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察.奧弗里
定價:NT$ 1930
優惠價:75 折,NT$ 1447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5
世界歷史繞不開的山頭,非軍事迷也需要的知識座標
對史上最重要戰爭的認識,不能停留在上個世紀!
二戰研究第一把交椅、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沃夫森歷史獎得主
李察.奧弗里 Richard Overy 匯聚40年的封頂之作
「一部真正的二戰全球史。」──方德萬,《戰火中國》作者
二戰85週年 × 終戰80週年
上一場大戰的陰影尚未遠去,世界就已經往下一場大戰奔去
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全球上億名男女,投入這場空前絕後、影響至今的軍事衝突?
4大典範轉移:長時段 × 全球尺度 × 混合型戰爭 × 帝國爭霸史觀
7項分析主題:政治、軍事、經濟、道德、民防、心理、法律
★ 強勢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
★ 問鼎美國軍事史協會.傑出圖書獎
★ 榮獲英國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最佳軍事史圖書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帝國仍是世界秩序的主宰,象徵文明、進步與現代。二戰結束之後,「帝國」兩字就此破產,成為沒有國家敢自稱的髒字。二戰改變了一切,但這場戰爭為何爆發?如何變成規模遍及全球的大戰?又對人類社會及世界歷史帶來什麼影響?
過去半世紀以來,無數書籍碰觸過這些問題的冰山一角,卻沒有一部完整的通史類著作能像本書一樣,將各個專業面向統整連結起來,既還原戰爭始末及經過,也深入剖析戰爭中的政治、軍事、經濟、道德、民防、心理與法律。不僅如此,本書更試圖跳脫「歐戰為主、太平洋戰場為輔」的西方傳統敘事,代之以廣納亞洲與歐美非的全球史視野,同時揚棄「善良民主國家對抗邪惡法西斯極權」的簡單二分法框架,看見這場史上最慘烈戰爭背後的複雜與細緻。
這是你我都可能聽過、卻未曾真正理解的一段歷史,出自於全球首屈一指的二戰史權威。隨著今日世局走向不安與動盪,全球衝突的隱憂再度浮上檯面。或許沒有哪個時刻,比現在更需要重新認識二戰,那場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
【本書特色】(編輯小語)
◎非軍事迷也需要的知識座標:無論是法西斯主義或俄烏戰爭,空襲戰火下的日治臺灣或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21世紀的我們在回望過去、引用歷史時最常參照的指標。這場戰爭是如此重要,我們對它的認識不能只仰賴零碎且真假難辨的網路資訊,而是迫切需要一部能系統性梳理各個層面與不同領域的著作,分析及統整宛如萬花筒般的龐雜知識,同時藉由非軍事迷也能讀懂的語言,建立起對這段歷史共同的認知基礎。
◎全面更新過去50年的研究成果:臺灣書市已有好些年沒有針對二戰史的專門著作,過去我們對這場戰爭的認識,絕大多數仍來自於李德哈特、夏伊勒、哈夫納或塔克曼的著作,以及著名政治家或軍事將領的回憶錄。這些確實是一時之選的經典,卻也幾乎都成書於五六十年前。半世紀以來,已有無數迷思被挑戰及打破、無數新觀點出現,蘇聯與東歐檔案的解密、東亞戰場的重新評估、獨裁者的動機內心世界與分析、戰爭對社會及個人的影響、非正規與不對稱作戰的興起……等。唯有全面翻新腦內的認知地圖,才好在21世紀繼續談二戰,認識這場戰爭與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係。
◎特別收錄別冊:5篇專文、14頁地圖、18頁人名地名中英對照表,方便閱讀時同步參照。
作者簡介:
李察.奧弗里(Richard Overy)
二戰研究第一把交椅,沃夫森歷史獎得主,學院專業與大眾書寫兼具。相信史家必須向學院外的大眾分享歷史,而不是把歷史變成專門獨享且難以親近的學科。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歷史學會會士。曾任教於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現為艾希特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曾在英美學界1980年代「二戰起源」的學術論戰中扮演重要角色。2007年獲英國筆會頒發二戰史寫作殊榮「赫塞爾‧蒂爾特曼獎」(Hessell-Tiltman Prize),2001年亦榮獲美國軍事史協會頒發「塞繆爾.艾略特.莫里森獎」(Samuel Eliot Morison Prize),以表彰其對戰史研究的傑出貢獻。
著作等身,出版或主編近三十本著作,包括《泰晤士世界史》、《牛津二戰史》、《紐約時報二戰全紀錄》、《盟軍為何勝利》、《獨裁者:希特勒的德國與史達林的俄國》、《訊問:深入納粹菁英的內心世界》、《俄國與二戰》、《戰略轟炸與二戰》、《皇家空軍的誕生》、《不列顛空戰的迷思與現實》、《納粹德國的經濟復甦1932-1938》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等。
譯者簡介:
譯者/黃煜文
資深譯者,譯有《耶路撒冷三千年》、《大逃離》、《前線島嶼》、《琥珀眼睛的兔子》、《歷史的歷史》、《當帝國回到家》等多部作品。
審訂/揭仲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防軍事評論作家。參與過編輯《西洋世界軍事史》套書,譯作有《永遠的企業號》、《圖說諾曼第登陸》等。
名人推薦:
審訂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專文推薦
楊肅献│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劉文│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各界推薦
明居正│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汪宏倫│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所長
伍碧雯│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廖小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于倉和│資深軍事譯者
相振為│Podcast「軍事相對論」主持人
★外國媒體與國際學界推薦
「無庸置疑的二戰全球史巨著。」──約翰.達爾文(John Darwin),《帖木兒之後》作者
「登峰造極之作,匯聚作者畢生心血,改變我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看法,勢必會待在書架上很多年。」──理察.埃文斯(Richard J. Evans),《納粹帝國三部曲》作者
「歷史學大師奧弗里主張,我們不該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單理解成善良西方民主國家與德義日等邪惡法西斯國家的對抗。他認為二戰起因於舊帝國秩序受到新崛起帝國的挑戰,而其結果就是舊帝國秩序的瓦解與新民族國家的崛起。這一框架幫助奧弗里運用其無以倫比的淵博知識,打造出一部真正的二戰全球史,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畢生對二戰深入反思的結晶。必讀之作。」──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戰火中國1937-1952》作者
「我們西方人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希特勒的二次大戰,但對數百萬亞洲人來說,那些年的衝突確實跟納粹與猶太人滅絕不大相關。這場戰爭也不是民主對抗獨裁,而是帝國與帝國之間的衝突。奧弗里融入了歐洲以外的歷史經驗,重新講述這場看似熟悉的戰爭。」──芮納.米德(Rana Mitter),《被遺忘的盟友》作者
「在時間跨度、內容深度及學術嚴謹度上都不同凡響,在領域廣度及視野清晰度上也令人印象深刻。本書正確地把二戰起點提早到1931年的中國。」──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今年是二戰史的豐收年,我們有了奧弗里這部篇幅宏大的著作。他把二戰重新定位成帝國的最後一搏,而不是單純的領土衝突。」──齊斯.洛韋(Keith Lowe),《二戰後的野蠻歐陸》作者
「在寫出二十幾本相關著作後,奧弗里拓展了規模,真正將二戰視為一場全球戰爭。這一視角帶我們用不同角度理解二戰,認識二戰的本質。」──丹尼爾.因莫瓦爾(Daniel Immerwahr),《被隱藏的帝國》作者
「二戰應該要被理解成一場橫跨歐亞且環環相扣的全球衝突。如今有許多優秀史家都在拓寬我們對亞洲二戰史的研究,其中之一就是李察.奧弗里。他在新書中主張,軸心國自視為帝國擴張的後進,並且為了取代英法帝國主導的全球秩序而發動戰爭。」──蓋瑞.巴斯(Gary J. Bass),《東京大審判》作者
「本書以獨特視角挑戰讀者對二戰的各種假設,本人願意給予最高度推薦。」──馬克.蒙茲克拉羅斯(Mark Montesclaros),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講師
「本書觀點新穎且略帶爭議,認為帝國擴張才是二戰參戰國的原動力與核心,而且不僅適用於軸心國,也包括英法等同盟國。」──強納森.克魯格(Jonathan Klug),美國陸軍上校,戰略學者暨軍事史家
「本書講述一段耳熟能詳的歷史,卻沒有落入陳腔濫調的窠臼。這是一部真正國際性的作品,對歐洲和亞太地區給予同等關注。任何對二戰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要有一本。」──葛蘭特.霍華德(Grant T. Harward),美國陸軍軍事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即使是最熱衷於研究這場戰爭的人,也能從本書中學習到新觀念。」──傑瑞.萊納柏格(Jerry D. Lenaburg),資深軍事分析師
「由於沒有一場戰爭的後果比二戰更嚴重或更深刻,人們常出於直覺認為這場戰爭的起因肯定同樣深刻。但奧弗里提供了大量證據,證明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偶然意外及個人因素的產物。」──格佛瑞.羅伯斯(Geoffrey Roberts),愛爾蘭軍事史家
「奧弗里是英國最傑出的歷史學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研究二戰的重要權威,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解釋這場戰爭。本書匯集了他數十年來的學識及思考,對這場全球戰爭進行了無與倫比的研究,幾乎每一頁都能帶來啟發與見解。」──傑洛米.克蘭(Jeremy A. Crang),蘇格蘭軍事史家
「為什麼還需要一本新二戰史?本書希望挑戰人們普遍抱持的假設,即認為二戰僅是源於軸心國的侵略野心。書中的數據、資訊與見解令人目不暇給,就算是最專業的讀者也能受益匪淺。」──《經濟學人》
「本書用最鋒利的手術刀解剖戰爭的每一個層面,內容詳實到或許不適合當成睡前讀物或挑戰Netflix,卻無疑是最好的歷史著作。」──《紐約時報》
「不朽之作,難以想像哪一本書對二戰的研究能比它更全面。」──《華爾街日報》
「歷史學家往往非常專業化,很少人能像奧弗里一樣,同時精通於外交、經濟、戰爭技藝及戰爭罪行等不同領域。他寫過多本好書,但這本最好,使所有過去關於二戰的著作都黯然失色。」──《泰晤士報》
「奧弗里的詮釋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二戰的看法。」──德國《世界報》
★臺灣各界試讀推薦
「從1980年迄今,奧弗里教授耕耘不懈,已經出版超過二十部二戰的專書。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就,無論在質或量上,都很驚人,後人應該難以企及,遑論超越。」──楊肅献,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二戰史之一。」──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本書比起國內學界稱之為『人文』學科的著作,更像是一個龐大的跨學科研究,歷史文獻之外也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國際關係乃至國際法領域的掌握。社會科學當中的事實描述、因果解釋、意義詮釋、同情理解乃至診斷、批判及處方的提出等許多學者只能堅守其一技藝,不但全都派上了用場,分析的層次從個人到集體,個別國家到國際體系,不一而足。史家之大者,或許莫過於此。」──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二戰》給我們的警惕是,我們不能只是歌頌前線女性軍人的勇氣,因為這樣的論述忽略戰爭中所延續的性別不平等,若要追尋真正的性別正義,更需要瞭解戰爭與性別權力運作的矛盾全貌。若是要瞭解軍事動員與性別政治的交錯發展,本書提供了更全面且平衡的圖像。」──劉文,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不僅能讓已經飽讀戰史的讀者,對這場大戰獲致更全面、更深刻的體會;也適合亟欲理解這場改變人類命運的大戰,卻又對傳統戰史中大量軍事細節與術語感到困擾的讀者。」──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生活在當前臺灣的人,大都不曾經歷過戰爭,但戰爭離我們其實不遠──無論是過去的戰爭,還是未來可能的戰爭。二戰扭轉了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眾多群體的命運──包括臺灣在內。臺灣不僅要處理過去的戰爭遺緒,更要做好準備,面對日益深刻的戰爭威脅。如何認識戰爭、思考戰爭,是當下共同體成員無法逃避的嚴肅課題。這部不落窠臼的鉅著,將二戰描繪為『領土型帝國的最後一戰』,對於目前依舊處在帝國夾縫中的臺灣,尤其具有啟發意義。除了帶入新的觀點講述二戰歷史,作者更從各個不同的主題與面向,深入探討『戰爭與社會』之間的多重關係與變貌,值得臺灣讀者細讀深思。本書不僅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二戰、思考二戰與當前國際局勢的關係,也刺激我們進一步探問:帝國之間的戰爭,真的結束了嗎?還是將以新的組合與樣態,重返全球歷史的舞臺?帝國角力下的臺灣,要如何自處與應對?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汪宏倫,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全球有關二次世界大戰的書汗牛充棟,但本書的分析與解釋令我印象深刻。除了描述戰爭歷史概況之外,本書從人力、記憶、經濟、道德、平民、情感及法律等面向,分析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成敗的重要因素。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烏克蘭戰爭,這些指標仍可作為分析的重要參考。本書詳細的引注更顯示作者的旁徵博引及對自己論述的嚴謹態度。」──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所長
「本書以二戰為中心,同時處理亞、歐兩個戰爭空間,運用巨量資料剖析戰前國際糾葛、戰後罪行審判、戰場上的軍事殺戮、戰場下的強暴屠殺與民間抵抗……厚達三冊的巨著,以多重視角、多元面向告訴讀者:想瞭解歷史,沒有懶人包,只有耐心閱讀與持續反思!」──伍碧雯,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描繪二戰歷史的相關書籍五花八門,奧弗里的這本書卻能做到在敘述上文字流暢且情節吸引人,在論理上又能提供科學且系統化的證據和具測量性的理論觀點來輔佐,這對一般讀者或者研究者來說,都是難得的瑰寶。尤其現在我們已不能稱為處於無戰的和平盛世,烏俄戰爭或以哈衝突,乃至於台海之間都可說是深受二戰後安排的影響,要能釐清其中脈絡,本書不得不讀。」──廖小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在二戰結束即將屆滿八十年的此刻,重新探討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為何?李察.奧弗里在本書敘寫上有兩大洞察:首先,拋棄『民主vs.獨裁』的道德文飾,直指二戰根本就是『帝國』之間的衝突;其次,矯正『歐洲中心觀』的視野扭曲。除歐陸之外,戰時或戰後的印太區域也相當關鍵,戰爭對於東、西方的影響都難以磨滅。這兩大洞察引導讀者至全球史的格局,且在人類逐漸面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隱憂中,構成批判帝國行徑、突破國界藩籬、跨越文化隔閡等行動的重要基礎。」──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本書以二戰為題但不限於二戰,透過『帝國』這個有力的解釋框架,詳細鋪陳前因後果,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龐大歷史事件,編織出一幅成彼此相關、充滿意義的圖像。二戰、戰爭、帝國、民族國家在108課綱歷史必修、選修課程都是重要主題,與本書疊合度非常高。現今課程強調的區域互動,也與本書全球視野互通。光是將二戰起點設定在1931年就極具眼光。二戰雖然如此重要,課堂談法卻容易陷入窠臼。本書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深具眼光的解讀,加上譯文流暢好讀,將成為歷史老師備課、進修的重要參考。」──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英國軍事史巨擘李察.奧弗里跳脫以往的框架,改以宏觀的歷史角度為經緯,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出現的新帝國主義切入,抽絲剝繭地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各主要交戰國累積幾十年之久的諸多內外部問題,還有各方利益衝突的根源,進而帶領讀者重新看待並思索這場至今依然影響到世界許多地方的全球大戰,並深入探討戰爭在軍事以外各層面的影響。若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戰比喻成一個人,以往的戰史可說是外表和血肉,而這本書就是骨架和靈魂。」──于倉和,資深軍事譯者
「我們為什麼要讀二戰歷史?我的答案很簡單:歷史會重演。這場人類歷史迄今最大規模的戰爭,從衝突管理、戰略戰術、人力動員等各個層面,都是遠離戰爭許久、但是身處高度戰爭風險的我們,最好的借鏡。以烏俄戰爭為例,儘管武器科技日新月異,仍然難逃壕溝戰等傳統打法;而與平民相關的人力動員、民防知識,早在二戰就有許多前車之鑑,也有許多難以想像的慘烈後果。本書與其他二戰歷史書籍的差異,在於不只著重於戰略、戰術與戰具,而是更貼近你我的生活,真正從二戰歷史經驗,準備戰爭並且避免戰爭。」──相振為,Podcast「軍事相對論」主持人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1折97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4 |
5折 | 2 |
6折 | 1 |
7折 | 17 |
作者:李察.奧弗里
優惠價: 75 折, NT$ 1447 NT$ 193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3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5
世界歷史繞不開的山頭,非軍事迷也需要的知識座標
對史上最重要戰爭的認識,不能停留在上個世紀!
二戰研究第一把交椅、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沃夫森歷史獎得主
李察.奧弗里 Richard Overy 匯聚40年的封頂之作
「一部真正的二戰全球史。」──方德萬,《戰火中國》作者
二戰85週年 × 終戰80週年
上一場大戰的陰影尚未遠去,世界就已經往下一場大戰奔去
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全球上億名男女,投入這場空前絕後、影響至今的軍事衝突?
4大典範轉移:長時段 × 全球尺度 × 混合型戰爭 × 帝國爭霸史觀
7項分析主題:政治、軍事、經濟、道德、民防、心理、法律
★ 強勢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
★ 問鼎美國軍事史協會.傑出圖書獎
★ 榮獲英國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最佳軍事史圖書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帝國仍是世界秩序的主宰,象徵文明、進步與現代。二戰結束之後,「帝國」兩字就此破產,成為沒有國家敢自稱的髒字。二戰改變了一切,但這場戰爭為何爆發?如何變成規模遍及全球的大戰?又對人類社會及世界歷史帶來什麼影響?
過去半世紀以來,無數書籍碰觸過這些問題的冰山一角,卻沒有一部完整的通史類著作能像本書一樣,將各個專業面向統整連結起來,既還原戰爭始末及經過,也深入剖析戰爭中的政治、軍事、經濟、道德、民防、心理與法律。不僅如此,本書更試圖跳脫「歐戰為主、太平洋戰場為輔」的西方傳統敘事,代之以廣納亞洲與歐美非的全球史視野,同時揚棄「善良民主國家對抗邪惡法西斯極權」的簡單二分法框架,看見這場史上最慘烈戰爭背後的複雜與細緻。
這是你我都可能聽過、卻未曾真正理解的一段歷史,出自於全球首屈一指的二戰史權威。隨著今日世局走向不安與動盪,全球衝突的隱憂再度浮上檯面。或許沒有哪個時刻,比現在更需要重新認識二戰,那場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
【本書特色】(編輯小語)
◎非軍事迷也需要的知識座標:無論是法西斯主義或俄烏戰爭,空襲戰火下的日治臺灣或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21世紀的我們在回望過去、引用歷史時最常參照的指標。這場戰爭是如此重要,我們對它的認識不能只仰賴零碎且真假難辨的網路資訊,而是迫切需要一部能系統性梳理各個層面與不同領域的著作,分析及統整宛如萬花筒般的龐雜知識,同時藉由非軍事迷也能讀懂的語言,建立起對這段歷史共同的認知基礎。
◎全面更新過去50年的研究成果:臺灣書市已有好些年沒有針對二戰史的專門著作,過去我們對這場戰爭的認識,絕大多數仍來自於李德哈特、夏伊勒、哈夫納或塔克曼的著作,以及著名政治家或軍事將領的回憶錄。這些確實是一時之選的經典,卻也幾乎都成書於五六十年前。半世紀以來,已有無數迷思被挑戰及打破、無數新觀點出現,蘇聯與東歐檔案的解密、東亞戰場的重新評估、獨裁者的動機內心世界與分析、戰爭對社會及個人的影響、非正規與不對稱作戰的興起……等。唯有全面翻新腦內的認知地圖,才好在21世紀繼續談二戰,認識這場戰爭與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係。
◎特別收錄別冊:5篇專文、14頁地圖、18頁人名地名中英對照表,方便閱讀時同步參照。
作者簡介:
李察.奧弗里(Richard Overy)
二戰研究第一把交椅,沃夫森歷史獎得主,學院專業與大眾書寫兼具。相信史家必須向學院外的大眾分享歷史,而不是把歷史變成專門獨享且難以親近的學科。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歷史學會會士。曾任教於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現為艾希特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曾在英美學界1980年代「二戰起源」的學術論戰中扮演重要角色。2007年獲英國筆會頒發二戰史寫作殊榮「赫塞爾‧蒂爾特曼獎」(Hessell-Tiltman Prize),2001年亦榮獲美國軍事史協會頒發「塞繆爾.艾略特.莫里森獎」(Samuel Eliot Morison Prize),以表彰其對戰史研究的傑出貢獻。
著作等身,出版或主編近三十本著作,包括《泰晤士世界史》、《牛津二戰史》、《紐約時報二戰全紀錄》、《盟軍為何勝利》、《獨裁者:希特勒的德國與史達林的俄國》、《訊問:深入納粹菁英的內心世界》、《俄國與二戰》、《戰略轟炸與二戰》、《皇家空軍的誕生》、《不列顛空戰的迷思與現實》、《納粹德國的經濟復甦1932-1938》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等。
譯者簡介:
譯者/黃煜文
資深譯者,譯有《耶路撒冷三千年》、《大逃離》、《前線島嶼》、《琥珀眼睛的兔子》、《歷史的歷史》、《當帝國回到家》等多部作品。
審訂/揭仲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防軍事評論作家。參與過編輯《西洋世界軍事史》套書,譯作有《永遠的企業號》、《圖說諾曼第登陸》等。
名人推薦:
審訂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專文推薦
楊肅献│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劉文│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各界推薦
明居正│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汪宏倫│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所長
伍碧雯│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廖小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于倉和│資深軍事譯者
相振為│Podcast「軍事相對論」主持人
★外國媒體與國際學界推薦
「無庸置疑的二戰全球史巨著。」──約翰.達爾文(John Darwin),《帖木兒之後》作者
「登峰造極之作,匯聚作者畢生心血,改變我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看法,勢必會待在書架上很多年。」──理察.埃文斯(Richard J. Evans),《納粹帝國三部曲》作者
「歷史學大師奧弗里主張,我們不該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單理解成善良西方民主國家與德義日等邪惡法西斯國家的對抗。他認為二戰起因於舊帝國秩序受到新崛起帝國的挑戰,而其結果就是舊帝國秩序的瓦解與新民族國家的崛起。這一框架幫助奧弗里運用其無以倫比的淵博知識,打造出一部真正的二戰全球史,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畢生對二戰深入反思的結晶。必讀之作。」──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戰火中國1937-1952》作者
「我們西方人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希特勒的二次大戰,但對數百萬亞洲人來說,那些年的衝突確實跟納粹與猶太人滅絕不大相關。這場戰爭也不是民主對抗獨裁,而是帝國與帝國之間的衝突。奧弗里融入了歐洲以外的歷史經驗,重新講述這場看似熟悉的戰爭。」──芮納.米德(Rana Mitter),《被遺忘的盟友》作者
「在時間跨度、內容深度及學術嚴謹度上都不同凡響,在領域廣度及視野清晰度上也令人印象深刻。本書正確地把二戰起點提早到1931年的中國。」──賽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今年是二戰史的豐收年,我們有了奧弗里這部篇幅宏大的著作。他把二戰重新定位成帝國的最後一搏,而不是單純的領土衝突。」──齊斯.洛韋(Keith Lowe),《二戰後的野蠻歐陸》作者
「在寫出二十幾本相關著作後,奧弗里拓展了規模,真正將二戰視為一場全球戰爭。這一視角帶我們用不同角度理解二戰,認識二戰的本質。」──丹尼爾.因莫瓦爾(Daniel Immerwahr),《被隱藏的帝國》作者
「二戰應該要被理解成一場橫跨歐亞且環環相扣的全球衝突。如今有許多優秀史家都在拓寬我們對亞洲二戰史的研究,其中之一就是李察.奧弗里。他在新書中主張,軸心國自視為帝國擴張的後進,並且為了取代英法帝國主導的全球秩序而發動戰爭。」──蓋瑞.巴斯(Gary J. Bass),《東京大審判》作者
「本書以獨特視角挑戰讀者對二戰的各種假設,本人願意給予最高度推薦。」──馬克.蒙茲克拉羅斯(Mark Montesclaros),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講師
「本書觀點新穎且略帶爭議,認為帝國擴張才是二戰參戰國的原動力與核心,而且不僅適用於軸心國,也包括英法等同盟國。」──強納森.克魯格(Jonathan Klug),美國陸軍上校,戰略學者暨軍事史家
「本書講述一段耳熟能詳的歷史,卻沒有落入陳腔濫調的窠臼。這是一部真正國際性的作品,對歐洲和亞太地區給予同等關注。任何對二戰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要有一本。」──葛蘭特.霍華德(Grant T. Harward),美國陸軍軍事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即使是最熱衷於研究這場戰爭的人,也能從本書中學習到新觀念。」──傑瑞.萊納柏格(Jerry D. Lenaburg),資深軍事分析師
「由於沒有一場戰爭的後果比二戰更嚴重或更深刻,人們常出於直覺認為這場戰爭的起因肯定同樣深刻。但奧弗里提供了大量證據,證明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偶然意外及個人因素的產物。」──格佛瑞.羅伯斯(Geoffrey Roberts),愛爾蘭軍事史家
「奧弗里是英國最傑出的歷史學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研究二戰的重要權威,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解釋這場戰爭。本書匯集了他數十年來的學識及思考,對這場全球戰爭進行了無與倫比的研究,幾乎每一頁都能帶來啟發與見解。」──傑洛米.克蘭(Jeremy A. Crang),蘇格蘭軍事史家
「為什麼還需要一本新二戰史?本書希望挑戰人們普遍抱持的假設,即認為二戰僅是源於軸心國的侵略野心。書中的數據、資訊與見解令人目不暇給,就算是最專業的讀者也能受益匪淺。」──《經濟學人》
「本書用最鋒利的手術刀解剖戰爭的每一個層面,內容詳實到或許不適合當成睡前讀物或挑戰Netflix,卻無疑是最好的歷史著作。」──《紐約時報》
「不朽之作,難以想像哪一本書對二戰的研究能比它更全面。」──《華爾街日報》
「歷史學家往往非常專業化,很少人能像奧弗里一樣,同時精通於外交、經濟、戰爭技藝及戰爭罪行等不同領域。他寫過多本好書,但這本最好,使所有過去關於二戰的著作都黯然失色。」──《泰晤士報》
「奧弗里的詮釋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二戰的看法。」──德國《世界報》
★臺灣各界試讀推薦
「從1980年迄今,奧弗里教授耕耘不懈,已經出版超過二十部二戰的專書。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就,無論在質或量上,都很驚人,後人應該難以企及,遑論超越。」──楊肅献,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二戰史之一。」──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本書比起國內學界稱之為『人文』學科的著作,更像是一個龐大的跨學科研究,歷史文獻之外也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國際關係乃至國際法領域的掌握。社會科學當中的事實描述、因果解釋、意義詮釋、同情理解乃至診斷、批判及處方的提出等許多學者只能堅守其一技藝,不但全都派上了用場,分析的層次從個人到集體,個別國家到國際體系,不一而足。史家之大者,或許莫過於此。」──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二戰》給我們的警惕是,我們不能只是歌頌前線女性軍人的勇氣,因為這樣的論述忽略戰爭中所延續的性別不平等,若要追尋真正的性別正義,更需要瞭解戰爭與性別權力運作的矛盾全貌。若是要瞭解軍事動員與性別政治的交錯發展,本書提供了更全面且平衡的圖像。」──劉文,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不僅能讓已經飽讀戰史的讀者,對這場大戰獲致更全面、更深刻的體會;也適合亟欲理解這場改變人類命運的大戰,卻又對傳統戰史中大量軍事細節與術語感到困擾的讀者。」──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生活在當前臺灣的人,大都不曾經歷過戰爭,但戰爭離我們其實不遠──無論是過去的戰爭,還是未來可能的戰爭。二戰扭轉了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眾多群體的命運──包括臺灣在內。臺灣不僅要處理過去的戰爭遺緒,更要做好準備,面對日益深刻的戰爭威脅。如何認識戰爭、思考戰爭,是當下共同體成員無法逃避的嚴肅課題。這部不落窠臼的鉅著,將二戰描繪為『領土型帝國的最後一戰』,對於目前依舊處在帝國夾縫中的臺灣,尤其具有啟發意義。除了帶入新的觀點講述二戰歷史,作者更從各個不同的主題與面向,深入探討『戰爭與社會』之間的多重關係與變貌,值得臺灣讀者細讀深思。本書不僅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二戰、思考二戰與當前國際局勢的關係,也刺激我們進一步探問:帝國之間的戰爭,真的結束了嗎?還是將以新的組合與樣態,重返全球歷史的舞臺?帝國角力下的臺灣,要如何自處與應對?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汪宏倫,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全球有關二次世界大戰的書汗牛充棟,但本書的分析與解釋令我印象深刻。除了描述戰爭歷史概況之外,本書從人力、記憶、經濟、道德、平民、情感及法律等面向,分析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成敗的重要因素。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烏克蘭戰爭,這些指標仍可作為分析的重要參考。本書詳細的引注更顯示作者的旁徵博引及對自己論述的嚴謹態度。」──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所長
「本書以二戰為中心,同時處理亞、歐兩個戰爭空間,運用巨量資料剖析戰前國際糾葛、戰後罪行審判、戰場上的軍事殺戮、戰場下的強暴屠殺與民間抵抗……厚達三冊的巨著,以多重視角、多元面向告訴讀者:想瞭解歷史,沒有懶人包,只有耐心閱讀與持續反思!」──伍碧雯,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描繪二戰歷史的相關書籍五花八門,奧弗里的這本書卻能做到在敘述上文字流暢且情節吸引人,在論理上又能提供科學且系統化的證據和具測量性的理論觀點來輔佐,這對一般讀者或者研究者來說,都是難得的瑰寶。尤其現在我們已不能稱為處於無戰的和平盛世,烏俄戰爭或以哈衝突,乃至於台海之間都可說是深受二戰後安排的影響,要能釐清其中脈絡,本書不得不讀。」──廖小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在二戰結束即將屆滿八十年的此刻,重新探討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為何?李察.奧弗里在本書敘寫上有兩大洞察:首先,拋棄『民主vs.獨裁』的道德文飾,直指二戰根本就是『帝國』之間的衝突;其次,矯正『歐洲中心觀』的視野扭曲。除歐陸之外,戰時或戰後的印太區域也相當關鍵,戰爭對於東、西方的影響都難以磨滅。這兩大洞察引導讀者至全球史的格局,且在人類逐漸面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隱憂中,構成批判帝國行徑、突破國界藩籬、跨越文化隔閡等行動的重要基礎。」──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本書以二戰為題但不限於二戰,透過『帝國』這個有力的解釋框架,詳細鋪陳前因後果,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龐大歷史事件,編織出一幅成彼此相關、充滿意義的圖像。二戰、戰爭、帝國、民族國家在108課綱歷史必修、選修課程都是重要主題,與本書疊合度非常高。現今課程強調的區域互動,也與本書全球視野互通。光是將二戰起點設定在1931年就極具眼光。二戰雖然如此重要,課堂談法卻容易陷入窠臼。本書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深具眼光的解讀,加上譯文流暢好讀,將成為歷史老師備課、進修的重要參考。」──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英國軍事史巨擘李察.奧弗里跳脫以往的框架,改以宏觀的歷史角度為經緯,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出現的新帝國主義切入,抽絲剝繭地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各主要交戰國累積幾十年之久的諸多內外部問題,還有各方利益衝突的根源,進而帶領讀者重新看待並思索這場至今依然影響到世界許多地方的全球大戰,並深入探討戰爭在軍事以外各層面的影響。若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戰比喻成一個人,以往的戰史可說是外表和血肉,而這本書就是骨架和靈魂。」──于倉和,資深軍事譯者
「我們為什麼要讀二戰歷史?我的答案很簡單:歷史會重演。這場人類歷史迄今最大規模的戰爭,從衝突管理、戰略戰術、人力動員等各個層面,都是遠離戰爭許久、但是身處高度戰爭風險的我們,最好的借鏡。以烏俄戰爭為例,儘管武器科技日新月異,仍然難逃壕溝戰等傳統打法;而與平民相關的人力動員、民防知識,早在二戰就有許多前車之鑑,也有許多難以想像的慘烈後果。本書與其他二戰歷史書籍的差異,在於不只著重於戰略、戰術與戰具,而是更貼近你我的生活,真正從二戰歷史經驗,準備戰爭並且避免戰爭。」──相振為,Podcast「軍事相對論」主持人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4 |
5折 | 2 |
6折 | 1 |
7折 | 17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1折97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