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林佛兒先生志願,林佛兒獎續辦第七屆,具體呈現台灣當代社會環境與日常風景。
★傳統中亦有新創!歷史舊案的挖掘 vs. AI警探、Vtuber行業、性別議題的探索。
★完整收錄決審過程,提供創作者創作思路與議題面向開展。
★推理名家 余心樂專文推薦、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陳木青導讀。
台灣最早且最具指標性的推理文學獎──
第七屆林佛兒獎,啟動!
★強調推理性、在地性、社會性、可讀性。
★收錄第七屆五篇入圍決選作品:
〈玉觀音〉/閱讀探戈
十五年來,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失蹤的女兒在哪裡……
〈相遇總在告別時〉/亦其
我們總在喪禮上相遇。只是,有一些情感,在分別之後,才變得清楚……
〈Vtuber殺人事件〉/皮魯可
在Vtuber的世界中,外在的「皮」和內在的「魂」,究竟哪一個更重要?……
〈囚壽殺機〉/仁狼血黑
居然也有先進的AI智能警探無法透過學習而理解的事?一個以壽命為階級的未來社會,一具屍體劃破了風雨前的寧靜。
〈一念瞬間〉/四弄一號
一個念頭化作現實的瞬間,將是懊悔還是慶幸?
【關於林佛兒推理小說獎】
「林佛兒推理小說獎」是由被推崇為「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的林佛兒先生創辦,徵求短篇創作,於1987年起一共舉辦四屆,是台灣最早且最具指標性的推理文學獎,培育了第一批本土原生的創作者,如第一屆首獎得主思婷,即是著名編劇陳文貴,日後有電視劇《包青天》等蔚為風尚、廣為人知的劇作;第二屆首獎得主余心樂,創作、評論雙軌並行,長年旅居瑞士,是台灣了解歐陸犯罪小說的橋梁;第三屆首獎得主葉桑,縱橫文壇三十餘年,為台灣犯罪小說創作產量最豐的拓荒者。
2021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在林佛兒先生遺孀李若鶯教授的授權下復辦此獎,並更名為「林佛兒獎」,以表彰林佛兒先生的卓越貢獻,期盼能繼承林佛兒先生戮力培育本土創作人才的精神,2022~2024年連續辦理第五、六、七屆。此外,復辦後的「林佛兒獎」更重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創/讀共感」,打破了以往「投稿作品一經入圍,即可競逐首獎並直接發表」的短篇小說獎參賽慣例,首創採用「投稿作品入圍後須依據評審意見修改,才有資格競逐首獎」的做法,以順應今後日新月異的創作/閱讀潮流。
作者簡介:
閱讀探戈
《閱讀探戈:書富比鑑賞會》粉絲專頁板主與讀書會創辦人、Podcast主持人。熱愛閱讀與電影欣賞,於粉絲專頁和Podcast分享書籍,也不時會上廣播電台介紹書籍。熱衷小說創作分享在網路平台。
亦其
推理懸疑小說愛好者,也喜歡刑事偵查影集。首次嘗試結合種種興趣,動筆創作。
皮魯可
來自魔法之國希柏利的文字魔法師Vtuber,為了研究無限繹念網的希望之力而踏上旅程。喜歡請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皮魯可 Piruko Channel」。
仁狼血黑
喜歡各式各樣的推理文學,認為推理小說是現實生活的最高級辛香料,讓枯燥乏味的生活充滿不同層次的可能性。
四弄一號
致力於推理創作的本格詭計頑固派。
章節試閱
〈玉觀音〉/閱讀探戈
(1)
李茉莉的父親至今仍每個禮拜掛著塞滿傳單的單肩背包、高舉看板杵在人潮熙來攘往的路口。看板上寫著:「茉莉,爸爸實在好想好想妳。」
粗體大字下方貼著照片,那洋溢青春、笑容燦爛的少女,照片下面是關於李茉莉的基本資料:身高、體重、特徵。還有一行與尋人毫無關聯的突兀文字——「模範生,從國小到國中都是模範生。」
看板確實能吸引目光,不僅是照片女孩喜笑顏開,也因為李國華很難不讓人多看一眼。他陷入撕心裂肺太久,萎靡不振近乎成為印記,那張極度悲懺的愁容隔著對街都令人感到鼻酸。
李國華將尋人看板每週都保持嶄新、潔白,其實是來自「女兒好像才剛失蹤」的自我安慰,這種明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能稍稍撫平哀傷,雖然也僅那麼一點,至少聊勝於無——足夠了。
他已經不再相信神祇好多年,當擲筊陰筊、陰筊、再陰筊,當神祇抹去最後一盞希望之燈,他每天不斷自問:究竟還有什麼力量能支撐自己活過一天?
直到看板成為唯一的精神寄託,活著的意義才逐漸有了一點重量。
李國華見人就聲嘶力竭哭喊著拜託:「有看到我女兒一定要通知我!」
失序行徑總會驚擾路人,見對方急著離開之際,他便會下跪乞求:「拜託看一眼就好!就一眼!拿一張尋人啟事就好!拜託你拜託你拜託你拜託你——就當作同情一位心碎的父親……」
每上演一回,附近店家、勸導的警察誰不是一陣辛酸難受。
李國華之所以將看版做大,就是要人們仔細牢記女兒模樣,但街訪鄰居都知道李茉莉早和照片裡不同了,畢竟李茉莉已經失蹤十五年了呀……人都不見十五年了……不忍說破是鄰里們共同的默契。
如果李茉莉還在,今年三十二歲的她一定是富有知性魅力的大美人。
大學會讀哪裡?臺大、清華、交大?
可能會是主播、老師,還是律師呢?
會在三十歲前邁入婚姻嗎?
十五年,說起來並不算長,若是人為做案這時間不足以超過追訴期時效。但對於一位失蹤十五年的花漾少女而言,足夠向愛她的每個人高聲宣判李茉莉的死。畢竟,當一個人失蹤滿七年,便能聲請死亡宣告。
十五年來沒有人可以告訴李國華失蹤的女兒在哪裡,失蹤那一天沒有目擊證人、沒有任何線索。
從翹課、心情不好離家、遭逢意外、被人誘拐,各種遇害消息繪聲繪影,動員人力在城市邊陲的一大片河岸荒地搜救無果,李茉莉的失蹤成了懸案。
早在十五年前大家都這麼說:「像李茉莉那麼漂亮的女孩子,了無音訊一個禮拜,就永遠找不回來了」、「如果是被賣掉,那還不如『解脫』來得更好。」
十五年過去,李國華以自身哀痛證明一個人的眼淚永遠不會流盡,悲傷到流不出眼淚的麻木僅是短暫,像是酗酒的偶爾斷片,痛苦實質上永遠不會消弭,一個活生生的骨肉消失了怎能不痛一輩子?
此地從十多年前還是荒地、農田、眷村到如今大樓林立,不少老鄰居感慨,如果當年案子是發生在臺北市,那麼繁華先進的臺北市,那路口監視器一定會拍到吧?
李茉莉就一定能找得回來了吧?
(2)
林自強距離上一次回來這裡已經是十五年前,這些年他一直避開這座折磨他的地獄。從來不看相關報導與任何資訊,這裡令他承載過太多痛苦,無論是妻小、工作、同袍,還是李茉莉與她父親,所有壓力、偏執、懊悔、憎恨與痛苦,全都來得太快太濃烈,血肉之軀終究無法負荷,再這麼折磨下去他會發瘋,必須搶在自我毀滅之前離開。
同袍認為他的離開是揮別陰霾試圖重生,其實他是害怕自己再多待一天,就會忍不住拿槍對準腦門終結痛苦。
他選擇回來只是試圖對內心的自我邁出一大步,邁出能對諮商師說「我能面對過去了。」的那一步。
諮商師聽聞的當下並不建議他這麼做,強調要深思熟慮——林自強打斷諮商師說話,他說:「已經夠久了,再不面對,我擔心死時會拉著心魔一起陪葬,連死都無法解脫是不是很可悲?」
今天踏出車站才發現這裡已全然不同。腦中霎時浮現出:「如果當年這麼繁榮,李茉莉失蹤是不是就不會毫無線索?」
另一道聲音干擾著:「如果當年如此繁榮,自己未付出的代價就無法如此輕易掩埋呀。」
現代,就是把雙面刃。
縱使眼前變得繁華,街道與地理位置仍然如此熟悉。這裡所有的一切都隨著痛苦深深嵌入腦中,無論過去十年、二十年,他好怕就這麼依附著自己一生一世。
林自強知道,李國華每個禮拜都會帶著自我欺騙的希望站在十五年前那個入口,因此特別選在今日回來。
他在對街凝視著李國華被千斤憂傷壓垮的身影,原先不高的身子消沉地更加矮小,白髮與皺紋是過度卑微的滄桑,那道身影就和自己一樣——好似苟且偷生的活著。
為什麼?
明明承受那麼多痛苦卻始終抓不住救命稻草,只能毫無希望苟且偷生活著?
誰能給我們救贖?
對街的李國華向行人下跪,哭得肝腸寸斷:「拿一張尋人啟事就好!拜託你拜託你拜託你拜託你——她是我女兒李茉莉——李茉莉——」
林自強不忍心再看了,原來痛苦真的會將人困在時空無法逃離,好多人就這麼受困一輩子,直到選擇了結自己。他心頭一震眼眶一濕,竟然哭了,為什麼?他悄悄佇立在電線桿後,看著馬路對面這位哀痛的父親。
此時,李國華雙膝跪地手拿傳單,跟著頻頻拒絕的行人移動,行人閃避他便哭啊、求啊、磕頭啊,當行人快速走過斑馬線,李國華失魂的眼神恰好與隱沒對街的男人交會,那雙混濁目光落在十五年來未見的身影上。
李國華瞳孔放大,一瞬間便想起那男人是誰,「你是……你……你是!」手中傳單飄散一地,笨拙地站起身子拉高音量呼喊。
對街的林自強隨即轉身離去,口中呢喃「你認錯了……你認錯了……」其實,這不過也是他用來逃避現實的自欺欺人。
(3)
麵攤還在,並沒有隨著時代變遷而更加亮麗,破舊卻誤打誤撞地保存人情味。
林自強一踏入麵攤,六旬老闆下著麵隨意嚷嚷,「要什麼?」
瞥見林自強便放下手中工作快跑出來,先是像個好奇孩子定睛瞧瞧、再一次仔細審視,拉起音量:「林Sir!是林Sir!好久沒見到你了,來,坐坐坐!」
林自強微笑,「歐吉桑,我已經不當警察很久了。」
老闆立即呼喚正在切小菜的妻子出來,對著妻子猛說:「記得嗎?記得嗎?吃了超過二十年的老客人啊,那位很帥的林Sir!」
老闆妻子笑說知道啦,怎麼不記得,只是怎麼瘦了那麼多?小心地詢問這些年過得好嗎?
桌上擺滿了十五年前時常點的小菜:皮蛋、油豆腐、豬頭皮、嘴邊肉、鴨頭與粉腸。還有一碗放了韭菜與蔥花的豬油拌麵,同樣的小攤、同樣的菜色,連味道竟然都與當年相同,好似將他送回了十五年前。
林自強大口大口的吃,這是近年來頭一次將食物吃得津津有味。消瘦,是因為遭憂鬱症侵蝕到完全沒有食慾;消瘦,是因為十五年前的心魔將他吞噬。已經持續諮商了五年,但這些破事他不願提。
這碗麵讓他跨出了面對十五年前的一大步,他鼓著嘴說這裡變得好多,連對面都要都更了,麵攤還會在嗎?
老闆笑說土地自己的,不賣,繼續做,前些年是有建商來談收購,不過日子過得去就好,便拒絕了。他指了指看不見的遠處,「林Sir還記得後面那一片荒地嗎?現在已經是一片重劃區,還貴得要死。以前那裡多偏僻還常常出事,都沒人敢去,我都說,死過人的地方蓋房子誰要買?」
話說到這裡打住,老闆起身拿起了冰啤酒為兩人倒了一杯,略帶嘲諷地開口,「結果我大女兒結婚後跟女婿就買在那裡,說什麼我太迷信,還好他們有買,一坪現在漲到65萬。你看看多給我洩氣。」
再一口啤酒入喉,眼神因酒精泛起哀愁,「林Sir,你覺得那位女孩子,是不是就在那裡?現在被一棟棟大樓壓在上面。」
十五年前,老闆也是里民組織搜尋隊的一員,他是第一個響應加入的,李茉莉多麼乖巧的女孩子啊,常常帶著笑容高喊一句,「阿伯!大碗陽春麵加辣,粗的!」
大碗陽春麵加辣,要粗麵,這是李茉莉買給爸爸的午餐、晚餐。爸爸工作辛苦所以她來買,這樣爸爸回來就能吃一碗熱騰騰的湯麵。
十五年前的畫面老闆仍歷歷在目,他知道話題應該結束了,過去的事情就該留在過去,舉手示意「不用回我,不用回我」起身離開。
老闆娘見著幾杯啤酒入喉的先生回來煮麵,不悅地嘟囔幾句,明面上唸著做生意還喝酒,實則是「提什麼以前的事。」
老闆再次舉起手表示「好啦,好啦,不講。」繼續忙碌,一個步履蹣跚的身影進入麵攤,兩夫妻下意識招呼,「要什麼?」
老闆娘稍稍推了推丈夫。一抬頭,是李國華。
李國華望著坐在麵攤深處的林自強,情緒似乎被逼入崩潰邊緣,身子頻頻顫抖,「你是……你是……」
林自強這次不逃避了,不逃了,腦中浮現「你覺得那位女孩子,是不是就在那裡?現在被一棟棟大樓壓在上面。」
他起身,離開了椅子——
〈玉觀音〉/閱讀探戈
(1)
李茉莉的父親至今仍每個禮拜掛著塞滿傳單的單肩背包、高舉看板杵在人潮熙來攘往的路口。看板上寫著:「茉莉,爸爸實在好想好想妳。」
粗體大字下方貼著照片,那洋溢青春、笑容燦爛的少女,照片下面是關於李茉莉的基本資料:身高、體重、特徵。還有一行與尋人毫無關聯的突兀文字——「模範生,從國小到國中都是模範生。」
看板確實能吸引目光,不僅是照片女孩喜笑顏開,也因為李國華很難不讓人多看一眼。他陷入撕心裂肺太久,萎靡不振近乎成為印記,那張極度悲懺的愁容隔著對街都令人感到鼻酸。
李國華將尋人看板...
作者序
【推薦序】
繼往開來,傳承永續——「第七屆林佛兒獎」序/余心樂
且先小從《推理》雜誌和《林佛兒推理小說獎》開始說起。
《推理》雜誌於1984年11月由台灣文學前輩林佛兒先生創辦,2008年4月休刊,走過了24個年頭(282是最後一期)。休刊16年後,於2024年6月復刊(總續號為283期)。由創刊歷經休刊再到復刊,前後回首整整三十年時光。
在過去282期的輝煌歲月裡,《推理》雜誌為台灣本土大量引進日本及西方犯罪推理小說的經典名著,同時大力發掘本土作家,栽培這個板塊的創作人口,舉辦了四屆的推理小說創作大賽,為台灣推理文學建構起書寫的基地。當年初露頭角的作家如今雖然都已進入晚境之年,但他們還有幾位至今依然老驥伏櫪,刀筆未銹,仍是鼓足精氣神在這片天地裡快意馳騁。
就在《推理》雜誌長年冬眠而今自睡榻甦醒之際,2020年由台灣中壯代推理小說名家既晴登高一呼,聯合本土在此道上的有志之士共同創立了「台灣犯罪作家聯會」(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Taiwan, CWT),豪情萬丈接下傳承之棒,滙接歲月之軌,毅然決然挑起犁土灌溉的擔子,將前人播撒的種子精心耕耘,以期碩果豐收;並於旗下設立《詭秘客》(Crimystery)年刊雜誌,從此,這個組織和刊物便在發揚與推廣此一文學板塊之上扮演了承先(1987~2008)與啟後(2020~)的角色。尤有進者,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更展開積極作為,除了本(2024)年6月接下前述《推理》復刊的大任,並替雜誌注入一泓活水外,另一項至有意義的作為,便是2021年起洽獲林佛兒先生遺孀李若鶯教授的同意授權,恢復續辦自1987年底為起身炮第一屆,至1991年底第四屆的「林佛兒推理小說獎」活動,著實培養了無數台灣本土犯罪推理文學的雋才秀彥。
繼第四屆之後,由2022年的第五屆接棒辦獎至今,也已來到了第七屆,在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及《詭秘客》揭櫫以結合犯罪、懸疑和推理相融互通為主旨的新理念下,提筆上陣參與盛舉的創作愛好者逐屆踴躍投入,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從本屆五篇,包括首獎作品〈玉觀音〉在內及其他四篇登榜佳品的作者來看,其年齡層有四位是屬於青壯代(介於30~40歲之間),另一位是50歲的「資深中壯代」,他/她們的人生業已走出青澀,踏過某些歷程段落,且都從事各自的專行職業;性別比例則為三男二女,足以代表不同的人文視角來作書寫上的展現。
綜觀本屆獲獎作品的取材及其內涵,在在反映出多視角、多元性與多面向的創作風貌,計有性別角色矛盾對立的男性暴力社會議題(〈玉觀音〉);醫事糾葛衝突現象背後所凸顯的家庭倫理與男女兩性關係解讀(〈相遇總在告別時〉);法理、執念與惡意的探討(〈一念瞬間〉);資訊時代虛擬世界人我虛實存在以及價值觀混淆的困境(〈Vtuber殺人事件〉);科幻地走在時代潮流尖端藉由其所創構的人工智慧警探來探索人性與個體存在價值的新社會階級哲思課題(〈囚壽殺機〉)。
以上五篇入選作品,可以說都已深接台灣本土的地氣,字裡行間的結構充分展現突破傳統古典推理的窠臼,而借犯罪懸疑的人本與社會元素來撐起“Crimystery”的骨架和筋脈。中華傳統哲學諸子百家有性善、性惡、尊法、崇儒等學說,三教併蓄,百家兼容,這些應該也能替任何類型的犯罪推理書寫提供多元啟發的靈感,而《推理》雜誌復刊之後,《詭秘客2024》年刊將接續而建構起的新經營理念,正也試以多元化的精神來推動本土犯罪作家取材與下筆風格的多面性,藉以行穩致遠達到與國際接軌融合的目標。
我過去在台灣出生長大並受大學教育,因而在走犯罪偵探推理文學這條路,是以深耕本土、立足華文世界進而接軌國際自勉;如今則在歐洲浪跡了數十年之後,淘盡江河砂石,覺得筆尖也可以由外頭世界逐步拉回原鄉故土,願以歐洲華文犯罪偵推作家的角色與斯土斯民的同道一起努力,共同打拼。
【導讀】
問世間「情」是何物?/陳木青
在哲學、文化研究中,情動力(Affect)在近年可謂受到矚目,意指個體情緒的流動變化,涵納動態和開放性,不固守某一狀態。至此,或許讀者會困惑,為何起始就談這麼文謅謅、生硬的理論?這又跟犯罪、推理有何關聯?實際上,從事此類題材的作者,除了要費心思索犯罪手法、破案過程的合理性,亦常須顧及人物之思緒情感,而且這也連帶會影響到動機設定、情節鋪衍、結局發展,可謂一環扣著一環。若依循前述回觀本屆林佛兒獎決審作品,便能發現〈玉觀音〉、〈相遇總在告別時〉、〈Vtuber殺人事件〉、〈囚壽殺機〉與〈一念瞬間〉等五篇故事的安排和現實相互聯繫,甚且無論是犯案者、查案者或關係人,其思想也多關乎個人的知識養成,並成為犯案、查案的重要線索;至於當中揭示的性格思維,更是作者們極為關切的重點,以期測繪、掘挖更多深層可能。是以,本篇導讀將從社會、角色及人性等三面向切入,釐析其中特色,並希冀能夠引發讀者興趣。
一、社會現實之關懷
小說的構想、成形,常來自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或社會事件,並蘊含寄寓和反思。五篇作品中,〈玉觀音〉、〈一念瞬間〉的作者──閱讀探戈、四弄一號便直截地在感言中指出故事發想來自「王迎先條款」跟「鍾正芳命案」。前者源於1982年警方刑求被誤以為搶奪銀行的王迎先,但釐清案情後,發現實際搶匪為李師科,此案導致立法院通過《刑事訴訟法》第27條修正案,被告得以隨時選任辯護人以避免逼供情況;後者又稱美和中學殺人案,發生時間為1977年,失聯九天的女學生鍾正芳疑似因遭受性侵後被殺害,震驚風氣保守的高屏地區。這些背景可說是賦予創作者靈感,將之轉化與現時相應,展現敘事虛∕實交織的多重樣貌。
例如〈玉觀音〉的主角林自強與同事賴慶和等人,因咬定有性侵、騷擾前科的劉璋裕為殺害女學生李茉莉的兇手而對其刑求,最後以傷害警察形象為由被踢出調查小組,之後他們以私刑對待不是殺人犯的劉璋裕,以為伸張正義,最終造成賴、劉二人身亡,鑄下無法彌補的遺憾。此部分作者明言雖在故事融入家暴、殺夫、縱火等常見情事,不過難以釋懷的,仍為上個世紀警察作威作福彷如流氓之形象,放到現在雖不討喜,但還是希望能促使大家思考執法的倫理與界線;就〈一念瞬間〉來說,內容與鍾正芳命案類同,僅架空環境場景和把背景置於現代,作者述及選擇此主題,是期望能給早逝的當事人安慰和相對美好的結局。
其他諸如〈相遇總在告別時〉觸及性別認同障礙、變性欲,並提到《霸王別姬》(1992)、《丹麥女孩》(2015)等相關電影,也關注現今家庭中情感疏離的問題;〈Vtuber殺人事件〉更是進一步著重虛擬人物如何、怎樣才算死亡,還有流量焦慮跟是否可「現身」於世人面前;〈囚壽殺機〉則著眼霸凌、高齡化、輿論謠言、貧富差距等層面,且亦納入機器人辦案情節,進而映照出人力不足與人工智慧能否盡信等話題。
綜言之,自上述觀察可了解推理、犯罪小說非皆為虛構,而是時常融入時下的社會議題進行批判思考,或是欲喚起大眾對過往案件的關心和省思。此五篇經由人物言行、敘事鋪排和作者說解,折射出許多臺灣曾經或正在面臨的狀況,以及流露對未來的憂慮與關懷,也許可自此出發,透過文字叩問自身的感受與想法。
二、專業知識之展現
此部分常關乎人物設定,職業背景在故事中扮演重要關鍵,與案發動機、推論經過緊密結合。〈相遇總在告別時〉的主人公為女醫師樂平,當中情節有不少和醫療有關,例如提到鎮靜安眠藥的主要成分為「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以及不適用的基因與服用效果,而其母親、弟弟樂為由於皆因藥物而喪命,故成為追查重點;另外,亦談及都市高樓群常會產生的「峽谷效應」(Valley effect),係指從寬闊空間進入狹窄地帶後,氣壓變化致使的強風現象,這也是其中角色小芳姐的死因,並與藥物「天錠」的資料爭奪有密切連結。而且,小說中對洗胃流程、插管步驟亦有不少細膩描摹,若作者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或查詢眾多資訊,應無法細緻呈現,更不用說運用到創作中了。
〈Vtuber殺人事件〉則與時下流行的影音創作扣合,以虛擬Youtuber為主角,在網路平台上傳影像或開啟直播,跟網友進行互動。此故事富現實性,作者直言:「本作描述的盡是Vtuber圈中,最黑暗、最不可理喻卻真實存在的犯罪」,由此觀之,其應非常了解此領域的活動樣態、運作機制與不可見光的隱藏秘密,並把它藉由小說此文類揭露出來。若是更細探故事內容,便可看到如「皮」(虛擬人物)、「魂」(又稱「中之人」,即背後的操作者)等專業術語,並對此深入思辨,省察彼此間何者更為重要的問題。此外,「畢業」也是須注意的要點,此語在作品中具有多元意涵,可對應到虛擬世界中「大神亞伊」的停止更新,和現實裡「中之人」的真正死亡。而且,擔任VTuber並非易事,需要如Live2D軟體、Discord通訊管道,還有繪師、模型師、粉絲等要素的搭配,始能完整展示在大家面前。是以,透過閱讀此作品,應能對當前的虛擬創作有所認識,且以此為契機,觀察文化背後的種種論題。
〈玉觀音〉、〈一念瞬間〉等作的查案主角為警察和鑑識相關人員,其所受的訓練自不待言,展現對於案情的敏銳性和觀察力;〈囚壽殺機〉的偵查者則頗為特別,是為因應人力短缺而研發的智能警探嚴松君,其擁有邏輯、心智、犯罪思考、緊急救難跟新型簡報等不同程式,看似方便完美,不過卻也帶來一些值得再討論的課題,例如是否能把刑事案件交給機器人處理?其可否理解人類社會的複雜面貌?畢竟,人類脾性常不可預測,即使推理、犯罪文學重視動機跟邏輯,但正因有變化萬千的思想、心機,才能發揮成更精采可讀的故事,讓讀者藉此洞燭深層人性,有著更多思索。
三、複雜人性之揭示
雖然犯罪事件大多有最後真相,但是過程卻時常蘊含龐雜、難以理解的念頭、決定,而每一次的抉擇,也在在影響後續走向。例如〈一念瞬間〉便提到「一個念頭化作現實的瞬間,將是懊悔還是慶幸?」意謂每一個人生十字路口做的決定和行動,將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若對應到小說,殺死女學生莊文芳的人,並非是極度好色且有猥褻前科的王坤良,而是愛戀她的劉志翔,殺害原因則是莊文芳碰巧撞見冰櫃裡被王坤良誤殺的女性頭顱,此時的天人交戰,使劉志翔最終即使喜歡,卻也不得不將其殺害,而這也葬送他的大好前程。假如,沒有幫忙藏匿,是否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只是,這終究是後見之明,一切皆已太遲,沒有轉圜餘地。
另一篇深度聚焦人性的作品則是〈囚壽殺機〉,如前述,偵查者為智能警探嚴松君,它在辦案時,常會因循設置的邏輯行事而無法理解人類的動機和行為。不過,它也一直在理解人性,例如當中的角色許富貴本名許蓁嚮,因在任職媒體期間誤信謠言而黯然下臺並改名,這時嚴松君便理解到情緒與易名之間的可能聯繫;又如當許富貴向嚴松君抱怨老年生活的顛沛流離跟勞動力下降,此亦讓後者生發害怕被取代的情感。最後,控制嚴松君的高層要它逮捕並非犯人的許富貴,原本只須聽命行事的它卻不從,在懲奸除惡、保護民眾跟不可質疑上層命令的意念之間產生矛盾、猶疑,而這亦能延伸到科技可否具有情感跟思考,以及現今越來越多人服膺於科學的先進、理性,但忽視人類實質感情之情況。
回到本文標題──「問世間情是何物?」,五篇故事雖都有犯罪者、被害者,但或可發現作案∕遇害原因多元,涉及親情、友情、愛情,甚至是有情與無情之論題,並且進一步發揮,將眾生相展演在讀者面前。此處筆者不敢妄論犯案手法、推理論斷是否縝密等更為專業的部分,在此僅是抒發個人的小小感想,還望讀者能夠在字裡行間徜徉,有著更豐富的收穫及體悟。
【推薦序】
繼往開來,傳承永續——「第七屆林佛兒獎」序/余心樂
且先小從《推理》雜誌和《林佛兒推理小說獎》開始說起。
《推理》雜誌於1984年11月由台灣文學前輩林佛兒先生創辦,2008年4月休刊,走過了24個年頭(282是最後一期)。休刊16年後,於2024年6月復刊(總續號為283期)。由創刊歷經休刊再到復刊,前後回首整整三十年時光。
在過去282期的輝煌歲月裡,《推理》雜誌為台灣本土大量引進日本及西方犯罪推理小說的經典名著,同時大力發掘本土作家,栽培這個板塊的創作人口,舉辦了四屆的推理小說創作大賽,為台灣推理文學建構起書...
目錄
繼往開來,傳承永續——「第七屆林佛兒獎」序/余心樂
問世間「情」是何物?/陳木青
玉觀音/閱讀探戈
【從婚姻女神赫拉,到玉觀音的女子們/提子墨】
相遇總在告別時/亦其
【喪禮上的重逢,祕密後的命案/逢時】
Vtuber殺人事件/皮魯可
【虛擬空間裡,自我認同的追尋/既晴】
囚壽殺機/仁狼血黑
【〈囚壽殺機〉中的理性與荒謬/邱鉦倫】
一念瞬間/四弄一號
【隱祕情感的致命一瞬/蔡芷瑜】
第七屆林佛兒獎決審會議紀錄/M.S. Zenky
繼往開來,傳承永續——「第七屆林佛兒獎」序/余心樂
問世間「情」是何物?/陳木青
玉觀音/閱讀探戈
【從婚姻女神赫拉,到玉觀音的女子們/提子墨】
相遇總在告別時/亦其
【喪禮上的重逢,祕密後的命案/逢時】
Vtuber殺人事件/皮魯可
【虛擬空間裡,自我認同的追尋/既晴】
囚壽殺機/仁狼血黑
【〈囚壽殺機〉中的理性與荒謬/邱鉦倫】
一念瞬間/四弄一號
【隱祕情感的致命一瞬/蔡芷瑜】
第七屆林佛兒獎決審會議紀錄/M.S. Zenky
商品資料
出版社:幻華創造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9-21ISBN/ISSN:978626987118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