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克雷格.葛洛契爾,幫你改變人生的靈性,實現真正的轉變!
人們常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地建立了許多習慣,這些習慣不知不覺形塑了每個人的人生,導向或好或壞的方向。本書從身分認同出發,逐步幫助讀者洞察改變的阻力,進而把改變的決心奠基在上帝所賜的力量之上,使好習慣得以長久,而壞習慣則能連根拔除,最終改變人生,帶來美好的成果。
當你知道自己需要並試圖改變,卻無法如願時,沒有比這更令人沮喪的了。克雷格牧師深知無論多努力,結果都不如預期有多難受,這也發生在他身上──直到發現書中這些實用且符合聖經原則的方法。他經歷了改變,而這些改變得以持久。
透過本書,克雷格牧師將幫助你經由以下方式找到在人際關係、習慣和思維模式中的真正改變:
▶倚靠上帝的力量,而非自身的意志力,如何導引出真正的改變。
▶你行事為人的真正原因:你的身分認同。
▶一時失足並不意味著失敗。
▶建立能引發重大改變的小習慣,帶來改變的力量。
▶如何選擇最想要的而非眼前的慾望。
本書將聖經智慧與心理學完美融合,又加入實用的練習、真實生活故事和改變生活的屬靈洞見。無論你想減重、為婚姻注入活力、多讀聖經、擺脫債務或戒除成癮,克雷格牧師逐步驗證的策略,將裝備你啟動上帝所期望的生活。
誠摯推薦:
莊信德 衛理神學研究院系統神學副教授
萬力豪 The Hope主任牧師
廖文華 基督教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夢想之家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
謝豐慶 板橋福音堂牧師
專文推薦:
「這本書是對於那些渴望在忙碌中尋找意義,並希望透過具體行動步驟來進行個人和靈命成長的讀者的一大禮物。無論您是尋求生活的智慧還是信仰的深化,這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良伴。」——迺哥(基督徒Youtuber)
「這本書很有價值的原因在於,克雷格牧師清楚地指出了,啟動改變要成功的最核心問題。同時,還很有具體的步驟和實際的指引:養成習慣,專注於小事,一小步一小步的改變,一塊磚一塊磚地建造生命,累積下來,帶來的改變是非常驚人的,帶來的祝福是遠超過你所想像的。讀這一本書,可以抵過讀好幾本書。如果想瞭解精彩的細節,你必須自己去讀了。」——張振華牧師(江子翠行道會主任牧師)
「很高興看到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牧師在這本《啟動改變》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醒我們操練的重要,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小跨步,提供我們踏上改變之旅的具體練習。改變來自上帝恩典的行動,需要時間讓它發生,並涉及故事與身分認同的轉變!」——董家驊牧師(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作者簡介:
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
克雷格.葛洛契爾是生命教會(Life. Church)的創始與主任牧師,身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他至今出版了超過十二本書,其中許多亦有中文譯本。生命教會成立於1996年,至今幫助了數十萬人認識基督,並開發YouVersion 免費聖經應用程式服事全球基督徒,此應用程式至今下載次數已超過六億次。
美國職場評價社群Glassdoor將克雷格牧師列入美國中小型企業的十大執行長之一,並連續兩年將其帶領的生命教會評選為最佳工作場所;克雷格牧師也透過Podcast節目與世界各地的領袖營會,將其珍貴的領導經驗與人分享。
欲聯絡克雷格牧師,請洽www.craiggroeschel.com。
章節試閱
I 聚焦於你的身分,而非行為。
1.1 為什麼你會做那些事
如果你想改變,那你得正視這個事實: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對自己的想法。
這跟為什麼你會如此看待你所做的不同,別搞混了。你可能以為自己做決定時,單單只根據:
▶權衡利弊
▶什麼會讓自己快樂
▶什麼對自己和家庭最好
非也。
其實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讓我先用一個故事來解釋。
舉例一 (教會)停車場的打架
當我還是個很年輕的牧師時,生命教會也挺新的,當時我們自豪地租下了一個小小的辦公空間。老實說,也沒什麼好自豪的,因為承租的空間很小,只不過剛好夠同工辦公和開會之用。這棟建築的情況大概介於《我們的辦公室》和《貝茲旅館》兩劇之間,我們的鄰居感覺不怎麼可靠。
不過,由於生命教會剛成立時是設在車庫,也在租來的空間聚會。因此,儘管這個地方十分普通,但是當我們終於可以在真正的辦公大樓租下一個小空間時,還是感到很驕傲。
直到那天我們聽到「打架了,打架了!」
某個週末下午,羅伯牧師和我正在工作(沒錯,牧師們不是只在週日工作),發現突然間有許多輛車連成串,朝我們的停車場開過來。我們當時第一個念頭是,該不會是要舉行感謝牧師的驚喜派對吧?繼而一想,這陣仗不可能是感恩牧師派對。
從大約二、三十輛車裡湧出的全是青少年。他們圍成一圈,圓圈中間有兩個傢伙,這兩個人開始脫掉襯衫。哦,啊,哎呀,打架了!
據了解,只要有個高中生說:「放學後我們碰個頭,就這樣!」我們的停車場就成了高中生的校外聚會之地。這是我們搬來這裡之後的第一場打架,眼看大戰一觸即發。
我不記得當時我正在做什麼(或許在研究希臘文動詞,畢竟這是所有牧師平常在做的事),也不太確定當時羅伯牧師在做什麼(八成也是在研究希臘文動詞)。不過,出去看人打架顯然比我們當時在做的事情更刺激,於是我們從前門跑了出去,大叫:「打架了,打架了!」
雖然我們當時已是牧師,但畢竟是年輕人,所以,不騙你,我們就是想看這場大戰。然而到了停車場,我們倆互相看了一眼,心知肚明不能這麼做。因為身分,我們不該去看這場全武行。我們是基督徒,是牧師,是和平之子。不管我們想做什麼,都必須忠於「我們是誰」這件事。於是兩人從高呼「打架了!打架了!」變成「快住手!快住手!」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舉例二 聖經怎麼說
箴言二十三章7節,上帝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心怎樣思量」是什麼意思?意思是我們會選擇自己所相信的故事版本。兩個境遇近乎相同的人卻可能發展出截然不同的自我認同。例如,兩人的人生都經歷了諸多困難,故事一的主角可能會告訴自己:「我是個受害者,壞事總是發生在我身上。」另一個則以完全不同的自我認同度過人生:「我是個得勝者。不論生命丟給我什麼,我總能把它痛擊回去,然後繼續前進。」
而「他為人就是怎樣」又是什麼意思?這說的是我們是誰──我們的性格──形塑了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我們的思想是「我們究竟是誰」的投射,並由此形塑了我們的人生。我們別無選擇地活出自認是誰的人生──也就是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是誰的那種人生,並且根據這樣的自我認知做出各種決策。
舉例三 心理學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反覆確認我在舉例一的停車場所經歷的事,以及舉例二,上帝在許久前透過箴言二十三章告訴我們的──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史丹佛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其(James March)稱此為做決策時的認同模式。1 研究顯示,做選擇時,基本上我們會(在潛意識中)問自己三個問題:
❶ 我是誰?
❷ 現在是什麼情況?
❸ 換作別人,在我這種情況下,他會怎麼做?
你做決定時的主要根據是你的自我認同。例如,假設你工作過勞,你可能會:
▶帶著滿滿的工作壓力回家,然後喝上兩杯酒。
▶一整天工作好幾個小時,卻沒時間讀聖經。
▶連續打了好幾個小時的電玩,卻找不到時間運動。
▶為小事吼罵你的小孩。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大多時候,自我認同是一道潛藏的伏流,引導我們的決策模式和行為。有時我們能覺察那明顯可見的影響,甚至會在做出不當決策時怪罪這些影響力。
為什麼你的閨蜜老是跟一事無成的傢伙在一起?問問你的閨蜜吧。她會告訴你,她也不想這樣。但因為這就是她,她一直以來皆是如此。她很想要身邊有個伴,但總是一再吸引到不對的人。
為什麼你的某位朋友老是為錢煩惱?問問他。他會向你解釋,說自己就是不善理財。他不想亂花錢、也不想一直欠債,但他就是會這樣,這就是他。
不!你的朋友們才不是這麼回事。但如果他們一直相信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這信念會影響他們的人生,以至於最後他們真的成了這樣的人。他們的行為是被自己的自我認知,而不是由上帝賜予的真實自我認知所驅動和引導。
再說一次: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練習二
使用你在練習一中寫下的「停止」事項,思考是什麼驅動和引導你的行為?哪一個「你對自己的看法」激發了「你所做的事」?
請仔細明確地回答。挖掘得越深,越能顯露你的心思意念,改變的機會也就更大。
運用這個練習幫助你確認,那些會讓你的人生一再重複出現某些結果的自我認知是什麼。找出會這樣做的背後理由;找出這行為背後的那個「人」是誰。
✍當我(進行練習一中的「停止」行為)時,潛在的信念是什麼?
例如:
當我(飲酒過量)時,我潛在的信念是(唯一能讓我擺脫壓力和痛苦的辦法就是喝酒)。
當我(選擇不讀聖經)時,我潛在的信念是(我不相信上帝會實現祂對我的應許)。
當我(繼續一段有害的關係)時,我潛在的信念是(這就是我應得的)。
✍請使用這個句型,在本頁空白處寫下你的答案。
當我:
我潛在的信念是:
法則二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
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耶穌看著他們,說:
「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
因為上帝凡事都能。」
(可10:27)
I 聚焦於你的身分,而非行為。
1.1 為什麼你會做那些事
如果你想改變,那你得正視這個事實: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對自己的想法。
這跟為什麼你會如此看待你所做的不同,別搞混了。你可能以為自己做決定時,單單只根據:
▶權衡利弊
▶什麼會讓自己快樂
▶什麼對自己和家庭最好
非也。
其實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你所做的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讓我先用一個故事來解釋。
舉例一 (教會)停車場的打架
當我還是個很年輕的牧師時,生命教會也挺新的,當時我們自豪地租下了一個小小...
作者序
【推薦序一】
基督徒Youtuber/迺哥
在現代的紛擾生活中,尋找靈性的成長與人生的指導,是許多人的共同願望。
本書的作者不僅擁有極佳的幽默感,使整本書讀起來輕鬆愉快,同時也充滿了作者的親身經歷,讓理論與生活緊密相連。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巧妙地將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原子習慣》一書中的理念與聖經的真理互相結合,透過這兩者的交織,為基督徒帶來了切實可行的人生指導和靈命啟發。
作者把每個章節都設計得短小精悍,讀者可以在短短幾頁內獲得核心思想,這種編排讓人在繁忙的日常中,也能抽空閱讀和反思。此外,每章結尾的具體執行步驟,如同學生的作業簿,為讀者提供明確的行動指南,大幅增加了學習的可操作性。
這本書是對於那些渴望在忙碌中尋找意義,並希望透過具體行動步驟來進行個人和靈命成長的讀者的一大禮物。無論您是尋求生活的智慧還是信仰的深化,這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良伴。
【推薦序二】
江子翠行道會主任牧師/張振華牧師
克雷格牧師在美國建立了影響力很大的教會。他所開發的聖經軟體app,影響全世界,是最受歡迎的聖經軟體。認識克雷格牧師是透過柳溪教會的「領袖高峰會」的錄影講道。他對領導力的分享,在建立教會的創意上,讓我印象深刻,也改變了我建立教會的許多觀念。
《啟動改變》這本書是為了幫助想要改變自己的人而寫。每一個人都想要改變自已,讓自己變得更好。但在牧會這些年,我發現,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你是認真的,想要改變自己,卻不知道如何開始?這本書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想要改變自己,卻沒有成功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要改變?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只是不斷地找方法,找祕訣,更糟的是,你問他為何要改變?為了贏過別人。內在動機是跟別人比較。改變的開始,「聚焦於你的身分,而不是你的行為。」克雷格牧師一針見血。改變不能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無法清楚的定義目標。改變終極的目標是,更像耶穌。每一個人有不同面向的目標,成為企業家、工程師、牧師、宣教士、廚師……。但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一個越來越像耶穌的企業家,一個成功的廚師,是越來越像耶穌的廚師。若是我們能很清楚,我們的目標,就可以有紀律地開始作出改變,而不是嘗試著改變。吃東西,可以嘗試看看,但是生命的改變,必須有清楚的目標,下定決心,開始做出改變。克雷格牧師,再一次清楚地指出了改變要成功的關鍵問題。
這本書很有價值的原因在於,克雷格牧師清楚地指出了,啟動改變要成功的最核心問題。同時,還很有具體的步驟和實際的指引:養成習慣,專注於小事,一小步一小步的改變,一塊磚一塊磚地建造生命,累積下來,帶來的改變是非常驚人的,帶來的祝福是遠超過你所想像的。我讀的時候,有一種感覺,讀這一本書,可以抵過讀好幾本書。如果想瞭解精彩的細節,你必須自己去讀了。
這本書如果停在原則和技巧就可惜了。還好有最後一章,「依靠上帝的大能,而非個人意志」,如果缺少這最後一章,我想會是很大的缺憾!再好的原則和技巧,很多時候只是讓我們更失落而已。因為,原則很好,技巧很好,可惜不是每一個人做得到。克雷格牧師鼓勵每一個人,改變不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唯有當我們承認自己做不到,而尋求上帝的幫助時,才會經歷上帝的能力。我們的上帝是樂意幫助我們改變的上帝,當你尋求祂,祂會成為你的力量,帶領你走上改變的旅程,一步一步地成就你的夢想,讓你成為更好的人,使你越來越像耶穌。
最後,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但卻不是一本可以輕鬆讀的書。因為,克雷格牧師設計了很多的問題和練習步驟,你必須認真地去回答,好好地思考,照著去做。如果能二、三個人一起讀,決定「啟動改變」,我相信你會開始看見自己的改變,成為更好的人。
【推薦序三】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
兩千年教會歷史一直都不乏對屬靈操練重視的教導和實踐群體,天主教的修道傳統在一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中有無數精彩的洞見和見證。在上個世紀的90 年代,基督新教的傅士
德(Richard Foster)牧師和神學家魏樂德(Dallas Willard)等人帶我們重新發現兩千年教會歷史中的寶貴屬靈操練。近年《情感健康的門徒》的作者彼得.史卡吉羅(Pete Scazzero)牧師和年輕一輩《跟耶穌學安靜》的作者約翰.馬克.寇默(John Mark Comer)牧師也承繼這樣的傳統,在北美推動屬靈操練的傳統。
很高興看到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牧師在這本《啟動改變》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提醒我們操練的重要,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小跨步,提供我們踏上改變之旅的具體練習。改變來自上帝恩典的行動,需要時間讓它發生,並涉及故事與身分認同的轉變!
屬靈操練,是領受上帝恩典的行動。
華人有一種錯誤的屬靈操練觀,把「操練」本身當作賺取的「功德」或是升級的「修煉」,以至於會因有做屬靈操練而感到優越感,甚至批評其他沒有操練的人為「不屬靈」。然而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人無法自救,透過屬靈操練也不能。那麼,如果屬靈操練不是累積功德的手段,或是升級的修煉,那麼屬靈操練到底是什麼?
屬靈操練應該被理解為「領受恩典」的行動!這就好像現代人在家中打開水龍頭,取用自來水使用;開水龍頭的動作本身不能把乾淨的水從河流中引到我們面前,也無法把水過濾乾淨,這一切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其他的人努力和勞動。打開水龍頭這個動作只是讓我們可以領受他人行動的成果而已。這也是作者所強調的:「我們需要的力量,我們自身並沒有。」操練讓我們進步成長,歸根究柢,是領受上帝恩典作為,讓上帝的行動作在我們身上,轉化我們的生命!
經歷改變,需要時間。
我剛入伍當兵的時候,單槓一下拉不起來,頂多靠著跳上單槓的慣性順勢拉上一次,接著就吊在單槓上掙扎。但由於連長的一句話:「可以拉到三下的新兵,放假時可以在前一天的晚上六點放假。」於是為了爭取多半天的假期,我每天努力訓練,有空時就去單槓場吊在那努力掙扎,然而一天兩天過去了,我仍只能拉一下(對,就是跳上去順勢的那一下)。大約過了一個月,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終於可以拉上第二下,我興奮不已,但接著進步不大,接下來幾週,都保持在拉兩下或三下的水準,無法突破三下的障礙!
我永遠無法忘記,入伍大約三個月後,有一次放假回到營區,四下無人之際我一個人再次走到單槓場。當我跳上單槓開始拉時,發現自己輕而易舉地突破三下的障礙,拉了第四下、第五下,而我意外地發現,自己好像還沒有透支,於是繼續,最後拉了十幾下才力竭。這件事讓我明白訓練的重要。持續的練習,一開始似乎毫無進展,但這並不代表沒有進步,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會突然發現自己改變了、成長了!(退伍二十年後,因沒有繼續操練,如今我又回到只能拉一下的狀態。)
改變生活方式,源自故事和身分認同的轉變。
我們的行為,源自我們的身分認同。錯誤的身分認同,帶來錯誤的行為。我們常努力改變的是外在「行為」,但在「行為」背後的是動機,而動機的背後則是我們所相信關於世界和自己的故事,以及我們的身分認同。最終,有兩個問題決定了我們的決定和行動:我是誰?我活在哪個故事中?
上帝國臨到的這「故事」,如何改變我們的故事和身分認同?福音不單是關於我被上帝拯救的事件,更是關於上帝的國臨到我們的故事。這故事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真正的問題不是犯錯,而是僭越自己受造的位分,想要自己作自己的王,結果發現自己是個暴君。我們的價值不是來自我們的成就,而是上帝為我們捨己的行動,凡信靠上帝兒子的也被收養為天父蒙愛的兒女。我們的盼望不在於靠自己導正世上的錯誤,而在基督再來的新天新地,因此我們指認不公不義,但決定饒恕、捨己以及和好!
願上帝使用這本書,幫助你我踏上被祂恩典改變的轉化旅程!
【推薦序一】
基督徒Youtuber/迺哥
在現代的紛擾生活中,尋找靈性的成長與人生的指導,是許多人的共同願望。
本書的作者不僅擁有極佳的幽默感,使整本書讀起來輕鬆愉快,同時也充滿了作者的親身經歷,讓理論與生活緊密相連。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巧妙地將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原子習慣》一書中的理念與聖經的真理互相結合,透過這兩者的交織,為基督徒帶來了切實可行的人生指導和靈命啟發。
作者把每個章節都設計得短小精悍,讀者可以在短短幾頁內獲得核心思想,這種編排讓人在繁忙的日常中,也能抽空閱讀和反思。此外,每章結...
目錄
各界讚譽
推薦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迺哥
張振華牧師
董家驊牧師
前言
I 聚焦於你的身分,而非行為。
1.1 為什麼你會做那些事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1.2 行為調整何以停滯
為何改變總是卡住?因為沒有揪出元凶。
1.3 你真正的模樣
你的樣子,上帝說了算。
1.4 未來的你
你對自己的期待,可以成真。
1.5 成為什麼樣的人
上帝對你的呼召,不只關乎做什麼,更關乎成為怎樣的人。
1.6 從成為誰開始
認識你的真實身分,是改變的起點。
II 開始訓練,而非只是嘗試。
2.1 關於目標
請明確定義你的目標。
2.2 嘗試vs 訓練
不再嘗試,開始訓練,好使改變成真。
2.3 紀律不是壞字眼
選擇最想要的,勝過當下想要的。
2.4 翻轉人生
將建立習慣視為成功,每天都能得勝。
2.5 我正在接受訓練
累積的成果將使你走向成功。
III 養成習慣,而非只是期望。
3.1 想改變人生?請改變習慣
習慣決定你的模樣,模樣決定你的人生。
3.2 使用牙線救了我的命
小習慣能成就大事。
3.3 習慣迴路
了解習慣如何形成。
3.4 開始的藝術
如何開始一個習慣。
3.5 在跌倒前止步
戒除壞習慣之所以很難,事出有因。
3.6 終極目標就是追求更像耶穌
使更像耶穌的渴望,成為我們做所有事的驅動力。
IV 著手播種,而非等待收成。
4.1 持之以恆的熱情
成功的關鍵在於始終如一地做正確的小事。
4.2 十年後的你
一磚一瓦,建構未來。
4.3 想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你的投入決定了你的產出,無論好壞。
4.4 你的收穫遠超過你的栽種
累積與複利效應的力量。
4.5 收成在栽種之後
只要你不放棄,終會有所收穫。
V 倚靠上帝大能,而非個人意志。
5.1 我做不到
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終會消耗殆盡。
5.2 但上帝做得到
上帝是脫困的關鍵,而且祂樂意出手幫助。
5.3 你靠自己就行(其實根本不行)
人的盡頭,是上帝的起頭。
5.4 順從聖靈而行的方法
更新、持守、認識、祈求
5.5 走在改變之路上
保持前進,倚靠祂,你會迎來改變。
致謝
附錄
附註
各界讚譽
推薦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迺哥
張振華牧師
董家驊牧師
前言
I 聚焦於你的身分,而非行為。
1.1 為什麼你會做那些事
你之所以會做那些事,乃是緣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1.2 行為調整何以停滯
為何改變總是卡住?因為沒有揪出元凶。
1.3 你真正的模樣
你的樣子,上帝說了算。
1.4 未來的你
你對自己的期待,可以成真。
1.5 成為什麼樣的人
上帝對你的呼召,不只關乎做什麼,更關乎成為怎樣的人。
1.6 從成為誰開始
認識你的真實身分,是改變的起點。
II 開始訓練,而非只是嘗試。
2.1 關於目標
請明確定義你的目標。
2.2 嘗試vs 訓...
商品資料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06-07ISBN/ISSN:978986400539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