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改版,新增千禧年後10件大事!
以台灣為主體,並以當前的時空為立足點,
深入淺出地選出台灣史的100+10件大事。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在戰前經歷荷蘭人的佔領,鄭經的東寧建國,之後遭到清帝國併吞,又在戰爭中被割讓給日本,台灣官紳們成立了台灣民主國……;從早期的渡台移民三禁、近代西教與醫學入台,到首次舉辦地方選舉……等專屬於台灣的大事紀中,感受到台灣的脈動是如何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透過本書,台灣史學者李筱峰教授希望讓更多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了解台灣近三、四百年來的各種變貌,在看見台灣人辛酸血淚、奮進掙扎的同時,進而發現台灣歷史的特殊性格,反省失敗與缺失,為現實的台灣尋找及起造光明的出路。
本書特色1. 2024年全新改版增訂,以時序系統、單元式主題介紹台灣近代大事。
2.以台灣作為主體,從台灣經歷過的重要事件,瞭解我們自己的歷史。
3.內容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教育史等,完整呈現台灣史的全貌。
全新改版增訂千禧年後10件大事!台灣史學者李筱峰教授以台灣為主體,透過時序系統整理,單元主題式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教育史等,完整呈現台灣史的全貌。戰前篇從早期的渡台移民三禁、近代西教與醫學入台,到首次舉辦地方選舉……等專屬於台灣的大事紀中,感受到台灣的脈動是如何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作者簡介:
李筱峰
出生: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南麻豆。
經歷:
曾任《八十年代》、《亞洲人》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研究員;世新大學專任教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著作:
《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台灣民主運動40年》、《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解讀二二八》、《快讀二二八》、《228前後中國知識人的見證》、《戰後台灣變遷史略》、《台灣歷史閱覽》、《進出歷史》、《台灣史100件大事》、《60分鐘快讀台灣史》、《台灣近現代史論集》、《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台灣史101問》、《台灣之「國」》、《以地名認識台灣》、《小瘋人生–李筱峰69回憶錄》、《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等史著。
並與林呈蓉合著《台灣史》;與張炎憲、莊永明合編《台灣近代名人誌》五冊;與莊天賜合編《快讀台灣歷史人物》。
另有政論集約十餘冊。
獲獎:
美國紐澤西台灣同鄉會頒「社會服務獎」(1997)
「巫永福評論獎」(2005)
「王康陸人權獎」(2022)
電視節目
曾與戴寶村教授共同主持華視教學節目《台灣史望春風》52集,及民視「台灣學堂」節目《講台灣.談歷史》26集。
章節試閱
1 荷蘭人占領台灣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兼戰艦,進入今天台南安平,在南台灣建立起殖民政府,開始荷蘭人在台灣為期 38 年的殖民統治。
為什麼遠在歐洲的荷蘭,會與遠東太平洋西岸的台灣發生關係?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從世界史的背景來了解。
隨著15、16世紀的所謂「地理大發現」及新航路的開闢,人類世界的歷史從過去的陸權時代逐漸進入海權時代。原為歐洲大陸邊陲的大西洋沿岸國家,因為發展航海事業,而逐漸躍居世界的中心。這些新興的海權國家,在「重商主義」的驅力下,紛紛往亞洲、美洲拓展他們的勢力。
葡萄牙人捷足先登,先於1505年在印度的Goa設總督府,到了16世紀中葉,其勢力進入明帝國的澳門,在當地取得了根據地,做起生意來;正當葡萄牙人向東發展時,西班牙人也分頭向美洲及亞洲進展,西班牙人在美洲獲得廣大的殖民地後,帶著大量的白銀,橫渡太平洋向東亞進軍,於1565年佔有菲律賓的呂宋,繼而以馬尼拉為中心,建立殖民政府,以便在遠東發展商務;原稱「尼德蘭」的荷蘭,本隸屬於西班牙,自1600年從西班牙的管轄下獨立出來之後,立刻躍入海權爭霸的行列,於1602年成立官商合營的「東印度公司」,對外發展。荷蘭東印度公司除了於1609年在日本平戶設有商館之外,於 1619年,在擊敗英國重占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之後,在當地建造城堡要塞,駐紮軍隊。從此,巴達維亞成為荷蘭人在遠東的大本營。
荷蘭東印度公司人除了對日本貿易之外,更冀望能打通對明帝國的貿易。然而,以澳門為根據地的葡萄牙人,顯然佔盡對明帝國貿易的地利之便,因此當荷蘭人試圖向明帝國發展商務時,立即受到葡萄牙人的掣肘,荷蘭人與葡萄牙人為了爭奪澳門據點,曾發生過數次衝突,荷蘭人不得其門而入,只好退而求其次,轉攻台灣海峽上的澎湖,以做為對明帝國通商的據點。
1604年8月,荷蘭人第一次佔領澎湖,透過華商李錦等人,冀圖能與明帝國官方取得通商管道,但此時的澎湖,已是明帝國的正式領土(按澎湖在12、13 世紀,約中國南宋時期,已有大量漢人移民至此,或從事農耕,或從事捕魚。14世紀中,元朝政府已在澎湖設有巡檢司,向居民課稅。明朝朱元璋皇帝曾一度裁撤澎湖巡檢司,下令把澎湖各島居民遷回中國大陸,此一所謂「墟澎」措施,用意本在防範海寇,但結果反使澎湖成為海盜的巢穴。明帝國政府乃恢復澎湖巡檢司,駐軍其上。)荷蘭人進入澎湖的三個月後,明帝國政府當局終於有了反應,派令駐守浯江(金門)的沈有容,以及總兵施德政負責驅逐荷蘭。11月18日沈有容抵達澎湖,進行交涉。沈有容向荷將韋麻郎表明明帝國政府不允許荷蘭人在澎湖通商的決心,並透露福建當局擬派兵進剿的信息。韋麻郎終於知難而退,於12月15日,率軍退出澎湖,總計此次荷蘭人駐留澎湖共131天。沈有容退荷有功,明朝政府特立碑獎勵,碑文上寫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文中的「諭退」字眼,充分顯示中華帝國高高在上的老大心態,而「紅毛番」的稱呼,也顯示大漢沙文主義的民族優越感。這塊碑,目前放置在澎湖馬公天后宮。
17世紀初,明帝國的生絲在歐洲市場非常搶手,獲利至鉅,在日本市場也是貿易商品的大宗。因此荷蘭不僅渴望打開明帝國貿易,也急需尋找可以做為對中、日貿易的中轉站。澎湖固然是他們理想的中轉站,不過由於台灣的大員(又稱「台窩灣」「台員」,即今台南安平)是一些明帝國商船走私貿易的中繼點,已日漸繁榮,因此也是荷蘭人列入考慮的對象。161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日本平戶商館的館長就曾經建議攻取台灣,以利對明帝國及日本貿易的轉口,1620年荷蘭本土的東印度公司總部也訓令其駐巴達維亞的總督,要求務必佔領台灣。4年後,他們終於進入台灣。不過,荷蘭佔領台灣,顯然是在佔領澎湖不成之後,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1620年,荷蘭與英國在遠東組成聯合艦隊,屯駐於爪哇的巴達維亞和日本的平戶兩地,這支艦隊經常巡弋在台灣海峽截捕葡萄牙、西班牙船隻,阻擾明帝國商船到澳門和馬尼拉貿易。1621年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計畫派出軍隊攻佔台灣,以做為對付荷、英聯合艦隊的據點。荷蘭駐巴達維亞當局得知此一計畫,決定先下手為強,計畫搶先攻擊澳門,如果失敗,就轉攻澎湖或台灣。1622年6月荷艦攻擊澳門,遭葡萄牙人強烈抵抗,荷人慘敗,終於轉攻澎湖。1622 年7月,荷蘭以十幾艘軍艦入侵澎湖,在馬宮(今馬公)附近的紅木埕登陸,二度佔領澎湖,在澎湖築城寨、建砲台。明帝國當局再度要求荷蘭撤離澎湖,荷蘭則提出通商要求,不果,雙方即採取敵對姿態相互對峙,荷蘭並且分兵向廈門沿海襲擊、騷擾,或派出代表到廈門繼續要求派使通商。
在與明帝國官方交涉當中,明帝國官方曾建議荷蘭不妨到台灣去,並表示會派遣商船前往台灣大員貿易。荷蘭遂於1623年10月派船隻先到大員觀察,並在大員著手進行要塞工事,但仍未退出澎湖,明政府只好以武力解決。1624年8 月,1萬多名的明朝部隊終於出發,準備驅逐荷蘭,雙方交戰。荷蘭部隊為數不過 800人,自知無法久撐,乃與明軍主將俞咨皋交涉,由一位來往於日本、福建、台灣之間的華商(從某種觀點看,亦可視之為海盜)李旦從中斡旋,最後雙方訂下和約,達成三項協議:1.荷蘭退出澎湖;2.荷人退出澎湖後可佔領台灣,明政府沒有異議;3.准許荷蘭人今後在明帝國通商,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
有了這些協議後,荷蘭船艦終於離開澎湖,轉向台灣海峽東面前進,從台灣西南岸的鹿耳門進入台江,首先佔領一鯤鯓(即今天的台南安平)。當時的一鯤鯓還是一個島,從一鯤鯓到台灣本島之間,有羅列的七個小島,合稱七鯤鯓。七鯤鯓與陸地之間所形成的海域,稱為台江。荷蘭人首先在一鯤鯓建築城堡,初名奧倫治城,後來改以荷蘭的一州,命名叫熱蘭遮城(Zeelandia),即今安平古堡前身,荷蘭總督駐紮於此。另外,荷蘭人從平埔族(西拉雅族)手中取得在台江對岸的赤崁,建倉庫、宿舍,並逐漸發展出一個商業市街,荷蘭人並在該地建立攝政城,名叫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即今赤崁樓的前身。荷蘭人在南台灣的一切政經措施,就是以這兩個據點為中心發展開來的,是台灣史上首次出現的政府型態的統治組織。
1 荷蘭人占領台灣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兼戰艦,進入今天台南安平,在南台灣建立起殖民政府,開始荷蘭人在台灣為期 38 年的殖民統治。
為什麼遠在歐洲的荷蘭,會與遠東太平洋西岸的台灣發生關係?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從世界史的背景來了解。
隨著15、16世紀的所謂「地理大發現」及新航路的開闢,人類世界的歷史從過去的陸權時代逐漸進入海權時代。原為歐洲大陸邊陲的大西洋沿岸國家,因為發展航海事業,而逐漸躍居世界的中心。這些新興的海權國家,在「重商主義」的驅力下,紛紛往亞洲、美洲拓展他們的勢力。
葡萄牙人捷...
作者序
增訂版自序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台灣史100件大事》原本完稿於1999年底,換句話說,本書原本所謂的「台灣史100件大事」是指1999年之前的台灣史上的100件大事。但是,2000年之後(亦即《台灣史100件大事》出版之後),至今已歷24年,這24年之間,台灣又發生了許多重要事情,對往後的台灣必然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因此趁本書改版之際,我將2000年後的發展,再增列10個事件。
這10個事件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正負意義皆有。
但畢竟台灣在全球眼光中是備受矚目與肯定的。
人口2,350萬的台灣(在世界人口排名第57,還有140個國家人口比台灣少),2021年3月份台灣的外匯達5,543億美元,居全球第4名,金額遠遠超越新加坡、韓國和香港;根據全球金融雜誌調查,2023年全球最富裕國家,台灣列第14位;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台灣經濟自由度排名世界第4。
「最健康國家與最佳醫療服務國家」評比,台灣是全世界第2名;醫療技術排名亞洲第1,世界第3。
根據全球最大外派社群網站InterNations 調查,全世界「最友善國家」,台灣名列第1。也因此台灣擁有護照免簽國家120國。
至於「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國家」,根據英國網路調查公司對全世界191個國家地區進行調查,台灣榮獲第1名(第2是奧地利,第3是日本)。
聯合國2022年統計的「世界幸福報告」排名,台灣居世界第26名(東亞第1),中國則是落後在第72名。
經濟學人(EIU)資訊社2021年公布,全球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在167個受評比的國家當中,台灣排名第8,居亞洲之冠,是亞洲唯一擠進前十名的「全面民主」(Full democracy)政體。中國則被歸類於「獨裁」(Authoritarian)國家,排名第148。EIU也指出:「中國變得更富有的同時,並未變得更民主。相反的,中國變得更不自由。」
世界著名的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評比世界各國自由度,台灣自從民主化之後,都被列在「自由國家」之列,自由度高達94分(2023);中國則只有9分,始終被列在「完全不自由國家」。
今日台灣有此成果,但卻遭受「完全不自由國家」中國的軍事威脅!而台灣內部又有認同中國的勢力配合中國的外宣,散布失敗主義,試圖瓦解台灣民心。撫今追昔,這股與中共專制政權裡應外合的勢力,竟是當年曾經發誓要「消滅共匪」的統治集團。
誠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句話:「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我們要揚棄黑暗,迎向光明,就要了解過去的錯誤與失敗,發揚過去的美好與優點,創造新的生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在本書改版之際,願與同胞共勉!
李筱峰
2024年2月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增訂版自序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台灣史100件大事》原本完稿於1999年底,換句話說,本書原本所謂的「台灣史100件大事」是指1999年之前的台灣史上的100件大事。但是,2000年之後(亦即《台灣史100件大事》出版之後),至今已歷24年,這24年之間,台灣又發生了許多重要事情,對往後的台灣必然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因此趁本書改版之際,我將2000年後的發展,再增列10個事件。
這10個事件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正負意義皆有。
但畢竟台灣在全球眼光中是備受矚目與肯定的。
人口2,350萬的台灣(在世界人口排名第5...
目錄
增訂版自序
前言
1. 荷蘭人佔領台灣
2. 西班牙殖民北台灣
3. 台灣開始轉口貿易
4. 荷蘭人在台大量輸出鹿皮
5. 濱田彌兵衛事件
6. 新港文書的出現
7. 荷蘭人招募大批閩南人來台
8. 郭懷一事件
9. 鄭成功攻佔台灣
10. 鄭經東寧建國
11. 鄭經反攻大陸失敗
12. 清帝國併吞台灣
13. 清初渡台移民三禁
14. 部分土著的歸化與漢化
15. 郁永河入台考察
16. 陳賴章墾號開墾台北
17. 朱一貴事件
18. 大甲西社抗官
19. 林爽文事件
20. 吳沙入墾噶瑪蘭
21. 西螺三姓大械鬥
22. 戴潮春事件
23. 台灣開港
24. 近代西教與近代醫學入台
25. 牡丹社事件
26. 「走西仔反」(法軍於清法戰爭中攻台)
27. 台灣建省與洋務建設
28. 台灣民主國成立
29. 日本頒行六三法
30. 伊能嘉矩來台進行史地民情研究
31. 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抗日
32.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創立
33. 後藤新平奠基殖民地建設
34. 北埔事件
35. 噍吧哖事件
36. 台灣教育令的頒布
37. 東京台灣留學生成立新民會
38. 台灣地方改制
39.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治警事件
40.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
41. 《台灣民報》創刊
42. 二林事件與台灣農民組合
43. 台灣民眾黨成立
44. 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
45. 台灣共產黨創立
46. 台北帝國大學創立
47. 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成立
48. 霧社事件
49. 嘉南大圳完工
50.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完工
51. 台灣首次地方選舉
52. 皇民奉公會成立
53. 日本開始在台募兵、徵兵
54. 盟軍空襲台灣
增訂版自序
前言
1. 荷蘭人佔領台灣
2. 西班牙殖民北台灣
3. 台灣開始轉口貿易
4. 荷蘭人在台大量輸出鹿皮
5. 濱田彌兵衛事件
6. 新港文書的出現
7. 荷蘭人招募大批閩南人來台
8. 郭懷一事件
9. 鄭成功攻佔台灣
10. 鄭經東寧建國
11. 鄭經反攻大陸失敗
12. 清帝國併吞台灣
13. 清初渡台移民三禁
14. 部分土著的歸化與漢化
15. 郁永河入台考察
16. 陳賴章墾號開墾台北
17. 朱一貴事件
18. 大甲西社抗官
19. 林爽文事件
20. 吳沙入墾噶瑪蘭
21. 西螺三姓大械鬥
22. 戴潮春事件
23. 台灣開港
24. 近代西教與近代醫學...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