vii
前言 1
第一章 漢語外來詞總說
1.1 外來詞— 語言借貸和交換 6
1.2 漢語外來詞名稱的由來 8
1.3 漢語外來詞定義的複雜性 13
1.3.1 40年代以前:探索期—外來詞的討論範圍 25
1.3.2 50至70年代:確立期—外來詞的種類名稱 27
1.3.3 80 年代以後 :突破期—狹義、廣義的研究方向 40
1.4 漢語外來詞的種類 44
1.4.1 狹義外來詞 44
1.4.2 廣義外來詞 48
第二章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成因與歷史
2.1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成因 58
2.1.1 必要性原因 58
2.1.2 非必要性原因 60
2.2 香港的漢語外來詞小史 62
2.2.1 19世紀的粵語外來詞 66
2.2.2...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日期:2024-05-21ISBN/ISSN:97896207465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