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萬顆腦部掃描的腦科學家,
說明憤怒的腦科學,並分享憤怒控制的秘訣。
生氣的腦科學,是大腦只要生氣,運作效率就會下降,需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平復;此外,大腦很容易被他人的憤怒感染,導致自己也很生氣。
我們沒辦法掌控別人會不會生氣,但可以掌控自己要不要生氣,以及如何和讓人憤怒的對象打交道的方式,讓我們在對的時機用好的方式表達憤怒,不被情緒左右,而是用情緒推動事情與人際關係。
讓本書教你:
◆不爆怒的秘訣:
- 以「暫停」擱置問題
- 將憤怒轉移至肌肉並燃燒掉
◆不被他人感染情緒的秘訣:
- 像律師一樣只看「發生的事實」
- 降低說話速度,讓對方平靜下來
◆與讓人憤怒的對象打交道的秘訣:
- 接受對方批評你時,其實內心只是「在害怕」
- 靠「理性」而非「感情」用事
書籍最後附上「傾聽的耳朵」(聽覺系腦區)檢核表,讓你看看自己的傾聽能力有多少──所有的溝通大師與良好領導者都擁有「傾聽的耳朵」,擅長聆聽與理解。
本書特色
1.腦科學專家告訴你生氣的機制:生氣是大腦面對無法處理的狀況時,自然產生的生理反應。腦科學家告訴你大腦的八個區域如何面對情境,以及無法處理時如何導致生氣,讓你得知生氣背後的腦科學,讓你知道太常發脾氣不僅損人不利己,還會影響腦部的發展。
2.透過對專業人士的腦部掃描,得知不生氣的秘訣,與生氣的「方法」:專業人士大多「聽覺系腦區」發達,善於聆聽與理解他人語句,然而在必要時也能透過冷靜地斥責來引導事情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本書將會透過腦科學與實際觀察,告訴你如何透過腦科學進行情緒管理,使事情能更順利進行。
作者簡介:
加藤俊徳
出生於新瀉縣。醫學博士。「加藤PLATINUM診所」院長,株式会社「脳の学校」負責人。
14歲時為了尋找「鍛鍊大腦的方法」而決定就讀醫學院。昭和大學醫學部研究所畢業後,於1991年發現測量腦部活動的「fNIRS原理」。目前該方法於全球超過700個地點用於大腦研究,也成功用於測量新東名高速道路駕駛的腦部活動。1995年到200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放射科從事阿茲海默症和MRI腦部影像的研究。回到日本後,在慶應義塾大學、東京大學從事大腦研究,分析過超過一萬張MRI圖像,包括從胎兒到超高齡老人的腦部。
2006年,創辦株式会社「脳の学校」。2013年,開設「加藤PLATINUM診所」,提供商務腦力診斷、發展障礙、失智症的診斷與預防醫療的醫療服務。
著有《左撇子的隱形優勢》、《超實踐!大腦意識訓練》、《30歲之後,才是你大腦的全盛期》、《為什麼我學不會拒絕?》等多本作品。
譯者簡介:
藍嘉楹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目前從事專職翻譯與口譯。喜愛閱讀與旅行。希望能翻譯出更多好書。
近期譯作包括《鍛鍊體幹的正確知識》《危險心理學》《看穿人心的心理學》《趣味免疫學》等。
譯文賜教:gracelan27@gmail.com
章節試閱
[即使生氣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不知為何,有些人就算大發脾氣,也依然深受喜愛。
這些人即使對別人破口大罵、嚴厲斥責,卻不會損害對方對他們的信賴。
這些人有幾個共通點,首先,他們「生氣」的背後,隱含著希望對方得到幸福的心情。
還有一點是,他們都深諳生氣的技巧。
我認識的其中一位,就是培育出多位奧運水上芭蕾獎牌得主的井村雅代教練。
我有時候會到井村水上芭蕾俱樂部上課,主題是如何在水中提升用腦的效率。因為這個關係,我有時會和井村教練交換意見。她的「怒火」之所以受到我的尊敬,原因在於她所表現的憤怒,具備了為幫助學員達成奪牌目標的科學理論;當她以斥責的口吻激勵學員時,冷酷的模樣看起來和平時判若兩人。簡單來說,她表現在學員面前的「憤怒」,是一種為了發揮效果的指導姿態,也是教練技術的一部分。
但是,相較於教練在生氣時,表現出「有如變了一個人的冷酷模樣,說話時條理分明」的樣子,當我們忍不住發火時,可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我們就是會為了一些無聊小事勃然大怒,做了多餘的舉動。
身邊的人也因此受到傷害。如果是在工作現場,就會造成局面變得一片混亂。
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最後犯下難以挽回的失誤的經驗,相信大家都曾體會過吧。
另一種情況是,動不動就生氣的人不是你,而是你周圍的人。但對方易怒的性格,使你身受其害。
他們只要聽到自己的意見被人反駁就抓狂,或是遇到事情的發展不如己意時就悶不吭聲。不用懷疑,這種人比想像中還多。
「都已經是成年人了,為什麼不是暴怒就是搞自閉……這麼幼稚的舉動,真讓人看不下去。」
如果你只是看不慣這種人的行徑,口頭抱怨幾次就算了。麻煩的是,和這種情緒化的人在一起,連自己也容易跟著焦躁起來。
因為「憤怒」具有傳染性,如果和難搞的人在一起,連自己都會變成難相處的人。
要是你每次都隨著對方的情緒起舞,忍不住勃然大怒,搞不好連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就算「憤怒」的背後隱藏著「愛」或嚮往的反面「嫉妒」,被你當作出氣筒的人,很可能會受不了你的無理取鬧而棄你而去。
但是發脾氣的人本身也覺得不好受。你會發現事情的發展完全不如預期,而且也解不開別人對你的誤解。說不定等到有一天,你赫然發現,自己已遭到家庭、職場朋友放逐,只剩下孤身一人。
被情緒綁架,完全沒有任何好處。
「憤怒」就是這麼一回事。
就現實層面而言,一個人活著時要完全不感到絲毫焦慮和厭惡的情緒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人是群體動物,只要和其他人一起生活,注定天天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能不受他人言行舉止的影響,擺脫焦慮與煩躁。
我們也能控制自己的怒意,不再做出違背本意的行為。
這些技巧就是本書要為各位介紹的「不生氣的訣竅」。
本章希望各位在學習不生氣的訣竅之前,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識,包括人為什麼會生氣,以及生氣有哪些壞處。
[憤怒是大腦「無能為力」時 發出的哀號]
本書的宗旨是希望大家能夠學會控制憤怒。
為了控制憤怒,首先請各位將憤怒視為「自己的問題」。
理由很簡單。因為不管讓你生氣的原因是在於你還是別人,基本上你都不可能改變別人。
既然如此,「該如何看待自己憤怒的感受」才是你該關心的問題。
話說回來,人為什麼會生氣呢?
我相信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都能詳細解釋,但以我個人身為腦科學家的立場而言,我想下列的說明可供作各位參考。
所謂的憤怒,就是大腦「無能為力」時發出的哀號。
「什麼意思?你是說我會生氣都是因為我自己能力不足?這是什麼話?我會生氣是因為對方太過分了!是因為他說了不該說的話!」
或許各位當中有人會感到憤恨不平。
但是,我希望各位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不論你發了再大的脾氣,到頭來,你還是無法理解對方為什麼要這麼說,或者你還是不懂對方為什麼無法接受你的意見,對吧?
舉例而言,相信你生氣時也曾經口出怨言吧。像是:
「我的主管老是說一些很離譜的事。」
「我明明很努力了,但完全得不到公司的認同。」
「我已經忙得要死了,家裡的人還來亂,居然為了這麼無聊的小事煩我。」
「我實在搞不懂現在的流行。那種玩意到底哪裡有趣了……」
上述這幾句話,相信各位都聽到耳朵要長繭的程度。其實有時候就連我自己也會不禁脫口而出。
請各位注意,這些句子的主詞都是「對方」、「這個世界」等其他人。
如果把主詞換成「自己」,可以將句子改寫成以下形式:
「我無法應付主管的離譜要求。」
「我沒辦法回應公司對我的期待。」
「我無法滿足家人對我的要求。」
「我無法理解時下的流行。」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共通點都是「我做不到」。因為如此,人才會焦慮不安,最後大發脾氣。
至於為何必須把主詞換成「自己」,道理也非常簡單。因為感覺憤怒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我可以斷言,即使你會生氣的原因是別人所造成,但只要你將責任歸於「其實可以控制脾氣」的自己,就可以說大腦是因為「我做不到」而感到不安與不滿。
[憤怒最原始的初衷是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 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接著我想針對這點,從「大腦」的觀點再談得深入一點。
接下來的內容會稍微涉及專業知識,但其中包括控制憤怒時的關鍵,也就是「發覺」,所以請各位別跳過不看。而且內容並不會很艱澀,請各位不用擔心。
「腦區」是我提倡的概念之一。
簡單來說,請各位把分布於腦內的神經細胞群,想成依照主要的功能分類成各有專屬「門牌」號碼的區域即可。這些區域可大致分為以下8類。
1.思考系腦區……以資訊為基礎,負責下決定與執行的領域
2.傳達系腦區……執行說話與言語表達的領域
3.理解系腦區……理解資訊的領域
4.運動系腦區……與活動身體全面相關的領域
5.聽覺系腦區……把耳朵接收到的訊息集聚在腦部的領域
6.視覺系腦區……把眼睛所見之物集聚在腦部的領域
7.記憶系腦區……存取資訊時使用的領域
8.情感系腦區……與表現喜怒哀樂等情緒有關的領域
當我們生氣時,基本上就是上述1~7的區域都覺得「現在的狀況我處理不了」的時候。
直接面對某件事時,如果出現下列各種情況,每個腦區都會覺得有壓力。包括:
1.思考系腦區……事情變得棘手,因此「無法思考」
2.傳達系腦區……沒辦法好好講話,所以「無法傳達」
3.理解系腦區……對眼前發生的事感到「無法理解」
4.運動系腦區……因生病、受傷、年齡增長等,變得「動不了」
5.聽覺系腦區……聽力和語言能力出了問題,變得「聽不清楚」
6.視覺系腦區……視力和集中力出了問題,變得「看不清楚」
7.記憶系腦區……「想不起」必要的事。
各個腦區所感覺到的「無法處理!」,是一種壓力訊號,當這種訊號傳到8的情感系腦區,就會轉換為「憤怒」。
在情感系腦區感覺到的憤怒,會經由1.思考系腦區、2.傳達系腦區、4.運動系腦區三者中任一輸出源頭爆發。
1.思考系腦區→搬出大道理反駁對方、用計謀以扳回一城
2.傳達系腦區→自顧自喋喋不休、說些損人的話、無視對方等
4.運動系腦區→表情變得難看、出手打人、亂丟東西等。
以上就是根據我提倡的「腦區」見解,對發怒機制所提出的解釋。
其實,「覺得憤怒」本身並不是壞事。
因為隱藏在憤怒背後的是「自己現在無法處理的事」,也就是不擅長的事。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執意進行,之後可能會引起意想不到的麻煩。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覺得憤怒」便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必要機制。
話說回來,即使「覺得憤怒」本身是有必要的存在,為什麼我們還是不能發脾氣呢。
[盛怒的大腦 會犯錯]
接著,讓我們看看生氣會造成哪些負面效果吧。
其中最要命的缺點是「只要一生氣,大腦的工作效率就會變差」。
各位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盛怒下依然執行原定計畫,最後飽嚐失敗的苦果。
舉例而言,在心情焦躁不安時完成的報告,一定是錯誤百出;看到同事傳來出言不遜且措辭犀利的訊息,自己不禁也跟著「加倍奉還」。或者是在氣頭上宣布與對方絕交,還有在心情焦慮時,一時衝動買下不必要的東西等。
這些失誤的產生源自於憤怒造成腦壓上升,導致大腦的工作效率變差。
接下來我要談的可能稍微離題,不過想請教各位,是否曾經有過類似「大考或成果發表會結束後,腦中變得一片空白」的經驗呢。
當我們遇到「(說不定)辦不到」的情況而陷入不安時,大腦為了尋求解決方法,會突然進入火力全開的工作模式。因為如果放任不安的情緒繼續滋長,有時連維持生命恐怕都變得有困難。這點是人類的本能,屬於非常自然的反應。
腦為了尋求解決方法,會消耗大量氧氣作為能量來源。所以含氧血液會一下子聚集在頭部。
這就是俗稱的「氣血往頭上衝」。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血液上升到頭部的狀態。
不過,要立刻解決問題,並不是只要血液上升到頭部,讓足夠的氧氣供給腦部就可以了。
血液量增加會造成能量的無謂消耗,所以在大腦消耗能量以進行思考之前,大腦的工作表現已經下滑。這時,為了保護即將過熱的大腦,頭皮的血流量也會增加,但這也會導致能量的無謂消耗。
簡單來說,只要「氣血往頭上衝」,就無法有效率的活化腦部的神經細胞,而且可用的能量也會減少,使腦部無法進行正常的判斷。
[即使生氣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不知為何,有些人就算大發脾氣,也依然深受喜愛。
這些人即使對別人破口大罵、嚴厲斥責,卻不會損害對方對他們的信賴。
這些人有幾個共通點,首先,他們「生氣」的背後,隱含著希望對方得到幸福的心情。
還有一點是,他們都深諳生氣的技巧。
我認識的其中一位,就是培育出多位奧運水上芭蕾獎牌得主的井村雅代教練。
我有時候會到井村水上芭蕾俱樂部上課,主題是如何在水中提升用腦的效率。因為這個關係,我有時會和井村教練交換意見。她的「怒火」之所以受到我的尊敬,原因在於她所表現的憤怒,具備了為...
作者序
「如果可以不生氣該有多好」
相信你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吧。
只要不生氣,就不會和人起口角,發生衝突。
也不會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最後慘遭眾人排擠。
如果不用發脾氣就把事情解決,人生一定會變得輕鬆許多。
不過,你心裡明白「但是我就是辦不到啊」。
因為只要還得和其他人打交道,就必須不斷面對各種不如意的事。
你覺得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身不由己」。
但是,只要人還是群居動物,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大嘆三聲無奈。
要真是如此,要人「不生氣」不就是天方夜譚嗎。
當然沒這回事。
因為只要掌握幾個訣竅,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控制自己的怒氣,心平氣和地做好每一件事。
身為腦科學專家的我,至今為止已經聽了超過1萬個人的人生故事,同時也利用MRI(核磁共振)診斷他們的腦部。透過這些經驗我知道了一件事,也就是「當人無法順利處理好眼前的事情,腦部就會感到不安、憤怒」。
只要知道這點,基本上就能理出一點頭緒,找到避免讓怒氣爆發的方法,以及根本不會亂發脾氣的方法。
另外,看到別人生氣,也容易跟著生氣是腦部的特徵之一。但只要掌握箇中竅門,就可以保護自己免於「被他人的怒氣傳染」。否則有時候自己一開始好好的,但是看到別人生氣,心中也頓時生起一把無名火。
本書所介紹的內容,有些是腦科學的知識,也有部分是源自於我個人的體驗。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我相信這些收錄於本書的見解與技巧,都有助於各位擺脫發怒的桎梏。
這些內容說穿了大家都會覺得很簡單,但如果繼續被蒙在鼓裡,或許有可能對人生造成莫大的損失。
若本書能略盡棉薄之力,讓各位懂得珍惜與自己攜手共度人生旅成的伴侶,以及守護付出無數時間與精力所得到的成果,那將是筆者最大的欣慰。
「如果可以不生氣該有多好」
相信你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吧。
只要不生氣,就不會和人起口角,發生衝突。
也不會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最後慘遭眾人排擠。
如果不用發脾氣就把事情解決,人生一定會變得輕鬆許多。
不過,你心裡明白「但是我就是辦不到啊」。
因為只要還得和其他人打交道,就必須不斷面對各種不如意的事。
你覺得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身不由己」。
但是,只要人還是群居動物,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大嘆三聲無奈。
要真是如此,要人「不生氣」不就是天方夜譚嗎。
當然沒這回事。
因為只要掌握幾個訣竅,每個人都可以...
目錄
前言
序章 為什麼人非發脾氣不可?即使生氣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憤怒是大腦「無能為力」時發出的哀號
憤怒最原始的初衷是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盛怒的大腦會犯錯
生氣的人會「拒絕」別人
經常生氣的人,腦部不會成長
憤怒潛藏著讓人生往好方向發展的大好機會
第1章 不生氣的人擁有「傾聽的耳朵」
一旦覺得「我是對的」,就不會發覺自己正在生氣
成功的經營者都有「傾聽的耳朵」
沒有「傾聽的耳朵」的人,大多左腦發達
右腦發達的人,常常聽不到自己的心聲
「傾聽的耳朵」在親近的人面前派不上用場
遇到實力旗鼓相當的對手,會忍不住強迫推銷自己的意見
「心受過傷」的人,「傾聽的耳朵」有時會失靈
表露怒氣是一種依賴對方的表現
第2章 避免怒氣爆發的技巧
使出「不要繼續」「不要做決定」「不要再做下去」之術,將問題暫時束之高閣
遠離刺激,等待大腦恢復運作效率的機會
將怒氣轉移到肌肉,使其燃燒
藉由「我做得到」「我知道」降低腦壓
牢騷和說人壞話只會助長心頭的怒燄
把自己尊敬的人、不生氣的人的思考方式當作借鏡
只要告訴自己「我現在不知該怎麼辦」,怒氣就會消失
第3章 不要被別人傳染憤怒的情緒
憤怒也具有感染性
只要想到「這個人現在不知如何是好」,就會恢復冷靜
「同情」是預防憤怒的特效藥
無條件包容生氣的人
只要成為「既定事實」,就不會被怒氣感染
拓展視野能使人看清憤怒的原因
放慢講話的速度,讓對方冷靜下來
「不要與別人的憤怒同步」是一種體貼
第4章 如何面對受影響而變得焦慮的人
發現有人對你說謊時,該注意「行」而非「言」
愈是關係親近的人,愈需要分「你我」
看到行為不合乎常理的人,只要告訴自己「只是預測落空」就會冷靜下來
帶著挖苦與批判眼光瞧不起別人的人,其實只是個膽小鬼
理解男女的差異
女性容易對「話」耿耿於懷
男性無法容許「違規」
一樣被問到「你覺得怎麼樣」,男性會生氣,女性會開心
列出名單,知道有哪些人會讓自己焦慮
第5章 不會生氣的人每天養成的習慣
不會生氣的人經常活動身體
不要再說「該怎麼辦」,而是成「問題出在哪裡」的口頭禪
懶得動的人容易發脾氣
日行萬步以上,有助消除腦部的疲勞
停止一廂情願的「應該」「照理說」
不斷累積自己辦得到的事,慢慢增加自信
不以「情緒」,而是以「得失」決定
對方幫你做的所有事,都會為你加分
表現出「傾聽的態度」,接納他人
消除肩頸僵硬,增加腦部容量
有時確實有接受診斷的必要
可以不生氣的時候、非生氣不可的時候
以「得失」衡量不必生氣與該生氣的時候
明確的願景能夠把憤怒轉變為鼓勵
第6章 伸展腦部的枝椏,消除憤怒路徑
消除「習慣性憤怒」,一展新的才能
腦中特定的枝椏一旦變強大,人就容易發怒
【憤怒迴路確認1】身邊就有經常生氣的人
【憤怒迴路確認2】習慣不論什麼事都由自己決定
【憤怒迴路確認3】完美主義者、痛恨「輸」的人
【憤怒迴路確認4】為了準備升學考試而埋頭苦讀
【憤怒迴路確認5】因為腦部結構與生活習慣造成的自閉傾向
消除憤怒迴路的5個方法
【消除憤怒迴路法1】待在自己尊敬的「不會生氣的人」身邊
【消除憤怒迴路法2】找出他人值得自己尊敬的3個優點
【消除憤怒迴路法3】試著以「請託」代替「命令」
【消除憤怒迴路法4】使用非慣用手,幫助腦部的枝椏伸展
【消除憤怒迴路法5】樂於認識新朋友
「憤怒迴路」的一旁潛藏著耀眼的潛力
結語 平穩個性的可用之處
成為定心丸的供應者
傾聽的耳朵(聽覺系腦區)檢核表
前言
序章 為什麼人非發脾氣不可?即使生氣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憤怒是大腦「無能為力」時發出的哀號
憤怒最原始的初衷是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盛怒的大腦會犯錯
生氣的人會「拒絕」別人
經常生氣的人,腦部不會成長
憤怒潛藏著讓人生往好方向發展的大好機會
第1章 不生氣的人擁有「傾聽的耳朵」
一旦覺得「我是對的」,就不會發覺自己正在生氣
成功的經營者都有「傾聽的耳朵」
沒有「傾聽的耳朵」的人,大多左腦發達
右腦發達的人,常常聽不到自己的心聲
「傾聽的耳朵」在親近的人面前派不上用場
遇到實...
商品資料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24-08-12ISBN/ISSN:97862632087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