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鴻全、江江明、何淑貞、李玲珠、林淑貞、張麗珠、陳惠齡、彭鏡禧、黃雅莉、楊宗翰、羅智成、蘇珊玉(依姓氏筆畫排序)
定價:NT$ 550
優惠價:9 折,NT$ 495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3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理想的讀本-國文4》 推薦人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著有《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腳色重構〉、〈他者觀點的另類介入――論張愛玲《國語海上花列傳》現代性詮釋〉等多篇學術論文,並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魏晉玄學、生死學,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蘊與轉折〉;教學專長:經典教育、國文教學,著有《懂了,紅樓夢》、〈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大學國文內涵的反思與建構〉。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麗珠
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曾任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講座、寧波大學客座。著有「清代思想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型》,以及繁、簡、英文版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之中國哲學通史、《清代學術思想史》之斷代思想史;另有文史專著《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發表單篇論文約六十篇,其中二十餘篇為科技部核心期刊Thci Core核心期刊。
陳惠齡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華文文學、台灣文學、現代小說、文學理論與批評、竹塹學。著有《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專書以及期刊論文三十餘篇。論文〈試析白先勇《孽子》追逐的永恆家園〉曾獲賴和文學獎。
彭鏡禧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曾任臺大文學院院長暨外文系、戲劇系主任,維吉尼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專長為文學翻譯與中西戲劇,譯作編著四十餘種,以及專書《發現莎士比亞:臺灣莎學論述選集》、《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尋找歷史場景:戲劇史學面面觀》、《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等。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及譯文組第一名、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翻譯)獎章、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
黃雅莉
清華大學華文所教授。曾任新竹教大中語系主任。研究領域以古典詩學、詞學、現代散文為主。著有《深心與至境──宋詞主題中的生命意蘊與精神風貌》、《漂泊與尋找:王鼎鈞自傳書寫的詩心與文境》、《明清詞學體性論──以詞派之間的遞嬗為論》、《宋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以柳、周、姜、吳為探究中心》、《宋代詞學批評專題探究》、《江西詩風的創新與再造──陳後山對杜詩的繼承與拓展》、《千古文人寂寞心──古典散文選析》、《詩心的尋索》、《詞情的饗》、《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的人生心影》,以及散文集《浮生心情》、《且向花間留晚照》。
楊宗翰
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學、台灣文學、出版編輯、文化創意產業。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並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及《淡江詩派的誕生》、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多部文學選集。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散文、評論二十餘種。
蘇珊玉
高雄師大國文系教授。學術專長以文藝美學、詞(詩)話學及文學批評為主。曾參與西灣、大武山、鳳凰樹……等文學獎評審,並擔任數次兩岸主題式比較閱讀國、高中教學觀摩之評課。創作曾刊登於《聯副》、《創世紀詩雜誌》、《秋水詩刊》及《大海洋詩刊》。專書有《中國寓言》(唐宋卷)、《薛濤及其詩研究》、《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人間詞話之審美觀》。
封面/藝術家 余承堯
斜谷呈新翠
余承堯雖無師承,然以大自然為師;筆墨有別於傳統,卻含蘊了北宋山水畫的雄奇壯麗。其「直指本心」之禪境創作,以細緻密結的「亂筆」,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山岩及山峰,構築出胸中丘壑。
熱愛古詩詞與南管音樂的余承堯,是中西藝術史上,少數詩、書、畫、樂兼備而具開創性的重要藝術家。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永武院長 品讀 [理想的讀本-國文1]
理想的讀本—國文1。打開細讀,真要用「驚艷」兩字來形容。理念的恢宏、啟迪的多方、資料的扎實、表述的周延,較諸傳統國文課本,躍進了一大步。讓我一拿起來讀,就兩個小時不忍放下,尤其在今日滄海橫流之時,它真是一座中流的砥柱山。令人欽佩,謝謝了。
*************************************************
黃永武院長 品讀 [理想的讀本-國文2]
每天以細嚼慢嚥的方式拜讀各篇文章,篇篇如此精采,捨不得放過那篇不讀的!
一邊讀,一邊想像自己仍是高一的學生,面對精選的課文及導讀文字,十分有趣,深感文學並不是那麼抽象莫測了,這裏有許多具體的指引,好作品常寓有多義性,這裏也常啟發學子多方探索的可能,五光十色,各臻妙境,很快便進入各式文學之門。
所以我能肯定八冊完成時,它不僅是一套理想的高中與大一的國文讀本,讓學子感到上國文課堂原來是一種幸福享受。它也將是適合人人閱讀的一部古今中外文學入門書,讓人人覺得精緻的生活需要文學!
真是好讀本!恭喜並致敬!
*************************************************
黃永武院長 品讀 [理想的讀本-國文3]
理想的國文鑑賞教學是怎樣的呢?總結成一句話:是追求真善美的。
現在民間有股力量自發地興起,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因而深深知所珍惜,他們有承擔的勇氣與使命感,要編成「理想的國文課本」,文化垂諸千秋!也不因升學分數的功利評估而短視,他們明白:多元化的啟迪,反而培育出變化無窮的應考潛力,將來才更有競爭力。更放下經濟銷路的擔心,且讓新世代的學生、家長、老師,均可自修、比較、或採用。
參與撰稿的傑出教授們,個個貢獻全力,傾心投入,資料比別本扎實,表述比別本周延,賞析比別本深入,延伸閱讀,取之古今中外,眼界擴大到跨越時空的境地。從選文注釋, 賞析文學,深度品讀,到價值探討,每一細節,在考證上「求真」、藝術性上「求美」、思想性上「求善」三方面,面面俱到,力求最好。
這股民間力量與撰稿的教授們,共同的憧憬,就是期待在未來的地球村裡,華人一個個能有崢嶸自信的氣象、有高雅審美的眼光、有豐富的人文素養、有認真又靈活的頭腦、有正確而大方的言辭、 還有君子和善的度量。蘇東坡說過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涵泳於詩書之間可以變化人的氣質,已成為一句人人認同的格言,相信氣象、眼光、素養、頭腦、言辭、度量,都會從追求真善美的「 理想國文讀本 」詩書中,陶冶出華美的慧光。
媒體推薦:
以文明為火,燭照狂瀾世代——《理想的讀本》書評書介 (作者:江江明)
回顧近年台灣語文教育文化大事紀,108課綱甫自上路,教團與家長等無不憂心忡忡,嚴陣以待。教科書選本推陳出新,然很難擺脫制式與僵化的出版束縛,一是受限於審查機制,二是儘管是文學經典選本,亦泰半定位應付考科,文章四散割裂,選文東拼西湊,看似擺盤豐盛,實則面目全非。然則所謂語文素養,本不該只定位在應考,捨本逐末的淺碟閱讀,加上喧騰一時的測驗題庫充數,只會使更多讀者「誤讀經典」,將之錯解為斷章八股。再者,文學經典之所以能傳世,必須經得起時代考驗,所謂經者,恆常之道,不刊之鴻教,文章要能肩負此任,必有普世價值與無可替代之典範意義,這可不是光靠大數據統計或網路票選就行。何況經典亦需有「指月人」,怎麼看文章門道?意在言外的義涵為何?都需要行家細心調理,指點一二,一如《楞嚴經》所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應當看月。」方可見其光華朗照,火光洞見,道濟百代之衰,燭照今人之狂瀾世代。
由上述出發,更可見《理想的讀本》由一爐香文化編著、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之難能可貴與用心,無怪乎書籍一出,屢獲學者、知名作家或企業主等推薦。此系列叢書雖以「經典」出發,編撰者們卻十分「叛逆」,另闢蹊徑,不走商業模式文學選本路線,而是回到閱讀的本質,探問究竟該如何為讀者尋找「傳世文學經典」,並且廣邀學界或文壇寫手為文學經典「說故事」。不論言白比例,無論現當代或古典,甚至類型文學、西方翻譯文學,只要足以匹配「經典」二字,皆可納入讀本之內。又體例不走傳統教科書淺薄「導讀」或「題解」,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撰述與分析,將讀者設定為「閱聽者」,使出渾身解數為之精采「說書」,為文學經典的傳奇「身世」與「故事」抽絲剝繭,詳其始末,細剖經典來龍去脈,微觀層層肌理,像把精工藝術品放在手裡細看,每一線條,每一色塊,甚至是微小的孔隙,都不放過。
《理想的讀本》自許帶領讀者品讀「聖哲建構士群之聲基調」與「詩人心靈裡的人文精神」,為讀者循聲探跡,爬梳關於「經典」的身世之謎,寫作之法大開大闔,完全拋開文章介紹四平八穩堆疊資料,鋪陳細節,直指核心,文章剖析近乎二度創作,每有比文學更文學的筆法。〈禮運‧大同〉如何緣起於亂世仲尼的一聲嘆息?漢樂府詩〈陌上桑〉中的婉約女子如何優雅拒絕有婦之夫的告白?盛唐氣象的塞外詩,比電影還電影,使人身歷其境,彷彿穿越唐代置身大草原親眼觀賞將軍們的射鵰英姿。還有千古名篇〈鴻門宴〉的故事,連坐位安排都可以看見機關算計,以史喻事,由事見人,生命的細節往往堆疊成命運,無庸置疑。再如〈廉恥〉一文,論及南明史之前因後果,歷來幾乎為湮滅之南明王朝竟在此書中現身,然此補述至關重要,若無此點撥,便無從理解顧炎武無視鼎鑊刀刑與不屑閹然媚世的「文氣」,乃出自時代鍛鍊出的氣魄。還有史上最會說故事的莊子、大談人神穿越戀的「山鬼」,乃至《左傳》的談判大師燭之武、唐傳奇中敢愛敢恨的紅拂女、寫「西山之怪」藉景自況的「驕傲哥」柳宗元。經典新詮,如切如磋,但絕對與時共進,有憑有據。
白話選文亦極有識見,不拘中西,絕不厚此薄彼,深入淺出,且看完分析必叫讀者興起「此生必讀此書」之雄心,對於引發讀者閱讀動機頗有助益。以《小王子》為例,不採單一段落節選,而改以法文譯本改寫精華段落,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又介紹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謂西方環保意識之抬頭竟然可上溯至晚清。再如談漢寶德的建築與朱光潛美感承繼、魯迅〈孔乙己〉「看客」心態,道盡千百年來華人文化心理的矛盾的情結:觀賞與被觀賞,看熱鬧與自身生命的「匱乏」和「不在場」,或多或少都是一種文明病。百年前魯迅筆下有冷血旁觀之人,百年後的我們亦未必能在網路鄉民的鍵盤下全身而退。凡此種種,皆是經典的「當代性」,今昔無異。
《理想的讀本》經典詮釋方式近乎與作者同台競演,有時甚至超越了「讀者」的被動性,以創作的高度進行「詮釋」,如同迦達默爾所言,詮釋者與經典兩者近乎可達到「視域的交融」,經典之豐富義涵,必須仰賴詮釋者之投入,並尋找出各種可能性,意義的發現永無止境,端賴詮釋者與文本不斷擴充的交流與對話。評析文字每見令人驚豔的觀點,以〈櫥窗〉為例,談西西筆下以百貨公司櫥窗為意象的文學隱喻:「這是一個人造的世界,是與混亂共生的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經濟困局、政治衝突、族群撕裂……這些不斷增生或蔓延的問題形成人類社會的失衡、矛盾與痛苦的來源,但那才是與我們休戚與共與真正緊密連結的世界。」以小見大,燭照整個人類文明乃至於我們活著的世代種種苦難。又寫〈老人與海〉,談「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與海明威作品的陽剛強悍乃源自「孤獨」:「學會欣賞過眼風花的幻麗海景,才能化解無人可與的孤寂感受」,皆有妙筆生花之才,詮釋功力絕非泛泛導讀能及。相機應化,不落俗套,知音與文學經典彷彿同時一躍,站上舞台,雙雙對對,翩然起舞,在閱讀的同時,不但理解文學經典,更能知其所以然,一窺累世歷代之人類文明絕代風華。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緣起
編製一部教材或讀本的主要動力有三:
一、是教育者對於他所傳授的知識內容真心喜愛與認同;
二、是教育者對傳授與分享這些知識充滿熱誠,並相信透過
這樣的交流有助於某些理想的達成;
三、是對於受教育者的期待與需求有精確的理解,對於學習的情境與心理,有深刻的體會。
但是在制式化的、公務化的流程裡,這三種動力都不免被消磨甚至扭曲了!以至於我們漸漸忘了教育者最初的願景與樂趣。
每個人對於國文教材都會有不一樣的期待與想像。我們對它的期待與想像,比較像是一個深受傳統、當代文學及各式文化思潮薰陶,並從中獲得思想內涵、自我表達能力、從中獲得提升生活品質之種種文化資源的過來人,渴望將這些資源回饋於社會、傳承給下一代的行動;或者說,更像是一個滿意的使用者急於分享的舉止。
根據我們自身的教育及受教過程與經驗,國文這門科目除了強化文化主體建構之外,帶給我們的益處與效用很多。這些功用與收穫,我們點滴在心頭;教學當中的缺失與限制,我們也心知肚明。對這些正面與負面經驗的反思與檢討,讓我們有了想編製一部理想國文讀本的動機。
為此,我們重新尋找、探索編製教材的動力,綜合以上三個面向,訂定出理想高中國文讀本應該具備的功能或滿足的指標:
1、 能讓我們更周延、深入地了解中文各種文體與各式語法, 熟悉進階的中文表達技巧。
2、 透過對更多文史著作、文化經典的認識,提升我們的國學常識。
3、 豐富我們的審美經驗,增進我們的審美能力、提升我們的美學素養。
4、 傳承傳統價值、建構文化主體、建立文化自信。
5、 培養思考方式、訓練邏輯分析、奠定論理基礎能力。
6、 了解現代意識、培養現代心智或現代化的感受主體。
7、 了解當代社會環境、熟習現代的普世價值、認識觀看世界
的新觀點。
8、 了解自己,透過個性化表現與作品風格的體悟,探索屬於
自己的生活態度。
9、 培養創意思維,豐富我們的想像力。
10、透過各種翻譯的經典作品,認識世界、培養和世界交流的
能力。
11、熟悉在地生活經驗與特有文化,深植我們的共同記憶。
12、培養多元、包容的價值觀,認識、學習少數族群的心靈。
在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裡,中華民族累積了各種文學形式、經典作品與重大的成就。不過各朝各代積累的文化資產並不平均,許多時候甚至是停滯與倒退的,或不符合現代人的感受。所以在國文教學素材的整合與選擇上,我們大致以時間為座標,但根據不同時期作品對當代學習者的意義與功用,衡量適切比重,對選文的出處做出:
先秦諸子、先秦文史(含詩經、楚辭等)、兩漢經史、漢詩文賦、魏晉南北朝、唐代詩歌、唐代文史(含傳奇)、宋詩宋詞、宋代文史(含宋明理學、不含話本)、元代文史、明代詩文、明清小說戲曲、清代詩文、最後的古代、民國新文學、當代華文創作、世界文學、現代思潮等18項大致的分類,它基本上反映出我們所認知的國文教育重點,再根據認知的比重,把它們表現在內容安排上,如同訂出必選或優先學習的主題或文類,希望在高中等級的國文教育中,每個重點都可以讓學習者有機會接觸、領略。
對於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之爭,我們也有我們的看法:我們學習文言文,是為了讀懂祖先的智慧與經驗,進而建立我們與傳統的聯繫。文言文在現實生活裡已失去主要的應用價值,但是文言文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記錄並承載了我們整個民族數千年來的文明資產,不只是簡單的表達工具而已。對自己過去的文化、傳統的價值、祖先的記憶感到熟悉、親切,我們就有了根、有了精神原鄉,未來,無論我們走到那裡、學習到什麼新的東西,才會有一個文化主體來進行對話、吸收、辯證、改良。
白話文是一個還在生長,並充滿發展、進化能量的語言,我們在生活的各個場域裡頭都有機會學習它、使用它。白話文的表達,我們是從幼稚園、小學時代就開始學習的。因此我們要問的是,在高中教材裡頭,我們要透過白話文的學習,獲得什麼更進一步的東西。
現代中文白話文學的發展,迄今不過100餘年的光景,中間經歷了戰亂與鉅變,嚴格說來,成熟傳世的經典作品尚待積累,目前國文教材裡頭大部分的當代選文,在表達技巧、觀點及訊息量上,甚至往往不如一般媒體或書籍裡頭的篇章。我們要學習的,其實是了解白話文後面所傳達、承載的整個新世界的文明與心智。
簡單的說,我們用文言文認識我們文化之所由出;透過白話文認識、理解當下與未來可能的世界。所以我們強烈地認為,白話文的文本應包括更為深刻、廣泛的世界各地文學、重要著作的翻譯;不管做不做得到,有些白話文學應該以「書籍」、以「本」作為單位,每個高中生在畢業之前,應該被要求讀完幾本白話文創作或翻譯的書籍。
我們當然明白,目前的國文師資,並無法應付白話文這一面向的教學任務;目前教學理念的貪多與搖擺,更讓無所適從的學生瞎折騰,從而消耗了學習的熱誠。在這部國文讀本的編製中,我們試著努力把事情想清楚、回到教育者的初心,一步一步來,局部教材的修改與活化,也許會促成師資培訓內容的改變、教學方式與評鑑方式的改變,這何嘗不是強化國文教育、改革國文教學的契機?
由於資源、人力、時間、生產方式與經驗的限制,目前的讀本還達不到我們原先預期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們努力探索的專業與觀點、表述的文字風格與腔調、體例的合理與周延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在此野人獻曝、拋磚引玉,因為我們相信:國文教育就是一個民族靈魂基因的傳遞,是我們下一代的心靈教育,也是一個充滿理解、包容與創新的社會的基礎。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作者:向鴻全、江江明、何淑貞、李玲珠、林淑貞、張麗珠、陳惠齡、彭鏡禧、黃雅莉、楊宗翰、羅智成、蘇珊玉(依姓氏筆畫排序)
優惠價: 9 折, NT$ 495 NT$ 5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3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理想的讀本-國文4》 推薦人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著有《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腳色重構〉、〈他者觀點的另類介入――論張愛玲《國語海上花列傳》現代性詮釋〉等多篇學術論文,並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魏晉玄學、生死學,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蘊與轉折〉;教學專長:經典教育、國文教學,著有《懂了,紅樓夢》、〈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大學國文內涵的反思與建構〉。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麗珠
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曾任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講座、寧波大學客座。著有「清代思想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型》,以及繁、簡、英文版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之中國哲學通史、《清代學術思想史》之斷代思想史;另有文史專著《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發表單篇論文約六十篇,其中二十餘篇為科技部核心期刊Thci Core核心期刊。
陳惠齡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華文文學、台灣文學、現代小說、文學理論與批評、竹塹學。著有《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專書以及期刊論文三十餘篇。論文〈試析白先勇《孽子》追逐的永恆家園〉曾獲賴和文學獎。
彭鏡禧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曾任臺大文學院院長暨外文系、戲劇系主任,維吉尼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專長為文學翻譯與中西戲劇,譯作編著四十餘種,以及專書《發現莎士比亞:臺灣莎學論述選集》、《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尋找歷史場景:戲劇史學面面觀》、《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等。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及譯文組第一名、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翻譯)獎章、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
黃雅莉
清華大學華文所教授。曾任新竹教大中語系主任。研究領域以古典詩學、詞學、現代散文為主。著有《深心與至境──宋詞主題中的生命意蘊與精神風貌》、《漂泊與尋找:王鼎鈞自傳書寫的詩心與文境》、《明清詞學體性論──以詞派之間的遞嬗為論》、《宋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以柳、周、姜、吳為探究中心》、《宋代詞學批評專題探究》、《江西詩風的創新與再造──陳後山對杜詩的繼承與拓展》、《千古文人寂寞心──古典散文選析》、《詩心的尋索》、《詞情的饗》、《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的人生心影》,以及散文集《浮生心情》、《且向花間留晚照》。
楊宗翰
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學、台灣文學、出版編輯、文化創意產業。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並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及《淡江詩派的誕生》、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多部文學選集。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散文、評論二十餘種。
蘇珊玉
高雄師大國文系教授。學術專長以文藝美學、詞(詩)話學及文學批評為主。曾參與西灣、大武山、鳳凰樹……等文學獎評審,並擔任數次兩岸主題式比較閱讀國、高中教學觀摩之評課。創作曾刊登於《聯副》、《創世紀詩雜誌》、《秋水詩刊》及《大海洋詩刊》。專書有《中國寓言》(唐宋卷)、《薛濤及其詩研究》、《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人間詞話之審美觀》。
封面/藝術家 余承堯
斜谷呈新翠
余承堯雖無師承,然以大自然為師;筆墨有別於傳統,卻含蘊了北宋山水畫的雄奇壯麗。其「直指本心」之禪境創作,以細緻密結的「亂筆」,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山岩及山峰,構築出胸中丘壑。
熱愛古詩詞與南管音樂的余承堯,是中西藝術史上,少數詩、書、畫、樂兼備而具開創性的重要藝術家。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永武院長 品讀 [理想的讀本-國文1]
理想的讀本—國文1。打開細讀,真要用「驚艷」兩字來形容。理念的恢宏、啟迪的多方、資料的扎實、表述的周延,較諸傳統國文課本,躍進了一大步。讓我一拿起來讀,就兩個小時不忍放下,尤其在今日滄海橫流之時,它真是一座中流的砥柱山。令人欽佩,謝謝了。
*************************************************
黃永武院長 品讀 [理想的讀本-國文2]
每天以細嚼慢嚥的方式拜讀各篇文章,篇篇如此精采,捨不得放過那篇不讀的!
一邊讀,一邊想像自己仍是高一的學生,面對精選的課文及導讀文字,十分有趣,深感文學並不是那麼抽象莫測了,這裏有許多具體的指引,好作品常寓有多義性,這裏也常啟發學子多方探索的可能,五光十色,各臻妙境,很快便進入各式文學之門。
所以我能肯定八冊完成時,它不僅是一套理想的高中與大一的國文讀本,讓學子感到上國文課堂原來是一種幸福享受。它也將是適合人人閱讀的一部古今中外文學入門書,讓人人覺得精緻的生活需要文學!
真是好讀本!恭喜並致敬!
*************************************************
黃永武院長 品讀 [理想的讀本-國文3]
理想的國文鑑賞教學是怎樣的呢?總結成一句話:是追求真善美的。
現在民間有股力量自發地興起,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因而深深知所珍惜,他們有承擔的勇氣與使命感,要編成「理想的國文課本」,文化垂諸千秋!也不因升學分數的功利評估而短視,他們明白:多元化的啟迪,反而培育出變化無窮的應考潛力,將來才更有競爭力。更放下經濟銷路的擔心,且讓新世代的學生、家長、老師,均可自修、比較、或採用。
參與撰稿的傑出教授們,個個貢獻全力,傾心投入,資料比別本扎實,表述比別本周延,賞析比別本深入,延伸閱讀,取之古今中外,眼界擴大到跨越時空的境地。從選文注釋, 賞析文學,深度品讀,到價值探討,每一細節,在考證上「求真」、藝術性上「求美」、思想性上「求善」三方面,面面俱到,力求最好。
這股民間力量與撰稿的教授們,共同的憧憬,就是期待在未來的地球村裡,華人一個個能有崢嶸自信的氣象、有高雅審美的眼光、有豐富的人文素養、有認真又靈活的頭腦、有正確而大方的言辭、 還有君子和善的度量。蘇東坡說過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涵泳於詩書之間可以變化人的氣質,已成為一句人人認同的格言,相信氣象、眼光、素養、頭腦、言辭、度量,都會從追求真善美的「 理想國文讀本 」詩書中,陶冶出華美的慧光。
媒體推薦:
以文明為火,燭照狂瀾世代——《理想的讀本》書評書介 (作者:江江明)
回顧近年台灣語文教育文化大事紀,108課綱甫自上路,教團與家長等無不憂心忡忡,嚴陣以待。教科書選本推陳出新,然很難擺脫制式與僵化的出版束縛,一是受限於審查機制,二是儘管是文學經典選本,亦泰半定位應付考科,文章四散割裂,選文東拼西湊,看似擺盤豐盛,實則面目全非。然則所謂語文素養,本不該只定位在應考,捨本逐末的淺碟閱讀,加上喧騰一時的測驗題庫充數,只會使更多讀者「誤讀經典」,將之錯解為斷章八股。再者,文學經典之所以能傳世,必須經得起時代考驗,所謂經者,恆常之道,不刊之鴻教,文章要能肩負此任,必有普世價值與無可替代之典範意義,這可不是光靠大數據統計或網路票選就行。何況經典亦需有「指月人」,怎麼看文章門道?意在言外的義涵為何?都需要行家細心調理,指點一二,一如《楞嚴經》所言「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應當看月。」方可見其光華朗照,火光洞見,道濟百代之衰,燭照今人之狂瀾世代。
由上述出發,更可見《理想的讀本》由一爐香文化編著、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之難能可貴與用心,無怪乎書籍一出,屢獲學者、知名作家或企業主等推薦。此系列叢書雖以「經典」出發,編撰者們卻十分「叛逆」,另闢蹊徑,不走商業模式文學選本路線,而是回到閱讀的本質,探問究竟該如何為讀者尋找「傳世文學經典」,並且廣邀學界或文壇寫手為文學經典「說故事」。不論言白比例,無論現當代或古典,甚至類型文學、西方翻譯文學,只要足以匹配「經典」二字,皆可納入讀本之內。又體例不走傳統教科書淺薄「導讀」或「題解」,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撰述與分析,將讀者設定為「閱聽者」,使出渾身解數為之精采「說書」,為文學經典的傳奇「身世」與「故事」抽絲剝繭,詳其始末,細剖經典來龍去脈,微觀層層肌理,像把精工藝術品放在手裡細看,每一線條,每一色塊,甚至是微小的孔隙,都不放過。
《理想的讀本》自許帶領讀者品讀「聖哲建構士群之聲基調」與「詩人心靈裡的人文精神」,為讀者循聲探跡,爬梳關於「經典」的身世之謎,寫作之法大開大闔,完全拋開文章介紹四平八穩堆疊資料,鋪陳細節,直指核心,文章剖析近乎二度創作,每有比文學更文學的筆法。〈禮運‧大同〉如何緣起於亂世仲尼的一聲嘆息?漢樂府詩〈陌上桑〉中的婉約女子如何優雅拒絕有婦之夫的告白?盛唐氣象的塞外詩,比電影還電影,使人身歷其境,彷彿穿越唐代置身大草原親眼觀賞將軍們的射鵰英姿。還有千古名篇〈鴻門宴〉的故事,連坐位安排都可以看見機關算計,以史喻事,由事見人,生命的細節往往堆疊成命運,無庸置疑。再如〈廉恥〉一文,論及南明史之前因後果,歷來幾乎為湮滅之南明王朝竟在此書中現身,然此補述至關重要,若無此點撥,便無從理解顧炎武無視鼎鑊刀刑與不屑閹然媚世的「文氣」,乃出自時代鍛鍊出的氣魄。還有史上最會說故事的莊子、大談人神穿越戀的「山鬼」,乃至《左傳》的談判大師燭之武、唐傳奇中敢愛敢恨的紅拂女、寫「西山之怪」藉景自況的「驕傲哥」柳宗元。經典新詮,如切如磋,但絕對與時共進,有憑有據。
白話選文亦極有識見,不拘中西,絕不厚此薄彼,深入淺出,且看完分析必叫讀者興起「此生必讀此書」之雄心,對於引發讀者閱讀動機頗有助益。以《小王子》為例,不採單一段落節選,而改以法文譯本改寫精華段落,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又介紹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謂西方環保意識之抬頭竟然可上溯至晚清。再如談漢寶德的建築與朱光潛美感承繼、魯迅〈孔乙己〉「看客」心態,道盡千百年來華人文化心理的矛盾的情結:觀賞與被觀賞,看熱鬧與自身生命的「匱乏」和「不在場」,或多或少都是一種文明病。百年前魯迅筆下有冷血旁觀之人,百年後的我們亦未必能在網路鄉民的鍵盤下全身而退。凡此種種,皆是經典的「當代性」,今昔無異。
《理想的讀本》經典詮釋方式近乎與作者同台競演,有時甚至超越了「讀者」的被動性,以創作的高度進行「詮釋」,如同迦達默爾所言,詮釋者與經典兩者近乎可達到「視域的交融」,經典之豐富義涵,必須仰賴詮釋者之投入,並尋找出各種可能性,意義的發現永無止境,端賴詮釋者與文本不斷擴充的交流與對話。評析文字每見令人驚豔的觀點,以〈櫥窗〉為例,談西西筆下以百貨公司櫥窗為意象的文學隱喻:「這是一個人造的世界,是與混亂共生的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經濟困局、政治衝突、族群撕裂……這些不斷增生或蔓延的問題形成人類社會的失衡、矛盾與痛苦的來源,但那才是與我們休戚與共與真正緊密連結的世界。」以小見大,燭照整個人類文明乃至於我們活著的世代種種苦難。又寫〈老人與海〉,談「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與海明威作品的陽剛強悍乃源自「孤獨」:「學會欣賞過眼風花的幻麗海景,才能化解無人可與的孤寂感受」,皆有妙筆生花之才,詮釋功力絕非泛泛導讀能及。相機應化,不落俗套,知音與文學經典彷彿同時一躍,站上舞台,雙雙對對,翩然起舞,在閱讀的同時,不但理解文學經典,更能知其所以然,一窺累世歷代之人類文明絕代風華。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緣起
編製一部教材或讀本的主要動力有三:
一、是教育者對於他所傳授的知識內容真心喜愛與認同;
二、是教育者對傳授與分享這些知識充滿熱誠,並相信透過
這樣的交流有助於某些理想的達成;
三、是對於受教育者的期待與需求有精確的理解,對於學習的情境與心理,有深刻的體會。
但是在制式化的、公務化的流程裡,這三種動力都不免被消磨甚至扭曲了!以至於我們漸漸忘了教育者最初的願景與樂趣。
每個人對於國文教材都會有不一樣的期待與想像。我們對它的期待與想像,比較像是一個深受傳統、當代文學及各式文化思潮薰陶,並從中獲得思想內涵、自我表達能力、從中獲得提升生活品質之種種文化資源的過來人,渴望將這些資源回饋於社會、傳承給下一代的行動;或者說,更像是一個滿意的使用者急於分享的舉止。
根據我們自身的教育及受教過程與經驗,國文這門科目除了強化文化主體建構之外,帶給我們的益處與效用很多。這些功用與收穫,我們點滴在心頭;教學當中的缺失與限制,我們也心知肚明。對這些正面與負面經驗的反思與檢討,讓我們有了想編製一部理想國文讀本的動機。
為此,我們重新尋找、探索編製教材的動力,綜合以上三個面向,訂定出理想高中國文讀本應該具備的功能或滿足的指標:
1、 能讓我們更周延、深入地了解中文各種文體與各式語法, 熟悉進階的中文表達技巧。
2、 透過對更多文史著作、文化經典的認識,提升我們的國學常識。
3、 豐富我們的審美經驗,增進我們的審美能力、提升我們的美學素養。
4、 傳承傳統價值、建構文化主體、建立文化自信。
5、 培養思考方式、訓練邏輯分析、奠定論理基礎能力。
6、 了解現代意識、培養現代心智或現代化的感受主體。
7、 了解當代社會環境、熟習現代的普世價值、認識觀看世界
的新觀點。
8、 了解自己,透過個性化表現與作品風格的體悟,探索屬於
自己的生活態度。
9、 培養創意思維,豐富我們的想像力。
10、透過各種翻譯的經典作品,認識世界、培養和世界交流的
能力。
11、熟悉在地生活經驗與特有文化,深植我們的共同記憶。
12、培養多元、包容的價值觀,認識、學習少數族群的心靈。
在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裡,中華民族累積了各種文學形式、經典作品與重大的成就。不過各朝各代積累的文化資產並不平均,許多時候甚至是停滯與倒退的,或不符合現代人的感受。所以在國文教學素材的整合與選擇上,我們大致以時間為座標,但根據不同時期作品對當代學習者的意義與功用,衡量適切比重,對選文的出處做出:
先秦諸子、先秦文史(含詩經、楚辭等)、兩漢經史、漢詩文賦、魏晉南北朝、唐代詩歌、唐代文史(含傳奇)、宋詩宋詞、宋代文史(含宋明理學、不含話本)、元代文史、明代詩文、明清小說戲曲、清代詩文、最後的古代、民國新文學、當代華文創作、世界文學、現代思潮等18項大致的分類,它基本上反映出我們所認知的國文教育重點,再根據認知的比重,把它們表現在內容安排上,如同訂出必選或優先學習的主題或文類,希望在高中等級的國文教育中,每個重點都可以讓學習者有機會接觸、領略。
對於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之爭,我們也有我們的看法:我們學習文言文,是為了讀懂祖先的智慧與經驗,進而建立我們與傳統的聯繫。文言文在現實生活裡已失去主要的應用價值,但是文言文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記錄並承載了我們整個民族數千年來的文明資產,不只是簡單的表達工具而已。對自己過去的文化、傳統的價值、祖先的記憶感到熟悉、親切,我們就有了根、有了精神原鄉,未來,無論我們走到那裡、學習到什麼新的東西,才會有一個文化主體來進行對話、吸收、辯證、改良。
白話文是一個還在生長,並充滿發展、進化能量的語言,我們在生活的各個場域裡頭都有機會學習它、使用它。白話文的表達,我們是從幼稚園、小學時代就開始學習的。因此我們要問的是,在高中教材裡頭,我們要透過白話文的學習,獲得什麼更進一步的東西。
現代中文白話文學的發展,迄今不過100餘年的光景,中間經歷了戰亂與鉅變,嚴格說來,成熟傳世的經典作品尚待積累,目前國文教材裡頭大部分的當代選文,在表達技巧、觀點及訊息量上,甚至往往不如一般媒體或書籍裡頭的篇章。我們要學習的,其實是了解白話文後面所傳達、承載的整個新世界的文明與心智。
簡單的說,我們用文言文認識我們文化之所由出;透過白話文認識、理解當下與未來可能的世界。所以我們強烈地認為,白話文的文本應包括更為深刻、廣泛的世界各地文學、重要著作的翻譯;不管做不做得到,有些白話文學應該以「書籍」、以「本」作為單位,每個高中生在畢業之前,應該被要求讀完幾本白話文創作或翻譯的書籍。
我們當然明白,目前的國文師資,並無法應付白話文這一面向的教學任務;目前教學理念的貪多與搖擺,更讓無所適從的學生瞎折騰,從而消耗了學習的熱誠。在這部國文讀本的編製中,我們試著努力把事情想清楚、回到教育者的初心,一步一步來,局部教材的修改與活化,也許會促成師資培訓內容的改變、教學方式與評鑑方式的改變,這何嘗不是強化國文教育、改革國文教學的契機?
由於資源、人力、時間、生產方式與經驗的限制,目前的讀本還達不到我們原先預期的基本要求,例如:我們努力探索的專業與觀點、表述的文字風格與腔調、體例的合理與周延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在此野人獻曝、拋磚引玉,因為我們相信:國文教育就是一個民族靈魂基因的傳遞,是我們下一代的心靈教育,也是一個充滿理解、包容與創新的社會的基礎。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