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蓋文.普瑞特─平尼
定價:NT$ 520
優惠價:9 折,NT$ 468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4
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是哪種雲?
孫悟空駕的觔斗雲又是哪一種?
晴天、雨天、颱風天,看雲就知道?
有趣的飛機凝結尾會造成氣候變化?
雲量多寡,牽動人類存亡關鍵?!
這本精采的「賞雲指南」包山包海,詳細介紹風起雲湧的科學原理,
還有朵朵白雲的趣聞軼事、文學典故及神話。
請跟著賞雲達人,一起讀懂大氣的表情!
雲不僅把天空妝點得多采多姿,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小愛看雲的作者為大力推廣雲的美好,發起「賞雲協會」,並在眾所期待下寫出這本精采的「賞雲指南」。本書以雲的十大分類為基礎,包括積雲、積雨雲、層雲、層積雲、高積雲、高層雲、雨層雲、卷雲、卷積雲和卷層雲,也搜羅各種奇特的雲、飛機凝結尾、晨光雲等,就每一種雲的特色講述不同的故事。
除了介紹各種與雲相關的科學原理,隨手拈來更有許多雲的神話故事與傳說,以及和雲有關的社會與歷史事件,並收集數百張提綱挈領的圖表協助說明,包羅萬象,趣味橫生。就讓我們帶著這本書,一起賞雲去!
想讀懂大氣的心聲,要先看懂雲的千變萬化。
這本書可以讓你知道:
‧會讓人得季節性憂鬱症的是什麼雲?
‧看似魚鱗狀的雲究竟是哪種魚的分身?
‧哪種雲讓飛行員從一萬公尺高空墜下還能保命?
好多你想不到與雲有關的奇聞妙事,通通在這裡!
★「青年尬科學」好書100推薦
★ 科學月刊【科普閱讀年】好書入選
作者簡介:
蓋文.普瑞特─平尼(Gavin Pretor-Pinney)
畢業於牛津大學,英國知名記者,曾與友人共同創辦《遊手好閒》雜誌(Idler Magazine)。原本是科學白痴,但因從小熱愛看雲,進而努力鑽研與雲有關的一切知識,並發起「賞雲協會」(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有來自全球各地多名「雲友」加入這個跨國組織,一同分享對雲的喜好。
譯者簡介:
黃靜雅
臺大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臺大大氣系助教,並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研究所研習一年,合著有《台灣天氣變!變!變!:感受奇妙的五季》(遠流)。她亦致力於音樂詞曲創作,曾出版個人專輯《看月娘》,以及合輯《辦桌》、《鵝媽媽出嫁》、《台語創作藝術歌曲集》等,也曾製作主持廣播兒童節目「綠色兒童樂園」,並以臺語童謠專輯《春天佇陀位》獲得2007年第18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名人推薦:
【名家好評推薦】
王寶貫(中央研究院院士暨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任立渝(TVBS氣象主播)
吳育雅(臺灣大學師培中心專技助理教授)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彭啟明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
這本書把一般在普通氣象學上提到的一些重要的雲狀,像卷雲、積雲、層雲,以及這些雲在不同高度的雲種、雲屬和它們代表的天氣狀況,用詼諧幽默(有時簡直是滑稽突梯)的語氣一一詳細解釋,光看這些解釋法,你就知道本書作者是個妙人兒。因此這書讀來絕對不會枯燥無味,可以讓你在愉快的心情下了解一些雲的科學事實。
──王寶貫(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本《看雲趣》真的可讓人看得有趣而一直看下去,因作者用完全不同於一般科普書的表現方式,以各種故事切入到雲的介紹,增加讀書的趣味。
──任立渝(前TVBS氣象主播)
《看雲趣》作者普瑞特─平尼是誘發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高手,不僅讓讀者感受每一種雲都有靈性,同時也期待讀者能通透理解這些現象是如何出現的。
──吳育雅(臺灣大學師培中心專技助理教授)
身為颱風研究者,閱讀《看雲趣》一書,有相當多的啟發與樂趣。而本書難度適中,也相當適合做為社會大眾或中學生的科普讀物,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一同領略「賞雲」的樂趣。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及文學的內涵,相信對每個想要開始看天氣的讀者,甚至是專業的氣象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參考性的書,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朋友,帶著《看雲趣》一起看雲去。
──彭啟明 (環境部長)
【地科教師好評推薦】
作者除了詳述雲的科學分類外,更讓我們認識雲對生活中文學和美學,甚至文化活動和歷史事件的影響,本書實是一本有趣且可讀性很高的科普傑作。
──李文禮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
對現象的觀察是發展科學素養能力的第一步,透過作者從科學、文化、社會等不同觀點分享看雲的經驗,提供了寶貴的方法,讓讀者能從觀測、故事與生活中建立與天空之間的聯結。
──葉鈞喬 (國立竹東高級中學教師)
帶領學生觀測雲超過十五年,學生一開始總會好奇與浪漫地觀測,時間久了碰到觀測雲狀的瓶頸後,我總會推薦《看雲趣》入門道。本書的故事情節不啻饒富趣味,更會令人深深地讚嘆與神往……
──劉育宏 (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教師)
用腦看雲,讀雲的科學;用心看雲,賞雲的趣味。
作者從生活經驗著手,並用貼切的比喻,帶領賞雲的讀者認識雲。其中「辨別雲類小撇步」更是一個入門的好工具。
──謝莉芬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教師)
媒體推薦:
觀雲而後知天象
任立渝(前TVBS氣象主播)
只要向外看、向上看都可看到雲,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現象鐵定是雲。一般人看雲都是看雲的形態、色彩、數量等的變化,只要雲量增多、加厚、變暗,就知道應該要下雨了,這是大多數人對雲的認識。
每天的氣象報導中,晴、多雲、陰就是指天空中雲的數量;下雨、降雪、冰雹、雷電等更是由雲中發生;雲的厚薄及遮蓋天空的比例,又影響到地面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及向外放出的熱能,這與每天氣溫的高低有關,可見雲與我們的生活是多麼關係密切。
事實上,雲就是隨著大氣層內的氣流流動、水汽的增減、熱量吸收或放出的改變等,而能出現各種形態與數量的變動,完全反應出大氣的狀況,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天氣變化,所以在天氣預報中,對雲的觀測是相當重要的項目。在全世界各地的氣象觀測站,氣象人員每天都要定時看雲,包括記錄雲的數量、高度種類等,接著預報人員從雲的資料去了解大氣的現況及探討未來的變化,最後做出天氣預報。然而,雲的觀測卻是所有氣象觀測項目中最困難者,原因是雲的變化太大,雖有因形態高度劃分出來的四族十屬,但常有一些雲不屬於這十種標準雲,所以對於看雲的訓練就是要「多看」。
市面上有關氣象的書籍原就不多,除教科書外,讓一般人看的科普書更少,其中談雲的又更少,而且多半像教科書一般說明雲的分類與生成等知識,或者有如圖鑑般,用很多圖片介紹各種雲的類型,雖很詳實但趣味不高,一般人常不太能一直看下去。這本《看雲趣》真的可讓人看得有趣而一直看下去,因作者用完全不同於一般科普書的表現方式,以各種故事切入到雲的介紹,增加讀書的趣味。
雖然本書強調不是氣象教科書,作者也稱自己非氣象專家,但內容包括了所有雲的知識、類型及其他特殊的雲,不僅描述雲的形態變化,也談到雲的結構、理論及對天氣影響等,絕對可作為氣象相關科系學生的用書,也是一般人最好的賞雲書,如果科普書都能有這本書的表現方式,一定可提升讀書興趣。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也是一本值得每個家庭收藏、提供父母子女共同學習欣賞雲的好書。其實要能認識雲,唯一方法除了有好的參考書,就是要多看雲,看得越多,越能欣賞雲的美麗。
好奇與想像的趣味,從觀看雲開始
吳育雅(臺灣大學師培中心專技助理教授)
科學教室裡的「雲」往往有些單調,用心的老師也許在牆上掛了一張雲的分類圖表,課程卻必須守著「核心概念」標準程序:飽和曲線路徑、舉升、凝結條件、分類、歸檔四族十屬。乏味的學習方式與情境,有效地掠奪了學習的樂趣!那麼,如何讓人想要認識雲,甚至渴望去探究多姿多彩的大氣變化呢?
《看雲趣》作者普瑞特─平尼是誘發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高手,不僅讓讀者感受每一種雲都有靈性,同時也期待讀者能通透理解這些現象是如何出現的。你想知道常被誤認為不明飛行物的莢狀雲或正在發展水龍捲或陸龍捲的管狀雲是怎麼形成的嗎?可以先翻閱第五章「高積雲」與第十一章「奇特的雲」。你若好奇野心勃勃的高聳雷雨雲如何拓展成狂野的對流雷電風暴?可在第二章跟隨藍欽中校翻滾飛騰的親身經歷走進積雨雲。
遇到讓天空灰白無邊、無聊一致的高層雲,作者便透過光影色彩來揮灑這種雲的個性。至於死氣沈沈會讓人陷入幽閉恐懼症的層雲,則一面形容它「像太熟的朋友堅持要與你形影不離,卻侵犯了你的空間」,又以「究竟如何使一整層空氣都降溫到可以凝結成雲?」這個問句,勾引你跟隨挖掘下去。你必然見過晴空萬里的湛藍天色,只有在飛機後尾隨的凝結尾有時很快消失,有時擴展成漫舞波動,有時卻如刀畫過卷層雲形成「消散尾」;作者就是能變換視覺的焦點,在每一篇章為各種雲譜出精彩變換的戲碼。
作者也坦言,身為賞雲迷實在不該把生命全用在書上。喜愛雲最好的方式,還是直接仰起頭賞雲吧!只要開始仰起頭觀賞天空,總會發現頭頂上這一大片天,有著無窮的變化。水氣是大氣戲碼中令人迴腸蕩氣的主角,變臉、變身是她的絕活,然而在不同高度凝結的雲,對地球氣候有全然不一樣的影響。因為雲可以遮陽,減少進入大氣與地表的太陽輻射;同時也能夠讓地球保暖,阻礙地表與大氣的熱逸散,是目前氣候變遷尚待瞭解的難題。讀到本書的末篇,已不僅止是有趣的科普書,還感受到字裡行間的鋪陳。深深期待著普羅大眾能從體驗觀賞雲開始,對於周遭的現象不自主地萌發關注與興趣!
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黃庭堅在春遊時,和武陵人一樣為桃花的美景所誘,但他沒有走入祕境桃花源,而是在穿花尋路中,直入白雲深處,覺得在那兒可以找到氣象壯闊的彩虹。
而我個人和雲的相遇,可就沒那浪漫了。多年前我與臺大研究團隊推動追風計畫(DOTSTAR,侵臺颱風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實驗),搭乘漢翔公司ASTRA噴射機到颱風上空進行投落送標靶觀測,透過飛機上小小的窗格,我們置身型態各異、變化多端的雲彩,實在令人目眩神迷卻又膽戰心驚。穿梭在颱風周圍陰暗叢聚的烏雲中,瞥見遠處從縫隙裡乍現的光亮時,我總不自覺想起「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這句諺語,「撥雲見日」一詞畢竟還是正向得多。
相較之下,本書作者普瑞特─平尼對雲可說是極為專情,不為虹霓不為雨,無所遲疑無所懼,只為了對雲的痴迷,不但成立「賞雲協會」集結同好,甚至為了一口氣解決「雲友」們對雲的各種疑問,竟從一介科學的門外漢,苦心孤詣、深入研究,晉身為科普專著的作者,完成了這本好書,獻給所有愛雲的同好。書中以各種雲存在的高度分章節,由低而高,細數十三種雲的型態、特徵、分辨的方法、形成的科學原理等等,將夢幻如棉花的雲朵一一拆解,使其依然美麗卻不再神祕。
然而本書更為特別的一點是,記者出身的普瑞特─平尼具有極為豐富的人文素養,在科學之外,還蒐羅了許多和雲相關的歷史、軼聞、戲劇、神話、藝術、文學、各地信仰風俗等等,搭配各種雲穿插介紹,引領讀者從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親近自然現象,加上他的文筆風趣、妙語如珠,讀來毫無冷場,令人拍案叫絕。
我曾執筆翻譯過科普書《颱風》,深知要能精準地傳達翻譯作品中的語言趣味是相當困難的事,而這些趣味還得建立在一定的科學知識之上,更是難上加難。本書譯者黃靜雅畢業於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創作者,會譜曲、唱歌、主持廣播,並從事寫作及翻譯,文筆流暢自然,相當成功地傳遞了作者的詼諧筆觸,又能正確解釋科學知識,本書讓人讀來興味盎然,譯者絕對功不可沒。
身為颱風研究者,閱讀《看雲趣》一書,有相當多的啟發與樂趣。而本書難度適中,也相當適合做為社會大眾或中學生的科普讀物,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一同領略「賞雲」的樂趣。
從雲開始的氣象之旅
彭啟明 (環境部長)
雲對整個大氣科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環節。記得我唸碩士時,要研究如何量測邊界層高度,也就是雲常成形的那個地方。博士班時,在國外學了如何觀測雲,例如雲的種子──雲凝結核,還有雲滴大小、數目。冬天時到陽明山頂收集雲霧水,分析物理及化學成分,利用各種工具剖析臺灣冬天層狀雲和鋒面雲系的特性。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大氣環境。例如酸雨或汙染物的傳送,雲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甚至連全球暖化或冷卻都和雲有密切關連。
我跳入氣象產業後,要在每天實務中從預報或觀測來協助客戶掌握天氣,更需要看雲,可是在辦公室只靠電腦模式或衛星雲圖,始終無法真正掌握雲的變化。於是我和同事們習慣到戶外看看雲,真正從雲的顏色及走向來掌握天氣。
我在大學教書時,很喜歡告訴年輕學子要把觀測雲學好,外出旅遊時可以增添話題,也可以讓更多人對你佩服萬分。而我擔任氣象主播時,在談天說地單元中也大量使用雲的照片,透過雲來說明天氣更容易讓大家了解。
很高興這本《看雲趣》能在遠流出版公司的努力下出版,特別是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及文學的內涵,相信對每個想要開始看天氣的讀者,甚至是專業的氣象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參考性的書,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朋友,帶著《看雲趣》一起看雲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蓋文.普瑞特─平尼
優惠價: 9 折, NT$ 468 NT$ 52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4
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是哪種雲?
孫悟空駕的觔斗雲又是哪一種?
晴天、雨天、颱風天,看雲就知道?
有趣的飛機凝結尾會造成氣候變化?
雲量多寡,牽動人類存亡關鍵?!
這本精采的「賞雲指南」包山包海,詳細介紹風起雲湧的科學原理,
還有朵朵白雲的趣聞軼事、文學典故及神話。
請跟著賞雲達人,一起讀懂大氣的表情!
雲不僅把天空妝點得多采多姿,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小愛看雲的作者為大力推廣雲的美好,發起「賞雲協會」,並在眾所期待下寫出這本精采的「賞雲指南」。本書以雲的十大分類為基礎,包括積雲、積雨雲、層雲、層積雲、高積雲、高層雲、雨層雲、卷雲、卷積雲和卷層雲,也搜羅各種奇特的雲、飛機凝結尾、晨光雲等,就每一種雲的特色講述不同的故事。
除了介紹各種與雲相關的科學原理,隨手拈來更有許多雲的神話故事與傳說,以及和雲有關的社會與歷史事件,並收集數百張提綱挈領的圖表協助說明,包羅萬象,趣味橫生。就讓我們帶著這本書,一起賞雲去!
想讀懂大氣的心聲,要先看懂雲的千變萬化。
這本書可以讓你知道:
‧會讓人得季節性憂鬱症的是什麼雲?
‧看似魚鱗狀的雲究竟是哪種魚的分身?
‧哪種雲讓飛行員從一萬公尺高空墜下還能保命?
好多你想不到與雲有關的奇聞妙事,通通在這裡!
★「青年尬科學」好書100推薦
★ 科學月刊【科普閱讀年】好書入選
作者簡介:
蓋文.普瑞特─平尼(Gavin Pretor-Pinney)
畢業於牛津大學,英國知名記者,曾與友人共同創辦《遊手好閒》雜誌(Idler Magazine)。原本是科學白痴,但因從小熱愛看雲,進而努力鑽研與雲有關的一切知識,並發起「賞雲協會」(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有來自全球各地多名「雲友」加入這個跨國組織,一同分享對雲的喜好。
譯者簡介:
黃靜雅
臺大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臺大大氣系助教,並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研究所研習一年,合著有《台灣天氣變!變!變!:感受奇妙的五季》(遠流)。她亦致力於音樂詞曲創作,曾出版個人專輯《看月娘》,以及合輯《辦桌》、《鵝媽媽出嫁》、《台語創作藝術歌曲集》等,也曾製作主持廣播兒童節目「綠色兒童樂園」,並以臺語童謠專輯《春天佇陀位》獲得2007年第18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名人推薦:
【名家好評推薦】
王寶貫(中央研究院院士暨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任立渝(TVBS氣象主播)
吳育雅(臺灣大學師培中心專技助理教授)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彭啟明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
這本書把一般在普通氣象學上提到的一些重要的雲狀,像卷雲、積雲、層雲,以及這些雲在不同高度的雲種、雲屬和它們代表的天氣狀況,用詼諧幽默(有時簡直是滑稽突梯)的語氣一一詳細解釋,光看這些解釋法,你就知道本書作者是個妙人兒。因此這書讀來絕對不會枯燥無味,可以讓你在愉快的心情下了解一些雲的科學事實。
──王寶貫(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本《看雲趣》真的可讓人看得有趣而一直看下去,因作者用完全不同於一般科普書的表現方式,以各種故事切入到雲的介紹,增加讀書的趣味。
──任立渝(前TVBS氣象主播)
《看雲趣》作者普瑞特─平尼是誘發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高手,不僅讓讀者感受每一種雲都有靈性,同時也期待讀者能通透理解這些現象是如何出現的。
──吳育雅(臺灣大學師培中心專技助理教授)
身為颱風研究者,閱讀《看雲趣》一書,有相當多的啟發與樂趣。而本書難度適中,也相當適合做為社會大眾或中學生的科普讀物,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一同領略「賞雲」的樂趣。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及文學的內涵,相信對每個想要開始看天氣的讀者,甚至是專業的氣象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參考性的書,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朋友,帶著《看雲趣》一起看雲去。
──彭啟明 (環境部長)
【地科教師好評推薦】
作者除了詳述雲的科學分類外,更讓我們認識雲對生活中文學和美學,甚至文化活動和歷史事件的影響,本書實是一本有趣且可讀性很高的科普傑作。
──李文禮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
對現象的觀察是發展科學素養能力的第一步,透過作者從科學、文化、社會等不同觀點分享看雲的經驗,提供了寶貴的方法,讓讀者能從觀測、故事與生活中建立與天空之間的聯結。
──葉鈞喬 (國立竹東高級中學教師)
帶領學生觀測雲超過十五年,學生一開始總會好奇與浪漫地觀測,時間久了碰到觀測雲狀的瓶頸後,我總會推薦《看雲趣》入門道。本書的故事情節不啻饒富趣味,更會令人深深地讚嘆與神往……
──劉育宏 (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教師)
用腦看雲,讀雲的科學;用心看雲,賞雲的趣味。
作者從生活經驗著手,並用貼切的比喻,帶領賞雲的讀者認識雲。其中「辨別雲類小撇步」更是一個入門的好工具。
──謝莉芬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教師)
媒體推薦:
觀雲而後知天象
任立渝(前TVBS氣象主播)
只要向外看、向上看都可看到雲,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現象鐵定是雲。一般人看雲都是看雲的形態、色彩、數量等的變化,只要雲量增多、加厚、變暗,就知道應該要下雨了,這是大多數人對雲的認識。
每天的氣象報導中,晴、多雲、陰就是指天空中雲的數量;下雨、降雪、冰雹、雷電等更是由雲中發生;雲的厚薄及遮蓋天空的比例,又影響到地面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及向外放出的熱能,這與每天氣溫的高低有關,可見雲與我們的生活是多麼關係密切。
事實上,雲就是隨著大氣層內的氣流流動、水汽的增減、熱量吸收或放出的改變等,而能出現各種形態與數量的變動,完全反應出大氣的狀況,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天氣變化,所以在天氣預報中,對雲的觀測是相當重要的項目。在全世界各地的氣象觀測站,氣象人員每天都要定時看雲,包括記錄雲的數量、高度種類等,接著預報人員從雲的資料去了解大氣的現況及探討未來的變化,最後做出天氣預報。然而,雲的觀測卻是所有氣象觀測項目中最困難者,原因是雲的變化太大,雖有因形態高度劃分出來的四族十屬,但常有一些雲不屬於這十種標準雲,所以對於看雲的訓練就是要「多看」。
市面上有關氣象的書籍原就不多,除教科書外,讓一般人看的科普書更少,其中談雲的又更少,而且多半像教科書一般說明雲的分類與生成等知識,或者有如圖鑑般,用很多圖片介紹各種雲的類型,雖很詳實但趣味不高,一般人常不太能一直看下去。這本《看雲趣》真的可讓人看得有趣而一直看下去,因作者用完全不同於一般科普書的表現方式,以各種故事切入到雲的介紹,增加讀書的趣味。
雖然本書強調不是氣象教科書,作者也稱自己非氣象專家,但內容包括了所有雲的知識、類型及其他特殊的雲,不僅描述雲的形態變化,也談到雲的結構、理論及對天氣影響等,絕對可作為氣象相關科系學生的用書,也是一般人最好的賞雲書,如果科普書都能有這本書的表現方式,一定可提升讀書興趣。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也是一本值得每個家庭收藏、提供父母子女共同學習欣賞雲的好書。其實要能認識雲,唯一方法除了有好的參考書,就是要多看雲,看得越多,越能欣賞雲的美麗。
好奇與想像的趣味,從觀看雲開始
吳育雅(臺灣大學師培中心專技助理教授)
科學教室裡的「雲」往往有些單調,用心的老師也許在牆上掛了一張雲的分類圖表,課程卻必須守著「核心概念」標準程序:飽和曲線路徑、舉升、凝結條件、分類、歸檔四族十屬。乏味的學習方式與情境,有效地掠奪了學習的樂趣!那麼,如何讓人想要認識雲,甚至渴望去探究多姿多彩的大氣變化呢?
《看雲趣》作者普瑞特─平尼是誘發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高手,不僅讓讀者感受每一種雲都有靈性,同時也期待讀者能通透理解這些現象是如何出現的。你想知道常被誤認為不明飛行物的莢狀雲或正在發展水龍捲或陸龍捲的管狀雲是怎麼形成的嗎?可以先翻閱第五章「高積雲」與第十一章「奇特的雲」。你若好奇野心勃勃的高聳雷雨雲如何拓展成狂野的對流雷電風暴?可在第二章跟隨藍欽中校翻滾飛騰的親身經歷走進積雨雲。
遇到讓天空灰白無邊、無聊一致的高層雲,作者便透過光影色彩來揮灑這種雲的個性。至於死氣沈沈會讓人陷入幽閉恐懼症的層雲,則一面形容它「像太熟的朋友堅持要與你形影不離,卻侵犯了你的空間」,又以「究竟如何使一整層空氣都降溫到可以凝結成雲?」這個問句,勾引你跟隨挖掘下去。你必然見過晴空萬里的湛藍天色,只有在飛機後尾隨的凝結尾有時很快消失,有時擴展成漫舞波動,有時卻如刀畫過卷層雲形成「消散尾」;作者就是能變換視覺的焦點,在每一篇章為各種雲譜出精彩變換的戲碼。
作者也坦言,身為賞雲迷實在不該把生命全用在書上。喜愛雲最好的方式,還是直接仰起頭賞雲吧!只要開始仰起頭觀賞天空,總會發現頭頂上這一大片天,有著無窮的變化。水氣是大氣戲碼中令人迴腸蕩氣的主角,變臉、變身是她的絕活,然而在不同高度凝結的雲,對地球氣候有全然不一樣的影響。因為雲可以遮陽,減少進入大氣與地表的太陽輻射;同時也能夠讓地球保暖,阻礙地表與大氣的熱逸散,是目前氣候變遷尚待瞭解的難題。讀到本書的末篇,已不僅止是有趣的科普書,還感受到字裡行間的鋪陳。深深期待著普羅大眾能從體驗觀賞雲開始,對於周遭的現象不自主地萌發關注與興趣!
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黃庭堅在春遊時,和武陵人一樣為桃花的美景所誘,但他沒有走入祕境桃花源,而是在穿花尋路中,直入白雲深處,覺得在那兒可以找到氣象壯闊的彩虹。
而我個人和雲的相遇,可就沒那浪漫了。多年前我與臺大研究團隊推動追風計畫(DOTSTAR,侵臺颱風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實驗),搭乘漢翔公司ASTRA噴射機到颱風上空進行投落送標靶觀測,透過飛機上小小的窗格,我們置身型態各異、變化多端的雲彩,實在令人目眩神迷卻又膽戰心驚。穿梭在颱風周圍陰暗叢聚的烏雲中,瞥見遠處從縫隙裡乍現的光亮時,我總不自覺想起「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這句諺語,「撥雲見日」一詞畢竟還是正向得多。
相較之下,本書作者普瑞特─平尼對雲可說是極為專情,不為虹霓不為雨,無所遲疑無所懼,只為了對雲的痴迷,不但成立「賞雲協會」集結同好,甚至為了一口氣解決「雲友」們對雲的各種疑問,竟從一介科學的門外漢,苦心孤詣、深入研究,晉身為科普專著的作者,完成了這本好書,獻給所有愛雲的同好。書中以各種雲存在的高度分章節,由低而高,細數十三種雲的型態、特徵、分辨的方法、形成的科學原理等等,將夢幻如棉花的雲朵一一拆解,使其依然美麗卻不再神祕。
然而本書更為特別的一點是,記者出身的普瑞特─平尼具有極為豐富的人文素養,在科學之外,還蒐羅了許多和雲相關的歷史、軼聞、戲劇、神話、藝術、文學、各地信仰風俗等等,搭配各種雲穿插介紹,引領讀者從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親近自然現象,加上他的文筆風趣、妙語如珠,讀來毫無冷場,令人拍案叫絕。
我曾執筆翻譯過科普書《颱風》,深知要能精準地傳達翻譯作品中的語言趣味是相當困難的事,而這些趣味還得建立在一定的科學知識之上,更是難上加難。本書譯者黃靜雅畢業於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創作者,會譜曲、唱歌、主持廣播,並從事寫作及翻譯,文筆流暢自然,相當成功地傳遞了作者的詼諧筆觸,又能正確解釋科學知識,本書讓人讀來興味盎然,譯者絕對功不可沒。
身為颱風研究者,閱讀《看雲趣》一書,有相當多的啟發與樂趣。而本書難度適中,也相當適合做為社會大眾或中學生的科普讀物,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一同領略「賞雲」的樂趣。
從雲開始的氣象之旅
彭啟明 (環境部長)
雲對整個大氣科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環節。記得我唸碩士時,要研究如何量測邊界層高度,也就是雲常成形的那個地方。博士班時,在國外學了如何觀測雲,例如雲的種子──雲凝結核,還有雲滴大小、數目。冬天時到陽明山頂收集雲霧水,分析物理及化學成分,利用各種工具剖析臺灣冬天層狀雲和鋒面雲系的特性。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大氣環境。例如酸雨或汙染物的傳送,雲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甚至連全球暖化或冷卻都和雲有密切關連。
我跳入氣象產業後,要在每天實務中從預報或觀測來協助客戶掌握天氣,更需要看雲,可是在辦公室只靠電腦模式或衛星雲圖,始終無法真正掌握雲的變化。於是我和同事們習慣到戶外看看雲,真正從雲的顏色及走向來掌握天氣。
我在大學教書時,很喜歡告訴年輕學子要把觀測雲學好,外出旅遊時可以增添話題,也可以讓更多人對你佩服萬分。而我擔任氣象主播時,在談天說地單元中也大量使用雲的照片,透過雲來說明天氣更容易讓大家了解。
很高興這本《看雲趣》能在遠流出版公司的努力下出版,特別是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及文學的內涵,相信對每個想要開始看天氣的讀者,甚至是專業的氣象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參考性的書,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朋友,帶著《看雲趣》一起看雲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