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智今用】當生活遇上道德經
深度解讀老子思想,揭示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之道
老子智慧現代應用,解析古典,助您生活商業雙贏!
▎親眼看到的,未必可信
仁義、智慧、慈愛、忠孝,在一般人看來,都是非常好的名稱和行為。然而有時親眼看到的真,卻是假的,心裡認為是假的,卻是真的。
▎不自滿的道理
盈就是滿,過於持滿的人必定倒下。過分自滿,倒不如適可而止。因為水滿了,就會溢出,人自誇自滿,一定跌倒。如果一個人鋒芒太露,他的銳勢必定不能長久。一個擁有金玉滿堂的人,雖然很富有,卻不能永遠保守住他的財富。至於那些富貴而又驕傲的人,更加容易自取禍患,嘗到失敗的滋味。
▎真假難分
民主是好事,濫用「民主」在國會裡打架,並不是民主美德的過失。藥物明明是用來救人,可是許多人卻濫製假藥害人。
喪失了天良,卻賺了大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如果踮起腳尖,想要高過別人,那麼一定站不穩,因為只要推他一把,很容易就把他推倒了。如果將兩隻腳張得很開,想要走得更大步,比人快,又怎麼能走得動呢?
▎滿者必傾
人在世間,要完全放棄名和利,是很不可能的事。只要能「少私寡欲」,少一點就很好了。吃東西也一樣,七分飽剛剛好,吃得太多太飽,是會拉肚子的。
▎世俗的禮
無意中得到的東西,才有意思;偶然碰到愜意的事,來不及笑,真正發自內心的笑聲,事先是無法做安排的。
▎金錢如肥料
在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裡,有錢的人講起話來總是大聲一點。許多人認為有了錢,名譽地位就跟著來了。然而金錢能造福人類,也能給大家帶來禍害。這好比藥能救人,也能殺人一樣。
▎壽命的意義
唐伯虎是明朝的大詩人、大畫家,自稱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只活到五十二歲就死了,英年早逝。
壽命的意義是什麼?
▎平淡的美
世人對美醜、善惡的判定是越來越模糊了。天所認為的小人,在世人眼中是君子;世人所認為的君子,是上天眼中的小人。
本書特色:本書由著名書法家邱少華精心撰寫,透過故事敘述與趣味分析深入探討老子的哲學。作者將道德經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商業策略、政治智慧和個人發展,使古老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發揮實際作用。作者的生動敘述不僅讓讀者易於理解老子的深奧學說,也提供了實用的人生指南,讓讀者在繁忙世界中找到心靈的平和與智慧。
作者簡介:
邱少華,新加坡著名書畫家、專業書法家。曾於海內外舉辦個人書法展、慈善義展及巡迴展,著有中英文著作18部,是海外第—位以英文教授書法者,並著有第—部英文《中國書法史》,作品集有《邱少華書法選集》、《咖啡研究》等。
章節試閱
老子是誰?
老子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家、思想家。他是春秋時代的人,是「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在秦始皇之前的時代,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其中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公孫子、龍子、管子、韓非子,這十人合稱為「十子」。
「十子」之中,有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有的是名家、法家和兵家。他們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東西方文化思想學說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有人說老子姓李,也有人說他姓老。因為在春秋時代並沒有李姓的記載,直到戰國時期,才有李悝、李克、李牧等人的出現,再加上先秦諸子都以姓來稱呼,比如孔子、孟子、荀子、莊子等,所以說老子姓老,也有道理。
一般人又依據司馬遷的《史記》中所記載的,把老子列為李氏的老祖宗。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也宣布李耳為唐朝李氏的族祖,說李耳就是老子。後人對老子姓李名耳,便深信無疑了。
老子名耳,字聃,是楚國人。大家尊重他的年紀很老,所以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老」字,叫做老聃。到了莊子時代,大家開始稱他為「老子」,是弟子尊稱老師的意思。這樣的稱呼,一直用到現在。當時老子的官職是「周守藏室之史」,主管藏書經典文物,相等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老子的生年不詳,大概在西元前五七一年左右,和孔子同一時代,比孔子大了二十歲,比釋迦牟尼大十四歲。
老子的名字「聃」,就是耳曼的意思,耳曼就是耳朵長,耳長是長壽的象徵。相傳老子的耳垂長七寸,所以現在的畫家畫人物畫,喜歡把人的耳垂畫得很大很長,表示長壽。再說,老就是考,人們常說的「五福臨門」是:一壽、二富、三康寧、四好德、五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年老而善終。一個人能夠健康地活到很老,又能善終,是最大的福報。
到底什麼是老?什麼是長壽?
古時候的人認為五十歲以上就算老,晉代人以五十五歲以上為老,隋朝人以六十歲為老,唐代人也以五十五歲為老,宋人以六十歲為老,而現在的銀髮俱樂部,也多以五十五到六十歲為申請入會的標準。「老」是對品德高尚的老人家的尊稱,而不單指「年齡」的「老」。
「壽」是年歲久老之稱,上壽一百二十歲、中壽一百歲、下壽八十歲。也就是說,超過八十歲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長壽」。根據《史記》中記載,老子活到一百六十歲。以他的修行,有這樣的壽命,絕對沒有問題。
孔子和老子
大家對孔子很熟悉,對老子就比較生疏。老子的智慧比孔子的高出很多。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禮儀之事,所以尊老子為師。
那一年,孔子三十四歲,到了周國,向老子請教禮法,當時老子的名聲很大,他聽說孔子要來見他,還是十分謙虛地坐車到郊外迎接。
孔子看到了非常感動,急忙恭敬地走上前去,說:「老師親自來迎,弟子實不敢當。」
老子笑著說:「誰是老師?誰是弟子?這可不是絕對的。在我懂得多的時候,我是老師;在你懂得多的時候,你是老師。所以我是老師,你也是老師;你是學生,我也是學生。」
孔子向老子請教了許多問題,學了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在告別的時候,孔子對老子說:「老師啊!鳥會飛,可是常被人的箭射下來;魚會游泳,可是常被人釣起來;獸會奔走,可是也常落入獵人的陷阱中。只有一樣東西,誰也降不住牠,穿梭於風雲間,想上天就上天,自由自在,那是傳說中的龍,您就是那樣的龍啊!」
老子不以為然,說:「那可未必,龍也會掉下來的。」
老子接著說:「富貴的人送人以財,仁慈的人送人以語言。我沒有錢,只好送你幾句話。」
孔子很恭敬地聆聽。老子說:「君子得勢的時候,可以出來當官,不得其時就應該隱居起來。君子的智慧超過一般普通人,外表看起來卻像是愚笨的人一樣。所以你要去除那種傲氣和奢望,因為這些東西對你沒有好處。」
孔子回去對弟子說:「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就像龍一樣。」
老子在七十多歲時,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做《老子》,也叫《道德經》。當時老子已經到了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的年齡了,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老人家智慧的總匯。
什麼是道?
道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變而來的。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老子把天地看成自然之物,他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無到有,不是一種突發的過程,而是逐步演進而來的。
這個說法,很符合演化論、生態學,甚至佛教的因緣、因果等道理。老子認為宇宙萬物,最初的起源是「無」,「無」本來就沒有名字,所以稱之為「道」,或勉強把它叫做「大」。老子把陰陽二氣結合起來,他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和,萬物生。」
陰陽和諧之氣,就能生成各式各樣的萬物,小至草、蟲、人類;大至月亮、地球、太陽和行星、太陽系和銀河,甚至整個宇宙,都是很有規律地隨著自然,產生生命而運作,絕對不會出差錯,這就是道的作用。所以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麼是自然?
自然就是「無為」,無為就是沒有私人欲望,沒有目的,沒有企圖,使一切萬物自然存在,自然運作,自然活動。現在人類一直不停地破壞大自然,這就是違反了道,違反了道,終將自取滅亡。
「道」可以分成天道、人道兩種。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使一切得到平衡。而人之道則是「捐不足而奉有餘」,所以貧窮的人還是貧窮,有錢的人越是有錢。我們看看,世界上的人,懂得雪中送炭的,沒有幾個;而專門錦上添花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壯士豪傑,有志之士都要「替天行道」,要「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抑強扶弱」。人老了就要退休,事情完成了就要讓賢,這就是自然的規律,是道的哲理。
「道」的運行,是循環不息的。終就是開始,黑夜之後必有黎明。宇宙萬物,自然反復不休不止,這是法則,是規律,是天理,是物理,是道理。
什麼是德?
老子在下篇〈德經〉裡,對德的論述淋漓盡致。他的德和「君子進德修業」、「施德於民」有所不同。
德不只是作為「恩德、品德、德行、政德」等的倫理、政治思想的詮釋而已,而是和道相呼應。道既是萬物之本,是萬物運作變化的規律,那麼德便是對道的認識和修養,文字學上,德與得相通。德,就是有得者,有得於道的意思。
萬物皆從道生,隨之有了德。所以萬物無一不尊道貴德。老子的「德」分為上德下德,天之德,地之德,人之德。
他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可以說是天地的「大德」,是自然的德,不自以為德的德。佛家稱呼得道有成,有菩薩心腸、慈悲為懷的人為「大德」。因為道生育萬物,但不把萬物據為己有,施恩澤於萬物,也不求報答,長成萬物也不加以宰制傷害,這叫做「玄德」。
下德是指人間、帝王之德,社會之德。統治者居高臨下,唯恐失德,所以透過施德於民,使人民歌功頌德,是有目的、有代價、有收穫的,這便是無德,所以是下德。
天地萬物間,各有各的德性,天不同於地,地不同於物,物不同於人,物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各有不同。道的德性就是無為的,順其自然的。
道與德的價值,就是在於自然,以道為本,以德為用,違反了自然,就是違反了道,失去了道,當然就是失去了德,就是缺德,人心不得安寧,天下即將大亂。
老子是誰?
老子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家、思想家。他是春秋時代的人,是「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在秦始皇之前的時代,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其中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公孫子、龍子、管子、韓非子,這十人合稱為「十子」。
「十子」之中,有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有的是名家、法家和兵家。他們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東西方文化思想學說的發展,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有人說老子姓李,也有人說他姓老。因為在春秋時代並沒有李姓的記載,直到戰國時期,才有李悝、李克、李牧等人的...
推薦序
前言
《老子》亦名《道德經》,是中國的大思想家老子所著的一本書。
老子是「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早在孔子未成名之前,西方已有學者研究過老子,對他的學說與思想讚賞不已。
孔子是「仁」的典型人物,老子則是「智慧」的代表。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尊老子為師。一般人(尤其是官員們)都喜歡孔子,他的儒家思想讓人激賞,他推崇理性,崇尚修身,在平凡世界裡,這種思想維繫著整個社會禮教與倫常的關係。
孔子就像是一個家庭中的父親,名正言順地使每一個家庭成員,公開地向他學習,以他為榜樣,引以為榮。而老子思想中所抱持的反面論點,對自然與直覺的偏好與激奮,卻像是一個在父親知識範圍以外的老師,使人暗中向他學習,暗中去探索那些父親所不知道,不能或不願意傳授的知識和學問,如宇宙的神祕、生死的意義、內在心靈的震撼、不知足的煩惱、人性的真面目,人性的體會、成長、智慧,如何無為自然,如何清淨自在,甚至如何逃避人情世俗所給予的壓力、煩惱、苦悶等。
老子活了一百多歲,他寫《道德經》時,已經七十幾歲了,是老人智慧的總匯。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以上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字,和下篇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德字,合稱為《道德經》。全書共八十一章,五千二百多字,字字珠璣。
《道德經》是一本哲學著作,也是養生之道大全。
它的思想體系是由宇宙論延伸到人生論,再由人生論延伸到政治論,宇宙論是整個哲學的基礎。世間人往往先顧自己,以自己為主,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了自己的利益,才有政治論,才有人生論,最後才有宇宙論。老子所說的道,是自然界的哲理,自然無為,無所欲望。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而人間之道卻是「損不足而奉有餘」。所以,這個社會有錢的越是有錢,貧窮的還是貧窮。儘管許多人在「替天行道」、「劫富濟貧」,但終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
老子所說的「德」,是天地的「上德」。「大德」是自然的德,施恩不望回報,大公無私的德。而不是一般帝王、君主、社會人民的「下德」,有目的、有代價、有收穫的、攻心機、耍手段、賣弄聰明的「缺德」。
老子的才智、學說和思想,都在他的八十一章道德經裡表現出來。在今日的經濟社會裡,大家都認為《孫子兵法》對行政管理有極大的幫助,其實老子思想,如:天地、道、德、智、用兵、水的哲學、嬰兒、返璞歸真、恬靜、知足、無為、分合、成功、失敗、剛柔、求知、養生、榮辱、治術、難易、賞罰、強弱、相對論等,也可以使我們在處世待人,經商從政等各種生涯中,得到很大的啟示,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踏實。
前言
《老子》亦名《道德經》,是中國的大思想家老子所著的一本書。
老子是「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早在孔子未成名之前,西方已有學者研究過老子,對他的學說與思想讚賞不已。
孔子是「仁」的典型人物,老子則是「智慧」的代表。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尊老子為師。一般人(尤其是官員們)都喜歡孔子,他的儒家思想讓人激賞,他推崇理性,崇尚修身,在平凡世界裡,這種思想維繫著整個社會禮教與倫常的關係。
孔子就像是一個家庭中的父親,名正言順地使每一個家庭成員,公開地向他學習,以他為榜樣,引以為榮。而老...
目錄
前言
老子是誰?
孔子和老子
什麼是道?
什麼是德?
老子的「相對論」
聖賢是什麼?
小仁與大仁
水的哲學
不自滿的道理
抱一守道
有和無的妙用
不要過度追求享受
得失名利心
無形的力量
有道之人
仁義的真假
親眼看到的,未必可信
盜亦有道
真假難分
聰明人,煩惱多
委曲求全
沉默是金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以自然為法則
要有博愛精神
自然與人為
不以武力強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勝人非福
勢太強必弱
不行春風,焉得春雨
世俗的禮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滿者必傾
最大的災禍:不知足
莫貪圖眼前利慾
金錢如肥料
什麼是快樂?
事能知足心常樂
了解自己的本性
放下吧!
壽命的意義
心跳與養生
嬰孩的天真自然
這就是文明
福禍無常
要享福,必先救禍
勢不可使盡
吝和嗇是兩回事
治大國如煎小魚
平淡的美
無所為而為
慎終如始
鬥智不如棄智
江海為百川之王
三件寶貝
老子談兵法
知與不知
天網恢恢
強者死
勿讓人民飢餓
老子戒殺
禽獸和人
理想的國家
以百姓之心為心
天下至柔者,水
結語
前言
老子是誰?
孔子和老子
什麼是道?
什麼是德?
老子的「相對論」
聖賢是什麼?
小仁與大仁
水的哲學
不自滿的道理
抱一守道
有和無的妙用
不要過度追求享受
得失名利心
無形的力量
有道之人
仁義的真假
親眼看到的,未必可信
盜亦有道
真假難分
聰明人,煩惱多
委曲求全
沉默是金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以自然為法則
要有博愛精神
自然與人為
不以武力強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勝人非福
勢太強必弱
不行春風,焉得春雨
世俗的禮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滿...
商品資料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6-19ISBN/ISSN:978957680904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